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山市石岐中学化学科组黄海萍

教学方法简介

通过两部分教学活动(1)课前:①观看微课视频②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

(2)课中:①小组合作学习②教师演示实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打造高效课堂。

实验改进(一)实验改进(二)

课本实验改进实验课本实验改进实验

教学分析

(一)课标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作为常识性的知识,就需要培养学生从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质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诸多变化中寻找规律,学会将理论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典型的化学变化之一,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让生活中充满化学,感受化学离不开生活。本课题从有关燃烧的小视频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经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相关情况。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而且还知道氢气不纯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说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已经有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前几单元中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加上老师的引导,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四)教法分析

这节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化学走进生活”“生活需要化学”的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节课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布置课前任务,通过微课学

习视频适当分散教学重难点,由“传统说教”向“新课程学生为主”转变,以实验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生活、社会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STSE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学法分析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手段,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在实验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轻松”可以让动力持续,“活动”可以让学习更有激情。

教学设计

是。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

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9.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其原因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10.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