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上课)(1)
2.3 大气环境(受热过程)--习题+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作业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完成1~2题。
1.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2.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5.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较强,但气温较低,其原因是()A.地形平坦,冬季风影响大B.湖泊多,调节气温能力强C.降水少,植被稀疏D.海拔高,空气稀薄下图甲为“某地短时间内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题。
6.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小,是因为与晴天相比()A.②较大,④较小B.②较大,④较大C.③较大,⑥较小D.③较大,⑥较大读图,完成7~8题。
7.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A.低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C.高纬度的对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8.该层大气()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B.能够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C.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某学生2017年暑假去西藏旅游,发现许多有趣的、能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的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课件-2 大气的受热过程(1)
一、大气的受热环节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0.4 微米 0.76微米 紫蓝青绿黄橙红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示意图
任何物体都具有辐射,辐射的波长同气温有什么关系?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 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越少。
为什么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3、散射作用
①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②特点: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 越容易被散射 为什么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评价提升一
作用 形式
吸收
反射 散射
参与作用 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3、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愈长 B大气云层愈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愈强 C大气的透明度愈好,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愈少
云层、尘埃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 同样被反射
有选择性 很少吸收可见光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波长越短 越易被散射
有选择性
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射
练一练
削弱作用辨析
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
反射作用
云层越厚,削弱越强
臭氧层的空洞造成地表动物皮肤被灼伤
吸收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质课件
温室气体的变化趋势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 化碳、甲烷和臭氧等,它们能够吸收 和重新辐射热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温室气体浓 度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的浓度
温室气体的浓度越高,吸收和重新辐 射的热量越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 响越大。
风的影响
风对热量输送的影响
风能够将热量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候变化还影响自然灾害的强度和范围。例如,全球变暖导 致冰川融化,进而引发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 ,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 方面。
人类生活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 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重要影响,如温度、降 雨和光照等方面的变化会影响作物生长周期、产 量和质量。
详细描述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颗粒物能够吸收部分太阳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如热能。同时,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颗粒物还能够散射太阳辐射,使太阳辐射在各个方 向上分散传播。这种吸收和散射作用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影响地球表面的
温度变化。
大气的加热机制
总结词
大气通过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来加热,同时也会受到地球表面加热的影响。
06
大气受热过程的未来研究展望
气候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01
气候模型是研究大气受热过程的 重要工具,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气候模型,提高模拟的 精度和准确性。
02
气候模型的应用范围应进一步扩 大,不仅应用于研究大气受热过 程,还应拓展到气候变化预测、 气候影响评估等领域。
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详细描述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颗粒物在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会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热能,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此外,大气 还会与地球表面进行热量交换,受到地球表面加热的影响。这种加热机制使得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形成 温度梯度。
讲课《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_(中图版必修1)
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 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对 流 层
反射
空气分子、细小尘埃
散射 云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 吸收作用:
特点: 有选择性
例: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红外线;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 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
反射作用:
特点: 无选择性 影响因素: 云层 越厚 反射越强 尘埃 越多
◆ 散射作用:
特点: 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 易被散射
阅读课本第35页,预习下一节大气运动
白天多云,对太阳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用(保温作用)强。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 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 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为什么每当寒潮来临之前,北方的农 民会在农田中堆放柴草进行燃烧,制造烟 幕。 人造烟幕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增强
大气 上界
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解释下列现象:1、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 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2.2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还地面”。
【巩固落实】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哪几种?大气中哪种成分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太阳辐射中什么光易被散射,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分别对太阳辐射中什么光线吸收强?(背:2min展:1min)2.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什么样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背:1min 展:1min)3.什么大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强(背:1min 展:1min)【当堂检测】(6分钟)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区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回答1-4题。
图甲图乙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削弱作用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3.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4.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概念。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02排放可以使()及时落实积极思考,完成当堂检测。
便于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析能力以及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效果A .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5.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从10月25日到11月22日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影响是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6.深秋至次年早春时节,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现霜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C.大气对地面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的吸收作用强7.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8.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2.3.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一课时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1、重点: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2、难点:能够结合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一、探索:某地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对比 ?某研究小组根据某地实测数据,绘制出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日变化曲线。
思考1.在同一天内,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为什么不同?2.在同一天内,草地温度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3.沥青路面对城镇大气温度的影响有哪些?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1. 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的接收与转化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太阳辐射穿过(2)、太阳辐射到达(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臭氧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特点:①具有②到达地面的主要是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
(2)、反射作用参与成分:或特点:云层越,云量越,反射越;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反射能力越。
(3)、散射作用参与成分:或质点越小,散射选择性越,波长越越容易被散射如天空呈蔚蓝色(蓝紫光波长最短,最容易被散射)质点较大(较大尘埃、雾粒、小水滴)时,散射选择性,波长均被散射。
如阴天天空呈灰白色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应用:(1)、太阳高度角与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高度小太阳光线经过的大气路程,大气削弱太阳高度大太阳光线经过的大气路程,大气削弱(2)、太阳辐射能与纬度分布:纬度—经过的大气路程—大气削弱—地面得到能量纬度—经过的大气路程—大气削弱—地面得到能量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思考:(1)、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最大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的西岸)(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3)、为什么日出日落的时候天空是红橙色的呢?4.大气的保温作用思考:月球与地球距离太阳远近差别不大,但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C上,夜晚低达-183°C。
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地暖大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 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 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 大气的受热过程
(3)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的同时形成大气辐射少
部分能量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
太阳
短波辐射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长波辐射
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气暖大地、大气还大地
太阳
短波辐射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长波辐射
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球大气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气暖大地、大气还大地
H2O、 CO2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选择性~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层大气
吸收波长小于0.175um的紫外线
平流层 对流层 近地面
吸收 选择性
O3大量吸收波长大于0.175um的紫外线
CO2、H2O吸收红外线
大气对可见光的吸收少,大部分可见光穿过大气来到地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
总结词
地球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等方式来削弱太阳辐 射的能量。
详细描述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 散射。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会被大气中的成分吸 收,如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对红外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作 用。此外,一部分太阳辐射会被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反射 回空间,形成天空的反光现象。还有一部分太阳辐射会 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小颗粒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 色。这些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大大减 少,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的改 变,影响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与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 量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森林砍伐
森林砍伐减少了地球上的植被,降低 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工业化进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污染物 排放到大气中,影响气候。
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 太阳辐射的传输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热量平衡与气候变化 • 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观测与模拟
0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
01
02
03
体积的99.99%。
水汽
存在于大气中的水蒸气, 对地球的气候有重要影响 。
雷达观测
通过飞机搭载的探测仪器,对不同高度的 大气进行采样,获取垂直方向上的温度、 湿度等数据。
利用雷达对降水、云层等进行观测,间接 获取大气中的热量变化。
卫星遥感在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应用
监测全球气候变化
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温度、云量、气溶胶等数据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一、新旧课标比较分析【旧】 2.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新】2.1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 解释相关现象。
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而新课标将老课标中的“运用图表”改成“运用示意图等”,增加了“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新课标,侧重运用示意图说明过程和原理,强调解释相关现象。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对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重点是通过示意图能够说明即可,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自然想象。
这样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用,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示意图的选取以及生活中与大气相关的自然现象的选取显得极为重要。
二、内容标准细化核心概念是大气、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行为动词是“说明”、“解释”;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从新课标四个核心素养角度,确定学习主要目标是近地面的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需要分清整个地球大气和对流层大气,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有很大区别。
大气的受热过程要设计到的基本概念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大气反射、散射、吸收作用,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温室效应。
针对素养水平1,可以是借助老师和同学,模拟实验或观察实验视频以及现成的示意图去观察获取信息,进行说明并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现象。
针对素养水平2,可以是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做模拟实验以及自己绘制的示意图去观察获取信息,进行说明并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现象。
基于这条课标对于知识技能整体的学科要求较高,因此对核心素养更高层级建议做更高的要求;但对观念和认识方面应该提出具体要求。
结合课标所述核心概念知识的特点,模拟实验的应该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建议以示意图和模拟实验为主,尽量直观、生动。
解释的案例(自然现象)与学生关系越密切越好。
为激发学生兴趣,最好采用抛锚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究问题的原因,学会运用原理解释现象,学会知识迁移。
大气受热过程优秀课件1
7.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 近地区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C 林下覆膜,增强光效: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进而增强果树接受 的光照
D 黑色地膜除病虫害和杂草 :黑色吸收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透过地膜进入内部的少
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A. B. C. D.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A.晴朗、无风 B.阴雨、无风 C.晴朗、大风 D.阴雨、大风
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 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 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 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 布。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下 列小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 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 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高度(m)
垂 300
直
沙地教育 SHA DI JIAO YU
大气的受热过程(演示课件)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海拔因素:
⊙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青藏 高原
原因:①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削弱少;②晴天多,日照 时间长
⊙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四川 盆地
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 发,多阴雨雾天,大气削弱强, 日照少
思考: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
太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阳
辐
射
反射
散射 0
大
O3吸收
气
紫外线
吸
收
CO2、H2O 吸收红外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反射
散射
0
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大 气
辐大 射气
吸 大气 收
逆辐 射
大气上界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 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 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月球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
很高
大气
上界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 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 骤降,温度很低
地球
下列各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二、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农民,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花卉、 蔬菜等,为什么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花卉、蔬菜?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大
收
气
增
温
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采取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天气预报中大气受热过程 应用
数值预报模式中大气受热过程参数化方案
能量平衡方程
建立能量平衡方程,描述大气中 的热量传递过程,包括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感热传输等。
参数化方案
通过选取合适的参数化方案,将能 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参数化,以便 在数值预报模式中进行计算。
太阳辐射与地面吸收
太阳辐射来源及特点
太阳辐射来源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 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红外线 区域。
太阳辐射特点
太阳辐射具有广泛性、能量巨大、 不稳定性等特点,对地球大气和 地表产生重要影响。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过程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获得能量,使地表温度升高。
地表热量传递
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和气体 分子能够将地面反射的辐 射向各个方向散射,使天 空变得更加明亮。
散射物质
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和气体 分子是散射的主要物质, 云层和大气中的水汽也会 对散射产生影响。
散射效果
散射作用会使天空变得更 加明亮,同时也会影响天 空的颜色。
大气散射对天空亮度和颜色的影响
亮度影响
大气散射作用会使天空变得更加明亮,特别是在晴朗无云的天空中,由于散射作 用较强,天空会显得更加明亮。
大气受热过程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数值模拟方法的进步,大气受热过程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综合化 和系统化。
挑战
大气受热过程的研究面临着观测数据不足、模型复杂度增加、多尺度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挑 战。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受热过程的观测研究,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探索多尺 度相互作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面 吸
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4)温室效应:
1、温室内气温 高于温室外的原 因是什么?
温室的玻璃能让太阳的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地面温 度升高,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穿透玻璃,从而把热 量保留在温室内。
2、农民在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生产,是对哪些 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例4: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 是明亮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而增温。 ①地面吸收________
②地面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地 面辐射。 ③地面辐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外线长波辐射 ④方向: 向上将热量传给大气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1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C ) A.增强a辐射 B.增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总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直接 太阳辐射 地面 热源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宇 宙 空 间
①特点: 无选择性
②影响因素: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越强 云层越厚,尘埃越多,反射______ 例1: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 太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散射作用:
①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蔚蓝色 。 例2:晴朗的天空呈现_________
例3:阴沉的天空呈____________ 灰白色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保温作用是难点。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 状况在垂直方向的差异。
高度 (km) 50
高层大气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 电波,有利短波通信
。
①气温随高 度的上升而 递增
12
平流层
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对流运动显著;
直接
热源
温差大
地球上的最主要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由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 可见光 部分, 集中在________ 因此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A B
C
结论: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读下图,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明显的削 弱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 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 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 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B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地球大气上界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思考:二氧化碳、水 汽和臭氧的吸收作 用,可知大气吸收 具有什么特性?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具有选择性
地
面
大部分可见光能够 透过大气到地面
(2)反射作用:
①气温随高 度的上升而 0 递减
对流层
-50℃ 0℃
③天气现象复杂
20℃ 温度oC
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C ) 2.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 A. Ⅰ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B.Ⅱ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C.Ⅰ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D.Ⅱ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大 气 逆 辐 射
(3)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起到什么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归还
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 温作用。
大气上界
大 气 逆 辐 射
◆请考虑白天有没有大气逆辐射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B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9、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B ) A.① B.② C.③ D.④
10、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主要是由于( B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大气上界
(2)大气辐射
地面 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①________
②对流层大气直接吸收地面 辐射并增温。 ③大气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 辐射,性质为 红外线长波辐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上 ④方向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上界 水汽 二氧化碳
向下 大气逆辐射
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B ) A.a B. b C. c D. d 5、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C ) A.a B. b C. c D. d
6、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B )
D 7、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A.气压低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
B.空气稀薄
大气 上界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 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每年秋冬季节,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 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可防御霜冻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4~5 题。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 1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 的主要特点; (2)学生通过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能画出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
(3)学生能说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之 间的关系,明确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4)学生能够利用本节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 生活现象。
温度和湿度
当堂达标训练:
1、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夜间,地面辐射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绝大部分热量又 气温不会太高 被大气逆辐射还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给地面,使气温 作用,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不致降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温度升得很快,气温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