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指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你 晨造,三军入乃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这句话中“六月庚子”“循”“南津” 是时间、人名、地名,在翻译时保持不变,人名省略姓时 ,应该用全称。 参考译文 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 中才吃饭。
参考译文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 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返回目录
8.合并。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对称结构、互文手 法,可以用合并的方法加以处理。不仅使译文贯通晓畅, 而且简约明了。
答 题 指 津
例 [原文片段] 2013· 四川卷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 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 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 试题译句 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返回目录答 题 指 津例 [原文片段] 2013· 四川卷 履祥……乃以《尚书》为 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 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 《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答 题 先所未发。
指 津
[试题译句]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先所未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例 [原文片段] 2013· 浙江卷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 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 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答 题 指 津
试题译句 其岂有而不得人,而,若今之患哉?(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上面这个需要翻译的句子中“劳于求”“ 密于法”“不胜其弊”,如果按直译的方法,都很难讲得 通,所以必须借助意译来加以变通。“劳于求”翻译为“ 苦苦搜求”或“在搜求上劳神费心”;“密于法”翻译为 “(有)严密的法令制度”或“制度法令上严密”;“不胜 其弊”翻译为“弊端无穷” 返回目录
这些都是用意译的方法加以变通处理的。
3.保留。
答 题 指 津
①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 名、时间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国号、庙号、 谥号、书号、物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 称、器 具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②保留古义与今义通用的字 或词。
例 [原文片段] 2013· 大纲全国卷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 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 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 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 充劝赏。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上面的这个句子中,“平居独处”是一个 对称结构,但“居”和“处”却是同一个意思,翻译时可 以合并.这样处理之后,“平居独处”就可以翻译为“平时单 独居处”
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 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 悦。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 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分号前面的两个短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答 题 如果按正常的语序,译为“”,这样表达就不通顺了。其实 指 津 这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把状语提前,译为“”, 这样调整语序后,翻译就通顺了。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在中最为,帝亦任之,诸大臣莫敢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班列”“耆硕”在文 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推心”是“诚心 诚意”的形象说法,“望”是“望其项背”的缩减,这些 都应替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有的句子用了借喻或借代, 翻译时要换成本体或借代所代指的人、物。如“臣以为布 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这里的“布衣”运用了借 代的手法,就要翻译为“老百姓”。
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 听到的人替报告了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答 题 指 津
6.替换。有些词在文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 样,这就需要我们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 [原文片段]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 山东久旱,浙江及 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 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 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试题译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这句话中“为白县吏”中的“为”是替 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他”,“为白县吏”即“ 为(之)白县吏”,补充介词宾语,该句译为“听到的人替他 报告县吏”。“遂遣人下之”省略了主语“县吏”,且与 上一句的主语“闻者”不同,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充出来。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参考译文
在中最是,皇上也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
7.调位。把古汉语中的变式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 述规范的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例 [原文片段] 2013· 安徽卷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 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 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4.删除。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 词,如发语词、结构助词等。 例 [原文片段] 2013· 山东卷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 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 答 题 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指 津
试题译句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 戈矛,帅众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5分)
答 题 指 津
文言文翻译
返回目录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个原则,一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这是基本原则;二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是 变通原则。除此之外,还有“留、删、补、换、调、并” 等方法。把这些原则和方法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就可以 “以不变,应万变”。 1.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所谓“字字落实”,就是 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 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而加以保 留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技法演示 在这个要求翻译的句子中,“而”是一个承接 连词,无法译出;句末的“者”是一个语气助词,与前面的 “盖”结合,表达推测的语气,也无法译出。这两个虚词在 翻译时就需要删掉。
参考译文
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 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 功业来显露自己。 5.补充。这是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和词类活用而 言的,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和词类活用所 缺的字词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例[原文片段] 2013· 福建卷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 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 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 非妄矣。
返回目录
[技法演示]
答 题 指 津
参考译文 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 的意义,很多是先儒所没有阐发过的(内容)。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先对每一句中每一个字(词) 进行拆分并逐一理解,再把它们的意思连缀起来,适当疏 理通顺,这叫直译。但有时直译行不通,必须加以变通, 换成另一种说法来翻译,这种译法叫意译,即根据意思来 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试题译句 你 晨造,三军入乃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这句话中“六月庚子”“循”“南津” 是时间、人名、地名,在翻译时保持不变,人名省略姓时 ,应该用全称。 参考译文 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 中才吃饭。
参考译文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 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返回目录
8.合并。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对称结构、互文手 法,可以用合并的方法加以处理。不仅使译文贯通晓畅, 而且简约明了。
答 题 指 津
例 [原文片段] 2013· 四川卷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 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 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 试题译句 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返回目录答 题 指 津例 [原文片段] 2013· 四川卷 履祥……乃以《尚书》为 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 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 《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答 题 先所未发。
指 津
[试题译句]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先所未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例 [原文片段] 2013· 浙江卷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 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 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答 题 指 津
试题译句 其岂有而不得人,而,若今之患哉?(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上面这个需要翻译的句子中“劳于求”“ 密于法”“不胜其弊”,如果按直译的方法,都很难讲得 通,所以必须借助意译来加以变通。“劳于求”翻译为“ 苦苦搜求”或“在搜求上劳神费心”;“密于法”翻译为 “(有)严密的法令制度”或“制度法令上严密”;“不胜 其弊”翻译为“弊端无穷” 返回目录
这些都是用意译的方法加以变通处理的。
3.保留。
答 题 指 津
①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 名、时间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国号、庙号、 谥号、书号、物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 称、器 具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②保留古义与今义通用的字 或词。
例 [原文片段] 2013· 大纲全国卷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 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 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 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 充劝赏。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上面的这个句子中,“平居独处”是一个 对称结构,但“居”和“处”却是同一个意思,翻译时可 以合并.这样处理之后,“平居独处”就可以翻译为“平时单 独居处”
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 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 悦。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 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分号前面的两个短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答 题 如果按正常的语序,译为“”,这样表达就不通顺了。其实 指 津 这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把状语提前,译为“”, 这样调整语序后,翻译就通顺了。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在中最为,帝亦任之,诸大臣莫敢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班列”“耆硕”在文 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推心”是“诚心 诚意”的形象说法,“望”是“望其项背”的缩减,这些 都应替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有的句子用了借喻或借代, 翻译时要换成本体或借代所代指的人、物。如“臣以为布 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这里的“布衣”运用了借 代的手法,就要翻译为“老百姓”。
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 听到的人替报告了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答 题 指 津
6.替换。有些词在文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 样,这就需要我们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 [原文片段]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 山东久旱,浙江及 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 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 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试题译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这句话中“为白县吏”中的“为”是替 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他”,“为白县吏”即“ 为(之)白县吏”,补充介词宾语,该句译为“听到的人替他 报告县吏”。“遂遣人下之”省略了主语“县吏”,且与 上一句的主语“闻者”不同,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充出来。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参考译文
在中最是,皇上也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
7.调位。把古汉语中的变式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 述规范的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例 [原文片段] 2013· 安徽卷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 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 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4.删除。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 词,如发语词、结构助词等。 例 [原文片段] 2013· 山东卷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 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 答 题 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指 津
试题译句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 戈矛,帅众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5分)
答 题 指 津
文言文翻译
返回目录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个原则,一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这是基本原则;二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是 变通原则。除此之外,还有“留、删、补、换、调、并” 等方法。把这些原则和方法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就可以 “以不变,应万变”。 1.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所谓“字字落实”,就是 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 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而加以保 留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技法演示 在这个要求翻译的句子中,“而”是一个承接 连词,无法译出;句末的“者”是一个语气助词,与前面的 “盖”结合,表达推测的语气,也无法译出。这两个虚词在 翻译时就需要删掉。
参考译文
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 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 功业来显露自己。 5.补充。这是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和词类活用而 言的,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和词类活用所 缺的字词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例[原文片段] 2013· 福建卷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 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 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 非妄矣。
返回目录
[技法演示]
答 题 指 津
参考译文 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 的意义,很多是先儒所没有阐发过的(内容)。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先对每一句中每一个字(词) 进行拆分并逐一理解,再把它们的意思连缀起来,适当疏 理通顺,这叫直译。但有时直译行不通,必须加以变通, 换成另一种说法来翻译,这种译法叫意译,即根据意思来 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