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2《探索之路》WORD教案3

合集下载

【初中教育】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 探索之路》教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 探索之路》教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自然界、日产生活中有许多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望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够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是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理解一、新课教学二、讲授新课。

1.甲骨文“殸”(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殸和耳组成了“聲”(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两人一组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

探索之路授课人刘乃团时间2015年9月2日课时安排 1课标要求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情分析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知道人们的探究里程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教学难点收集相关资料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学时)。

字的下部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达到晒干的目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四、教学准备•教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册•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实验器材和材料:玻璃杯、水、砧板、刀、植物叶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科学探索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一张砧板上的植物叶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片什么叶子?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我们如何能够准确地了解这片叶子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序的思考和实践过程。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介绍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分析、结论等环节。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来获得真理。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片植物叶片和一杯水。

•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水中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探索过程。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探索之路 教案1word版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探索之路 教案1word版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探索之路教案1word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1、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用黑板讲解象形文字的构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等。

2、结合讲故事的方式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

3、让学生自己阅读后提问,老师讲解。

教具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气,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从茫茫1、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

2、学生看书上的引入语。

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引入课题。

远古延续至今,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板书课题“第二节探索之路”。

3、学生听讲。

推出标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教师讲述: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推出段标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2、请学生看文字、图形思考。

①图1-14,甲骨文“殸”。

甲骨文“磬”,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

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初二) (3)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初二) (3)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初二)(3)
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
介绍爱因斯坦
自己探究1、想一想:如图1-8,同样的气温
什么缘故一个觉得热而另一个人
觉得冷?
回答
培养学
生回答
以下咨
询题意

猜一猜:是有人一辈子病了吗?
试一试:在太阳光下感受天气的热
度,然后让另一人用水洗脸,不擦
脸,再感受天气的热度
动手感受
你想到了什么?总结
学生交
流与总

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专门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
2、想一想:手做成喇叭状喊人时,声音传得远依旧传得近一些?猜想回答
体验探

猜一猜:手做成喇叭状喊人时,声音传得远一些
试一试:找一个安静的广场,请一位同学协助,并制作一个纸质的嗽叭筒,如图1-9,请协助的同学远离自己使用同样大的声音喊,一种
情形不使用喇叭筒,一种情形使用
喇叭筒,自己注意辨不听到声音的
大小
实验验证体验探究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你有什么启发?摸索回答使用喇叭筒喊话时,听者感受到的
声音比不使用喇叭筒感受到的声音大一些。

使用嗽叭筒时,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总结
逐步练
习总结
能力。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3. 科学探究实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物理现象的探究。

2. 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实验报告册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思考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物体的性质。

2. 知识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并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3. 实例分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著名的物理实验,如伽利略的倾斜面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2. 物理实验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3.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位置:物体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成像大小:物体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成像性质:物体的像是虚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描述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3)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填写实验报告。

2. 作业答案:(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2 探索之路教案我设计了这节《探索之路》的物理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设计思路是通过探索和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是让学生们通过探索和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实验器材、课件等。

第一步,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们了解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步,组织学生们进行探索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物理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探索和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也让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通过实例引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让学生们了解到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他们才会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引入环节,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如摩擦力、重力等,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我在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沪科版八年1.2《探索之路》word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1.2《探索之路》word教案

《1.2 探索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难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新课教学:板书课题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学生活动:观看)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学生活动:观看)教师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

教师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

(学生活动:听故事)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介绍爱因斯坦学生自己探索1、想一想:如图1-8,同样的气温为什么一个觉得热而另一个人觉得冷?(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意识)猜一猜:是有人生病了吗?试一试:在太阳光下感受天气的热度,然后让另一人用水洗脸,不擦脸,再感受天气的热度。

(动手感受)教师: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与总结)小结: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想一想:手做成喇叭状喊人时,声音传得远还是传得近一些?猜一猜:手做成喇叭状喊人时,声音传得远一些试一试:找一个安静的广场,请一位同学协助,并制作一个纸质的嗽叭筒,如图1-9,请协助的同学远离自己使用同样大的声音喊,一种情况不使用喇叭筒,一种情况使用喇叭筒,自己注意辨别听到声音的大小。

教师:你有什么启示?小结:使用喇叭筒喊话时,听者感觉到的声音比不使用喇叭筒感觉到的声音大一些。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 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 教案

(物理)班级:教师:备课时间:教学内容1.2 探索之路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生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卓越贡献。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哥白尼与伽利略。

2.牛顿。

批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新沪科)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新沪科)

教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描述力的作用相互性。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力的作用相互性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

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相互性实验,如碰撞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力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力的作用相互性的问题。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力是使物体改变形状或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2. 题目:选择题A. 拉伸弹簧B. 推动小车C. 压缩空气D. 弯曲铁丝3. 题目:简答题(1)请简述力的概念。

(2)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3)请简述力的作用相互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相互性。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1.2探索之路。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具体内容包括:1. 古代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涉及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领域。

2. 经典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主要涉及牛顿力学、光学、热学等领域。

3. 现代物理学:研究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本质规律,主要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领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3. 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历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

难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其中的作用。

2. 古代物理学:介绍古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源头。

3. 经典物理学:介绍牛顿力学、光学、热学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经典时期的辉煌。

4. 现代物理学:介绍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现代时期的发展。

5. 例题讲解:以经典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为例,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物理学发展历程古代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经典物理学:牛顿力学、光学、热学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2. 科学家简介牛顿、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一位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探索之路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探索之路 教案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古人早就开始探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便可看出他们对一些科学的思索。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包含声的知识(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包含太阳光致使表面水蒸发的科学思索。

2.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早期展现。

出现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石头阵神秘莫测。

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古人用于观察天象的。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卓越贡献。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哥白尼。

日心说2.伽利略。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望远镜3.牛顿。

三大运动定律4.爱因斯坦。

相对论观看PPT人物简介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讨沦、归纳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物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师:你归纳得很简明扼要,全班同学掌声鼓励,每付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第二节探索之路(—)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二)物理学的发展之阶1.哥白尼的“日心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4.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知识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至少列举三个实例。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科学的基本特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
2.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3.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如公式、图像等,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2.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如公式、图像等。
-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达方式。

八年级物理 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
伽利略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该书所陈述的观点及理论给伽利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伽利略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了天文学,他是第一个将望远镜对准天空的人。他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写出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学说的对话》一书,此书出版后引起震动。1632年,教皇下令将年已68岁的伽利略押上法庭。最后遣送回家乡阿塞特。晚年,伽利略又写了《运动的法则》。1637年伽利略失明。1642年]月8日逝世。347午后的19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传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实验的人。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
课题
1.2探索之路
课型
新授
课标与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重点:
(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情
分析
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学设计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学设计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1。

2探索之路教案三维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4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4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探究之路》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探究之路》教案一、根本要求1、让学生初步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和物理学开展的几个重要阶段2、知道物理学不仅指详细的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能意识到科学开展〔探究〕历程的艰辛与曲折,却是富有意义的。

二、教材分析^p按天、地、人的思路展开第一段标“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对于自然界的神奇,古人早已开场探究,那些直接刺激感官〔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尽管由于条件所限,他们的思索还停留在朦胧的感性阶段,但是这些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世界的必要的前期准备,对人类文明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

甲骨文“殸”〔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殸和耳组成了“聲”〔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

字的下部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到达晒干的目的。

“古人的宇宙观模型之一”是古人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

认为地是平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以上这些说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

“雕刻玉版”是距今5000年的史前仪具。

玉版中央布刻圆形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面呈拱形象天穹,表现了中国古人比拟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在这种宇宙观的根底上逐渐演化产生了“司南”——早期的指南针。

英国的“石头阵”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天文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象夏至等重要的季节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这都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古人对自然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探索之路
1、哥白尼与伽利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托勒密的地心理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处于宇宙的中心,诸天体都围绕它旋转不息。

与《圣经》上告诉人们的一样,成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哲学。

哥白尼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

他原先是一位神父,但长期的天文观测中,发现地球根本不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太阳才是宇宙中心。

为了保持天主教的绝对权威,教会对哥白尼学说及其支持者开始了严酷的压制和打击。

1943年,在哥白尼去世前,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了。

他在书中提出了日心说,从而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摸着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

”同年7月26日,哥白尼逝世。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比萨城里的一个衰落的望族家庭。

10岁随全家迁居佛尼伦萨,在一所教会学校学习,热衷于宗教和哲学,以致曾决心献身宗教。

为了恢复家业,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

后来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虽然由于家境原因被迫退学,但他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提出挑战。

在伽利略之前,几乎没有人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某一观点或理论的正确。

人们认为所有的科学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去注意以实验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实验的人。

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

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

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

伽利略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该书所陈述的观点及理论给伽利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伽利略的研究兴趣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写出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学说的对话〉一书,此书出版后引起震动。

1632年,教皇下令将年已68岁的伽利略押上法庭,最后遣送回家乡阿塞特。

晚年,伽利略又写了《运动法则》1637年伽利略失明,1642年1月8日逝世。

347年后的19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2、牛顿
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匠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划时代的。

1642年12越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庄。

3个月时,父亲因肺炎而去世,3岁时母亲改嫁,牛顿便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

所幸的是乌尔斯索普的大自然给了牛顿童年的乐趣和创造的灵性。

在上剑桥之前,牛顿像一只乌尔斯索普起飞的风筝,他飞得再远,飞得再久,也离不开乌尔斯索普的牵系。

16岁时,他又回到那里,帮助家里务农。

这一年,英伦三岛遭受了猛烈的暴风雨,牛顿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他没有按照吩咐去照料农舍,而是趁着狂风测风速。

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使托盘中学的校长夸赞牛顿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牛顿自己的一生的成就写进<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等。

他后来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牛顿去
世,英国诗人波普在他的碑铭上写到:“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3、爱因斯坦和波尔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降生在乌儿姆城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

爱因斯坦的父亲有极高数学天赋和很深的文学造诣。

大约在5岁时,父亲给爱因斯坦一枚指南针记忆犹新,说:“指南针对我的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将音乐带进了家庭。

爱因斯坦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随后又学习钢琴。

在他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时候,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造诣。

伟大的音乐也塑造了爱因斯坦伟大的品格,他不仅创立了深奥的理论,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同样震撼着人们。

从1926年开始,爱因斯坦与波尔的哥本哈根派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学术之争。

这个学派研究新的理论——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理论涉及一些新的见解,如海森林堡不准原因,认为运动中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时间与能量也不能同时确定。

爱因斯坦不完全接受哥本哈根派的量子理论。

他总是试图举一些反例以证明玻尔等人理论的缺陷和错误,但都被玻尔一一化解。

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是纯粹的学术争论。

这场争论澄清了许多概念问题,使量子力学更加完美。

他们的学术之争并未影响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友谊,他们同为物理学的泰斗,互相促进。

1、请你查资料或上网查询,写一篇有关中外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不少于300字。

2、观看反映古代文明的记录片、科学家的传记片。

3、参观调查附近的博物馆、考古发现等,并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