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6 6和7的加减法丨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一幅图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智慧爷爷的情境图,谈话导入。
2.游戏:开火车。
4 + 1 =
5 - 2 = 3 - 3 =
3 + 2 = 2 + 1 = 2 + 2 =
1 — 0 = 0 + 0 = 3 -
2 =
5 — 0 = 4 - 1 = 4 + 0 =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从智慧爷爷的奖励开始做好课堂调控,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已学的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为接下来6和7的加减法
的教学做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一图二式(加法)
1.摆一摆
(1)请学生拿出小棒,左边摆5根,右边摆1根。
(2)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出来。
2.看图列式
(1)提问:请观察面前的小棒,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预设:5+1=6。
追问一:为什么你想到了用加法?
预设:把两边的小棒合起来,合起来就是加法。
追问二:这个加法算式里的“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呢?
预设:“5”表示左边的5根小棒,“1”表示右边的1根小棒,“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根小棒。
(2)提问:还能列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吗?
预设:1+5=6。
追问:这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呢?谁能自己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1”表示右边的1根小棒,“5”表示左边的5根小棒,“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根小棒。
(3)提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4)小结:加号左边的数字和右边的数字交换位置,得数不变一样。
这两
个加法算式都表示把左边的小棒加上右边的小棒,最后得到全部的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可以进行直观观察,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一图二式),对算式含义进行提问,做到数形结合。
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也为减法的一图二式做铺垫。
(二)一图二式(减法)
1.拨一拨
(1)在黑板上摆出6根小棒,先和学生明确黑板上有几根小棒,再拨开右边一根小棒。
(2)学生操作,要求又快又好。
2.看图列式
提问:现在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6-1=5。
追问一:为什么用了减法计算?
预设:因为刚刚智慧爷爷借走了一根,拿掉了,所以要用减法。
追问二:这里的“6”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呢?
预设:“6”表示本来有6根小棒,“1”表示拿走了右边的1根小棒,“5”表示还剩下左边的5根小棒。
3.更换观察角度
(1)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拨开6根小棒中的5根,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6-5=1。
追问:这里的“6”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呢?
预设:“6”表示本来有6根小棒,“5”表示拿走了左边的5根小棒,“1”表示还剩下右边的1根小棒。
(2)小结:仔细观察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发现,把全部的小棒减去一部分小棒,就能得到另一部分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智慧爷爷借小棒的情境,用拨开小棒的动作,让学生联想到“去掉”的减法含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整体部分减去其中一个部分,会得到另一部分,由此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一图二式),与加法的一图二式进行承接,并为学生理解一图四式做铺垫。
(三)一图四式
1.两图融合
(1)提问:请观察黑板上摆的这两幅小棒图,它们一样吗?
(2)小结:用一幅图可以列出4个算式,分别是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2.例题讲解
(1)例题展示:
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师:仔细观察这幅小棒图,把算式写在下面。
小结:我们发现,一幅图可以写出4个算式,分别是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接着通过讲解例题示范怎么写出4个算式,加深印象。
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从学生的错例中发现问题,补缺补漏。
(四)一图二式的特殊情况
1.加法
(1)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可以怎么列算式?
预设:3+3=6和3+3=6。
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怎么得来的?
(2)小结:一样的算式,只要写一种。
2.减法
(1)提问:除了加法,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预设:6-3=3和6-3=3。
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
(2)小结:两个减法算式也一样,只要写一种。
3.提问:请比一比小棒和三角形的这两幅图,为什么小棒图能写4个算式,而三角形图只能写出2个算式呢?
4.小结:当左边和右边的数量相等的时候,因为出现重复的算式,所以这幅图只能写出两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设计意图】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4个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有重复的两个算式,感受由四个算式变成两个算式的过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当左右两边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三、巩固拓展,内化提升
完成书本第42页做一做:
四、回顾总结,深化升华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 6-1=5 3+3=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与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6和7的加减法》。
通过研读教参,我发现这不仅是一节计算课,更是渗透算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感受从不同角度能观察到不同结果,并从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1.动手操作,直观感受
算理的理解离不开学生的直观感受,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本节课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摆出的小棒和拨开小棒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加法“合起来”和减法“去掉”的含义。
同时,算理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显枯燥,摆小棒的活动也能增添趣味,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
2.展示思维,巩固理解
在教学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从6的加法入手,充分体验“一图二式”,再通过把小棒拨开的动作让学生的思维从加法转入减法,并让学生讲解是怎样看图列式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两幅图的融合展现“一图四式”的思维过程。
在主题图讲解完成后,利用小花图,
运用知识迁移解决7的加减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
3.特例讲解,对比迁移
通过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图都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着出示左右两边数量同样多的三角形图,让学生写出算式,在此过程中,自然地发现“3+3=6”和“6-3=3”有重复的算式,由“一图四式”自然过渡到“一图二式”,有效地对比“一图二式”与“一图四式”,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在把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后,我也看到了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把握细节,完善课堂
在开火车游戏的复习导入中,我没有注意到课件里的口算题全部是减法,造成了复习涵盖面不全,也无法很好地承接这节课“加减法”的课题。
我对课件的口算题进行修改,增添了5以内的加法,使得口算题涵盖0-5的加减法,使得该环节承上启下,整个导入更加流畅。
2.精炼小结,提升效果
对“一图四式”小结的把握不够清晰完整,在加减法的“一图四式”中,未能及时强调左右,特别是在“一图二式”的特殊形式小结中,未能对两种不同的图进行对比小结。
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运用更加通俗和简短的语言,强调左右的时候可和学生一起说,加深印象;同时在“一图二式”的特殊形式小结前,先让学生观察,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自然转化为教师的小结,从学生角度出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利用错例,正反对比
本节课有的环节没有很好的利用学生的错例,在拨开一个小棒的环节中,出现一个学生列式“5+1=6”,未能及时讲解透彻,我应该在学生回答出错误答案时,以“为什么用了加法?”“老师拿走一个小棒是合起来的意思吗?”这样的语句来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也能给其他同学加深印象,将算式的含义理解透彻;在投影学习单的时候,也未先展示正例,导致效果稍逊,我将会对讲评的顺
序进行调整,先讲正例,再讲反例,提升学生对正确答案的记忆。
4.针对年龄,寓教于乐
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本节课有设计开火车、摆一摆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趣味性还是略显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
可以通过在语言上更加童趣,在语调上有轻重起伏,充分利用白板,为巩固练习中的习题增加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