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的特征

合集下载

第五章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

第五章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

126
• (2)基础性 •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 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 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 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 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 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 (3)广泛性 •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 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 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 础和适用范围。在公共生 活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一法的概念特征作用二违法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三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3环境保护法的立法意义及基本原则4道路安全交通法的立法意义和基本原则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二违法的概念与构成要件1违法的概念违法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犯现行法律法规因而造成危害社会有过错的行为
生活中 是非不明、荣辱不辨 的现象依然存在
请您积极参与 您有什么感想?
(二)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蚂蚁过火的故事
一位老农上山开荒,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杂 草和荆棘。砍到一丛荆棘时,老农发现荆条上 有一个箩筐大的蚂蚁窝。荆条倒,蚁窝破,无 数蚂蚁蜂拥窜出。老农立刻将砍下的杂草和荆 棘围成一圈,点燃了火。风吹火旺,蚂蚁四散 逃命,但无论逃到哪方,都被火墙挡住。蚂蚁 占据的空间在火焰的吞噬下越缩越小,灭顶之 灾即将到来。可是,奇迹发生了。火墙中突然 冒出一个黑球,先是拳头大,不断有蚂蚁粘上 去,渐渐地变得篮球般大,地上的蚂蚁已全部 抱成一团,向烈火滚去。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劈 里啪啦,烧焦烧爆,但缩小后的蚁球毕竟越过 火墙滚下山去,躲过了全体灰飞烟灭的灾难。
交流研讨
请您积极参与
说说你心目中的 文明城市或校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公共生活中辨别不文明行为和规范行为的标准。

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体验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公共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公共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友好交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特点老师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场景。

比如:大家排队坐公交,在学校参与大扫除活动,以及一起庆祝某个节日等等。

接下来引出“公共生活”这一概念。

告诉学生们公共生活不仅仅是私生活的简单叠加,它涉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在这个场景下,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行为准则,需要我们共同遵守和遵守来维护秩序。

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公共生活场景,并总结归纳公共生活的定义。

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空间内共同参与的、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

这些活动通常涉及公共规则、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等要素。

例如在学校、公园、超市等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都属于公共生活范畴。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PPT图片展示或是生活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公共生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比如校园生活的分享行为以及学生们参加校内外集体活动的例子。

强调每个公民都参与和融入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学习和体验的重要部分,是我们塑造公民意识和提升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关注和参与身边的公共生活,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和决策会直接影响公共生活。

这也是本次课堂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的关键概念之一。

2. 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公共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

理解公共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公共意识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全

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一节走进公共生活1、什么是公共生活:人与人相互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

2、公共生活的围:①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②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③地球村④虚拟世界、网络3、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围的广泛性;(2)活动容具有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为什么要融入公共生活:(1)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公共生活(2)在公共生法中,与人不断联系,交往合作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3)我们每个人积极融人会共生活,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与完善。

5、如何融入公共生活:(1)既要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自卑的阴影,又要克服自负的心态,不过高地估价自己而过低地估价别人。

(2)摆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坦诚相处。

6、怎样克服自卑的心理:(1)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信心,(3)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地表现自己。

第二节文明交往1、怎样才能做到文明交往:(1)平等待人,学会宽容;(2)讲文明,懂礼仪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因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3、为什么要学会宽容他人?(1)学会宽容待人,理解、尊重他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宽容待人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就能赢得友谊,拥有更多的朋友。

4、为什么要讲礼貌、懂礼仪?(1)文明交往,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2)文明交往,就会大大减少由于冲动造成的不良后果(3)在国际交往中做到行为文明,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形象与尊严,(4)礼貌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基本品质,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

(5)文明礼貌,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我们无形的财富。

5、文明礼貌的要求: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互敬互让的言谈举止,按规则办事。

6、生活往的技巧有哪些:提问的技巧、聆听的技巧、说服的技巧、道歉的技巧、推介自我的技巧。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单选题1.公共生活的鲜明特点是:()A.透明性B.开放性和透明性C.开放性D.间接性2.社会公德涵盖了:()A.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A.具有领域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B.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C.具有岗位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D.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4. 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

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B.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C.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5. 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这是职业道德建设中:( )A.办事公道的要求B.爱国守法的要求C.尊老爱幼的要求D.爱岗敬业的要求6. 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是:()A.性爱B.责任C.理想D.情欲7.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A.邻里团结B.爱岗敬业C.保护环境D.服务群众8.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称为( ) A.社会公德B.个人品德C.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9. 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A.婚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B.婚姻生活、公共生活C.公共生活、职业生活D.婚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10.私人生活的主要特点:()A.封闭性和隐秘性B.直接性C.内部性D.间接性1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尊重他人、举止文明B.助人为乐C.为他人提供便利D.不妨碍他人12.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保护环境B.维护公共秩序C.爱护公物D.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13.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1、私人生活(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

2、公共生活(1)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下列两段话:①以追求个人自由为目标的私人意识常常会把个人生活看成是公共生活完全相隔绝的领域,对社会公德及法律规范的介入产生强烈的抵触和提防心理,排斥站在社会普遍价值的立场上对个人生活进行“品头论足”,把“私人生活”完全变成个人自由的标签。

②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论:第一段中,私人意识同人们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生活的法律意识的确立和发展相背离。

第二段是理性地对待两者的矛盾,这和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自由不能没有纪律、个性并不排斥共性是同样的道理。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经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高兴时常大喊大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什么是公共生活?

什么是公共生活?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 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 的变化,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公 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主要表现 为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 完善,给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什么说公共生活日益成为 社会成员生活的主要组成部 分?
公共生活在我们生活组成部分地 位不断升高,最为主要的原因在 于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程度的加大。 社会不断地发展,为我们提供更 多发展的资源与平台,个人参与 社会的能力与需求不断在增强, 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紧 密。

是 是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两者 既有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 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 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 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 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 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广泛。
公共生活
组长:张二兵
主讲:张二兵
组员:何梅、黄钧宗、庄伟国、张即清、刘
乃升、丛金东、许尚宾、张家欢、周荣职、 李佳芮、张悦、钟俊褀、陈润荃
什么是公共生活? 现代公共生活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 会成员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共生活含义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 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 生活。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 较,公共生活的领域更加广阔, 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彩纷 呈。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 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 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 等到新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 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 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 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 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介入社会公 共生活。

第五章第六章道德部分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第六章道德部分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为支 撑,法律需要道德为补充。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更清晰地体 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 一。
(二)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特点
强调人的“自律”。在公共生活中, 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它引 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 道德意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 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是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 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 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 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因此,文明的行为 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对于维护公共利益 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 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 稳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文明礼貌是敞开心扉的钥匙,是心灵交流的窗口, 是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在有人遇到困 难的时候给与帮助和关心。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
福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 理性行为,是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 重要标志。
(三)爱护公物
珍惜爱护公物、物用所值是人对物的态度, 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这种公德体现一个人对他人的劳动及其劳 动成果的尊重。
对公共场所的设施、花草绿地、车船亭廊、 路灯护栏等保证正常公共生活的设备予以 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私占是每个公 民的职责。
(四)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 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 应尽的责任。
看看我国 人们的生产关系和交往活 动的必备条件。
社会关系总是表现为各种制 度,如社会制度、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 人们只有遵守这些制度和 规范,才能使社会生活表现 出一定的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答案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内容:(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PS: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客观事实为根据(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PS: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既是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PS: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PS:①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A.提供了价值标准B.体现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3.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核心体系的主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优点:(1)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是真正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2)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民众基础(3)能够引领时代前进(4)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二.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特征,理想的类型,对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的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特征:①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S: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PS:理想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④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⑤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4)信念的特征:①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②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③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PS: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2.对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的理解(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PS: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位器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PS: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PS: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PS:①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②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③需要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三.爱国主义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民族精神的含义,爱国主义的相关辨析1.爱国主义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1)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2)特征: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们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③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基本内容: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PS:A.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B.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④同仇敌忾,抗御外诲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PS: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价值②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PS: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3.民族精神的含义: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PS: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爱国主义的相关辨析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PS:坚定地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PS: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B.八项主张C.反分裂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①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PS: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粘合剂②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PS: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四.人生观的含义、内容、错误人生观的辨析,人生价值的评价,科学对待个人与他人关系(人际交往)1.人生观的含义、内容(1)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2)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2.错误人生观的辨析(1)内容:①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②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③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PS:A.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B.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2)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征:①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②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③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3.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PS: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4.科学对待个人与他人关系(人际交往)个人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④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①正确认识竞争②正确认识合作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五.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起源: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④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⑤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2)本质:①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②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PS: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PS:①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②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③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PS:①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②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4.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途径: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②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④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⑤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⑥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2)方法:①学思并重的方法②省察克治的方法③慎独自律的方法④积善成德的方法⑤知行统一的方法六.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的含义和特征,如何维护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内容及运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的含义和特征(1)公共生活的含义: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2)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4)公共秩序的特征: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PS: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B.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PS: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PS: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PS: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2.如何维护公共秩序:①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②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的发挥需要法律支撑,法律的实现需要以道德为重要条件③道德是法律的补充,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④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3.社会公德的内容及运用(1)内容:①文明礼貌PS: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的必然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②助人为乐PS: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③爱护公物PS: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保护环境PS: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⑤遵纪守法PS: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2)运用:①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七.爱情的含义、家庭美德的内容、婚姻法的主要内容1.爱情的含义: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2.家庭美德的内容:(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PS:男女平等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夫妻和睦PS:夫妻关系式家庭关系的核心,忠于爱情、互敬互爱是夫妻和睦、婚姻美满的基础(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3.婚姻法的主要内容:(1)结婚: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PS:结婚登记时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2)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3)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八.法律部分宪法、民法、刑法是重点(1)宪法的特点、民法的基本原则,对这三部法律基本内容的了解(2)案例分析注意: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之债1.宪法的特点:(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3.三部法律基本内容的了解(1)宪法的基本内容:203~218(2)民法的基本内容:218~226(3)刑法的基本内容:232~2364.案例分析注意: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之债(1)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体的多元化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

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

这是社会生活中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3、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

这是属于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道德D、政治道德5、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智力差别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公平地对待每位顾客,服务热情,不以貌取人、欺叟骗童。

这是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B、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的要求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D、完善自我的人际吸引要求6、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完成了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C、社会功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7、“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A、民主规则B、生活习惯C、社会功德D、职业道德8、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

他这样做是A、节省时间之举B、聪明灵活之举C、可供学习之举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9、现代社会,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体育健身、网上冲浪等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哪一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题的多元化D、活动方式的多样化10、()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A、民主法制B、诚信友爱C、公平正义D、安定有序1、单选题CABBB DCDDD二、多选题1、社会公德的内容有A、遵纪守法B、保护环境C、爱护公物D、助人为乐E、文明礼貌2、社会公德的特点有A、基础性B、继承性C、广泛性D、强制性E、简明性3、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功德要求的有A、不随地吐痰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C、捡到财物,占为己有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4、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动准则。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讲稿)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道德的最基本的知识,搞清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本章,我们将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规范。

本章共三节,其构成可以说是一体两翼。

一体是指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首先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还有职业生活。

但一个人除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之外,还会同时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那就是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封闭性...和独立性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公共生活就是超越了特定的私人生活空间的社会生活,它的活动空间为面向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场所,如社区、学校、公共交通工具、马路街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与休闲场馆、博物馆、公园与广场、旅游景点、人才招聘市场、各种商品和金融交易市场、网络世界,等等。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5、公共生活的规范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一)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才能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惩治邪恶,保障人们正当的权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优秀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优秀课件
• 现代医学证明,在死亡过程中,不同的细胞、组 织、器官死亡的先后也不同。死亡的“不同步 性”,使器官组织的捐献成为宝贵的医疗资源。
•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生命不可挽回 的终止时,让自己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 一种方式延续,将自己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 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 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 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共十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共十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层次),二是(无私奉献),三是()。

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4、我国的《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二是(),三是()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和()。

6、民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实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实效期间为()年;短期诉讼时效为()年。

7、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8、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二、名词解释(12分)1、社会公德2、行政复议3、民事主体4、故意犯罪形态三、简答题(每小体6分,共30分)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处理人事争议的途径有哪些?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四、论述题(22分)试论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五、案例分析(16分)“道德”银行人们印象中,“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银行”则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共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公共秩序的需要,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程是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五章是讲道德在公共领域中的体现,是第四章的延续,作为第五章的第一节,本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了解,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是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把握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就为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3、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要让学生接受这一观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2、人类的公共生活如何发展起来?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简述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特征

简述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特征

简述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特征
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多元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的公共生活,人们需要尊重和容纳不同的声音。

2. 网络化。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和观点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公共生活越来越与网络紧密关联,虚拟空间也成为人们聚集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3. 民主化。

民主制度的普及和民众参与度的提高,使公共生活的决策更加民主化和透明化,权力更加明晰,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4. 环保化。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注重环保、健康和生态平衡,人们逐渐形成了可持续消费和生活的观念。

5. 飞速变化。

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变革和挑战,公共生活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人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保持学习和更新的态度。

公共生活具有( )的特征

公共生活具有( )的特征

题目
公共生活的特征有( )
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社会公共生活

社会公共生活

社会公共生活
社会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中,人们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享受社会成果。

社会公共生活的发展和健康,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公共生活的核心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在社会
中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只有当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另外,社会公共生活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
会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社会公共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社会成果,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也应该注重社会公共精神的培养。

这包括互助、友爱、奉献等价值观念的传承。

只有当人们都具备了这些精神,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融洽。

总之,社会公共生活是一个复杂而又美好的过程。

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社会公共精神,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公共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
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员所享有,不
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
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生活质
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
生活行为负责。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很小,人际关 系也比较简单和清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 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 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人任何 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 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 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社会的场所和领
域不断的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
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
案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是人
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
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
等现代通信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
新的变化,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
的内容和方式。主要表现为公共场所的增
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给公共生活的内容
和方式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