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原理教学 促学生思维发展
概念教学的原理
概念教学的原理概念教学是一种以概念为中心,通过概念的解释、拓展和应用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基于对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解,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概念教学的原理和相关研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核心原理:概念构建概念构建是概念教学的核心原理。
概念是人类对事物本质与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学习和思维的基础。
概念构建涉及将事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本质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
概念构建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例子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概念。
二、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概念教学的原理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密切相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探索和构建知识,而非简单地传授信息。
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和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构建概念。
三、概念学习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学生的概念学习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预燃阶段: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前置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新概念做好准备。
2. 引入阶段:教师介绍新概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提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3. 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活动,拓展概念的范畴和关联,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
4. 应用阶段:教师设计任务和活动,让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和处理情境,培养学生的概念运用能力。
5. 总结阶段:教师回顾和总结概念教学的过程,帮助学生凝练知识,提升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概念教学的优势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提升学习效果:通过概念的解释、拓展和应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思维能力:概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归纳等,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基于学习者的需求:概念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能力
说 到评价 , 就 想 到 杜 郎 口经 验 的 打分 , 打 分 是 一 种评价方式 , 但 不 是 最好 的 , 也 不 是最 有 效 的 , 更 不 是 唯 一 的 。其 实 , 语 言 评 价 的魅 力 永 远 是其 他 评 价 方 式 取 代 不 了 的。学 生 在 自主学 习过 程 中如 果遇 到 或 这样 或 那样 的 困难 , 有 可能 产生 惰 性 。这 时 , 教 师如 果 以 富
要 努 力 了 ,一 定 能 学 得 好 ,让 我 们 把 掌 声 送 给 他 好 吗?” 教 师 一个 肯定 的语 气 、 鼓 励 的眼 神 、 竖 起 的大 拇
指都能给学生巨大的信心和支持 。教师肯定学生 的进
步, 是 架 起 教 师 与 学 生 情 感 和 思 维 交 流 的桥 梁 , 是 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动 力 。
养 成认 真 的态度 , 学会 如何 从 本 质上 认 识 问题 。
关键词 :概念 ; 概念教学 ; 思维品质 ; 思维能力
概 念 是 人 们 在 认 识 过 程 中把 事 物 的 本 质 属 性 抽 象 出来 , 并 加 以概 括 的结 果 。它 反 映 了 客观 事 物 一 般 更 重要 的是 优 化 学 生 的思 维 品质 , 培 养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使 学 生 在 数 学学 习 中得 到发 展 。概 念 教学 不 能 只
为 l 3个 、 《 必修 5 》 为1 2个 . 数 学 教 学 的根 本 任 务不 仅 在 于 向学 生传 授 知识 ,
、
还 原 概念 产 生过 程 , 培 养 学生 思维 创 造性
创造性 思维是指运用新 颖 的 、 独 创 的方 法 , 创 造 性 地解 决 问题 , 同 时产 生 新 思 想 、 新假设 、 新 原 理 的思
用思维导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思维导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以其简洁、直观、有序的方式,帮助学生整合、连接、构建知识,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归纳、创新。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导教学,以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教学的概念及原理思维导教学是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联想、抽象、分类等方式将信息进行组织,帮助学生构建脑内的知识结构,并发展思维能力的工具。
其原理在于通过“大纲思维”和“单线索法”等技巧,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与整合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整合,提供一个框架和指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联想,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组织。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加深记忆。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思维导图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课堂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要求学生在思维导图中进行信息的补充和扩展,鼓励学生开放性思考和深入探索。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拓展与创新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拓展知识的边界,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创新。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思维导教学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和课程内容,设计思维导教学的案例和活动。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分类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数学公式和定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概念认知的教学案例
数学概念认知的教学案例一、教学价值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概念认知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概念认知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概念认知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数学概念的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区域本次教学将以初中数学课堂为区域,利用教室内的黑板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进行展示和示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定教案、准备教学用的幻灯片、演示材料和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以便记录和解答问题。
五、教学介绍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介绍数学概念认知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重点1. 理解数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数学概念的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数学概念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实践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进行解答和思考。
八、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进行理论讲解,包括数学概念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3.示范:教师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数学概念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全班讨论解答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改进等,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以“平行与垂直”教学为例
I论坛■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以“平行与垂直”教学为例文/李艳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健点。
教师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融进概念教学的全过 程,本文以《平行与垂直》教学为例,介绍四点做法即:精心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思维发展作内容和方向上的准备;以逻辑清晰的教学活动呈现,増强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敏捷性;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注重建构体系、拓展知识,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念教学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内容。
每一方面内容都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维。
其中最为集中体现数学思维的是“数学思考”目标的具体内容。
如“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参与、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可见,数学课堂上要把握知识呈现的逻辑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潜移默化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既是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也是“发展数学思维”这一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是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又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小学数学概念板块的课堂教学,是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健点。
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在课堂上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下面 以“平行与垂直”教学为例,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精心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思维发展作内容和方向上 的准备目标的确定是落实学生思维发展内容和方向的过程,教师要准确设定标,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使之在各个环节中得以体现。
设定目标前,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包括知识储备,思维发展水平,接受能力等。
再结合“课标”总 目标及年段要求具体确定。
教师如何通过教案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而教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教师实现思维教育的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教师如何通过教案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性的制定教案教师在开始制定教案前,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找到学生的学习瓶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如果教学不够具体,只是笼统地讲解内容,就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感受、理解难度、情况等方面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更易理解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设计更多的思维训练教案的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设计更多的思维训练,以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针对学生特点,设置问题和难度,在导入和展开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各种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入拓展。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加入多个小练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教案的编写中,教师要将“探究学习”作为手段,引学生探究问题。
现代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探索、自主、合作”等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物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自行探究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进一步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帮助。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及展示,进一步集思广益,分享经验和心得,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展现出了学生独特而成熟的思维方式。
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用于引出文章的主题并概括文章的要点。
在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要素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思维型教学的概念和意义,并预告后文将会讨论思维型教学的定义、基本原理和要素。
思维型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思维型教学,学生能够不仅仅掌握知识,更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思维型教学的定义、基本原理和要素,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了解思维型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思维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阐明文章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理解。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思维型教学的定义、基本原理和要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实践。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思维型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对这一教育模式的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1.3 目的思维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思维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
思维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思维型教学也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思维型教学,学生将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而是能够主动构建和应用知识的运用者。
因此,思维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2.正文2.1 思维型教学的定义:思维型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思维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像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设计各种启发式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概念理解的教学
基于概念理解的教学概念理解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它强调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透彻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和应试应用。
在概念理解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
概念理解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概念的定义和例子,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思想,能够运用概念解决新问题和发展新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概念的几何和代数本质,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概念理解的教学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探索问题的背景和条件,整理归纳相关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表达和思考。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决策权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概念理解的教学可以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发现科学概念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概念理解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将其表达清晰并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引导和反馈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偏差和理解困难,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深化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集体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互动和交流合作。
在概念理解的教学中,评价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掌握。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作业、讨论记录、项目报告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教学计划中的思维导与概念
教学计划中的思维导与概念在教育领域,教学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而在教学计划中,思维导与概念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与概念。
思维导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将思维导与概念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首先,在教学计划中使用思维导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简单的概念,并呈现给学生。
学生通过将这些概念联系起来,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例如,在传授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让学生明白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在教学计划中引入思维导与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能够进行评估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批判。
例如,在教授科学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自主思考解决方法。
这样的讨论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知识记忆。
此外,在教学计划中使用思维导与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观点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计划中合理运用思维导与概念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思维导与概念的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在灵活运用思维导与概念的基础上,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消化。
本文通过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与概念,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计划设计的重视,并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概念教学模式
概念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引领思维的蓝图导语: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
其中,概念教学模式因其引领学习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倾注。
本文将主要探讨概念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应用,以及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
概念教学模式的内涵概念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介绍、讨论和应用概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它力图将概念作为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全面理解知识。
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及思维的启发和发展。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学生思维的激活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概念教学模式中,学生将扮演积极的学习者角色,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应用。
概念教学模式的应用概念教学模式可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进行应用。
不同学科的概念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但其目标都是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体系,并能有效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来引导学生建立各个几何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物理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牛顿力学定律,从而加深对力、质量和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概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文本分析、讨论辩论和创意写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歌结构、意象和音韵的理解,来揭示和体验其中的美感和意境。
概念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概念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概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进行思维探索,概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价值、问题与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价值、问题与策略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价值、问题与策略,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教学方法单一、过分强调记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包括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通过这些策略,将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价值;问题;策略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且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过分强调记忆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各种策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价值1.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能力,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领域的成绩提升,还能促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问题分析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1.2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逻辑思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推理和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教育中,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授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推理链条和逻辑结构,培养他们对信息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
因此,积极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思维型教学五大基本原理(一)
思维型教学五大基本原理(一)思维型教学五大基本思维型教学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以下是思维型教学五大基本,让我们来一一了解。
前提原则: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在思维型教学中,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基本: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思维型教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第二基本:调整教学评价方式思维型教学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失去积极性,而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则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基本:借鉴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在思维型教学中,借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第四基本: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法,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学习知识。
在思维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基本:强化课堂互动思维型教学中,课堂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强化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通过以上五大基本,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型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当然,这只是思维型教学的入门部分,随着我们对思维型教育的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思维型教育还有更多的精髓等待我们去探索。
如何实施思维型教学?要实施思维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思维型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学习兴趣。
2. 创建合适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对思维型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数学是一门优秀的学科,它是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机会,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从而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开端,是儿童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兴趣作为学生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之前,可能会对数学抱有偏见,认为数学很难,不好玩。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了解和兴趣。
可以利用游戏、实验、探究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如剪纸、画图、拼图等。
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课上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加以解释,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加真切地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
二、打造互动式课堂,寓教于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程度并不成熟,教师应该为他们打造一个互动式课堂。
教师可以多采用问题式教学,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问题式教学中,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在互动式课堂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群体合作等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还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资料和工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方案。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数学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学习的自我意识。
四、采用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由于个体差异性,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难度和需求。
大概念教学培训体会与感悟
大概念教学培训体会与感悟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大概念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对大概念教学进行了实践,并且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大概念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
首先,大概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大概念教学注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常以“为什么人类会生病?”“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和思考。
其次,大概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大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掌握知识。
通过设计生物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第三,大概念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
而大概念教学极大地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多地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
我曾经在生物课上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生物主题,组织他们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学习的自由和快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四,大概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在大概念教学中,学生通常会被组织成小组进行学习和合作。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大概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大概念教学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经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的解析和理解,学生能够更有逻辑地连接和理解生物知识。
浅析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接着详细介绍了概念教学的理念及方法,以及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并对比了概念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劣势,说明了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对学生的影响。
结论部分讨论了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学生学习的长期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深度理解数学概念。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意义、理念、方法、对比、实际应用、影响、可行性、未来发展、长期影响1. 引言1.1 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概念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公式和算法。
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概念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乐于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将概念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概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1.2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意义非常重要。
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通过概念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概念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投入和主动。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聚焦核心概念,促进思维进阶
聚焦核心概念,促进思维进阶作者:章欣乐来源:《江西教育C》2018年第12期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性反映,是意义形成和思维的基本单位。
而核心概念是学科的中心概念,是对学科结构主干部分中的重要概念或原理的基本解释。
英国科学教育专家温·哈伦提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应逐步趋向于核心概念,而不是去获得一堆事实和杂乱无章的知识。
因此,以核心概念为指向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习科学理论在科学教育研究中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认为,儿童的科学学习是科学概念的发展或转变,而且要以学习进阶的方式来理解学生。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给学习进阶下了定义:学习进阶是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的假定描述。
在一个适当的时间跨度下,学生学习和探究某一重要知识或实践领域时,思维方式逐渐进阶。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从自然状态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一系列复杂程度逐次增加的类似螺旋式的过程。
学生思维进阶发展的规律提示我们: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充分调动其生活经验的课程,才可能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一、激趣引导探究,聚焦核心概念科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科学有关的大概念,包括科学概念以及关于科学概念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概念。
而要促进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大概念,应该从学生感兴趣并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探究活动开始,逐步进展到掌握大概念。
大概念包括核心概念、共通概念,而核心概念是组织整合某个学科自身内容的少数关键概念。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材料,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聚焦核心概念。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蜡烛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由于现在的学生对蜡烛的接触机会并不多,所以笔者利用了学生们更为熟悉的纸作为导入,让学生说说纸发生哪些变化。
关于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正确的理解
关于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正确的理解概念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让学生小组合作,就某个概念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
2. 可视化:使用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概念进行可视化呈现。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记忆。
3. 实验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理解和掌握概念。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知识迁移:通过练习和模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或模拟考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正确的理解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些原则:1. 确保学生对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教师在教授概念前,需要确保学生对概念已有清晰的理解。
可以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概念。
3. 强调概念的本质和应用场景:教师需要强调概念的本质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4.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
概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思维导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中的思维导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在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整理和组织知识,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原理、思维导图的优势、思维导图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以及思维导图的教学实例等方面,探讨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原理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呈现关键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和组织知识的工具。
它以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分支将相关联的概念、观点和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逻辑的思维结构。
思维导图的原理是基于脑的思维方式,通过将知识进行图形化的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思维导图中,主题的层次结构、分支的延伸以及关键词的标注都能够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1. 提供整体视角: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结构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体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促进思维发散: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一个主题进行分支展开,不断拓展和延伸相关的概念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3. 强化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将知识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结合关键词和图形的标注,能够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4. 促进深入思考: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思考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三、思维导图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1. 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用于整理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和阅读能力。
2. 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用于整理和分类数学概念和定理,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呈现科学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
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现代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因素的结合,这是因为心理学原理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来分析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认知心理学原理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获取过程的学科,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学习记忆原理人的记忆有容量和遗忘的限制,教学中可以通过巩固与联想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复习和总结等方式将知识进行反复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2 信息加工原理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理解和记忆等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呈现信息的清晰度和吸引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
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时使用图表、动画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度。
1.3 概念与思维原理概念是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的心理反映。
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分类、对比和概念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二、情感心理学原理情感心理学关注人的情绪、态度和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现象,教学中的情感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情感心理学原理:2.1 情感投入原理学生的情感投入程度对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感。
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性活动、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自我肯定原理自我肯定是人们对自我的认可和接纳,对学生来说,自我肯定的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自信心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给予正确的反馈和积极的激励,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2.3 群体互动原理学生在群体中的互动和合作是其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教学原理
什么是教学原理教学原理简介教学原理是指教育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如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技术学等。
教学原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原理的概念、分类、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原理的概念教学原理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
教学原理旨在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
它不仅包含了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涉及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特点。
教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教学原理的分类教学原理可以分为认知原理、社会互动原理、情感原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1. 认知原理:认知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思维和知识表达方式的规律和原则。
其中包括了“激活学习者的前知识”、“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启发其思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2. 社会互动原理:社会互动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种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伙伴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成长。
在社会互动原理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感原理:情感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通过肯定、鼓励和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原理的重要性教学原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 教学效果:教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原则和方法,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原理教学促学生思维发展
作者:赵荣梅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07期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抽象概念或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一课主要介绍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反映化学变化本质,揭示化学变化的一般规律。
然而,教师要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原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成为化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教师要在概念原理教学中捕捉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关联点,把难于理解的、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问题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概念、理解概念、领悟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性,重视知识承接
高中化学课程概念原理的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与递进性,从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的角度,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概念原理的形成与发展,构建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关系,遵循学生认识思维的形成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1.关注学生前知识,设计教学活动
概念原理教学是思维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较强的递进性。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为例,我会具体分析如何有效地承接前知建立新知来设计教学活动。
这一节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在前面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平衡特征与移动原理,讨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对上述知识的综合应用。
以下是我的三次教学设计:
设计一
引入:(1)我们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呢?(2)纯碱不是碱,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Na2CO3、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
设计二
引入:(1)视频:焊接铁架的过程中通常用(NH4)2SO4溶液清洗铁锈。
(2)实验:镁条放入AlCl3溶液中会出现大量气泡。
设计三
引入:【问题】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温度和H+、OH-的浓度,在水中加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
【追问】那么,在水中加入盐对水的电离有无影响?
通过比较三次引入设计,我们会发现第三次引入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为立足点,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自主建立的盐类水解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采用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水的电离平衡移动”作为本节课切入点的教学策略,以问题情境为引领,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线索,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所学内容的教学活动。
2.基于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和发展点,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发展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特点。
学生在概念原理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系统性不强,逻辑脉络并不十分清晰,尚未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与认识方式。
例如,我们在讲授“盐类的水解”这节课的时候,学生虽然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建立、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但部分学生对水溶液的认识仍然在宏观层面徘徊,很少能从微观粒子层面认识水溶液,不能很好地在新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知识迁移能力不高。
在“盐类的水解”概念建构环节,我们要依据当前学习内容,构建与学生原有认知的联系,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将学生引入到与这一核心概念有关的问题情境中。
例如,以醋酸钠溶液为例,之前我们在课堂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醋酸钠对水的电离有无影响?”我们讲,学生听,我们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预设一些问题,也仅仅是对一些事实浅层次的再现,没有更深层次思考的余地。
针对上述教学实例,我设计了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如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之间可能相互结合?哪些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有影响?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如何?通过这些问题的梯度表征,我们提供可能会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刺激学生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形成分析思路,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进行以下的理论分析:
CH3COONa溶液中存在Na+、CH3COO-、H+、OH-、 H2O,CH3COO-与水电离产生的H+形成CH3COOH分子, CH3COONa促进水的电离,c(OH-)>c(H+),从而使
CH3COONa溶液呈碱性,即CH3COO-+H2OCH3COOH+ OH-。
事实是否真如我们推测的一样呢?实验是检验理论推测的最好方法。
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实验,即测定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的pH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走进课堂教学。
但是仅仅分析一种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对建构盐类水解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从之前实验所获得的NH4Cl溶液的pH值入手,引导学生理论分析NH4Cl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即:
NH4Cl = NH4++Cl-
H2OOH-+H+
H2O+NH4+NH3·H2O+H+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建构盐类水解的概念,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即CH3COONa、NH4Cl分别与水作用的共同点是什么?能否描述CH3COONa、NH4Cl与水作用的过程?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会意“盐类的水解”的定义。
基于水的电离平衡知识,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建立以水的电离平衡为母体的框架,运用微粒观认识水溶液,讨论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建立溶液分析模型,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概念原理的意义建构。
二、开放式教学,完善认知结构
在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探究、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创设符合学生认识发展与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例如,在理解概念的环节中,我给出了下列教学设计。
设计一:直接对不同种类的盐进行分析(见表1)。
设计二:依据实验数据分析,直接判断盐能否水解及盐溶液的酸碱性(见表2)。
在建构概念的环节中,对于习惯于从宏观层面看物质的学生来说,要从微粒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直接判断盐能否水解及盐溶液的酸碱性,这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己动手实践,获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盐的宏观组成、盐能否水解与盐溶液的酸碱性。
在数据事实的支撑下,学生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明确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符合学生接受新理论的思维逻辑。
在开放式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边思考、边交流、边讨论。
将思维难点交给学生,易于让学生理解。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对盐类水解这一原理的意义建构。
三、体现概念原理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概念原理教学中,我们仅仅阐明概念的本质是不够的,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概念原理构建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欲望。
因此,在应用原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撤去支架,对与所学原理概念相关的生活、生产、科研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并巩固知识。
例如,“盐类的水解”应用概念环节实例: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并回答问题:①热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②将FeCl3固体溶于水,得到一份浑浊的液体,分析出现浑浊的原因。
如何配制FeCl3溶液。
③四氯化钛溶液制取二氧化钛。
我们知道,纯碱溶液清洗油污体现生活应用,配制FeCl3溶液加盐酸体现科学研究,四氯化钛溶液制取二氧化钛体现生产应用。
我们在讲课时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洗涤原理开始,到实验室配制溶液,再到工业生产,循序渐进,从熟悉到陌生,从简单到复杂,在应用事实的分析讨论中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
此外,我们也要善于挖掘素材,精心创设各种与核心概念密切相关、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延伸。
本着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路,紧紧围绕“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我在教学中始终以化学平衡的思想理解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抓住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自己建构盐类水解的原理和概念。
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积极有序地思考、探索与建构,形成对概念原理的认识,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应用概念原理,使概念原理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本体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化学学科思想与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彩霞.化学概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发展——“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案例透视[J].化学教育,2010(9).
[2]李发顺.促进高认知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以《苯的结构与性质》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2(7).
[3]支瑶,王磊.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R].第二届全国化学教育专题学术研讨会,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北京市回民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