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基础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2、教育的三种基本要求: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53、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獐,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以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7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5、论述教育的起源?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神话起源学: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2)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10-116、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11-127、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华与教育的本土华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13-15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须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化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分类: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
1.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古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的渊源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社会形成理论等
2.教育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杜威、弗洛姆、斯金纳等
四、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1.教育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
4.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2.教育学的研究技巧: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六、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取向
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对策
九、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研究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十、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1.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3.教育创新与教育
4.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以上是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一)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一)一、教育概述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2. 教育的要素(1)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促进和评价学习者身心发展的人。
(2)学习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3)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道德规范等。
(4)教育方法:为达到教育目的,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5)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代表,注重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西方教育为代表,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提倡教育民主、平等。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教育。
4. 当代教育当代教育发展趋势:教育个性化、教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民主化。
三、教育的基本类型1. 按教育目的分类(1)普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人。
(3)特殊教育: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如残疾人教育、天才教育等。
2. 按教育阶段分类(1)学前教育: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
(2)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
(3)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3. 按教育形式分类(1)学校教育:在固定场所进行的有组织的教育。
(2)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
(3)社会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教育。
四、教育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知识为指导,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活动。
2. 主体性原则教育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发展性原则教育要关注学习者的发展,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最新教育学基础考研复习资料
最新教育学基础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是考研教育学专业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最新的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是备考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最新的教育学基础考研复习资料,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育学基础的题型分析教育学基础考试主要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考查考生对于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简答题则要求考生对于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最新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梳理1. 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实践- 社会认知理论与教育实践- 智力与智力发展- 学习动机与教育实践3.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与社会关系- 教育与社会变迁- 教育与社会冲突4.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 - 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经济发展5. 教育法学- 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法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6.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复习方法与技巧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根据自身情况和考试时间安排合理的复习计划- 分配好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注重重点与难点的攻克2. 细化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 将教育学基础的重点概念、理论整理成知识框架图,理清概念与关系3. 多做真题,掌握考点- 教育学基础的考点通常比较固定,通过多做历年真题,把握考点和出题规律4. 积累案例,提升分析能力- 教育学基础的简答题通常需要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积累案例,提升分析能力5.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与休息- 避免长时间的紧张复习,合理安排时间间隔,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身心健康四、参考资料推荐-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习指导与题库》- 《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指南》- 《教育学基础与案例分析》以上为最新的教育学基础考研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是指在学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师:狭义: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社会本位论: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教育目的体系:一般由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在这个层次体系中,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到下位层次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反过来,从课时教学目标到教育方针是一个逐级达成的过程。
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指按年龄和程度把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表对全班学生进行同一进度的集体性的教学。
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课程: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及安排。
二.填空选择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书院。
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六艺”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着近代大学教育的诞生.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第⼀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名)(1)从社会的⾓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形式化的程度)⾮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员、机构及其运⾏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时间标准)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产劳动。
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产劳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产劳动过程中的⼝⽿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产劳动的变⾰是推动⼈类教育变⾰最深厚的动⼒。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把“⾦钥匙”。
5..⼯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简答) 农业社会3、信息社会4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与⽣产劳动从分离⾛向结合,教育的⽣产性⽇益突出c、教育的公共性⽇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觉性都越来越⾼,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中的作⽤越来越⼤。
教育学基础复习提纲
(名)功用性目的: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 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 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1.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① 教育目的的内涵(名)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反映着办教育的
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 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 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 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本位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要根据社会的要求, 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人。
个人本位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就是要根据人身心发 展的要求,促进人自由和谐的发展。
② 教育功能的释放(了解) 包括两个环节:产品(人才产品和文化产品)社会的输入;产品社会的
利用。 受到外部社会因素和教育产品本身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释放效益,一要提 高教育产品自身素质,二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三章教育目的(重点章)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负向功能)
① 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里 问题的大量出现。
② 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 养。
③ 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因此,应克服和矫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要做到: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教育这个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5.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
6.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的研究结果。
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汇总教育学(复习)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我国的<<学记>><<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着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4.1806-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861-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家-斯宾塞-<<教育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6.19世纪末-20初-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从做中学-有有经验主义色彩.7.西方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杜威(现代教育学)8.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9.1963-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思想.10.教育起源-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11.教育的社会职能-降人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的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12教育的深化-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它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生长.1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它动物界是没有的.14教育本质: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16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学在宫府-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7唐学制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特征-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18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9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0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2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2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23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大会对青年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4)原因: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们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5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讲,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6如何使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A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发展B――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C――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2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推荐】
教育学基础复习整理【推荐】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教育学的分类(1)理论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等。
(2)应用教育学:研究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解决方法。
(3)比较教育学:研究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
(4)历史教育学:研究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等。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实验等手段,收集教育现象的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2)理论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概念分析等方法,探讨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历史研究:研究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等。
(4)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等多方面相结合的过程。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
4. 教育的功能(1)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素质。
(2)社会功能: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3)文化功能:传承、创新、弘扬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三、教育制度1. 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层次结构、学习年限等方面的规定。
2. 学制类型(1)单轨制: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依次完成各个阶段的教育。
(2)双轨制:学生分别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轨道上完成教育。
(3)分支制:学生在一定阶段后,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
3.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层次结构、学习年限等方面的规定。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要素构成教育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学生:这里的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生的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核心课程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殊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
隐性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教学的含义: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教育基础知识复习笔记整理
1.教育家及其思想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教学裴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心理化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2.现代学制类型的特点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最好形式。
3.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自我教育。
4.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5.班主任用批评、表扬、舆论宣传、板报、班会等方式进行的班集体建设和培养的方法是:强化法。
6.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易变性、可操作性。
7.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稳定、内部、不可控因素。
运气不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
努力不稳定、内部、可控因素。
8.教师通过对相同基础的两个班级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两个班级最后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9.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0.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1.手段—目的分析法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
12.被撤销教师资格的,重新申请认定的时间为撤销之日起的5年后。
13.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
14.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留校察看。
罚款数学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的行政制裁。
学校不属于行政机关,没有罚款的权利。
15.动物界的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发端于生存和繁衍的天性本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论。
16.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且男女不许同校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人的发展: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
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效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
个人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主张教育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本性、本能的发展。
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p131)学科课程: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
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德育: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的教育。
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陶冶: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现代教育有哪些特点?答: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影响人的发展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各起什么作用?答:1.遗传素质,给人的生长以生理基础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2.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关系和文化资源,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使生物的人能够发展成为社会的人3.教育,为育人而有意识的组织起来的,包括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教育和有目的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4.个体的能动性,主要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下,从自发到自觉地循序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动性和自主性★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组织性3.学校教育有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教师4.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答:1.顺序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3.阶段性。
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4.个别差异性。
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5.整体性。
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劳动的特点?答: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迟效性和长效性;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师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分别做了哪些规定?答:权利——独立工作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参与管理的权利、争取合理报酬、享受各种待遇的权利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答:1.加强和改革示范教育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主要包括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与合作等形式。
★现代学生观的内容?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
a.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b.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
a.学生是个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c.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b.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c.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d.应进一步探索学生主体活动问题4.学生是责权主体。
a.要区分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教育行为b.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权利享受与责任承担问题。
★教学过程的本质?答: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寻求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答: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
★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1)教学目标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教学内容组织得当;(3)教学方法选择运用贴切;(4)教学评价完善。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1.有利于高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缺点——1.不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3.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德育过程的特点或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在集体中教育的德育原则。
答:含义: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要求: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如何转化后进生。
答: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关心热爱后进生,使其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3.捕捉亮点,正面教育4.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答: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答: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三、论述或案例题(每小题15分,共2题,共30分)★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答:1.高尚的师德 a.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b.热爱学生,诲人不倦c.热爱集体,团结协作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3.专门的教育素养a.教育理论素养 b.教育能力素养 c.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什么是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什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策略?答: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