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版五年级(下)《岩石和矿物》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岩石观察实践报告范文

岩石观察实践报告范文

岩石观察实践报告范文

摘要:

本次岩石观察实践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岩石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并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分析,对所观察到的岩石进行分类和解读。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化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本文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岩石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总结了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并对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介绍:

岩石是地球表面最为常见的地质物质,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征,可以探寻地球深处的奥秘。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我们对地质学的理解,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实地考察了多个地点的岩石,并对所收集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分析。

实践过程与结果:

1. 实地考察地点一:山脚下的河流

我们选择了一条位于山脚下的河流作为观察地点。在河床和周围的岩石堆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河道堆积岩。这些岩石通常呈现出平滑的表面,颗粒较为粗大,暗灰色。根据地质学理论,这些岩石形成于河流中沉积物的堆积作用,是由于河流冲刷力和沉积作用交替作用的结果。

2. 实地考察地点二:山坡上的岩石

我们在山坡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岩石,其外观呈现出多个颜色

交替的条纹。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判断这是一种层状岩石。层状岩石的形成是长时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果,不同层次的岩石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和化学成分。这种岩石通常形成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折叠和变形过程。

3. 岩石样品的室内分析

我们采集了多个样品,并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其中一种样品含有大量的晶体矿物质,呈现出光滑的表面和四方的结晶形态。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我们确定这是一种火成岩。火成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的熔岩喷发过程中,经过冷却和凝固形成的。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化学结构为其特征
以变晶、变余、压碎结构为其特征
构造
具流纹、气孔、杏仁、块状构造
多具层理构造、有些含生物化石
具片理、片麻理、块状等构造
产状
多以侵入体出现,少数为喷发岩,呈不规则状
有规律的层状
随原岩产状而定
分布
花岗岩、玄武岩分布最广
粘土岩分布最广,其次是砂岩、石灰岩
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如片麻岩、大理岩,次为接触变质岩如矽卡岩、红柱石和动力变质岩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在室内对手上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掌握其各种物理特征;2)区分相似矿物;3)根据各种特征对岩石准确命名;4)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分类;
(2)实验仪器:
放大镜、计算机
(3)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状、片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2)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3)对矿物进行分类;4)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5)按三大类岩石进行分类;6)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7)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对沉积岩分类;8)观察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等
三大岩类:
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矿物成分
均为原生矿物,成分复杂,常见的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等矿物成分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在室内对手上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掌握其各种物理特征; 2)区分相似矿物; 3)根据各种特征对岩石准确命名; 4)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分类;

(2)实验仪器:

放大镜、计算机

(3)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状、片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 2)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对矿物进行分类;4)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5)按三大类岩石进行分类;6)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7)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对沉积岩分类;8)观察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等

(4)实验结果分析(重点部分):

矿物分类:

三大岩类:

区分相识岩石:

相同点不同点

普通辉石颜色均为绿黑至黑色,辉石晶体为短柱状

条痕为灰绿色,玻璃光泽,

普通角闪石两组解理角闪石晶体为长柱状

(5)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严肃认真。2)爱护仪器,保持环境卫生。3)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4)室外采集岩石样品时要注意人身安全。5)室内识别岩石样品时不得大声喧哗,节约水电。

(6)总结与感悟:通过老师讲解和认真地观察,认识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能对岩石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描述,能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和颜色等

物理特征,对岩石进行完整、准确的命名。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为以后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

矿物岩质实验报告范文

矿物岩质实验报告范文

矿物岩质实验报告范文

矿物岩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不同矿物岩石的物理特性;

2. 掌握矿物岩石的分类方法和实验测定方法。

实验器材:

1. 硬度规(如莫氏硬度规);

2. 密度计;

3. 透镜;

4. 矿物工具箱:锤子、锉刀、放大镜等;

5. 实验样品:包括石英、长石、石膏、黑云母等。

实验步骤:

1. 利用硬度规测定矿物样品的硬度:将样品摆放在实验台上,用硬度规进行测试,记录下其硬度值。

2. 利用密度计测定矿物样品的密度:将样品放入密度计中进行测量,记录下其密度值。

3. 利用透镜观察矿物样品的晶体结构:将样品放在透镜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记录下其晶体结构和特点。

4. 利用矿物工具箱对样品进行处理:使用锤子、锉刀等工具对样品进行处理,观察其断口和颜色的变化。

5.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矿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

实验结果:

1. 石英:硬度为7,密度为

2.65g/cm³,呈透明直片状形状,

断口呈贝壳状,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

2. 长石:硬度为6,密度为2.56g/cm³,呈斜方晶系,断口呈贝壳状,颜色多种多样,例如,斜长石为淡红色。

3. 石膏:硬度为2,密度为2.32g/cm³,呈片状结构,断口平整,颜色为白色。

4. 黑云母:硬度为2.5-4,密度为2.8-3g/cm³,呈片状结构,断口呈贝壳状,颜色为黑色。

实验分析:

通过对矿物样品的实验测定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矿物的硬度与其分子结构和成分有关,硬度值较高的矿物常常含有较多的硬质无机结晶;

2. 矿物的密度与其成分、晶体结构和孔隙率有关,不同的矿物在密度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后反思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后反思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后反思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个过程,我

学到了很多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在完

成这个实验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和教训。

一、实验准备

在开始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之前,我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我要

确保我对所需材料的清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确保所有材料都齐全。我要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并理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如果有任何不明

确或不理解的地方,我应该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二、安全措施

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在制作岩石

和矿物标本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措施。我要佩戴适当的

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在操作化学试剂时要小心谨慎,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有任何事故或意外发生,我应该立

即向老师报告并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三、实验步骤

在进行实验时,我要按照实验步骤的顺序进行操作,并且要仔细观察

每一步的变化和结果。在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时,我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关键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岩石和矿物样本。在选择样本时,我要确保它们具有代

表性,并且能够展示出不同的特征和性质。

2. 准备标本。在准备标本之前,我需要先清洗和处理样本,以去除任

何杂质或污垢。我可以使用锤子、锉刀等工具将样本打磨成所需形状

和大小。

3. 标记标本。为了方便识别和分类标本,我可以使用细小的铅笔或标

签将每个标本进行编号或注明其名称、来源等信息。

4. 制作支架或底座。为了使标本能够稳定地展示并保持其形状,我可

以使用木板、泥土或其他材料制作支架或底座。这样可以确保标本不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及反思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及反思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学目标

1.懂得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知道制作矿物或岩石标本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动手制作岩石或者矿物标本。

3.能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完成的标本,并勇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步骤动手制作岩石或者矿物标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课本插图、制作矿物岩石标本所需的各种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或者矿物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欲望。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或者矿物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其实啊,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板书课题: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二、探索

1.教师引导:我们如何才能完美的制作出岩石和矿物标本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

第1步,准备所需要的材料

要想制作岩石矿物标本,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预设:盒子、收集的岩石和矿物、放大镜、标签等等。

学生检查自己准备的材料,看看材料是不是准备充分。

教师提示:我们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一定要事先擦拭干净,这样既能保证制作出来的标本整洁、美观、卫生,也能便于我们制作标本。

第2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教师引导:我们制作的岩石或者矿物标本有时会有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为了避免混乱和方便今后的观赏,我们需要给岩石和矿物标本编号。

矿物实习报告

矿物实习报告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地质矿物实验报告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地质矿物实习报告

前言

作为一个地理教师,能够通过岩石矿物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化学成分等识别常见的岩石矿物,是其必备的能力,于是在介冬梅老师的指导下,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2010级一班在学院一楼实验室进行了此次矿物实验,此次矿物实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课堂讲解矿物岩石相关知识,第二个部分是进实验室亲身接触各种岩石矿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学会辨别矿物岩石。

一:实习相关

实习地点: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一楼实验室

实习时间:2010年十月

指导老师:

二:知识储备

岩石的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石的构造

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石构造

第一节火成岩

介绍

火成岩或称岩浆岩,是指岩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头

化学成分

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锰、氢、磷等12种元素组成。

矿物成分

硅铝矿物,SiO2与Al2O3含量高,不含FeO、MgO,。这类矿物颜色浅,故也称浅色矿物。铁镁矿物,FeO和MgO的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矿物的颜色较深,故又称暗色矿物

分类

岩浆岩以两种化学成分分类:

二氧化硅的含量: 酸性火成岩含量>66% ,中性火成岩含量66%~52% ,基性火成岩含量52%~45% ,超基性火成岩含量45%~40%

岩石构造结构

全角:晶体形状完全保存。半角:晶体形状部分保存。他形:认不出晶体方向。

矿物和岩石实验

矿物和岩石实验

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确定 矿物的化学成分。
常见沉积岩、火成岩识别
01
02
03
ຫໍສະໝຸດ Baidu
04
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等物理性质。
利用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矿物组 成和粒度。
通过化学试剂,如稀盐酸,观 察岩石的反应情况。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岩石 的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
0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数据整理与统计方法
数据整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其他物理性质测试
根据实验需求,可进行导电性 、导热性、弹性等物理性质的 测试。
化学性质测试方法
酸碱反应测试
将矿物与酸或碱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颜色变 化等现象,以判断矿物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测试
将矿物在火焰中灼烧,观察其焰色变化,以判断 矿物中所含的某些元素。
溶解性测试
将矿物放入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了解 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化学稳定性。
01
02
03
04
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断口 等物理性质。
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断口 等物理性质。
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断口 等物理性质。
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断口 等物理性质。
氧化物类矿物识别
01
02
03
04
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 光泽等物理性质。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

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在室内对手上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掌握其各种物理特征; 2)区分相似矿物; 3)根据各种特征对岩石准确命名; 4)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分类;

(2)实验仪器:

放大镜、计算机

(3)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状、片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 2)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对矿物进行分类;4)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5)按三大类岩石进行分类;6)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7)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对沉积岩分类;8)观察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等

(4)实验结果分析(重点部分):

矿物分类:

三大岩类:

区分相识岩石:

相同点不同点

普通辉石颜色均为绿黑至黑色,辉石晶体为短柱状

条痕为灰绿色,玻璃光泽,

普通角闪石两组解理角闪石晶体为长柱状

(5)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严肃认真。2)爱护仪器,保持环境卫生。3)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4)室外采集岩石样品时要注意人身安全。5)室内识别岩石样品时不得大声喧哗,节约水电。

(6)总结与感悟:通过老师讲解和认真地观察,认识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能对岩石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描述,能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和颜色等物理特征,对岩石进行完整、准确的命名。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为以后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

引言:

岩石与矿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对于地质学的研究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测试,了解它们的性质、成因以及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成和演化过程。

实验一:岩石的分类与特征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物质,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通过对不同岩石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成因。

首先,我们观察了一块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具有晶粒状结构。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火成岩中的晶体,发现晶体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有的呈现出六角形,有的则是长方形。这表明火成岩的形成过程中,岩浆在冷却凝固时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方向不同。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一块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等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我们发现沉积岩中的颗粒较为明显,有的颗粒呈现出圆形,有的则是棱角分明。这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运动和磨蚀。

最后,我们观察了一块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发现变质岩中的晶粒较为细小,且呈片状排列。这说明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发生了重新排列和结晶。

实验二:矿物的物理性质测试

矿物是地球上的天然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颜色、光泽等。通过对不同矿物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首先,我们测试了矿物的硬度。硬度是矿物抵抗刮擦的能力,常用莫氏硬度尺

来测试。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矿物进行测试,发现它们的硬度各不相同。例

矿物岩石学实验报告心得

矿物岩石学实验报告心得

矿物岩石学实验报告心得

引言

矿物岩石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对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进行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实验是矿物岩石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岩石和矿物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组成和变化。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测定以及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这些实验,我对矿物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常见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和测定方法,并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了解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岩石的组成特征。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物理性质测定和显微镜观察。在物理性质测定部分,我们通过测定矿物和岩石的硬度、比重、磁性等性质,来初步判断其种类和特征。而在显微镜观察部分,我们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岩石的组成成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物理性质测定,我成功地识别了一些常见的矿物样本,例如石英、长石和磁铁矿等。测定硬度时,我使用了莫氏硬度计进行划痕测试,根据划痕的深度和缺口的形态来判断矿物的硬度。测定比重时,我使用了比重瓶测量法,将矿物样本分别称重于空气和水中,然后计算出其密度和比重。通过这些测定,我能够初步判断出矿物的种类和特征。

在显微镜观察部分,我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矿物和岩石的样本。我发现不同的矿物在偏光下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矿物晶体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例如,石英和长石在偏光下会显示出丰富的颜色,并且具有特定的双折射特性。通过观察这些颜色和特性,我能够进一步确认矿物的种类。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常见矿物》教案: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常见矿物》教案: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常见矿物》教案: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矿物的产生和分类

2.了解矿物的开采和利用

3.了解矿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矿物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2.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绘图板书法

四、教学内容

1.矿物的产生和分类

矿物是自然界中一类无机物质,在地球上广泛存在。矿物的产生与地球物质内部变化、地球表面气候变化和地球生命演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常见的矿物包括金、银、铜、铁、锌、铅、铝、钾、钠、铅等。

按照物理和化学特征分类,矿物可分为硬度高的金刚石、石英等,颜色艳丽的红宝石、蓝宝石等,光泽性能好的金、银等,透明度高的石英、方解石、透闪石等等。

学生们通过观察矿物样品图像和实物样品进行辨认,掌握了矿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方法。

2.矿物的开采和利用

矿物的开采对于国家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物的开采主要有露天开采、隧道开采和井下开采等方式。例如,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现在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其开采对于采煤工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都是有挑战性的。

矿物的利用也非常广泛,例如黄金、白银、钻石等可用于珠宝制造,大量的铜可用于电气传导,锰可用于冶炼合金,铝可用于制造飞机等。

3.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

矿物的开采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大量的采石、采金、采铜等活动会导致地表沉降、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这对周边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矿物资源和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矿业发展,鼓励生产商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避免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矿区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提高矿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促进可持续发展。

岩石和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和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和矿物实验报告

引言

岩石和矿物是地球表面的基础构成元素,研究它们的特性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和地质结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试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它们的形成过程。

实验目的

1. 掌握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 了解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和成因;

3. 学习使用常见的实验工具和方法进行岩石和矿物的测试。

实验器材与方法

器材

- 火柴;

- 锤子;

- 放大镜;

- 砂纸;

- 酸试剂;

- 磁铁。

方法

1. 观察和描述样本外观特征;

2. 使用放大镜观察样本表面细节;

3. 使用砂纸进行硬度测试;

4. 使用火柴进行石燃烧性质测试;

5. 使用酸试剂进行酸性反应测试;

6. 使用磁铁进行磁性测试。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样本一:花岗岩

花岗岩是一种主要由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的火成岩。观察样本,我们发现其外观呈粉红色,具有细小晶体的质地。使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花岗岩的晶体结构明显可见,呈颗粒状分布。

样本二:石英

石英是一种常见的宝石和矿物,其外观呈无色或浅黄色。使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石英具有光滑的表面和玻璃状的质地。

样本三:方解石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其外观呈白色或浅黄色。观察样本,我们发现方解石具有透明至半透明的性质。石质较软,可以用指甲刮擦。

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我们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花岗岩是一种火成岩,其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岩浆冷却过程中;

2. 石英具有光滑的表面和玻璃状的质地,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常用于饰品制作和精密仪器中;

常见的岩石实验报告单

常见的岩石实验报告单

常见的岩石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观察成岩矿物、三大岩石,

实验目的:学会辨别矿物、三大岩石;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课,我们大致学会区别岩石与矿物,会简单的辨别矿物的特点,描述岩石的特性。

一自然元素矿物

1石墨:化学成分为C、晶体属六方或三方晶系的自然元素矿物。石墨晶体结构中,碳原子按六方环状排列成层。石墨晶体呈六方片状,集合体多呈鳞片状或块状、土状,底面解理极完全。摩斯硬度1~2。有滑感,易污手。比重2.21~2.26。颜色及条痕均为黑色。晶体呈半金属光泽,隐晶质块体光泽暗淡。导电性良好。

2金刚石:化学成分为C、晶体属等轴晶系的一种自然元素矿物。属于六方晶系的六方金刚石,是除石墨外与金刚石成同质多象的另一种矿物。质量最好的金刚石比重可达3.53,而黑金刚石仅为3.15。摩斯硬度10,是已知物质中硬度最高的。具半导体性。金刚石加热到1000℃时,可缓慢转变为石墨。

二硫化物类矿物

硫化物矿物类似于自然金属元素矿物,具金属光泽,透明度低,反射率强等。它的比重较大,一般为4以上。硬度较低,一般为2~4。

1.方铅矿,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为2-3。比重7.4-7.6。等轴晶系,晶体常呈立方体和八面体状。它的用途较广,用于冶金、国防等工业。有时含银高,可以提取银金属。

2.闪锌矿,由无色到浅黄、棕褐至黑色,也可呈绿色、红色、黄色等。出现各种颜色是由于矿物中含有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造成的。金刚光泽到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4.5。比重

3.9-

4.2。不导电。它的用途是作为锌金属的主要原料。

3.磁黄铁矿,暗青铜黄色,带褐色的全青色,有时呈黄棕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硬度为3.5-

矿物、岩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矿物、岩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培养同学们的野外鉴定能力。使学生们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辨别矿物、岩石的基本能力与方法、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各类矿物的基本特征

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

学会观察与描述矿物、岩石的基本方法

学会对各类岩石正确命名、熟悉命名原则

利用岩石学特征来恢复形成条件与换环境。

第一章矿物

一、手标本上观察矿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呈针状、柱状晶形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板状晶形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

(2)矿物集合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晶簇状、纤维状、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柱状

二向延长型——片状、鳞片状、板状

三向等长形——粒状

2、矿物的物理性质

(1)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4)透明度: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指甲 2.5 铜针 3 钢针 5.5 玻璃5-5.5

在野外工作及室内实习中,常用小刀(硬度5.5)、指甲(硬度2.5)代替硬度计,将硬度大致分为三级:低(小于2.5)中等(2.5-5.5)高(大于5.5)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解理可分为五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岩石实验报告

岩石实验报告

岩石实验报告

岩石实验报告

导言: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物质之一,它们承载着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球内部

的奥秘。为了更好地了解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测试和分析,探究它们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以及岩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岩

石的结构和成分,为地质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实验方法

1. 岩石样本采集:我们从地质学实验室中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包括火

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2. 物理性质测试: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物理测试方法,如密度测定、硬度测试、磁性测试和颜色观察等。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岩石的物理特征和性质。

3. 化学成分分析:我们采用了化学分析仪器对岩石样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测定岩石中的元素含量,我们可以了解岩石的成分和组成。

三、实验结果

1. 物理性质测试结果:通过密度测定,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密度,火山岩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变质岩的密度相对较高。硬度测试显示,变质

岩的硬度较高,而火山岩的硬度较低。磁性测试结果表明,一些岩石样本具有

一定的磁性,而其他岩石则没有。颜色观察显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

颜色和纹理。

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化学分析,我们确定了岩石中的主要元素和化学成分。火山岩中富含硅、铝、钙和镁等元素,而沉积岩中主要含有钙、碳和铁等元素。变质岩则富含铝、钾和钠等元素。这些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差异和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1)

课题和页码:《昼夜交替现象》第73-74面

实验目的: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实验器材:手电筒、乒乓球等

实验步骤:

1.提出昼夜交替的各种假说。(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d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讨论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乒乓球模拟地球,在乒乓球上选一个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

3.模拟假说a:乒乓球不动,手电筒围绕着乒乓球转动。

4.模拟假说b:手电筒不动,乒乓球围绕着手电筒转动。

5.模拟假说c: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

6.模拟假说d: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的同时围绕手电筒转动。

7.画出实验的示意图来,用箭头线表示手电筒和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和方向。

8.分析和归纳。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实验名称:摆的方向的研究(2)

课题和页码:《证明地球在自转》第77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实验器材:摆、圆形底盘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

3.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然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观察摆摆动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4.再做一次圆底盘转动的实验。

5.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和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实验名称: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3)

课题和页码:《谁先迎来黎明》第79-80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实验器材:代表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纸片等

实验步骤:

1.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上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并确认它们的位置关系。

2.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

3.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身上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

4.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5.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见到“太阳”。然后大家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看到太阳。

6.总结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也就不同。按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北京将先迎来黎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乌鲁木齐将先迎来黎明。

备注:北京和乌鲁木齐相对位置是北京在东。

实验名称:认识时差(4)

课题和页码:《谁先迎来黎明》第80-81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知道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实验器材:世界时区图

实验步骤:

1.观看世界时区图,说说发现什么。

2.教师介绍时区的知识: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顺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看时区图,计算北京和乌鲁木齐、北京和巴黎、北京和纽约的时间相差几小时。

结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时差是2小时,北京和巴黎时差是7小时、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

实验名称:对北极星“不动”的解释(5)

课题和页码:《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第82-83面

实验目的:

1.结合地球运动的特点,合理解释北极星为何“不动”。

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实验器材:篮球、代表人与北极星的纸片

实验步骤:

1.用篮球来代表地球,在球上贴几个小纸片,分别代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

2.在一面墙上贴一颗星,代表天空中的“北极星”。

3.让球自转起来并把转动的中心点对准墙上的星。

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能看到“北极星”不动,而其他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

实验名称:模拟地球公转实验(6)

课题和页码:《地球在公转吗》第84-85面

实验目的:

1.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2.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并做出恰当描述,结合模拟实验进行推理。

3.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实验器材:操场、代表太阳等星球的木竿

实验步骤:

1.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心放一个红色的圆纸片,代表太阳。

2.把两根木竿分别立在离圆圈远近不同的地方。

3.在木竿的顶端分别贴上两个蓝色的圆纸片,代表远近不同的两颗星。

4.在远处的星上,横着挂上一个木尺,并在木尺上每隔10厘米竖着贴上一个木条。

5.同学在圆圈上背对着红色圆点转动一周,表示“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

6.站在A、B两点,仔细观察两颗星,并分别记下1号星相对于2号星的位置。

7.再做一次,把两根木竿立在离我们更远一些的地方,仍然在A、B两点观察两颗星的位置。

8.讨论交流。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发生恒星的周年视差。

资料: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使用新制的望远镜进行月复一月的观察,终于成功地测出了一颗恒星的视差。他报告说天鹅座61星的视差为0.31角秒,这个视差相当于把一枚硬币放在16千米远处的宽度。

实验名称: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7)

课题和页码:《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第86-87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并结合古人的观察结果,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

实验器材:电灯、地球仪、小标杆

实验步骤:

1.把四个地球仪摆成一圈,在圈中放一盏灯当作太阳。

2.在公转轨道上确定A、B、C、D四个方位。

3.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

4.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上都立上一根标杆,标杆正对太阳,观察地球仪上标杆的影长。

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6.分析观察记录,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地球公转至不同位置,地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有了四季的变化。

实验名称:极昼和极夜的解释(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