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近法律
走近法律的道义
走近法律的道义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法律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更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而走近法律的道义,意味着我们要深入理解法律的内涵,遵守法律的规定,并在法律框架下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能够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使得人们在行为上有了明确的底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公平正义的保障。
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第二,法律的道义内涵。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道义。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是基于道义的追求。
法律的道义内涵包括公平正义、人权尊重、责任担当等。
法律的道义要求我们在行为中尊重他人的权益,追求公正和平等,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在法律的道义指引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公正、诚实、守信。
第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而道德则是法律的内在支撑。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而道德则是对人的行为准则的规范。
法律往往是道德的最终归宿,而道德则是法律的灵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守法,更要追求道德的高标准。
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良好品质的公民。
第四,法律的学习与实践。
走近法律的道义,需要我们对法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我们应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定,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法律的学习和实践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要求。
总之,走近法律的道义,意味着我们要深入理解法律的内涵,遵守法律的规定,并在法律框架下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法律的道义内涵要求我们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权益、承担责任和义务。
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既要守法,也要追求道德的高标准。
走近法律的边界
走近法律的边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扮演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角色。
然而,法律的边界却常常让人感到模糊和困惑。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深入,我愿意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探讨走近法律的边界。
首先,法律的边界在于保护个人权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
法律旨在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财产和自由等。
然而,当个人的权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就需要权衡和平衡。
例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可能需要采取限制个人自由的措施,以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时,法律的边界就需要在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次,法律的边界还存在于法律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
法律的适用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和背景。
同样的法律规定,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执行方式。
这就需要法律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判断力,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合理。
然而,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和个体差异,法律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误判和偏见,从而导致法律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此外,法律的边界还存在于法律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然而,法律并不是唯一的道德准则,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良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有时候,法律和道德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人们需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
例如,一些国家的法律可能允许进行某些行为,但个人的道德观念却认为这些行为是错误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边界就需要个人去思考和判断,以便做出符合自己良心和道德准则的决策。
最后,法律的边界还存在于法律的发展和改革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
法律的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带来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如网络隐私、数据安全等。
这就需要法律及时跟进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需求。
走近法律
思考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思考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2、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学生活动:“我的一天”:说说你一天中感受的规则。(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1)、通过材料说明,我国法律是什么的体现?
(2)、材料中的事例说明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板书
设计
道德
我们身边的规则纪律、规章
法律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走近法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规范作用
生活离不开法律
保护作用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教
学
过
程
3、▲阅读教材第88页看“小郑”谈法律。
思考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三、师生展示(10分钟)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各题,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机会。
四、巩固反馈(10分钟)
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进行提问。
五、达标检测(10分钟)
1、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多起煤矿坍塌,透水,瓦斯爆炸案严重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对这些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了严惩,一些人被迫究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法
学法
自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学具
预学案、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课方案 /初中政治/七年级政治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建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导入单元教课: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调理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两者是密切有关的。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恪守国家的法律、法例,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恪守纪律,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
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恪守纪律、依法行事吗?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别期间,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误差,法制观点还没有坚固建立,好奇心和模拟心理强,简单受环境影响,社会经历浅,鉴别能力不强,缺少自我保护能力,简单遇到各种不良迷惑和非法损害,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和行为能力都有些误差。
不是吗?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法的道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社会经历浅,鉴别能力不强,而遭到各种不良迷惑的引诱、误入歧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缺少较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非法损害行为眼前而不知所措、力所不及!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的教材才编排了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的教课内容。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为何一定恪守而不可以违犯法律法例呢?我们又应当如何预防自己走向违纪犯法和防备他人的非法损害呢?作为未成年人,我国法律又对我们做了哪些保护性的规定呢?我们又应当如何应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些就是我们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将要学习和议论的主要内容。
走近法律 法不可违
走近法律
一、规则:
重பைடு நூலகம்性 (a_①)
二、法律:
道德 内容 (a_②) 纪律、规章 法律
特征 (a_③) 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 a_④) 作用 (1)规范作用 (a_⑤) 规定权利和义务 实现的途径 制裁违法行为 (2)保护作用 (a_⑥) 我们生活的“卫士” 体现 国家生活的保障 解决纠纷 实现的途径 制裁违法犯罪 态度 (a_⑦)
民事法律 法规 行政违法
(犯罪) 刑事处罚
较轻
主 刑
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只限制其一定的人 身自由,在公安机关和群众的监督下,在原单位和居 住地参加生产劳动、进行改造的一种行为。 拘役: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 改造的一种刑罚。拘役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为一个 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自由并实 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 下。 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 动改造的一种刑罚。 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
知识拓展
罚金≠罚款
罚金是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犯罪分子,使用机关 是人民法院。 罚款是行政处罚,适用对象是一般违法分子,使 用机关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拘役≠拘留
拘役是刑罚,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可分为民事拘留、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刑 事拘留和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 安行政处罚。刑事拘留的期限最多延长至30日;行政 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民事拘留的期限为15 日以下。
附加刑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 一种刑罚。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其 他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 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 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 厦门海关原关长杨前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 赂折合人民币140.7万元。杨前线身为海关关长,滥用 职权,收受贿赂,放纵走私,导致厦门关区走私泛 滥,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在案发后为走私团 伙通风报信,其行为构成受贿罪、放纵走私罪,情节 特别严重,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 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一年级)第一课走近法律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第五课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对的使用措施第六课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第七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结识国旗第八课文明安全行第九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避免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课《小学生知法守法》第一课走近法律教学内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懂得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的:逐渐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规定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辨别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措施,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品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人们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爸爸由于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她常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她却不懂得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与否赞同这位爸爸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由于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朋友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由于这位爸爸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她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某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师:请两位同窗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种方、一种圆。
走近法律
7、某照相馆没有经过小丽的同意就将其照片展出,小丽 发现后,要求照相馆停止侵害并公开道歉。照相馆满足了 小丽的要求。这体现了法律的 ( A ) A 保护作用 B 规范作用 C 禁止作用 D 治理作用
8、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这体现了法律的 ( )B A禁止作用 B规范作用 C 保护作用 D 治理作用
胡长清案
姓 名:胡长清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8月 最高职务:原江西省副省长 触犯罪名:受贿罪、行贿罪和巨额 财产来源不明罪 刑 罚:2000年3月8日在南昌被 执行死刑
案情简介: 案情简介:
根据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法庭经审理查明, 根据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法庭经审理查明,自 1995年 月至1999 1999年 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胡长清在担任国务院宗教 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副省长 期间,先后90次收受、 90次收受 期间,先后90次收受、索取江西奥特汽车租赁有限 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企业集 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企业集 )、 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 18人及江 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等18人及江 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4 544万余 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4万余 其中人民币280万余元,美元8万元,港币94 280万余元 94万 元。其中人民币280万余元,美元8万元,港币94万 元以及价值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 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 元以及价值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胡长清还 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有关行贿人谋取利益,造成 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有关行贿人谋取利益, 国家巨额财产损失。 国家巨额财产损失。
《走近法律》说课案例
们身边有哪些规则 ?( 学生会列举 出很 多
的规则 , 如上课不能 喧哗 ; 在运 动场上要
遵守 比赛规则 ;在马路上要遵 守交通法
规等 。通 过回答 , 学生 可以发现 , 调节行
教学对象是 七年级 的学 生 ,他们 正
“ 规则 ” “ 、 法律 ”产 生一定程 度上 的反 感、 抵触 心态 , 不能 自觉地 去遵规 守法 。
问题 : 1 这两位 同学 画的方形 和圆形有 () 什么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学
看哪个学生能快 速 、准确地填 写出课本
8 8页 中的表格 内容 。 随后 , 让学生从表格
馈 ( ) 以“ 1 : 假如 生活 中没有 规则 ” 为题 ,
பைடு நூலகம்
让学生分小组 进行 讨论 ,然后 每小 组派
别
堂 馈一 一课 反 一 √
一
位代表发言 。 设计 的 目的 :通过小组 讨论交流 的
初三 的 《 思想 品德课》学 习有 着重要 作
用。
方式 , 培养学生 团结合 作的精神 , 使学生 在情感上得 以升华 , 由对 “ 则” “ 规 、 法律 ”
这样很 不利 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
三 、 学 方 法 与 学 法 教
生答 : 第一 个 同学 画得不好 , 因为他是 是
徒手作 画。而第 二个 同学 画得好是 因为 他是用尺子和 圆规作 画。)2 这种差异 ()
中找 一找 法 律 与其 它 两种 规 则 有 何不
同。 通过对表格 内容 的比较 , 法律三个最
调节 我们 行为 的规则 可 以分为 哪几类 ?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知识点一、人生难免有挫折1. 挫折: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了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的反应。
2.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⑴胆怯、懦弱的人——放弃目标,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获得成功。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二、挫折面前也从容1.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影响: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2.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⑷会自我疏导其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4.自我疏导的其他方法:自我暗示法:即主动自觉地通过语言、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换位思考法:变换角度思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法:设身处地地达成理解的一种心理机制;校对目标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
5.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6.在遇到挫折时,寻找解决方法应注意三点:⑴行动目标制订得要合适。
⑵要扬长避短。
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走近法律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
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教案2(政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走进法律教学案第一节法律是什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难点:现行法律的特征创设情景,展开话题在中学里,我们能学到新知识,增长新的能力,获得新的进步,然而,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许多不和谐的事情,遭遇一些麻烦。
有的同学会遭到抢劫,有的会被敲诈勒索,等等。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一、自主预习1、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特征是什么?二、小组讨论1、分析教材霍强的案例?2、法院判定肖某等人胜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举例说明法律三大特征的案例?三、小组展示四、课堂巩固单项选择题:1、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主要说明()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其他规则、制度不能与法律相抵触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发出“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园”的倡议②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③某人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刑④毒枭刘招华被依法判处死刑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犯罪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
这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③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处违法犯罪的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人们将法律往往称之为“国法”,是因为它()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应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是治理国家的工具5、“诚实守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规范,后来,这一道德规范作为法律条款写进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章《总则》之中。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七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导入单元教学: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是紧密相关的。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遵守法律,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依法行事吗?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偏差,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强,容易受环境影响,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种种不良诱惑和非法侵害,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和行为能力都有些偏差。
不是吗?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而遭受种种不良诱惑的引诱、误入歧途!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缺乏较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非法侵害行为面前而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教材才编排了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教学内容。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为什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和防范他人的非法侵害呢?作为未成年人,我国法律又对我们做了哪些保护性的规定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应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些就是我们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思品走近法律教案
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节走近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②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②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
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谈话,分析法,总结法教学准备课本,相关资料,网上查阅的资料。
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有一位父亲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
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问: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
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
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爱法,用法,护法。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1. 我们身边的规则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走进法律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都 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收获园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国家制定或认可 2、国家强制性 3、普遍约束力
收获园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懂规则 守规则 护规则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法律 道德 纪律规章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 必须 取得导游证。 第十八条 :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导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 处没收违法所得。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法律吗?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进行选择:
我逛街时,轻信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 我晚上休息时,楼上夜半歌舞声扰人清梦 我上初中时,父母让我辍学回家 我上饭店吃饭时,吃到了含有苏丹红的鸡翅 我父母离异后,父亲不按协议支付抚养费 我回家时,发现物业擅自出租小区地下室赚钱 我出行时,有人闯红灯而影响交通 我假期加班时,老板不给加班工资…… 《道路交通安全法》 《义务教育法》 《婚姻法》 《物权法》 《广告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劳动法》 《产品质量法》……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 近 法 律
活动:看一看、想一想
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 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 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 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 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规矩、人们应该自觉守规
矩。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 则或习惯。社会生活中 的规矩,是人们说话、 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 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 的行为规则。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 靠什么发挥作用 对象
(教案)走近法律
【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合作,集思广益。】
教师总结: 可见,没有规则的社会是混乱的、无秩序的、不安定的、不安全的。 我们都能体会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板书: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过渡: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种,有着不同的特点。
板书:
(2)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师生共同体会: 生活中不同特点的规则(结合刚才小组讨论的内容) 例如:“尊老爱幼”是人们心中的准则,靠舆论、习惯、信念发挥作 用,这是道德。 “课堂纪律”是学校等教育部门制定的、规范师生行为、维护 教学秩序的校纪校规之一。 “交通规则”是“法规”。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我们身边的规则。
过渡:有的同学认为,那么多的规矩、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要是生活中没有 了规则,该多自由自在啊!让我们设想一下,要是生活中真的没有了规则,又会出 现什么样的情形?
小组讨论: 分组以对抗赛的方式分别说出假如没有了“课堂纪律”、“交通法 规”、“诚信”、“尊老爱幼”等社会规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阅读材料二:一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了法律制裁的实例。
学生思考问题:材料中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的法律的制裁,都是由哪些国家机关 实施的?
教师点拨: “民警”(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这些都是代表国 家强制力的机关。
教师归纳: 学生从教材上明确:法律又一显著特征是: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社会规则,逐步形成自觉按照
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体会法律的保护作用无处不在,认识法律的规范 作用和保护作用是同在的。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见微知著,走近法律的新角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法律是什么》教学解析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见微知著,走近法律的新角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法律是什么》教学解析周转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金轮侨心学校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在六年级上学期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专册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与初中的统编教材有相互衔接和螺旋上升的关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
六年级的小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之前的五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突出体现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基本能够判断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但并未完全上升到法治意识的层面。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是法治专册的首课,是法律准备的教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将“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生活中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知道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权利也需要我们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3、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
形成亲近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节课我设置了三个教学活动:一、火眼金睛找法律二、权利义务对对碰三、法律、纪律、道德找不同本节课我才用了以下三个策略开展教学。
一、微观察——用法律的视角重构生活以生活中父母老师的保护成长为本课导入语,通过比拟的方法拉近学生生活与法律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法律给生活带来的保护。
首先谈话导入,同学你好,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法律”(板书课题)那么,同学们,关于法律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
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篇1一、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这里要注意区别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的不同。
(3)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律的三个特征中,要明确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生活离不开法律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1)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结合身边的事例感受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法不可违1、谁都不能违法(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走近法律》教案1
《走近法律》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导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新学
1、活动一:趣闻、漫画话规则。
出示趣闻、漫画,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活动二:齐心协力找规则。
学生分组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3、活动三:分门别类比规则。
学生分析比较道德、纪律、法律三种规则的异同,得出法律的特征。
4、活动四:看“小郑”谈法律。
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法律的规范作用。
5、活动五:看材料分析讨论得结论。
学生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问题,得出法律的保护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走进法律导学案
课题:第2课时走近法律导入:(创设情景激情导入2分钟)案例思索: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教师导入: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一、解读目标(1分钟)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重点: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难点:怎样辨别违法行为,以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0分钟)(一)阅读“我们身边的规则”探究下列问题:1.社会生活离不开。
2. 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如:、、3.法律具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二)阅读“生活离不开法律”探究下列问题:1 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法律具有作用,能调解纠纷,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学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为荣,以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15分钟)探究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方”“圆”大赛: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小组讨论】1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2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小组归纳】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无规矩不成方圆。
活动二:观察教材第76页上的漫画,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归纳小结】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走近法律 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教案标题:走近法律教案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3. 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认为法律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例如: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法律的来源和层级(15分钟)1. 解释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分析法律的层级关系,例如: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意识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法律意识,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2. 告诉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遵纪守法的好处和意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法律相关的话题。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小测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法律概念和层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规定,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法律机构,深入了解法律实践。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法律知识和经验。
3. 设计法律案例分析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法院通过依法处罚李启铭,受害者最终得到了 相应的赔偿。这说明法律还有什么作用才使受 害者的赔偿得以实现?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 “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 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 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 应该怎么做?
警察
国家 暴力
法庭
军队
监狱
可见,法律是靠什么得以保证实施?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即暴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有本事你告我去,我爸是李刚” 。 最终官二代李启铭依法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这说明了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是一种特 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 法律是个守护神,惩罚犯罪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和重要作用?
答: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
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重要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 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合作探究:
比较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 的区别。
(讨论完成P86表格的填写)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开展小组合作。
规则比拼
产 生 适用范围 实现手段
法律警示我们: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 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突出表现为: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
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另一个表现: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
裁和处理。
法律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法律实施依靠的是 ( A ) A.国家强制力 B.道德舆论 C.人们内心的信念 D.集体的力量
4、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 B ) 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5、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 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B B.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看到了我国是法制社会 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6、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是因为青少年只有 学法、懂法,才能( ) C ①增强守法意识 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保证自身的健康成长 ④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思考并讨论: 具有规范作用 具有保护作用
(1)法院的判决结果反映了法律具有哪两个作用?
(2)法律的这两个作用分别是如何得以实现的?
(即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法律对人们的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李启铭醉酒驾车,致一死一伤,交通肇事罪成 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给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本单位团体需要, 纪律、 局部适用的准则 规章
法律
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思考1: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它有什么特征?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时事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
在我国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
思考3: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呢?
社会规则
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请同学们(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 感受到的规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 么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几种类型呢?)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道德
靠舆论、习惯、信念的力 量,在心中定出准则
自学提纲:
1、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则? 2、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3、我们身边的规则可分为几类? 4、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什么?
5、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国内惨烈车祸现场》
思考1:为什么会有以上车祸的发生? 思考2:这则视频对你有什么启示?
(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则, 懂规则,守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 的准则,不然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 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生活中处处 有法律,一个不懂法的人将处处碰壁,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 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法律,践行法律, 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规则 道德
作用
法律
特征
纪律/规章
规范
保护
国家制定 或认可
具有强制性
普遍约束力
1、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 A) A.法律 B.班级纪律 C.道德规范 D.社会舆论 2、“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 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 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要“告别”这 一交通违法行为,每个人应该 ( ) C A.学会团结协作 B.积极参与竞争 C.增强守法意识 D.完善交通设施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 信念 教育行政 力量 国家强制力
道德 自然形成 中学生 教育行政 守则 机关制定 法律
国家立法 机关制定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在校学生 全国适用
案情追踪
望都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依法判决如下: 李启铭醉酒驾车,致一死一伤,交通肇事罪 成立,判处有期徒刑6年。死者家属和伤者依法 获得了相应的经济赔偿共计55.1万元。
案 件 聚 焦
刚上高一的骆红是个聪明的姑娘,不仅学习好,而且 擅长文艺。可是,忽然有一天,这个好学生却被抓走 了。原来,一天正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末考试的骆红 发现她的英语课本被患有精神病的妹妹骆阳撕毁了。 骆红生气的想:为了这个傻妹妹,父母不知道吃了多 少苦,也耽误了她的学习,简直就是多余。于是把骆 阳按在地上,掐住妹妹的脖子,开始骆阳还挣扎,后 来就不动了。等邻居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来不及了。 当公安人员来逮捕骆红时,她说:“我怎么啦?这是 我家的私事,不用你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