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整理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育事业。
一、教育理论基础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 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4. 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基础5. 教育管理与领导理论二、学校教育管理1. 学校组织管理制度与流程2. 学校的教育规划和课程设计3. 学校的评估与改进机制4. 学校的教师培训与发展5.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原则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评价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 教学资源与教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育评价与教学反思四、教育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1. 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与涵义2.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4. 教育伦理道德概念与原则5. 教育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分类2. 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3. 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4.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5. 教育技术资源的评估与选择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改革的动因与目标2. 当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特点3.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4.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5. 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综上所述,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在教育事业中的实践有所帮助。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部分汇总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学习者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4.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3.心理起源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完整版)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准确的定义:教育一一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解读:~.教育具有实践性:教育不仅是一种理念或规则,是有意识进行的实践活动;2•教育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的耦合过程: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的结合是完美教育的目标;3•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动力性,是目的性明确的促进与影响活动,不是自然发生的;4•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
一、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它是培养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学科之一。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是教育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它对于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以科学的态度、系统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和阐释。
教育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科学性、实践性和反思性。
科学性是指教育学是一门基于实证研究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
实践性是指教育学是与实际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的规律和方法。
反思性是指教育学是一门反思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目标、价值观和师生关系等问题。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核心内容。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学科范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概念。
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包括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等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是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教育学阶段、实证教育学阶段和价值教育学阶段。
传统教育学阶段是教育学研究的起点,它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等问题。
实证教育学阶段是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它以科学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的规律。
价值教育学阶段是教育学研究的新方向,它以教育的价值观和意义等问题为中心,研究和探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四、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是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涵盖了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
在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许多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1. 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了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和组织等问题。
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学生、教师、学校、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教育学主要是指教育的哲学性思考,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等。
18世纪开始,教育学逐渐成为正式的学科。
在19和20世纪,教育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教育学更加强调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教育研究。
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
其中,教育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观念,心理学关注学习与教育的心理过程,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学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
这些理论构成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便深入理解教育现象。
定量研究则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来获取数据,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5. 教育学的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包括了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实践和教育政策实践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领导和管理者需要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和规划。
在教育政策实践中,国家需要制定和实施各种教育政策来保障教育公平和质量。
教育学基础重点整理
教育学基础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含义(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它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以及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名词解释)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教育内容,也包括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三、教育的基本形式(名词解释)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特点: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内容的系统性3、社会教育四、当代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终身教育真正得以概念化和系统化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2)含义: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3)基本特征: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2、全民教育1)可以追溯到1948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但真正兴起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含义: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主要从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成人文盲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以消除教育上的不平等。
3)基本特征:差别平等,普及化3、素质教育理念1)概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4、创新教育理念1)含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净胜、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2)特征:超越性、全面性、主体性、实践性5、全纳教育理念1)含义:全纳教育理念以人权观来批判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相隔离的状况,重申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2)特征: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五、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简答)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3、教育学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上)一、教育功能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作用2)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判断/辨析)1)根据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2)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3)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二、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名词解释/简答)1、个体社会化功能:(概念)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是自己逐步具有作为这一社会的成员缩影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教育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教育理论: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
义等,以帮助理解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以便在教学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教学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
设计,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4.学习理论:了解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应
用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
的学习成果。
5.教育法律和伦理:了解教育领域的法律要求和规范,包括学生权益、教师责任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6.教学评估: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包括课堂评估、作业评估、标准化测试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知识。
7.跨文化教育: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需求和教育差异,并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元素,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
8.特殊教育: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残疾类别、支持服务、教育法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方面的知识。
9.教育技术:了解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如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应用程序,以帮助创新教学和提高学生参与度。
10.学校管理和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包括教师领导、课程管理、学校文化和家长合作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科学。
它涵盖了教育的目的、过程、方法、内容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实践活动等,是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部行为的改变。
2.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等。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4.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和自我评价。
四、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指驱使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学习风格: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策略。
3.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4. 学习成效评估: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教育方法论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等方式直接传授知识。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来主动探索知识。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六、教育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提供及时反馈,促进学习。
教综知识点汇总
教综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 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3. 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个性化发展: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 教育原则- 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组织教育活动。
- 民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平等参与教育过程。
-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5. 教育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传授知识。
- 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出于兴趣或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 外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2. 学习风格- 视觉型:通过视觉信息学习效果最佳。
- 听觉型:通过听觉信息学习效果最佳。
- 动觉型:通过动手操作和身体感觉学习效果最佳。
3.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
-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 情感与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和怀疑、主动与罪恶感、勤奋与自卑、身份与角色混乱、亲密与孤立、生产力与停滞、完整与绝望。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运行。
2. 教师法- 教师资格:规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 教师权利与义务: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 学校管理- 学校章程:规定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 学校安全:确保学校环境安全,预防校园事故。
四、教学设计与评估1. 教学设计- 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
- 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
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一、语言文字- 语言与文字的定义及关系-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方法- 汉字的拼音和注音符号- 汉字的读音规律-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二、数学- 数的读法与书写- 数的大小比较-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表示与转化-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三、英语- 英语的基本字母和发音- 常用的日常用语和问候语- 数字、颜色、家庭成员、动物等基本词汇的研究- 简单的日常生活对话与简单短文的理解- 基本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四、科学- 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物体的特性- 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认识- 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 植物和动物的认识和分类五、历史与社会- 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差异和变化- 中国历史的概括与重要事件的了解-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简单的社会实践与社交礼仪的研究- 国家、城市和地理常识的了解- 珍惜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六、体育与健康- 基本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的研究- 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身体结构和机能的认识- 基本的危险和安全常识的掌握- 树立团结合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具备基本的体育礼仪和基本的保护自己的能力七、音乐与美术- 音乐元素和音乐基本符号的认识- 基本的音乐节奏和听音能力的培养- 基本的歌曲演唱和音乐表演技巧的研究- 简单的音调和音阶的研究- 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认知- 发展审美品味和创造力八、品德与劳动教育- 敬爱师长和团结同学的重要性- 了解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和助人为乐-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常识- 培养勤劳、自律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情感的培养和情绪的管理以上是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精华版,涵盖了语言文字、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音乐与美术以及品德与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
2024年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教育学基础的概念与内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关注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是指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它关注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旨在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市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依据。
四、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教育学基础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育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多元规律。
2.实证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24年度教育学基础教师版课件整理
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03
教育可以缩小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提高弱势
群体的社会地位。
13
教育与文化传承
1 2
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传递 和继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教育在促进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文化 的创新和发展。
25
CHAPTER 06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2024/3/24
26
课程概述
2024/3/24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它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课程的历史与发展
从古至今,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 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7
课程类型与课程结构
2024/3/24
课程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可分为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 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 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结合的 组织形式。它包括课程目标、内容、 实施和评价等要素。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观察、分析、 归纳和演绎,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
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等阶段。在古代,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 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和模仿等方式进行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 逐渐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现代教育学不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旨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目的包括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等。
2. 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的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适应原理和激励原理等。
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和实践法等。
3. 教育的发展和历史: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不同的影响。
现代教育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得到迅速发展,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们获取、内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
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6. 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价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
它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并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
7. 教育管理和领导:教育管理和领导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机构,并培养优秀的教育领导者。
它涉及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和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政策和改革:教育政策和改革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并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它包括教育法律、政策制定过程和教育改革的影响等内容。
9. 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研究不同文化间的教育差异和交流。
它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合作。
10.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研究如何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
它包括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和身体障碍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和理论。
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和组织等。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教育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通过对人的教育活动达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其自我价值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智力、道德、体魄和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并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教育的分类与类型1. 按对象分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2. 按内容分类: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军事教育等。
3. 按形式分类:包括面对面教育、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1. 全面发展原则: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 社会性原则: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科学性原则:教育应遵循科学的教育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为主导,通过讲授知识和技能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2.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育的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2. 标准化考试: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3. 学业评估:基于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小测验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育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行为的形成与塑造,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2. 认知理论:强调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研究,关注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3.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不仅与个体内部的因素相关,还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七、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同时也与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调整密切相关。
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与目的、教育的分类与类型、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评价与考核、教育学理论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1、课程课程课理解为,“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授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要点:第一、课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要素,第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路径,第三,课程内容是有选择的和有序的,第四,课程是一个整体2、中学课程中学课程是位实现中学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他是中学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要素,是实现中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路径,他的内容是根据中学教育目标和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加以选择和组织起来的。
中学课程也是一个整体。
3、课程研制课程研制是专业课程研制者,依据一定的课程理论,进行的完整的课程创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首先,分析教育对象和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编订工作,其次,实施编订好的课程,最后,评价课程。
4、课程编订课程编订,是课程的试验、研究、编辑和审定过程的统称。
包括制定课程规划(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用书(课本、教学指导书)和教学设备(仪器、标本、实物、模型、图标等教具)目录的全过程。
编订结果产生一系列文件。
课程编订的基本要素是:确定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和形成课程文件。
课程研制的核心,是课程的编订。
课程编订有两个层次(国家和地方)、两个阶段(初中和高中)。
中学课程编订的核心是制定中学课程文件。
中学课程文件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
5、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对一定的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它包括课程目标、设置的科目、学年安排、教学时数等。
课程计划是知道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内容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6、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哥们具体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的文件。
他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我国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
7、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具体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
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纪顺序编辑。
包括文字教材(含教科书、将以、教授提纲、图标和教学参考书等)和视听教材”。
8、中学课程体系9、中学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0、中学课程改革我国中学课程改革是指依据课程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传统,改革课程体系中不适应中学生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
中学课程改革是完善中学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特征:尊重人的主体性,面向生活世界注重课程的德育功能课程设置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课程体系的信息化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第五章1、教学教学是i一定的教育目的制约下,根据一定的课程计划的安排,以一定的课程内容为中介,在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手段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过程结合在一起的学校教育的基本实践活动。
要点:⑴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制约下进行的⑵教学是根据课程计划进行的⑶课程内容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中介要素⑷教学是一种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是若干要素相互作用下进行⑸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的⑹教学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展开的宏观上看,教学过程可以是一个较长的教学阶段,譬如整个中学教育可以看做一个教学过程,或者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分别看做一个教学过程;中观上看,教学过程可以是一个学年段或学期段,如中学某一个年纪的教学过程,中学某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围观上看,教师构成教学最基本单位的“课”,一次课就是一次教学过程。
2、教学的要素教学活动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一定的中学教育目标制约下,根据一定的中学课程计划的安排,以一定的中学课程内容为中介,在中学教师、中学生、中学课程和教学手段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中,由中学教师的教和中学生的学两种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中学教育基本实践活动。
中学教学在总学教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发展中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奠定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中学生个性发展。
中学教学是红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
4、中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中学教学是中学课程的实施环节。
作为中学课程是实施环节——中学教学,不只是把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付诸实践,同时也爱课程实施中——教学中创生着课程。
课程与教学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统一性在于:首先,中学教学是中学课程的实现。
其次,中学囧啊学创造者中学课程。
再次,课程作为不断变化的教学事件。
5、中学学科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中学学科课程与中学学科教学,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关系,即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既实现着一定的中学学科课程,也创生着一定的中学学科课程。
6、教学过程教学是实践活动的存在中学教学是一个具有相对完整性和阶段性的过程的存在中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注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过程中的存在中学教学是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技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中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学生。
课或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构成宏观上或中观上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
教学阶段(或环节)是:贝壳、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
7、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的社会关系,体现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
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中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
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有三种: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中学教学组织形式也同样如此。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通过班级授课的形式,教师同时为许多学生提供教育,不必将同样的内容与问题重复若干遍,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二,通过班级授课的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学生在集体组织的行驶中进行学习,着诶他们提供了相互切磋、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大大加速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缺点:难以适应学生的给本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其次,班级守护可指在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先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
最后,由于强调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展教学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分组教学的优点: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差异,能够提高教学对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课增强小组成员互相激励、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社交技能;课培养学生的民主价值观和对人际差异的欣赏。
因此,分组教学可以说是对班级授课中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
分组的缺陷:首先,教师很难科学、准确的鉴别与判断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差异;其次,按照能力和水平对学生分组容易产生“标签效应”,对部分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在对分组教学的认识上,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个别教学的优点:允许学生更灵活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实践安排。
对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8、教学的客观性9、教学规律10、教学科学教学科学是指在教育科学理论中,教师以教学活动为自己的认识对象,以揭示教学规律为自己任务的学科。
11、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原则大致有: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同意的原则、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想统一的原则,等等。
12、教学的独特性中学教学的独特性是指,中学教学面对的人是独特的,面对的情境也是独特的,因为这种福特性,中学教学活动特往往是不可重复的。
13、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答道最佳教学效果的只是、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运用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心里学、美学、意识以及语言艺术的体现。
首先,中学教学的艺术性是由教师教学对象——学生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其次,中学教学的艺术性是由师生共同置身于其中的、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情境所决定的。
最后,中学教学的艺术性是教师教学专业的内在规定订,是优秀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追求。
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关系:一、相互区别:(1)教学科学回答教学的本质与规律的问题,具有认识、解释、预测教学的功能,属于关于教学的“真”的方面,而教学艺术则回答教学为何这样活那样,只要的功能滴操作,即如何使教学这样活那样,属于关于教学的“美”的方面。
(2)教学科学基友一般的、普遍的、带有必然性的共性,而教学艺术则是具体的、特殊的,具有因人而异的个性。
(3)教学科学表现为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程序等,而教学艺术则表现为一套灵活的技艺。
(4)教学科学主要产生于人的理性活动,直接涉及认知因素,而教学艺术主要产生于人的感情活动,直接涉及人的非认知因素。
(5)教学科学可以用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索和获得,而教学艺术则主要从对教学主题、活动和结果的观察、分析中获得。
二、相互联系(1)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依据(2)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的具体操作和表现,教学科学通过教学艺术实现其外在的功能。
总之,没有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就失去了一般的共同的科学基础,没有教学艺术,教学科学就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
14、教学方法中学教学方法,是中学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卡站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i是一个方法体系。
15、中学学科教学理论中学学科教学理论是教学理论的分支学科,它也是中学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学科教学知识是关于教师奖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已与理解的方式的只是,它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使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内容,懂得学生的理解难点,。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工作者所特有的知识类型,它体现了教师专业的内在规定性,是确立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基础。
16、教学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任务。
不会教学,何以做教师?在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从事中学教学,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精深地掌握一门中学学科,要学习一门专讲学科教学知识的课程,要经过系统的教学实践训练。
教学实践训练包括中学课堂教学观摩,微格教学和教学实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