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知识的高级教育人才,适应教育与发展的需要;2.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人才,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操守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1.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的学分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学生需修读特定领域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校领导与管理等。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论文或实践报告: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定难度和水平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学生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并撰写完整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4.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5.论文答辩:学生需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专家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学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学生需要延长学制,需经过导师和学院的审核批准。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而定,需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选拔和评价1.选拔要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学历、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表现等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2.学业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论文或实践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3.研究生奖励与处分: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第一章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硕士(Master of Education,简称M.Ed.)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

该培养方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1.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2. 熟悉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3. 具备教育政策分析和教育改革能力;4. 具有教育管理和组织能力;5. 能够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和课程设计;6. 具备教育评价和教育统计分析能力;7.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8. 具备高素质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领导能力。

第二章培养内容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和科研训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课程设置、教育评价、教育统计、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教育: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教育活动,包括教育实习、课堂观摩、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育项目管理等实践经验的积累。

3. 科研训练: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的学习,学会科研课题的选择、科研方法的运用以及科研成果的撰写与发表。

第三章培养模式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采取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培养模式,学制为两年。

全日制培养模式适用于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全日制学生,其培养期程与学习进度相对紧凑,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和实践任务。

在职培养模式适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其培养过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灵活性较高,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课程和实践要求。

培养过程中,学生将参与由指导教师、教务处组织的定期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一定的教育实习任务,以加强实践教育的锻炼。

第四章培养评价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培养评价。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表现以及科研成果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方法和科研能力,并能独立完成高水平科研课题的学术型人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能力,为国家的科研和创新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课程1.基础课程:涵盖学科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专业英语、学术写作、科研方法和技能等;2.专业课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要包括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3.研究课题: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课题可以来自学校或企事业单位,旨在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导师制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采用研究生导师制度,即每名研究生分配一位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导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资历和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并能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导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保证学生的学业进展顺利。

四、实习和实践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要安排一定的实习和实践环节。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实习和实践的地点可以是学校的实验室、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研究机构。

五、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科研论文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可以用于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

学位论文是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总结性工作,需要表达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成果。

六、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可以是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或学术论坛等形式,学生可以与其他学者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学术活动可以是学术讲座、学术竞赛或学术期刊的发表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影响力。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进展与动向,并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具体工作安排与计划参照学院本科顶岗实习安排。

全日制教育硕士除与本科生一起参加实习考核外,还需要提交研究性教学实践考核表和实践报告(不少于4000字),并由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然后再由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考核小组负责审查所有实践材料和考核记录,提出最终考核意见,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8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政治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与专业领域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其本科专业应为人文社科类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到基础教育工作岗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

四、培养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从基础教育领域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倡导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4学分)1外语(4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教育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7.中学政治课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8.中学政治课教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学分)9.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与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10德育原理及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中学思政微格教学实践与评议(2学分)2.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5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第二课堂语文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三部分。

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和第二课堂语文教师基本功训练两部分主要在校内进行。

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安排在第2学期,共2学分。

本课程通过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完成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反思意识的形成。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广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一)课程教育1.学科基础知识培养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需选择培养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评估与测量、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3.选修课程培养(二)科研能力培养1.科研方法训练学生需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文献检索、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2.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并通过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

(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学生需参加教育实习,了解和熟悉教育实践工作的流程、规律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社会实践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方式(一)学术指导每位研究生需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包括选课指导、科研指导和论文写作等。

(二)研讨会定期组织研讨会,学生需参加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研究生论文学生须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培养评价按照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备注:以上为一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同学校和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为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 [2009]23 号目录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6-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 9-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12-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16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19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3 -关于制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6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29-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34 -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适用于法学专业毕业生)一、培养目标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法学专业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 年。

四、培养方式(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是为了规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本指导性意见,以促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本指导性意见适用于所有开设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师范院校,帮助培养出德才兼备、具备高水平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教育硕士培养的总体要求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扎实学术功底、宽厚的教育情怀、德才兼备、思想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教育工作者。

他们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2 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1)具备宽广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专业基础;(2)具有扎实的科研基本功,能够独立从事教育科研工作;(3)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4)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经验;(5)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为本的情怀;(6)具备领导、管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内容2.1 学位课程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该完成一定的学位课程,包括综合性和专业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性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2.2 实践性教学和实习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该参与一定的实践性教学和实习活动,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经验。

这包括参与实验教学、授课实践、教育调研等。

2.3 科研工作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或论文。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

2.4 毕业论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该完成一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

论文应该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体现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要求3.1 课程学习要求教育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课程,并合格通过课程考核。

对于英语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还应当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要求。

3.2 科研要求教育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完成科研项目或论文,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答辩。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国家教育硕士(简称研究生教育硕士)是教育部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设立的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系统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专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人才。

一、基本原则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制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旨在为培养高质量的教育师资提供基础性学术知识和专门化教育技能。

2.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能够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3. 兼顾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教育学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高级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人才。

2. 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3. 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不同教育领域和不同教育层次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内容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专门的核心课程,如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技术学等。

3. 教育实践教育:通过校外实习、学校实践等方式,使学员能够亲身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培养学员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研究设计、数据统计和学术论文撰写等。

5. 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课程项目设计、学术研究和领导实践等活动,培养学员的领导才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方式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采取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方式,培养周期为2到3年。

学员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类课程学习、实践教育、学术研究等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教育硕士学位。

五、质量保障措施为保证国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招生标准,确保学员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教育背景。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处二○○六年十一月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较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学风严谨,为人师表。

(二)视野开阔,既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既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条件(一)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无学士学位者须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

(二)入学考试1.入学考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或推荐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专业基础。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等各种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定为2—4年。

其中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累计在校时间不少于1年。

四、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校管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体现宽、新、实的原则,即宽口径、厚基础、新理论、活模块、重实践,按二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分为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

教学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科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课程(6门,18学分)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90学时)②基础外国语(3学分,216学时)③教育学原理(3学分,54学时)④教育心理学(3学分,72学时)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72学时)⑥现代教育技术学(3学分,72学时)(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共5门)①教育管理学(3学分,54学时)②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60学时)③教育评价学(2学分,54学时)④教育哲学(2学分,50学时)⑤学校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30学时)(三)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指定选修课课:计算机基础(3学分,72学时)①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研究(2学分,36学时)②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36学时)③校长职业化与教师专业化研究(2学分,36学时)④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学分,36学时)⑤内蒙古基础教育问题研究(2学分,36学时)⑥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2学分,36学时)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2学分,36学时)注:选修课是为了配合教育硕士学员所选的研究方向及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每个学员应至少选三门,其中计算机基础为指定选修课。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和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实践教学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其中:教育实习:6学分,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

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1学分,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

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等: 1学分,结合相关课程进行。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概论(优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概论(优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志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二、学制基本学制为二至四年,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年,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

(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在职就读的研究生,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学时 3学分基础外语 180学时 3学分教育学原理 54学时 3学分教育心理学 60学时 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学时 3学分(二)专业课1.专业基础课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含信息技术教学应用)60学时 3学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60学时3学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60学时3学分人工智能原理60学时3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课件设计与制作40学时2学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40学时2学分信息技术前沿 40学时 2学分信息学竞赛方法 40学时 2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doc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doc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基本规格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热爱教育管理事业,勇于改革和开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学会使用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教育管理方向的外文资料。

(四)有较强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且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1.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1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在大学里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导师所在中小学里完成。

“教育管理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38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编码方案一、课程编码总位数为10位,具体组成如下:专业代码(6位)+课程性质(1位)+考核方式(1位)+流水号(2位)二、说明部分专业代码(六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代码(4位“0451”)+各学科领域代码(2位)各学科领域代码:教育管理“01”;学科教学(思政)“02”;学科教学(语文)“03”学科教学(数学)“04”;学科教学(物理)“05”;学科教学(化学)“06”;学科教学(生物)“07”;学科教学(英语)“08”;学科教学(历史)“09”;学科教学(地理)“10”;学科教学(音乐)“11”;学科教学(体育)“12”;学科教学(美术)“13”;公共学位课程用“010000”表示课程性质(一位):学位基础课:1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3考核方式(一位):考试:1考查:2流水号(二位):具体表示为01~99其它类别特殊表示方法实践教学:010000 0001学位论文:010000 0002教育管理(04510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管理及教育行政人员。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且具有三年以上教育系统内部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045102)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政治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一般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学科教学(语文)(045103)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一般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045104)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一般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学科教学(物理)(045105)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素质的中小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一般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