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也称糖皮质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慢性
炎症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炎。
它可
以通过抑制可能参与慢性炎症过程的细胞信号传导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
病情,改善症状,减轻疼痛。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调剂
(1)首先要确定病情类型及相应的药物。
对于炎症性疾病,糖皮质
激素类药物应以低剂量开始,然后再适当加大剂量,以便获得更好的疗效。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以控制其病情,而有些患者可能仅需更低的
剂量。
此外,特定类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剂量,因
为它可能会影响细胞体内的新陈代谢。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好在早上服用,因为它们的作用性是一天
中最强的,而且可以有效地抵抗晚上和深夜的炎症反应。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让患者按照吃饭的规律服用,否则会对肠
胃功能造成损害。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收效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慢性炎症反应,减少症状,改
善患者的质量生活。
儿童炎性肠病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发作期 的患者 和严重 的复 发患 者尤其 明 显, 其机制为阻止细胞磷 脂中花生 四烯酸 转化 为游 离花生 四烯酸 , 使 白三烯等炎性 介质 生 成减 少 , 降低 I B D 的炎 性反 应 非 特异性 的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 给药方式 有 口服 、 静 脉 和局 部 用 药 。有 研 究 者 对 C D患者进行 回顾性 研究 发 现 : 8 0 % 的患
一
位, 但对 于 C D患者效 果不佳 。荟 萃分 析
表明 , 5一A S A、 S A S P与 奥 柳氮 维 持 缓解
的 疗 效 并 不 优 于安 慰 剂 。 因此 认 为 , 这 些
挥抗炎作用 , 常被用 于对 激素 依赖 的 U C 和C D患 者 , 以便减 少甚至停 用激素 。有
抗 生素 肠道感染 和 菌群失 调是 抗原 激 活诱
免 疫 抑 制剂
包括氨 甲喋呤 、 环 孢 素 A、 霉 酚 酸 酯
发 I B D的 重要 原 因 , 有 针对 性 的 应用 抗 生素和生物 制剂成 为 I B D治疗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只有合并 细菌感染的证据 , 方才 使用抗生素 , 根据感染细菌种类 选择 抗生 素; 没有确 证细 菌感 染 , 不能 常规 使用 抗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刘红春 王吉耀【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治疗Advance in treatment of IB D【K ey w ords 】 I BD ;T reatment【First author ’s name and address 】 LI U H ongchun ,Department ofG astroenterology ,Zhongshan H 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中图分类号:R282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09(2006)03-0326-04 炎症性肠病(in 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 BD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C D ),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疾病,病因未明,与肠道免疫机制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在I BD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I BD 有增多趋势,对I BD 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发现分子和细胞介质在肠道免疫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出现了环孢菌素、粘膜保护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和白细胞去除术等新方法。
本文就I BD 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 D 患者中吸烟者比正常人群多,其中戒烟者比继续吸烟者复发率明显降低,需要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亦减少,吸烟对C D 有害,故治疗C D 首先应戒烟[122]。
相反,吸烟对UC 可能有益,Pul 2lan 等用尼古丁贴剂15~25mg/24h 经皮下吸收或安慰剂治疗72例活动性左半结肠UC ,发现尼古丁治疗组临床和组织学改善程度高于安慰剂组,尼古丁灌肠也有类似疗效,且可减少尼古丁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营养疗法对I BD ,特别是C D 的疗效尚有争议。
实验5: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实验5: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
在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其作用于细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来实现。
GR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可以影响DNA转录的过程,进而影响细胞内的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
在炎症反应中,糖皮质激素通过作用于GR,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具体而言,糖皮质激素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抗炎作用:1. 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在炎症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多,引起炎症的加剧。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产生会导致炎症的加剧,因此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2. 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如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浸润。
炎症细胞的浸润是炎症反应早期发生的现象,过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因此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3. 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一些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如COX-2、TNF、IL-1等,这些基因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强。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4. 增加炎症相关蛋白的降解总之,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的,可以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炎症相关蛋白的降解等。
对于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但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要慎重,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其副作用。
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迄今为止,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1)柳氮磺砒啶:为磺胺类抗菌药。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
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
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疗程至少三年。
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降低及再障等。
(2)美沙拉嗪: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
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美沙拉秦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用量:(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
某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及点评分析
1.2 方法 从 所抽取 的病历 中随机 抽取 糖皮质 激素 类药 物 使用数量排名 前五的品种 中共 600例病历 ,以覆盖 内、外 、妇 、 儿为原则 ,依据 《指 导原则 》以及药 物说 明书 ,对该 类药 物 进 行点评 ,采用 自制 Excel表 的形式 ,统计病 历 中患者 的基本 资 料 、用 药品种 、用 药剂量、给药途径 及联合用药情 况、不合理用 药情况等 。 2 结 果 2.1 一般情 况 600份病历 中,男 315例 ,女 285例 ,年龄 0 — 85岁 ,糖 皮质激素类药物 给药 途径包括 口服 (吸入 )、静 脉 、 肌 肉和皮下 注射。 2.2 糖皮 质激 素使用 品种及 金额 我院住 院患 者糖 皮质激 素类药 品使用 量排前 5位 的依 次是 吸入用 布地奈 德混悬 液 、 注射用 甲泼尼 龙琥玻 酸钠 40mg、地 塞米 松磷 酸钠注 射液 、甲 泼尼龙 片、醋酸泼尼松 片 ;使用金额排名 第一的是吸入用布地 奈德混悬 液 ,其次为 注射用 甲泼 尼龙琥 玻酸钠 、甲泼尼龙 片 、 地塞米松磷 酸钠注射液 (见表 1)。
3 讨 论
3.1 无 指征用药 主要 为儿科 及 呼吸 内科 无指 征使 用布 地 奈德混悬 液 ,根据 《糖 皮质 激 素雾 化 吸入疗 法 在儿 科应 用 的 专家共识 》 (2014年修订版 )推荐 的适应症 为 :支气 管哮喘 、 咳嗽变异性哮喘 、感 染后 咳嗽 、婴幼 儿喘 息性支 气管 炎 、肺 炎 支原 体肺 炎 、急 性喉 气管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等 。其 他 皆不推荐常规使 用糖皮 质激 素 ,包 括吸 入剂 型。某些 儿科 治疗感 冒、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 体炎 、咽炎 、急性支气管 炎等常 规使 用糖皮质 激 素 ;上 呼吸道 感 染 、支气 管炎 等 多为 病毒 感 染 ,糖皮质 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用后反 而减低 机体 的防御 能力 ,使感染 扩散 J。呼吸 内科无 哮喘 、咳嗽 、肺炎 等情况 下 使用布地奈德 吸入 ,多数 医师将布地奈德 当做化 痰药物使用 ; 某些外科亦 常规用 ,对 于麻醉使用激素雾化使用 指证应该为 : 患者 既往有 COPD、哮 喘等病 史 、肺 炎 ,咳 嗽咳 痰等 会影 响 气 道通气情 况下 使用 ,若 患者无使用激素雾化指证 ,且术后 患者 无气道 高反应 ,喉头水 肿 等情况 ,能 自主排痰 时 ,无需 常规 使 用糖皮质 激素雾化 。 3.2 给药途径及疗程不 适宜 给药 途径 应 由患者病 情 的缓 急轻 重程 度 以及用药 目的决 定 。轻 症患者 可选 用 口服用药 ,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引言:炎症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旨在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然而,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抗炎作用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及其在炎症调节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
3. 实验设计:将实验组小鼠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 炎症模型:通过给小鼠注射炎症诱导剂(如脂多糖)建立炎症模型。
5. 实验指标:观察小鼠炎症反应的程度,测量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小鼠注射地塞米松后,其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体温升高程度较低,炎症部位红肿症状明显减轻。
此外,实验组小鼠的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低,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述的IL-1β和TNF-α。
这些炎症介质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抑制其合成,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2. 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这些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其活化和迁移,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3. 调节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如抑制T细胞和B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这些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其活化和增殖,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总结: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具有广泛抗炎作用的激素,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以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简介糖皮质激素(GC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激素,可通过模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本指南旨在提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使用建议,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疗效与安全性。
二、药理学2.1 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D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组织纤维化等。
2.2 药代动力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收迅速,在体内广泛分布,并与蛋白质结合。
它们经过肝脏代谢,并通过肾脏排泄。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对吸收和消除影响较大。
三、适应症3.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2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如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3 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4 皮肤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四、用药注意事项4.1 剂量和给药途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调整,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原则”。
4.2 用药时机与频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并注意规律性。
4.3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水肿、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4 注意长期使用问题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许多潜在的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附件: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专家共识表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免疫、抗炎、抗过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2024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的治疗进展(全文)
2024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的治疗进展(全文)肠道狭窄是导致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住院率及手术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多数CD患者起病时表现为单纯的炎性表型,但5%~20%诊断时即表现为狭窄表型,而超过50%CD患者在确诊后20年内会并发狭窄或瘘管等。
狭窄分为炎性、纤维型及混合型,纤维成分的含量越多其临床危害性越大。
目前尚无改善或逆转纤维型狭窄的药物,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内镜或者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吻合口复发狭窄也很常见,患者因复发和(或)纤维化再次手术,从而导致短肠综合征、肠道功能丧失等,影响生活质量。
相对于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狭窄率较低,为2%~11%,推测可能与UC炎症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且大肠的管径较粗有关。
与无狭窄患者相比,UC狭窄患者癌变、严重并发症及手术干预的风险增加。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道狭窄的治疗原则是在保留肠道长度的前提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所以综合评估狭窄特点对于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炎性狭窄可以通过抗炎治疗来减轻水肿,而绝大多数的纤维性狭窄主要依靠内镜或手术治疗。
本文对IBD狭窄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期待为肠道狭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肠道炎症的主要方法。
对于轻中度间断发作性肠梗阻,同时存在多个梗阻部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狭窄部位存在明显炎症反应,及一般状况差难以耐受有创操作的CD患者,应首选抗炎治疗。
研究发现,如果CD患者首次肠梗阻发作后,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在之后的至少8个月内未再发作肠梗阻,此后手术的风险仅为17%。
目前尚缺乏阻止或逆转CD狭窄的特定抗纤维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仍是治疗狭窄性CD的主要药物。
一般认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aminosalicylic acid,ASA)不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但一种新型ASA类似物GED-0507-34 Levo通过激活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显示出比传统的5-ASA药物更强的抗炎及抗纤维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内分泌药物,也被称为皮质类固醇。
它们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相关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白细胞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前列腺素等,从而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使炎症反应得以控制。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白细胞数量、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从而达到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活化的目的,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情况。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包括抑制过敏原引起的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过敏细胞释放的组胺和其他过敏介质,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4. 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可导致血糖升高、脂肪代谢紊乱和蛋白质分解增加,长期大剂量使用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
5. 其他作用:糖皮质激素还具有调节水盐代谢、抑制胃肠道分泌和增加胃肠道吸收等作用。
二、临床应用1. 风湿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能够有效控制关节炎症、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过敏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能够迅速缓解过敏症状。
3. 皮肤病: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各种皮肤病中广泛应用,包括湿疹、银屑病、皮肤过敏等,能够迅速减轻皮肤瘙痒、红肿和炎症反应。
4. 呼吸道疾病: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缓解气道炎症和痉挛,改善肺功能。
5. 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和破坏,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和免疫反应、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免疫细胞的活化,并减少免疫反应。
在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和骨质疏松等。
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选择剂量和疗程,以及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需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加以管理。
【关键词】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炎症、免疫反应、变态反应、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前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简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在人类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结合胞浆内部的受体来发挥生理效应,影响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及多种生理功能。
糖皮质激素能够调节炎症反应、抗过敏、免疫抑制和应激反应等。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结合细胞内受体核转录因子来发挥生理作用。
当糖皮质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这些基因编码了一系列蛋白质,参与了糖皮质激素的多种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反应中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使用也需要谨慎,因为长期和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1.2 研究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这一类药物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用药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和免疫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症状、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器官移植等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特点,为医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内分泌激素,它们由肾上腺分泌并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
在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以及减少白细胞的迁移和炎性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它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减少血管扩张和反应性水肿。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它们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介导免疫应答的信号通路,减少免疫细胞的活性和促进免疫耐受。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和程度。
它们通过抑制过敏性反应介导的组胺和白细胞介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减轻过敏症状和炎症反应。
4. 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影响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它们可以促进血糖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在脂代谢方面,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脂肪分解和脂肪氧化,导致脂肪和肌肉的丢失。
它们可以导致蛋白质分解和抑制新的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首选治疗药物。
它们可以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反应和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功能。
2. 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它们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和程度。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和代谢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糖、易感染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糖皮质激素对炎症的治疗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糖皮质激素对炎症的治疗一、实验原理:二甲苯涂于小鼠耳部,可致局部组织炎症,释放某些炎症物质,造成耳部急性渗出性炎性水肿。
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各种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通过测定小鼠耳片的重量,观察炎症的发生及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二、实验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水肿及毛细血管渗透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3# 小鼠给地塞米松, 0.2ml/10g4#,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 0.2ml/10g给药途径:腹腔注射3.致炎:30分钟后,两组小鼠于左耳前后两面均匀涂二甲苯0.03ml,记录时间。
另侧做对照。
4.耳片:致炎后30分钟,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打孔器分别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称重,记录。
5.计算:肿胀程度=(左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100%6.统计学检验四、实验结果:编号给药左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肿胀程度(%)2地塞米松0.0095 0.0071 33.83地塞米松0.0136 0.0053 156.64生理盐水0.0170 0.0065 161.55生理盐水0.0115 0.0074 55.46生理盐水0.0125 0.0078 60.3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耳部涂抹二甲苯而产生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有显着的抗炎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1号小鼠在涂抹二甲苯时用力过大致死,实验数据丢失。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皮质激素在抗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
实验采用小鼠模型,通过给予小鼠外源性炎症刺激,观察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小鼠进行外源性炎症刺激,观察其出现的炎症症状及程度。
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接受外源性炎症刺激后,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包括局部红肿、渗出液增多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炎症程度更为显著。
随后,我们给予实验组小鼠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实验组小鼠的炎症症状明显减轻,局部红肿明显减少,渗出液减少,炎症程度明显降低。
这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外源性炎症刺激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仅能够减轻炎症症状,还能够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包括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
这说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涉及到多种炎症相关因子的调节和抑制。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外源性炎症刺激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且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这为临床上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也为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不仅对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优化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希望能够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简称激素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来达到治疗效果。
虽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点评指南,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使用这类药物,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适应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湿疹、哮喘等。
但是,在使用激素药物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符合激素药物的适应症。
同时,注意合理的激素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2. 激素药物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免疫系统的抑制、内分泌紊乱、皮肤变化、骨质疏松等。
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医生需要在处方时慎重考虑激素药物的使用,并定期进行复诊,及时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3.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为了更好地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临床观察在处方激素药物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包括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患者的生活方式等。
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素药物种类和剂量。
3.2 注意合理的剂量和疗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避免长期高剂量使用,以免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在激素药物疗程结束后,还应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引起反跳现象。
3.3 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监测指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
例如血糖、血压、骨密度等,以及激素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评估。
4. 患者教育和沟通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沟通,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强大抗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它们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细胞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验证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设计及方法:
我们选取实验小鼠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炎症介质诱导炎症反应,然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小鼠同样注射炎症介质,但不给予治疗。
观察小鼠在治疗后的炎症程度、炎症介质水平、炎症细胞数量等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炎症介质水平显著下降,炎症细胞数量也有所减少。
而对照组小鼠的炎症症状持续加重,炎症介质水平和炎症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这为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抗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其抗炎作用在体内得到了验证。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更多潜力,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药物对炎症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
药物对炎症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炎症性疾病是一类以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药物的应用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减轻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非类固醇消炎药物(NSAIDs)非类固醇消炎药物是常用的炎症性疾病治疗药物,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镇痛和退热的作用。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NSAIDs可能会引发胃肠道副作用和心脏风险,患者在使用时应慎重衡量风险和收益。
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疾病治疗的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
糖皮质激素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的多个关键环节,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水肿、免疫抑制等,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时长的控制。
三、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另一类重要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
然而,由于免疫调节剂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患者在使用时应定期监测免疫指标,并注意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
四、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炎症性疾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包括生物类似物、单克隆抗体等。
生物制剂通过特异性地靶向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发挥抗炎作用。
相比传统药物,生物制剂在疗效上更为明显,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然而,生物制剂的高成本和注射给药的方式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患者在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中草药及非药物疗法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外,中草药和非药物疗法在炎症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中也逐渐得到关注。
中草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
此外,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式也可以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减轻疾病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的原理
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的原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存在于人体内的内源性激素,也可以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炎症。
它们主要是通过与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s)结合来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调节许多生理过程,并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人体生理反应的一部分,它是身体对感染、组织损伤或其他刺激物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虽然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性的,但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相关症状。
首先,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
在炎症发生时,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等会被释放。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其与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其次,糖皮质激素还可以调节与炎症相关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在炎症中,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在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发挥重要作用,它们介导了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炎症反应的发展。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减轻炎症现象。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会受到激活,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来增强炎症反应。
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和炎症现象。
最后,糖皮质激素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中的一些相关基因的表达。
炎症反应中,一些关键的基因的表达会被启动以调控炎症细胞的功能和炎症过程。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与GRs结合,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炎症反应的发展和进程。
总体来说,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调节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
糖皮质激素抗炎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抗炎实验报告糖皮质激素抗炎实验报告引言: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的一种生理反应。
然而,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炎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我们选择了40只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2. 实验操作对照组小鼠接受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组小鼠接受糖皮质激素注射。
注射剂量根据体重进行调整,确保每只小鼠接受相同剂量的药物。
3. 炎症诱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身上分别注射炎症诱导剂,例如细菌脂多糖(LPS)。
4. 检测指标收集小鼠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例如,我们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炎症介质的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炎症指标明显降低,包括白细胞计数、炎症介质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
2.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系统有关。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3.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例如核因子κB(NF-κB)通路和线粒体相关通路等。
讨论与展望: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且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系统的调节以及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然而,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并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的机制。
这为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寻找新的抗炎药物提供了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奎映仙(678000保山市人民医院)
摘要:研究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
通过文献复习的形式来研究和分析出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具体用药时机、患者用药适应性、实际用药疗程、具体疗效以及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等。
对于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的轻、中型患者,其疗效并不理想,而采用糖皮质激素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患者重型活动期,同时本身属于暴发型的典型患者;在进行给药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及范围来直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及给药方式。
嘌呤类似物本身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所依赖的UC病例,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维持激素疗效,缓解用药疗效不明显的轻、中度炎症、瘘管性病变,还有激素依赖性CD病例等。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嘌呤类似物;炎症性肠病;应用与评价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lucocorticoid and purine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Kui Yingxian
Bao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678000
Abstract To study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and purine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Throug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specific medication time,medication adaptability, actualmedication course, specific efficacy and other related adversereactions of glucocorticoid and purine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ing amino acid prepa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ght and medium, its curative effect is not ideal, and using glucocorticoid can play a good treatment effect, and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activity, while they are typical patients with fulminating type. In the process of giving medicine, it must be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lesion degree and the scope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o directly select the corresponding and appropriate drug dose and administration mode. Purine analogues are applied to the UC case of glucocorticoid dependencies, and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hormone curative effect on this basis,and can alleviate mild and moderate inflammation, sinus lesions which drug curative effect is not obvious,and CD case of hormone dependencies.
Key words Glucocorticoid; Purineanalogues; Glucocorticoid and purineanalogues;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炎症性肠病具体包含了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症,能够有效治疗此类病症的药物并不
多,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氨基水杨酸和生物类制剂[1]。
而糖皮质激素对重症UC、CD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嘌呤类似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免疫制剂。
在具体治疗当中,通常是以维持或者诱导IBD来实现减少患者激素依赖性和耐药性,并且也将直接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并发症状。
这种疗效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个体方面,因此,怎样适时、有效以及安全地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嘌呤类似物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
合理化应用糖皮质激素
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治疗炎症性肠病,在选择药物方面还是应当将其控制在肠道病变的范围当中,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存在的活动性等。
激素是治疗中度、重度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重要药物,并且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且疗效相对来说也比较普遍,主要作用机制还是在于抑制性免疫反应以及非特异性抗炎反应等等,这些都很有可能涉及免疫系统所具备的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了抑制核因子,同时能够有效遏制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合成并释放。
而对那些处在发作期的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疗效,对重症UC患者则需要采取激素进行治疗[2],见表1和表2。
表1 选择UC治疗方案
表2 CD治疗方案的选择
药物服用方法:针对那些轻、中型的UC患者,采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龙及泼尼龙30~40mg/d。
对那些重症UC患者,则可优先给予剂量相对较大的糖皮质激素,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都是甲泼尼龙40~60mg/d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d,也可以采用地塞米松10mg/d,7~10d之后,最后选择口服泼尼松60mg/d。
当患者的病情获得好转之后,再逐渐减缓用药量,乃至直接停药。
近年来,大力推出了新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药物,这些药物
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之间亲和力相对较高。
同时,在其局部位置的浓度也非常之高,具有非常强烈的抗炎性作用,在将其真正吸收之后,经过肝脏的位置可直接进行快速清除。
不过,由于循环过程中皮质醇浓度相对较低,因此,相应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将变得相对较少。
整体而言,其所具备的疗效和传统意义上的激素基本相当,不过也有一些报道直接指出其所具备的疗效相比传统激素仍然有所不足。
嘌呤类似物的合理运用
使用时机和适应证:嘌呤类似物主要包含了硫唑嘌呤、巯嘌呤等,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免疫制剂,大多数情况下都运用在UC方面,通常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形成严重依赖性的UC病例和通过药来维持并缓解炎症的患者。
在免疫制剂的使用之后,必然将逐渐降低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实际用量,甚至可实现停用[3]。
但是其在质量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疗效作用机制仍然不够明确,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和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嘌呤类似物的作用效果通常比较慢,其真正的起效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3个月左右,而其中的一些患者真正起效的时间则可直接达到6~9个月,因此更加适合将其使用在激素适应过程当中。
嘌呤类似物的具体用法:AZA为6-MP的衍生物,在体内分解为6-MP后,而发挥作用。
其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与6-MP相同。
应用方法:AZA1~2.5mg/(kg.d)口服,初始剂量可选择0~5mg/(kg.d),逐渐增加到最大剂量2.5mg/(kg.d);6MP0.75~1.5mg/(kg.d)口服。
文献报告,大多数患者对50mg/d的剂量具有反应,可以在治疗开始就给予50mg/d的剂量,对于治疗3个月没有反应的患者,以25mg的梯度向上递增,直至1.5mg/(kg.d)的最大剂量。
因此,服用的初始剂量应控制在0.25~0.5mg/(kg.d),逐渐增加到1.0~1.5mg/(kg.d)。
总之,为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嘌呤类似物等药物。
参考文献
[1]许洁如.炎症性肠病的中西医治疗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4):176-178.
[2]李玥,钱家鸣.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3-4.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胃肠病学,2012,32(12):76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