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言文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和《湖心亭看雪》。
每个地区课本的版本不同,文言文也存在差异。
1、《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3、《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5、《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
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6、《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拓展资料:三峡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我的赏析: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初二下册语文卖炭翁文言文
初二下册语文卖炭翁文言文
《卖炭翁》初二下册语文原文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初二下册语文译文如下: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初二文言文上册
初二文言文上册:古代文学的瑰宝
一、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古人的诗歌作品如同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
初二文言文上册的古代诗歌包括《关雎》、《蒹葭》、《黄鹤楼》、《登高》等经典作品,这些诗歌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壮志豪情,或描绘山水美景,或感怀人生百态。
二、古代散文
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另一重要分支,其风格或清新淡雅,或沉郁顿挫,既有抒情写景之佳篇,又有议论时政之警句。
初二文言文上册的古代散文包括《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等名篇,这些文章或赞美品德,或阐述哲理,或抒发情感,每篇都是精彩的文学瑰宝。
三、古代小说
古代小说在中国的起源较晚,但自明清以来,小说成为了文学的主流。
初二文言文上册选取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古代小说中的片段,这些片段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叙述故事情节,或展现社会风貌,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
四、古代议论
古代议论是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阐述思想、传播智慧。
初二文言文上册的古代议论包括《论语》、《孟子》、《荀子》等名篇,这些文章或讲述人生道理,或阐述政治思想,或评论历史事件,都是古代议论的杰出代表。
五、古代书信
古代书信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既可表达亲情友情,又可交流学术思想。
初二文言文上册选取了《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名篇,这些书信或写景抒情,或议论说理,都是古代书信的珍品。
六、古代传记
古代传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记录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初二文言文上册选取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中的传记作品,这些传记或描写英雄事迹。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第1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 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喜爱读书学习。
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也没有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9、《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部编版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古文原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三篇】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三篇】【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三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飞舞,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逝,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色彩。
(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唯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好像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停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着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人教版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人教版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中,必须要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非常重要,下面按照列表为大家介绍:
一、古诗词
1.《登高》——唐代:杜甫。
名句:“临风听雨忆江南,误入藕花深几许。
”
2.《江雪》——唐代:柳宗元。
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
名句:“蓬门今始为君开,还是春风好个时。
”
4.《静夜思》——唐代:李白。
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
名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二、文言文
1.《醉翁亭记》——元代:欧阳修。
名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
2.《论语》——先秦:孔子。
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4.《资治通鉴》——唐代:司马光。
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是我们孩子学习中文、提高语言表达的好素材。
只要我们能够背诵这些经典的作品,一定能够在汉语言表达上有所突破,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8篇,分别如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oRG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初二语文文言文要点
一、与朱元思书知识要点: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鸣声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2、词类活用负势竞上。
竞:动词作副词,争着;上:名词作动词,向上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猛浪若奔。
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向远处横柯上蔽。
上:名词作副词,在上面烽烟俱净。
静: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静3、古今异义一百许里。
许,古义:附在整数之后,表示大约的数量。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4、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停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姿态怪异的百一百许里数词,确数猿则百叫无绝数词,很多自自富阳至桐庐介词,从,由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副词,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副词,一直,直接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5、特殊句式省略句:(高山)互相轩邈。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急湍甚(于)箭。
省略介词二、五柳先生传知识要点1、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
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旧:形容词作名词,亲戚朋友街觞赋诗,以乐其志。
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2、古今异义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古义:往,到。
今义:创造,制造等。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专辑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义:赞美,夸赞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或,古义:有时,有人。
今义:或者,连词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3、一词多义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地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名词,表示大约的数量,左右杂然相许动词,赞同旧亲旧知其如此名词,旧友,老朋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副词,从前,过去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期望,希望期在日中,日中不至约定,约会如亲旧知其如此像箪瓢屡空,宴如也……的样子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动词,喜好,爱好秦氏有好女形容词,形容貌美以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介词,把忘怀得失,以此自忠介词,凭借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结构助词,不译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反问,表示揣测亦不详其姓字代词,他的或或置酒而招之副词,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如果,表假设连词于不戚戚于贫贱,不…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4、特殊句式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初二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
初二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导语】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点是重视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来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浏览知道,一样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供大家鉴戒。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怅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明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奇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起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初二上册语文所有文言文
初二上册语文所有文言文以下是初二上册语文中的部分文言文:
1. 《三峡》
2. 《答谢中书书》
3. 《记承天寺夜游》
4. 《与朱元思书》
5. 《唐雎不辱使命》
6. 《富贵不能淫》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愚公移山》
9. 《周亚夫军细柳》
10. 《桃花源记》
11. 《小石潭记》
12. 《核舟记》
13. 《诗经·关雎》
14. 《诗经·蒹葭》
15. 《黄鹤楼》
16. 《钱塘湖春行》
17. 《庭中有奇树》
19. 《赠从弟(其二)》
20. 《山中杂诗》
21. 《饮酒(其五)》
2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23. 《雁门太守行》
24. 《赤壁》
25. 《泊秦淮》
26. 《夜雨寄北》
27. 《无题》
28. 《相见欢》
29. 《渔家傲·秋思》
30. 《浣溪沙》
31. 《登飞来峰》
32. 《江城子·密州出猎》
3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6. 《渔家傲》
37. 《天净沙·秋思》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
40.《别云间》等。
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具体篇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需获取准确信息,建议查阅所使用教材的具体目录。
八上语文文言文孟子三章
八上语文文言文孟子三章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2、《富贵不能淫》【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初二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初二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初二上册语文的古诗和文言文有不少经典之作呢。
解析: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破碎,春天来了,可原本繁华的长安城如今杂草丛生。
诗人感伤时事,看到鲜花都会落泪,听到鸟鸣都觉得惊心,这是一种移情于物的写法,多有趣又多无奈呀,就好像自己的情绪都传染给花和鸟了。
战火都烧了好几个月了,这时候一封家书简直比万两黄金还珍贵,因为家人的消息太难得了。
最后诗人因为忧愁,头发都越抓越少,稀疏得都快插不住簪子了。
杜甫用他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
赏析:王维啊,一个人单车出使边疆。
他觉得自己就像那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多孤独的感觉啊。
可到了大漠里,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简直绝了。
你看那沙漠里孤直的烽烟,黄河上圆圆的落日,画面感超强,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解析:陶渊明写的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
说有个渔人,沿着溪水行船,不小心就闯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里的人男耕女织,生活得幸福美满,而且还热情好客。
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才来到这里,从此就与外界隔绝了。
这地方就像一个理想国一样,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大家都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不过后来这个渔人出去后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陶渊明其实是通过这个故事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就像我们有时候幻想有个超级美好的地方,没有烦恼一样。
赏析:郦道元写三峡,上来就给我们展现出三峡的雄伟景象。
七百里的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一点缺口都没有。
山重重叠叠的,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要不是中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呢。
后面还写了夏天江水猛涨的时候,那水流湍急得像飞奔的马,很有气势。
到了春冬季节呢,又变得清幽秀丽,秋季则显得凄清,他把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写得各有特色,就像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们领略三峡的四季风光。
语文文言文(初二)
复习卷参考答案Ⅰ.《孔孟论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业;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题目:一、词语解释1. 三十而立立:()2. 四十而不惑惑:()3.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4. 七十而从心所欲欲:()5. 学而不思则罔罔:()6. 思而不学则殆殆:()7. 敏而好学敏:()8. 是以谓之文也是以:()9. 譬如为山为山:()10. 未成一篑篑:()11. 吾止也止:()12. 譬如平地平:()13. 虽履一篑虽:()14.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15. 一日暴之暴:()16. 十日寒之寒:()17. 今夫弈之为数也弈:()18. 惟弈秋之为听惟:()19. 虽与之俱学俱:()20. 弗若之矣若:()21. 非然也然:()22. 尽信《书》尽:()23. 以至仁伐至不仁伐:()二、句子解释1.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易错点:文言文一.考点分析:知识点:文言文考查内容:考试中多考查课内文言文或者课内外文言文对比综合题,考查同学们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程度,除了掌握课内文言文的知识点,更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的文言文文本中,掌握文言文中常考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在理解文言文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章主旨。
易错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有误;特殊句式判断失误;理解偏差。
二.典型例题:【例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八下二十九中月考试卷)【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唐代元结《右溪记》)【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可名.状()(2)日光下澈.()(3)斗折蛇.行()(4)乃记之而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作者写岸上景物,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青树翠蔓”写形貌,“蒙络摇缀”写颜色,“参差披拂”写动态。
D.第四节中“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14.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1)说出(2)穿透(3)像蛇一样(4)离开12.(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3.C14.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解析】13.写岸上景物,采用的是正侧面描写。
【甲篇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篇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
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三.练习巩固: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2—16题。
(八下科利华月考试卷)【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2)悉.如外人()(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自恨.不如远甚也()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1)其中往来种作(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15.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八下树人月考试卷)【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日光下澈.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3)鳞.浪层层____________(4)泉而茗.者____________1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潭西南而.望/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以.其境过清/夫不能以.游堕事C.佁然.不动/然.徒步则汗出浃背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13.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二语文易错点:文言文答案与解析12.【参考答案】(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全,都(3)正,正在(4)遗憾【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与理解。
13.【参考答案】A【解析】A.然:……的样子;B.之:代词,这/代词,他们;C.具:全部,详细/俱:都;D.为:向,对/认为。
14.【参考答案】(1)其中/往来种作(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划分句中停顿常见的是主谓、谓宾停顿。
15.【参考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做到语句通顺。
16.【参考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解析】本题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中环境特点的共同之处。
【乙篇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