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培训(ppt 63页)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Q1
Q0 L A L B
23
➢ 向下倾斜 ➢ 凸向原点 ➢ 不会相交 ➢ 离远点越远,
产量越高
L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二、等成本线
K
C1 C0
C1
C = wL + rK K C wL
rr
等成本线 (isocost line)
C0
V
α
0
L
劳动经济学
24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曲线 (labor demand curve)
W
0
劳动经济学
D
L
36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某企业的产量可以表达为:
Q= f (L,K) = L K
企 业 使 用 机 器 的 成 本 为 750 元 / 周 , 人 力 成 本 为 300元/周。当企业产量为1000单位时,确定企业最佳 人力与资本组合。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工作者 将他们的时间提需求工作活动的意愿,还取 决于企业雇佣这些工作者的意愿。
劳动经济学
1
整理课件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企业短期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企业长期 劳动力需求
2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一、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是指一定 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 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 派生需求(需要和欲望) ➢ 联合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规模效应(scale effect) 是指由于工资率上升引起的 生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 力需求量的减少。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需求曲线上弹性差异
0 10 20 30 40 50 60 L(人.时)
工资从8元将至6元,下降了25%而企业的雇工数量从20人升至40人, 上升了100%,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为:
E=100%÷25%=4 如果工资的初始水平是3元并由3元降至1元,下降了67%,企业的雇 佣数量相应的70人升至90人,上升了28.6%,则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密集性行业 (2)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提高,产品市场价格将增加,产品需求减少。产品需求的价格弹 性越大,产品需求减少越多,就业减少量越大。对农村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越多。
产品差异小的行业
替代效应:甲种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导致它的 相对价格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一种用乙种劳动力来替 代甲种劳动力的动力,结果,企业对甲种劳动力的需求 量下降,对乙种劳动力的需求量上升。
劳动力需求富有弹性 劳动力需求缺乏弹性
对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估计
规模效应:保持生产技术(资金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 既定百分比的工资率变化所导致的雇佣量变化百分比。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仅仅包含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指保持产出水平不变的条件,既定的工资率变化 百分比所导致的雇佣数量变化百分比
与技术工人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相比,非技术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在 生产过程中更有可能是相互替代的。
传统的微观分析告诉我们,联邦政府强制最低 工资法将会导致失业增加
自从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会导致超额供给 的员工,那是失业。
剩余劳动力
S
wm
w0
D
L1
L0 L2
• 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劳动力的需求? • 确定最低工资的大幅度增加会降低雇佣水平,但是最低工资
小幅度上升会对雇佣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 劳动力需求对于工资变化的响应,一般用弹性来测量。

劳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劳动力市场均衡

S= f (W ) D = f (W )
W
S

a W1
b

We
e

c W3

f

D形

Lc La Le Lb Lf L
五、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一)劳动力供给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W S1 S S2
W0
D
L0

(二)劳动力需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W S
W1
W0
W2
D1
D
D2
L2
L0
L1
劳动经济学 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1.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 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 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 他市场因素处于静止不变状态的条 件下,研究单个市场均衡状态的实 现与新旧均衡的变动。
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
有时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
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通常是非均衡的, 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供大于求 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
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劳动力供过 于求,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供不应求 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
假设条件:
➢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称为本期,以t 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 期,以t+1表示。在t与t+l期间, 已经形成的劳 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假设本期(t)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 资率,分别以Wt和Dt表示本期的工资率和本期 的劳动力需求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t=f(Dt)

劳动经济学讲座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讲座ppt课件
详细描述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宏观经济 学角度、区域经济学角度、人口学角度等。在宏观经济学 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 发展;在区域经济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推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人口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 以缓解人口过密或过疏的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分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新技术与管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 和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 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反映了劳动力的 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力流 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长期流 动和短期流动等。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影响
总结词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如工资水平、就 业机会、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等。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劳动者 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要点二
工资决定
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 市场上各种不同职位的工 资率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差别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职位之间的工资率存在 一定的差别,形成不同的 工资结构。

劳动经济学(补充课件).pptx

劳动经济学(补充课件).pptx

: 收入效应= H 0 Y W
替代效应= H >0 W Y
劳动供给分析二:中观劳动力供给
中观(产业、部门)劳动力供给,它受工资竞争力、专业 教育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和劳动要素的流动性的影响;
中观劳动力供给=特质劳动力+同质劳动力
劳动供给分析三:宏观劳动力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它受人口因素、劳动参与率、劳动时 间、教育因素、人力投资数量与动力、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 体制、社会文化与观念因素的影响。
工资原理
分享工资论:是指根据劳资双方分享企业经营利益的 原则,主张员工报酬采用工资制和分享制两种模式。 所谓分享工资制,就是员工工资不再按工作时间确定 固定的工资,而是把员工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 企业经营的指数相联系的制度。这就将员工的利益与 企业经营效益挂起钩来。
工资政策与收入政策
工资调控政策(P70) :1.工资导向政策2.工资保护 政策
劳动经济学 (补充)
福建工程学院 赵健
劳动经济学及其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是经济学体系中专门研究人力资源(即劳动 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学科,即研究雇主和雇员对于工资、价格、 利润及雇佣关系等非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
研究内容: 1.劳动市场组织、运作和效果; 2.当前和未来劳动市场参与者的决策; 3.与就业和劳动报酬有关的公共政策等(如最低工资、加班 法规、退休金法则、职业安全卫生法、福利改革、工资税、失业保 险、移民政策和反歧视法等)。
政府劳动管理的手段:1.劳动立法政策的内容:1.劳动供求调节政策;2.就业政策; 3.工资收入政策;4.社会保障政策;5.劳动力市场政 策;6.人事政策。
其 它

0
16 劳动适龄人口 55/60
老年人口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六、家庭劳动力供给(贝克尔)

2商品的特性
商品可以分为时间密集型和物品密集型两种


时间密集型:包含大量时间和少量物品 物品密集型:包含大量物品和少量时间
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商品的时间和物品之间通常
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个人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对预算线的影响
Y Y3 Y2
个人可支配时间增加 曲线平移,收入增加 工资率提高,曲线旋转 收入增加
Y1
h1
h2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三、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个人的主观愿望 预算约束线: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
劳动经济学
广东白云学院 黎超 15914509827 18670201827 705633025
广东白云学院
案例


人社部: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还在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 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有分析认为,劳动年 龄人口总量下降,这一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年轻人需要 抚养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抚养 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 加快关闭,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会日益严重。 尹成基对此表示,虽然有关机构和专家预测,将来一个时 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会持续减少,但在“十二五”期间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是呈增加的趋势。主要有以下两 个原因:
ES=(ΔS/S)/(ΔW/W)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E=0含义: 1短期内,劳动者来不及调整工作计划和职业技能 2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第十章 失业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十章  失业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三)我国对失业的界定
1.我国对失业的认识: (1)待业与失业 (2)下岗与失业 (3)我国失业的新概念
2.中外对失业统计的差异 (1)失业统计的口径不同 (2)失业数据的来源不同 (3)对失业年龄规定的不同 (4)对失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5)对劳动者从业时间来确定失业规定不同 (6)对失业人数及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确认的及时性不同
失业人数/总劳动力 资源(不含军人)
英 调查日中无工作,有工作能力者,失业保障所提供 职业介绍机构 申请失业救济者/总
国 救济的申请者(失业保险、补助免交保险金)。 业务统计
劳动力资源
日 本
劳动力在调查周内无工作,并进行求职活动,有工 作能力的15岁以上者,包括等待衩召回和求职活动 未结果者。
劳动力调查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还处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断裂和残缺 的特征;我国的失业保障体系也正处于建 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起步晚、资金渠 道单一、覆盖面窄和救济标准低的特点。
(一)要将增加就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制订有关失业、再就业的法规
♣ 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 ♣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六)实施有利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
发达国家治理失业的措施,主要针对的是 显性失业,是以他们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 保障体系为背景的。而我国,存在着严重隐性 失业问题,伴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 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压力大,并且由 于社会制度不同。因此,在借鉴的过程中,要 注意避免不加分析、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的错 误倾向。
2.失业持续期 3.离职率(解雇率) 4.就业增长率 5.失业率分布
(二)对隐性失业的测度
1.直接方法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与劳动力 需求函数
⒈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的变化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资本价格的变化
⒉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需求函数:
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劳动 力的因素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D=f(X1,X2,…,Xn)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 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图3-6 所示:
K
Ka
a
b
Kb
Q
0
L
La
Lb
图3-6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曲线表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 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 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 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本行业企业劳动 力需求之和
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 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据 要

需 求
素动
投 入

量需
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 下,资本投入量不变、 劳动投资量可变时, 对劳动力的需求
能 否







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


可以改变,技术水平也可以变

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表3—1 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L(人) 组合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
2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重要概念:
劳动、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
复习思考:
1. 劳动的分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22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Market Economy:

劳动力市场

货币(资本)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经济学
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研究内容


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 发展趋势
劳动经济学
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 动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 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
2万
1万
返聘教授、“海带”、服兵役的成年人
在业人数 10万
总人口数 25万
劳动经济学
1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
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 形成独立学科 多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体系发展 与完善阶段
独立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零散的观点
孕育阶段
劳动经济学
1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7
.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一)劳动力需求: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观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
思考:高等教育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工资竞争力 专业教育的门类 人的就业偏好 劳动要素的流动性
三、宏观劳动力供给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供给。 显然与部门面临的劳动力供给不同,对于
部门来说,供给是无限的。但对于一个 国家来说,劳动力供给总是有限的。 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也主要取决与工资率。
WSD2源自D1Q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及影响
第四节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失业的类型 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 劳动力市场 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供求平衡
W
W1 W
供过于求
Q
W
供不应求
W W1
Q
劳动力供给过剩
总量过剩 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即使强行配置, 也会出现隐性失业。 出现现象 部分人处于就业状态,部分人公开失业, 部分人就业不足,农村边际生产力为零 的隐性失业。
生产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区别
动力性 自我选择 个体差异 非经济性 这些特性使得劳动作为经济学的对象更 为复杂。劳动经济学从宏观上研究劳动 力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则从微观上研究。
.... .
二、劳动关系
广义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过程中建立的 各种社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劳资关系不同) 劳动者和雇主的平等关系(交换关系) 劳动者和雇主的对立关系:利益的对立; 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劳动力的供给过 剩降低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资本论) 劳动者和雇主的共存关系,缺一不可。
部门供给与宏观供给
.... .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数量
人口 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与总人口;或
者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人口) 劳动时间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质量
遗传、其他先天的或自然的因素 教育 人力资本投资量 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观念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如何分析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正规教育;在职教育; 边干边学;增进健康)
劳动力需求决定因素
W
W1 W2
Q
Q1
Q2
中国劳动力需求问题
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以上,2003年 9.1%。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却由80年代 末的2%增长到现在的4%。而且实际失 业率不止于此。什么原因?
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在原有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结构下的劳 动力需求。 但经济增长水平在变化,新行业的出现, 外贸的刺激,等等,都可能导致需求的 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供给不变, 会带来工资率的上升。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与劳动力 三种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自然资源和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和管理) 生产要素的共同特点:参与生产,参与分
配。 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研究其配
置问题及分配问题。
劳动力在经济中起着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一起被用来 生产社会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
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减除失业的人口,失业是资 源浪费。
.... .
微观劳动力供给
W
S
Q
微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1、主要和工资率有关,工资率提高会导致供给增加。 2、但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工资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可能
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 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劳动者在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选择。
较高工资的替代效用导致闲暇消费的减少和工作时数 的增加。 较高工资的收入效用增加了一个人的收入因 而明显地导致闲暇的增加和工作时数的减少。 3、如果更具体分析,劳动供给是劳动者在收入、闲暇和 家务劳动之间选择的结果。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部分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部分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教育使劳动力质量提高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
是一种派生需求。是有社会消费派生出 来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联系。 经济增长快时,劳动需求增长也快,会 有更多的人就业,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 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需求;美国90年代 以后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者是收入获得者。
当我们从生产的角度考察劳动力时,重点放在稀缺 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即经济学所说的配置问题 上。
当我们从收入方面考察时,重点放在一国的产出或 收入在人们之间的分割问题,即分配问题上。
生产方面与收入方面之间、劳动力配置与收入分配 之间的关键是工资率。它决定着企业对劳动力的使用, 又决定着工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微观劳动力供给 中观劳动力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 和。 数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适龄就业人口+失业人口+ 老年就业人口+ 未成年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 (就学人口+适龄非社会劳动人口<家庭妇女+军人+犯 人> ) 质量:劳动力中蕴藏的人力资本的数量。 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
W 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工资
Q
就业量 劳动经济学概述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人或阶层富有而其他人则贫穷?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一些 国家贫穷?
●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和演员比一般人多挣那么多钱?更一般地说,是什么 因素影响技术不同的人所得的经济报酬?收入差别公平吗?
●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怎样影响工资和就业? ●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它是失业的一个原因吗? ●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工资与劳动力供求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存在歧视(男女之间、有经验与无经验者之间、 等等) ●为什么失业已成为工业化经济的如此显著的特征?政府政策在解决失业 问题上有什么作用? ●大学教育是一种较好的经济投资吗?一个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扩 大其教育体系吗?如何认识和评价人力资本投资?
女性就业参与率为什么提高?
199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94 20.6 25.5 24 25.3 26.7 29.7 37.7 58.8
个人劳动供给的经济条件
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的就业政策 未来趋势:人口老龄化。新加坡。
二、中观劳动力供给
即部门、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例如,对 于高等教育行业来说,面临着怎样的劳 动力供给状况? 特质劳动力与同质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