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明设立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一扩充知识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通过多渠道找寻与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有关的资料,以及教材所提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扩充知识。

2.以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搜集到知识,择优以墙报的形式(如在教室内开辟一个“史海撷英”栏目)展示出来。

3.预习本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教材涉及的知识提出疑点,并公布在“史海撷英”栏目。

4.引导学生编写历史剧《早朝》,从而体现皇帝万人之上的权威。

(二)导入新课演出历史剧《早朝》,体会皇帝的无上权威。

教师设问:“中国古代皇帝的这种权威是怎样一步一步确立的?”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结构一、秦:三公九卿制二、隋唐:三省部制三、宋:二府三司制四、元:一省制五、明:废丞相、设内阁六、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四)师生互动课堂设问一:请归纳本课大字部分涉及到哪些朝代。

提示:秦、隋唐、宋、元、明、清课堂设问二:这几个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分别是怎样设置的?提示:秦:三公九卿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设立内阁。

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预习所得和课堂速读,对全课的知识结构和主体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00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001]
第 4 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
2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材料的分析探究,使学生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3通过分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专制集权制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采取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AUTHORWARE课件 多媒体 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师 活 动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
分析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材料分组探究分析探究
学生共同探究

节知识点教Fra bibliotek师 活 动学生活动






总结
延伸拓展
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相关的三个思考题
第三环节,教师归纳其专制集权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其影响。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4 教学设计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4 教学设计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初“七国之乱”爆发 的由来与 解决过程;唐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危害;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概括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集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与和珅斗智斗勇的场景不断出现:刘墉为民请命,虽然吃尽苦头却能始终恪守心灵净土;和珅用尽心计,却只为讨好皇帝,贪大不贪小,贪权胜贪钱,最终完成了揭示一代巨贪异化的全部心路历程。

“一样当官两条路,忠奸两立,泾渭分明。

”著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既让我们有看戏的快乐,也为我们留下了警世的思考……不过,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无论是忠是奸,“百官之首”的丞相,从设立开始就同高高在上的皇帝处于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新课讲授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同姓诸侯王引发了王国问题。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平定叛乱。

(2)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末割据与宋太祖集权(1)背景①唐朝后期,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13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13 岳麓版必修1

(1)原因: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
明太祖 朱元璋
4
(2)措施 1380年,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 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 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14
雍 正 帝
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
军 机 处 内 景
15
问题探究:
一、君主专制制度在重的影响?
①皇帝个人专权,决策难免失误,政治十分腐败; ②思想专制,严重妨碍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官员惟上是从 官场黑暗;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早期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11
宰相 性质
职权 任职方式 对皇权影响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直接由皇帝决定 强化君主专制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选拔任命 有一定制约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 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 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结果: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 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5
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的同时,在地方还采 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岳麓版必修1【课程标准】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注意把握中央决策机构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两条线索。

具体内容应包括汉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和郡国并行制、魏晋南北朝中枢机构的变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节度使制度、北宋从中央到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兴盛制度。

教材中对七国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北宋的极贫积弱的讲述,是对上述问题的深化,应分析理解。

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是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表现。

应该掌握上述史实,了解明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理解君主专制的特征及其影响。

【考试大纲】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梳理】一、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背景:七国之乱1.原因:汉初,刘邦在推行,逐一铲除和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但和之间矛盾激化。

2.经过:前年,吴王借口“清君侧”,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结果: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诸侯王的和权力被收归中央。

(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在中央建立;地方上实行,设置。

3.意义: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集中导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政局动荡。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一)藩镇割据1.成因:平定后,唐代宗将及封为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膨胀。

2.后果: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和延续。

(二)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①政权:更迭频繁。

②政局:南方相对稳定。

③经济: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一)目的: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二)措施1.军事上:统兵权归,调兵权归,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12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12 岳麓版必修1

雍 正
17、18世纪东西方经济趋势
(1)西方工业化进程开始
工 业 革 命
(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
小 农 经 济
17、18世纪东西方拉开差距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进步
落后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 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明朝那些事儿”之三:内阁首辅严嵩和张居正故事
• 材料一:严嵩,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 辅,嘉靖皇帝曾把所有朝政事务都由严嵩所管理。后来反 严嵩最激烈的杨继盛,上书控诉罪状,诸如:“无丞相名, 而有丞相权,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
• 材料二: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他屹立于大明帝 国的权力之颠,左右大明政局达十年之久。他的口头禅 “我非相,乃摄(摄政)也”。
军 机 处
雍正帝
皇权有所扩大
南 书 房
皇权受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 鼎立
康熙帝
内 阁
材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 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 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密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
相权阻 碍皇权
清朝 议政王 大臣会议 限制皇权
废除 宰相
政事 繁忙
设置 内阁
进 一 步 加 强 达 到 顶 峰
设南书房 参与机要 形成制约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集权皇帝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11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11 岳麓版必修1
儿子己
贾 谊
主父偃
唐朝中叶地方分权问题的由来及后果
1、唐朝中叶“安史之乱”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2、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上设节度使;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措施:
①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收精兵 ②原则:“强干弱枝”、“守内虚 兵: 外” ①所有州郡直属中央②设通判监督地方 削实权 权: ③文臣但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 设转运使,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钱: 3、影响: ①利:改变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中央与地方 的矛盾基本解决。 ②弊:造成“三冗(官、兵、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皇权空前 强化,到 达顶峰
材料一: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 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此期间,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 展。
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紫 禁 城 太 和 殿 宝 座 英国议会大厦 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东方》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
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成因:①经:小农经济②政:地主阶级③思:法家 内容:①中央制度②地方制度③选官制度④监察制度 巩固(汉) 过程:起源(战国) 建立(秦) 完善(隋唐) 加强(宋元) 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②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③两对矛盾的斗争 趋势: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影响:积极+消极
(朱元璋)自己写诗道:
“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披背。”
2、设内阁
(1)原因:废丞相后,事务繁多; (2)过程: ①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品秩较低,仅备皇帝顾问) ②明成祖: 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明中期以后: “票拟”权 ①非法定机构; (3)特点: ②没有决策权; ③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2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2岳麓版必修1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主要运用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图片资料,从历史资料中选择部分与本课内容相关联的进行展示。在导入阶段,展示部分电影电视剪辑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扭转学生的从日常电影电视节目中得出的一些错误认识,使他们对真实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新授阶段,从一些图片资料进行引导,并与文字资料相配合,使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形成直观的认识。讲授过程中,对一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寻找与教材历史史实相吻合之处,提高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并组织成文,提高文笔解答能力。
从部分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如《审死官》等把一些“死太监“的形象进行展示,让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高对本课的兴趣,并从中引导出真正的史实。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以对联的形式帮助大家迅速的掌握记忆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废丞相权分六部,罢行省政分三司,横批:内阁——秘书处。并通过材料展示,让同学们分析内阁的真正职能,分析出内阁首辅并非平常意义上的宰相,他们的权力来源,并配合司礼监的职能,了解批红制度。对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则用顺口溜的形式加强理解和记忆。而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则要和同期的西方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影视资料展示
讨论分析
电影片段,插入
讲授
分析概括
记忆
图表展示
探讨
问题展示
讨论
文字展示
评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学习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清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三、导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条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第二条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地方权力和相权是怎么被削弱的,中央权力和皇权又是怎么集中的。

四、讲解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1、汉朝(1)地方割据的原因:汉初,刘邦在地方实行,诸侯国实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中央集权措施:①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②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设13州刺史监察地方。

2、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1)唐末的藩镇割据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原因:②特点A.北方:五代相继(五代指)、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周世宗改革: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

其次,减轻租税。

958年(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

再次,抑制寺院经济。

他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于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迫使僧侣大批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

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抑佛运动,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北宋的建立:年,赵匡胤发动,建立宋朝。

2、措施——从、、三方面着手(1)收精兵:措施:①禁军由“”统领,发兵之权归,实现的分离。

②实行更戍法造成兵将分离、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

第4课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4课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变化的核心内容,而第3课讲述了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情况,其中也讲述了汉代至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本课教学应与第三课联系起来,讲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揭示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教材知识结构】秦: (确立皇权)三公九卿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评价:互相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强皇权,分割相权加 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元朝:一省制(中书省)。

废除丞相制度(原因:①吸取元朝权贵乱政的经验教训 ②认为丞相都是小人,都会专权政 (新的高度) ③认为中央事务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辖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015届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必修1)

2015届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必修1)

【使用说明】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

用红笔标注出疑难和拓展问题。

(20分钟左右)二、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

(5至8分钟)三、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组长要做好调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做好有关课上的展示、补充、点评相应准备。

原则上B、C层展示、A层点评)(10左右分钟)四、小组互检:各学科组长负责检查相对应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

(5分钟)1、方式:1组对3组,2组对4组,5组对7组,6组对8组。

2、要求:每组基础分为10分。

每不完成一人次扣小组2分。

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学科班长,计入小组量化。

五、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在学习中,把握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本质——皇权和相权斗争的结果,最终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逐渐加强。

到明清,专制皇权高度集中,达到了顶峰。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从表象到本质,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原始资料和插图等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自主学习】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1)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__________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希望依仗_________的格局,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2)汉景帝时:采纳_______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出现了_________。

(3)汉武帝时:实行_________,强干弱枝,监察地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唐朝中期:长达八年的_________,唐朝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2)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___________时期,,政权更替频繁。

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1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材百家1.纵观百家对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这一内容的处理,目前几个版本的教材差别较大。

岳麓版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专制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人民版和人教版都是重点讲述明清两代官制的变化。

其中,人教版对明朝内阁与丞相的不同讲解得比较清楚,强调指出“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人民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军机处设立的时代背景及其运行机制,同时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清朝的边疆政策,如“理藩院”的设置、“改土归流”政策等。

与岳麓版教材相比,人教版、人民版教材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翔实,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知识。

2.百家之长(1)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人教版)(2)明朝的内阁: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人民版)(3)清朝密折奏事:雍正帝还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人民版) 概念阐释1.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不要把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等同起来。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中国秦汉以来的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

2.丞相的废除明朝建立初期,政治上沿袭元代制度,在中央机构中设中书省,总管全国大政,置左右丞相,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发现丞相和中书省权力过大。

洪武十三年(1380),爆发了“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

从此,中书省和丞相废而不设,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并提高六部地位,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可发资料介绍胡如雷先生:《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玉超先生:《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学术月刊》1980年第1期;罗震岳:《秦汉的专制主义与抑商政策》,《山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多媒体技术、网络连接、图片、影音资料展示。
课外拓展
课后探究:
古今连线:结合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分析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主题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第一单元为“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本专题包含四课内容(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4)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本课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秦汉政治,下启明清政治,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模块的知识,与本册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有紧密的关系,要与单元二进行比较,来突出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进步。
教师:自制课件、利用网络。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图视法、讲述法等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提供课件上的史料
《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岳麓版必修1

最后总结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 2、五代十国 教师引导: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

[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2)措施。

收精兵 削实权:集中行政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制钱谷: 思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特点 从掌握兵权入手、分化事权、互相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课堂设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①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加重了人民负担。

(四)元朝行省制:行省制作用:1、是中国省制得开端。

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口诀记忆措施】在中央: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

【思维延伸】学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利弊 ,能给你什么启示吗?1、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

2、改革要不断创新、改革要精兵简政【合作探究】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本课的重难点要求:(5分钟)1、组长组织成员有序地、有重点地讨论。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2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2岳麓版必修1
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小结升华,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利用表格“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解决”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引起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认识欲望
PPT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个体或每个小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梯级探讨,留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思考时间,遵循学生依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先进性思考、讨论,再进行学生个体回答,或学生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或学生评价,再生成问题的流程。
教师始终处于指导的位置,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视频、文本等
小结升华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
PPT
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当堂训练
教师精选习题
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并互评,教师精讲个别问题
PPT
七、教学特色200字左右
1.利用视频、文本、图片等材料创设情境,有助于引起学生兴许,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主题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专题中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容,上承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下启第二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既是对本专题的总结,又是下一专题的背景,还是高考的核心考点,地位相当重要。
教学重点: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的史实。
1、运用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概念(内阁制、军机处)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精选相关史料,精心设计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岳麓版必修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出示幻灯片1,播放视频片段《故宫》导入:“它曾经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它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皇帝的宝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处,皇权的威严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与本课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1,播放视频片段《故宫》
讲授
第一篇章之大汉天子戡乱怀柔
出示幻灯片4-7,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汉高祖、汉景帝和汉武帝的措施和效果的知识点。其中第7张幻灯片专门展示推恩令的概念和推恩令的效果图使学生明白推恩令为什么能兵不血刃的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学生根据课前导学预习的内容结合教师展示的材料图片和结构示意图能比较轻松的达到学习目标。
展示幻灯片中材料推恩令的效果示意图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Word文档、多媒体等。
1、视频:放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故宫》视频,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及本课的大纲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学生能够列举从汉到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起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2)“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余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深化拓展] 关于汉武帝的“推恩令”:推恩令实际上是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先教育再惩罚,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

它表明了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2.唐朝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形成强大实力。

(2)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与扩大。

[隐性点读] 教材P15引自《旧唐书》的材料需明确:①《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②反映了唐朝末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危及到中央权力。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着手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2)措施①收精兵。

宋太祖将禁军分别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

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

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知识标杆】学习并掌握汉武帝和宋太祖的集权措施;明代内阁制的形成和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预习】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一)西汉时期的地方割据和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背景:①汉初,刘邦在推行、逐一剪除和的同时,又分封驻守各地,以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但和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的建议,着手削夺,吴王刘濞借口“”,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A. 颁布,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B. 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削弱相权;C.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3、评价:A.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弊端:但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弊端(二)唐末五代时期的分裂割据和北宋时期的集权措施1、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唐末藩镇割据①原因: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留相当大的势力,唐朝政府将其和带兵平叛的将领都封为。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有。

名义上是,实际上是。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原因——唐末的进一步发展。

②表现:A.北方:、、、、五代相继。

B.南方与山西——先后存在个割据政权。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2)中央集权的加强②集中政权—削实权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出发,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和的权力。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

在州郡长官之下置,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废除的制度,派出任州郡长官。

③集中财权—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初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指定地点,由掌握。

评价:A.积极作用:改变了的分裂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消极作用——造成“”、“”、“”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1)丞相制度的废除①背景:明初,沿袭元制,设,有左、右,位高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总结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 2、五代十国 教师引导: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

[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2)措施。

收精兵 削实权:集中行政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制钱谷: 思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特点 从掌握兵权入手、分化事权、互相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课堂设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①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加重了人民负担。

(四)元朝行省制:行省制作用:1、是中国省制得开端。

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

【口诀记忆措施】
在中央:三衙枢密
院,兵权互牵制;三
分宰相权,财政属三
司。

在地方:州郡属中
央,设通判监视;文
臣任知州,财赋运京
师。

【思维延伸】学了宋
朝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及其利弊 ,能
给你什么启示吗?
1、既要加强中央的
权力,又要发挥地方
的积极性、自主性。

2、改革要不断创新、
改革要精兵简政
【合作探究】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
上,小组合作探究本
课的重难点
要求:(5分钟)
1、组长组织成员有
序地、有重点地讨
论。

①审题头、解读
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审设问及材料出处。

②联系相关知
识、明确思路、组织
答案。

③探讨如何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