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视野中的孔子与五经--以《论语》为中心
《孟子》引说《诗经》考论
《孟子》引说《诗经》考论《孟子》一书长于说理,引说诸经作为立论根据是其常用有一种说理方式。
诸经中,以引说《诗》《书》最为习见。
这与赵岐在《孟子题辞》所说的“孟子通五经,尤长於《诗》、《书》”一致。
近人黄寿祺亦云:“孟子游于六艺之中,留意《诗》、《书》之际,敦教化,明人伦,此与《论语》同者也。
”就《诗》与《书》二者而言,《孟子》中又以引说《诗》的地方居多。
一般认为,在先秦毛诗传授系统中,孔子之后,经子夏、曾申、李克、孟仲子、根牟子六传而至荀子,荀子传大毛公,其间没有孟子的环节。
然而,由现存文献记载来看,从孔子到荀子两百多年间,只有《孟子》一书大量用《诗》解《诗》,且《毛诗序》中也有多处与《孟子》中的论《诗》观点相合,因此,孟子是先秦《诗》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予以关注。
一、孟子引说《诗经》情况统计洪湛侯在《诗经学史》中引用梁玉绳的统计“七篇中言《书》凡二十九,援《诗》凡三十五”,并进一步论证其中有四处连引两篇诗句,所以实际上《孟子》中引说《诗经》的有三十九处,其中孟子本人引诗三十处。
汪祚民在《<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一隋唐)》中对《孟子》中引用和论说《诗经》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区分:“《孟子》一书引《诗》、论《诗》共39次,其中,孟子本人引《诗》共30次,论《诗》4次。
”今以阮元《十三经注疏》本《孟子注疏》为底本,统计认为《孟子》一书中涉及《诗经》共38处。
具体情形如下:从引说主体看,孟子本人引用28处,论说5处,其中2处只提及篇名而未引诗句,3处属于整体论说《诗经》,未针对具体篇目;梁惠王、王良、万章、咸丘蒙、公孙丑各引用1处。
从篇章分布看,《梁惠王·上》引3处,《梁惠王·下》引5处,《公孙丑·上》引3处,《滕文公·上》引5处,《滕文公·下》引2处,《离娄·上》引6处、说1处,《万章·上》引3处、说1处,《万章·下》说1处,《告子·上》引2处,《告子·下》说2处,《尽心·上》引1处,《尽心·下》引2处。
四书五经,精华及译文
《礼记》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 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 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 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 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并不感到耻辱。
13、三思而后行。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 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 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 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儒家经典中五经是指什么-儒家经典中四书
儒家经典中五经是指什么-儒家经典中四书儒家经典中五经是指什么《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__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共九篇
我眼中的孔子我眼中的孔子(一)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治国的方略不同,诱发的思想文化冲突。
下面是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欢迎参阅。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份,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名丘,字仲尼。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600字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600字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部分重要的遗产就是典籍。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这些典籍中,我最近读到了《论语》。
这本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的价值观有了新的思考。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智慧和哲理。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的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而且,这句话还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和丰富。
同时,这句话还教导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他人的无知和无礼所困扰。
只有拥有这样的品质,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在《论语》中,孔子还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诚实和正直为准则,不要与小人为伍。
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才能保持自己的品德和信誉。
同时,孔子还提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照顾和孝顺他们。
除了这些观点,我在《论语》中还发现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
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无常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教育自己。
同时,孔子还提到了教育的目标。
他说:“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我们成为有修养的人,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这些智慧和哲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而《论语》中的智慧和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这些智慧和哲理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书五经:中华文化的经典与智慧
四书五经:中华文化的经典与智慧一、四书五经的定义与历史背景“四书五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体系,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它们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教育体系,也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书五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承与演变。
1. 四书五经的定义“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些书籍主要涉及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的理论。
它们被孔子及其弟子所传承,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五经”则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些经典文献涵盖了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礼仪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基础。
2. 四书五经的历史背景四书五经的体系化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汉代儒家的整理和推广,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经典在隋唐时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阐释,宋代的理学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些经典的理论。
明清时期,四书五经不仅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还深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二、四书的内容与影响1. 《大学》《大学》最初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独立成为“四书”之一。
其内容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书中强调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养性的核心理念,对儒家的教育思想和道德修养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1.1 主要思想《大学》提倡通过自我修养达到治理家庭、国家以及天下的理想境界,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书中提出的“八条目”是古代儒家修身齐家的纲领,影响深远。
1.2 文化影响《大学》对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道德规范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历史上,《大学》的思想被纳入了科举考试和儒家教育的必修内容,至今仍对中国的道德教育和家庭管理有着指导意义。
2. 《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论述了“中庸”的哲学思想。
书中强调了“中庸”的原则,即在各种事务中保持平衡和适度,反对极端和偏激。
事业单位D类预测题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逻辑填空15题,每小题1分;中心理解9题、语句表达6题,每小题1.5分)请开始答题:26.儒学最大的缺陷是过分强调个人的内心______而轻视______建设。
它既没有宗教的精神约束,也没有______的配套法律。
因此,它不仅不能约束帝王的行为,也不能约束官员的行为,否则不能解释为何历史上出了这么多的昏君和贪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养制度世俗B.素养法制现实C.修为规则有效D.修行机制可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填空。
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既没有……也没有”代表两个层面的约束,横线前是宗教层面,与此相对应只能是世俗层面。
故正确答案为A。
27.中华民族一直以其强烈的责任意识享誉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______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______,也是时代的呼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要求B.提高结果C.加强需要D.提升途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填空。
第一空,横线处的词语要与“意识”搭配,“提高”“提升”与“意识”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是由“既……也”引导的并列句,横线处所填词语必与“呼唤”相对应,应选“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A。
28.中国出现了儒教等传统文化______的动向。
部分官员也______传统文化,把孔子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理论。
国外媒体认为,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开始追求心灵的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兴起学习寄托B.回流审视安详C.外动记忆完善D.复兴重视充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填空。
题干意在介绍社会重新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开始兴盛起来,所以第一空应选“复兴”。
由第二句“部分官员把孔子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理论”可看出,这是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宋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宋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宋濂,字景濂。
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
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
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
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
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
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明年迁赞善大夫。
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
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
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
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帝廷誉之。
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
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
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研究生考试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开山鼻祖”?A. 孔子B. 左丘明C. 司马迁D. 王充2、下列哪个时期被称为“春秋战国”?A. 西周B. 东周C. 汉朝D. 隋唐3、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资治通鉴》4、以下哪个学者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A、司马迁B、司马光C、班固D、杜佑5、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高峰期?A、汉唐B、宋元C、明清D、魏晋6、以下哪个著作被认为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A、《左传》B、《史记》C、《资治通鉴》D、《通典》7、关于中国历史分期,“先秦”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A、夏、商、周B、秦、汉、三国C、魏、晋、南北朝D、隋、唐、五代8、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A、周公制礼作乐B、商鞅变法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以下哪个学派主张“兼爱”“非攻”?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题干: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历史学之父”?A. 柏拉图B. 柏罗奔尼撒C. 希罗多德D. 柏拉图斯1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A. 历史唯物主义B. 文献考证法C. 民族学方法D. 历史比较法12、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提出了“历史周期论”?A. 尼古拉斯·马基雅维利B. 费尔南多·布罗代尔C. 艾尔曼·沃格林D. 亨利·亚当斯1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艾瑞斯特拉图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A.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B. 罗马法的复兴C.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D.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15、以下哪部著作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A. 《狂人日记》B. 《新青年》C. 《女神》D. 《呐喊》16、以下哪位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史学之父?A. 梁启超B. 胡适C. 陈寅恪D. 蔡元培17、以下哪部著作被称之为“二十四史”之首?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晋书》18、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A. 西周B. 秦汉C. 隋唐D. 宋元19、以下哪个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学的科学之父”?A. 荷拉斯蒂布B. 赫罗多特C. 修昔底德D. 埃德蒙·伯克 20、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文帝和汉景帝B. 汉武帝和汉昭帝C. 汉光武帝和汉明帝D. 汉章帝和汉和帝二、史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第一题史料一:《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智慧树知到《孔子与论语》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孔子与论语》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孔子与论语》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述的阐述修己安人之道的儒家经典。
()A:对B:错答案: 错2、《论语》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因为()。
A:《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极具文化价值;B:孔子的教诲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代意义;C:读《论语》是修己安人的重要途径;D:《论语》是当今社会道德价值的重要依据。
答案: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极具文化价值;,孔子的教诲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代意义;,读《论语》是修己安人的重要途径;第一章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四大奠立者是:()A: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B:孔子、佛陀、耶稣、柏拉图C:孔子、佛陀、耶和华、苏格拉底D:老子、佛陀、耶稣、柏拉图答案: 孔子、佛陀、耶和华、苏格拉底2、《论语》与()()()合称四书A:《礼记》、《大学》、《春秋》B:《大学》、《孟子》、《中庸》C:《尚书》、《诗经》、《春秋》D:《易经》、《尚书》、《诗经》答案: 《大学》、《孟子》、《中庸》3、东汉赵岐赞《论语》为:();唐代薛放赞《论语》曰:();明代杨宗吾认为《论语》:()近代梁启超先生指出《论语》:()A: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B:六经之菁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C: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D: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六经之菁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答案: 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4、孔子与《论语》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塑造,大体可以概括为()()()()A:"修己安人'"经世致用'"崇伦尚德'"守中贵和'B:"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经世致用'"守中贵和'C:"以义为先'"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D:"以人为本'"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答案: "以人为本'"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5、"以人为本'是孔子儒学的基本主张,这种主张在政治上就是"仁政'"民本'思想。
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文化中,四书五经是不可忽视的基石。
它们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四书五经在中国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思想引领方面,同时也在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宗教和教育等领域有广泛的影响。
首先,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引领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经典著作具有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涉及到人类智慧的各个层面和方面,如人生哲学、成功学、政治理论、道德准则等等。
它们不仅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而且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这些经书在古代思想界的地位,可以类比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地位。
其次,四书五经在历史、文学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经典著作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们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礼仪、风俗和文化传统,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同时,四书五经作为文学经典也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其严谨而简短的表达方式,这些著作在汉字语言和文学的发展上具有巨大的影响。
不同于史书类的著作,四书五经更多地强调了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以深厚的文学涵养和深刻的语言肌理感动着读者,形成了旷世的文化珍品。
再次,四书五经在哲学、政治和宗教方面也具备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些著作所阐述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儒家思想体系。
同样,四书五经对于中国宗教发展和传承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这些著作中的主题包括爱国心、忠诚、孝敬父母、仁义礼智、以诚待人以及道德准则和法制体系等等。
这些思想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塑造了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除了历史、文学、宗教和哲学以外,四书五经在教育方面也具备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经书作为精神财富被传承下来,被运用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
文章源于《五经》评析
文章源于《五经》评析篇一:文章源于《五经》评析——小组交流作业:通过对《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的学习,结合你自己的实际体会,写一篇记叙文。
( 600字左右)人们常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即要求我们要以先贤为榜样,又不能盲目效仿。
古往今来,许多先哲圣贤的言行思想都被他们留在了《论语》这部宝典之中,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读懂了这部堪称人类精神遗产的《论语》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部《论语》便涵盖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正印证了这句话。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境界,那么如何才算达到了仁的境界呢?这个问题就成为后世儒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但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从没停止过宣扬自己的思想,故不免有些言论偏颇,甚至是荒谬,当然,这无疑加深了《论语》的内容,因此要做到真正地理解《论语》就必须与其他四书一起共同阅读。
《论语》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同时,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故作为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好每一句话,理解其意义。
《论语》虽然只有二十篇,但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精华和教育核心,是儒家思想学说的载体。
作为炎黄子孙,若无法用本国语言来描述孔子的教诲,那么还谈什么读懂孔子?这显然也太不现实了!故要真正理解孔子,就必须多读古文。
通过自己去理解其意思,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
篇二:文章源于《五经》评析——大组交流作业:《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它是孔子教育弟子的名言,它告诉人们学习应谦虚好问,不应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浅的人请教为耻辱,我们将其引入课堂中,或许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
文章源于《五经》评析
文章源于《五经》评析《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是我国的五部儒家经典,它们都代表了先秦儒学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儒家思想发展到了高峰。
当然,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凡事皆有源头,追根求源,溯流穷本,把握其发生的原因、演变的脉络、兴衰的历程、体系的构架、内容的真谛等等,也就可以大致弄清它们的特征和精神实质。
”今天,我们阅读古文,必须把握其文章主题,对文章所要阐述的哲理加以透彻地分析。
下面试举例说明:一、文章源于《五经》评析孔子删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为后世尊奉,被称为圣人。
《论语》中的许多句子,包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实际上都出自《诗》《书》《礼》《乐》《易》《春秋》。
荀子主张“隆礼”,但他更重视实用,还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经义进行过注解,并对《易》《春秋》中的《经》与《传》进行过比较研究,在注释《诗》《书》《礼》《乐》《易》《春秋》时强调各经学派的共同点,但并未抛弃《易》。
荀子认为各经的经文、篇名和注释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他认为各经的注释和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的专家,他们的注释就是“一经”,只要依据这些注释就能理解一经。
王充在他的名著《论衡》中曾写道:“今世之儒,好烦碎小辩以悦众,如儒者以《五经》教授,世人传受,始谓之‘《五经》’,后乃呼‘五经’,当亦本其心而言也。
”那么,这里的“心”字应该怎样理解呢?就是指思想,用王充的话来讲,也就是“五经”之“道心”。
汉代以后,“五经”之“道心”逐渐转化为“五经”之义,即为了解释“五经”而作注释,“五经”之意遂逐渐发生了改变。
“五经”已不是单纯的学术经典,而是一种信仰的产物。
二、文章源于《五经》评析贾谊的《过秦论》中说秦朝暴政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韩愈的《原道》中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与儒家传统
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与儒家传统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经典地位。
在中国古代以及现代,这些经典书籍一直被奉为儒家传统的核心经典,被广泛研读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四书五经在儒家传统中的经典地位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经典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哲学思想的总结。
它们涵盖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石。
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思想内涵,还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首先,四书五经在儒家传统中担任着教育的重要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就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对四书五经的研读和传授。
四书五经被视为学生必读的经典,培养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
其中,《大学》和《中庸》主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和为政之道;《论语》和《孟子》则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原则。
同时,《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也通过叙事、诗歌和典章制度等方式,传递儒家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使得这些思想在中国教育中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弘扬。
其次,四书五经在儒家传统中扮演着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角色。
这些经典书籍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骨髓。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孝悌、忠诚、正直等价值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
例如,《大学》中有“治家必先治心,治心必先修身”的论断,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礼记》则具体规定了各种仪式礼节,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使得儒家思想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在中国社会中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此外,四书五经在儒家传统中也具备了思想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功能。
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四书五经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必读之书。
《四书》读后感6篇
《四书》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四书》读后感6篇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展示我们对作品中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读后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理解作品的来龙去脉,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书》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四书五经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四书五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至关重要。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本文将对四书五经的内容做出整理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知识。
第一部分:四书四书是中国儒学的经典著作,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它们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和授业词句的总结。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也是一部儒家教育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方法。
《中庸》是《礼记》的一篇,讲述了保持中道、达到人生的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它提倡克己复礼,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儒家的“圣典”。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伦理,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是孟子著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主张人性本善,强调仁爱和社会责任,提出“为人上、为己下”的思想。
第二部分:五经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的重要反映。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古代民歌和诗词,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记载文献,记载了殷商、西周、东周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礼记》是孔子及其弟子总结和编纂的一部记事和制度规定的集合,对于研究古代礼仪制度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周易》是一部解卜、卜辞和象数方面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变通和变化的道理,也被应用于军事和政治方面。
《春秋》是孔子弟子和后人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的记录,也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部政治史和年代记载,强调了君主统治的重要性以及忠诚与奸佞的对立。
孔子论语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
孔子论语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论语》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论语》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
首先,《论语》被誉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是因为它体现了孔子对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重视。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它认为人的本性本质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持续学习和修养才能得到发挥。
《论语》中的众多篇章都强调了人的品德、行为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教导了弟子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对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提出了深刻而具体的规定。
其次,《论语》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对教育的重视。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倡的“读书为礼、学而时习之”成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理念。
《论语》中也出现了众多关于教育的讨论和教诲,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
这些格言不仅是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阐述,也表达了孔子对于人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和全面发展的关注。
此外,《论语》还被视为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表达和指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谐和义务,提倡君子治国和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
《论语》中的一些章节,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欲人之丑”等,为儒家政治理念提供了指导和原则。
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也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最后,《论语》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依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总结和精华,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智慧和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和研究《论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儒家思想的真谛,将其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对于道德修养、教育、政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智慧和见解,也对后世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论语四书五经
论语四书五经《论语》和《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艺术蜚声中华。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指导人们的行为,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读《论语》和《四书五经》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的言论录,其中蕴含了对道德伦理、教育、政治等许多方面的思考。
《论语》里的箴言警句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诲和人生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书五经》则是儒家经典之代表。
其中的《大学》、《中庸》、《礼记》、《尚书》、《周易》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精华。
这些经典以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道德理念,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论语》和《四书五经》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
《论语》中有关“仁”的思想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保持同情,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
《大学》中的思想教导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个人的良好修养和道德行为,达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
与此同时,《论语》和《四书五经》也给予我们对自身修养的指导。
《大学》中的思想教导我们要明明德,务实行,诚意正心,诚实守信;《中庸》告诉我们应保持中庸之道,避免走极端。
这些建议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直、实事求是的品格,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读《论语》和《四书五经》还能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培养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尚书》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君主和臣下的职责,进而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而《周易》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则能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读《论语》和《四书五经》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自身修养、培养思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研读和理解这些经典著作,将其中的智慧和思想注入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以更好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论语》与中国文化
《论语》与中国文化《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论语》的地位、思想内容和对中国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论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儒学的经典之作。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社会乃至东亚地区的很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展示了儒家对人及社会的看法和理念,因此被称为“论语”,意为论道德、政治的语录。
《论语》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忠等一系列儒家核心价值观。
其中,仁是《论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德思想,即要将自己所期待的美好行为付诸于他人。
这种关注他人利益并尊重他人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中。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自我修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教育弟子们通过修身养性来塑造自己,并通过个人的人格和能力达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方面,如家庭观念、社会秩序、政治理念等。
此外,《论语》还在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以身作则和学以致用。
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并延续至今。
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强调教育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些教育理念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
另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注重道德修养和家庭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正是《论语》所强调的核心内容,因此,《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论语》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1期 引用 视野中的孔子与五经以‘论语“为中心尹佳丽㊀唐㊀辉㊀徐素平(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湖南岳阳414000)[摘㊀要]㊀长期以来,‘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及孔门活动的语录与作为孔门教材的五经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较为实证的关注与研究,然二者之间的文献联系却是进一步研究孔子思想及孔门教学的基本依据,故对‘论语“引用五经的相关条目予以收集㊁整理并提供若干惯例,于孔学发展应有一定助益㊂[关键词]㊀引用㊀孔子㊀‘论语“㊀五经[中图分类号]㊀G256:I207.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由于标点符号的缺位与修辞学的历史发展,‘论语“中的引用与现今汉语中的引用并非全等关系,而自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㊂其特殊性在于:‘论语“是形成于战国初期的经过加工的语录体文献,对话中的引用有时并不会特别说明引用出处,而是靠对引用内容的共知性构建一个交际双方都认可的引用语境㊂在缺失标点符号体系的情况下[1],记录对话的语录如果没有或不能对引用内容进行诸如 某书云 某人曰 等加工性注明,一旦脱离了一定的引用语境,读者就难以甄别这类引用㊂缺乏引用标志㊁失去一定的共知语境等直接导致‘论语“中的某些引用在流传中隐没,这就造成一些言论的发明权发生错位[2],一些引用情况的资料价值也相应被埋没㊂其复杂性在于:‘论语“中存在三类引用情况㊂一是直接说明出处的引用,这类情况不存在甄别困难,与现今引用概念正同㊂二是在‘论语“中看不出引用的条目,在另一些文献中被记载为注明出处的引用㊂三是完全缺失引用标志,但通过文字㊁文意的比对可发现明显的承袭关系,这类引用较易引发疑议㊂如有些典籍的成书年代尚在争议之中而无法完全确定为引用关系,有些典籍则可能不是引用源而与‘论语“同属引用,尽管引用关系难于确证,但相关资料的收集仍不失意义㊂总之,本文所论‘论语“引用不背离现有引用概念,但重在对引用形式加以补充,即原文与引文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字以上的重复并且意义类同,同时借助对引用概念的进一步限定,将暗引㊁隐括等间接引用情况排开另作探索,而着力对直引进行辨证,如此便可在缺乏引用标志的情况下通过对文本㊁文意的比对有效地发掘被忽略的‘论语“引用情况[3]㊂1㊀‘论语“引用五经的基本事实据‘汉语史语料学“的收集辨证,成书年代早于‘论语“的传世典籍计有‘尚书“的一些篇目,‘诗经“‘逸周书“的一些篇目,‘周易“古经㊁‘周礼“‘穆天子传“‘易传“‘仪礼“‘老子“‘孙子“‘春秋“[4],等等㊂这些典籍与孔子㊁孔门密切相关的实则只有五种,即‘庄子㊃天运篇“所说 丘治诗㊁书㊁礼㊁乐㊁易㊁春秋六经 ,其中‘乐经“散佚已久故不论㊂治孔学者多以‘论语“为第一要书,甚至有 真正可以用来研究孔子学说的,只有‘论语“一书 [5]的说法㊂然‘论语“总共不过一万六千多字,若只以‘论语“为唯一资料则必将导致 孔夫子变成空夫子 [5]161㊂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研究孔子学说的文献资料,应首推孔子选择整理并加进自己的见解而形成的六经 [5]161㊂其实,六经作为孔门的教材与‘论语“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之间并无对立,关联研究似更重要,以‘论语“为基础并挖掘其与六经的联系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其直接引用自然最为可靠㊁意义突出㊂1.1㊀引‘诗“‘论语“中引‘诗“共十七处,涉及诗九篇,其中引风诗四篇,引大雅一篇,引小雅两篇,引颂诗两篇;此外,还引有逸诗两句㊂具体引用诗句如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南容三复白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暴虎冯河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深则厉,浅则揭 思无邪 等;逸诗有 素以为绚兮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㊂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等㊂㊃02㊃1.2㊀引‘书“[6]‘论语“中引‘书“共十二处,涉及 书 十一篇,分别是‘君陈“‘泰誓“‘皋陶谟“‘咸有一德“‘无逸“‘旅獒“‘周官“‘大禹谟“‘汤诰“‘汤誓“‘武成“㊂ 因 书 在先秦时期的流传处于以 类 相存的形态,篇目与文本并不固定 [7],而且其成篇多经历了一个 层累 的过程, 故而 书 类文献的成篇并没有一个 绝对年代 [7]150, 一篇 书 的各章之间,每章的各句之间时代都有可能是不同的 [7]150㊂故而‘论语“引‘书“在形式㊁内容㊁可靠性上都极为复杂㊂如: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㊂ (‘论语㊃为政“)王若曰: 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㊂ (‘尚书㊃君陈“)[按]此例引文与原文文辞差异较大,但确为 书云 无疑㊂而‘尚书“中仅此一例与‘论语“所引十分接近,故最为可能是引用源㊂夏僎‘尚书详解“也说: 当时史官录成王之言,有不能尽其本言者,或以意言,故言王若曰也㊂ [8]这可能是造成两例意同语异的原因㊂无求备于一人∙∙∙∙∙∙㊂(‘论语㊃微子“)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㊂(‘尚书㊃周书㊃君陈“[按]‘君陈“篇疑者颇多,学者多认为是东晋晚出[9]㊂然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中的‘缁衣“篇皆见‘君陈“,共两条㊂一条仅存篇名[10],另一条引有 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之句[10]195,与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正好是上下句㊂这虽不能完全证明其作为引用源的可靠性,但已力证篇名与部分内容并非东晋晚出㊂尧曰: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㊂ (‘论语㊃尧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㊂(‘尚书㊃虞书㊃大禹谟“)[按]此条引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颇多争议㊂阎若璩认为,‘大禹谟“此句乃后人引道补儒之伪作,是从‘荀子㊃解蔽篇“与‘论语㊃尧曰“中各取部分杂而成之[11]㊂盖因‘荀子㊃解蔽篇“记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之句乃是引自‘道经“㊂前后两句都似有出处,故而阎说颇具影响㊂然宋代出土的战国鸟书箴铭上却记有 允执厥中 这句话[12],力证其非后人伪造㊂因 ‘尚书“本身,现在还没有发现 [13],阎说虽不可信但其中问题依然难以确论㊂1.3㊀引‘易“孔子晚年好‘易“,且创造性地将‘易“由卜筮之书发展为义理之书,‘论语“引‘易“虽不多,但亦足可窥其创见㊂‘论语㊃子路“ 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㊂ 子曰: 不占而已矣 ,出自‘易经㊃恒卦九三爻辞“之 不恒亓德,或承之羞 ;‘论语㊃宪问“ 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 ,出自‘易经㊃艮“之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论语㊃子罕“ 子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出自‘易传㊃系辞上“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论语㊃子罕“ 雅颂各得其所 ,出自‘易传㊃系辞下“之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㊂1.4㊀引‘礼“‘论语“中不乏涉礼言说,辨证其引用成分对研究孔子礼言说的继承与新变至关重要㊂其具体引用条目有:‘论语㊃八佾“ 子曰: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出自‘仪礼㊃乡射礼“之 礼,射不主皮㊂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 ;‘论语㊃乡党“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㊂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㊂趋进,翼如也㊂宾退,必复命,曰: 宾不顾矣 ,出自‘仪礼㊃聘礼“之 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公苔拜㊂公劳介,介皆再拜稽首.公苔拜㊂宾出,公再拜送,宾不顾 ;‘论语㊃卫灵公“ 子张问行㊂子曰: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出自‘仪礼㊃士相见礼“之 与众言,言 忠信慈祥 ;与居官者言,言 忠信 ㊂‘论语㊃颜渊“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根据‘左传㊃僖公三十三年“记臼季之言 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来看,此句当是孔子引自古礼经的说法㊂1.5㊀引‘春秋“[14]‘春秋“现存一万余字,记事极简,‘论语“引其所记亦不多㊂其一为‘论语㊃公冶长“云 崔子弑齐君 ,该事见于‘左传㊃襄公二十五年“,经文记曰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其二为‘论语㊃宪问“云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该事见于‘左传㊃哀公十四年“,经文记曰 夏四月,齐陈恒执其君,置于舒州 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㊂2㊀‘论语“引用五经的若干惯例关于孔子与五经的关系[15],自汉迄今,聚讼纷㊃12㊃尹佳丽㊀唐㊀辉㊀徐素平: 引用 视野中的孔子与五经 以‘论语“为中心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纭㊂但无论是认为孔子整理五经㊁创作五经还是认为五经并未经孔子改动,都不否认 孔子将其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他的众多弟子,从而创立起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儒家学派 [16],这说明以‘论语“引用为据总结其惯例,并进而分析孔门思想与五经关系,其基础文献意义是显而易见的㊂2.1㊀数量分布方面从直接引用的材料来看,五经在‘论语“中皆有反映,然存量不一㊂其中引‘诗经“十七处,分别为引句十二处,称 诗 或举篇名的五处;引‘尚书“十二处,分别为引‘书“称 书云 两处,提名一处, 引‘书“而不举名 [17]的九处(有些尚存疑义);引‘易“四处,分别为引‘易经“两处,引‘易传㊃系辞“两处;引‘礼“四处,分别为引‘仪礼“三处,可能引自古‘礼经“的一处;引‘春秋“两处㊂总的来说,‘论语“援引‘诗经“最多㊁‘尚书“次之㊁‘易“与‘礼“又次之,‘春秋“最末㊂有意味的是,‘论语“引用五经的数量分布与诗㊁书㊁礼㊁易㊁春秋等称名排序若合符节,尤其是说理性文字不当随便引诗以为论证,这背后的社会成因可能比较复杂,比如‘诗经“识名功能所表征的类语文工具书性质㊁诗教造成‘诗经“文本的极大普及㊁赋诗言志造成‘诗经“文本的广泛性即情即景转用等等,所以孔子有 不学诗,无以言 之说,先秦典籍不吝引诗的确不失为一种惯例㊂直接引用并不足以代表‘论语“与某经的全部联系,还需结合间接引用的情况与经书的产生与发展另作分辨㊂就间接引用来说,五经被‘论语“间接引用的可能性差别较大,且因辨证困难又涉及引用源的可靠性,故对其进行全面整理还需多方努力㊂以‘诗经“与‘尚书“为例,因‘诗经“的内容与语句有显著特征且便于理解,故而几乎不存在被‘论语“暗引㊁隐括的情况,因此其直接引用数量几乎可以等同于‘论语“援引‘诗经“的总数量㊂而‘尚书“则复杂得多㊂试举例如下: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㊂(‘论语㊃泰伯“)帝曰: 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㊂(‘尚书㊃尧典“)[按]此处可视为‘论语“暗引尧典之文, 有天下而不与 即所谓 让于德而弗嗣 ㊂禹稷躬稼而有天下㊂(‘论语㊃宪问“)尧典:帝曰: 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帝曰: 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㊂ [按]此处可视为‘论语“综括尧典之文意而简言之㊂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㊂(‘论语㊃雍也“)皋陶曰: 都!在知人,在安民㊂ 禹曰: 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㊂ (‘尚书㊃皋陶谟“)[按]此处可视为‘论语“暗引文意, 尧舜其犹病诸 正合 惟帝其难之 ㊂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间接引用十分复杂且颇具价值,甚至可以改变‘论语“引用某经的整体情况㊂就经书的产生与发展来说,五经形成时期不一㊁进入孔门教学范围的时间亦差距较大,这些因素对引用结果颇具影响㊂如‘易“与‘春秋“,前者晚学后者晚出,时间上的劣势直接影响了其在‘论语“中的引用数量㊂可附带说明的是,孔子曾自谓其信而好古㊁述而不作,以上情况似已大体证明,‘论语“所载孔子思想可以与五经思想互为发明㊁印证㊂2.2㊀运用方法方面‘论语“直接引用五经的整体引用体例呈现出 引而称名 者少, 引而不称 者占绝大多数的特点㊂其称 某书云 的仅有四处,分别是称‘诗“两处,称‘书“两处㊂虽然 引而不称 的情况占绝大多数,但向来被疑古派学者怀疑其可靠性[18]㊂然通过出土文献的参证可知,这种怀疑并无多少可信度㊂首先,‘论语“作为语录体文献虽然经过某种程度的加工,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口语化,故而其呈现出符合对话引用习惯的形式自由的体例特征不足为异㊂以引‘诗“为例,‘论语“中引‘诗“称 ‘诗“云 仅有两处,其余的大多数是直接引用诗句或仅提篇名进行阐发或讨论,引用形式灵活㊂将这种体例特征同上博楚简中的‘孔子诗论“与‘缁衣“的引‘诗“体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孔门语录中的 凡引必称 多是源自后人的加工㊂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中的引用形式大致可分类如下:一为只提 诗 以表达某种总体认识,如 诗亡隐志 ;二为只提篇名以讨论某一类问题或某一篇诗,如 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 ㊁ ‘十月“善諀言 ;三为以 某篇云 接具体诗句的形式进行评析或表达感受,如 ‘宛丘“曰: 洵有情,而亡望㊂ 吾善之 ;四为以单引诗句的形式进行评析或表达感受,如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诚命之也,信矣 ㊂总的来说,‘孔子诗论“二十九简无一处见 ‘诗“云 ,大多都是以具体篇目进行阐发,引用形式自由灵活㊂而‘缁衣“篇则每言必称 ‘诗“云 ,其引用形式接近后来 凡‘传“中引古典,必曰㊃22㊃总第171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2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诗“云‘书“云,正也 [19]的习例㊂通过三种语录的比较可知,‘论语“与‘孔子诗论“的引用形式灵活,而‘缁衣“篇中处处 凡引必称 则明显是出于后人加工㊂因此, 引而不称 的灵活体例乃是‘论语“口语化与文学性的重要体现而非伪作特征㊂其次,各经出现 引而不称 的体例原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㊂如‘礼经“在孔子时期尚未形成通行本,其 引而不称 是有现实原因的㊂‘礼记㊃杂记下“记载: 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㊂‘士丧礼“于是乎书㊂ 由此可见,今本‘仪礼“中至少关于士丧礼的内容是与孔子的整理编订密切相关的,故其形成通行本‘礼经“的时间至少在孔子晚年以后㊂‘论语“出现 礼 字七十四次,却只有礼义㊁礼仪㊁礼制㊁礼法㊁礼之用等意义[20],而没有一处指书名,亦说明‘礼经“在孔子时期尚未完全确定㊂又如‘论语“中引‘易“亦不称名,但参证其他语录可知,孔门论‘易“的引用体例亦呈现出 引而称名 与 引而不称 兼备的灵活形式,‘论语“中较为单一只是因其引用总量不多,不足以反映全貌㊂以帛书‘二三子“篇为例,据笔者统计,其中引‘易“发论的体例有三类:一为 ‘易“曰 ,共九处;二为 ‘卦“曰 ,共二十二处;三为直接引句,有一处㊂可见,在‘二三子“篇中 引而称名 占了绝大多数,但亦有变例㊂故如池田知久等疑古学者欲以此为据否认联系㊁判断伪作实为欠妥㊂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传授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㊂然以往学界过于执着地辨证孔子与六经的关系,而对以‘论语“为代表的语录与六经间的联系较为忽视㊂阐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固然至关重要,然经过两千年的争讼能够确证的认识已经基本定型,无法定论的问题如无新资料的补充,已可谓寸步难行㊂因此,以‘论语“为据探求其与六经的联系,便是一把进一步发掘孔子思想的利器㊂‘论语“与六经的联系确还有许多可挖掘的内容,但我们的眼光绝不应限于‘论语“㊂究其本质而言,‘论语“其实是孔门弟子的课堂记录结集,这样的记录并不止‘论语“一本,还包括出土文献中的语录㊁先秦两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等等[21]㊂以开阔的视野以及更多的语录为基础去挖掘孔子对六经的阐释及其包含的思想,当是一条康庄大道㊂注释1 ㊀我国古代有标点符号,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许多标点符号形体即从旧式标点符号继承而来㊂但是,我国古代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标点符号系统㊁没有官方颁行的标点符号用法体系,没有出现引号和冒号这两个重要的引用标志㊂(袁晖,管锡华,岳方遂著.汉语标点符号流变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278-279.)2 ㊀如‘左传㊃昭公十二年“记仲尼曰 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仁也 ,据此可知, 克己复礼为仁 当为孔子引自志书㊂3 ㊀补充引用形式并不能较好地适用 引事 的情况,然五经中唯‘春秋“以记事为主(‘尚书“也有部分以记事为主,然可确定成篇年代的篇目太少,难以进行整体把握),故可直接作为特例区别对待㊂因其记事过于简略,故‘论语“提到的故事极少可查于‘春秋“㊂倘如此,增加对引用形式的界定进行考察就具有可行性㊂4 ㊀高小方,蒋来娣.汉语史语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715 ㊀金景芳,吕绍纲,吕文郁.孔子新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1616 ㊀‘尚书“分今古文两种,然二者之争至今没有定论,故本文以郭成任‘尚书今古文全璧“为本,抛弃今古文之分,意在求全㊂7 ㊀程浩. 书 类文献先秦流传考[D].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5:18 ㊀郭成任.尚书今古文全璧[M].长沙:岳麓书社,2005:2839 ㊀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8510 ㊀夏僎.尚书详解(五)[M].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55611 ㊀(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4412 ㊀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33213 ㊀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M].北京: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2007:25214 ㊀本自三传中的‘春秋“经文,三传以上海古籍出版的十三经译注系列为底本㊂15 ㊀孔门教学以六经为主,故学界实际讨论的是与六经的关系,然因乐经亡佚已久,故可利用㊁考察的只有五经㊂16 ㊀丁鼎.孔子与六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717 ㊀陈梦家.尚书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018 ㊀如日本学者池田知久曾因‘论语“引‘易“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却不称书名,便认定该部分为西汉人伪作㊂(池田知久.道家思想的新研究 以 庄子⓪为中心㊃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238-239.)然帛书‘二三子“篇亦记:‘卦“曰: 不恒亓德,或承之忧,贞蔺㊂ 孔子曰: 此言小人知善而弗为,攻进而无止 故其说实属不妥㊂(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7:354.)19 ㊀(明)杨慎.丹铅总录笺证[M].王大亨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49720 ㊀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30321 ㊀宫云维.孔子与‘论语“[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115作者简介 ㊀尹佳丽(1995-),女,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㊂唐辉(1962-),男,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㊂徐素平(1993-),女,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㊂(下转第71页)㊃32㊃尹佳丽㊀唐㊀辉㊀徐素平: 引用 视野中的孔子与五经 以‘论语“为中心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这种不雅行为的发生,所以 花式躺 现象才会频频在各个图书馆发生㊂综上所述,图书馆应在管理员教导读者维护良好阅读环境的同时,通过改变图书馆休息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馆内读者的行为,引导读者改变休息方式,方能在有效的减少此类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为读者提供另一种更好的㊁人性化的休息方式,使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更加文明舒适㊂图书馆不仅是各类信息资源的储存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也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这服务不仅限于知识的供给服务,它还包括图书馆空间服务㊁图书馆员的人文服务㊂图书馆 花式躺 的现象既然已经频发,图书馆就应该对这现象引起关注,重视到读者的休息需求,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图书馆空间的舒适性,提升读者的图书馆使用体验㊂参考文献1 ㊀拖鞋睡裙岂能进馆吃喝躺卧怎叫读书[EB /OL].[2006-07-14]. /o /2006-07-14/17229462352s.shtml2 ㊀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 瘫倒 一族,你怎么看[EB /OL].[2016-08-16].https:// /1644948230/E3OjOh5oA?type =comment#_rnd15333810836583 ㊀感谢校友对母校和图书馆的关爱和建议 来自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EB /OL].[2016-08-16].https:// /2340437325/E3Q98edIh?from =page_1005052340437325_profile&wvr =6&mod =weibotime&type =comment4 ㊀继宜家沦陷之后杭州图书馆也被睡客们侵占了[EB /OL].[2016-11-11]. /news /12297533.html作者简介 ㊀李诗琪(1990-),女,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空间与人性化,阅读推广㊂On the Phenomenon of Fancy Lying in LibrariesLi Shiqi[Abstract ]㊀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brary spatial comfort and the increase of long sofa configuration,thephenomenon of lying and resting on the sofa began to increase,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and relevant public opinion,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libraries: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intensify education and publicity,and adjust the seats types.[Key words ]㊀Library;Fancy lying;Humanized;Seat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23页)Confucius and the Five Classics in the View of CitingTak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s the CenterYin Jiali ㊀Tang Hui ㊀Xu Suping[Abstract ]㊀As a record of the words and deeds of Confuciu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lso records the activ-ities of Confucius disciples.However,its relation to the Five Classics,which i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Confucius,has not received relatively empirical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However,the literature link be-tween the two is the basis to further study the ideas of Confucius and the teaching of his disciples.Hence,collecting,collating the relevant articles and providing a number of examples wher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ited the five clas-sics will do great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Key words ]㊀Citation;Confuciu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Five Classics㊃17㊃李诗琪:图书馆 花式躺 现象探析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