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
《芦花荡》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景物描写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芦花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通过自然景物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情况?”(如:快乐时看到的天空更蓝)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芦花荡》中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认为在课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非常重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景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探讨课文中的芦花荡景色变化如何与主人公心情的波动相互呼应,表现出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
(2)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学生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艰苦生活、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芦花荡》公开课课件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来到白洋淀地区,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他目睹了白洋淀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奋起抗争的壮丽场景,感受到了伟大的民族 精神。为了纪念抗日英雄,他创作了中篇小说《荷花淀》和《芦花荡》。
课程目标及学习重点
01
0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 习,学生能够了解孙犁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风格,掌握小说情节、 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分 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03
04
05
分析《芦花荡》中的人 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民 族精神。
分OGUE
文本分析
故事情节梳理
情节开端
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介绍主人公张老头及其 孙女小菱。
情节高潮
小菱被敌人发现,张老头与敌人展开生死搏 斗。
情节发展
小菱受伤,张老头前往芦花荡探望,与敌人 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带回小菱。
文章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们为生存而顽强抵抗的精神风貌。
03
CATALOGUE
艺术特色
叙事技巧及语言风格
叙事手法独特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通过巧妙运用倒叙、伏笔等叙事技巧,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
语言风格生动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景物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文学性和艺术 感染力。例如,文中对芦苇荡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内心的独白,都展现了作 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 力。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互动和 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更好地规划课堂时间和 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课文原文及赏析《芦花荡》课文原文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赏析《芦花荡》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作者孙犁通过对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同时,小说也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干瘦、精明、勇敢的老头子形象。
他虽然年纪已高,但是仍然坚守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队伍提供物资和保障。
《芦花荡》左常德
写出老头子懊悔、内疚、自责的心理
语 言 描 写
48段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朗读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里? 重音应落在“十个人”上。
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特征?
爱憎分明
语 言 描 写
54段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 能……有热闹哩!” 去掉“狠狠地”可以吗?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写出老头子对敌 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现老头子过于自 尊、自信的性格
二、间接(侧面)描写: 1、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来侧面烘托 2、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侧面烘托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批注 圈点批注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
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精明强干 敏锐 机智 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 形象
语 言 描 写 5段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 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一切保险。
表现了老人自信的性格特点。
语 言 描 写 6段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的水面上, 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 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撑着船,编算着使自 已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孙犁(1913-- 2002)现代 小说家、散文家,“荷 花淀”派代表作家,原 名孙树勋。
作 者 剪 影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 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
《芦花荡》与《荷花淀》 为“姊妹篇”。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 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 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孙犁小说风格
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 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 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 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 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 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 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 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 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 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 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芦花荡》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9
• 芦花荡简介 • 故事情节梳理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手法赏析 • 芦花荡的影响与意义
01
芦花荡简介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创始人。他的小说和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风格独特,深受读者 喜爱。
通过老头子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国 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爱 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爱国热情。
民族尊严
老头子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 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强调了 民族团结和自强的重要性。
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美好
老头子和二菱等人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如善良、勇敢和舍己 为人,让学生认识到人性中的光明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 操。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
创作背景
• 《芦花荡》创作于194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孙犁在冀中地区深入生活,目睹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英勇 抗敌的事迹。他以冀中白洋淀地区军民的抗日斗争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小说、散文和随笔。
作品评价
• 《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 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讲述一个老头子和一个女孩在 白洋淀地区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顽强 。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人的尊严
通过老头子在战争中坚守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强调了个体尊 严和人性价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战争的反思
战争的残酷
通过对战争中人们所受的苦难和牺牲的描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和破坏性,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芦花荡(人物和环境描写
人们生活艰辛
由于战争的影响,芦花荡 的人们生活十分艰苦,他 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生 存下去。
敌我矛盾尖锐
在芦花荡这个特殊的环境 中,敌我矛盾异常尖锐, 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塑造人物性格
芦花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 人物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人们
更加坚韧和勇敢。
小女孩
故事中的次要人物,老头子的帮手。她天真活泼,勇敢机智,为故事增色不少。
人物性格特点
老头子
沉着冷静,智勇双全。他善于观察和利用环境,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总能想出 巧妙的办法脱身。同时,他也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
小女孩
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虽然年纪小,但在面对危险时毫不畏惧,多次帮助老头子 化解危机。
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的变化常常成为情节发展的催 化剂。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可能导致人物的相遇或逃跑。
烘托主题氛围
芦花荡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故事营造 了氛围,还通过与人物的互动进一 步烘托了主题。
04
芦花荡的象征意义
芦花荡的象征含义
芦花荡作为自然景观, 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 美丽。
芦花荡也象征着一种 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以及生命的希望和未 来。
想。
芦花荡对主题的深化和拓展
芦花荡在作品中不仅象征着生命的存在和消逝,还象征着一种生命的循环和更迭, 这种循环和更迭也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芦花荡在作品中还象征着一种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这种坚韧和顽强也是作品主题的 重要体现之一。
通过芦花荡的描绘,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拓展,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 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绘
01
芦花荡(人物和环境描写)
坚韧与顽强
芦花生长在河岸、湖畔等水域,具 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经受风雨的 洗礼,因此也被视为坚韧不屈、不 畏困难的象征。
孤独与落寞
芦花常常在秋天的水边孤独地摇曳, 给人一种落寞、孤寂的感觉,因此 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落寞的情感。
芦花荡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表达的载体
芦花荡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常常 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倡导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倡导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 展。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引发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责任的思考,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 理念。
提倡生态伦理观念
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 环境的行为。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拓展文学创作主题
鼓励文学创作者关注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等现实问题, 拓展文学创作的主题和视野。
创新文学表现手法
作品中对芦花荡的生动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为文 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THANKS
感谢观看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 如曹雪芹、施耐庵等都曾在作品 中提及芦花荡,将其描绘为美丽
而神秘的地方。
现代作家如茅盾、巴金等也曾到 访芦花荡,并将其作为创作素材, 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景象。
芦花荡的美景和神秘气息也激发 了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成为了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之一。
02
芦花荡中的人物描写
共处,心灵手巧。
社会环境影响人物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他们崇尚传统美德,注
重家庭和亲情。
环境对人物的心理也有所影响, 他们面对外界时既有好奇探索的 欲望,又有保持本土特色的坚守。
《芦花荡》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主要是对《芦花荡》这门课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和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
我们需要对《芦花荡》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该作品是清代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在芦花荡中生活的男孩的故事。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芦花荡的自然环境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揭示了传统社会的弊端和残酷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芦花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概括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对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授、阅读、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班级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方面。
《芦花荡》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小说,它质朴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情感文化修养。
我们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好。
教授《芦花荡》这门课程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文化和思想的培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理解《芦花荡》赏析
阅读理解《芦花荡》赏析阅读理解《芦花荡》赏析《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孙犁笔下的景物描写。
我们知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切忌游离地写景。
《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
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芦花荡主要内容
芦花荡主要内容一、概述芦花荡是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
它位于太湖东岸,占地面积约为293平方公里。
芦花荡以其迷人的湿地自然风光、丰富的荷花资源和独特的渔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芦花荡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地理特点、景点景观以及文化遗产。
二、地理特点芦花荡地处太湖湖区,是一个由许多小岛、河流和湖泊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
它的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
芦花荡的水系主要由七个河流组成,其中最大的是周霞河和丁香河。
这些河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美丽的水网。
在芦花荡的湖泊中,有许多岛屿,如花鸟岛、西山岛等,每个岛屿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景观。
三、景点景观1.荷花湖:荷花湖是芦花荡的主要景点之一。
这里种植了大量的荷花,每年夏季盛开时,漫山遍野的荷花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荷花湖还有许多游船,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上的美景。
2.渔人码头:渔人码头是芦花荡的一个特色景点。
这里有许多渔船,是芦花荡的渔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在渔人码头可以看到渔民捕鱼的场景,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湖鲜美食。
3.竹林步道:芦花荡还有许多竹林,其中最有名的是竹林步道。
这条步道穿过茂密的竹林,沿途设有亭台楼阁,可以欣赏到竹林的美景和湖景。
4.古建筑群:芦花荡还保存有许多传统的古建筑群,如芦花寺、龙潭寺等。
这些古建筑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
四、文化遗产芦花荡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渔文化和历史遗迹。
这里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渔业为生,他们有着独特的渔民文化和渔家乐歌舞艺术。
此外,芦花荡还保留有一些历史建筑和文物,如芦花古镇、芦花古民居等,这些都是宜兴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游览建议如果您计划前往芦花荡游览,以下是一些建议:1.最佳时间:夏季是芦花荡最美的季节,此时荷花盛开,景色如画。
如果想要避开人流高峰期,可以选择平日或非节假日前往。
2.行程安排:游览芦花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荷花湖、渔人码头、竹林步道等。
孙犁《芦花荡》节选的读后感
孙犁《芦花荡》节选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孙犁的《芦花荡》,真是好有意思呀!故事里有好多好多芦花,风一吹,沙沙沙地响,好像在唱歌一样。
还有一只小船,慢慢地在芦花荡里荡呀荡,水面上波光粼粼,真是美得不得了。
书里面有一个小男孩,他很喜欢和爸爸一起去芦花荡。
爸爸说,那里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有很多的故事和秘密。
小男孩也特别喜欢那里,因为每次去,都会看到好多好多的芦花,像雪一样白,风一吹,就像花儿在跳舞。
嘿嘿,我觉得小男孩真幸运,每次都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我看了之后,也好想去芦花荡看看。
那里一定很安静,很舒服,风吹过来凉凉的,芦花在风里沙沙地响,真是让人开心。
孙犁叔叔写得真好,他让我想象到了好多好多美丽的画面。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那里,看看那些芦花,再坐上一只小船,慢悠悠地荡着,享受着美丽的风景。
嗯,读完了,我觉得好开心呀!
—— 1。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课芦花荡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课芦花荡的知识点归纳初二语文芦花荡的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生平孙犁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
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
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副刊科副科长、编委、顾问,长期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创办并主持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大师”。
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名誉委员、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孙犁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该小说后收入中学课本,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代表作品他从事文学创作75年,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另有《孙犁文集》正续编8册和《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10种散文集传世。
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衰年变法”,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评价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孙犁《芦花荡》节选的读后感
孙犁《芦花荡》节选的读后感
在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芦花荡》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很长,但却充满诗情画意,在那种抗日战争的年代里,讲述了一个老英雄的自信和自尊。
夜晚,在那神经崩紧,阴森黑暗的大苇塘里,总会有一个勇敢的老头在淀里撑着小船来去自如,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他看来都是一切保险,这都要归功于他对工作的自信。
但是由于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也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在一次护送两个女孩子的途中,但是由于老头子的大意让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了,由于这个女孩受伤了,这使老头子的自信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老头子说:"一路上是多么的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声一声像连珠箭,直射穿我的心,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老头子觉得这件事让他在俩个小姑娘中丢尽了面子,于是,愤怒的说:“今天他们打伤了你,别怕,等到明天,我会让他们十个人受伤,流血。
”于是,那一天早晨,老头子早早地划着船,在小鬼子经常出入的。
地方划来划去,正巧那天小鬼子们也在水中游泳,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鬼子们忽然看见了老头子,于是,便冲老老子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看了一眼,理都不理,于是,便又划起了他的船,这时,小鬼子感到非常生气,便追了上去,没一会儿的功夫小学生,小鬼子追上了老头子,正准备爬上船的时候,忽然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了,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咬了一口,原来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接着,小鬼子们都被这锋利地钩子钩住了,这时,
老头子举起篙来砸着他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老头子终于报了一口恶气,心里觉得爽快极了,便撑船回去了。
老头子用这次英勇的行为,挺来了自己丢失的颜面,也让日本兵尝到了苦头。
白洋淀纪事芦花荡的概括
白洋淀纪事芦花荡的概括
白洋淀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湿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芦花荡是白洋淀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其绚丽多样的芦花景观而闻名。
本文将概括介绍白洋淀的纪事和芦花荡的特色。
首先,在文章标题和正文的内容中,将确保与白洋淀和芦花荡的相关性一致,不会产生歧义或误导读者。
其次,在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句子之间,将保持流畅的逻辑思路,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文章中,不会出现任何与广告相关的信息,包括链接、推广或其他商业性质的内容。
文章的内容将避免涉及任何版权问题或侵权争议。
所有引用的材料、图片或其他来源将获得适当的授权或标注,以确保合法性。
同时,文章的标题、简介和正文中将不会出现任何敏感词汇或其他不良信息,以保证文章的积极正面性。
最后,文章的正文将保持完整性,不会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的情况。
段落之间的转换将流畅自然,确保读者能够有一个愉快的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本文将以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表达,概括介绍白洋淀纪事和芦花荡的特色。
同时,将遵守文章写作的原则,确保不会包含任何负面影响阅读体验的元素。
芦花荡中的诗化语言 -回复
《芦花荡》是现代作家孙犁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素自然,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其中,作者运用了许多诗化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首先,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生命。
例如,“那些荷花,既不断和岸离,也不断和岸合,军船就飞快地围在中间”,将荷花与军船之间的位置关系用“离”和“合”来形容,生动地描绘了荷花与军船之间的动态美。
其次,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
例如,“她像央鸡一样挣扎着,弯到水里,很久才爬上岸来。
她骂着:‘该死的!汉奸!’她向他们望了一望。
他们各人阴沉着脸,在水中寻找着自己的被打折的桨。
”这段话中,“该死的”、“汉奸”、“阴沉着脸”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女孩子的愤怒和不满,也增强了小说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物。
例如,“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
”这句话中,“白绸子样的水鸟”形象地描绘了水鸟的轻盈和纯洁,而“大荷叶下面歇凉”则将水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恬静优美的氛围。
总之,《芦花荡》中的诗化语言是作者孙犁创作的一大特色。
这些诗化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所营造的美好意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体验。
《芦花荡》精心整理
水鸟的意象
水鸟在故事中多次出现, 它既代表了老头子的孤独 和寂寞,也暗示着战争的 残酷和无奈。
06
作品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文学地位
《芦花荡》作为孙犁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风格
《芦花荡》以其清新自然、质朴真实的语言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文学 创作,尤其是对描写乡村生活和人物心理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中的芦花荡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它是冀中地区许多水乡的真实写照。孙犁 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战斗激情的 世界。
作品评价
《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作品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展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顽强。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 和读本。它不仅让读者领略了孙犁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让 人们铭记了那段历史时期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故事从老头子的英雄事迹开始, 再逐渐回溯到他接受任务的过 程,这种叙事方式使情节更加
紧凑,引人入胜。
客观叙述
作者在描述故事时保持客观, 不轻易发表个人观点,而是通 过情节和人物行动来展现主题。
节奏感强
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环环相扣, 使读者始终保持紧张感。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作者使用简练的语言,不做过多的修饰,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
对战争的反思与控诉
小说通过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深刻反 思战争的残酷和荒诞。
通过对日寇侵略行径的揭露,以及对汉奸卖国求荣的 批判,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谴责。
小说通过展现老头子和同胞们的英勇抗敌,强调了和 平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
语文上册《芦花荡》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 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 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整理ppt
12
背景资料
• 1944年作者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 工作和学习,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荷花淀》 《芦花荡》等作品。1958年,作者把他解放前 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这 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 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 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改、生产、合作 的生活情景。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 “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
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 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
整理ppt
1
整理ppt
2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的环境,
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 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 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 ;
第二段(9—63)
具体讲述故事的 过程。
一层(9—19)开端—护送
二层(20—54)发展—受伤
三层(55—63)高潮和结局
—复仇
整理ppt
23
试分析人物形象
整理ppt
24
主要人物: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精明干练老当
益壮的气慨
眼睛:尖锐、明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王斌校审:王斌签审:刘英俊使用时间
《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分组合作研讨,教师引导点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学习方法】
1.默读法,跳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拓展法。
在文章意味深长之处,努力的去联想想像,感受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解析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搜集整理有关孙犁的经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同学们,请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风光旖旎。
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
(二)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
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辨明字音:
提防( ) 竹篙( ) 疟子(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转弯抹角( )
2、辨析词义:
寒噤:
仄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推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对文本的总体感受
请同学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每位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故事,请你将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好。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结束语。
同学们,老英雄一个丰富的人物形象,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学习,走进人物的内心,去感受他那真实而博大的胸怀。
七、布置作业抄记字词
YW-12-02-0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初步感受到了老英雄身上所富有的传奇色彩,本节课我们将更全面的走进老英雄,走进这英雄的芦花荡!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1.跳读课文,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方法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谈自己的看法。
)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其中的妙处。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同学从文中画出,并仔细体味写景的妙
处。
2.分析写景的作用。
示范分析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明确:“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
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
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
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环境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老英雄为何无具体的姓名?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位无名英雄?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用150字左右的文字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点拨: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推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课堂总结。
1、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小说知识上的学习文中英雄人物所给予的精神
2、结语: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
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
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诗意美。
YW-1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