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陆黎明;刘进炼;凡桂勇;孙斌【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移位不明显的10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30例移位明显的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克氏针闭合撬拔复位以及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对症治疗后优良率为92.5%: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治疗跟骨骨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12【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跟骨骨折;克氏针闭合撬拨复位;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固定【作者】陆黎明;刘进炼;凡桂勇;孙斌【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215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215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215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流行病学提示,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到全部跗骨骨折的60%以上[1-2]。

骨折发生后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使得其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

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依据骨折移位程度可对其采取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以收获理想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因此,本次研究围绕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8~65岁,中位年龄50.25岁;交通事故18例,高空坠落14例,跌倒伤8例;Sanders骨折分型为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15例和Ⅳ型3例;骨折部位为单侧25例、双侧15例。

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ig 1 5mo h ) Reut Th u cino o twa v u t t “ ef tsoeo n rat ua a— n 2. nts . s l s efn t ffo se a a e wih Th o c r fita ri lrcl o l d c
C1e lf c u e ” 2 a r t r .Th x eln e u t c u r 7 C1 ,g o 9,f i i n a s e e c l tr l o c e i 1 S e s s r d n 2e s odi 1 n ar n 2,fi e i .Th x e— al 1 r u n ee c l ln — o d r t s 2. % .C n lso Th ipa e n ra t u a ac n a r c u e o l e S c es e tg o a e Wa 9 3 s o c u in e ds lc i t t c lrc la e l f t r c ud b u c s — d a i a s
间 6 8个 月 , 均 1 . 月 。 结 果 ~2 平 2 5个
1侧 , 1 7 良 9侧 , 2侧 , 1 可 差 侧。优 良率 为 9 . %。结论 23 关节 内骨 折能获得满 意的临床疗效 。
采用延 长 的外侧 入路 治疗 有移 位 的跟骨
【 关键词 】 跟骨骨折 ; 骨折 固定 术 , ; 内 手术 入路 【 中图分类号 】R6 3 4 ; 8 .2 【 8 .2 R6 7 3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0 8—0 8 (0 2 0 —0 0 2 7 2 0 )3 2 3—0 3
ta riu a a c n lfa t rs M eh d 3 & e t ipa e n ra t ua ac n l fa t r r r a t l rc l e r c u e . c aa to s 4 C S wih ds lc i t a r i lr c la e rc u e we e s d c a s

两种手术方案在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两种手术方案在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两种手术方案在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吴盼;王巍;何飞熊;谢俊;郭金库;洪胜坤;金乾坤【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联合骨栓内固定治疗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DIACFs) 12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采用解剖钢板联合骨栓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Bohler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距下关节移位数据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ohler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距下关节移位均优于术前(均P<0.05);两组治疗后Bohler角、跟骨宽度及距下关节移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联合骨栓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8(030)011【总页数】3页(P1482-1484)【关键词】跟骨骨折;解剖钢板;骨折固定术,内【作者】吴盼;王巍;何飞熊;谢俊;郭金库;洪胜坤;金乾坤【作者单位】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跟骨骨折为临床较为少见的骨科类疾病,约占人体所有骨折的3.12%[1-2]。

跟骨骨折中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s)的发病率较高且集中分布于青壮年群体。

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4]。

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论文

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论文

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方法: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1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夹板石膏托外固定治疗40例跟骨骨折,随访6到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

结果:手术组2例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2周创口愈合;2例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无伤口感染;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分,优 12足,良8足,可2足,优良率90.9%。

手法复位组有4足出现行走疼痛,1例患者出现轻微跛行;对患足评分,优 1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78.2%。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们认为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钢板内固定较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有效。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手法复位【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93-01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

目前对跟骨骨折治疗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我科自2005年9月~2009年11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夹板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手术组本组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7~62岁,平均35岁。

右足10例,左足8例,双足2例,共手术22足。

高处跌伤18例,车祸外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按sanders分类ⅲ型12足,ⅳ型10足。

受伤到入院时间为1小时~4天。

1.2 手法闭合复位组本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15~72岁,平均42岁。

右足12例,左足5例,双足3例,共手法闭合复位23足。

高处跌伤16例,车祸外伤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按sanders分类ⅱ型9足,ⅲ型12足,ⅳ型2足。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困难 , 容易 产生 后 遗症 , 预后 较 差 。尽 管 跟 骨关 节 内骨折 的治 疗方 法还 存 在 争 议 , 而 目前 采 用 内 固定 然 治疗 已达成 共识 J 自 20 。 03年 4月 至 2 1 0 1年 4月 , 我科 对 3 0例跟骨 关 节 内骨折 患 者 采 用钢 板 内 固定 治 疗 , 效满 意 , 疗 现报告 如下 。
( ea met f ugr,hn ogP l eHop a,i n D pr n r y Sa dn oi si lJ a t oS e c t n
A src: jc v T xlr t l ia e i c f p r i et eto t —rcl atr.Meh d T t l 3 a et b t t Obet e oepoe h ci c fc yo e t et am n fr n aat u r rc e a i e n l a o av r ir i a f u tos oay 0p t ns l i
跟 骨 骨折 是 常 见 足 部 骨折 , 占所 有 骨 折 的 1 ~ %
2 , 中约 7 %为关 节 内骨 折 , 节 内移位 骨 折 治疗 % 其 5 关
直接切至骨面 , 骨膜下推开软组织 , 忌游离皮瓣 。显露距 下 、 跟 骰关 节 , 向下方牵 引跟骨结节 , 向中央挤压跟骨 , 恢复 跟骨体 的 宽度 和长度及 高度 。掀 开外侧 壁骨 折块 , 显露 后关 节面 , 骨 用

5 8・ 3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 2 1 0 第 2 1年 0卷
第 期
J E N TO E U G, 0 , o 2 , o5 G A A P R S R 2 1 V 1 0 N . R 1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比较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比较

5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22CHI NA FO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交流园地跟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0%。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难以处理的骨折,极具挑战性。

既往国内一般采用手法复位、闭合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等方法,但是跟骨骨折的软组织修复和感染问题较其他部位的骨折突出,术后易发生感染、皮肤坏死、切口裂开,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越来越多。

自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稍作改良的切开复位内跟骨钛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3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收治72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2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4.5岁;损伤原因:52例为高处坠跌伤,8例为车祸伤,12例为复合伤;其中8例合并胸腰椎骨折,4例合并对侧股骨骨折;根据Sande r s 分型:I 型2例,Ⅱ12例,Ⅲ型50例,Ⅳ型8例。

伤后至就诊时间1h ~7d(外院转来),平均4.2h 。

把上述7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手术治疗:肿胀较轻者复位在12h 内进行;肿胀严重者待水肿明显消退后,再作手法复位。

复位时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放松跟腱,术者牵引足向后下方牵引后跟部,助手牵引前足作对抗牵引,术者在牵引时用双手掌摇晃后跟部,使跟骨后关节面的嵌插解脱,以矫正跟骨长度。

再用双手掌内外夹挤跟骨,内侧重点夹挤跟骨载距突部位,外侧重点夹挤外踩下方跟骨骨性突出部的外侧壁,并轻度内翻,矫正跟骨的宽度,恢复跟骨的轴位角。

随后缓慢屈伸踝关节及内、外翻后足,利用跟骨周围关节囊韧带,在动态中使跟距关节面磨塑光滑。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doi:10.3969/j.issn.1008 0287.2020.06.047·临床论著·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叶 猛,张 保,曹 溢,董 俊,项 辉,贾其余摘要:目的 比较跗骨窦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两组:32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A组),36例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B组)。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B hler角和Gis sane角,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

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A组均少(短)于B组(P<0 05)。

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B hler角、Gis 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跗骨窦切口与L形切口均为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入路,但跗骨窦入路患者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跗骨窦切口;L形切口中图分类号:R683 42;R687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87(2020)06-0895-04TwokindsofincisionsinternalfixationfortreatmentofSanderstypeⅡ,Ⅲcalcanealfracture YEMeng,ZHANGBao,CAOYi,DONGJun,XIANGHui,JIAQi yu (DeptofOrthopaedics,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Hefei,Hefei,Anhui 230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comparetheclinicaloutcomesofSanderstypeⅡ,Ⅲcalcanealfracturestreatedwiththesi nustarsiincisionandtheL shapedincision.Methods Sixty eightpatientswithSanderstypeⅡ,Ⅲcalcanealfrac ture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differentsurgicalincision,32patientsweretreatedwiththesinustarsiincisionreductioninternalfixation(groupA)and36patientsweretreatedwiththeL shapedincisionreductioninter nalfixation(groupB).Operativetime,intraoperativebloodloss,hospitalizationtime,postoperativeincisioncomplica tions,B hlerangleandGissaneanglewerecompared,Visualanaloguescale(VAS)andAOFASankle hindfootscoreatthelastfollow upwereusedtoevaluatetheefficacy.Results 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6~18months.TheintraoperativebloodlossvolumeandhospitalizationtimeofthegroupAwereless(shorter)thanthoseofthegroupB(P<0 05).B hlerangleandGissaneangle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inbothgroupsthepostoperationandthelastfollow up(P<0 05),whiletherewas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 05).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VASandAOFASankle hindfootscoreatthelastfollow upbetweentwogroups(P>0 05).GroupAwaslowerthangroupBinthepostoperativeincisioncomplicationsincidencerate(P<0 05).Conclusions Thesi nustarsiincisionandtheL shapedincisionarebotheffectiveapproachesforthetreatmentofSanderstypeⅡ,Ⅲcal canealfractures,butthesinustarsiincisionhasashorterhospitalstay,lessintraoperativebleeding,andfewerpostop erativecomplications.Keywords:calcanealfractures;fracturefixation,internal;sinustarsiincision;L shapedincision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安徽合肥 230011作者简介:叶 猛,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四肢骨折和足踝矫形研究,E mail:angelandye@163.com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一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跟骨骨折是最容易导致残疾的下肢骨折之一。

早期并发症,长期的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和再手术非常常见。

这种损伤的治疗很有挑战,最佳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

微创入路近年来得到很好的普及,对降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可能有潜在的益处。

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大部分跟骨骨折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伤等高能量暴力引起,为关节内骨折。

尽管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病,但多为工业领域的较年轻患者。

因此人口学上的特点和伤后致残情况,本病的社会经济学效应非常巨大。

有报道伤后3~5年有很高的伤残率。

跟骨骨折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比遭遇其他骨折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器官移植或心梗的患者都要差。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损伤。

典型的跟骨骨折为下肢轴向暴力时,距骨撞进跟骨造成。

而准确的骨折形态则取决于受伤时足的位置、患者的骨量和暴力的大小。

伤后足跟变短、增宽、内翻移位。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损伤。

严重的肿胀、骨折、水泡,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都可能出现。

也常合并腰椎和其他下肢骨折。

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复位好坏是达到成功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挑战因素之一。

在损伤时的关节软骨损伤及继发的关节骨块移位会导致创伤后关节炎。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很大程度上由距下关节受累范围决定。

关节内骨折01分型和影像学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包括平片和CT。

平片应当包含侧位和足正位,以及 Harris 跟骨轴位。

在侧位片中,Böhler角减小, Gissane角增大,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塌陷(图1)。

如果后关节面仅有外侧部分塌陷移位,可以看到双边征(侧位片中后关节面的关节线内侧部分均可见)(图2)。

足的正位可以显示骨折向前结节和跟骰关节延伸范围。

轴位片可以展示内翻移位和跟骨结节短缩程度。

对大部分关节内骨折来说,CT能有效的评估关节受累范围和移位程度(图2-图B、图C、图D 及图3- 图A和图B)。

图1:一名38岁男性的侧位片上可见关节内移位,跟骨高度丢失,关节骨块压缩,Böhler 角减小,Gissane角增大。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

治疗后随访,运用临床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maryland评分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718,p=0.035);随访患者满意度,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字2=7.176,p=0.028)。

结论: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跟骨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中图分类号 r27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7-0023-01跟骨关节内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多由于高处坠落或车祸产生,如医治不恰当,容易造成疼痛、行走困难等后遗症。

此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探讨和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

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经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和ct 检查,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和)不能坚持随访的患者。

64例中男5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43±1.82)岁。

按照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严重情况(如足跟肿胀、淤血、压痛)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进行手法复位,床头x片显示复位满意后,石膏外固定;试验组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首先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进行跟骨切开,显露跟骨骨折部位,实施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

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运用临床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73·□ 医学研究/Medical research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9 Vol.3 No.92019年第3卷第9期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奚秀峰,周江(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L”切口与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关节活动度,为临床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跟骨骨折的病例41例42足,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21例采用“L”切口,试验组20例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方式。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两组患者术后Bolhers 角和Gissanes 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AOFA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方式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随访后AOFAS 评分更高,表明小切口微创入路术式手术合乎骨折复位的要求,利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折块所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

关键词:小切口;L 切口;跟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10.0073.02作者简介:奚秀峰,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

E-mail:xixiufeng@跟骨骨折多见于21~45岁的男性患者,约占全身骨折的2%[1]。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外侧扩展防口、内侧切口、有限切口和经皮技术等显露和复位骨折。

目前在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时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但是,现阶段常用于临床上的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处理难度较高。

跟骨骨折不同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

跟骨骨折不同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

跟骨骨折不同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作者:刘杰符建兵党怀谦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0期[摘要]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Ⅰ型跟骨骨折7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型跟骨骨折7例,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Ⅱ型跟骨骨折8例、Ⅲ型跟骨骨折16例、Ⅳ型跟骨骨折2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Ⅳ型跟骨骨折2例。

结果所收录病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按照Ma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Ⅰ型优良率为100.0%,Ⅱ型优良率为93.3%,Ⅲ型优良率为83.3%,Ⅳ型优良率为16.7%。

结论(1)跟骨骨折应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案;(2)骨折分型越严重,治疗越复杂,疗效越差。

[关键词] 跟骨骨折;非手术;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060-02跟骨骨折为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占跗骨骨折的60%,约有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1]。

对跟骨骨折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术后处理。

本科2007年7月~2012年9月共收治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患者35例46足,根据不同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 治疗方案1.3 手术方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椎管内麻醉,侧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先经跟骨结节偏内侧上方钻入第一根骨圆针,不穿过骨折线,助手一手握持骨圆针向下撬拨,另一手握持足背部,将足弓跖屈,术者双手合抱于足跟内外侧进行侧方挤压,同时纠正内外翻畸形,透视证实骨折复位,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将此骨圆针缓慢钻入穿过骨折线到跟骨前部。

此时助手继续维持骨折复位状态,术者经跟骨结节偏外侧向前钻入第二根针(导针),经导针植入直径6.3 mm半螺纹空心螺钉,稍加压固定。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观察黄锦;陈郑增;肖波;兰万亨;许灿康;周林锦;蔡德正【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16(020)022【摘要】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总页数】3页(P3037-3038,3039)【作者】黄锦;陈郑增;肖波;兰万亨;许灿康;周林锦;蔡德正【作者单位】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切开复位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观察 [J], 方基石2.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杨志华;吴翔;李国庆;徐晓华3.两种手术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J], 刘洋;扶世杰;刘刚;张磊;易刚;郭晓光;周鑫;汪国友;;;;;;;;;4.两种手术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J], 刘洋;扶世杰;刘刚;张磊;易刚;郭晓光;周鑫;汪国友5.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比较 [J], 肖祥;韩含;程良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系统评价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系统评价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系统评价张正【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石膏外固定术保守治疗。

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优良率高达71.88%;对照组优良率为6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对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加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显著。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if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Methods 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 64 cases of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s high as 71.88%. The control group was 62.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or surgery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displacement and steel plate internal ifxation (orif) effect is signiifcant.【总页数】2页(P84-85)【作者】张正【作者单位】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四〇七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J], 陈路遥;黄俭;韦展图;吴玮伟;胡世锵;王小平2.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J], 刁喜财;覃承诃;姜楠;林庆荣;胡岩君;余斌3.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J], 刘丙根;庞清江;尹振春;陈建清4.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系统评价 [J], 杨茂伟; 初立伟; 王旭东; 李中华5.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系统评价 [J], 王翀;田禾;屈建华;田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共收治跟骨骨折64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对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A组)优良率84.37%,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优良率为96.8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经皮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分析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75%的跟骨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因此追求解剖复位并固定是治疗的目的[1]。

跟骨骨折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因此采用单纯的手法复位治疗较困难,疗效很难令患者满意,甚至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及其他严重的后遗症。

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近几年有更多的学者主张通过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以恢复跟骨的结构和解剖关系。

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成都的改善。

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共收治跟骨骨折64例,对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跟骨骨折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现报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4例,男49例,女15例,年龄18—67岁,平均41.26±2.0岁。

按Sander分型:II型36例、III型16例、IV型12例,A组32例病例:II型19例、III型13例、IV型5例,B组32例病例:II型15例、III型11例、IV型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选用可塑性跟骨钢钛板28例,其中植骨1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骨折原因、分型等基本情况方面进行比较,p>0.05,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在C型臂透视下于跟腱两侧跟骨结节后上缘部分分别平行打入两枚克氏针。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38例(41足),采用跟骨切开复位,必要时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论:跟骨骨折造成跟骨与周围关节解剖关系改变,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矫正跟骨畸形,规范操作,减少跟骨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大部分属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3.4%,其中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5%~80%,治疗难度大[1]。

实施解剖和复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给予固定,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活动,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0例(43足),男32例(35足),女6例(6足),年龄23~62岁,平均41±1.4岁。

骨折的情况:sanders ⅱ型14足,ⅲ型22足,ⅳ型5足。

手术时机:患者入院后应行患肢抬高制动,用厚棉垫加压包扎,冷敷,还可加用脱水药物(如七叶皂苷、甘露醇),待水肿完全消失后,并经皮肤皱褶检测呈阳性后,再进行手术。

操作方法:首先,给患者行硬膜麻醉手术。

其次,在跟骨外侧部位割开“l”型的切口,范围为跟骨上端到外踝尖约4cm处的腓骨,切克的深度要接触到骨平面,当不能剥离分层,以完全暴露出腓肠外侧的神经。

分别以3枚克氏针钻进患者外踝、骰骨和距骨内,并将软组织的皮瓣剥开。

在直视条件下,全面观察和记录骨折程度和移位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复位操作[2]。

具体操作:从右前下方部位放入经无菌处理过的骨膜剥离器,慢慢左右活动,将关节面逐步抬起。

同时用点状复位钳夹住跟骨的结节部位,不断向外侧拉伸和剥离,使所嵌入到跟骨内的关节面暴露出来,顺利完成后,再将关节面恢复至平整,即可。

在关节完成复位后,要根据关节面的受损情况,采取患者自身的髂骨或其他适合的异体骨植入到跟骨内。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谭广兴【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2(16)1【摘要】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 7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术后2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3.29±5.46)ml少于对照组的(60.83±5.49)ml,手术时间(1.12±0.32)h、住院时间(5.51±0.70)d均短于对照组的(1.68±0.40)h、(8.48±0.8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AOFAS评分(92.13±4.25)分高于对照组的(86.47±3.24)分,术后2 d VAS评分(2.43±0.29)分低于对照组的(4.86±0.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选择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创伤性更小,更有利于恢复足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跟骨骨折;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作者】谭广兴【作者单位】沈阳二四二医院,1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用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2.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对比观察与分析3.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4.两种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5.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

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

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发布时间:2021-04-08T15:15:08.0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作者:姜屿[导读] 本文主要是为了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

姜屿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的跟骨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分析。

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5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见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根骨Boher角、Gissane角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把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运用到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比原有的治疗方法具有耕地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跟骨骨折;跗骨窦小切口;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疗效;比较在临床上,跟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内的骨折问题。

这种骨折可能会给患者的跟距关节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损伤,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骨折处粘连、僵硬问题。

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造成患者的骨折位置畸形、骨刺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残疾。

对于骨折的治疗,以内固定手术为主。

且当前内固定形式相对多元化,有钢板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等。

不同干预方式,其各有优缺,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手术拟定,既保证手术效果,又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创伤。

在我院临床工作中,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对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明确其适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310022杭州,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跟骨骨折为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1],纵行微创小切口入路优势明显,此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骨折区软组织及血运的损伤小[2]。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近几年临床应用率较高,主要适用于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骨折,但是对于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选取102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分别对其采用纵行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评估两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今后治疗医师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102例。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临床及影像学相关检查并确诊为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②年龄均大于20岁;③同侧或另一侧肢体无其他骨折损伤;④既往无相关骨折手术史;⑤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均为首次发生并前来本院就诊;⑥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本研究内容及过程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监督。

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 组61例,行经跗骨窦微创入路解剖接骨板与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9±11.03)岁,骨折至治疗时间平均为(6.02±1.17)小时;Sanders 分型:Ⅱ19例,Ⅲ25型,Ⅳ型17例。

B 组61例行经纵行微创入路解剖钢板与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28例,年龄21~59岁,平均(39.14±10.28)岁,骨折至治疗时间平均为(5.93±11.26)小时;Sanders 分型:Ⅱ型121例,Ⅲ型24例,Ⅳ型16例。

A 组与B组患者术前相关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1.2.1A 组:麻醉成功后,使患者呈侧卧位,患侧在上方,健侧在下方,经跗骨窦微创入路,应用克氏针经皮进撬拔,对跟骨B 觟hler 角及后距下关节面进行调整,通过C 臂X 线机透视观察撬拔调节复位是否达到预期位置,位置满意后,置入解剖接骨板,加压骨栓,对骨折位进行固定,再次应用C 臂X 线机透视,观察外形,关节面复位效果,满意后将切口闭合。

1.2.2B 组:麻醉成功后,体位同A 组,经纵行微创入路,同样应用克氏针经皮撬拔并对后跟下关节面以及跟骨的B 觟hler 角进行调整,C 臂X 线机透视确定复位及相关角度满意后,将解剖接骨板、加压骨栓置入固定,再次经C 臂X线机透视观察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满意后闭合切口。

两组患者在术后4d 即可进行非负重功能练习。

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患肢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左右可行患肢完全负重功能锻炼。

1.3评估标准:①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AOFAS (美国足踝协会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分[3],总分为100分,其中优为100~90分,良为89~90分,可为79~90分,差为低于70分;②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Sanders 分型中Ⅱ、Ⅲ、Ⅳ各分型治疗后AOFAS 优良率;③末次随访观察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④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A 、B两组患者的B 觟hler 角,同时应用CT 检查不同Sander 分型的最大移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A 、B 两组患者的AOFAS 优良率以及总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Sander Ⅱ型、Ⅲ型治疗后AOFAS 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Sanders Ⅳ型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杨志华吴翔李国庆徐晓华【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纵行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探讨哪种入路更具有优势。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102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A 组行经跗骨窦微创入路解剖接骨板与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B 组行经纵行微创入路解剖钢板与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

结果末次随访A 组术后Sanders Ⅳ型AOFAS 优良率明显高于B 组(P<0.05);末次随访时CT 检查最大移位距离,A 、B 两组中Sanders Ⅱ型、Ⅲ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A 组Sanders Ⅳ型CT 检查下最大移位明显小于B 组(P<0.05)。

结论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与纵行微创入路在治疗Sanders 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整体疗效方向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跗骨窦微创入路疗效更为明显。

【关键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纵行入路;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9-7147.2019.01.017·诊治分析·AOFAS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A、B两组手术治疗前后B觟hler角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T 检查最大移位距离,A、B两组中Sanders Ⅱ型、Ⅲ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A 组SandersⅣ型CT检查下最大移位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2.4A组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讨论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切开复位时多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此入路适合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疗效确切[4]。

吴勐等[5]研究认为,跟骨骨折切口入路的选择需具备下列条件,即对于移位关节面需清晰暴露,利于复位,需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利于内固定的置入及固定,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降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利于术后恢复。

对于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的优点,本研究总结如下:首先此入路可避免跟骨外侧血管受损,尽可能的减少骨折区软组织血运受损;距下关节、前外侧骨折块可充分显露,术中不需要将腓骨肌下支持带和跟腓韧带切断,并可通过内翻使关节间隙增加,且出血量较少。

A组(跗骨窦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原因可能是纵行入路对骨折区的血运影响较小,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感染率相对较低。

另外,纵行入路基本平行于腓肠神经近端部分,腓肠神经不易受损。

通过末次随访CT检查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SandersⅡ型和Ⅲ型的骨折复位效果基本相似,但是SandersⅣ型以及严重粉碎、压缩骨折,A组患者复位效果更好,证明了跗骨窦微创入路亦适合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B组切口入路后关节面显露相对不足,影响跟骨骨折的复位效果。

对A、B 两组进行AOFAS评分结果显示,A组患者AOFAS评分总分与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A组患者的SandersⅣ型AO-FAS优良率高于B组患者。

综上所述,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与纵行微创入路在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整体疗效方向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跗骨窦微创入路疗效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1李培源,陈辉,华祥,等.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5):329-331.2Ghorbanhoseini M,Kwon JY.Percutaneousmethod to determine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for delayed treatment of calca-neusfracture[J].Foot Ankle Int,2017,38(1):76-79.3Kitaoka HB,Alexander IJ,Adelaar RS,et al.Clinical rating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toes.FootAnkle Int.1997;18(3):187-188.4梁先勇,陈志伟.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4):279-283.5吴勐,郭永明,张朝,等.个体化重建钢板在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6):465-468.[收稿日期:2018-11-05](编辑:李谷)表1末次随访A、B两组患者AORAS优良率及总分比较组别例数优良可差优良率AOFAS总分A组6135147580.33%86.19±8.62B组6134139477.05%87.38±9.43t/χ2-----0.81120.7549P----->0.05>0.05表2A、B两组患者术后Sanders各分型治疗AOFAS优良率比较组别例数SandersⅡ型SanderⅢ型SanderⅣ型A组61100.0%(19/19)88.0%(22/25)47.06%(8/17)B组61100.0%(21/21)91.66%(22/24)25.0%(4/16)t/χ2--0.1124 5.7139P-->0.05<0.05表3A、B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觟hler角及最大移位距离比较组别CT检查下最大移位距离(mm)术前(°)SandersⅡSanderⅢSanderⅣA组 2.11±15.28 1.13±0.45 1.29±0.86 1.51±0.93 B组 1.38±19.41 1.25±0.53 1.43±0.57 2.65±0.61 t0.43140.9217 3.2769P>0.05>0.05>0.05<0.05B觟hler角术后(°)26.74±9.1927.92±11.160.8145>0.05表4A、B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组别切口感染腓肠神经受损足底内侧神经受损并发症导致内固定取出发生率A组721219.67% B组11229.83%χ2---- 3.2981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