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静力学1.胡克定律:F = kx,其中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mg,其中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多个力平衡时,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4.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F1-F2≤F≤F1+ 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
求解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6.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或:Fx合=0,F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只需要了解)力矩:M=FL(其中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当三个力共点且平衡时,有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与正弦定理进行对比)。
7.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
8.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μFN。
其中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为: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总结(超详细)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
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 –Sn=aT2 =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即: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 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 F 2 )合力大小 F 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
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1 at2 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 V= v0 vt 2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 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 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力学1.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加速度与减速度- 动力学方程- 自由落体运动2.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的描述- 角速度与角位移-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 受力分析- 弹力与弹性势能- 惯性与质量3. 力学中的能量- 功与功率- 动能与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力与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温度与热量- 冷热与温度的比较- 气体理论与状态方程2. 热学过程- 等温过程与等容过程- 等压过程与绝热过程- 对流、传导与辐射3. 热学定律- 热平衡定律- 热传导定律- 热辐射定律-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4. 热力学技术- 工作与热机效率- 热量测量与热量传递- 热泵与制冷机第三章:振动与波动1. 振动- 平衡位置与振幅- 周期与频率- 圆周振动与简谐振动- 受迫振动与共振2. 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的特征量:波长、频率和波速- 线性媒介中的波动-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3. 声学基础-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 声的强度与音量- 声音的特征:音高、音质和音色- 共振和驻波4. 光学基础- 光线与视线- 光的行进速度与传播性质-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干涉与衍射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带电体- 电场的定义与性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与电势差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电子流动方向- 静电场与恒定电流- 电阻与电阻率3. 电路- 串联与并联电路- 配分与戴维南定理- 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4. 电势与电容- 电势能与电位- 电容与电容量- 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势差5. 磁学基础- 磁场的特性与定义- 磁感线与磁场的切线方向- 磁场对电荷与电流的作用力第五章: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与磁能的转化- 楞次定律与电动机2.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互感与自感- 变压器与感应电动机- 电磁波和电磁振荡第六章:原子与分子物理1. 光电效应- 光电子的特性与发射原理- 照射光强度与阻挡电压的关系- 光电效应的应用2.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3.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与探测技术- 原子核能量与核反应的释放以上是高中物理主要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11.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电流表示数:I=IR+IV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或Rx>(RARV)1/2]选用电路条件Rx高中物理复习技巧1.模型归类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最新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一、力及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必备全部知识点总结
让“无理”变得有理物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345678910123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 2212+=,212T S S a -=,()a S S n T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 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 (52)n n 第n 678.91011 1212总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α 时间相等:450时时间最短: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物块在斜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再滑上水平面后静止于C 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如图,则μ=αtg6.几个临界问题:αgtg a =注意α角的位置!光滑,相对静止弹力为零弹力为零7.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123(1)(3)42r ()h R +2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 =3.1km/s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 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Rg V =1,RGMV =1,V 1=7.9km/s1(1(3(523大小。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一、力学篇1.物体的力学性质:物体的质量、重力、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可分为三类平衡、弹性与塑性变形。
2.运动与力学定律: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描绘、牛顿第二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第三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功、功率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弹簧弹性势能。
3.圆周运动:角度与弧长、角速度与线速度、加速度与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离心力与引力。
4.万有引力与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开普勒定律。
5.静电场:电荷的产生与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电场做功与电势能、电势与电势差、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
二、热学篇1.温度与热量:热现象、温度和温标、热平衡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想气体:气体微观模型、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功和热。
3.热传导、辐射与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热平衡、热传导定律、热传导的应用。
三、光学篇1.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镜面成像。
2.光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和偏振。
四、电磁学篇1.电荷与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的叠加和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势差、电势的叠加、电偶极子。
2.电容与电容器:电容和电容元件、电容的计算和串并联、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电路中的电压、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阻、电源和额定电流。
4.磁场与磁场中的电流:磁场和物体自由运动、安培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5.电磁感应和交流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和自感、交流电、变压器和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五、量子物理篇1.光电效应和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波动粒子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知识点:
1.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平衡条件:静力学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
-转动定律:转动动力学方程、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
2.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光量子、光电效应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偏振与散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3.电磁学
-电荷与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
-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电势、电势差、电场力与电场能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磁场与静电场:磁感应强度、磁场力、洛伦兹力
-电磁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法拉第定律
-交流电与电磁波:交流电的产生、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交流电特性、电磁波的特性
4.热学
-温度与热量:温度计、热容、比热容
-热传递:传导、辐射、对流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理想气体的分子运动:动能、分子运动速率分布、麦克斯韦速度分
布定律
5.声学
-声的传播:机械波、波长、频率、波速
-声音的特性:音高、音强、音量、音色
-声波的反射与折射:声音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
这些知识点只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知识点,如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相对论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
}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物理知识点总结一、速度加速度1.t v a t x v ,为比值定义式2.at v v 0用来计算速度3.平均速度公式20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2021at t v x ,推导可得at v t x 210,即t t x 图像斜率代表2a ,截距代表0v 。
5.ax v v 2202,推导可得2022v ax v ,即x v 2图像斜率代表a 2,截距代表20v 。
6.打点计时器①使用交流电源,使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②每0.02秒打一个点,如果题中有“相邻两个点还有未画出的点”,则需要另外计算。
③已经平衡好摩擦力的依据:打出的点是一系列间距相等的点。
④纸带上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单位一般为cm ,计算时需要化成m 。
⑤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2T x a ,两种一般用法:(设每段位移分别为61~x x )2213212)(2T n m x x T x x T x x a n m )3()()()2()()(212345621234212T x x x x x x T x x x x T x x a 7.光电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①已经平衡好摩擦力的依据: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同②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t d v ③画出一次函数的两种横纵坐标:)(1122F a t x t 或和。
④有关函数:2122221221212)()(t x d a t ax t d t d二、力1.重力mg G ,重力加速度在极地最大,在赤道最小。
2.弹力kx F ,弹簧在剪断一瞬间弹力不变。
3.摩擦力N F f ,有摩擦力就一定有支持力;此公式只能计算滑动摩擦力。
4.牛二ma F ①整体法(两个物体相对静止,a 、v 一直相同):隔离时对受力少的做分析,整体事忽略连个物体之间的里。
摩擦力的方向可以用相互作用力判断。
②版块模型(恰好不掉下去求木板最大长度):若地面光滑可以用动量做。
③传送带:注意有先加速后匀速的情况,向下运物体时还有先加速后加速但是加速度不同的情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合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
2. 惯性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称为惯性。
3. 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弹力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三、机械能守恒1. 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2.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所受合力所做的功。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摩擦等非弹性因素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
四、功和能量1. 功的概念和计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或传递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3. 功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多少,等于功除以时间。
五、波动1. 波的特性和分类波是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形式,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2. 波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波的传播方式有横波和纵波,波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3. 声波的特性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具有频率、波长和振动质点的特点。
六、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与界面相遇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光学中可以用光的法则和光的定律来描述。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会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七、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中基本的粒子,带电粒子周围形成的空间称为电场。
2. 电场的性质和作用电场具有电荷、位置和时间的依赖性,对带电粒子产生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力学1. 力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它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如果受力平衡,就保持原来的状态。
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所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运动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4.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表明,如果物体的速度改变,它的动能也会改变。
5. 势能和力学能量高度为h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mgΔh。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描述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
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量是能量传递的方式,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
热能是物体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2.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是物质单位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3. 热传递和传导热传递是热量在不同温度之间的传递过程。
传导是指材料内部热量的传递过程。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和功是能量的转移方式,可以相互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只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永远不会自发地从低温区传递到高温区。
5. 热力学功和热机热力学功是由热量转化而成的功。
热机是利用温度差使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
6. 热力学逆过程热力学逆过程是指系统的状态经由取得外界功和放出热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和电场原子的结构中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了物质的基本结构。
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力场,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力学
- 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
-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
运动
- 牛顿定律与运动:惯性、力的合成、平衡、斜面静摩擦、弹
簧力、万有引力定律
- 动量与能量: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与功率、机械能守恒、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 热学
-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膨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热能传递:传导、对流、辐射、功与热的转化
- 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理想气体的分子速率与平均动能、分子
碰撞频率、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焦耳定律
3. 光学
- 几何光学: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全反射、光的成像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 光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玻尔模型与能级、
激光
4. 电磁学
- 静电场:电荷与库仑定律、电场、电势能与电势差、静电场
中的运动带电粒子
- 电流和电阻: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温度效应
-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交变电流
5. 原子物理
-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原子核结构、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放射性与核能:放射性、半衰期、核反应、核能的利用
-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粒子的分类、强相互
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6. 特殊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时空间隔、洛仑兹变换、质能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一、速度加速度1.为比值定义式tv a t x v ∆∆=∆∆=,2.用来计算速度at v v +=03.平均速度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0vv v +=4.,推导可得,即图像斜率代表,截距代表。
2021at t v x +=at v t x 210+=t t x -2a0v 5.,推导可得,即图像斜率代表,截距代表。
ax v v 2202=-2022v ax v +=x v -2a 220v 6.打点计时器①使用交流电源,使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②每0.02秒打一个点,如果题中有“相邻两个点还有未画出的点”,则需要另外计算。
③已经平衡好摩擦力的依据:打出的点是一系列间距相等的点。
④纸带上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单位一般为cm ,计算时需要化成m 。
⑤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两种一般用法:(设每段位移分别为)2T xa ∆=61~x x 2213212)(2T n m x x T x x T x x a n m --=-=-=)3()()()2()()(212345621234212T x x x x x x T x x x x T x x a ++-++=+-+=-=7.光电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①已经平衡好摩擦力的依据: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同②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td v =③画出一次函数的两种横纵坐标:。
)(1122F a t x t 或和--④有关函数:2122221221212((t x d a t ax t d t d +=⇒=-二、力1.重力,重力加速度在极地最大,在赤道最小。
mg G =2.弹力,弹簧在剪断一瞬间弹力不变。
kx F =3.摩擦力,有摩擦力就一定有支持力;此公式只能计算滑动摩擦力。
NF f μ=4.牛二maF =①整体法(两个物体相对静止,a 、v 一直相同):隔离时对受力少的做分析,整体事忽略连个物体之间的里。
摩擦力的方向可以用相互作用力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f =f m (具体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多为综合题中渗透摩擦力的内容,如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f N =μ
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
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 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 ≥gR ,当T 拉=0时,v =gR mg =F 向,
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
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 ≥0 T 为支持力 0< v <gR T =0 mg =F 向, v =gR
T 为拉力 v>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
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M
R 02=
g g R R h R h '()=+2
2——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r GM
、r m v r GMm 22=、v =r GM 、r m v r
GMm 22==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
r GM
=gR gR 2=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 T v S
T
v x v t v v y g t v g 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
=
=20002
02
224
02
220
12
1421
2αθα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在图上标出从A 到B 小球落下的高度h =221gt 和水平射程s =t v 0,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11. 从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α的斜面上的B 点,此时速度与斜面成90°角,求:S AB
在图上把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v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v 0和竖直分速度v y =gt ,可得到几何关系:=
0v gt
tgα,求出时
间t ,即可得到解。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s v t at v v s t v v as v v v v v a v v t s s m n aT s v v t
t t s
t
t m n t =+==
=+=-=+=
--=-=+02
2
022
02
2
2
2
2
2
01
22
22
2()··
13. 匀速圆周周期公式:T =
ωπ
π22=v R 频率公式:f T n v R =
===122ωππ
速度公式:v s
t
r
t
T =⋂==
=
ωωφ
π2
向心力:向F mv R
m R m T R
===⎛⎝ ⎫
⎭⎪222
2ωπ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转速(n :r/s ) 14. 波的图像、振动图像
振动过程和波的形成过程: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波形三者的关系
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νλλ
=-
f T
水平弹簧振子为模型:对称性——在空间上以平衡位置为中心。
掌握回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随时间位置
的变化关系。
单摆周期公式:T =
g l
π
2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 =f 驱动力
发生共振条件:f 驱动力=f 固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波速公式=S/t =λf =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 20℃: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