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法律 了解法律
走近法律
思考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思考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2、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学生活动:“我的一天”:说说你一天中感受的规则。(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1)、通过材料说明,我国法律是什么的体现?
(2)、材料中的事例说明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板书
设计
道德
我们身边的规则纪律、规章
法律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走近法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规范作用
生活离不开法律
保护作用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教
学
过
程
3、▲阅读教材第88页看“小郑”谈法律。
思考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三、师生展示(10分钟)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各题,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机会。
四、巩固反馈(10分钟)
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进行提问。
五、达标检测(10分钟)
1、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多起煤矿坍塌,透水,瓦斯爆炸案严重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对这些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了严惩,一些人被迫究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法
学法
自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学具
预学案、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七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课件:4.31走进法律 (共19张PPT)
你了解法律吗?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法律的踪迹?
主题词:规则
法律的含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
自学课本P93和电子教材的内容, 填写下表
产
道德 纪律 法律
生 对象范围 实现手段
产
生
对象范围 实现手段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 信念 学校年级部
3、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 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特殊行为规范。
1、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强制力指的 ( C )①军队、警察 ②干部、警察 ③法庭、监狱 ④检察院、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我国制定或认可法律的国家立法机关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公安部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 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 的平衡。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 C )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 B.道德约束 C.国家强制力 D.自觉遵守 4、2009年,中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足球打黑行动”,南勇、 杨一民 等一些足协高官在“反赌打假”风暴中纷纷落网。这说明( ) D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两者的区别是( C ) A.前者有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前者不具有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 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走进法律
——说
课 环 节——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模式 说设计 说板书 说评价 说开发
说得失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走近法律》是人 教版七(下)第四 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本课时拉开了初中 生学习法律的序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学生可以初步了解 法律的含义、特征 和作用,可以初步 培养学生学法、守 法和用法的意识, 也为八九年级法律 知识的学习奠定了
本框主要分析了道德、 纪律规章和法律各自的 含义和区别,法律的特 征和作用,指出青少年 要学法、守法和用法, 为下一框《法不可违》 介绍违法、犯罪培养作 了铺垫,也为帮助学生 辨别各种违法行为作了 铺垫。
知道法律的含义、 特征和作用。
能够区别道德、 纪律规章和法 律。
知识与技能
过程 与方 法
初步培养学法、 守法和用法的 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三 维 课 程 目 标
(二)三维目 标
法律的基本特征
法律的作用
重点 难点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 学 重 难 点
(三)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 偏弱。他们大多喜欢感性而有趣的事物, 而法律远离他们的生活,又比较抽象枯燥, 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设置鲜活 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让每个 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 初步培养学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
三、说模式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课 堂 模 式
交流展示
四、说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交通图片源自引出课题四、说设计
环节二:独学、对学
1
阅读教材P86P90完成导学 案自主学习部 分。
走近法律
7、某照相馆没有经过小丽的同意就将其照片展出,小丽 发现后,要求照相馆停止侵害并公开道歉。照相馆满足了 小丽的要求。这体现了法律的 ( A ) A 保护作用 B 规范作用 C 禁止作用 D 治理作用
8、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这体现了法律的 ( )B A禁止作用 B规范作用 C 保护作用 D 治理作用
胡长清案
姓 名:胡长清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8月 最高职务:原江西省副省长 触犯罪名:受贿罪、行贿罪和巨额 财产来源不明罪 刑 罚:2000年3月8日在南昌被 执行死刑
案情简介: 案情简介:
根据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法庭经审理查明, 根据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法庭经审理查明,自 1995年 月至1999 1999年 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胡长清在担任国务院宗教 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副省长 期间,先后90次收受、 90次收受 期间,先后90次收受、索取江西奥特汽车租赁有限 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企业集 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企业集 )、 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 18人及江 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等18人及江 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4 544万余 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4万余 其中人民币280万余元,美元8万元,港币94 280万余元 94万 元。其中人民币280万余元,美元8万元,港币94万 元以及价值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 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 元以及价值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胡长清还 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有关行贿人谋取利益,造成 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有关行贿人谋取利益, 国家巨额财产损失。 国家巨额财产损失。
四单元七课一框教学设计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主备教师刘春杉一、内容及分析1、教学内容: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2、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
指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离不开法律,其核心是生活离不开法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讲清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法律的作用。
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有关法律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走进法律是本课知识的起点。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具有基础地位,并有引领的作用,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生活离不开法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理解法律的作用。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定位:1、了解法律的定义、2、知道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3、理解法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1、了解法律的定义,就是指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2、知道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指知道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区别;3、理解法律的作用就是指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则、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则、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寻规则、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则和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学生身边事、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认识规则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四、多媒体支持本课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问题一、身边的法律你知道吗?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法律等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师生活动:(1)请学生阅读教材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请学生发表对法律等相关内容的认识;【解析】让学生说明针对法律等相关内容想了解的问题。
问题二:社会生活为什么要有规则?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生活中离不开规则,培养学生尊重规则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了解各规则的不同?师生活动:请阅读教材并回答下列问题例1:为什么要有交通规则?【解析】“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律,自觉地区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那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K12学习】《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激发学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式地主动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节《走近法律》。
本课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基础,由什么是规矩引出规则,进而导入到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
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教材源于生活,深入于生活。
使学生在感知中理解、感受法律。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同时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片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
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1、知识与技能: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提高分析问题和辨析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通过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体现自身的感受;学习过程,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设置情景和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并从中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寻找规则、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基础上,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通过对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通过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体现自身的感受;学习过程,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设置情景和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并从中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的原因,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案
生活离不开法律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根据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设计的。
本单元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
3、教学手段学案。
(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通过对法律作用的了解,加强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观念。
②能力目标:培养找寻正确的解决纠纷、矛盾的方式的能力。
③知识目标:法律规定生活的规矩;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之一;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达到保护合法利益的目的。
2、教学方法①教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②学法: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3、教学模式激趣导学,激发活力——走进教材二、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求得新的发现。
三、过程设计【激趣导学】情境一:帮帮小明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义务宣传员小明第一次开普法讲座就遇上了三个棘手人物,爷爷:我都八十多了,快进棺材了,学法还有什么用?父亲: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孙子:我还小呢。
没到14岁,不负法律责任,干嘛要学法?怎么说服这一家人呢?请你帮帮小明。
引导学生针对以上说法进行讨论,从而体会到法律伴随人生的整个历程,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走进教材】情境二:信息采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制定法律就是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设立规矩,以此来保障生活的有序和谐。
教学设计1:走近法律
走近法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教师点评二、新课导学达标(一)、游戏导入: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
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
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人教版)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单元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第六课 走近法律了解法律练习(含答案)
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常德)“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学好法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B.会用法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C.尊重法律就不会亡于法律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表现形式不同B.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C.实现方式不同D.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1.C 2.A 3.D 4.C 5.A 6.C 7.B 8.C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由国家制定
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
3.(齐齐哈尔)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批贪腐高官依法受到严惩。这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只对政府官员有约束力
C.人民群众只喜欢看惩治腐败的电视剧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
第三单元 学法尊法 守法用法
第六课 走近法律 了解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鄂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比赛、考试、出行都有规则,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最低准则是( )
A.道德B.伦理
C.法律D.《市民守则》
2.(青岛)“醉驾入刑”施行6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675人,其中4919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小学生法制小报
小学生法制小报尊敬的读者,大家好!欢迎来到小学生法制小报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律,了解法制知识,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谐法治的社会。
第一篇:了解法律,从小事做起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可以了解法律,通过一些小事情引导我们正确的行为准则。
比如,我们在上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红灯停,绿灯行,遵循道路安全。
这是因为交通规则是法律规定的,我们要做好的公民,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校园里,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们,不欺凌他人,不打架斗殴。
这也是法律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积极和睦的人。
此外,我们还要尊重环境,爱护大自然。
不随意乱丢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法律所规定的。
第二篇:学法制知识,做法治小达人了解法律不仅仅是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法制知识来成为法治小达人。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比如,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父母、老师或者书籍中学习这些知识,并通过讨论或者展示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
其次,学法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学校组织法制宣传周,通过制作法律宣传板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小伙伴们了解法律、关注法制。
这样的宣传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家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法律知识。
另外,学习法律案例也是培养法治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关于法律的故事书籍,了解真实的法律案例,从中学习,反思并总结正确的行为准则。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篇:亲身体验,模拟法庭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法律运作的过程,模拟法庭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分为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等角色,模拟法庭庭审的全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运作和具体的法律程序。
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的同学们不仅能够增加对法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信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走近法律公开课课件
纪律、 规章
法律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 为规范
案情追踪
结合视频资料,思考:
1.本案的处理是依据了哪一规则?
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
2.这一依据是由谁制定的?(如何产 生的?)
【时事链接】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议于3月14日胜利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在社会 上广泛征求民意的刑法修正案、车船税法等法律。
(即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1、法律对人们的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李启铭醉酒驾车,致一死一伤,交通肇事罪成 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 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 逐竞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严重威胁,情节恶劣的,处拘 役,并处罚金。 突出表现为: 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行为。 另一个表现: 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
“有本事你告我去,我爸是李刚” 。
最终 “官二代”李启铭依法受到了相应的惩 罚。这说明了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显著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许多市民纷纷向公安机关举报。接报后,杭州市公安
局展开调查,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依法作
出处罚决定:要求陈某在在网上发布澄清公告,予以行政
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维护了社会秩序。
杭州市物价执法部门依法对哄抬食盐价格的商家进行
走近法律
保护作用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维护人们的合法利益。
我去书店买书,买到了缺、漏页的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我出行时,有人闯红灯而影响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晚上休息时,隔壁工厂发出噪音扰人清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我家附近公园一婴儿被遗弃 《未成年人保护法》 表哥成绩差,姑妈让他辍学去打工《义务教育法》 堂哥积极参军、保卫祖国《兵役法》 阿姨假期加班时,老板不给加班工资 《劳动法》 叔叔发现物业擅自出租他所在小区的地下室赚钱《物权法》 …… ……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 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 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 重要。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 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 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 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 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 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 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 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 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 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按照本单位,本团体的 纪律、规章:
法律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 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的规定规章。 今天,法律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每个 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社会。依照法律治 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方式被称为法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西元前350 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 得更好。”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例如:
双休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必 须保持安静
到学校上课,必须保证 按时到校 每天早上,明教寺的佛家弟 子必须静坐一个小时 必须爱护国旗国徽,不侮 辱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 志的任何事德:依靠舆论、习惯、信念
(教案)走近法律
【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合作,集思广益。】
教师总结: 可见,没有规则的社会是混乱的、无秩序的、不安定的、不安全的。 我们都能体会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板书: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过渡: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种,有着不同的特点。
板书:
(2)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师生共同体会: 生活中不同特点的规则(结合刚才小组讨论的内容) 例如:“尊老爱幼”是人们心中的准则,靠舆论、习惯、信念发挥作 用,这是道德。 “课堂纪律”是学校等教育部门制定的、规范师生行为、维护 教学秩序的校纪校规之一。 “交通规则”是“法规”。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我们身边的规则。
过渡:有的同学认为,那么多的规矩、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要是生活中没有 了规则,该多自由自在啊!让我们设想一下,要是生活中真的没有了规则,又会出 现什么样的情形?
小组讨论: 分组以对抗赛的方式分别说出假如没有了“课堂纪律”、“交通法 规”、“诚信”、“尊老爱幼”等社会规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阅读材料二:一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了法律制裁的实例。
学生思考问题:材料中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的法律的制裁,都是由哪些国家机关 实施的?
教师点拨: “民警”(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这些都是代表国 家强制力的机关。
教师归纳: 学生从教材上明确:法律又一显著特征是: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社会规则,逐步形成自觉按照
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体会法律的保护作用无处不在,认识法律的规范 作用和保护作用是同在的。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第1课时 走近法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品政治 第1课时 走近法律教案第1课时 走近法律
<<走近法律>>公开课教案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四、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法制教育教案设计模板八篇
法制教育教案设计模板八篇法制教育教案设计【篇1】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三、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知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自觉认真学法用法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我们要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提高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授课:专题一: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
一、学法、知法1、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要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下面我们就来复习掌握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
(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规范作用,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再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我们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学法守法内容
学法守法内容
学法守法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 遵守法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3. 运用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矛盾和纠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崇尚法律:树立法律信仰,认同法治理念,尊重法律的权威性,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统一实施。
5. 宣传法律: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 参与法治实践: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宣传周等,深入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增强法治实践能力。
总之,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正。
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的讲义尊严走近法律
规
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需要而制
定出来,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
则
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 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
道德
违法要受到制裁,杀人偿命 在餐厅就餐得讲先后秩序
纪律、规章
学校内上下楼梯靠右走 诚实守信
法律
到阅览室看书,必须保持安静 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对人有礼貌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 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你能将这些词语串起来概括本课主 要内容吗?
规则 道德 法律 纪律\规章
特殊
作用
你能将这些词语串起来概括本课主 要内容吗? 规则
道德
法律
纪律\规章
作用
特征Leabharlann 规范保护国家制定 或认可
具有强制性
全国适用
1、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是(A ) A.法律 B.班级纪律 C.道德规范 D.社会舆论
比较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的区别。
(讨论完成P88表格的填写)
温馨提示:小组交流。
自然形成 普遍适用
教育行政部门 在校学生 国家制定或 全国适用 认可
舆论、习惯、 信念
教育行政力 量
国家强制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 表决监督法草案
庭审现场
2010年10月16日晚,河 北某电视台实习生李启铭 酒后驾车在河北大学校区 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 ,被学生和保安拦下后, 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 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 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 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 解,他父亲李刚是保定市 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结论:
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 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 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 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 守规矩十分重要。
走近法律 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教案标题:走近法律教案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3. 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认为法律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例如: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法律的来源和层级(15分钟)1. 解释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分析法律的层级关系,例如: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意识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法律意识,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2. 告诉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遵纪守法的好处和意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法律相关的话题。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小测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法律概念和层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规定,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法律机构,深入了解法律实践。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法律知识和经验。
3. 设计法律案例分析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法律了解法律
——一年一班主题班会教育要求: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是约束每个人行为的绳索,但同时又保护着每个人的武器。
2、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尝试,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准备工作:游戏儿歌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法律
1、教师导言,揭示主题。
2、游戏:抢凳子
第一轮:教师不讲游戏规则,让10名学生自由抢5个凳子凳子。
第二轮:教师宣布比赛规则,要求音乐开始后学生一起围绕凳子走,一直走到音乐停,才可以坐下。
再请另外10名学生上台按照比赛规则来进行比赛。
3、学生谈谈观看两轮比赛的感受。
4、教师小结,什么是法律。
二、法律约束我们的行为
1、教师导言:法律就是规则。
那么这个规则会不会捆绑我们,约束我们,让我们很不舒服呢?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法律。
2、观看视频1:过马路(课件播放一大群人过马路的视频)
3、学生讨论:应该怎么过马路?这样过马路有什么好处?
4、教师小结:红灯停,绿灯行。
这个是小朋友们都知道的过马路的规则,这个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
5、(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生齐读,教师讲解。
6、教师小结:法律就是我们身边的保护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告诉我们小朋友怎么行走,也告诉我们的家长怎么开车。
让我们一起编首儿歌记住它们:
三、法律给我们权利
1、教师导言: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们的国家还专门为小朋友们制定了一部法律呢,让我们也来看看:(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解:
4、教师带学生朗读以上法律,并小结:《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保护伞,让我们快乐成长。
四、总结活动
教师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它约束着我们,又保护着我们。
希望小朋友们从小知法,守法,并且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