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1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宝典-04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以心理和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康复。
学科简史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
自然学科的出现,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17世纪前,精神病学比变态心理学活跃。
17世纪中叶,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现代理论一、精神分析异常心理原因:固着、焦虑、压抑1、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作出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
(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3)人的心理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
(4)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二、行为主义(1)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3)通过动物实验,对临床病人观察,然后类比法解释人。
(4)神经症与精神病区别是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5)神经症与精神病的产生是兴奋和抑制的冲突造成的。
(6)技术路线:动物实验、演绎推论人、以人为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比较。
三、人本主义(1)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一、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能够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正常的人际交往,承担社会责任。
(3)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
二、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医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2)统计学标准:根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变态心理学》讲义(1)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第一章概述一、变态心理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一)、含义:1、佩奇:是心理学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变态的精神行为过程。
2、科里曼:是心理学的特殊领域,主要通过发展和综合的心理学原则来分析变态行为。
3、基斯卡:是特定研究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学科。
4、罗森、福克斯、戈里高里:试图了解和解释在常态和普通人格结构中的变态行为。
总结: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规律及其矫治的学科。
对定义的理解:1、是一门特殊学科;2、都强调研究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3、在研究变态的时候需要参照常态;4、既是理论研究,又是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更注重理论、原则,应用研究更注重预防、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既研究主观世界(主观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客观的环境。
(二)、研究内容。
以上方面出现问题时,就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二、变态心理学研究范畴。
1、发展历史、研究方法;2、划分变态和正常心理的标准;3、介绍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原因(病因学)。
4、症状和综合征;5、预防和治疗。
三、变态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历史回顾。
1、早期阶段(迷信时期,奴隶制之前)。
(1)、考古学的发现;(2)、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印度、中国、古巴比伦)认为精神病的病因是魔鬼附体,治疗者是神父或者巫师,治疗方法:烧屎尿、鞭打、饥饿等,治疗原则:对身体的侮辱,使善良的精灵不忍呆在这儿,使恶鬼不愿呆在这儿。
2、中世纪前的光明时期(自然主义时代,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1)、古希腊、古罗马的贡献希波克里特(气质体液说:黄黑、胆汁、血液、黏液),古希腊医学之父。
①朴素唯物主义:首次提出病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模式,用大脑疾病解释大脑的变态疾病。
②对病因的解释:遗传、情感、环境、肌肉和神经紧张;③病因分类:a、躁狂症;b、抑郁症;c、谵妄症。
(谵妄:由高热、中毒以及其他疾病而引起意识模糊、短时间内精神错乱的症状。
如说胡话,不认识熟人等)总结:他是病理学和人道主义的丰碑。
变态心理学
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 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 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 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 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对于异常心理的认识,应该首先了解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多种心理障碍的组合状态)、精 神病等概念的异同。上海地区已经把变态心理学扩充为《异常心理学》,里面除了心理障碍以外还包含了“一般 心理问题”的内容。但像自学考试版的《变态心理学》就不包括这一块,所以不需要考虑一般心理问题的介入。 而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当中,考试的重点为: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进食和睡眠障碍四个部分。一般 出简答、论述题也以这四块内容中为主,其他的诸如人格障碍、精神病、与发展相关的心理障碍、老年人心理障 碍等等则次要一些。
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 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 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 发展的影响;
感谢观看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 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 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 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 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窕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孤立病灶:乂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乂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疫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考大了的。
14.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明显减低或丧失,以及精神活动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可有意识紊乱(主要依病因而定)。
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1、强迫: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4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
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
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3、错构:错构(paramnesia)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4、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变态心理学讲义1
Abnormal 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耿文秀博士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偏离常态的各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
目录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二章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第三章研究方法与临床评估及诊断第四章生活应激与应对第五章焦虑障碍第六章心境障碍第七章与发展相关的障碍第八章精神分裂症第九章进食与睡眠障碍第十章人格障碍第十一章老化与认知障碍第十二章化学物质成瘾障碍第十三章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与性行为异常第十四章心理治疗与药物第十五章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演变进程History of Abnormal Psychology案例研究:凡. 高1853 - 1890 自小孤僻、急噪易怒,被称为“小野兽”而难于与人交往。
27岁开始学画,1885年进入美术学院,不久即被赶出。
1886年后在弟弟帮助下到法国南方小城,1888年疯狂中把自己的右耳割下送给妓女。
1890年用手枪自杀,两天后去世。
第一节对“异常”行为的界定一.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1.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2.跨文化/跨时空差异3.性别差异4.“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离骚》:屈原——颛顼后裔,名正则,号灵均,―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竹林七贤‖的阮籍:大醉于嫂伴……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人类学家《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所谓性别与气质乃社会文化的塑造与决定苏格兰裙●―产翁制‖二.统计学标准1.心理测量/标准差2.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发作频率3.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4.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三.理想模式标准1.官方提倡2.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3.绝大多数人接受/模仿4.自我认同/遵从四.功能标准1.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2.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3.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DSM-IV-TR:Abnormal BehaviorBehavioral, emotional, or cognitive dysfunctions that are unexpected in their cultural context and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distress or substantial impairment in functioning.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乃所在文化不认可、个体自身感到痛苦并造成实质性的功能损害。
变态心理学概述1
5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 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学科性质 研究目的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病进行分类; 公元5-17世纪为神学和宗教所垄断,精神病学的开
展停滞不前, 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附身,鞭打、火烧、金
币、捆绑作为驱鬼
7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开展:1861年法国
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 疾病提出“细菌理论〞。精神病学的发生质 的飞跃,精神病真正被看作需要治疗的疾病, 比奈尔,法国第一位“疯人院〞院长 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推动了 精神病学的开展,德国学者克雷丕林提出临 床疾病分类原那么
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叫“伊莱克拉情结”。
18
精神分析理论
3.性器期(phallic stage,性蕾期)
约4岁~6岁
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男女 儿童只好认同父亲和母亲,将父母形象内化发 展出成熟的超我,并在心理上进入潜伏期阶段。
19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 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 化
正常心理
理
异常心
3
• 何为变态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高于一般心理健 康水平
2022年心理咨询师之变态心理学试题(1)
2022年心理咨询师之变态心理学试题(1)2022年心理咨询师之变态心理学试题(1)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1分]A.是超我的活动机制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D.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2.行为主义建立在()的基础上。
[1分]A.逻辑演绎法B.动物实验法C.临床经验法D.归纳推理法3.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强调()。
[1分]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C.情绪发展遭遇挫折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4.关于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1分]A.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随时都可以改变B.当一个人的人格发生突然改变,那么他的精神活动一定偏离了正常轨道C.可以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D.在没有重大外在变化的情况下,人格特征一般是不会改变的5.对人的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进行区分时,下列表达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
[1分]A.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B.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C.将症状当作内省经验标准D.将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6.幻听最常见于()。
[1分]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7.()不属于意向倒错的症状表现。
[1分]A.吃正常人不愿吃的东西B.对动物产生性欲并作出性行为C.贪吃或性欲亢进D.拣食脏纸或昆虫8.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1分]A.精神运动性兴奋B.语词新作C.情绪高涨D.思维奔逸9.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
[1分]A.性功能障碍B.睡眠障碍C.人格障碍D.进食障碍10.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
(2022年12月3级真题)[1分]A.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B.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实现自我的原则C.身心统一的原则D.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变态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变态:本质而言,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的状态。
3、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4、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5、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7(1)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的某些特点选择适应的控制组,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
7(2)、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8、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9、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10、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11、孤立病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仍正常,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而产生半醒半睡状态。
12、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分离、隔离、抵销、过度补偿、升华作用。
13、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14、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15、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的分类;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变态的心理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通过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1。
什么是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泛指低于心理健康水平各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与异常。
•2、对心理异常的理解•(1)偏离统计学上的常模:对某个确定常模的偏离(偏离的方向与本质)。
•(2)偏离某文化常模: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但“某一”文化并不意味着“正常”。
•(3)有威胁的行为:指行为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
有些准则是很清楚的,如法律、伦理;有些准则的界线不很清楚,是社会成员有着比较公允的看法(潜在准则)。
•(4)古怪或无效的行为:幻觉、错觉、无原因的暴力,强迫行为等。
•(5)个人主观的不适3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以经验为标准:谁是评价者?当事人、医者或相关人员以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性为标准:常模的有限性:受时域与地域的限制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客观、受观察手段的限制以心理测验与实验的结果为标准:相对客观、重复性好4、心理异常的主要类别:(1)重度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4)行为偏离与人格障碍(5)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儿童少年期心理障碍(7)老年期心理障碍(8)其他•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探讨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题目:认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概念介绍:1. 变态心理学2. 健康心理学引言: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学习这两个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探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变态心理学1.1 定义和概念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也被称为异常心理学。
它关注的是那些与正常心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2 研究内容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研究人员关注人类行为中的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2)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症、躁郁症等;3) 性心理学:涉及性偏好、性取向和性倾向等;4) 心理创伤: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虐待和性虐待等。
1.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变态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和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 临床诊断: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医生提供了了解和诊断各种精神疾病的依据;2) 犯罪心理学: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犯罪心理学家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和破解犯罪行为。
二、健康心理学2.1 定义和概念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决策,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2 研究内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对和适应能力:研究人类在面对压力、困境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能力;2) 积极情感:如乐观、希望和幸福感等;3) 社交关系:研究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生活方式:研究身体运动、饮食和睡眠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健康心理学在实际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有诸多应用:1)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为发展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了依据,帮助人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2) 应对疾病:通过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7康复心理学-第五章-变态心理学1全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 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 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 任,使人类赖以生存地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 界地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性心理“退化”
性心理发展受 到挫折
性心理“固着”
未来人格的变 态异常
(2)“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 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 我”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时常体验焦虑 与紧张。
(3)克服冲动的心理过程
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
异常心理与 行为
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压抑力量不足
冲突、矛盾、非理性冲 破防线
(四) 数理统计标准
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社会人文科学 中的问题,用量化分析取代定性描述,这是现代科学 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心理异常的判断也采用了这一 方法,即认为健康人的心理状态呈一种正态分布曲线, 距均值较近的为大多数,称为正常,远离均值的就可 能存在异常,常常把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作为正常值 范围,偏离此范围者为异常。
社会文化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社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变化,比如手淫曾被看作是一 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如今却认为,如果适度,则是 一种健康促进行为。
(三) 症状检查标准
如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
该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诊断。检查患者 的症状常常作为医师们采用的手段。临床检查方法包 括医学系列检查和心理测验,可以发现异常的心理症 状和体征,如幻觉、妄想、怪异行为等。
2、依据上述两个命题,有以下判断:
变态心理学
பைடு நூலகம்
• 精神病:(1)广义的,精神疾病;(2) 狭义的,重性精神病。 • 三个特点:1、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 损;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缺乏症 状自知力。 精神病分为功能性(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或情感性精神病)和器质性(脑 器质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中毒性 精神病等);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属于较 轻的功能性精神障碍。
五、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与标准 1、原则: • 心理与环境的统一 • 心理活动自身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 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
2、标准: • 以经验为标准 • 以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性为标准 • 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 以心理测验与实验的结果为标准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原始社会 2、古代中国和希腊 3、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 4、18—19世纪 5、变态心理学的奠基
• • • •
心理失调 心理异常 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 行为失常的统称。心理学角度。更多指 神经症或焦虑障碍。它们与精神病不同) • 心理问题
三、对心理异常的理解 • (1)偏离统计学上的常模 • (2)偏离某文化常模 • (3)有威胁的行为 • (4)古怪或无效的行为 • (5)个人主观的不适
F.A. Mesmer (1734~1815)
最早施行催眠疗法的是奥地 利医生麦斯麦。1775年他设计了 著名的磁气桶装置,向病人输送 磁气,达到治病的目的。
•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精神病学基 础、人格心理学等 • 使用教材: • 1、梁宝勇主编 《变态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钱铭怡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 参考书: 1、王登峰主编 《变态心理学》 时代出版社 1994年 2、王玲 主编 《变态心理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王建平 《变态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吉峰主编 《变态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劳伦 阿罗伊等著,汤振宇等译 《变态心理学》第9版 上海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
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 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 症状 • 其次,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 其严重程度 • 第三,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 状是原发还是继发的 • 第四,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疾病的误诊 • 第五,学会分析和探讨症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 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
(一)思维形式障碍
• 2 、思维迟缓: •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思维奔逸相反, 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 ,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
(一)思维形式障碍
• 3、思维贫乏: • 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表现为沉 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但回答 问题的语速并不减慢,只是回答内容极为简单。 这是与思维迟缓本质的区别。
判断正常和异常要考虑的方面
•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 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 出了一般限度 •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 具体分析和判断
精神症状的特点
• • • •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 损害
变态心理学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心理病理现象
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 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变态心理
• 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 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 期待的行为反应。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述第四节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一、心理障碍的分类·病因病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建立诊断。
(只适合有明确病因的,比如脑外伤,物质滥用。
)·症状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
(精分,双相等)·由于精神障碍多数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缺乏实验室诊断手段,因此对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进行。
(一)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 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DSM-I V的分类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状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物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应激障碍也归在本类)8.躯体形式障碍9.扮演障碍10.解离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注意:2013年出版的最新版DSM-5将精神障碍分为22类。
相比之前发表的DSM系统,2013年发表的DSM-5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弱化了五轴诊断系统,在分类上向ICD-10靠拢:DSM-5不再强调五轴诊断体系,而是建议将轴3与1、2合并;在轴IV上推荐使用ICD-10方法;在轴V的使用上建议采用WHODAS (WHO残疾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其次,强调了对严重程度的评估: DSM-5建议使用规范化量表和问卷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改变了DSM原版本中以症状数为唯一标准的特点。
·DSM-5的分类1神经发育障碍2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4抑郁障碍5焦虑障碍6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7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8分离性障碍9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10喂养和进食障碍11排泄障碍12睡眠-觉醒障碍13性功能障碍14性别烦躁15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16物质相关障碍与成瘾障碍17神经认知障碍18人格障碍19性欲倒错障碍20其他精神障碍21药物所致的运动碍及不良反应22其他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问题(二)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是由WHO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反复出现:C
A抑郁情绪 B重复动作 C强迫观念 D超价观念 E思维云集
2.用MMPI进行变态人格评估,一般将T为50分作为正常人均值,当T超过( D )分,提示可能有异常。
A.40
B.50
C.60
D.70
3.患者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缓慢,持续进展。
早期表现出神经衰弱的症状,易疲劳,软弱无力,贪睡,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孤僻日益加重,被动,生活懒散,不讲卫生,数月不洗漱,情感淡漠,幻觉妄想不明显,发病早期常被误认为是思想不开朗或思想问题,数年后病情严重时才被发现,疗效差。
此症可诊断为( B )精神分裂症。
A.躁郁型
B.青春型
C.单纯型
D.紧张型
4.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性发展分为有序的几个阶段,如( A )等,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如停留在某一阶段上或遇到挫折而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都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
A.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B.生殖器期、口欲期、肛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C.潜伏期、肛欲期、口欲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期
D.生殖器期、肛欲期、口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5.精神分裂症属于:B
A神经病 B精神病 C神经症 D人格障碍
6.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A
A目前病因未明 B性格异常 C感染 D 遗传
7.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 C )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
A.道德
B.文化
C.精神
D.心理
8.某女生,18岁,因“月经不调”赴妇产科就诊。
门诊医生发现其体重偏轻,但却非常害怕自己发胖,因此经常去进行大运动量锻炼。
问,诊断最有可能是:? A
A.神经性厌食症B.青春期发育正常现象C.锻炼过度D.月经不调综合症
9.某男,已婚1年,性生活一直正常。
一月前出现阳痿。
下列哪项不是其确诊的必要条件:C
A.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B.排除器质性原因C.夫妻关系不良D.其年龄大于20岁E.询问其民族背景
10.下列哪项属于反社会人格的特点? B
A.易受他人暗示B.漠视他人的感受c.不信任他人D.在会谈时孤僻,缺乏回应11.对被人负面评价、拒绝或忽视表现出显著的焦虑是下列哪一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B A.表演型人格障碍B.回避型人格障碍
C.边缘型人格障碍D.依赖型人格障碍
12.抑郁发作中最危险的症状是:D
A.情感低落B.思维迟缓C.活动减少D.自杀行为
13.某女性,20岁,大学生,新学期开始后被同学发现其过分地爱说话,上课时喋喋不休,下课后忙于参加所有活动,但每次都有头无尾,一项未完成便转向另一项,令合作者很尴尬,喜欢接近男同学,整日非常忙碌,睡觉时间仍在高谈阔论,使同宿舍同学难以忍受。
最可能的诊断为:C
A.表演型人格障碍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
14.下列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联想障碍的表现? B
A.思维散漫B.思维中断C.思维迟缓D.思维贫乏
15.某男性,36岁,8年前起在某工厂打工,认为老板及工头合伙陷害,逃离工厂到另一城
市,但8年来一直感到有不认识的人用电波控制自己,听到议论自己的声音,觉得“很迷茫”,心情不好。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重度抑郁发作B.精神分裂症C.偏执性人格D.恶劣心境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试述疑病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疑病症
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逐渐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
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
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
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这种疑病性烦恼是指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
患者也知道烦恼于健康不利,苦于无法解脱、不能自拔。
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或保证。
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特殊嗅觉异常或自身形态奇异等单一症状的疑病症。
2.试述急性应激障碍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1题)
试述儿童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内向性孤独、言语交流障碍和动作刻板重复,被称之为孤独症三联征。
内向性孤独表现为拒绝交往和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流,显得极度孤独。
拒绝交往的特征性症状是避免被注视,不能与人进行目光的接触,对人的反应就像对物一样,甚至对亲人的呼唤也不产生反应,仿佛与己无关,根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流则既不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关爱和安抚,也不会体察别人的喜怒哀乐,甚至不喜欢被抚抱、被亲吻,即使对父母的爱抚行为也不产生微笑或欢跃的反应,对待父母的感情反应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
言语交流障碍表现为沉默不语和与人交谈缺乏应对。
沉默不语在任何情景下都会出现,如非与人交流思想不可,也倾向于手势和肢体、头部动作表达,使人怀疑是否是哑巴;与人交流缺乏应对则表现为不管别人的感受自顾自地讲话,且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也表现为用错词汇,尤其是代名词,故常常使人感到不知所云。
动作刻板重复表现为强迫性地要求保持同样状态,如吃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衣服‘玩同样的游戏、走同样的路线等,显得极端地墨守成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其随之改变,则会表现出不愉快和拒绝。
同时,刻板、反复绕动自己的手指、刻板地摇摆身体等。
此外,约有3/4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有真正的智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