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讲座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讲座ppt课件
详细描述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宏观经济 学角度、区域经济学角度、人口学角度等。在宏观经济学 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 发展;在区域经济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推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人口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 以缓解人口过密或过疏的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分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新技术与管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 和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 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反映了劳动力的 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力流 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长期流 动和短期流动等。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影响
总结词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如工资水平、就 业机会、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等。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劳动者 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要点二
工资决定
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 市场上各种不同职位的工 资率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差别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职位之间的工资率存在 一定的差别,形成不同的 工资结构。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制度学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康芒斯—制度 因素 第二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新制度学派 邓洛普、罗斯等威斯康星学派—案例法 第三阶段: 20世纪60-80年代—“二元”或“ 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多林格尔和皮奥里 )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威廉姆森— 旧制度学派的有限理性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 竞争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融合起来。
核心:资源稀缺 市场配置 供求关系 价格
3.历史和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 的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凡勃伦、康芒斯、米切尔等。 制度学派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威斯康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 派
• (1)批判了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方法,将历 史和道德等非直接经济因素运用到劳动力 市场的选择和人的行为及工资分析当中; • (2)强调了制度对解决劳工问题的重要性.
基础
.
1. 工具人
• • • 1)表现 2)管理模式的特点 3)评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族模式 管理
*2.经济人
1)学者的观点(穆勒) 2)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3)经济人假设的修正与发展:
(西蒙—“有限理性”—三种限制)
*4)经济人假设的简要评价—客观性
• 3.决策人 • 代表人物:西蒙、马奇 • 主要内容:经济、动机、 决策人模式 *4.社会人(梅奥-霍桑实验) • 代表人物: • 定义: • 管理原则
思考题(作业三)
• 人性假设理论,对你有何启示?
二、人的行为(自学)
行为链条: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 (一)需要 • 1.需要的概念 • 2.需要的分类 • 3.需要的层次 • (二)动机 • 1.动机的概念 • 2.动机的分类 • 3.动机的功能 • (三)行为 1.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2.工作行为的来源 3.工作行为表现类型 4 .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四)目标 1.目标的概念和设置 2.目标的分类

《劳动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 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 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
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
整理ppt
15
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
整理ppt
6
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 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 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 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 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 起,内容十分分散。
整理ppt
3
第1章 导论
整理ppt
4
本章要求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
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
整理ppt
5
1.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 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 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 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 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 《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 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
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率的科学
整理ppt
16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 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 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 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 他生产资市场参与者的决 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管 理政策与制度进行研究

劳动经济学全套课件

劳动经济学全套课件

劳动经济学参考书
1.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中国人大出版社02年 2.劳动经济学 胡学勤 中国经济出版社01年 3.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劳动经济学 陆铭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 张建武 中央 编译出版社 2001年 李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 2001年 7.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 大卫·桑普斯福特 中国税务 出版社1999年 伊兰伯格史密斯 中国人大 8 .现代劳动经济学 出版社1999年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地位及其研究意义
一、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劳动经济学的独立性 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劳动要素的特殊性(异质性,非物化) (2)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供给曲线后弯,分割性;) (3)劳动经济问题的现实性 (4)人力资本革命的重要性等 (二)、劳动经济学的联系性 1、与经济学的联系: (1)假设的一致性:稀缺性,经济人;(劳动力是一种稀缺 资源吗?) (2)与微观、宏观、发展经济学等的联系 2.与管理学的联系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劳动组织管理, 劳动报酬管理,劳动人员管理等 3.与社会学的联系:劳动社会;劳动关系;劳动保障; 4.与法学的联系:劳动组织法;劳动保护法;国际劳工公约;
4、统计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讨论思考题:
1.劳动经济学:兴起与发展历程?何时?何人? 阶段性特征?6一7页宁;9页 2.劳动经济学学科属性?(共同的逻辑起点: 陆3页; 与经济学联系性及贡献8页,守10页 与管理学宁10页) 3劳动经济学研究核心内容? (微宏观) 陆1页 4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吗?(如何界定稀缺?3 页) 5.劳动力要素特殊性?(异质性;非物化)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相对应的资本 量(K / L)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 术装备率。点 I 的技术装备率由点 I
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34
最佳生产方法(1)
K
C1 a
C2
C3
e
Ke
Ka Le
b Q1
La
L
35
最佳生产方法(2)
K
a
Ke
●e
Q3
Ka
●b
Q2
Q1
36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
13
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 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4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26
一. 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K=1
C
K=2
K=3
E
G
B
D
A
X
x
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
27
K
A B
Q2 Q1
L
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8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因为是一个负值, 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 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产 量
Q
平 均 产 量 AP
边 际
产O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1.3.3 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2)规范的研究方法 3)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具体方法
1.4 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1.4.1 劳动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1)新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 2)制度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
1.4.2 劳动经济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 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 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 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 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 起,内容十分分散。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中国劳动经济科学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出版了相关著作,如日本北泽新次朗的 《劳动经济论》(译本),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 朱通九的《劳动经济》等。劳动经济学被认为是研究劳 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起劳动经济学科。1958年,在 高等院校中设置了劳动经济专业,1982年正式出版了我 国自己的第一部《劳动经济学》教科书(任扶善教授主 编)。
6
讲授(5)、讨论(1)
4
讲授(3)、讨论(1)
3
讲授
4
讲授(3)、讨论(1)
4
讲授(2)、讨论(2)
4
讲授(2)、讨论(2)
4
讲授(3)、讨论(1)
第1章 导论
本章要求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
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
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劳动力具有更具体的含 义:它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 力与就业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 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与劳动力 需求函数
⒈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的变化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资本价格的变化
⒉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需求函数:
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劳动 力的因素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D=f(X1,X2,…,Xn)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 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图3-6 所示:
K
Ka
a
b
Kb
Q
0
L
La
Lb
图3-6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曲线表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 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 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 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本行业企业劳动 力需求之和
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 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据 要

需 求
素动
投 入

量需
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 下,资本投入量不变、 劳动投资量可变时, 对劳动力的需求
能 否







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


可以改变,技术水平也可以变

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表3—1 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L(人) 组合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
2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重要概念:
劳动、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
复习思考:
1. 劳动的分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22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Market Economy:

劳动力市场

货币(资本)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经济学
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研究内容


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 发展趋势
劳动经济学
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 动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 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
2万
1万
返聘教授、“海带”、服兵役的成年人
在业人数 10万
总人口数 25万
劳动经济学
1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
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 形成独立学科 多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体系发展 与完善阶段
独立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零散的观点
孕育阶段
劳动经济学
1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7
.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一)劳动力需求: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12
二、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一)劳动和闲暇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六)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13
(一)劳动和闲暇
1、供给的实质 是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
分配。 2、劳动者如何配置资源
劳动者可以被看成是消费者,他们把 时既定时间在闲暇和劳动二种用途之间配 置,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35
(一)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决策模型
1、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 (1)不足之一:略去了家庭背景。实际上,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 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2)不足之二:没有完全分析时间资源分配的决策。现实中,劳动者的时 间,除市场劳动、闲暇之外,人们还要进行家庭劳动。
2、家庭职能 (1)家庭是消费者,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目标。 (2)家庭是生产者,以物品和时间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家庭生产的商 品是家庭效用的源泉。
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如果工人找到工作,无论他工作 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
(2)图示:
30
(一)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3) 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 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
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 “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1、税率和种类 比例税、累退税、累进税
2、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边际税率与比例税率 边际税率,指对个人最后增加一单位货币所征收的税率。 平均税率,总税收与总收入的比率。 比例税率下,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相等。 累进税率下,边际税率大于平等税率。 边际税率适合评价替代效用;平均税率适合评价收入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 (一)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经济学 • 1、社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劳动经济 学进行研究 • 2、劳动贡献数量上的重要性 • 劳动贡献超过资本贡献 • 3、劳动要素交易的独特性 • 能动因素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一般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4.多层性 5.相依性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 2.知识创新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支配 和主导地位发生了换位。 • (二)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 • 1.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当代知识技术 • 2.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 3.在业劳动结构以智力劳动为主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第五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七章 生命周期与职业选择 • • • • • • •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十章 工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十三章 就业与失业理论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差异 第十五章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亚当·斯密(英)(1723-1790): • 劳动是最初的价格,购买一切世界财富 的是劳动,而不是金银 • 3、马克思(德)(1818-1883):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4、A·马歇尔(英)(1842-1924): • 劳动问题的解决是决定一个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 5、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
• 2、特点: • (1)价值判断。行为的好坏,通过 “互惠”基准来解决。 • 互惠条件有三: • ①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 ②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 ③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
损,但受益多于受损。
• (2)目的是为制订经济政策服务
第一章 绪论
• • • • • 劳动的概念 劳动经济学的概念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劳动经济学史简介
第一节 劳动的概念
• 劳动的概念 • 劳动的特点 • 知识经济下的劳动
• 一.劳动的概念 • (一)含义: • 1.广义: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体力和智 力的使用或消耗。 • 2.狭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创造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 (五)研究劳动力投入与产出机理 • 1、劳动投入生产理论: • 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数理关系 • 2、劳动投入成本理论: • 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关系 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
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理关系
• •
4、劳动投入效果理论: 劳动投入与经济效果之相对关系
• (六)研究劳动关系 • 制度经济学观点:对劳动关系进行历 史分析,把时间因素纳入经济模型,总 结、预测
• • • • • • • •
(三)劳动供求--新均衡化 1.知识经济将减少未来劳动力供给 (1)孩子抚育成本增加 (2)受教育时间延长 2.知识经济改变劳动力的需求结构 (四)劳动时空条件--低限化 (五)劳动报酬--业绩化 (六)劳动观念--求知、自主、流动化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概念
劳动经济学的概念 劳动经济学的特点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价值
•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研究人力的需求与供给 • 人力的需求与供给是最重要的生产要 素。人力资本主要分析个人决策和劳动 供给的质量(弗里德曼)
• (二)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与结果 • 劳动经济学研究雇员和雇主对工资、 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的 反应。(伊兰伯格、斯密斯) 工资决定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市场制度 报酬 歧视
• (三)劳动经济学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 织、功能与结果;将来与现在劳动力市 场的参与者的决策;劳动力资源报酬、 就业相关的公共政策。(坎贝尔·麦克 南) • 1、劳动供给的分析 • 2、劳动需求的分析 • 3、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及其调整
• (四)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从经济资源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稀缺 性 相对稀缺 劳动与闲暇 机会成本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 • • • 假设与模型 静态与动态 短期与长期 实证与规范 均衡与非均衡
• 一.假设与模型 • (一)假设 1、人力资源稀缺性假设—顶级假设 2、人的行为理性假设—派生假设 3、劳动是人的本质性假设 4、行为适应性假设 • (二)模型 公式、图形、文字
• 二.实证与规范 • (一)实证分析 • 1、含义 • 它排除价值判断,重视实际经济本身的 内在规律,只回答“是什么”问题,不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研究的 内容是客观的。
• • • • • • •
2、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搜集资料 (3)设定假定条件 (4)建立数理模型 (5)检验数理模型 (6)预测经济行为
• (二)规范分析 • 1、含义 • 它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 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 法;它着重研究事物的好与坏,解决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研究的内容 受人们的观点、立场、伦理道德标准等 因素的影响较大。
• (七)研究劳动的人的问题 • 就业、失业、劳动时间、生产率、收 入、工资、物价、闲暇等
• (八)劳动经济学的一般含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 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 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一门科学。(曾湘泉)
• 二、劳动经济学研究特点 • (一)微观上 • 同时研究生产者满足和消费者满足 • (二)宏观上 • 与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