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太极未入门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我今年68岁,年轻时体弱多病,在求医用药时也用了体育疗法,早年曾学练过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马礼堂老师的养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等。同时,本人也深爱太极拳和气功文化,从1985年开始,先后订阅《气功》、《中华气功》、《中华养生保健》《长寿》等杂志,连续至今,从未间断,并按年度合订成册,以便阅读和收藏。多年来从中吸取了大量有关太极文化的滋养。为了提高自身健康素质,我选择了太极拳作为濡养身心、升华自我的内容,从1996年开始习练国家体委编创太极拳系列规范套路,有拳有剑,有刀有扇,在拳架套路上化了不少精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疑虑!徘徊!感叹健身之路怎么会如以艰难,就正在这一筹莫展,求师无门之际,有幸拜读了蓝晟老师在2004年发表在《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中秘传内功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指导文章,内容丰富,言简义深,深入浅出,实为指导练拳之真言,真给我拨开了迷雾,指引了明路。惜此良机,毅然报名参加了太极文化进修函授班。接到函授教材后,就如饥似渴地全面游览了一遍,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太极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别有洞天。从此我便潜下心来,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顺序渐进,仔细研读,揣摩教材,对照光盘,在习
练中体悟。一年来在内功心法的潜移默化中,本人的身心状态焕然一新,对太极拳的认识大为提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走出误区复归太极
㈠走出习练拳式“越多越好”的误区。确立专一心念、一门深入地探研内功太极拳(老六路)。总结以住,所学练的太极拳内容太多太杂,今天学这,明天练那,体内无法形成有序化,更不可能出什么功夫。通过这次学习后才懂得,修练太极境界就如同从“船”普渡一样,如果你练了很多太极拳套路,那就好比你同时踏上许多“船”,这时“船”就无法运载你了,你也就永远无法到达太极境界的彼岸。
汪老师的功夫好,一生也只研究老六路一个体系的内容,所以练出的功夫纯正,所达境界至高。“贵在专一,这就是规律”。这才让我迷途而知返,坚定了信念,而选乘太极文化(老六路)这只最快的好“船”,立即起航努力驶向内在舒适,无我无为,全体透空之境界的彼岸。
㈡走出太极拳“不过如此”的误区。坚信传统太极文化之深厚底蕴和无穷奥妙。重新全面认识太极拳的真正的含意,坚持整体为本,内外兼修,意形同练,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重在拳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
以气运身,修练阴面内容(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气之内外混化),如此久习久练定能积累无形无象的深层功夫,而达至高境界。
㈢走出练拳“只练拳架”的误区。遵循内功理法,拳术,道统融为一体,内外同修,阴阳互孕的行拳规律,以求重新认识和体悟太极拳真正的内涵。对照过去所练太极拳,有架无术只是空描,形体动作先入为主,占握(占领和把握)了意识领域,让太极的运动规律和内涵无法渗入,失去了内功理法和行拳心法的引导和催化,所以无法找到内在感觉和身心体悟,其结果也只能“练拳不练功,到了场空!”而真正的内功太极拳(老六路)之内功理法和行拳心法是太极拳(属阳面,可视可见的形体动作)、太极术(属阴面,内在神、意、气、神为主宰,意在先,内气催姿势)、太极道(指身心锤练,心性修为,舍已从人,超凡大度等等)的融合体。其中太极术更是内功心法的髓核。练拳,练术、还要修道,拳、术、道一起耕耘,才是真正的性命双修,才是真正的复归太极。
㈣走出练拳“拘谨、刻苦、紧张、急躁”的误区。坚持放松随意,自然柔和,内心愉悦,气血流畅通体舒泰的太极状态下练拳,循序渐进地进行锤练。学拳不怕慢,要一招
一招地学,这一招学会了(理法为一了)、学熟了(阴阳一体了)、符合标准了再往下学,直到学完为止。我是用了一年时间学完整个套路的;第二年回过头来,再从头细读精练,这时定能从中学到更多更深刻的太极内涵,年复一年,才能积聚内功,才能充分领略太极之无限境界。
而“急切求松,刻意追求,意念过重,揪着心练拳”。其结果只能是“意与愿违”,因此,练拳首要营造一种特殊的神、意、气和形体阴阳互根的状态。意气才能真正达到纵松,横散,一身舒适,身体自然会变得空灵,在这种状态下练拳,必将事半而功倍。
二、起式播种开启太极
学拳练拳必须遵循内功理法,行拳心法之大纲,从预备,起势、走架到收架,一招一术,相辅相成,理法渗透整个套路,内功贯穿首尾相应。研究和习练太极者,当始终如一,辛勤耕耘之。
㈠预备活动、站庄筑基——本人在练拳之始,都按排10分钟以上的准备活动,伸展肢腿,舒展韧带,接着练习抱月式站庄(混元庄第一层功夫),按规范要领调整好身心,练内外相合和中正安舒,面露笑意,松静安详,形成“若有若无,心包太虚,天人合一”之意境,这样就能为练拳
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㈡起势是播种——播种直接关系到收获的多少和优劣。“太极者无极而生”,要把起势之前的无极庄当作身心意识方面的调整重要内容,从而使自己迅速进入无极状态。
⑴无私无欲的身心调整:清心寡欲则自足,自足则无私无争,神至虚万物和。忘记自身形体(无我),忘记生活追求(无为),无为而心静,心情更趋缓和,坦然和宽松,继而自能进入无欲无求的状态和境界,此刻思维宁静而专一,气血流畅而无滞,起势的意念一萌动,神意便催动内外之气敷布全身,意气充实到形体,引促形体而变化,动作也就产生了。
⑵松散通空的意识调整:松散通空是每个练拳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应当在心静无为的前提下,让意气在纵向的松落体随横向的展散,才能实现真正的松散通空。才能悉知其中一身舒适之奥妙。“太极混元调整法”,“三道气圈松散法”本人实践应用后,效果都很理想。
三、行拳耕耘运化太极
“耕耘者,必当精神耕细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好(不过多追求收获,)但最终必然有更多的收获”。研读教
材必须由粗读、细读、研读、精读、百读不厌,才能从中吸取理论指导,传承太极精华;行拳心法更要揣摩,体悟,潜移默化,百练不倦,也才能从中得到太极真谛,而功夫上身。本人在练拳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⑴太极经典理论和行拳心法是指导行拳走架的灵魂。太极拳修练过程中逐渐理解并运用——二目廓视,茫点,鹘星,身中垂直线,三道气圈,身备五弓,九曲串珠等太极术语;以及理解运用——“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意气君来,骨内臣”,“凡此皆是意”,“刻刻当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由着热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明”等等太极功夫之境界。太极经典中的深刻内涵。理就是法,法就是理,理法不二,理法如一。因此,习练太极就必须反复研读体悟《太极论》、《十三势歌》、《密授歌》等太极经典理论,进而用来指导练拳实践,本人在练拳之余,坚持学习背诵这些经典文章,“着熟”这些内容,练拳时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应用自如”了。
⑵“意在先”“以意导行”是行拳走架的要诀。意在行拳中担当“令行禁止”的重要角色,故有“凡此皆是意”和“重意不重形”、“运用在心”之说。太极拳对“意”的运用,发自胸部的“十字中心”(中丹田),“有心不用何时晓。”因此初学重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