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刘明君

合集下载

以制度化推动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基于对上虞乡贤回

以制度化推动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基于对上虞乡贤回

收稿日期:2019-12-01基金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乡贤回归乡村治理的制度化研究——基于对上虞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实践的反思”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5427。

作者简介:刘开君(1981-),男,中共绍兴市委党校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层治理、“枫桥经验”、公共政策等。

以制度化推动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基于对上虞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实践的反思刘开君(中共绍兴市委党校,绍兴 312000)摘 要:吸引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上虞是中国乡贤文化之乡,被光明日报赞誉为“乡贤文化的上虞现象”。

从上虞经验中可以归纳出本地乡贤资本投入型、本地乡贤智慧投入型、驻外乡贤资本回归型以及驻外乡贤智慧回归型等四种典型经验,值得全面传播和推广。

然而,吸引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行为的短期化、人情化、资本化、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以构建村庄共同体为目标,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化推动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

要分类建立新乡贤认定与退出制度,提升新乡贤甄别的精准度;要加强新乡贤参与治理的制度建设,确保回归治理的渠道畅通;要构建多元化的回归治理激励制度,吸引新乡贤投身乡村振兴;要探索破解城乡分割的制度和机制,引导新乡贤长期扎根乡村。

关键词: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制度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3X(2020)01-0036-09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需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农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精英人才外流等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课题。

如何破题?吸引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或许是一条有效路径。

近年来,以浙江上虞为代表,各地大力推广乡贤文化,吸引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实践的行动此起彼伏。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为例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为例

遇期 , 处于 社会 矛盾 凸显 期 , 会 管理 又 社 中存 在 的许 多 问题 已经成 为制约 经济 发
展 的 主 要 因 素 之 一 。社 会 建 设 是 整 个 建 设
委专职 工作 人员、 街道机关干部、 区警务 社 中队队员和 社区人大代表 、 政协委员、 老干
老党员、 老教 师担任。 网格管理员为 网 的“ 短板 ” 社 会管理 又 是社 会建 设 的“ , 短 部 、

底 数清 、 情况明。四是健全机制。采取检查 互 助 、 献 ” 爱 心主 题 。 并 在 网格 建 立 了 奉 的
密切 了与 居 民 的关 系 。 如 漓 江路 社 区 实施 台 账 、 机 暗 访 、 意 度 测 评 、 点 项 目督 社 区爱心服务 队伍 ,对 5 0多名 6 随 满 重 格 四 员 ” 会 管理 后 , 网格 内建 立 了 社 在 0 0岁 以 查 、 展 民情 大 比武等 方式 , 行 考核评 上 老 人 、 5 开 进 1 O多 名 残疾 人 、 0 2 0多 个 特 困 户 相 应 的党 组 织 ,每 名 党 员 都 编 入 相应 的 网 优 ,以 考核 机 制 强化 各 网格 和 网 格 人 员 的 建 立 爱 心 档 案 ,依 托 社 区卫 生 服 务 站 建 立 格 党 组 织 , 彻底 解 决 了过 去 社 区党 组 织 “ 管


强“ 四员” 。在每个 网格配备管理 员、 协管
员 、 事 处 机 关 干部 、 区 警 务人 员和 辖 区 办 社 政 治 素 质 好 、 信 高 、 心 社 区 工作 的 老党 威 热 员 、 干部 、 大 代 表 、 老 人 政协 委 员担 任 。 三 是 完 善 数 据 。组 织 人 员 对辖 区 人 口 、 店 、 门 驻 辖 区 单位 进 行 拉 网式 排 查 , 建立 人 口 、 门

以人为本: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理念
, 是 具 有 意识 的 、 经过 思 虑 或凭 激 情行 动 的 、 追求 某 种 目的的人 ; 任 何 事情 的发生 都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民 主 样 式 的 转 型 与 我 国 乡村 群 众 自治 制 度 的创 新 研 究 ” 研 究成果 , 项 目编 号 : 0 9 B Z Z 0 0 9 。
创精神 , 保 障 人 民各 项 权 益 , 不 断 在 实 现 发 展 成 果 由
人 民共 享 、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上 取 得 新 成 效 。 在 历 史
用的合力 , 就 是 历 史 。” 因 为 任 何 一 个 人 的愿 望 都 会 受到任何 另一 个人 的妨碍 , 而最后 出现 的结果 就是谁 都 没 有 预 料 到 的 事 物 。所 以到 目前 为 止 的 历 史 总 是 像
作者简 介 : 刘明君 ( 1 9 6 2 一 ) , 男, 三 峡 大 学政 治 学与 基 层 政 治 文 明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马克思主 义学院教授 。邮编 : 4 4 3 0 0 2

3 6
锐( 1 9 8 1 一 ) , 男, 三 峡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 邮 编 : 4 4 3 0 0 2
马克思 主义从现 实 的人 的实践 出发 , 认 为人 类社
会 历 史 是 合 目的 性 与 合 规 律 性 的 统 一 , 社会 客观 规律
内 在 于 人 自身 的 实 践 活 动 中 , 因此 , “ 历 史不 过是 追求 自己 目的 的人 的 活 动 而 已 。” 【 嗯 格 斯指 出 : “ 在社 会历
2 0 1 3 年第 6 期
NO. 6 , 2 0 1 3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型态―尝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型态―尝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型态―尝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民主化村级治理在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

在背景介绍了乡村治理的现状,研究目的是探讨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可能性,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乡村政治的发展。

正文包括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概念,村级治理的历史演变,中国乡村政治的特点,民主化村级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实践探索。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观点,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本文旨在对民主化村级治理提供理论框架,推动乡村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促进乡村治理的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民主化村级治理、乡土中国、政治理论框架、历史演变、特点、挑战、实践探索、观点总结、未来研究方向、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持续推进,村级治理体制也逐步向民主化方向转变。

乡村的发展和治理模式成为学术和政策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实现民主化村级治理,成为当前中国乡村政治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据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乡村治理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活和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进和村社治理组织的不断完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探索和实践也在加速进行中。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政治的特殊性也日益凸显。

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制度的交融中寻找中国乡土政治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民主化村级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为理解乡土中国的政治框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型态,尝试构建一种适用于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

通过对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概念、历史演变、中国乡村政治特点、挑战和实践探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中国乡村政治治理的现状和问题,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激发学者与决策者对乡村政治治理变革的重视,促进民主化进程在村级治理中的落地实施,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民主探讨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民主探讨

V0. 2 N . 13 o 2
基 层 群 众 自治 中 的 协 商 民主 探 讨
刘 明君 ,武 晓雅
( 峡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 北 宜 昌 4 30 ) 三 湖 4 0 2

要: 协商 民主在乡村治理 中的实践 , 创新 了我国乡村群众 自治制度。它用于 乡村治理 中的动力来 自于
乡村地 区的稳定 发展 , 我 国 乡村 治 理所 面 临 的一项 多数 的意愿表 达 ; 三 , 是 第 承认 多元 分 歧 以及 以此 为 基
艰 巨而 长远 的任务 。
础 的广泛参 与 和 对 话 ; 四 , 调 超 越 狭 隘 的个 人 利 第 强 益 , 诸公共 利益 以及公 开利用 理 性 ; 五 , 法性 源 诉 第 合 自公 民的广泛 参与 、 偏好 表 达 与共 识达 成 ; 六 , 第 协商
会 各界 的广 泛关 注。 因此 , 积极 探索 出一条 村 民 自治 衡 、 选举 以及政 党政 治 ; 第二 , 虑到 现代 民族 国家人 考 建设 的有效 路径 , 新 乡村 基 层 群 众 自治 制 度 , 进 口和疆域 的规 模 , 强 调代 表 的智 慧 和能 力 , 尊 重 创 促 既 也
员会组织法》 赋予村民自治合法地位至今已有二 十多 数原 则 的现代 民主 体 制 , 中 自由平 等 的公 民 , 其 以公 年 。经过 多年 的实践 , 民 自治制 度取 得 了一 定 程度 共利 益为共 同 的价 值 诉 求 , 过 理 性地 公 共 协 商 , 村 通 在 的进步 , 同时也存 在着许 多 的 问题 。当 前 中国农 村 达成共 识 的基础上 赋予立 法和决 策的合法性 。 但 社会 的矛盾 和冲 突仍然 普 遍存 在 , 民仍然 没 有 能力 农 协 商 民主制 度 实 际 上 包 含 这样 几 层 含 义 : 一 , 第 确保 自己的合法权 益不 受 侵害 , 这些 问题都 引 起 了社 以人 民主 权 原 则 为 基 础 的 代 议 体 制 、 力 分 立 及 制 权

2010年《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2010年《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土家族 织 锦 的瑰宝— — 西 兰卡 普

陈文 武 李开德 ( . ) 蓄 水后 三峡 库 区 民居 资 源 的旅 游 价值及 开 发 25 对 策研 究 …… …… … …… …… … 周传 发 ( . 1 39 ) … …… 张 清平 ( . ) 29 旅 游 目的地 环境 优化 研究 哭 泣 的新娘 : 土家族 哭嫁 的女 性 意义 及 当代 变迁 阚如 良 闫秦 勤 ( .6 39 ) 基 于埃 山村 的 实证 研 究 … … 尹旦 萍 ( .5 2 1)
— — — —














朱 华 阳( . ) 57
“ 农" 三 问题 研 究
海峡 两岸 屈原 文化 论坛 综述 … … …… 刘晓 慧 ( .2 51)
三峡 峡 口服饰 语词 类说
… … … … … …
…… …… …… 王作 新 ( . ) 论 城市 政 策制定 中的农 民工 参 与问题 6 1
瑶 ( . 3 12 )
湖北 宜都 杨 守敬 书何 远庆 墓志 铭考
… … … … … … … … … …
青林 寺谜 语 的特点 与人 的发 展 之关 系
彭林 绪( .9 22 )
刘志军
论《 离骚 》 诗祸 ……… … …… …… … … 金道 行 ( . ) 略论 民间 故事 的文 化 生态 5 1 原型 ・ 型 ・ 典 兴象 以都 镇 湾故 事为例 … …… … 谢 国先 ( .4 23 ) 论 屈原在 中 国现 代 文 学发 展 中的意 义

第三批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案例

第三批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案例

第三批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案例案例一: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中。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治理面临居民多样性需求增加、服务资源有限等挑战,传统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需求。

问题分析社区治理中存在居民参与不足、信息传递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治理效率低下,居民满意度普遍偏低。

解决方案建立多层次治理体系:通过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基层自治能力。

优化信息平台:建设电子社区公告栏、手机APP等平台,提升信息发布和反馈效率,增进政府与居民的互动与沟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改善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提升社区宜居性,增强居民归属感和满意度。

效果评估经过一年多的实施,社区治理效率显著提升,居民参与度大幅增加,公共设施得到改善,社区内部和谐稳定,居民对社区治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案例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治理创新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治理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问题分析农村治理中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碎片化、农产品销售难题、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解决方案推进土地整合:通过政府引导,促进农户自愿合作,整合土地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增强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效果评估经过几年的实施,该地区农村经济逐步复苏,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治理模式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和推广。

案例三:民生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个经济较为发达但市民对公共服务需求较高的城市中。

学案1: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案1: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熟悉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及实践;掌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能力目标:具备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及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重点难点:1.重点: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2.难点: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环节一教材延伸判断1.农村村委会选举是我国公民通过直接选举参与国家事务的表现。

2.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3.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5.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环节二迁移运用情境一情景模拟《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民主协商会》,在我们的模拟活动中,由居委会来主持民主协商会议,推进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一天,在社区的便利店里,来了几位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

他们告知店长,根据居委会汇报,该店没有按照市里的相关规定,将大量的商品摆在了门前的人行道上,影响了居民出行和市容环境,而且经过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多次提醒拒不整改。

工作人员要求该店限期整改,否则将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问题探究1】村(居)委会的性质和作用如何体现基层民主的直接性和管理的自治性?【典型例题1】某县根据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方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

有人认为,上述做法能够有效加强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你认为是否合理?情境二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自治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参与民主自治的具体形式。

民主选举我们已经探讨过了,你能说说在刚才的模拟民主协商活动中,其他四个民主是如何体现的吗?【问题探究2】群众自治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基层民主的直接性和管理的自治性。

基层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公共事务管理

基层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公共事务管理

基层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公共事务管理基层治理是指在国家管理体系中位于基层的一级政府或组织对本地区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乡村基层秩序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要重视基层治理视角,从全面、系统、协调、高效的角度出发,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对乡村事务的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一、乡村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是推动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乡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公共事务管理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等方方面面。

良好的乡村公共事务管理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助力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基层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公共事务管理1. 强化自治理念。

基层治理的本质在于让居民参与管理、分享管理权利,因此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应当注重强化居民自治理念,建立健全村庄自治组织,让乡村居民参与到村务决策中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局面。

2. 完善管理机制。

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合力推动乡村事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同时,要注重加强对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3. 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村务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开展互联网+农村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4. 加强社会协同。

基层治理要倡导政府、市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

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政府应当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形成各方力量联动,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5. 推进精准扶贫。

乡村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基层治理视角下,应当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制定详细的扶贫计划,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

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

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不仅涉及农村的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居民自治是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而基层组织是农村居民自治的有力支持。

因此,加强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农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村民代表,是实现农村工作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村决策的公开透明农村决策的公开透明性对于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至关重要。

在重大决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监督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相关决策的公示和信息公开也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增加村民对决策的认同感和支持。

三、优化农村工作的参与机制有效的参与机制是保障农村居民民主权益的重要保证。

在制定农村工作计划和政策过程中,应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农民议事会等参与机制,保障农民在决策中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工作的民主和多元性。

四、加强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和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的有效运行。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参与意识和民主素质。

通过普法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更好地参与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提供保障。

五、注重农村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提供农村工作的决策支持,为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媒体在农村工作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和宣传,引导公众注意农村事务,推动社会舆论,提供信息的透明度。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的观察与分析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的观察与分析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如何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议题和现实课题。

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更需要遵循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在《广义建筑学》一书中提到“美好的建筑环境是与美好的社会理想共同缔造的”。

a 2022年6月以来,湖北各地将共同缔造理念引入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之中,推进了基层治理有效化。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事出发,激活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多元社会力量的协作,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中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是增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手段。

共同缔造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方位下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具有深厚的治理意蕴。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的总结还不够,还需在理论上深入地提炼与深化。

一、认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认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基础。

“基层”是一个有关国家结构的概念,指的是国家组织结构中的最低层次,这一层次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层级,直接面对人民群众。

基层是国家与社会民众的连结点,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CCNU23CS032)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a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27页。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的观察与分析李华胤[摘 要]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角度来看,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包括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基层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以及基层治理的体系化、组织化、社会化、服务化等六个维度。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需要遵循有效的行动理念和工作方法。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彭海涛(中共阜阳市委政研室,安徽阜阳236013)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

该文立足阜阳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建设美好乡村的6条路径。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美好乡村;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06-01-02多年来,阜阳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推动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皖北特点、阜阳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力地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从人口变化情况看,2004年至2011年的7a间,阜阳市乡村常住人口减少167万,乡村常住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95.5%减少到2011年的66.7%。

从产业比重看,2011年阜阳市一产比重比2007年降低2.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一产就业比重降低9.6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上升7.3和2.3个百分点。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加速,一产比重、一产就业人员及农村常住人口等将继续减少,将对传统农村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冲击。

为此,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通过一体化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从阜阳市的实践来看,农村社会管理应该突出做好6个方面工作:1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基层群众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

基层群众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

作者: 刘明君;李妍君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政治学与政治文明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47-4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压力型体制;乡村社会管理;基层群众自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特别是中国乡村的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压力型社会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有效化解乡村社会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亟需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而通过培育和发展乡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农民的民主监督力度,对于提高乡村社会管理的效能与水平,促进中国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恳谈民主”与乡村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

“恳谈民主”与乡村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

“恳谈民主”与乡村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
刘明君
【期刊名称】《三峡论坛》
【年(卷),期】2009(0)1
【摘要】议事恳谈会的"恳谈民主"实践搭建了新时期我国村民民主参与的崭新平台,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样式及体制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而其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总页数】6页(P137-141)
【关键词】议事恳谈会;基层民主;民主样式
【作者】刘明君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政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22.6
【相关文献】
1.网络化社会基层民主的拓展与创新--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思考 [J], 王江;江翔宇
2.建立乡村议事恳谈会制度创新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平台——关于学习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一些认识 [J], 姜家银;颜尔新;刘艳华
3.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山东省莒县党员群众“议事·学习日”
制度浅析 [J], 倪守敏
4.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善治实践——贵州省锦屏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与启示 [J], 郑茂刚
5.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以浙江省温岭市村级“民主恳谈会”为例 [J], 周松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我国党内基层民主创新机制探讨

当前我国党内基层民主创新机制探讨

当前我国党内基层民主创新机制探讨
刘明君;李丹
【期刊名称】《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当前,党内民主在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党内基层民主对于推动整个党内民主建设以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
路径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各地党内基层民主
建设实践的梳理与估价,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原则、重点、路
径和动力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刘明君;李丹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
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
【相关文献】
1.党内基层民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浙江党内基层民主演进的视角 [J], 宋坚

2.在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中探索党内基层民主之路——“深化党内基层民主实践创新”研讨会综述 [J], 黄颖
3.当前党内基层民主的创新实践与发展策略 [J], 尹学朋
4.党内基层民主的创新路径与动力机制探讨 [J], 刘明君;李丹
5.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机制创新——关于吉林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调查思考 [J], 耿洪彬;张森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探析——对北京市燕山地区的相关考察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探析——对北京市燕山地区的相关考察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探析——对北京市燕山地区
的相关考察
何忠乐
【期刊名称】《三晋基层治理》
【年(卷),期】2024()1
【摘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执政党建设的永恒命题。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共同构成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内在逻辑,在总结北京市燕山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党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力、智能化、品牌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何忠乐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1
【相关文献】
1.社会资本视域下基层党建引领\r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研究\r——基于江西省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以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例
3.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北京市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4.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
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龙华样本”5.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评《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浅谈新形势下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2024年浅谈新形势下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2024年浅谈新形势下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村基层思政工作,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的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内涵、挑战、重要性以及创新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乡村基层思政工作内涵乡村基层思政工作是指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活动,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乡村居民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乡村基层思政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推动乡村文明进步。

三、新形势下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乡村基层思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社会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对乡村基层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乡村基层思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完善、工作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

四、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管理,可以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思想政治管理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最后,思想政治管理还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为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包含的主要方面乡村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乡村居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运作机制研究——以“有事来协商”为例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运作机制研究——以“有事来协商”为例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运作机制研究
——以“有事来协商”为例
刘佳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前沿》
【年(卷),期】2024(13)5
【摘要】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顺应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农村协商民主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文章借鉴IAD框架的分析思路,立足“有事来协商”个案实践经验,提炼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运作机制,并从提升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建立协商对话的运行规则、坚持话语共识的实践导向、增强多元主体的治理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协商民主路径。

【总页数】10页(P753-762)
【作者】刘佳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成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基层协商民主效能提升研究
2.基层协商民主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运作机制与驱动逻辑——基于“红茶议事会”的案例研究
3.协商民主全方位推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机制——从要素、渠道、方式和领域出发
4.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民主协商的作用机制与生成路径——以话语交往为分析视角
5.以协商民主助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协商民主建设实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 北社 会 科 学 20 3 年第 , 期 1
卜 社会建设研究
基层群众 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
刘明君 , 李妍君
(三峡大学 政治学与政治文 明研究中心 ,湖北 宜昌 4 30 2 0 )
摘要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 中国共产 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 想, 加强和改进社会 管理特 别是 中国 乡村 的社会 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 中应有之义 当前 ,在 中国社会转型的关健 时期 ,传统 的压 力型社会 管理体 制 已 而通过培育和发展 乡村基 层民主 ,进 经无 法有效化解 乡村社会 出现的诸 多社会 矛盾 , 巫需创新 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就应 当尊重人 民 自己的 自愿选择 J 2 l
时 , 一些地方 开展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试点 , 对统筹城 乡
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但也 出现 了一些函需规范的问题 , 少 数地方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 擅 自开展城 乡建设
当前 , 以广大农 民对 乡村政治 经 济与社会 事务 的广泛 参与为标志的乡村基层 民主对提 高乡村社会管理 的效能 ,具 有重要的价值 和意义 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步完善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 扩 大农 民的民主监督 力度 , 对于提 高乡村社会管理的效能与水平 , 促进 中国乡村和谐 社会建设不失为一条 可行的路 径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乡村社会管理 ;基层群众 自治 中图分类号 :D 63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3一 ( 20 3) 1一 0 8477 l 0 朋47一 3 0
于对手 在这种压力之下 , 基层组织为了获得上级的嘉奖 , 通 常采取 跑 步前 (钱 )进 方式 , 对下级和农 民采用高压政 策
低 乡村社会风险 减少乡村社会 冲突 化解 乡村社会矛盾 ,就
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笔者认 为, 通过培 育和发展
乡村基层 民主 , 进 一步完善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 使 民主政治 成为乡村社会发展 的常态模式 , 对于提高乡村社会管理 的效 能与水平 , 促进 中国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 的路
加 了强 大压力 , 因此 , 有学者把 当前 中国的基层政治运行机 制称 为 压力型体 制 所谓压 力型体制 , 指的是一 级政治
组织 (县 乡 )为 了实 现经 济赶超 , 完成 上级 下 达的各 项指 标而采取 的数 量化 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 质化的评价体
制如不及时改变 , 执政党在 乡村基层的政权稳定就 面临着极 大的危险
作者 简介 :刘明君(1 6 一 ), 男, 三峡 大学政治学与政 治文明研究 中心主任 , 马克思主 义学院教授 9 2 三峡 大学政 治学与政治文明研 究中心研 究人 员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民主样式的转型与我 国乡村群 众 自治制度的创新研 究 (0 Bzzo09) 9
李妍君(玉3 一 ), 女 , 98

各级部 门通过 自己的各种关系去争项 目 找资金 , 以确保经 济的快速增 长 ,博得上级 的肯定 参与这种 运行机制的部 门
和机构 , 主要是确定指标 任务 ,派发指标 任务 ,完 成指标
一 压 力型体制下的乡村社会矛盾
任务 , 最后 由组织部门对指标 任务情况进行考评 , 对那些工
改革开放后 ,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 经 济发展指标也
式 此后 , 基层政府对农 民 农业 的汲取转变到对农 民赖以生
足 ,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能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 , 民主从一开始 就是解决人 与
人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与 冲突并实施社 会管理的一种 政治模式 ,意在 实行 多数人 的统 治 , 其对立 面是专制化 的社
会管理 有学 者认 为, 民主最 实质性 的意义 , 就是人 民的统
作突出的部 门和个人进行物质 金钱奖励 基层政府为完成
任务指标 , 不断加大对农村 的财政汲取力度 , 导致 三乱 盛 行 , 农村社会矛盾激化 , 以致于有基层官员直接向总理上书 , 称 农村真穷 , 农 民真苦 , 农业真危险 这种传统式 的管理体
层层分解 下达 , 与原有 的税 收任务一起 , 给地方基层政府施
第一 , 三乱 盛行致使农村社会矛盾激化 在压力型体制之下 , 各地都 以经济数据作 为建设成绩好 与坏 的标准 ,这样就形成了经济建设 中的赶超现象 赶超
衡 伦理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各种社会矛盾层 出不穷 如何开展有效 的乡村社会管理 ,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以降
是确定各项指标 任务的中心 ,不仅要在增长速度 统计指标 上超过排在 自己前面 的竞争对手 ,而且要在各种建设上不逊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国乡村经济不断发展 , 村 民生活水 平 稳步提高 , 和谐 乡村建构取得 重大成就 但 由于我国正处 于


( ] l 在这种压力型体制之下 , 乡村社会各种 矛盾不 断显 [ 闷)
社会转 型的关键时期 , 乡村社会结构迅速转 型 ,利益格局剧
烈 变化 , 乡村社会 面 临诸 多 困难 和问题 , 社会 失序 心理 失
治 ,人 民的选择
在 民主制度下 , 任何人和任何政治组织 ,都
存 的土地 资源 的榨取
在大力 发展工业化 和城镇 化 的旗 帜
无权 以民主的化身 自居 ,在 民主 的名 义下去强 迫人民做什么 和不做 什么 民主需要启蒙 , 需要法治 ,需要权威 , 也需要暴
但是 , 推行 民主 的基本 手段不应 当是பைடு நூலகம்
下 , 乡村 土地 资源成为 开发的重要 资源 , 乡村 土地整治就 是
非常必要的 对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充分利用 集约发挥 到最
力来维 护正常的秩序
佳状态 ,必须在 村民 自愿 的情况下 ,整治乡村土地 ,不得强拆 强建 各地 区开展乡村土地整治 , 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 ;同
国家的强制 ,而应当是人民的 同意 民主既然是人 民的统治 ,
47
第二 , 乡村资源的非理性整治恶化了基层社会矛盾
20 5年后 , 中央政府宣 布取消农业税 ,政府 对农村 似乎 0 由 抽取 变成 补助 , 传统 压力型体制 的压力似 乎已经不 再存 在 然而 , 由于政 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新型社会矛盾的出 现 , 压力型体制 及其运 作模式仍是基层政权运作 的基本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