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一

合集下载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感遇十二首》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

下面是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其一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一翻译】兰叶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其一赏析】“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

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

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

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

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写兰桂而不及人,“谁知林栖者”一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

“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感。

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

“坐”,犹深也,殊也。

表示爱慕之深。

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

“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张九龄便运用这一典故,使诗意更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感遇十二首1【其一】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其三】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此诗采用比兴的手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此诗采用比兴的手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

此诗采用比兴的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感遇·其一。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

此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

秋桂。

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作品名称,感遇·其一。

创作年代,唐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张九龄。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其一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注释译文。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⑵桂华:桂花。

“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⑸林栖者:山中隐士⑹坐:因而⑺本心:天性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

隐士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

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

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

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

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作品鉴赏。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

开元末期。

唐玄宗沉溺声色。

怠慢政事。

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

牛。

李结党。

把持朝政。

排除异己。

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

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托物寓意。

作《感遇十二首》。

其一诗人托物言志。

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

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

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

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

以春兰秋桂对举。

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

四句。

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

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

不写人。

五。

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

旨诣深刻。

于咏物背后。

寄寓着生活哲理。

本诗通篇结构安排紧而有序。

叙述风格和缓。

平静。

给人一种清心。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一》

《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

《感遇其一》张九龄唐诗

《感遇其一》张九龄唐诗

《感遇(其一)》张九龄唐诗《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的代表作。

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一)》注释】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感遇(其一)》白话译文】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感遇(其一)》创作背景】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感遇(其一)》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

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

高在《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

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

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

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

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为写兰、桂都兼及花叶,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总括,第四句又以“自尔为佳节”加以赞颂。

这就巧妙地回应了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

一般选注本将三四两句解释为:“春兰秋桂欣欣向荣,因而使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二、《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三、《感遇十二首·其一》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欢迎阅读。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鉴赏开元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

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本篇为《感遇》之一,诗中,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

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

张九龄感遇二首赏析

张九龄感遇二首赏析

感遇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感遇:有感于身世际遇的意思。

以“感遇”为诗题,是初盛唐时兴起的一种风气,陈子昂、张九龄都写了不少“感遇”的诗。

葳蕤(wēi ruí):指草木枝繁叶茂的样子。

自尔:自然地。

林栖者:隐士。

坐:因为。

美人:在屈原的作品中常以“美人”比喻君主,这里指理想中的志同道合之人。

【解读】这首诗是张九龄写于遭谗被贬谪之后。

诗人以兰桂自喻,表达了他和兰花桂花一样,不肯趋炎附势、低头谄媚,而是忠于“本心”,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

诗一开始,就用了工整的对偶,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并以“葳蕤”状春天兰花生机勃勃之貌;用“皎洁”概括了桂花的纯洁清雅。

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总结,无论两者葳蕤也好,皎洁也罢,都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机。

“佳节”暗合前面的“春”和“秋”,指兰桂只在适合它们的季节开放,显示出了它们各自的生命特征。

第三联“谁知”忽然一转,引出“林栖者”。

“林栖者”指与兰桂一样高洁的隐逸之士。

他们由于闻到了花的芳香而产生了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草木”即兰花和桂花的总称。

隐逸之士以兰花桂花自比,闻风而相悦,“草木”若有感觉也应该“相悦”,可惜“草木有本心”,无论是兰花还是桂花,它们都有自己开花的时令,不因任何人的喜爱而枝繁叶茂,也不因任何人的宠爱而改变散发芬芳的时节,因为它们不会趋炎附势地寻求攀折和赞美。

最后诗人点出本诗的主旨,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如兰桂一样,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通过谄媚逢迎去博得功名,追求富贵。

【评诗】此诗气高而不怒。

(程元初)曲江之《感遇》出于《骚》,射洪之《感遇》出于《庄》,缠绵超旷,各有独至。

感遇二首(其二)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岂伊:犹岂,难道。

感遇诗二首其一

感遇诗二首其一

《感遇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原文:《感遇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原诗共有十二首,感事寄兴,作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时。

此选二首。

第一首诗借歌咏兰草和桂花抒发自己不慕权贵、不求名利的高尚情操。

②兰:即兰草,古人视兰草为香草,用来比喻高洁的操守。

③葳蕤:指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④桂华:即桂花,也是香草。

古人常以“兰桂”连称。

⑤皎洁:明净。

⑥欣欣:欣欣向荣,指草木蓬勃茂盛。

⑦生意:即生机。

⑧自尔:从此。

⑨佳节:指春秋二季因为有了兰桂而成了最好的季节。

⑩林栖者:指山林隐士。

⑪闻风:指沐浴在兰桂的芬芳里。

⑫坐:因。

⑬悦:爱、赏。

⑭本心:本质,天性。

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赏析:此诗是张九龄遭谗贬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导读:一、《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二、《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三、《感遇十二首·其一》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感遇其一》_李白的诗词

《感遇其一》_李白的诗词
《感遇其一》_李白的诗词
感遇其一
[唐]李白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
可怜浮丘公,猗பைடு நூலகம்与情亲。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
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意思】葳蕤:形容枝叶繁盛纷披。

自尔:各自如此。

林栖者:山林隐士。

本心:草木的根本和中心,这里实是“本志”之意。

全诗说:兰草在春风中繁盛纷披,桂花在秋月的辉映下清雅皎洁。

她们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各自都使春秋成为适当而美好的季节。

谁能知道那些山林隐士,闻到她们的芬芳便相爱悦。

散发芳香原是兰桂的素志,为什么要希求美人来采折呢?诗人以兰、桂自喻,抒写了自己立身修德是出于素心,并非为了求人赏识的高尚情操。

【全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全诗鉴赏】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均为谪居荆州时所作。

其含蓄蕴藉,寄寓深远,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了重要作用。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中以兰桂作比,写出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开始二句,诗人便开宗明义,分别写出了兰桂的生长季节和美丽的姿容:“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里诗人以整齐的对偶句子,突出地展现出了兰桂这两种高雅植物的华美。

用“葳蕤”表现兰叶,更显出其勃发的生机;以“皎洁”形容桂花,愈突出其高雅的身姿。

以叶对花,实际上是互文见意,各指整株的兰桂。

接着,用“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来总写兰桂。

兰草桂花是如此这般的生意盎然,自身就形成了一种美好的节操。

“自尔为佳节”句,不宜理解为“因而兰桂使得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因为在诗人笔下,其兰桂的葳蕤茂盛、皎洁美丽自身就具有了美好的品格。

“自尔”的本意正在于此。

说明“佳节”是出于本然,源于内质,强调了内在之因。

同时,此两句表明,由于自然界里芸芸众生追求的目标、理想不同,其接物待事的方式和表现也就不同。

而这里表现出的是固有的追求之意,本来的向往之情,既无需凭借外物,也无意求人知遇。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的诗作。

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兰草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因为闻到芬芳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在诗中,张九龄以兰草和桂花比喻自己的节操和品质,表明自己守正不阿、志洁行芳的高尚情怀,不因无人赏识而失去自我。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感遇(其一)张九龄 唐诗课件ppt 唐诗鉴赏

感遇(其一)张九龄 唐诗课件ppt 唐诗鉴赏

赏析
诗人气节清高,自比兰桂,孤芳自赏, 恬淡从容的超脱情怀跃然纸上。
唐诗系列
感遇(其一)张九龄
— 唐诗鉴赏 —
唐诗系列
感遇(其一)张九龄
— 唐诗鉴赏 —
原文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音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1 葳蕤:枝叶茂密的样子。 2 生意:生气勃勃。 3 自尔:自然而然。 4 闻风:指仰慕兰桂高洁的风节。 5 坐:因此。 6 美人:引申为君王。
译文
春天,兰叶繁盛芬芳;秋天,桂花皎洁飘香。 春兰秋桂如此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春天自 然而然成为十分美好的季节。 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十分仰慕兰桂的风节, 并以之自喻,与之相对令人欢悦。 春兰秋桂的高雅清香出于自然,是其天性, 兰桂荣而不媚,何须欣赏者前来攀折?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标签哲理、唐诗三百首、生活、抒志、植物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坐:因而。

闻风:闻到芳香。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赏析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

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

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唐代-张九龄《感遇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张九龄《感遇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感遇·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⑹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翻译赏析和阅读训练及答案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翻译赏析和阅读训练及答案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翻译赏析和阅读训练及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attention!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翻译赏析和阅读训练及答案【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唐诗宋词三百首 - 唐诗,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诗宋词三百首 - 唐诗,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2注释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林栖者:山中隐士坐:因而本心:天性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3赏析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

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