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福利多元主义和福利市场化探索与反思
_福利国_福利多元主义_和_福利市场化_黄黎若莲
定政府 市场 中介和家庭的各自 职能 人的需要和尊严才能受到应 有的重视
福利市场化
二次大战之后 社会福利在大多 数国家都有长足发展 不过 发展的趋 势和福利的模式并不是垂直和单一的 可以说是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本文的 目的是重新探索一些主流的社会福利 理念以及福利发展路径的选择和背境 从而以历史的视角反思当今我们面对 的困扰和可能走近的误区
自然 我们最关心的是在福利领 域发生的事 很多国家的福利制度随 经济 人口 社会变化加剧 加上经济 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击 分别采取了 相应对策
西方福利国家普遍采纳的应变措 施有几方面 严格控制社会福利膨胀 把受助标准定得更严 援助水平冻结 或封顶 撤销一些服务 鼓励供应机构 竞争 把部分公营服务外判或交给民 间社团甚至市场承办 广泛推行服务 收费等等 当然 在发达国家之中会有 做法与侧重点的差异 比如在劳工和 劳工福利问题方面 社会民主型 国 家 如瑞典 倾向尽量保持高就业和在 维持现有公共福利的基础上控制社会 开支 自由主义福利型 国家 如英 国 美国 采取了开放劳动市场 降低 工资和劳动成本以及福利市场化 私 营化策略 保守共责体系 国家 如 德国 选择的是容忍在夕阳行业中的 高失业 给予失业者经济补偿和加强 再培训工作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是指由政府负责为公民提供社会福利的国家。在福利国家中,政府通过纳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各种社会保障福利。福利国家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平性和人民的福利水平。福利国家也存在一些弊端,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弊端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重要启示。
福利国家存在高福利成本的问题。为了提供丰富的社会福利,政府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向纳税人征收更多的税收来支持福利计划。在一个拥有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承担高福利成本。在中国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充分考虑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避免高福利成本对财政可持续发展造成压力。
福利国家存在滥用制度的问题。由于福利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相对较高,容易导致公民对福利的滥用。一些人可能会故意滥用福利制度,以获取不应得的福利。这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还会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性。中国在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加强对福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福利管理机制,防止福利滥用现象的发生。
福利国家存在劳动力市场扭曲的问题。福利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福利,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不愿意或不需要工作,而依赖福利收入来生活。这将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增加劳动力市场不稳定性。在福利国家中,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和促进人们参与劳动,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
第四,福利国家可能导致负担不公平性的问题。由于福利国家需要通过纳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福利,导致高收入人群负担更重,而低收入人群负担较轻。这将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进一步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在中国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充分考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是一种基于劳动力市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指出,应该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改善贫富差距,例如增加收入,实施更有效的税收政策,提高就业机会,减少工资差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改善儿童及老年人的福利等。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认为,应该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实施政策,以便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福利,从而缩小贫富差距。政治上,应该实施更加公平的选举制度,以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参与政治进程,从而有效地实现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社会上,应该实施更好的教育制度,以便能够提高和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从而实现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经济上,应该实施更加公平有效的税收制度,以便能够有效地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实现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总之,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是一种基于劳动力市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系列可以有效地减少贫富差距的政策,并提出了需要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实施政策的观点,以实现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中国情境下福利多元理论的反思
目录
01 中国福利多元理论的 发展历程及相关背景
03 参考内容
02
福利多元理论在中国 情境下的反思
福利多元理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各种社会福利体系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社会 福利的提供应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包括家庭、社区、企业和政府等。在中国情 境下,福利多元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然而,面对中国独特的经济社会 发展和历史文化背景,福利多元理论是否依然适用?本次演示将对此进行深入探 讨和反思。
理论范式概述
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建构主义、福利经济学、政治学以及 社会政策等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面临着经 济衰退和社会福利危机,因此需要寻求新的社会福利模式。在此背景下,福利多 元主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在理论范式方面,福利多元主义经历了不同阶段。其中,批判主流福利国家 理论范式强调国家不是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而是应该由多个部门共同分担责 任。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理论范式则主张在福利提供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同时限制国家的干预。而社会福利国家理论范式则强调在福利提供方面需要国家、 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福利效果。
总之,西方福利经济理论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批判和反思。通 过重新审视其基本假设、社会公正、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问题,并制定更加科学 合理的政策,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摘要】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是当前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对策和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体系的路径探讨。在优化社会福利分配机制方面,本文认为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关键。通过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构建起更加全面、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困境、对策、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平正义。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亟需进行革新与完善。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医疗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进行再思考,提出有效对策,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研究和探讨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对于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福利制度面临
的挑战与问题,为提出科学有效的改革对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文拟就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社会
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探讨提
福利国家改革福利多元主义及其反思
福利国家改革:福利多元主义及其反思
王家峰
2012-8-3 11:03:24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摘要:福利多元主义是在西方福利国家遭遇危机以后,对传统福利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替代方案。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危机催生福利多元主义的机理,并对福利多元主义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支柱并不坚实,福利多元主义所提供的政策方案也不能有效解决新的福利供求矛盾。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政策而言,要辩证地对待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的经验。
关键词:福利国家福利多元主义困境
福利多元主义兴起于1980年代,是为应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而对传统福利模式的反思,是为解决福利国家的危机而积极寻求的一种替代方案。它主张超越政府与市场二分的传统思维,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寻找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具有政府与市场所没有的优势,因而可以整合进社会福利体系之中,建构起多元的社会福利框架,以弥补政府与市场各自在福利提供上的不足。它力图避免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之争,希望在“左”与“右”的争论中寻找一条较为妥协、折衷的政治方案。然而,应该清醒地看到,福利多元主义的政策方案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和市场以外的其他福利来源,并未有坚实而牢固的基础,社会部门并不能提供充分、稳定和全面的福利,福利多元主义所提出的政策方案也不能有效满足由社会变迁导致的新福利需求。
一、危机与福利多元主义
作为“社会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福祉承担法定的因而也是正式和明确
的责任的制度表征”(考夫曼,2004:13-14),福利国家的起源要追溯到西方社会市场化、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它是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想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力量的变化和综合作用。以接近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为特征的福利国家(米什拉,2003:16),创造了战后西方社会的“黄金时代”。反过来看,创造福利国家辉煌历史的这两项经济上的特征,也充分说明福利国家的成功并不是没有条件的。相反,福利国家的成功取决于“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能实现正面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存在“广泛的政治共识”和“较清晰的社会关系”。福利国家的成功植根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能够说明福利国家制度安排优越性的,正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后果的共同作用。”(考夫曼,2004:22-25)然而,这些前提条件正在逐渐消失并使得福利国家开始出现困境,这种困境首先从物质层面开始,继而影响到认知层面。在物质层面,首先是低通货膨胀不再继续,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的“滞胀”,然后是充分就业被不断增长的失业所取代。随着经济条件的恶化以及恢复机会的渺茫,对福利国家的普遍信心正在消失。福利国家体制下的政策安排,被认为在两个层次上产生了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讲,福利国家导致了公民的“依赖意识”;从宏观层面来讲,导致出现价值冲突、经济增长乏力、财政负担过重等危机(OECD,1981;Mishra,1984)。“共识”已经破裂,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对福利国家的批评及替代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福利多元主义逐渐兴起,并伴随着一股政府改革的潮流而取得了重要的话语权地位。
福利多元主义的发展研究基于理论范式视角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福利多元主义的发展研究,可以发现福利多元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国家、市场和社区共同 参与社会福利服务,形成了“黄金三角”的福利模式;而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 家,政府、雇主和工会之间形成了“三方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社会福利待遇。
内容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照顾服务逐渐成为老年人照料和关怀 的重要形式。然而,社区养老照顾服务的供给主体多元化及其作用发挥仍面临诸 多挑战。本次演示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对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作用进 行分析,以期为优化服务供给提供参考。
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分析 的背景与意义
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作用 分析
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作用分析
1、政府:政府作为社区养老照顾服务的供给方之一,主要承担政策制定、资 源配置和监督管理的职责。政府还需通过购买服务、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作用分析
结论: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然而,社区养老照顾服务供给主体作用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例如,政府在 资源配置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力的问题;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可能 会忽视社会责任;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需要时间和资源的积累;个人在提供照顾 服务时可能受限于时间、专业技能等因素。
社会学理论知识:福利国家与社会——全球化、创新性和实践
社会学理论知识:福利国家与社会——全球
化、创新性和实践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社会的变迁,福利国家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福利国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在改善社会福利方面提供服务的机构,它更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
国家建设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减少社会不公、推动社会进
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利国家的显著特征就是在保障国民基本权利和创造社会福利方
面的高度关注和贡献。这种关注和贡献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福利水平
和社会服务质量。在福利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性和实践,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深化,国家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
具系统性、科学性和精细化。
福利国家要想实现创新性和实践,首先需要通过全球化来不断强
化对比国家的学习和借鉴,使福利国家能够深入理解和发挥社会力量
的作用,在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时更加科学合理。当今世界正经历着
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国家发展大势对于各领域的求解和解决问题迫切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因此,福利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应该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全球福利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社会发展和变革对福利国家的创新性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利国家不仅需要关注社会和人的各个层面的需求,也需要更深入的开展福利创新,创新不能仅仅保持传统的福利模式。例如,福利国家的医疗保健制度当前已经越来越强调预防和健康,这是福利国家一个重大的转变。在未来,福利国家需要更多的把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使福利创新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变革中。这需要福利国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提高科学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使福利国家的福利产业真正实现全面和务实的转型。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又称社会福利国家,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福利服务和保障的国家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等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带来人民普遍受益。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福利国家弊端如下:
1.财政问题。福利国家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这将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导致经济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
2.失业问题。福利国家为人民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和福利,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存在“舒适区效应”,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的要求更高、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消极,从而导致失业率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相应地延长,这将导致更多的人进入退休年龄,为政府养老金等福利政策的实施带来更大的压力。
1.福利政策的建设应该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中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应逐步构建福利政策制度,提供适当的福利保障,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2.政府应该扮演主要角色。福利国家的实现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需要负责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加强管理和监督,同时适度推进市场经济化,落实“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3.应该注意福利政策的可持续性。福利国家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活力作为基础支持,否则将导致财政负担过重、失业率等大量问题。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的一
种国家形态。这一制度在某些方面能够带来一系列的优势和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福
利国家的弊端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福利国家的弊端之一是高福利负担。福利国家需要大量财政支出来保障公民的福利需求,这就需要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由于福利需求的增加和长期的财政支出,会导致
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这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债务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对经济发展
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推进社会福利的过程中,要平
衡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避免财政负担过重,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发展。
福利国家的弊端还包括滥用福利制度、缺乏激励机制以及福利依赖等问题。福利国家
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滥用福利制度和依赖福利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可能会选择不努力工作,而依赖国家提供的福利来维持生活。这不仅会造成一
定的经济浪费,也会对人们的自尊心和努力工作的动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我
们需要在推进社会福利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调劳动和创造的重要性,鼓励
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来获得更好的生活。
福利国家可能会出现政府职能膨胀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提供各种福利,政府需要
建立庞大的福利机构来管理和分配资源,这可能会导致政府职能膨胀和行政机构的庞大化。由于福利资源的分配需要管理和监督,可能会出现腐败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在推进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的效能,避免政府
对福利国家面临挑战及其制度创新的再认识
人 口减 少成 为 福利 国家 必须 面对 的“ 双 重危 机” 。老
分 就业 基础 之上 的 , 那 时 的就业 状态具 有全 E l制 、 整
* 本 文 是 教 育 部 重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项 目 : “ 当代 资 本 主 义 发展 的阶 段 性 特 征研 究 ” ( 项 目号 : 2 。 0 9 J J D 8 4 。 0 1 1 ) 的 阶段 性 成果 。
会” 、 “ 信 息社 会” 等概 念来 描述 这一 翻天 覆地 的变 化 过程 。全 球 化使产 品 、 资本 、 人 员和 服务 在全世 界 范
围密集 流动 , 科技 进 步 使 创 造 财 富越 来 越 依 赖 非 物 质 因素 , 高新 技术 产 业 和 第 三产 业 迅 速 发 展 推 动 了
动 人 口问题 也 E l 益突出 , 欧 盟 的非 法 移 民“ 大军” 达
产业 结 构 转 型 升 级 。本 文 沿 用 德 国 社 会 学 家 弗 兰 茨一 克 萨 韦尔 ・ 考 夫 曼 的理 论 , 将 福 利 国家 面 临 的 挑 战归 纳为 人 口、 经济 、 社会 、 国 际 和文 化 等 五 个 方
22o14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探索建立以社会投资型国家为导向不断扩大就业范围的适应性道路其总体调整方向是增加公共部门工作岗位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性别平等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使能够工作的人都要工作
社会福利提供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学原理及启示-最新年文档
社会福利提供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学原理及启示-最新年文档
社会福利提供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学原理及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一)社会福利多元化
社会福利是指通过社会力量应对个人和家庭难以解决的生活困难的一种社会政策。对于困难的应对有自发的、集体的民间活动,更有国家及地方政府兴办的公共福利事业。起初,寻求解决的生活困难是贫困问题,但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金钱不能解决的生活困难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今天,老人的护理及生活照料等困难不断增加,同时,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支援功能逐渐弱化,家庭内部无法解决各种需求越来越突出,即社会福利的需要呈现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济贫到现在的多方面的服务提供,其演变的规律始终围绕着福利需求的变化,以需求为出发点,以最终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选择适合需求的服务,进而思考其提供主体,即福利需求与福利供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基于需求划分福利提供主体的责任分担,并追求政府和民间部门的共同作用和协同合作,应该是研究社会福利提供主体的出发点。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社会福利提供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思考政府和民间的共同作用。
(二)概念界定
本文中界定的概念范围如图1所示,政府主要是指国家及地方政府。民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社会福利团体,公益团体以及志愿组织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二是商业福利,保健医疗服务的相关企业等营利组织;三是家族、亲友、近邻的非组织的福利活动及地域共同体自发组织的福利活动。
二、经济学原理分析
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
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的福利改革路径演化。我们将首先回顾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然后分析这一理论如何随着社会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最终演变为福利治理的理念。通过深入剖析这一路径演化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当前福利改革的趋势和挑战提供新的视角。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福利多元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其对社会福利来源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理解。然后,我们将概述福利治理的兴起背景,包括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如何推动福利制度的改革。我们将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即福利改革如何从福利多元主义向福利治理转变,以及这一转变对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福利改革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的学术讨论和实践探索,共同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福利多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当时,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全球经济的衰退,传统的国家福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和社会挑战。福利多元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主张社会福利的来源和提供方式应该多元化,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
理论框架: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福利提供者、福利接受者和福利传递方式。福利提供者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市场、社区、家庭和非政府组织等。福利接受者则是指需要接受社会福利的个人或群体。福利传递方式则是指如何将社会福利从提供者传递给接受者,包括现金补贴、实物配给、服务提供等多种形式。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是一种重视经济福利拓展和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多元福利的发展纳入经济发展的框架,将不同类型的福利拓展到更广阔的行业和地区,以满足更多的群体的需求。福利多元主义不仅仅是将各种福利服务纳入经济发展框架,还将社会福利政策融入其中,以促进更多类型的福利拓展。
首先,福利多元主义注重从社会和经济多元性出发,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它重视尊重国际人权、尊重社会多元性以及尊重差异性,提倡不同文化和性别的平等,努力消除社会歧视,以及让少数群体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
其次,福利多元主义重视经济福利的公平性,强调改善福利分配结构,提高福利服务的公平性,以及提高社会福利的公平性。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经济福利的分配应该是通过公平的规则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政治力量或社会地位来实现的。
最后,福利多元主义注重确保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它重视解决社会福利服务的投入和供给问题,以及服务质量保障和改善服务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以促进更多类型的福利拓展,从而满足更多群体的福利需求。
综上所述,福利多元主义是一种以社会和经济多元性为基础,以促
进各种福利拓展为目标的经济理论,它旨在改善社会福利的公平性,消除歧视,满足群体福利需求,以及确保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福利多元主义的实施必将带来更加公平、多元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
一、引言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旨在推动福利主体多元化、福利服务社会化、福利资金多渠道、福利内容多样化以及福利管理法制化。这种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二、福利主体多元化
福利主体多元化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政府是社会福利的单一提供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这种多元化的福利主体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社会福利的效率和质量。
三、福利服务社会化
福利服务社会化意味着将福利服务从政府机构转移至社区和非政府组织,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福利资金多渠道
社会福利社会化也体现在福利资金的多渠道筹措上。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资金的唯一来源,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这种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五、福利内容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社会福利内容也需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同时,也需要考虑新兴的社会问题,如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等,将其纳入社会福利体系。
六、福利管理法制化
为了确保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顺利进行,需要加强福利管理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和使用,保障公平和公正。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社会福利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社会学视角下的福利国家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福利国家研究
近年来,福利国家一直是社会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福利国家,作为一
种基于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的理念,旨在通过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以国家为基础的福利安排在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形式和规模,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福利国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在那个时候,工业革命的兴起
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引发了政府的注意,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比如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等。福利国家的概念逐渐被形成并得到广泛传播。
福利国家的出现意味着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角色。福利国家的核
心原则是通过纳税人的贡献来提供各种福利服务。这种方式既能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又能保证社会公平和平等。福利国家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政府拥有强大的财政实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福利国家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社会学。社会学
家通过对福利国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福利国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他们关注福利国家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以及福利国家政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
社会学家研究福利国家时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会研究福利国
家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这种研究可以揭示政治力量、利益博弈和社会动态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其次,社会学家还会关注福利国家政策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形成的影响。福利国家的实施是否能够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有何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国”、“福利多元主义”和“福利市场
化”探索与反思
黄黎若莲
2012-11-27 15:01:45 来源:社会保障制度 2001年01期【作者简介】黄黎若莲,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任职于联合国社会政策处。香港
本文的目的是重新探索(revisit )一些近代社会福利理念以及福利发展道路的选择和背景,从而以历史的视角反思当今我们面对的困扰和可能走进的误区。
首先让我们回顾历史。传统的社会福利方式是什么?背后的理念为何?在人类社会未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之前,传统的福利工作就是家庭、社区、教会、行会和慈善团体为其成员在日常生活上给予的照顾和遭逢危困时提出的特殊帮助,政府绝少对其子民提供直接的生活补助。在华人社会,家族、乡里的互济功能尤其显著。一个公认的说法是:传统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就是家庭福利制度。政府对老百姓的救援只在大规模灾荒及饥馑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工业化和现代化改变了上述的状态。由于个人和传统组织承受风险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日渐减弱,以社会力量共同筹组的支援工程变得重要和迫切,制度性的社会福利设施得以确立。特别是在二次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都各自对其福利制度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巩固了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公共社会服务系统。
在西方,政府为国民提供基本生活需要(basic needs guarantees)和负上
生存风险最终保证的做法称为“福利国”模式(welfarestate model)。这是相对于早期强调个人与市场为满足生活需要的主要渠道、慈善团体作为补充来源、政府只作低度介入的“剩余福利模式”(residual welfare model)而言的。“福利国”亦有人称为“制度型福利”(institutional welfare model)(Titmuss,1974)。理念假设是,大部分的社会问题,包括生活困难的产生,都是由社会结构变型和异化所导致,单凭私人、民间社团和志愿组织的能力无法妥善解决,需要政府的高度承担和投入,以其权力、威信、动员能量、资源,解决有关的困难和满足社会需要。具体的做法是政府把大量公众资源用于社会建设,为国民提供高水平和全民性的服务,以集体干预调整市场分配不公,抗衡因市场运作失调(market failure)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后果是公平、有效和人人受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了作为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纠正和补充的作用,使后者变得更人性化和更具合法性,避免了资本主义跨台的危机。可以说是用怀柔手段巩固与强化了资本主义,使其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竞赛中取得优势。
在同一时间,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比西方福利国家更彻底的社会革命。社会主义相信人人平等、按需分配、公财共享和社会公平。由于推崇公有制,取消了市场,实行计划经济,以党和国家的力量规管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在民生方面,实行了保证就业、福利与工作制度相结合、国家与集体提供文化教育设施和生活资料平均供应等手段,造成一个史无前例由国家集体包揽人民需要的局面。这种福利制度给予人民很大的安全感,分配方面亦比市场经济更为公平。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使用“福利国家”来形容他们的福利制度,实际上,他们走的全民福利型模式更为彻底。
Mishra 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福利模式定名为“结构性福利”(structural welfare model)(Mishra,1981)。特点是把福利制度溶合在社会基本结构之
中,由国家保障人民全部的需要,体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务。不过,在实践经验中发现,要落实这种理想的制度很不容易。
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发展放缓,西方社会亦发现“福利国”的制度不如期望中的完美,政府对国民作出生活承诺的代价不轻。针对“福利国”制度的批评此起彼落,出现所谓“福利国”危机这个说法(Mishra,1984;Offe,1984)。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福利国”的弊端可以归纳为几方面(King,1975;Brittan,1977;Offe,1984):
(1)政府办的服务素质欠佳,效率低落,太官僚化;
(2)国民习惯依赖福利金和政府服务,工作意欲弱化,自力更生精神从而受损;
(3)削弱了家庭和社区的责任;
(4)政客、压力团体和官僚为了讨好选民,不断扩张福利和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终于做造成政府功能超负荷;
(5)政府负担过重,触发财务危机,公营部门规模过大,浪费社会资源,不利经济发展,亦减低了竞争能力。
值得补充的是“福利国”危机背后的因素。工业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社会、人口、经济、政治环境起了重要变化,包括人口老化、离婚率上升、家庭核心化、失业问题严重、经济竞争激烈、政府威信下降等等,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恐怕难
以持续。普遍提出的问题是:社会福利究竟是谁的责任?公办福利是否唯一的选择?什么类型的福利制度最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当然,基于大家的信念不同,每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条件和政治情况不一样,所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主流的看法是福利不一定要由国家包揽,民间社会也应该参与,福利产品的供应可以来自四方面: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而且来源是越多越好。这种模式学术界概括为“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亦称为混合福利经济(mixed economy of welfare)( Rose , 1986 ;Johnson,1987,1999)。在肯定福利多元论的同时,大家亦重新发现一个事实:民间社会,尤其是家庭与社区,从来都是提供个人福祉的主体,而且他们的角色是不能被其他部门,比如政府服务,完全替代。至此,大家发现以前迷信“福利国”、相信政府万能,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上述的教训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一种由国家“包”的福利制度,必然造成所有人极度依赖国家,国家集体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在经济不发达、物质短缺的大前提下,极其量只能提供低层次的生存条件。而且,公有制的生产和分配方式较难调动人的积极性,结果是国民经济缺乏活力,发展落后,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于是,大家都意识到政府不是万能,迷信全包型的保障制度实在是一个误区。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就要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的制度,提出人民不要依赖国家集体,福利照顾不单只是政府份内的事,而是人人有责。做法是福利提供、融资、管理采用多层次和多渠道的方式,让社会大众齐来参与(张德江,1990)。我个人认为“社会福利社会化”和“福利多元化”的理念非常接近,两者都反对国家单独包揽福利,肯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责任,主张采用多元化和多来源的方法来解决福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