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护理查房的目的和意义 (3)1.2 呼吸衰竭的定义及分类 (4)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2.1 呼吸系统症状 (5)2.2 循环系统症状 (7)2.3 其他系统症状 (8)三、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9)四、护理查房中的关键问题 (10)4.1 患者评估 (11)4.2 护理措施 (12)4.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3)4.4 心理护理 (14)五、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计划与实施 (15)5.1 个性化护理计划 (17)5.2 实施护理措施 (18)5.3 跟踪评估与调整护理计划 (19)六、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21)6.1 机械通气护理 (22)6.2 血气分析的解读与应用 (23)6.3 营养支持与代谢紊乱的处理 (24)七、团队合作与沟通 (25)7.1 护士之间的协作 (26)7.2 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27)八、呼吸衰竭护理查房的持续改进 (29)8.1 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分享 (29)8.2 护理质量评价与改进 (30)九、总结与展望 (32)9.1 呼吸衰竭护理的发展趋势 (32)9.2 护理人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4)一、内容综述病人全面评估与监控:我们重视对每个呼吸衰竭病人的详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等方面的监测。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病人得到最适合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我们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与病人沟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存在的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护理人员对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护理操作不够精准;另外,部分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呼吸衰竭的认知水平;其次,开展紧急情况下的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团队沟通与合作,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疾病的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以以医生为中心,缺乏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管理方式。
而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应用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提供有关于这一领域的观点和理解。
一、MDT多学科管理的定义和特点MDT多学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它以医生为核心,集结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医疗专家,包括内科医生、药剂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等。
MDT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以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管理服务。
MDT多学科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MDT将不同专业的医疗专家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合作的模式。
通过优势互补,可以全面地评估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个性化:每个患者的条件和需求都不尽相同,MDT团队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制定,使治疗更贴近患者的实际情况。
3. 协同合作:MDT团队的成员之间通过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个紧密的协作网络。
通过相互配合,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老年慢病管理是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
MDT多学科管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益处:1. 充分评估慢病风险:MDT团队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疾病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老年人慢病的风险程度。
在疾病预防的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和干预措施。
2. 个性化治疗方案:MDT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加强口腔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时,严 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医源性感染风 险。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 滋生,预防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预警和处理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 现心力衰竭的迹象。
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性。
观察药物疗效
在用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及时向 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监测
护士应了解所用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相 关症状出现,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并报告医生。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肺部感染防控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 吸道通畅,降低感染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和方式,如采用少量多餐 、软食或半流食等,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并促进康复。
05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01
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其情绪变化,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和需
求。
提供心理支持
02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X线检查
通过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 部病变情况,如肺炎、
肺水肿等。
CT检查
利用CT检查更详细地了 解肺部病变的性质和范 围,有助于诊断呼吸衰
竭的病因。
MRI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MRI检 查可提供更清晰的肺部 影像,有助于诊断肺部
疾病。
超声检查
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 引言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功能明显受损,导致氧合功能下降或二氧化碳排除障碍。
呼吸衰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本文将探讨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 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2.1 氧合功能下降氧合功能下降是呼吸衰竭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
患者往往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其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测氧合情况:护士应经常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时发现氧合功能下降的状况。
•维持通气道畅通:护士应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气道阻塞。
•给予辅助氧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可以给予不同形式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氧气头罩等,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
2.2 二氧化碳排除障碍二氧化碳排除障碍是呼吸衰竭另一个常见的护理问题。
患者往往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
其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测二氧化碳水平:护士应经常监测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时发现二氧化碳排除障碍的状况。
•促进通气:护士可采取鼓励深呼吸、鼓励咳嗽、进行体位调整等方式,促进患者的通气,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气。
•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护士可协助医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以增加患者的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排除障碍。
2.3 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受损,往往导致其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异常,进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防止肺部感染: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咳嗽、呼吸锻炼、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使用抗凝剂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止皮肤压疮:护士应进行定期的身体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皮肤受压时间,预防皮肤压疮的发生。
ECMO讲课PPT课件
血管通路建立技巧及并发症预防
定期评估血管通路状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感 染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氧合器选择及更换时机判断
氧合器选择
1
2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氧合器类 型。
3
确保氧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氧合性能。
氧合器选择及更换时机判断
监测氧合器功能,如氧合指数、二氧化碳排出量 等。
ECMO讲课PPT课件
REPORTING
• ECMO基本概念与原理 • ECMO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ECMO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ECMO并发症识别与处理措施 • ECMO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ECMO基本概念与原理
REPORTING
ECMO定义及发展历程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ECMO适应症与禁忌症
02
分析适合使用ECMO的临床情况
03
指出使用ECMO的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ECMO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2
探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类型
03
提供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有效方 法
ECMO领域前沿动态关注
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01
02
介绍近年来ECMO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其身心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 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PART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REPORTING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作者:程军华,冯文化,陈娟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MDT模式的护理,干预6个月。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LVEF、FS、6MWT距离、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LVEF、FS均高于干预前,6MWT距离长于干预前,SAQ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多学科团队协作;心理状态;心功能;运动耐力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9.009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nursing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CHENG Junhua, FENG Wenhua, CHEN Juan(Specialized Ward Are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rapy. Methods8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in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4 cases in each of them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DT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s for both groups lasted for 6 month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by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 cardiac functi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exercise endurance (distance of 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 quality of life (score by 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MD scores, LVEF, FS, 6MWT distances and SA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For both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HAMD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LVEF and F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6MWT distances long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AQ score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After intervention, the HAMD score in study group (8.65±1.73) 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4.31±2.25) points, an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LVEF (54.79±3.51) % and FS(34.12±4.10) % in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49.28±4.72) % and(29.86±4.45) %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6MWT distance in study group (425.14±22.73)m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87.38±25.56)m, and the SAQ score in study group (84.35±7.24) 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71±6.04) points, which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study group (4.55%)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4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MDT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CI therapy and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ultidisciplinary team; psychological state; cardiac function; sports endurance冠心病是老年群體高发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1]。
ICU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协作
ICU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协作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医院中专门负责重症患者护理的部门,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提供及时、精确的治疗和监护。
而在ICU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ICU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I.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的病情常常复杂多变,需要多学科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协助护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1. 综合性护理需求:ICU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性的治疗与护理,例如呼吸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操作等。
而这些治疗和护理需要不同科室的专业力量来共同实施,只有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综合护理。
2. 病情评估与监测:ICU中的患者病情敏感、反应迅速,需要随时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和监测。
这方面需要护士、医生、药师等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病情判断和监护。
3. 多重并发症处理:ICU患者常常伴随着多重并发症,例如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与协作,以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
4. 心理支持与交流:ICU患者不仅身体上需要治疗和护理,更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多学科团队中的心理医生和社工等专业人员,可以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压力和焦虑,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II.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影响多学科团队协作在ICU护理中的实践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具体影响。
1.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能够综合各个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制定出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2.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和信息传递的不准确,减少因专业边界而造成的错误和遗漏。
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
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编写说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有关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呼吸学科的功能定位,指导各地加强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各有关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科学、规范地加强呼吸学科内涵建设,开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本指南提及的医疗服务能力是指符合医院(不含中医院)功能定位的综合能力,包含医院资源配置、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与效果、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等。
基本标准为学科应当达到的基础能力要求;推荐标准是指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当实现的能力要求。
第一部分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三级医院呼吸学科主要任务是提供呼吸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承担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参与和指导下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工作。
1.基本设置应当具有与三级医院相适应的基本设置,满足三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
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应当设置门诊、病房和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
门诊设置应当设置呼吸专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专病/专项门诊(如哮喘、慢阻肺、戒烟等)、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
床位规模(1)基本标准。
三级医院呼吸专科住院床位设置应当与其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需求相适应。
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总结
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总结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其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呼吸衰竭患者存在许多难点,需要医护人员认真面对和解决。
本文将就呼吸衰竭护理的难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一、呼吸衰竭护理的难点1.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2.氧疗管理: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氧疗,但氧疗的浓度和流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氧疗方法,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氧疗。
3.呼吸道管理:呼吸衰竭患者常常出现痰液增多、咳嗽无力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心理支持: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因为病情严重而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有效的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氧疗管理: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疗的浓度和流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氧疗。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3.呼吸道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4.心理支持: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患者。
总之,呼吸衰竭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认真面对难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护理学护理多学科协作,为老年外科患者保驾护航答案
一、老年患者术前评估及准备1.衰弱筛查量表的第一个问题是()A.您感到疲劳吗?B.您能上一层楼梯吗?C.您能行走一个街区的距离吗(500m)?D.您患有5种以上疾病吗?E.您在最近1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了吗?正确答案:A2.进行非心手术的病人发生谵妄的术前危险因素是()A.年龄在70岁或70岁以上B.认知功能损害C.体力活动受限D.有嗜酒的病史E.以上都是3.最重要的与谵妄相关的手术中的风险因素是()A.麻醉过深B.麻醉过浅C.术中知晓D.术中失血E.心脏手术正确答案:D4.肠镜检查前的准备,错误的是()A.评估病人,做好病人心理护理B.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做好相关的评估C.检查前2~3天尽量保持清淡饮食D.多选择纤维丰富的食物,以预防术后便秘的发生E.在肠镜检查前一天遵照医嘱服用导泻剂5.胃镜检查的禁忌不包括()A.精神失常、不能合作的患者B.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或者有器质性病变者,像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患者C.75岁以上老年患者D.怀疑上消化道穿孔,或者穿孔的急性期的患者E.脊椎严重畸形的患者正确答案:C二、老年患者术中观察1.常用的麻醉方式()A.椎管内麻醉B.全身麻醉C.局部浸润麻醉D.周围神经阻滞麻醉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上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表现是()A.肺部啰音B.呼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性呼吸困难D.气道压力高E.缺氧正确答案:C3.下呼吸道梗阻的预防护理措施不包括()A.选择适当的导管B.插管后检查导管位置C.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D.加压给氧E.吸净分泌物正确答案:D4.以下哪项不是老年患者肺功能监测项目()A.气道压B.呼末二氧化碳波形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C.心脏前负荷D.氧合指数E.呼吸频率与节律正确答案:C5.老年患者麻醉术中的常规监测项目不包括()A.5导联心电图B.血压C.体温D.意识E.呼吸正确答案:D三、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1.老年患者术前采用ONS营养补充,每日热卡量至少()A.200~300kcalB.300~400kcalC.400~600kcalD.600~800kcalE.800~1000kcal正确答案:C2.关于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描述错误的是()A.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畅通B.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C.告知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固定位置及注意事项D.每班隔着腹带观察引流情况即可E.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及敷料清洁、干燥正确答案:D3.老年患者术前要求每餐蛋白质摄入≥()A.15gB.20gC.25gD.30gE.35g正确答案:C4.口服营养补充ONS的作用()A.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B.有助于滋养复苏肠道C.促进肠动力D.加速机体修复和康复E.以上都是E5.下列关于老年患者术前气道管理中错误的是()A.术前进行肺功能测试B.戒烟C.指导患者肺部功能锻炼D.给予常规雾化吸入E.嘱患者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正确答案:D四、老年患者静脉通路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1.关于老年人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身体虚弱B.脏生理功能减退C.免疫力下降D.对疼痛、肿胀敏感E.易发生血栓正确答案:D2.()时避免使用中线导管A.有血栓B.高凝C.血流减低D.终末期治疗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3.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B.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ICC、CVC、PORTC.立即停止输液,暂时保留PICC、CVC、PORTD.抽血血培养、血常规E.遵医嘱对症处理正确答案:B4.血管通路装置导管选择的原则,错误的是()A.内径最小B.管腔最少C.长度最短D.创伤最小E.并发症发生风险最低正确答案:A5.冲管液量≥(导管+附加装置)容积的()A.1倍B.1.5倍C.2倍D.3倍E.5倍正确答案:C五、老年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护理1.外科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A.促进伤口愈合B.恢复身体机能C.预防并发症D.提升生活质量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外科术后康复护理评估的内容不包括()A.手术方式B.并发症的风险C.患者的整体舒适度D.患者的社会关系E.患者的康复意愿正确答案:D3.外科手术后康复护理适用于那些手术后患者()A.骨折术后患者B.乳腺切除术后患者C.脊髓损伤术后D.所有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E.所有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正确答案:D4.恢复期康复的需求场所是()A.三级综合医院B.二级康复医院C.康复护理院D.家庭居家康复E.医养康养结合老年院正确答案:B5.护士在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参与哪些工作()A.评估B.制定康复计划C.实施D.评价E.全过程正确答案:E六、老年失禁患者的皮肤管理1.压疮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占比最高的是()A.大便失禁B.活动受限C.营养失调D.意识障碍E.外周血管病变正确答案:B2.皮肤保护剂的主要成分不包括()A.甘油三酯B.凡士林/矿脂C.氧化锌D.二甲基硅油E.丙烯酸酯三聚物正确答案:A3.失禁相关性皮炎最初的症状是()A.皮温升高B.皮肤破损C.皮肤红斑D.皮肤瘙痒E.感染正确答案:C4.以下情况能够认定为轻度失禁性皮炎的是()A.无失禁发生,但皮肤有发红B.有失禁发生,但皮肤完好,无发红C.有失禁发生,皮肤有发红D.无失禁发生,但皮肤发红,水泡E.有失禁发生,皮肤发红,有水泡正确答案:C5.关于IAD与压力性损伤,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IAD和压力性损伤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均可发生在健康状况不佳和行动不便的患者身上B.失禁是导致压力性损伤出现的公认危险因素C.IAD会导致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增加D.IAD程度越重则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越高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七、老年整合照护与实践(一)1.内在能力下降的早期标志是()A.听力下降B.视力下降C.步速或肌肉力量下降D.记忆力下降E.日常或社会活动时出现障碍正确答案:C2.()是预防和逆转认知能力下降、预防功能性残疾的关键策略A.认知刺激B.心理干预C.均衡饮食D.身体锻炼E.记忆锻炼正确答案:A3.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年龄平均每推迟(),痴呆的患病率就会降低一半A.3年B.4年C.5年E.8年正确答案:B4.()会增加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A.抑郁B.孤独C.轻度认知障碍D.长期卧床E.缺乏锻炼正确答案:C5.()为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是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情感痛苦的最常见原因A.孤独B.伤感D.抑郁E.思旧正确答案:D八、老年整合照护与实践(二)1.()是PACE提供整合性服务的核心,贯穿对老年人的整个服务流程A.PACE机构的服务网络B.跨学科团队C.照护专员D.政府医疗保险E.政府医疗补助正确答案:B2.内在能力下降的中老年人群,针对该类人群主要是()A.通过早期针对性干预来延迟、减缓甚至部分扭转内在能力下降的趋势B.预防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C.早期发现和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D.帮助建立健康行为E.维护促进健康正确答案:A3.日本在2000年《介护保险法》的出台使机构服务向居家服务转变,强调()A.日常生活支援B.健康管理C.维护老年人的自理能力D.尊重老年人意愿和生活习惯E.强化社区功能和社会参与正确答案:C4.ICOPE指南建议运用ICOPE筛查工具对()老年人的内在能力进行初步筛查,从而动态监测老年人内在能力的变化A.60岁以上B.60岁及以上C.65岁以上D.65岁及以上E.70岁及以上正确答案:B5.()是日本医疗、护理、康复等相关养老服务实现整合的关键A.协议会机制B.政府医疗补助C.政府医疗保险D.照护专员制度E.跨学科团队正确答案:D九、老年骨质疏松症康复1.()可改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有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发生的风险,对骨折有预防作用A.全身振动B.有氧运动C.组合运动D.肌力强化运动E.等张运动正确答案:A2.我国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T值()A.≥-1B.>-2.5C.-2.5<T值<-1D.≤-1E.≤-2.5正确答案:E3.()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A.X线检查B.CTC.骨密度D.MIRE.EXA正确答案:C4.柔韧性训练的运动目标是()A.改善关节活动度B.增加心肺功能C.提高钙吸收D.刺激成骨细胞产生新骨E.加强肌肉韧带正确答案:A5.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A.腰背酸痛B.身高缩短C.驼背D.骨折E.抽筋正确答案:D十、老年人跌倒预防策略(上)1.姿势控制系统与年龄相关的改变错误的是()A.随着年龄增加,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都会下降,上肢肌力下降更明显B.随着年龄增加,体内2型肌纤维发生丢失和转换C.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对抗外界平衡干扰的调整模式发生改变D.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视敏度降低E.随着年龄增长,前庭功能出现下降正确答案:A2.关于跌倒正确的说法是()A.与年龄无关B.与性别无关C.与环境和自身功能状况有关D.与认知功能状况无关E.与身高、体重无关正确答案:C3.关于老年人预防跌倒,错误的说法是()A.认识和适应衰老B.穿合适的着装和鞋子C.外出养成安全习惯D.不能使用辅助具,一旦使用就无法脱离E.减少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正确答案:D4.人体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骨骼系统会发生哪些改变()A.肌力下降、肌肉耐力不变B.肌维度不变,肌肉质量下降C.肌力、肌耐力下降,活动度下降D.不会有改变E.肌肉爆发力下降,肌耐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下降正确答案:C5.跌倒因素的评估不包括()A.疾病史B.药物史C.语言功能D.平衡功能E.肌力及肌耐力正确答案:C十一、老年人跌倒预防策略(下)1.TUG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操作正确的是()A.测试时只需记录时间即可B.记录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被测者起坐、行走、及转身时期表现C.测试时可以帮助被测者站立或坐下D.此种评定方法适用于所有平衡功能障碍者E.测试时被测者可以跑步行进正确答案:B2.高龄老人居家训练要遵循的原则错误的是()A.循序渐进B.量力而为C.严格达到预计量D.持之以恒E.难度适宜正确答案:C3.对于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进行躯体功能评定不包括的是()A.平衡B.肌力C.语言功能D.感觉E.步态正确答案:C4.关于30秒起坐测试正确的是()A.老年人下肢肌力和耐力测试简单易行的一种有效方法B.测试过程中,被测者可以借助扶手等完成C.测试时间停止时,被测者如果处在站立过程中,则这次起坐不计数D.施测者可以帮助被测者站起E.测试时,被测者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正确答案:A5.有过跌倒的老年人再次跌倒的几率是未曾跌倒的()A.2-3倍B.1/2C.1.5倍D.4倍E.相同正确答案:A十二、居家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应急护理(一)1.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症状是A.呼吸困难B.心率失常C.头痛D.意识丧失E.胸闷正确答案:D2.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不包括A.久坐久卧站立后B.服用血管扩张剂C.呕吐后D.散步E.腹泻正确答案:E3.糖尿病老人居家运动时应注意A.增加运动量B.运动前适当进食含糖食物C.避免空腹运动D.自行调整胰岛素E.多吃水果正确答案:C4.糖尿病老人居家预防低血糖措施正确的是A.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B.增加高热量食物摄入C.规律进食,避免饥饿D.自行调整胰岛素E.多吃水果正确答案:C5.哪项不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A.心血管病家族史B.打太极拳C.吸烟D.肥胖E.情绪变化正确答案:B十三、居家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应急护理(二)1.老人有晕厥前兆时应A.扶老人喝水B.让老人行走到安全区域C.关闭门窗,避免着凉D.扶老人坐下或躺下,避免跌倒E.给老人测血压2.发生噎食急救成功后做法正确的是A.给老人再次进食B.休息观察,暂不进食C.立即喂水D.服用抗菌素,预防感染E.适当运动,促进消化正确答案:B3.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皮肤干燥B.皮肤过敏C.消瘦D.皮肤长期受压E.潮湿4.预防跌倒措施不正确的是A.增加营养B.使用保护性装置C.不进行运动D.合理调整用药E.纠正不良环境因素正确答案:C5.噎食预防措施不包括A.食物宜软B.进食宜慢C.摇高床头D.陪老人聊天E.有吞咽困难喂食十四、居家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应急护理(三)1.下列哪项运动对老人预防糖尿病足病安全有效A.打太极拳B.游泳C.步行锻炼D.慢跑E.足部按摩正确答案:C2.压疮分期描述错误的是A.一期淤血红润期B.二期炎性浸润期C.三期深度溃疡期D.坏死溃疡期E.不可分期正确答案:C3.对于糖尿病的老人,首先采取的足部护理措施是A.自己修剪趾甲B.使用热水袋为足部保暖C.用热水泡脚D.每日检查足部皮肤情况E.增加运动正确答案:D4.发现老人中暑,处理正确的是A.拨打120急救电话B.涂抹风油精C.服用退烧药D.用冷毛巾擦拭身体降温E.喝冷饮降温正确答案:D5.老人有糖尿病史,自行修剪趾甲发生破溃,处理正确的是A.自行涂抹碘伏消毒B.用创可贴包扎破溃皮肤C.自行服用抗生素D.保持破溃皮肤清洁,及时就医E.自行调整降糖药用量正确答案:E。
呼衰护理查房总结范文
呼衰护理查房总结范文一、引言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病情,其高发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临床中备受关注的疾病。
护理在呼衰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护理查房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对于呼衰患者的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总结呼衰护理查房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护理查房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二、呼衰护理查房内容1. 病情了解护理查房的首要任务是对呼衰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结果、病史、用药情况等。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2. 体征观察呼衰患者的体征观察是护理查房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痰液气道清晰度等。
通过对体征的观察,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的护理实施提供依据。
3. 护理操作呼衰患者的护理操作主要包括氧疗、痰液引流、体位调整、心理护理等。
护理查房要观察护理操作的方式和效果,通过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4. 患者教育呼衰患者在康复期需要接受一定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查房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包括呼吸锻炼的指导、用药注意事项、家庭护理要点等。
通过患者教育,可以增加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康复率。
三、呼衰护理查房经验总结1. 深入了解疾病知识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了解呼衰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才能更好地开展护理查房工作。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2. 要细致、全面地观察在护理查房中,要细致、全面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只有做到及时观察、准确判断,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最科学、最合理的护理治疗。
3. 加强团队合作呼衰患者的护理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工作,要加强与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师等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合作。
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四、呼衰护理查房的注意事项1. 严格操作规范在护理查房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科学有效。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脏功能异常或呼吸系统机械性障碍导致氧和二氧化碳交换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
它是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并发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呼吸衰竭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吸衰竭护理也有了新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新的护理进展。
1.早期干预和预防:在监护室或急诊室中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
例如,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可以通过气道处理、间质氧合膜(ECMO)等措施保持氧合和通气功能。
2.应用无创通气(NIV):无创通气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减少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
最近,研究发现,在一些患者上应用早期NIV治疗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临床结果。
3.呼吸机筛选和个体化的通气管理:随着个体化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呼吸机筛选和个体化的通气管理。
早期评估患者的通气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可以提高通气效果,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4.目标导向的治疗:目标导向的治疗是一种基于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在呼吸衰竭的护理中也得到应用。
通过监测和评估患者生理指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和护理计划,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和提高治疗效果。
5.多学科团队协作: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呼吸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师等。
他们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关注患者的全面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总之,呼吸衰竭护理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推动下不断进步。
通过早期干预和预防、应用无创通气、个体化的通气管理、目标导向的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新的进展为呼吸衰竭护理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中国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要点前言:随着呼吸系统疾病的不断增加,重症呼吸系统疾病也随之增加。
这些疾病会对气体吸入、肺部气体交换和气体转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增加死亡率或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呼吸重症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1.概述1.1 概念:呼吸重症康复是基于全面评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锻炼、教育和行为改变等,旨在改善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促进健康行为。
1.2 流行病学:急慢性呼吸衰竭是呼吸重症和重症医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问题。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是老年患者主要死因之一。
长期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目标:1.3.1 改善通气状况和维护现有功能:呼吸功能训练、呼吸肌有氧训练和整体运动康复训练是改善肺功能的关键。
早期采取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咳嗽训练、放松训练、体位引流等方法,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此外,重症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患者的常见疾病或并发症,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痰液排出和肺部炎症控制,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
1.3.2 早日促进身体功能恢复:不能进行有效锻炼的患者,可使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骨骼肌生长、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内改善重症患者骨骼肌代谢、保持肌肉功能的COPD和充血性心衰患者。
心肺康复是以功能恢复为基础。
1.3.3 预防并发症:①严重的肌萎缩和肌无力。
②关节僵直、挛缩。
③内分泌系统改变。
④深静脉血栓(DVT)。
⑤预防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1.4 基本原则:①多学科合作,进行心肺功能评估。
②保证管线正常运转,注意输液管、导管的放置、呼吸机管道管理、关注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患者反应。
③治疗方案要循序渐进。
④保护自己及患者,防止传染。
⑤关节活动训练与肌力训练。
⑥呼吸康复与心脏康复并重。
1.5 康复介入及暂停时机:1.5.1 康复介入时机:康复介入应该在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
身体试图弥补缺氧,导致心率 加快。
呼吸衰竭的分类与诊断
I型呼吸衰竭
I型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其主 要病理机制是肺泡通气不足,导致氧气交换效率下降,无法满足 机体的氧气需求。
II型呼吸衰竭
II型呼吸衰竭以二氧化碳潴留为主要特征,氧气交换能力相对较 好。其主要病理机制是肺泡通气量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引起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当肺部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到血液中,从 而导致身体器官缺氧。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和并 发症。
by x
呼吸衰竭的定义与成因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肺部无法将足够 的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导致机 体器官缺氧的病理状态。
肺源性呼吸衰竭
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肺气肿等。
成因
呼吸衰竭的成因多种多样,可 分为肺源性呼吸衰竭和非肺源 性呼吸衰竭。
非肺源性呼吸衰竭
包括神经肌肉疾病、心力衰竭 、药物中毒等。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患者主诉呼吸困难,可能表现 为气促、呼吸急促、呼吸费力 等。
呼吸音改变
听诊时可闻及呼吸音减弱、哮 鸣音、湿啰音等异常声音。
紫绀
患者嘴唇、指尖等部位出现青 紫色,提示血氧饱和度降低。
血气分析在呼吸衰竭诊断中的作用
氧合作用评估
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气交换能力,即肺部将氧气输送到血 液中的效率。
通过测量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氧气饱和度 (SaO2),可以判 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这是呼吸衰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气作用评估
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二氧化碳排泄能力,即肺部将二氧化碳 从血液中排出体外的效率。
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总结 -回复
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总结-回复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需要及时的护理和干预。
在呼吸衰竭的护理中,有许多难点和讨论的主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呼吸支持、监测以及预防并发症等。
本文将以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为主题,从呼吸支持、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呼吸衰竭护理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呼吸支持方面,有两种主要的方法:非侵入式和有创性的呼吸支持。
非侵入式呼吸支持包括提供氧疗和呼吸道支持,如面罩、鼻导管等。
而有创性呼吸支持则需要通过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进行。
在选择呼吸支持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氧合和通气情况等。
而在实施呼吸支持时,需要进行定期的呼吸机参数监测、呼吸机设置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注意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预防。
对于有创呼吸支持方式,要确保管道的清洁和无菌,避免感染发生。
并且,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使用适当的助力措施,减少气压伤和肺损伤的发生。
2. 监测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及时、准确的监测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气道压力、氧合指标、呼吸频率和心率等。
氧合指标的监测可以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进行评估。
对于有创呼吸支持患者,还可以通过动脉插管监测。
而对于非侵入式呼吸支持患者,则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进行监测。
此外,呼吸道压力的监测也是很重要的。
过高的呼吸道压力可能导致肺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要对呼吸机的设置和调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3. 并发症预防呼吸衰竭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感染、肺栓塞、意识改变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对于感染的预防,要保持呼吸机和呼吸道的清洁,进行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和局部抗菌治疗。
并且,定期检查和评估呼吸机插管和导管的情况,及时更换。
呼吸专科护理发展
实践锻炼
在临床实践中,呼吸专科护士应在专 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患者的全程护 理,积累实践经验。
呼吸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 发展前景:随着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呼吸专科护士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 多元化发展:呼吸专科护士可以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技术更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吸专科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 面临的挑战:呼吸专科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要求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护士职
呼吸专科护士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
专业知识 技能操作 病情观察 沟通技巧
呼吸专科护士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呼吸系统的 结构与功能、常见呼吸疾病及其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治疗技术,如氧气疗法、雾化吸入 、机械通气等,以及相关的护理操作技能。
呼吸专科护士应具备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患者 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02
呼吸专科护理技术与创新
呼吸专科护理常用技术
氧疗技术
通过给病人提供高浓度的氧气 ,改善其呼吸功能,缓解缺氧
症状。
机械通气技术
利用呼吸机辅助或替代病人自 主呼吸,维持气体交换的正常 进行。
气道管理技术
通过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等手段,防止气道阻塞和肺部 感染。
呼吸监测技术
运用各种监测设备,实时观察 病人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 度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并处
提供患者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生 活质量。
协助医生实施各种呼吸治疗和治疗方案 。
任务
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如氧气疗法、呼 吸道管理等。
【课题申报】护士在重症监护室中的跨学科协作与团队合作
护士在重症监护室中的跨学科协作与团队合作课题申报书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中最高级别的抢救治疗单元,承担着繁重而复杂的医疗任务。
在ICU中,护士是直接负责病人日常护理和监护的关键角色,其跨学科协作与团队合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结局的好坏。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跨学科协作与团队合作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护士在重症监护室中的跨学科协作与团队合作,提供有关如何改善ICU团队协作效果和患者护理质量的实证依据。
二、研究内容1.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跨学科协作本研究将以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索ICU护士在跨学科协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障碍和需求,明确其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跨学科协作能力。
2. 跨学科团队的构建和管理通过调查、观察和深入访谈,研究如何建立高效的跨学科团队,并分析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探索跨学科团队的有效沟通方式、协作模式与决策机制,为优化团队协作流程提供参考。
3. 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的协作本研究将分析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如医生、呼吸治疗师、药师等)在ICU协作中的互动关系,重点研究流程、信息共享、专业知识交流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协作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通过对多家医院的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目前跨学科协作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访谈和观察研究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协作方式和困难;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点预计通过本研究,能够增进对ICU护士跨学科协作的了解,并提供改善ICU团队协作的策略和建议。
具体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ICU护士跨学科协作中的问题和障碍。
2. 确定护士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
3. 提出优化跨学科团队协作流程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 影响
李翠云,孔建香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 月-2019年1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加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 间、通气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 气治疗后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方案开展后各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 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除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外还能提高其临床治疗的耐受情况,且 护理干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推广价值显著。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uiyun LI, Jianxiang KO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its impact on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One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group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team added a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care based on the above.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symptom relief time, ventilation toler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ler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has a good effect in th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addition to promot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it can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mproves the safety of clinical treatment. The promotion valu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Elderly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Infectio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Edition) March 2019, Vol.8 No.1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年3月 第8卷 第1期
·29·
感染论著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与多 发 病,该 病的发 生 通常与不良 生活习惯、职 业接 触以及 患 者自身身体状况有密切联系[1-3],患者发病后多会表现出明 显的咳嗽症状,同时伴随有身体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4]。 COPD对患者机体健康威胁程度极高,病情进展后还可能 导 致呼吸 衰竭发 生,最 终危 害 其 生命 安 全 性 [5]。以往临床 研究中除对合并有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实施常规通气治 疗,而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对患者临床症状 的改善,治疗下效果的提高有积极意义[6,7]。笔者为明确常 规护理模式与多学科联合应用护理模式实际应用价值的差 异展开了后续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