回归阅读本质 能力之上谈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1.毕业年级的复习教学常常出现一些没有效率的做法。二轮复习期间,我们老师尤其应该思考:我们对核心考点的梳理到位了没有?我们在整合考点基础上确定的课时复习目标明确与否?我们的复习策略偏离了根本(考点和学生)需要没有?比如现代文阅读复习投入精力不小,但学生的得分一直不高。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做题,更不能只靠技巧,只有真正回归阅读的本质地,才能谈技巧问题。
2.如何利用好考试题为学生做好考点分解训练工作?如何将一个考点依托于一篇阅读文本做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理解训练?如何解决一个考点的不同呈现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这个案例通过一些具体的做法给“要点概括”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3.这个案例材料抄录于《中学语文教学》2012-4-P67-69,目前网上还没有完全公开的原文,大家阅读学习,不必上传到网络,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回归阅读本质能力之上谈技巧
——叙事类散文“要点概括”考点复习
湖北武汉第三寄宿中学韩俊玲
()
【教学缘起】
叙事类散文的“要点概括”是中考语文现代文必考的考点,也是学生感觉有困难的地方。仔细分析中考模拟考试卷发现,学生要点概括题得分不高的原因有二:读不懂文章,乱答一气(阅读能力层面);读懂了文章,答题不准确(解题技巧层面)。在复习阶段,不可能像平时上阅读课那样对一篇文章做详尽的解读,往往更多地关注解题技巧的归纳与传授。但是,建立在对文本内容一知半解基础上的技巧运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答题不准确。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如何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恐怕我们还是得回归阅读教学的本质——教学生读懂文本。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之上,再来探讨解题技巧,才是行之有效的。
【教学过程】
一、考点概说
“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考查形式。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的程度。
二、读懂文章,正确解答
(一)读整体:初步感知文本——迅速抓住叙事类散文的主线
【基本思路】通过限时阅读和设置的问题检验学生速读文章的效果,从文体入手迅速找准阅读切入口,从“文眼”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让学生读台湾作家吴念真的《只想和你接近》(2012年湖北武汉市元月调考题)独立完成下面的要点概括题。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章是按照的顺序写作的,作者所选择的事件都是围绕题目中的一词,这样的词通常被我们称为散文的“文眼”。
【学生交流与教师小结】叙事类散文是近年来中考经常用于考查阅读能力的文体,也是大家在阅读时感到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辩明文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章内容,散文的写作内容往往较为分散,但这些内容中一定有一条贯串的
“主线”。我们通过初步阅读掌握文章的主线,通过文章的题目抓住“文眼”,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个层次。要真正读懂散文,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细致阅读。
【板书】辨文体→读文题→抓主线
【迁移激活】联想已经读过的《萧萧池塘暮》《念你们的名字》等散文的“文眼”与“主线”。
(二)读主体:理解所写事件——把握散文外在之“形”
【基本思路】细读文章主体,通过对叙事类散文所敘写的事件的概括,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争论,从而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貌似“形散”的叙事类散文诗内容的方法。
学生细读文章后回答以下问题,并思考: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教师提示:所谓散文的“形散”是指叙事类散文的选材(也就是所写的事件)分散(多件事、跨时空)。但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主线的,不会脱离这条主线。
【学生讨论和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是以“接近”为主线,以时间为序写了三次“我”和父亲的“接近”:上小夜班回家后,父亲将“我”抱起摆正放在床上;父亲受伤住院时,“我”小心地为父亲剪指甲;带父亲去看电影时,他撑着“我”的肩膀艰难前行,和“我”谈起儿时看电影的经历。
教师设问:在概括散文的事件进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和教师小结】散文篇幅长,段落多,首先要围绕主线明确每件事后起止,理清层次,然后明确人物关系,主要概括事件的经过。理清事件是阅读散文的第二个层次。
【板书】理事件→分层次→重经过
(三)读情感:由外而内深化——把握散文内在之“神”
【基本思路】以对事件的概括为基础,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外在的行动、语言,揣摩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由外而内地读懂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
5.在三次“接近”的过程中,“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学生1:“我”的心理活动:内心渴望和父亲接近却又畏惧父亲——为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感到心疼——对和父亲的接近感到很怀念。
学生2:父亲的心理活动:疼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看到孩子独自主动来看自己,感到很欣喜、感动——疼爱孩子,主动与孩子交流。
教师设问:怎样揣摩出人物心理活动的?
【学生讨论和教师小结】通过外在的身体的接近,表现了作者与父亲在心灵上也是逐步接近的。在事件的记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在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细节的描写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事件、行动、语言、细节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的仔细揣摩,去理解作者和人物的“内在情理情感”,才是真正读懂了文章。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三个层次。
【板书】悟情感→看事件→外到内
【教师总结】阅读叙事类散文时,不能被散文貌似散乱的内容迷惑,我们应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把握散文主线,理顺思路,概括事件,从总体的把握到局部地区概括;然后透过事件、行动、语言等外在的表现,深入揣摩作者、人物的内在情感。这样,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做要点概括题,就会事半功倍。
三、读懂问题,准确作答
(一)细致审题,明确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