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11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
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所记载的周桓王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所述的内容可知,郑庄公在挑战周桓公的权威,故选C;A与题意无关,BD的表述不是实质,故排除AB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题,因为问的是“实质”,所以考生要根据题干所述的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审题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理解“礼乐制度”的含义。
2.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
A. 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答案】C
【解析】
“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说明秦代的任命官员方式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不予承认,故C正确;材料中是任命官员,不是官僚体系的变动,故A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选官标准,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考核后任命,不是任命后实施的考核,故D错误。
3.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
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职;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 必须人人参政
B. 宣扬平等意识
C. 强调依法治国
D. 政治自由有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政治自由有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允许、不能、不得中立”等字眼是在强调政治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参政,而不是必须人人参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平等意识方面的信息,启蒙运动才宣扬平等意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还未达到依法治国的程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政治自由有限
4.罗马法学家提出:“在进行制订法律、修订和解释现存法律的全部劳作过程中,始终存在引导他们的标准和准则,即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它们远比任何人类发明之物崇高而广泛。”这一理想指的是
A. 颁布万民法
B. 倡导自然法
C. 废除奴隶制
D. 鼓吹性善论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是指自然法思想,自然法追求公平正义,对罗马法产生很大影响。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罗马奴隶制国家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罗马法蕴含人类一般价值标准。罗马法的特点是同它的源头——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分不开的。苏格拉底认为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是神的意志,具有普遍性,是正义的表现。正义既是立法的标准,也是立法的共同本质。柏拉图认为,法律应该是同正义相一致的东西,维护法律就是维护正义,遵守法律就是服从了正义。公平、正义是
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种追求也就存在。正是因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才使得罗马法获得了其他奴隶制法律制度所不具备的生命力。
5.近代英国托利党贵族詹姆斯·德雷克指出,“如果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他意在说明内阁大臣
A. 受党派政治的影响大
B. 必须具有责任意识
C. 应实行集体负责原则
D. 对国家政事有决策权
【答案】B
【解析】
“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这说明内阁大臣必须要“提供建议”,这也是内阁大臣的职责所在,故选B;AC与题意无关,D与题干中的“提供建议”不一致,故排除ACD。
点睛:英国内阁制的原则有:产生方式上,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统治方式上,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去留方式上,当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6.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映: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
A. 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B.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 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D. 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当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作出反应”可以看出国会的立法是受到总统的制约的,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对选民负责;C项说法错误,国会享有立法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材料没有涉及到国会对总统的制约,故D项排除。
7.1889年,法国当局完成巴黎公社社员的政治大赦,还组织各种庆典,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
者,并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其用意是
A. 适应市场需求
B. 应对暴力革命
C. 捍卫宪政民主
D. 展现工业成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政治大赦”“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是展示国力,均可以体现对宪政民主的捍卫,故C项正确。
8.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A. 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 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 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 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林则徐……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林则徐仍具有天朝上国华夷观念,故B正确;当时林则徐对英国有一定的了解,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朝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故C错误;材料说明清政府没有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体现了华夷观念,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林则徐的思想认识的局限性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 )
A. 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
C. 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