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2 热胀冷缩3 水受热以后4 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地球6 月球7 太阳8 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 庞大的“家族”10 养昆虫11 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 用种子繁殖13 用根、茎、叶繁殖14 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生物与非生物16 动物的庇护所17 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实验计划××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教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教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一切都在运动中》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运动单元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本课内容安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教材的编排呈现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理解概念的特点,很有层次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论也不相同。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会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运动、辩证的看待静与动。

三、学情分析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系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物体位置变了就发生了运动。

通过本课希望学生能掌握准确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并了解运动的相对性,以及辩证的看待动与静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能合理的选择参照物判断运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串有细线的小球、铁架台、车窗演示道具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好,这节课跟同学们上一节科学课。

同学们都很爱做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请后面的一名同学到前边来,大家注意观察他在走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生回答:挪地方了,对。

也就是位置发生了移动。

板书(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与运动有关的知识。

板书(运动)(二)、探究新知1..理解“参照物”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举几个运动的例子吗?生回答:“我们每天上学下学走路都是运动。

老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

下课我们在操场上打球都是运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浮力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浮力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浮力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 掌握浮力的测量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浮力测量。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浮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掌握浮力的测量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浮力测量。

四、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浮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水槽、溢水杯、测力计、泡沫块等。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一些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不同的表现,引出浮力的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基本特点。

2. 讲解新课: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浮力的测量方法。

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和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验证浮力的测量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 问题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一些与浮力相关的问题,如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如何提高物体的浮力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浮力原理。

5.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实验和讨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9.《庞大的家族》教案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9.《庞大的家族》教案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9.《庞大的家族》教案一. 教材分析《庞大的家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以及各类生物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分类的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知道生物分类的依据。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分类的概念和依据。

2.各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生物分类的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类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吗?”让学生思考生物分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物分类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根据生物分类的依据,对所选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链、环境保护等。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分类的概念和依据,以及各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自制简易净水器》教学设计方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自制简易净水器》教学设计方案

《自制简易净水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哪些常用材料可以用来净化污水;2.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思维1.知道简易净水器的设计思路、设计要求,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科学思维;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实的信息;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工程设计思路;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工程设计方案。

探究实践1. 小组合作,基于已有前概念的基础上自主完成简易净水器设计方案;2. 能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完善工程设计方案;3. 能按照设计图完成作品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测试,能分析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知道如何改进;4. 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态度责任1.知道一个Steam学习中一个好的作品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2.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简易净水器的设计方案;难点:能全面展示本组设计方案,并相互评价、改进完善工程设计方案。

教学准备自制净水器可选择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滤纸、纱布、皮筋、小石子、石英砂、沙子、活性炭、粗孔海绵、细孔海绵、棉花、 PP 棉);剪刀、搅拌棒、 PPT、污水、烧杯、多媒体设备教学设计一、回顾前课,提出任务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净水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一杯污水,你有办法把它变干净吗?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激励学生并提出任务: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制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净化这杯污水。

(板书课题:自制简易净水装置)二、明确要求、设计方案小组讨论:一款合格的净水器,应该达到哪些要求?预设:能把污水中的杂质去掉;能去掉异味和颜色;能去掉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净水的速度不能太慢......出示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要求:1、净化后的水看起来干净(追问怎样算干净?预设:无色透明);2、净化后的水没有异味;3、净水速度较快;3、成本可控(不超过10元,每种材料都会标上价格)(板贴简易净水器制作要求)提问:明确了要求,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净水器呢?学生调动已有前概念回答(预设:沙子、石英砂、活性炭、石头、海绵、纱布、棉花......) 谈话:大家说到的这些材料和老师准备的大多数一样,我还另外补充了一些。

小学科学_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过程与方法: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通过实验研究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档栏目,叫做《分秒必争》,你看过吗?想一想也来体验一下?游戏的名称是筷乐玻璃球。

游戏规则:本游戏要求选手在30秒内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桌子另一端小盘中,放入10个即可获胜,谁想来挑战。

师:挑战即将开始:3、2、1开始——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进行挑战咱们来听听挑战者的感受——太滑了筷子遭遇玻璃球,筷子一定也是一脸的无奈,能不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呢?生:(想办法)师: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这样的东西,你放上试试,准备好了吗?欢迎你再次接受挑战。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祝贺你,请你分析一下这次成功的秘诀。

师:你知道什么叫摩擦力吗?(生谈)二、感受摩擦力1、请同学们双手合起搓一搓,由慢到快,然后将双手放在桌面上,由后向前推力度由轻到重。

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好吗?摩擦生热2、感觉有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如果我们手运动的方向是向前,那刚才你感受到的力是向后)说得真好,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和学生共同交流出:运动接触面上阻碍运动的力2、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生活中,你在哪儿感受过摩擦力?生举例:推箱子、擦桌子、走路接着问:什么与什么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师补充:人在游泳,会不会产生摩擦力呢,飞速疾驰的洗汽车会产生哪些摩擦力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科学上将它称为阻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5降落伞|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5降落伞|苏教版

《降落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降落伞,并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能借助常用测量工具测试它的下降速度,在活动中验证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3、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并试着猜想引起问题的原因;。

进行定量观察,围绕研究目标提出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二、重难点:重点: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在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猜想,并通过实验活动验证猜想。

三、教学用具塑料纸、铁夹子、细线、剪刀、秒表、胶带、实验报告单、自制的降落伞、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降落伞1、打开视频,观看火箭发射视频,了解降落伞。

请同学们想一想火箭飞上天空,不管能飞多高,当火药用完之后总是会怎么样(生:落到地面)为什么呢(生:重力)是的,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火箭最终总是会落向地面,并且速度非常快,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也让火箭筒平稳着陆,老师在火箭筒里面加了这样一个装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视频继续,生:降落伞)出示带来的火箭筒,取出降落伞。

2、提问:为什么降落伞能让火箭筒平稳着陆呢(生:空气阻力使下降变慢......)。

3、看来同学们对降落伞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降落伞。

(板书:降落伞)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对降落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降落伞。

二、制作降落伞1、出示自制降落伞,谁想来玩一玩(指名玩,不一定正确)师示范放法:由于空间狭小,我们可以采取双手举高再放的放法。

谁再来用老师的方法玩一玩2、大家都很想玩,不如我们自己制作一个:那制作降落伞需要哪些材料呢(生:需要布,和线)是的,(电脑呈现)降落伞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上面的塑料纸叫伞面,下面的线叫伞绳,下面挂着的我们统一称为重物。

降落伞可以让人和重物安全着落。

(这种伞叫人用伞,还有其实还有物用伞和阻力伞,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都有伞面和伞绳。

)3、了解了这么多,先来看一个制作流程。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02
教学内容
生命世界
生命特征与生物分类
学生将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的分 类方法。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学生将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影响植物 生长的各种因素。
生态系统与食物链
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生物之间 的食物关系。
动物的行为与习性
学生将观察和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以及这 些习性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科学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邀请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研究与交流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 学心得和教学成果,共同提高教
学质量。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 探索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
教师的科研能力。
05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辅
教材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 科书,包含了本学期需要学习的 所有科学知识和实验。
教辅
配套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和 实验指导书,为教师提供教学指 导和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
网络资源
科学教育网站
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和教学案例 ,方便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 学方法。
在线课程平台
操作实验。
数据分析与解释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实 验数据,并从中得出结
论。
科学交流与合作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 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如 何与他人合作完成科学
任务。
03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
01
实验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安排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安排

本教案安排是针对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

以下是具体的教案安排。

第一课神奇的石头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石头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PPT、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石头的类型、特征、用途等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去感受石头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石头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评价:通过PPT分享、学生观察、摸索、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二课物体的运动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等,掌握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PPT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并在课堂上组织实验,让学生使用工具实际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重点: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等,掌握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对比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结果表现、学生作业、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三课气体的压力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掌握气体的压力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并让学生亲身体验气体的气压感受,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气体的压力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掌握气体的压力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究气体压力的本质。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实验法、对比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结果表现、学生作业、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课土壤的特点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掌握土壤的测量和观察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2.1 单元一:天气变化- 学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探索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进行简单的天气观察实验2.2 单元二:物质变化- 学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过程- 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2.3 单元三:生物的生长变化-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进行简单的植物观察实验2.4 单元四:人体的生长变化- 学习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进行简单的人体观察实验3.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通过直观的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 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评估-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 笔试评估:组织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资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实验器材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6. 教学安排- 每个单元约需花费2-3周的时间进行教学和实践探究。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7. 教学活动设计7.1 天气变化- 活动一:观察天气- 活动二:季节和天气的关系- 活动三:制作天气预报仪7.2 物质变化- 活动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区分- 活动二:物质的溶解和凝固实验- 活动三:气体的扩散实验7.3 生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二:植物的繁殖实验- 活动三: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7.4 人体的生长变化- 活动一: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活动二:观察人体的生长变化- 活动三:制作人体器官模型以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水遇冷以后》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水遇冷以后》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4水遇冷以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3.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那么水遇冷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4水遇冷以后二、学习新课活动一:交流露水的形成时间及气温,做水蒸气遇冷实验1.教师引导:你们见过露水吗?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露水?那个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2.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两幅有关露水的图片,唤起学生对露水的回忆。

生回答: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3.教师提问:为什么露水会出现在早上呢?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4.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2)全班交流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铝箔纸、玻璃棒等等。

实验方法: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酒精灯,避免意外的发生,时刻注意安全,不要被水蒸气烫伤。

(3)学生分小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水蒸气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说一说在玻璃棒上,出现了什么?预设: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5)全班研讨: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6)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630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630
第二部分主要讲养蚕抽丝的历史,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很容易让学生实验结论中总结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结全本课课文,汇总天文地理知识,知道世界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外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当他抓到手里仔细看时,却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从背后射向来的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同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减小了。当子弹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相近时,对飞行员来说,子弹几乎是静止的,顺手就可以抓住。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了解更多的知识。
课堂练习
我知道:
观察图片,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运动的特点——位置变化。总结判断运动的方法,认识参照物。
学生自主发言,合作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假定不动或静止的。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是不同的。
讨论合作,能够独立找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向,对问题更好地理解,。
12、用刚才的方法说说,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出示轮船图片)
学生反馈: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以轮船上的任何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行驶中的轮船上乘客以两岸的树木和建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13、出示问题:怎么同一个人,我们一会说他是运动的,一会又说他是静止的,还都有道理,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我们两次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优秀教案《关节》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优秀教案《关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关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与第一课骨骼一样,都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运动中获得认识。

本课在上一课研究骨骼的基础上,重在研究关节的作用,它以指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为枢纽,通过找关节、绑关节、找同类型关节、踮脚尖后脚跟下落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懂得关节的类型和在运动中的作用。

本课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贯穿始终,这也是本课的结构线索。

教材没有对关节的作用和类型作任何文字上的介绍,始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思考中获知。

综观本课的四个主要活动,它们从两个方面来分别引导学生认识关节的两大基本作用。

第一方面,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

这一方面的内容可分为逐渐递进的三个步骤:1.找关节,认识人体主要关节的部位。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活动身体,认识关节在哪里,并指出关节的位置,在图上标示出来。

2.绑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教材指导学生用夹板或木棍阻碍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的运动,体会关节受阻时的活动困难.从中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教材以三组动作为例,要求学生固定关节后做关节能活动时可轻易完成的动作,体会丧失关节功能后的不便,表现关节的功能。

3.体验关节运动,了解关节的一些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材以图示的方法展现出三种关节及其不同的运动方式,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节类型寻找身体上同类型的关节,从而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上不同关节的运动方式,进一步巩固关节的运动作用。

第二方面,认识关节的缓冲作用。

在此方面,教材设计了一个身体挺直状态与膝关节弯曲状态下的踮脚尖后脚跟下落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头部受到的震动,从而发现关节具有缓冲作用。

从理论上来讲,关节的运动和缓冲作用是并列的。

在本课中教材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关节的运动作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运动,也对人体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对于关节的活动方式、作用等仅仅是一些浅显的认识。

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应在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切身感受,探究身边的科学知识,认识关节的重要性,从而懂得主动去保护它们,爱惜自己。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和活动:第一单元:水是生命之源1. 活动一:走进水的世界(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并和同学分享观察结果)2. 活动二:水的不同状态(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理解水的不同状态)3. 活动三:水的净化(实施自来水净化小实验,了解水的净化过程)第二单元:太阳光与我们的生活1. 活动一:太阳的能量(观察太阳能对物体的影响,并讨论太阳能的应用)2. 活动二:太阳光的颜色(通过实验,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和分光现象)3. 活动三:太阳对植物的影响(观察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太阳对植物的重要性)第三单元:电的基本原理1. 活动一:电流的传导(搭建简单电路,观察电流的传导和灯泡的发光)2. 活动二:电的导体和绝缘体(实施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测试,总结归纳)3. 活动三:电的能量转化(通过实验观察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动能)第四单元:力的作用和平衡1. 活动一:力的作用(通过推拉物体,讨论力的作用和影响)2. 活动二: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测量力的大小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3. 活动三:平衡的条件(制作简易天平,观察平衡的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或伙伴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现象和原理。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021苏教科学四年级下册《用种子繁殖》教案

2021苏教科学四年级下册《用种子繁殖》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4.12《⽤种⼦繁殖》教学设计(3)使⽤⽅法:⼤拇指和⾷指放在镊⼦的夹合处,镊柄位于掌⼼,轻轻⽤⼒,镊头夹住物体。

(4)练习:⽤镊⼦夹纸屑,或其他⼩东西。

4.观察发现单⼦叶植物种⼦:种⼦有1枚⼦叶双⼦叶植物种⼦:种⼦有2枚⼦叶5、种⼦是有⽣命的。

⼀粒种⼦就是⼀个⽣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它就能⽣根、发芽,长成⼀株新的植物。

胚是构成种⼦最重要的部分,由胚芽、胚根和⼦叶等组成。

种⼦各部分有什么作⽤?明确:种⽪ :保护种⼦胚根 :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 :发育成植物的茎、叶⼦叶 :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种⼦的萌发1.种⼦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双⼦叶植物种⼦的发芽过程2.种⼦的萌发有什么特点?需要什么条件?(1)实验1①问题:把蚕⾖种⼦按不同的⽅向摆,根都会向下长吗?②请做出假设。

③实验材料:⼲蚕⾖、⼴⼝瓶、纱布④实验设计◆选⼏颗饱满蚕⾖种⼦放在⽔中浸泡⼏⼩时,加认真听猜测观看作出假设准备实验操作提出有关种⼦萌发的问题,指导学⽣进⾏探究,在解决⼀些播种技术问题的同时,让学⽣了解种⼦萌发的特点和条件。

快发芽速度。

◆向瓶内倒⽔,使⽔位达到 1 厘米。

将纱布弄湿后贴在瓶壁。

◆倒放的,有横放的。

把瓶⼦放在温暖的地⽅。

◆⼏天以后,观察种⼦的萌发情况。

④思考:瓶中⼩苗的⽣长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根都是向下⽣长。

⑤学⽣活动⼿册第11页按不同的⽅向摆蚕⾖种⼦,观察它们的萌发情况(分别⽤⿊笔和绿笔画出根和芽的⽣长⽅向)(2)实验2①问题:葵花⼦埋在多深的⼟⾥可以出苗?②请做出假设③实验材料:葵花⼦、⽔、瓶⼦、⼟壤、盛⼟的容器、直尺、⼩木牌④实验设计:◆选择 10 多粒差不多⼤⼩的葵花⼦,放在⽔中浸泡半天。

◆每两粒葵花⼦为⼀组,尖头朝下分别插⼊不同深度的湿润松软的⼟⾥。

◆把坑填平,标记好深度。

◆10 天后,观察哪些种⼦发芽了,哪些没有发芽。

④温馨提⽰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播种前⼀定要做好选种⼯作,挑选⼤⼩基本⼀致、⽆病⾍害、颗粒饱满的葵花⼦,排除⼲扰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2.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会使用秒表。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但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探究能力:层次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不会使用秒表。

层次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层次3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第三课运动的方式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运动和摆动。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3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第四课小车的运动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不清楚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2: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但是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3: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探究能力:层次 1: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2: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是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3 :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第五课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研究摆的乐趣。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3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