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七版第03章(1-3节)--空间力系 (1)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课件 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课件 空间力系

5
(二)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合成:
连续应用力平行四边形法则
FR=Fi
z F2 F1
Fn
O
x
FR
y Fi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6
FRx= Fx FRy= Fy FRz= Fz
z F2 F1
Fn
O
x
FR
y Fi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一 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
z a
aF
a
C B
D
A
b
O
y
x
25
解:写出力F的解析表达式.
z
F = Fy+ Fz + Fx=Fxi+Fy j+Fzk
Fx =
F 3
= Fy
F
Fz = 3
rA = a i + a j + b k
Fx F
Fz C
B
Fy
D A
i
mo F a
jk ab
rA
O
y
F F F
3 33
x
a b F i a b F j
作和x轴垂直的平面M1.
找出交点O.
z
确定力P在平面
5cm
B
D
M1内的分力
3cm

Pyz=1.732 kN.
o
在平面M1内确定
d1 y
A
力Pyz到矩心O的距 x
M1
离即力臂d1=8cm
Pyz P
计算力Pyz对点A的矩亦即力P对x轴的矩
mx(P) = mo(Pyz) = - Pyz d1 = -13.86 kN·cm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Ⅰ》(第7版)章节题库-空间力系(圣才出品)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Ⅰ》(第7版)章节题库-空间力系(圣才出品)

矩。已知:F=1kN,a=18cm,b=c=10cm。
图 3-6 解:解法一:利用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定理来计算。由于 CD 轴和 CE 轴均 过 C 点,因此可以先计算力对 C 点之矩,再将其分别向 CD 轴和 CE 轴投影来求解。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3-2 【答案】C 【解析】先计算 F 在各轴上的投影大小
Fx = −F cos30。cos 60。, Fy = −F cos30。sin 60。, Fz = F sin 30。
再计算对各轴的矩
3.有重力为 W、边长为 a 的均质正方形薄板,与—重力为 0.75W、边长分别为 a 和 2a 的直角均质三角形薄板组成的梯形板,如图 3-3 所示。其重心的坐标(xc,yc)为( )。
A. B. C. D.
2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图 3-3
二、填空题 1.空间力系若不平衡,其简化的最后结果:或者是一个力,或者是______;或者是 ______。 【答案】一个力偶;一个力螺旋 【解析】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有 4 种情况:合力、合力偶、力螺旋和平衡。当 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或主矩不为零但主矢主矩垂直时,最终结果为合力;当主矢主矩均不 为零,主矢与主矩平行或成任意角(不包括垂直角度时),最终结果为力螺旋;当主矢为零 主矩不为零时,最终结果为合力偶;当主矢主矩均为零时,力系平衡。

(1)先将力 F 分解为沿坐标轴的三个分力如图 3-6(b)所示,其中有
代入数据可计算出
(2)计算力对过 C 点的三根正交轴之矩,因为有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哈工大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哈工大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 A,ABC 或构件 AB,AC 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 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N 1
A
P FN 2
(a)
(a1)
FT A P FN
(b)
A
(b1)
FN1
P
B FN 3
FR = (80i + 140 j ) N
FR = (80 N) 2 + (140 N) 2 = 161 N
2-2 如图 2-2a 所示,固定在墙壁上的圆环受 3 条绳索的拉力作用,力 F1 沿水平方向, 力 F3 沿铅直方向,力 F2 与水平线成 40°角。3 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F1=2 000 N,F2=2 500 N, F3=1 500 N。求 3 个力的合力。
C
FN 2
′ FN
B
P2
(a1)
FN1
(a) FN 1
B
C P2 FAy A
FN 2
FN
P1
P1
FAy
A F Ax
FAx
(a2)
(a3)
FN1
A P1 B P2
FN 3
FN 2
(b)
(b1)
′ FN
FN 1
A
B P2
FN 3
P1
FN
FN 2
(b3)
(b2)
3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F2 = 173 kN
如图 2-5a 所示,刚架的点 B 作用 1 水平力 F,刚架重量不计。求支座 A,D 的约
y F B C x

理论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例3-4 已知: F , l , a, 求: x F , M y F , M z F M



解: 把力 F 分解如图 M x F F l a cos
My

F Fl cos
M z F F l a sin
飞机向前飞行 飞机上升 飞机侧移 飞机绕x轴滚转
飞机转弯 飞机仰头
二.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最后结果)
合力 FR 0, M O 0 过简化中心合力
FR 0, M O 0, FR M O
合力.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为
d M O FR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一.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 ——力矩矢
三要素:
(1)大小:力 F 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M O (F ) r F
M O ( F ) (r F ) ( xi yj zk ) ( Fx i Fy j Fz k )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空间力偶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合力偶矩矢等于零,即
M 0
M
x
0
M
y
0
M
z
0
--称为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例3-6 已知:两圆盘半径均为200mm,AB =800mm,圆盘面O1垂直于 z轴,圆盘面O2垂直于x轴,两盘面上作用有力偶,F1=3N, F2=5N,构件自重不计. 求:轴承A,B处的约束力. 解: 取整体,受力图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平衡方程
∑Fiz=0 , ∑Mix=0, ∑Miy =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具有 三个 平衡 方程 可解 三个 未知 量。
14
例3-3:重量P=1kN,A是球铰支座、A、B、C点是固定在 同一墙上,求:杆AD、绳DB,DC的约束内力。
FBZ
AB
-
P
1 2
AB
+
Fsin300 CD
=
0
∑Fix =0, FAX +FBX–Fcos300cos600=0,
FAZ FAY
x
∑Fiy =0, FAY– Fcos2300=0, FAY=150N
∑Fiz=0, FBZ +FAZ–P+Fsin300=0,
校核: ∑MDB =0 FAZ=100N
∑Miz=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空间任意物 体具有六个 平衡方程可 解六个未知
量。
13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Fix=0 , ∑Fiy =0, ∑Fiz =0,
空间力偶力系平衡方程
∑Mix=0 , ∑Miy=0, ∑Miz =0,
M 0 = ∑ M ixi + ∑ M iy j + ∑ M izk
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例3-2:拖拉机摇手柄OAB在oxz平面内,在A处作用一个力F, 已 知:F=50N,0A=20cm,AB=18cm,a=450,b=600, 求各轴之矩。
解:
z

工程力学孔七一版配套课件第三章

工程力学孔七一版配套课件第三章

三.空间力系的平衡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力系中所有的力对三个坐标轴投影 的代数和等于零。对三个轴之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X 0 Y 0 Z 0 M 0 M 0 M 0
x y z
空间力系的平衡的平衡方程
注意:六个平衡方程求解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时, 可以求出六个未知量。
Fxy F sin
X Fxy cos F sin cos
Y Fxy sin F sin sin
Z F cos
Fxy
例1.在一个立方体上作用有三个力P1、P2、P3如图所示。已 知P1=2kN,P2=1kN,P3=5kN,试分别计算这三个力在坐标 轴上的投影。
均质等截面细杆的重心公式
xc
Ax
i
i
xc yc zc
L x
i
i
V V : 物体的体积;
Vi : 微元体的体积;
yc zc
A Ai yi
L Li yi L Li zi L
A Ai zi A
L : 细杆的长度 Li : 微元的长度
A : 均质薄板的面积; Ai : 微元体的面积;
一.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1.直接投影法——已知力与空间直角坐标轴正向的夹角。 符号规定:投影与投影轴正方向一致是为正,反之为负。
X F cos Y F cos Y F cos
一.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2.两次投影法——已知空间的力与空间直角坐标轴某轴的夹角 和该力在垂直于该轴平面上的投影。 符号规定:投影与投影轴正方向一致是为正,反之为负。
解:(1)分割
A1 =30×70 = 2100mm2 A2 =50 ×30 = 1500mm2

理论力学第7版(哈工大)第3章习题

理论力学第7版(哈工大)第3章习题

《理论力学》第二章作业习题2-1解:根据题意,取滑轮B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所示:物体对其有一铅直向下的拉力P , 沿DB 有一与物体重量相等的拉力P,拉杆AB 的作用力A B F 和支杆CB 的作用力C B F。

建立图示坐标系,列平衡方程0X YF F ⎧=⎪⎨=⎪⎩∑∑co s 30sin 300sin 30co s 300o oA B C B o oC B F F P P F P ⎧++=⎨++=⎩解之得54.64()74.64()A B C B F kN F kN =⎧⎨=-⎩答:拉杆AB 和支杆CB 所受的的力分别为54.64kN (拉)和74.64 kN (压)。

习题2-6解:(1) 取构件BC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a)所示:由于其主动力仅有一个力偶M ,那末B 、C 处所受的约束力BF、CF 必定形成一个阻力偶与之平衡。

列平衡方程()0B M F =∑C M F l -=所以C M F l=(2) 取构件ACD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b)所示:C 处有一约束力C F '与BC 构件所受的约束力C F 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在D 处有一约束力D F,方向向上;在A 处有一约束力A F,其方向可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确定,根据构件尺寸,A F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

列平衡方程X F =∑sin 450oA C F F '-=所以222A C C M F F F l'===答:支座A的约束力为2M l,其方向如上图(b)所示。

习题2-9解:主矢RF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6.4375210121321N F F F F x -=---=∑)(6.1615110321321N F F F F y -=+--=∑力系对O 点的主矩:).(42.21439805120021100)(31mm N F F F F MMOO=-+==∑由于主矢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均为负值而主矩为正值,合力的作用线应在原点O的左侧且方向向左下方,其大小为()())(5.46622N F F F YXR =+=∑∑其与O 点的距离为:)(96.455.46642.21439mm F M d R O=='=答: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得一方向向左下方的主矢ji F R6.1616.437--='和一沿顺时针方向的力偶,力偶矩为21439.42Nmm; 力系的合力的大小为466.5N ,处于原点O 的左侧且与O 点的距离为45.96mm (如图)。

理论力学(3.7)--空间任意力系-思考题

理论力学(3.7)--空间任意力系-思考题

第三章 空间力系3-1 在正方体的顶角A 和B 处,分别作用力1F 和2F ,如图所示。

求此两力在x ,y ,z 轴上的投影和对x ,y ,z 轴的矩。

试将图中的力1F 和2F 向点O 简化,并用解析式计算其大小和方向。

3-2 图示正方体上A 点作用一个力F ,沿棱方向,问:(1)能否在B 点加一个不为零的力,使力系向A 点简化的主矩为零?(2)能否在B 点加一个不为零的力,使力系向B 点简化的主矩为零?(3)能否在B ,C 两处各加一个不为零的力,使力系平衡?(4)能否在B 处加一个力螺旋,使力系平衡?(5)能否在B ,C 两处各加一个力偶,使力系平衡?(6)能否在B 处加一个力,在C 处加一个力偶,使力系平衡?3-3 图示为一边长为a的正方体,已知某力系向B点简化得到一合力,向Cᄁ点简化也得一合力。

问:(1)力系向A点和'A点简化所得主矩是否相等?(2)力系向A点和'O点简化所得主矩是否相等?3-4 在上题图中,已知空间力系向'B点简化得一主矢(其大小为F)及一主矩(大小、方向均未知),又已知该力系向A点简化为一合力,合力方向指向O点试:(1)用矢量的解析表达式给出力系向'B点简化的主矩;(2)用矢量的解析表达式给出力系向C点简化的主矢和主矩。

3-5 (1)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2)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分别汇交于两个固定点。

试分析这两种力系最多能有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3-6 传动轴用两个止推轴承支持,每个轴承有三个未知力,共6个未知量。

而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恰好有6个,是否为静定问题?3-7 空间任意力系总可以由两个力来平衡,为什么?3-8 某一空间力系对不共线的三点主矩都为零,问此力系是否一定平衡?3-9 空间任意力系向两个不同的点简化,试问下述情况是否可能?(1)主矢相等,主矩相等。

(2)主矢不相等,主矩相等。

(3)主矢相等,主矩不相等。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

B
P
Fz 0 : F cos P 0
E
C
D FD
F

C

z
A y
F
x
P
12
B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3.2.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空间力对点的矩的作用效果取决于: MO(F)
z B F
(1)力矩的大小 (2)转向 (3)力矩作用面方位。
h 这三个因素可用一个矢量 M O (F ) 表示。 x 矢量的方位:与作用平面法线 大小: M O (F ) Fh

例1 重为P的物体用杆AB和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绳索AC与AD支承,如图。
= 45° 已知:P=1000N,CD=AC=AD,E为CD中点,
不计杆重;求绳索的拉力和杆所受的力。 解:以铰A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E
C

D
A
Fx 0 : FC sin FD sin 0
Fy 0: FC cos FD cos F sin 0
齿轮的啮合角(螺旋角) β 和压力角 ,试求力 Fn 沿 x,y 和 z 轴的分力。

6
解: 将力Fn向 z 轴和Oxy 平面投影
Fz Fn sin ,
将力Fxy向x,y 轴投影
Fxy Fn cos
Fx Fxy sin Fn cos sin Fy Fxy cos Fn cos cos
z Fz F B Fy
M z (F ) M O (Fxy ) M O (Fx ) M O ( Fy )
xFy yFx

理论力学(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

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

沿着AB 的方向。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

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2C RA M aF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约束力应平行于DE 。

3-13-2 (1)能;(2)不能;(3)不能;(4)不能;(5)不能;(6)能。

3-3 (1)不等;(2)相等。

3-4 (1)'()B Fa =-M j k ;(2)'RC F =-F i ,C Fa =-M k 。

理论力学-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空间力系

第三章空间力系一、是非题1.一个力沿任一组坐标轴分解所得的分力的大小和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大小相等。

()2.在空间问题中,力对轴的矩是代数量,而对点的矩是矢量。

()3.力对于一点的矩在一轴上投影等于该力对于该轴的矩。

()4.一个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得主矢’、主矩o,若’与o平行,则此力系可进一步简化为一合力。

()5.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

()6.某空间力系由两个力构成,此二力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必为力螺旋。

()7.一空间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不是通过固定点A,就是通过固定点B,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5个。

()8.一个空间力系,若各力作用线平行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有3个。

()9.某力系在任意轴上的投影都等于零,则该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

()10.空间汇交力系在任选的三个投影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则该汇交力系一定成平衡。

()二、选择题1.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a,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则该力在X1轴上的投影为。

①0;②F/2;③F/6;④-F/3。

2.空间力偶矩是。

①代数量;②滑动矢量;③定位矢量;④自由矢量。

3.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A、B,且A+B=0,则此刚体;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M A、M B,且M A+M B=0,则此刚体。

①一定平衡;②一定不平衡;③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4.边长为a的立方框架上,沿对角线AB作用一力,其大小为P;沿CD边作用另一力,其大小为3P/3,此力系向O点简化的主矩大小为。

①6Pa;②3Pa;③6Pa/6;④3Pa/3。

5.图示空间平行力系,设力线平行于OZ轴,则此力系的相互独立的平衡方程为。

①Σmx()=0,Σmy()=0,Σmz()=0;②ΣX=0,ΣY=0,和Σmx()=0;③ΣZ=0,Σmx(F)=0,和Σm Y()=0。

理论力学第三章

理论力学第三章

理 论 力 学
例如:
F
D
E B C
A MA(F) O
力矩矢MO(F)是一个定位矢量,它的大小 和方向都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当前位置:理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力矩
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
一.力对点之矩
2.力对点之矩的解析计算
z M O(F)
B 引入坐标轴的单位向量i、
F
j、k,则位置矢径和力的
解析表达式为
k
M
2 x
M
2 y
M
2 z
( M xi )2 ( M yi )2 ( M zi )2

方向余弦为

cos(M, i) M x , cos(M, j) M y , cos(M, k) M z

M
M
M

注意:平面力偶和空间力偶矩矢的投影计算
当前位置:理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偶理论
空间力偶理论
理 论 力 学
当前位置:理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力矩
13.已知F=100N,则其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 影分别为:X=_____;Y=____;Z=_______。


14、正三棱柱的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已知
力 学
OA=OB=a,在平面ABED内有沿对角线AE的一个
力F,图中 α =30°,则此力对各坐标轴之矩为
理 论 力 学
当前位置:理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力矩
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
二.力对轴之矩
2.力对轴之矩的解析表示
理 论 力 学
z
FZ F
Fx y Fyx
O Fx
x
Fx
Fy y
Fy Fxy
Xy Yx

03-理论力学-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03-理论力学-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F X i Y j Z k , r xi y j zk i jk MO(F) r F x y z
X
Y
Z
( yZ zY )i (zX xZ) j (xY yX )k
2 力对轴的矩
力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效应的度 量,称为力对该轴的矩。
16
力对轴的矩的定 义 M z (F ) MO (Fxy )
力系简化的计算 计算主矢的大小和方向
FRx X , FRy Y , FRz Z
FR FRx2 FRy2 FRz2
cos FRx ,
FR
cos FRy ,
FR
cos FRz
FR
计算主矩的大小和方向
MOx M x (F ) , MOy M y (F ) ,
MOz M z (F )
与 z 轴共面
18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式
先看对z轴的矩:
M z (F ) MO (Fxy )
M O (Fy ) MO (Fx )
Fy x y Fx
xY yX
类似地,有:
M x (F) yZ zY M y (F ) zX xZ M z (F ) xY yX
Fy
Fx
Fxy
力对轴的矩的 解析表达式
3
§3 - 1 空间汇交力系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
★ 空间力的投影;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
分解
(1) ■直接投影法
X F cos
Y F cos
Z F cos
也称为一次投影法
4
■间接投影法
Fx y F sin X Fxy cos F sin cos Y Fxy sin F sin sin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Pxy Pcos45
Px Pcos45sin60 Py Pcos45cos60
P 6 Pi 2 P j 2 Pk
4
4
2
r 0.05 i 0.06 j 0 k
MO(F) r F
i
j
k
0.05 0.06 0
6P 2P 2P
4
4
2
84.8 i 70.7 j 38.2 k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该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三个坐 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例]三角支架由三杆AB、AC、AD用球铰A连接而成,并用球铰支座B、C、
D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设A铰上悬挂一重物,已知其重量W=500N。
结构尺寸为a=2m,b=3m,c=1.5m,h=2.5m。若杆的自重均忽略不计,求
(2)何时MZ (F) 0
Mz (F) Mo(Fxy ) Fxy h
z
F
Fz
Fxy o
h
P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力对该轴 的矩为零.
(3) 解析表达式
M Z (F) MO (F xy ) MO (F x ) MO (F y )
xFy yFx
M x (F) yFz zFy
空间力偶的三要素
(1) 力偶矩大小: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2) 力偶矩方向:右手螺旋; (3) 作用面:力偶作用面。
转向:右手螺旋;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中两力在任意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 (2)力偶对任意点的矩都等于力偶矩矢,不因矩心的改变而 改变。
M x (P) 84.8(N.m) M y (P) 70.7(N.m) M x (P) 38.2(N.m)

理论力学第七版

理论力学第七版
Reduction of Forces System) 等效力系、力系的简化、合力、分力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Establishing Equilibrium
Conditions for Forces System) 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系所需满足的平衡条件。 按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 按作用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 交力系和任意力系。 满足平衡条件的力系成为平衡力系。
绪论 Preface
一、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Object and Contents of Study
for Theoretical Mechanics)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物体在
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平衡是机械运
动的特殊情况。
研究内容(Contents of Study):
Concurrent Equilibrium)
公理4 (Axiom 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Action and Reaction Law) 公理5 (Axiom 5) 刚化原理(The Principle of rigid body)
4、力系(Forces System):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 5、平衡(Equilibrium):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面)
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静 力 学(引言)
二、研究内容(Contents of Study) 1、物体的受力分析(Free-body Diagram) 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以及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2、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Equivalent Replacement or
equilibrium)
公理3 (Axiom 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The Principle of Addition or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1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1

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称为空间力系的主矢。主 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空间力偶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偶, 其矩矢MO:
M O M O ( Fi )
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矢的矢量和称为力 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有关。

FR F1 F2 Fn Fi FR Fx i Fy j Fz k
mAD ( F ) 0 : S3a S 4 cos 45 a 0 2 S3 S4 P 2
a
a
B
P
S6 6
AS 5
5
C S3 S4 D 3 a 4 S2 B1 S1 2 C1 z 1
x y
A1
D1
a
a
mDD1 ( F ) 0 : S4 cos 45 a S5 cos 45 a 0 S5 S4 2 P
M z ( F ) M O ( Fxy ) M O ( Fx ) M O ( Fy ) xFy yFx
O z Fz F B A(x,y,z) Fy
Fx
y a x Fxy b Fy
同理可得其它两式。故有
y x Fx
M x ( F ) yFz zFy M y ( F ) zFx xFz M z ( F ) xFy yFx
Fn x

M1 O x F'n
F'1 Mn
F'2 y

MO O x
F'R
y
Fi Fi M i M O ( Fi )
空间中力偶为 (i 1, 2, , n) 矢量
3.3.1 空间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空间汇交力系可合成一合力F'R:

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章)

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章)

解得: FE P / cosg
x
FE E
g
O
A
y
B
C
FB
FA P
FA FBHale Waihona Puke 2 P tan g2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 ——力矩矢 三要素:
(1)大小:力F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F h 2AOB面积
即:力对点的矩等于矩心到该力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 的矢量积。
mz (F )mz (Fxy )2OA'B'
由几何关系: OABcosg OA'B' 所以: 2OABcosg 2OA'B'
即: mO (F ) cosg mz (F )
[mO (F )]z mz (F )
定理: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这力 对于该轴的矩。这就是力对点之矩与对通过该点轴之矩的关系。
Y Fcos b , Z Fcosg
Y F sing sin Fxy sin F cosq sin
Z Fcosg Fsinq
2、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与平衡条件:
X 0 Y 0 Z 0
3、空间力对点之矩:
MO
(F)

r
F
(
yZ
zY)i
g b
O
q
Fxy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线)
大小: F F 作用点:
在物体的哪点就是哪点 方向:
① 由、b、g三个方向角确

② 由仰角q 与俯角 来确
定。
二、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M z (F ) xFy yFx MO (F )z
§3–3空间力偶
§ 3 –3
回顾:平面力偶与力偶矩
空间力偶
F
d A B F´
力偶定义: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 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F=-F
记号:力偶 (F ,F )
力偶所在的平面为力偶的作用面,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 d 称为力偶臂。 力偶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以下三要素: (1) 构成力偶的力的大小; (2) 力偶臂的大小; (3) 力偶的转向。
M
i
0
(2-15)
例已知:在工件四个面上同时钻 5个孔,每个孔所受切削力 偶矩均为80N· m。
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矩在 x,y,z 轴上的投影。
解: 把力偶用力偶矩矢表示,平行移到点A .
M x Mix M3 M 4 cos45 M5 cos45 193.1N m
符号表示: M O ( F )
Fd
§ 3 –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F Fxi Fy j Fz k
1.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 ——力矩矢
r xi yj zk
MO (F ) (r F ) ( xi yj zk ) (Fxi Fy j Fz k )
3.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回顾: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偶组成的特殊力系。
§ 3 –3
空间力偶
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力偶!
该合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力偶系中所有力偶矩的代数和。 即:
M
M
i
(2-14)
M1
M2 M3
M
28
3.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 3 –3
空间力偶
2.空间力偶的等效定理
空间力偶的等效定理: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偶, 如果其力偶矩矢相等,则它们彼此等效。
只要力偶矩矢的大小、方向不变,则: (1)空间力偶可以平移到与其作用面平行的任意平面上; (2)空间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
§ 3 –3
空间力偶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相同。
§3 –2
2.力对轴的矩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力对该 轴的矩为零。
§3 –2
2.力对轴的矩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M z (F ) MO (Fxy ) Fxy h
投影 力对轴的矩的定义:力对轴的 矩是力使刚体绕轴转动效果的度量 ,是一个代数量,其绝对值等于该 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 于这个平面与该轴交点的矩。
h
垂直于z轴的Oxy平面
§3 –2
2.力对轴的矩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M z (F ) MO (Fxy ) Fxy h
正负号规定: (1)从z轴来看,若力的这 个投影使物体绕该轴逆时 针转动,则取正号,反之 取负号。 (2) 右手螺旋法则,拇指 指向与 z 轴一致为正,反 之为负。
=
=
M F , F rBA F
M1 r1 F1 , M2 r2 F2 ,......, Mn rn Fn
M M1 M2
Mn = Mi
(3-16)
M 为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3.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合力偶矩矢的解析表达式为:
§ 3 –3
F A 8 .6 6 k N
§ 3 –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3 –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回顾: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物体具有转动效果,转动效果与三个因素有关: (1)力 F 的大小; (2)转动中心 O (矩心)到力F 作用线的距离d; (3)力 F 使扳手转动的方向。 平面力系中,只要力矩的大小(Fd)和转向确定了,那么物体 的转动效果就确定。
第三章
空间力系
§ 3 –1
空间汇交力系
§ 3 –1
空间汇交力系
§ 3 –1
空间汇交力系
当空间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称其为空间汇交力系.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直接投影法
Fx F cos
Fy F cos
Fz F cos
§ 3 –1
间接(二次)投影法
空间汇交力系
力对过O点Z轴的矩:
M O ( F ) x i M O ( F ) y j M O ( F ) z k
M z ( F ) M O ( Fxy ) M O ( Fx ) M O ( Fy ) xFy yFx
MO (F )z
F 对z轴的矩等于F 对O点的矩矢 在z轴上的投影。
F
F
y
0
0
F 1 F 2 3 .5 4 k N
F A s in 3 0 F 1 c o s 4 5 c o s 3 0 F 2 c o s 4 5 c o s 3 0 0
z
F 1 c o s 4 5 s in 3 0 F 2 c o s 4 5 s in 3 0 F A c o s 3 0 P 0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力F 对点O 的矩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x轴投影: MO (F )x yFz zFy y轴投影: M O ( F ) y zFx xFz z轴投影: MO (F )z xFy yFx
合力的大小 F R ( F x ) 2 ( F y ) 2 ( F z ) 2
方向余弦
cos(FR F , i) FR
x
cos( FR
F , j) FR
y
cos( FR
F , k) FR
z
由合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个分矢 量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FR F1 F2
F1
Fn Fi Fi
i 1
n
F2
F1 F2 A
F12 F123
A
F4 F3
F3
F4
§ 3 –1
空间汇交力系
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与平衡条件
合矢量(力)投影定理
FRx Fix Fx FRy Fiy Fy FRz Fiz Fz
(3-18)
合力偶矩矢在x,y,z轴上的投影等于各个分力偶矩矢在 相应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 3 –3
空间力偶
3.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空间力偶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合力偶矩矢等于零,即
M Mi 0
(3-19)
M
x
0
M
y
0
M
z
0
(3-20)
--称为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 代数和等于零,即:
h
单位:N•m
§ 3 –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3.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
力对O点的矩:MO (F ) (r F ) ( xi yj zk ) ( Fxi Fy j Fz k )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M M
z
y
M M
iy iz
M 2 80N m M 1 M 4 c o s 4 5 M 5 c o s 4 5 1 9 3 .1 N m
§3–4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主矢和主矩
§ 3 –3
回顾:平面力偶与力偶矩
空间力偶
F
d A B F´
力偶对物体也有转动效果,力偶使物 体转动的效果用力偶矩来度量。
力偶矩:力偶使物体转动效果的度量,它是一个代数量,其绝对值等 于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之积。
正负规定:逆时针转向取正,反之取负号。 符号表示:
M Fd
单位:牛顿•米
力偶的性质: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果只与力偶矩有关,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 3 –3
空间力偶 F , F 矩矢:
空间力偶
对任意点 O的
1.力偶矩以矢量表示——力偶矩矢
M O F , F M O F M O F rA F + rB F
M O F , F rA - rB F = rBA F 或rAB F
F x y F s in
Fx F sin cos
F y F s in s in
Fz F cos
§ 3 –1
空间汇交力系
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与平衡条件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 线通过汇交点.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FR
F
i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矢量FR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由于F F :
,所以
rBA
力偶对空间任意一点的矩矢与矩心无关,以记号 M(F,F’) 或 M 表示。
§ 3 –3
空间力偶
1.力偶矩以矢量表示——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可以平移到与其作用面平行的任意平面上而不 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即力偶矩矢无 需确定矢的初端位置。
对于平面力偶,只要保持力偶矩不 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对 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Fx = 0

Fy=0
(2-8)

已知:物重P=10kN,CE=EB=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