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资源 开发实用校本教材 彰显地方特色

合集下载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一、引言地方特色资源是指特定地域内独具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的重要性1. 丰富课程内容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多样,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资源,可以为学校课程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案例。

北京的紫禁城、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熊猫基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资源。

结合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链接感。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地方特色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积累和成长。

三、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方法1.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整合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等,设计出符合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考察、项目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借助外部资源学校还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如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企业等,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课程建设已成为各个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而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就要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将其融入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将就如何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进行探讨。

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进行特色课程建设之前,首先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本土资源。

江苏苏州的园林、四川成都的文化、广东的岭南建筑、湖南的湘菜、北京的古建筑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本土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也可以为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话题,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融合本土文化元素在特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善于融合本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课程的教材内容、学习活动、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融合本土文化元素。

对于语文课,可以选取当地的名著名篇作为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对于历史课,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对于美术课,可以以当地的风景名胜和民俗文化为题材,进行素材的创作,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本土文化的艺术魅力。

通过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特色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深刻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开展本土文化活动为了加强本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本土文化活动。

举办本土文化节、本土文化讲座、本土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参加本土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本地的历史遗迹、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进行本土文化实地调研和考察,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南漳县板桥镇新集完小陶礼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作为山区学校怎样建设符合本校实情的校园文化是一项重要课题。

近几年板桥镇新集完小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探索以“琢”为主题,以“力琢璞石为美玉,甘为学子谱明天”为理念,营造“温润典雅,方正有致”的校风,“精雕细琢,博雅致学”的学风,“点石成金,琢璞为玉”的教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充分发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在学校发展的一种体现方式。

新集完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建构有特色、有理念学校文化。

板桥文化底蕴丰厚,曾被称为“文化之乡”,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冯氏民居;有青龙寨等许多古山寨;有道教圣地九龙观。

这里能工巧匠很多,还有冯哲夫等文化开明人士。

特别是民国时期的乡政府、省级文物碉堡楼就在校园内。

学校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确定以“琢文化”为学校文化。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古建筑和地方知名的能工巧匠,传承工匠精神;从冯哲夫等开明人士身上学习板桥人纯朴善良的质量;通过了解伍荣显等一大批从本校走出去的省市县领导成长经历,学习他们少年刻苦学习,建设祖国,走出大山后,心系家乡发展,热爱家乡的质量。

同时了解板桥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建筑、雕刻、木器加工等艺术,薅草锣鼓、花鼓戏、玩龙灯、划旱船、巫音喇叭等文化活动。

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得到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热爱科学、感恩社会等方面教育。

二、精心设计环境文化,净化师生心灵。

学校依据本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物质文化。

如精心打造文化墙,操场四周悬挂“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标语、运动图示和体育活动要领、安全常识等;结合“琢文化特色”将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分别命名为“琢玉楼”“怡然居”“探根楼”。

每班教室宿舍分别命名为“寻根班”“探根班”“追梦居”……同时每个学习小组也都有本组特色的组名。

开发校本教材 凸显学校特色

开发校本教材 凸显学校特色

开发校本教材凸显学校特色【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总体目标,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马仲小学校自2004年9月开始就进行了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并且,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具体做法。

【关键词】新课改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成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总体目标,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马仲小学校自2004年9月开始就进行了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并且,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是:1.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1.1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个人特长。

1.2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乐。

1.3 从学校特色和学生习惯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1.4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会在艺术欣赏中陶冶情操,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2.1 实效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严格遵循课程开发和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力戒形式主义。

2.2 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讲求价值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3 自主、灵活性原则。

3.规划课程的结构与科目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具体分这么三块:第一类是拓展类课程,主要是与语文、数学、英语相关的奥数课、习作课、英语口语课等;第二块是个性类课程,如计算机、美术、体育、舞蹈、乐器等,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和个性的需求;第三类是生成类课程,这类课程没有固定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必要开设相应的课程了,就选定一个主题适时开设。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现已自行编制和开发了以下三门校本课程。

3.1 《拓展阅读》——做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在背景介绍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目的说明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意义分析了地方特色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在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课程设计与开发、实施策略与机制、案例分析、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地方特色资源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合、成效评估与持续改进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启发教育者和决策者重视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挖掘、利用、设计、开发、实施、策略、机制、案例分析、教师、学生、角色转变、融合、成效评估、持续改进、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校越来越意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而地方特色资源是学校所在地独有的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校开始积极探索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用地方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

这种课程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只有将地方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效益最大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目的说明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并实施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例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例

万方数据
17)
,办~学治校矗囊0蠢蠹|if髦2011.1
二、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内容和原则体现学 校办学特色
1.科学性。首先,两校坚持所开发的地理校本课程必须选取正 确的内容和素材,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或模棱两可的内容;其次,在 内容体系上要尽可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认知水平要求 上要符合目前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他们易于理解与接受。 2.校本性。两校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能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位 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个人兴 趣爱好及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等要素,贯穿学校办学理念和传 统文化,充分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在学校特定的规模办学条件 下,体现山区重点中学和完全中学的办学特色,内容上尽可能设 计以拓宽延伸类和乡土类为主、生活类和兴趣类为辅的校本课 程体系。《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或《永春旅游地理》兼顾生活类 和乡土类,校本针对性强。 3.实用性。以往的国家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缺乏与社会生 活有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新课程 基本理念的要求,永春一中成功开发并实施了一批与学生生活 经验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用性校本课程,如《茶文化》、《化 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物理》、<永春旅游开发与 规划》、《永春地方史》、《室内观叶花卉植物栽培与装饰》等,从 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此 外,永春一中为了有效指导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方便学生自主 学习教材,2010年暑假开始,该校各教研组已着手开发一套较 为实用的高考复习指导丛书,最近地理组已成功开发出对学生 备战高考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文科综合地理科高考知识点导 学》。永春二中目前也开发了校本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永春旅游 地理》和《永春县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两门地理校本课程。 4.时代性。我们主张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要紧贴时代脉搏,表 现时代特征。在内容选材上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最新和有价值 的成果,让学生了解,让学生思考,要不断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 值的新成果引入地理校本课程。因此两校校本课程在内容上都 充分重视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的特点,为 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永春一中能够 根据本县所处沿海地区山区县的独特位置,地形坡度较大,降水 又较丰沛,尤其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物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在开 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防灾减灾教育,增强 学生在灾害面前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目前学校正在开发另一门 校本课程《永春常见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在具体研发工作中, 该校非常重视将地理信息技术尤其“3S”(即遥感技术、全球定位 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为学生今后 的进~步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互补性。两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对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的补充作用,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使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适应 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比如,《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或《永 春旅游地理》都能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国家课程 《旅游地理》选修模块的结构和内容体系,结合本地本校特点和 学生学习兴趣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6.灵活性。几年来,永春一中和永春二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 与实施上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注意体现灵 活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 内容,学校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永 春一中开发的《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校本课程教学素材中涵盖 了旅游基础知识,旅游环境保护、永春旅游资源评析与旅游规 划、永春旅游业发展战略等灵活多样的内容,同时,在每章节后 面都配套设计了实地考察、调查、探究等实践性活动和栏日,以 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知识 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两校今后还将致力于‘地理 学习策略》校本课程开发,以提升学生专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 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供学生自由选择,如《地理读图策略》、‘地 理识记策略》和《地理听课策略》等。

加强校本课程研发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加强校本课程研发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临泽县板桥中学校本课程研发总结开发校本课程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师资水平、学生需求、地域差异和当地经济文化的特点,由学校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相对稳定的课程。

几年来,在上级教育、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的校本课程研发及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自主创新,全员参与,提升校本课程研发意识1.课程管理的多元观。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

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学校通过举办“我们的课程”专题研讨培训,使教师敢于去触及与开发校本课程,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首要前提。

2.开发主体的自主与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学校首先要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即放手让老师去做、去选择,他们通过实践、反思,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探讨,从而在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构思,并逐步去审视、批判与挑战传统的课程,力求研发出的课程丰富、鲜活。

3.参与群体的全员观。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群体参与的全员观,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广泛参与。

特别是在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充分调动一些专家学者和普通家长积极参与,对学校校本课程研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4.教师的角色转变与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强调教师要将内化的观念表现为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行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动力。

二、改革重组,整合拓展,探寻校本课程开发路径1.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改编和重组,合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例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例
传 统 、 势 、 长 的体 现 , 学 校 在 未 来 办 学 中 的 继 续 追 求 和 优 优 特 是
校本 课 程这 块广 袤 、 沃 的土 壤 , 肥 由于加 强 了对 学 生人 文 素 养
的拓 展 和培 养 , 激发 了学生 的 学 习热情 , 为学 生 打 开 了一扇 心 灵之
化 发 展 。永 春 一 中 是“ 建 省一 级 达 标 高 中 ”“ 通 高 中新 课 程 福 、普 实 验 省 级 样 本 校 ” 是“ 州 市 普 通 高 中新 课 程 实 验 地 理 学 科 基 , 泉
到 了充 分 的展 示 , 教师 的积 极 性和 创 造性 也 得 到 了充实施 的 目的和 意 义 凸 显 学
校 办 学特 色
1着 眼 于 促 进 学 生 的 个性 发展 和 全 面 发 展 .
4着 眼于 体 现 学 校 的办 学 传 统 和 办 学 优 势 . 学 校 办 学 特 色 是 学 校 办 学 的 总 结 、 淀 与 升 华 , 学校 办学 积 是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彰 显学校办学特色
以 高 中地 理 校 本 课 程 的 开 发 实施 为 例
◎永春 第二 中学 颜 锦松
◎永春 第一 中学
梁文福
国 《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和 《 通 高 中 新 课 程 基 试 》 普 1 = 方 案 ( 验 ) 中都 明确 提 出 : 行 国家 、 方 、 校 三 级 课 实 》 实 地 学
3 着 眼 于 促 进 教 师 的专 业成 长 .
校本 课 程 的开 发促 使 教师 从“ 学 ” 教 定位 向“ 学—— 研 究 ” 教 角
色 转 换 ,为 教师 潜 能 的挖 掘 和 创 新 精 神 的 发 展 提 供 了空 间 和 舞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地方特色资源是每个地方独有的宝贵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已经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教育和培养。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学习内容和环境。

某地方以农业产业为主要特色,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农产品的生长和加工过程。

这样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的地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交流。

学校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更好地融入地方社会资源,与地方企业、社区等进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地方特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纪实

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纪实

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
程开发纪实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学校正努力深入挖掘地域资源,通过
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来适应当地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本地文化传承。

我校——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也跟上了变革脚步。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着手设计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
需求精心挑选的一些主题精心编写,如《襄阳木雕》、《襄阳打制菩提》、《襄阳落纹染》等有关本地文化的课程。

着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襄阳独特
的灵魂,让本地文化在学生心中更加扎根。

在和实践合作的协助下,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实现了这些校本精
品课程的制作与教学,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校本课
程的推行,昭明小学也慢慢形成了特色甚至形成了学校的标志。

校本课程,不仅深入社会,挖掘地域资源,提升本地文化,更是发挥
了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实习平台,提升了
发展能力,开启了孩子们发掘文化资源、发展未来的探索之路。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的发展也愈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而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便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在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如山水风光、植物动物等。

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教育功能,将是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进行观察、体验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实践中,学生将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将这些资源融入到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可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参观学习,还可以邀请当地的老艺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热情,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于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兴趣。

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特色和社会资源。

将这些资源纳入到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产业,对将来的就业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可以开展走进企业、实地考察的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大势,促进他们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利于促进他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认同。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也可以促进当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当地的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可以相互借鉴、整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网络。

可以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促进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和融合;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家庭资源进行实践教育,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和共育。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摘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可以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合这些资源,设计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引入地方企业合作,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利用地方文化传统,可以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跨学科、实践活动、地方企业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地方文化传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教育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特色资源是指每个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产业特色等资源,这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机会。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结合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出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课程。

通过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知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还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不仅能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2. 正文2.1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地方特色资源是指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历史、地理、产业等资源,通过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生动的学习内容。

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校本教材彰显地方特色

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校本教材彰显地方特色

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校本教材彰显地方特色第一篇: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校本教材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校本教材彰显地方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现行的中学各科教材,虽然不再象以前那样“大一统”的格局,但仍以国家、地方(主要是省级)二级的课程设置为主,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还举步维艰,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任重道远。

我们目前使用的各学科教材,最大的局限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估计过高。

不可否认,“新课改”后的教材通过一定的内容更新和引导学习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际的情况是,教材最少都是省级统一,内容不可能兼顾各地学情,很多内容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

所以教学实际并不是像教材编者想象的那样乐观。

如各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教材编者认为学生会非常喜欢非常投入的去做这些“综合性学习”,但由于很多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学生无法开展或难以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鉴于现行教材的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局限,我们课题组(余庆县白泥中学“农村实用技术”课题研究小组)着眼于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家乡及家乡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本“校本教材”能给多元文化并存的教材百花苑增添一道风景线。

我们的《农村实用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注重特色,挖掘并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就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既是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分支,又有别于主流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指出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而学校又须以学生为本。

作为传承文化载体的学校,其校本教材就应以学生熟悉的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诏安特色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探究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诏安特色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探究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诏安特色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探究摘要:美术作为一门涉及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综合学科,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来传授和了解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引入和探究诏安县的特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地方文化的美妙。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诏安特色文化,并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提升学科素养与文化素养,为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美术;地方特色文化;融合教学引言:地方特色文化是指某个地方、地区、民族或国家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价值观念,包括语言文字、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建筑风格、服饰风格、饮食习惯、艺术表现等等。

每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都是该地区历史和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习惯、思想体系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彰显着地方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能够推动文化多样性的融合与交流。

一、结合本地特色文化讲解,弘扬地方文化增加教学资源结合诏安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或当地节日,组织文化讲解活动,如讲述诏安县的竹编工艺和“八仙茶”的文化传承故事,教师可以邀请竹编艺人或茶文化专家到教室或艺术工作室,进行实物展示和技艺教学,让学生体验竹编、品尝茶叶的过程,开展一次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体验活动。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当地的非遗文化项目,如铁枝木偶戏,让学生了解铁枝木偶的造型特点、材料工具、表演形式、音乐节奏等要素,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来表现这些非遗项目,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实现美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代的艺术形态和技法,重构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鼓励学生创作出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的美术作品。

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

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

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学校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如何深挖细掘,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中,学校要想立足发展,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做出各自特色办学的突破,这样才能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受到社会的认可。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发现并发展学校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建设的突破性改革。

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是一个学校独有的资源,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学校可以精心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

比如一些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等,可以用作学校教学资源,设计相关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和感受这些历史、文化资源。

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学校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传统美食、表演艺术、手工艺等,通过开设相关的兴趣班、文化体验课,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土特产店学习手工制作,或者请当地的艺人给学生表演传统节目等,加深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地域文化自信心。

除了地域文化,学校还可以深入挖掘学校内部的优秀文化资源,比如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园精神、优秀校友等,都可以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

通过举办知名校友演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运用到学校建设中,使其成为学校特色的亮点,为学校的品牌塑造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发展个性化教育特色个性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学校可以通过发展个性化教育特色,来实现自身的突破。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服务。

个性化教育特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教育特色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理念,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本文将讨论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并对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符合学校办学理念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而校本课程开发能够让学校真正将这些理念和目标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培养出符合学校特色的优秀人才。

2.满足学生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将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提高教学质量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更加熟悉和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1.制定长期规划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规划中,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规划和安排。

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2.广泛征求意见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广泛征求学生、家长、老师等多方意见,充分倾听各方需求和建议。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3.注重课程整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该注重课程整合,将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关联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

通过课程整合,学校可以实现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彰显文化特色

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彰显文化特色

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彰显文化特色随着教育的发展愈来愈接近于现实生活,教育作为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工具,由于各地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历史遗留等问题的不同,这就需要各地方学校开发适合自己学校所在地的课程资源,即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资源,应怎样开发,如何实施呢?“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一、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拥有量也不相同。

因此,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选择课题方向、确定指导力量、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时,制定合适的办法。

2.学以致用原则。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学以致用原则。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充分利用地方社区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走向自然和社会的空间和时间。

通过理论探讨、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感知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满腔热情。

3.资源共享原则。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尚未被开发的地方教育资源。

我国这次课改要求各地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中心,其目的是资源共享,拓宽其开发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努力提高使用效率,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4.优化配置原则。

地方课程需要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对时间、场所、资金和人员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如在教材编制时,把国防教育、环境教育、计生教育、普法教育、旅游宣传、土特产宣传等有关单位组织起来,编制地方综合课程,将会比原来各自单干的总经费开支少,而且质量也可提高;在课时比重的安排上,不宜作硬性精确的规定,而应作弹性的概率分配。

开发应用校本教材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开发应用校本教材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开发应用校本教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开发应用校本教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内容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满足学校自身发展,传承地方文化,我校自20XX年起,对特色校本教材的研发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视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多年来,我们认识到了特色校本教材开发应用的重大意义,遵循六大原则,合理统筹,成功编写出一套彰显我校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并摸索出这些校本教材的应用策略和课堂操作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开发应用校本教材办学特色一、校特色校本教材开发应用的价值意义1、有利于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的,针对性较强,是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爱好而编写的教材,它可以照顾到本校学生的兴趣,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特长;2、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形成。

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实施校本教材便于特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教材的开发赋于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4、有利于传承本土文化,如利用安塞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让学生通过阅读校本教材,进一步增强对安塞本土文化的热爱,从而去更主动地了解、学习这些文化,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5、有利于激发师生对家乡安塞和一小的热爱。

通过编写校本教材,让师生了解安塞厚重的地方文化,了解一小建校的悠久历史,从而产生对家乡和母校的热爱之情。

二、特色校本教材开发应用的原则1、教材开发应有目的性;2、教材开发应有针对性;3、教材开发应有实用性。

三、特色校本教材编写步骤一是确定课程目标,为教材编写提供方向;二是设定单元主题,为教材编写选取范围;三是合理选材,精心设计,为教材質量做保障。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区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资源xx五中 xx[内容纲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的推行,使学校订课程的开发有了必然的自主性和灵便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确立了基础。

在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质、地区特点创立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详尽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商议。

[要点词 ]:家乡地区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解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情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表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点。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区特点,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认识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睁开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终归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若是对学生进行需求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领》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加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优异的个性质量。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检查(学生问卷检查、教师问卷检查、家长问卷检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质量这几方面进行检查,经过这些检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守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看法诚然近几年出处于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必然的距离——只侧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亲母亲出门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综合实践课程在中国高中教育中的逐渐普及,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了各个地方教育局和学校的共同目标。

而要开发优秀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把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在的环境和社会与综合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首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设定综合实践主题。

在南方地区,可以开展有关水稻种植、茶叶制作或荔枝采摘的活动;在北方地区,则可以设立过冬菜蔬菜探究、游牧文化理解和冰雪运动体验等项目。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实用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观察力。

其次,结合当地的文化与历史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比如茶文化、传统乐器制作、皮影戏制作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并能够在实践中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在意义,进一步增进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此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比如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比如,与当地环保组织联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实践;与当地各大公司合作,进行职场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主流行业与工作模式;与当地志愿者组织合作,推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最终,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需要的不仅是对当地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需要教师们拥有一颗真诚、开放、创新的教育心态。

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践的同时,提出多样化的问题,打开多元化的思维,以便让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和社会,并最终培养出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校本教材彰显地方特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现行的中学各科教材,虽然不再象以前那样“大一统”的格局,但仍以国家、地方(主要是省级)二级的课程设置为主,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还举步维艰,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任重道远。

我们目前使用的各学科教材,最大的局限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估计过高。

不可否认,“新课改”后的教材通过一定的内容更新和引导学习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际的情况是,教材最少都是省级统一,内容不可能兼顾各地学情,很多内容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

所以教学实际并不是像教材编者想象的那样乐观。

如各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教材编者认为学生会非常喜欢非常投入的去做这些“综合性学习”,但由于很多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学生无法开展或难以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鉴于现行教材的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局限,我们课题组(余庆县白泥中学“农村实用技术”课题研究小组)着眼于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家乡及家乡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本“校本教材”能给多元文化并存的教材百花苑增添一道风景线。

我们的《农村实用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特色,挖掘并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就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既是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分支,又有别于主流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指出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而学校又须以学生为本。

作为传承文化载体的学校,其校本教材就应以学生熟悉的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知晓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地方文化,就会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注重对“余庆元素”的发掘。

如在搜集“斑鸠豆腐”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关于“斑鸠豆腐”的动人传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恶水淘天,历时之久,竟使地无生物,飞禽绝迹。

当洪水退去,霞光初露之时,伴随着太阳的温暖,在云贵高原上有一种顽强的植物竟然率先萌发出了青翠的叶芽,而另一种濒临死亡的动物——斑鸠也终于有了救命的食物。

它们围聚在这些灌木上采叶而食,筑巢而居。


动人的鸣叫,似乎是在感谢上苍的垂怜。

于是这种灌木便有了一个富有动态的名称——斑鸠树。

这种树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上。

每到春末夏初,小枝条上粉嫩的、绿得发亮的树叶,就会散发出一种通透而诱人的芬芳。

那种清香味很独特,即使隔得很远也能闻到。

而用这种树的树叶制作而成的斑鸠豆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居住的村子闹饥荒,村民都上山挖野菜、找草根来充饥。

有一天,她到很远很远的山里挖野菜,中午时刻,又饿又渴,来到小溪边,捧起清凉的溪水喝了个够,突然发现一只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的对岸吃斑鸠树叶,她想斑鸠叶小鹿能吃,我们人也应该能吃,如果可以吃,那该多好啊!正想着,听到有人在叫她,一看,对岸不知何时坐了个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她,把斑鸠树叶做成豆腐,人就可以吃了。

并告诉她制作方法,姑娘将制作方法铭记在心,隔岸拜谢老爷爷,等她抬起头时,老爷爷已经不见了。

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指点她。

姑娘赶紧采了很多斑鸠叶,回到村里就用村边的井水按照老爷爷说的方法做成了斑鸠豆腐,大家都觉得这种豆腐清凉爽口,于是纷纷效仿,因而斑鸠豆腐也就流传下来。

而老百姓在生活中,也将自己制作斑鸠豆腐编成如下的歌诀:
五至九月叶采回,清水洗净放入盆;
开水烫浸要注意,水与鲜叶五比一;
筷子搅至糊糊状,挑起不滴正合适;
纱布过滤应小心,叶汁里面加灰水;
一斤灰水三斤叶,不多不少正要得;
搅拌注意要均一,冷却凝固如绿玉;
手摸不粘可加压,斑鸠豆腐人间奇。

生活的智慧在人民群众的歌谣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见斑鸠树,清香通体透。

斑鸠叶豆腐,吃了不想走。

这样的民谣,既展现了斑鸠豆腐的特点,更诠释了地方饮食文化魅力。

再如,“霉豆腐”“清明粑”“姜卷萝卜”等特色食品,更是深深地烙上了“余庆元素”的印记;“毒饵站灭鼠法”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竹鼠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富有文化内涵的风景,让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感;具有家乡特色的知识、技能,让学生顿感隽永深刻。

二、立足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需要教师去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需要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艺术,但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样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方面,在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

知识源自于实用。

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中缺少初中学生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从身边简单、熟悉的内容做起,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参与到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找到成就感。

因此,我们大胆地把具有典型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东西,如“斑鸠豆腐的制作”、“泡辣椒的制作”“姜卷萝卜的泡制”“红葡萄酒的制作”“绿豆粉的制作”“香辣霉豆腐的制作”“特色糟辣椒制作技术”等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内容、搬进了教材、带进了课堂。

三、整合资源,彰显教学智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取更多学问和知识外,更应该让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具备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这些走向社会的学生,自身要发展,要能够很好的生存,要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这样,才能使自己较好地生存,才有可能谈对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因此,从这个层面讲,在初中开设切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农村实用技术》课,是势在必行的。

而作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和任课教师来讲,其责任是重大的,其任务也是艰巨的。

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对现行统一的《农村实用技术》教材缺失内容的弥补。

根据农村学生特点,更是结合地方特色,将具有生活气息的技术、技巧与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将农村实用技术、现实生活中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地方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编成一套规范的、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

通过我县500余名师生近一年的实践,经师生问卷调查,反响强烈,95%
的师生认为该教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例如,张翔同学把学到的技能带回家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他家制作泡辣椒可与我县特色食品——大乌江泡辣椒媲美,这一技能让他的家庭增加了收入,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当然,再好的教材也只是静态的资源,只有经过教师的艺术处理,它才会变成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态资源。

而从课程的角度说,也只有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态资源,教材才会真正呈现出“精彩”,教材及教学才会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这一课题深入、持久地研究下去,就能发掘出更多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来充实、完善这本校本教材,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贵州省农村初中“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建设与运用研究》课题组蔡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