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化-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特征和路径探讨

合集下载

欠发达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探讨——以湖北省为例

欠发达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探讨——以湖北省为例
观 政 策 力 、 中观 经 济 力和 微 观 要 素 力 组 成 的 欠 发
武陵 山 幕阜 山等大型 山个 欠 发 达 山 区县 市 为研 究对 象 ( 图2 ) 。
1 欠发达 山区县域城镇 化现 状特 征 1 . 1 滞后的城镇化率
受 长 期 边 缘 的 区位 影 响 欠 发达 山 区 县 市 大
1 3 1 % ,农 村 人 口 比例 高 。
【 关键词】 欠发达 ;山区县 ;新 型城镇 化 ;路径
模 式
ABSTRACT: Th e f e a t u r e s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o f 2 4
un d e r d e v e l O pe d c o u n t i e s i n mo u n t a i n o u s a r e a i n Hu be i P r o v i n c e c a n b e s u mma r i z e d a s f o l l o ws : a l o w r a t e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s i g n i ic f a n t p h e n o me n o n o f n o n l o c a l u r b a n i z a t i o n,a n e c o n o mi c p a t t e r n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r e e i n d u s t r i e s ,a n d a l o w— l e v e l b a l a n c e d s p a t i a l l a y o u t o f t o wn s . A p o we r i n g p a t t e n r f o r u r ba n i z a t i o n o f u n d e r d e v e 1 o D e d c o u n t i e s i n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重。 位于豫东 欠发 达地区的杞县 , 该县城郊 乡负债达 2 0 影 , 00 支农 资 金一毛 不拔 。 农民 培 训一 招不 展 , 资市 场 管理 农
了 , 元 村级负债平均达 1 万元。 O 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由县财

兵不动 , 但涉农收费却~着不让, 上级扶持农业的资金也
殳 , 发 但每月只有 8. 0 0 10元 , - 还常常被拖 欠 。江苏是个 经济 想尽方法雁过拔毛。苏北有一个县被省委列为重点扶贫县,
达省份, 但在苏北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苏北某县有一 其中几个 特贫 多镇 引起省 领导的 高度关 注 ,动 员省直 机关 0多个部门来帮扶。 但县里几个比较富裕的部门 , 让他们 不到 1 万人的镇 , . 5 镇村两级所欠债务就高达 40 00万元。 的 2
中镇 政府 欠债 20 10万元 。欠 债最 多 的一 个 村债 务 高达 参与扶 贫 ,总 以各 种理 由来敷衍 ,无论 如何动 员都按 兵不
农业生产的 基础设施 建设 , 投 人的精 力 、 力和财 力 由于 劳 科学 。新培 育的 良种 、先进的 栽培方 法等 农业上 的高新 科 量 来越少 , 沟渠淤塞 , 路平毁 , 量的泵 站 、 道 大 水闸 、 涵洞 、 灌 技 , 能到 乡镇 而无 法进村 到田头 , 只 乡镇农 技站的 技术 员纷 毛 破损 , 功能减弱 , 当部分 的“ 相 实心 田” 旱涝都 成灾 。这 种 纷改 行 。农业 只是在过 去 的人种天收 上加 上了滥 施化 肥和 苛 况且不 要说偏远 的 山区 ,荒漠 的沙滩 ,落后 的中西部 地 农 药而 已 , 比较 效益低 下 , 不仅 还污染 了环 境 , 破坏了 资源 。

愚昧 迷信者更 多 。前不久 , 苏 即使在 东部地 区经济 发达省份 里的农 业欠 发达地 区也 科学 短缺 , 横行 。赌 博者有之 ,

浅议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与战略重点——以青海省为例

浅议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与战略重点——以青海省为例

黄 河沿 岸和 湟水 河沿岸 农业 区呈 带状分 布 ,受 自然 地 科技 通讯 系统 、供 排水 系统以 及污 水处 理系统 、环 境保 护 理 、气候 、人 口、经济和社会 等条件 差异的影响 , 小城镇 的 等。 发展也同经济的发展一样 呈现 出梯次差异 。因而 , 在其发展
2 、提升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经济竞争力。格尔木市和 和建设过程中既要 以市场推 动为主 ,更需要政府的 引导和 支 德令哈市作为青海大城市的接力棒和资源开发的重心,一方 持 ,同时要以现有城镇 为依托 ,进一步集聚人 口 , 极发展 积 面成为柴达木盆 地资源开发中的发展极 , 动其本区域经济 二 、三产业 ,有选择有 重点地梯次推进 ,逐步培育和 建立起 带
2.万 人 ,城镇 人 口增加 了 3 万 人… 管如此 ,人 口相对 引力的发展模式 。同时,利 用青 藏铁路发展轴线 ,增强与 西 2 9 S 。尽 稠密 区仍然缺乏 中型城市 ,小城镇规模也偏小 ,产业结构层 宁市的联 动发展 ,构建青藏铁路 沿线 城镇 和工矿节点 ,形成 次较低 ,城市体 系出现断层 ,结构优化程度 低 ,导致 城市经 以重点城镇 为节 点的带状布局 。
区域性的外源型大城市 ;另一 方面把格尔木市建成联结藏甘 新川的交通枢纽和青藏高原 资源加 工转换中心 ,把德令哈市
( 一)发展路径——城市群的辐射 带动模式
目前 ,西宁 、海东等东部地 区人 口集聚较高 ,人口城镇 建成高 原绿洲 城 市和 资源加 工基 地 ,形成 以工业 支撑 为优 化 进程 明 显加 快 ,2 一00年 ,东 部 地 区总 人 口增 加 了 势 ,以循 环经济为特点 、以市场推 动为主导 、以优惠政策为 ∞O 2 1
导 为辅 ,有选择 地以特色小城镇 为重点的 中小 城镇 协调和梯 多 ,纯净 原始的生态环境 ,雄 奇独特的 自然景观 ,风格迥 异 (- -)重点任 务

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征地区发展与路径研究

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征地区发展与路径研究

张琼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 农业大学校长
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典范
如今,农业已经处在大市场、大流通之中,现代农业首先是市场农业,构筑 起现代农业框架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才能解决市场一有风吹 草动,农产品首先受到冲击的状况。农产品生产稳定,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社 会才能和谐。“无农不稳”是共识,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是稳定的前提,更是国民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涉及环节多、产业链条长,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加大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建设 的投入,落实扶持市场运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融通和打 造有机农业产业链,以适应我国农业加速向生态有机农业的转型的大趋势。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分析.pdf 23 论中原经济区的农业现代化.pdf 31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 比较.pdf 35 三、发展篇 加快推进乡域农业现代化的策略.pdf 43 加快推进浙江农业现代化的形势与对策.pdf 45 论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pdf 48 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分析.pdf 51 农业现代化的出路.pdf 52 试析大寨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pdf 54 试析二战后法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经验.pdf 57
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征地区发展与路径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的传统农业大国,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推进农业现代化不能脱离现实,照搬国外模式;农业现代化,应坚 持“以农为本”,着眼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着眼于农民素质 的全面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着眼于生态的综合平衡,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进程,为实现农业的三化而努力奋斗。

新趋势下四川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路径思考——以万源市为例

新趋势下四川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路径思考——以万源市为例
新趋势下四川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路径思考 ——以万源市为例
张丽娜,杨培峰
摘要:基于对国家当前城镇化发展新特点及新趋势的研判,从人口、生态、产业、空间四个关键要素的发 展特征与趋势切入,通过对四川省 60 个县的面状分析与单个县的点状实例调查,总结了新趋势下四川欠发 达山区县域城镇化面临回流人口融入难、城镇化发展生态压力大、传统产业发展困难、土地利用粗放浪费 等困境,进而针对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建设提出社会融合、产业发展、生态保育、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建 议和意见。 关键词:新趋势 四川省 欠发达山区 县域城镇化 发展路径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
“城乡统筹影响下山区发展的路径设计及规划调控研究” (编号
2013PYLJ02)
的发展困境,并以基础性的实例研究做支撑和补充,通过文献综述、实践调研、数据分析等 多重方法,总结出推进地区发展的特色城镇化路径。
图 5:2013 年四川省 60 个连片扶贫县与全省、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对比图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年鉴 2014
[2]。
2.2 生态保护——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剧,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西部地区具有生态涵养、调节气候、资源供给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全国性 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生 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敏感区或者限制发展区的县市,GDP 已经不列入政绩考核指标内。种种 形势表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路径难以为继,城镇化绿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图 15:2013 年万源中心城区照片 图片ct=201326592&z=0&word=%CD%F2%D4%B4
3.2.3 产业:以资本投入型为主,对本地劳动力带动不大
万源市第二产业比重提高速度较快, 但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 工业主要以建材 (水泥) 、 矿产开采等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三产业以传统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为主,旅游服务业 仍在起步阶段。 从重点项目投资情况来看, 目前万源市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比较依赖 资本投入型产业,对本地劳动力的带动力不大。总体来说,万源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整体层 次较低, 维持地方基础设施运转已是捉襟见肘, 更加难与支撑产业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的全面 发展。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现实困难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本之举,而基础设施则是农业生产之本。

据资料反映,全国5万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仅有20%的河流有防洪设施。

8万多座水库中有1/4的大中型水库、2/5的小型水库属病险工程。

全国万亩以上的灌区工程,已报废的占10%,不同程度老化失修的占60%,基本完好的只占30%。

尤其是那些被视为“毛细血管”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入的精力、劳力和财力越来越少,沟渠淤塞,道路平毁,大量的泵站、水闸、涵洞、灌渠破损,功能减弱,相当部分的“实心田”旱涝都成灾。

这种情况且不要说偏远的山区,荒漠的沙滩,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即使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里的农业欠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难题。

2、集体经济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经济欠发达“欠”在没有工业上,当国家将向农民的收费改为收税进而再将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这些没有工业的纯农业乡村的政府与集体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加之相当长一度时期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大办乡镇企业这个体制上的失误,乡村两级债务沉重。

位于豫东欠发达地区的杞县,该县城郊乡负债达2000万元,村级负债平均达10万元。

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由县财政发,但每月只有80~100元,还常常被拖欠。

江苏是个经济发达省份,但在苏北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农村。

苏北某县有一个不到1.5万人的镇,镇村两级所欠债务就高达4000万元。

其中镇政府欠债2100万元。

欠债最多的一个村债务高达400万,人均2200元。

前几年为了化减债务,他们又走“一卖而光”之路,乡村办的企业,用于农业排灌抽水机站,集体道路两边的树木,甚至连村委会开会办公用的“村部”,总之,凡是能够变现的全部变现。

目前这一类的乡村出现了恶性循环。

村集体拿不出钱来,服务农民没有载体,村干部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说话没威信,好事办不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束手无策。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难点、成因与路径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难点、成因与路径
求高 的城镇 的较 快输转 。 ( ) 四 城镇 建设 薄弱 的约束 。第 一 , 城镇 的支 撑作用 不够 。陇南市 15 建制 乡镇 居住人 1总数 人 口又相对集中在 1 8 8 区 县政府所在地 的城关镇 , 其余建制小 乡镇镇镇区居 住 人 口较 少 。第二 , 由于 城镇 的规模 小 , 区域优 势不 明显 , 乏强 有力 的产业 支撑 , 缺 缺乏 集聚人 口和产业 的吸
( ) I和 劳 动力 约束 。第 一 , 村人 口基数 大 。止 2 0 底 有 27万 人 在 乡 村 , 三 人 S l 农 0 9年 4 占陇 南 市人 口 的
8 %。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只有 2 . 8 8 %的农业 , 2 却占陇南市社会从业人员总数 7. 81 %的从业人员。由于农村人 1基数大 , : 3 从业人员又集 中在农村 , 非农产业就业不充分 , 城镇 吸收能力又弱 , 使得城镇对城镇化的拉力不 够, 农村对城镇化的推力不强。第二 ,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陇南市农村劳动力 中, 还有 6 %的是小学及文 0 盲、 半文盲劳动力 。农 民素质低 , 一方 面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 , 乡村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稳 ; 另一 方 面 , 使得 农 民进 城 潜在 心里 压 力 , 能较好 地适 应 非农 产业 的发展 要 求 , 响其 向生 活水 准要 不 影
1加 快户籍 管理 制度 改革 。放 宽城镇 常 住人 口的准入 条件 , 立 以居住 地 划分 城镇 户 口和农 村户 口, 、 建 以 职业 划分农 业人 口和非农业 人 1的 户籍登 记制度 。 3 实行 城 乡户 口一体化 管理 。 凡在 城镇 有合法 的职业 , 稳 有
收 稿 日期 : 0 o 2 1 一6
《 西部金融) 0 0年第 8期 ) 1 2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与此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落后和滞后现象。

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产水平低下,农业发展与现代化的脱节越来越严重。

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路径。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农业区,但农业生产方式滞后,传统耕种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

2.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不完善,农民生活条件差。

3. 农民生产水平低下: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农民创业意识不强。

4. 农业发展与现代化脱节: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与现代化脱节严重,农产品市场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

1. 思想观念滞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思想观念滞后,缺乏现代化意识,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对农业现代化认识不足。

2. 技术支持不足:欠发达地区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支持不足,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需求。

3. 资金投入不足: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所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困难。

4. 人才短缺:欠发达地区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人才,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不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受到制约。

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现代化生产观念。

4.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途径_丁登林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途径_丁登林

在当代社会,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地区融入现代化进而提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加快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虽然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进而提出解决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思路及途径。

一、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

欠发达地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还集中在城市,农村以农业为主,城乡缺乏有机联系,城镇相当程度上起着农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制成品的交易场地。

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对自身条件、历史基础、资源禀赋考虑较多,缺乏在更大范围考虑自身地位性质、对外联系、产业分工等,未能站在区域城镇化高度上统筹安排,缺乏区域规划城镇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就城镇论城镇,未能形成梯次明显、职能明确的城镇体系,尚处于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不够强大、次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城镇之间内联强度不够的初级阶段。

2.贪大求洋、不顾经济实力盲目拉大城镇框架。

城镇化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而欠发达地区忽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简单地把城镇化等同于城镇建设。

有的大肆圈占土地搞所谓的开发区或经济园区,导致大量土地长期撂荒浪费;有的不顾经济实力盲目照搬发达地区的做法,搞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超高建筑来展示现代化城市形象,搞贪大求洋的城建项目和形象工程;有的贫困地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把有限财力主要用于城镇高标准建设;有的把城镇化水平作为考核指标,相互攀比,甚至靠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城市管辖面积来提高城镇化水平,其结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3.城镇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欠发达地区很多是地处我国老少边等颇具特色的地方,或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或民族特色突出,或红色资源众多,或民风古朴。

但是,为了加快发展或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地方在城镇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以为只有玻璃幕墙、宽马路、立交桥、大广场才是城市的现代化,忽视城市内在品质,忽视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不注意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而是一味贪大求洋,盲目模仿外国外地建筑,不顾文化遗产搞破坏性建设,使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把城市建得像杂货店一样,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导致城镇建设单一,风格大同小异,地方特色丧失殆尽,城镇建设迷失了独特个性,城市结构趋同,城市面貌相似。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欠发达的现象,尤其是农业农村领域。

为了促进这些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二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适合这些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我们需要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条件不佳。

我们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修建道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并且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农民投身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们需要解决农村人才流失和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问题。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生产。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奖励和激励,鼓励更多的人才留在农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我们需要解决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策略探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策略探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策略探析所谓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这一历史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二是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迅条件的改善,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基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国情,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亳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亳州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目前仍属欠发达地区,其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城乡之间既存在着摩擦与对立,又具有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快推进亳州农村城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自200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以来,亳州市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1、农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以来,全市农村城镇化走上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8.17%提高到2010年的35%,平均每年递增1.83个百分点,成为建国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快时期,有100万农村人口变为城镇居民。

在城镇化较快发展的同时,城镇经济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城镇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持续走高。

2、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在城市的扩展和农村城镇化的双向作用下,城镇发展呈现出产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加快流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布局逐渐合理的局面,在城市建成区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拥有发达的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生产效率较高;我国的西部和中部地区仍然存在欠发达的情况,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农业现代化路径、农村现代化路径、政策建议、发展障碍分析和发展前景展望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领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对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途径。

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问题。

3. 政策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土地制度、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随着中国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代化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对象。

然而,由于地形、人口、资源、交通等方面的种种限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路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难度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的路径。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现代化需要先进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复杂,交通不便,这是造成其发展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步。

其中,需要关注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电力、水利等方面。

政府应该给予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同时,更多地引入社会资本、外资和民营资本,建立基础设施融资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

二、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西部欠发达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可以开发多样化、有个性、高附加值的产业。

例如,西部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绿色农业、食品加工、矿产开采等特色产业。

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同时更多地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产业间的合作和协调。

三、引入优质资源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和资金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引入外界的优质资源来推动经济现代化。

政府可以在本地区设立特殊经济区,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人才向西部地区投资。

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本地区的企业和人才出去寻求更大的市场和资源。

建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使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西部欠发达地区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保护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现代化,还有利于全国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保护。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严格限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建立健全的环保惩罚机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现代化,需要探讨一条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经济现代化路径。

本文将就此做简要探讨。

第一,推进产业升级。

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但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已达到瓶颈。

因此,需要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这可以提高产业的效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目标。

第二,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功能扩展。

西部地区的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经济落后,城市化率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低很多,需要进一步实现空间布局体系的新升级。

通过城市化,在吸引外部投资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提升地方的竞争力。

第三,推进现代农业。

农业是西部地区最基础的产业。

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薄弱,传统农业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需求。

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必须的工作。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加完善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为西部地区经济现代化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五,加强教育、文化和人才推进。

教育、文化和人才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在西部地区,存在着人才流失、文化落后等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进步。

为此,需要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

同时,要大力招揽人才,让他们在这里创新创业。

总之,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路径略有不同于其他地区。

西部地区需要从产业升级、城市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和人才推进等方面入手,构建一条适合西部发展的经济现代化路径。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西部地区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一、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禀赋不足、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人才流失等方面的问题。

资源禀赋不足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造成了经济增长的瓶颈。

产业结构落后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缺乏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人才流失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失,造成了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现代化路径的障碍。

二、经济现代化路径选择针对上述问题,西部地区需要选择合适的经济现代化路径。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西部地区可以选择以下路径: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四个方面。

1.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虽然不足,但在短期内仍然可以依靠资源型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

长期来看,资源型经济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以绿色发展方式推动资源型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资源型经济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缺乏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西部地区可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至关重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发展策略初探

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发展策略初探

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发展策略初探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基底保护与城乡并举发展。

新时代小城镇的发展,必须着力带动、服务和促进镇域乡村振兴。

本文以欠发达山区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欠发达山区小城镇的资源特点和限制因素,从全域角度统筹考虑镇域的生态本底、产业发展、交通建设、文化传承、品质提升等方面,探索适合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发展与振兴的策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发展与振兴1.引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及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人才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1]。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区域的社会综合体,是乡村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上接城市、下引农村、协调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2],是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的主要载体。

尤其是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下,更加凸显出小城镇对于构建未来城乡新型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那么,对于欠发达山区的小城镇,在国家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该如何实现其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社会各方面日渐关注的重要课题。

2.欠发达山区小城镇现状特点2.1交通滞后与平原地区相比,欠发达山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道路交通密度低。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多数偏远山区小城镇严重缺乏“生产作用通道”,受制于典型的边界效应使其长期处于屏蔽状态。

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很大限制,发展缓慢[3]。

2.2产业发展粗放当前大部分欠发达山区小城镇的产业类型较为原始,人均经济收入偏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

产业普遍呈现着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产业发展依然是以土地、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由于资本薄弱、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限制因素,导致普遍地区继续走传统产业的粗放式发展的老路,三次产业间未形成有效联动发展、产业链低端,对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损耗,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低[4]。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及路径探讨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及路径探讨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存在问题及路径探讨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为破解“三农”难题,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相比发达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难度更大。

欠发达地区立足发展阶段,科学分析制约城乡发展的不利条件,开拓性地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以西部欠发达地区咸阳市为例,阐述了欠发达地区的内涵与特征,对咸阳市城乡统筹特征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咸阳市经济情况以及地理位置等优势,给出了咸阳市城乡统筹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城乡统筹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咸阳市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o solve the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 break through urban and rural and two yuan structure, achieve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Our country region is vast,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developed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area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more difficult. Owe develop area based o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urban development adverse conditions, pioneering walked out of a practical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success. The article with western underdeveloped area in Xianyang city as the example,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developed areas in Xianyang City, urban and r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view of the Xianyang City 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given the Xianyang city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in order to other similar areas urban and rural job provides experience.Key words: undeveloped areas; rural; development; Xianyang City1、引言城乡关系是广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与互动关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城市和乡村两者关系的集中反映[[[] 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111-112 页。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但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相对薄弱,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挑战。

本研究以吉林省为例,探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问题,为加快吉林省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吉林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问题,具体目的如下:
1. 分析吉林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 探究吉林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3. 研究吉林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4. 提出建设欠发达地区新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分析吉林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成效进行分析,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所采用的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研究和调查,总结各自治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

同时提出建设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展现吉林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成效,探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提出建设欠发达地区新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预计研究成果将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为吉林省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在欠发达山区推动城镇化,其目的 并不是要求该地区的大中城市像沿海地区那 样具有参与区域竞争的绝对实力,而更多着 眼于寻找有效的消除贫困路径,贫困的重点
在农村,因此本地区城镇化在一开始就肩负
了城乡兼顾的使命。 在城镇和工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的同 时,优越的农特资源和普遍的兼业现象为 推动农村经济奠定了基础。正如本文开篇 所述,工业化并非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欠
2.1欠发达山区的特点 2.1.1生态环境较好、限制多,传统发 展方式难以复制
甲仆


各级各类组织中心欠缺,独立分散发展态 势明显;城镇结构相对扁平,除了少数地 区中心城市外,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缺少 中间位序城镇。
2.1.3城镇集聚能力不足。城乡一体发 展潜力初具

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使得外来嵌入式产 业较少,经济主要依赖本地农特资源,大多 数城镇主要产业都是农特产品加工和贸易、 方向单一,产业动力和就业吸纳能力不足。 低水平均衡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进一步削 弱了农民迁移到城镇的热情,大量劳动力留 守在农村。尽管现状农特产业基本以种植和 简单的初加工为主,处于行业价值链的底层。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消费经济和食品安全 受到重视的今天,山区农特资源在有机生态 环保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在产品品牌 和深加工方面能有所突破,农特产业的价值 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农村发展也有较大的空 间。此外,这一产业结构客观上也导致山区 城乡产业功能联系比制造业为主的地区更为
不尽相同,尽管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确实是 依靠工业化推动,但对于工业发展条件并不
与以往将工业、发达地区和城镇群作为 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不同,本轮新型城镇化更 关注推动经济社会的多元动力以及各类地域 空间的良性共生发展。欠发达山区因为发展
动力、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固有制
突出而在其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地区而 言,争取优势最大化的发展路径更为可行。
发达山区城镇化应摆脱传统的“工业化和
农特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人口自下而 上集聚,重点在村和镇,对农村现代化具有 较好的促进作用,现状动力也相对较强;工
业、城市旅游引导人口直接向县城和重点镇 集聚,需要进一步强化推动作用。 2.1.5城镇化模式较为复合。兼业特征 需要加以重视
城镇化”思路桎梏,走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
聚,也有可能向中心村集聚。
兼业人口在为非农产业和城镇提供劳动力的 同时,对城镇扩张的要求较小,也有利于农 村繁荣和社会稳定,是一种在现阶段值得重 视的城镇化新方式,应注重强化农村生产和 生活支撑设施,保障兼业发展空间(见表1)。
2.2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2.2.1现代化目标:走城镇化与农村现 代化相结合的总体路径
2.2.3复合型模式:适度异地城镇化、
条件的差异,必然存在不同的发展动力和发 展方式,因此前述多元动力机制仍将长期共 存。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城镇承 载能力的相对不足、农村繁荣发展的要求等 决定了欠发达山区不可能只有本地完全城镇 化,而仍应延续复合的城镇化模式。在强化 城镇集聚能力推动本地完全城镇化的同时, 一方面需要保持适度的异地城镇化以应对资 源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应充分保障兼业城镇 化的发展空间,提高农村经济活力,支撑城 镇发展,避免出现城镇繁荣而农村凋敝的不
利局面。
3恩施州城镇化现状特征
3.1总体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 位于湖北省西部三省市(湖北、重庆、湖南) 交界地区,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北部 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 三峡库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武陵山区生 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部 分。全州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地形相对 破碎,绝大多数都是山区,高差起伏在20 米以上地区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11年 常住人口330万人,城镇化率32.5%。刚进 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 均GDP不足全国和湖北省平均水平的40%
导的海口(见图1)。
的“先富”阶段,欠发达山区在内的其他地 区是实现“共富”的关键,具有历史性的战 略意义。从近年来各级各类扶贫政策和相关 规划的密集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此类地区
的重视。因此,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欠发达山
万方数据
1.2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
其功能类型涵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 多样性维护等。但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 扰加剧,山区的生态稳定性逐渐降低。在固 有保护要求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压力下,尽 管大部分山区有着较为优越的资源禀赋,但 在工业发展和开发建设方面受到的限制也愈 加严格。其他地区依靠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城 镇快速扩张实现经济提升的传统之路难以在 山区进行复制,需要探索符合本底和政策要 求的新型发展方式。 2.1.2交通通达性不高、相对封闭。城
成熟,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功能联系较少,
的紧密关系。事实上,农村现代化地区的活 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并不低于城镇,世界上其 他地区还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法国普罗旺斯、 荷兰斯哈亨的郁金香花海地区将特色农业打 造成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地景,促进农业生产 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地区特色的最大 化;韩国和台湾的农业精细化耕作和产业化 组织使得农村经济水平与一般城镇的差距并 不大,同样也创造了优美的乡村景观。 2欠发达山区特征和城镇化路径选择
紧密,使得推动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具备一定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 重点地区,山区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的核心 区域。《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划分的25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约一半都是山区,
i霹・一一I I I I_--:磊酱
万方数据
的现实基础和需求。
Urbanization
2.1.4动力机制多元。自下而上的推力 较强
46
不便的交通条件使山区大都处于区域 经济的边缘,经济发展较为封闭。这一特 征反过来又影响了交通设施的建设。地形 和城乡聚落相对分散的本底特征使得交通 组织以点对点和有限的几条主要通道为主, 区域性交通和城乡内部交通的衔接不畅, 难以解决整个山区的可进入性,也就更加 难以改变按自然地理单元形成的封闭系统。 从总体来看,山区的城镇体系发育都不够
在机制及其引致的结果角度.研究欠发达
山区城镇化现状的成因和未来发展方向。 提出欠发达山区应该不以工业化为唯一路 径,而需要立足本地资源实行差异化路径。 重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重视农 民兼业对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欠发达山区:农村现代化: 兼业型城镇化
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而经济发展方式
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现代化,并不需要拘
泥于实现这一目的方式。夏威夷渔业资源
优势并不突出,加工后的相关产品也面临 着运输到大陆的高成本问题,因此其并未
约,难以复制其他地区城镇化模式,长期相
对滞后。我国已基本走过了社会主义两步走
选择海岛地区惯常的渔业作为主导方向, 而是重点打造旅游产业并最终成为世界级 的度假胜地。同样的例子还有我国的三亚, 其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带动其他服务业全面 推进,近年来经济增速远超以工业等为主
表1三种城镇化模式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影响 积极:增加社会阅历和经济收入 异地城镇化
而上城镇化动力较强而城镇较弱的客观事 实,将农村经济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将农特资源作为产业链的基础实现三次产 业的整合互动和全面突破,并逐步完善农 村支撑设施,提升农村活力,使得农村在 城乡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积极,并最终实现 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相辅相成。
(见图2、图3)。
8一仆峨随腱陂
兼业城镇化与本地完全城镇化同存
因地理隔绝而形成的封闭单元由于本底
∞3毫。一扣o~暑∞啼3m口o—‘一4.
表2恩施州州城和各县市城区人口比较 城区人口占全部城 市比
2009年 2011年 26.2% 73.8%
余猛
摘要:本文立足欠发达山区的资源禀 赋特点.从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流动的内
区特征并主要依靠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城镇化
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1城镇化内涵解析
研究欠发达山区城镇化路径,首先需要 明确城镇化两个方面的内涵。 1.1城镇化与工业化 两者并不必然存在相互推动的关系。 张庭伟在研究美国城镇化发展时指出,经、人才制约、市场狭小等抵 消,与中西部其他地区相比毫无竞争力。盲 目无底线的被动承接转移使得企业一方面在 产业层次和能级方面处于低端,一方面大部 分只是意在优惠政策的“过客”。此外,东 南亚很多国家正在效仿我国依靠低成本吸引 产业的发展模式,国际低端制造业也已出现 跨国的迁移,即便是上述方式在未来也面临 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因此,欠发达山区盲目依靠嵌入式产业 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基本难以成功,要想 突破困境还应该最大化发挥本地资源优势。 优秀的农特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在 发展服务业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而服务业 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主要依赖点 对点的快速交通,对城乡交通全覆盖的要求 相对不高,也正好契合欠发达山区的特点。 原有的品牌市场受限等劣势,在信息技术发 达的今天已经部分被缓解。应该抓住当前国 家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契机,以服务业统筹农 业和工业,实现后来自上的突破。
2.2.2差异化突破:优势最大化,服务 引领的三次产业联动策略
当前的产业转移给中西部推动工业化带 来了较好的契机。但就对产业的吸引和承载 能力而言,欠发达山区仅有的资源优势也通
经济影响 积极:带回资本经验便于返乡创业和积累家 庭财富
挑战:城乡空巢化缺少活力 挑战:影响本地劳动力供给 夫妻分居影响家庭稳定.儿童成长受影响 贡献在外、服务在内 积极:家庭稳定,社会具有成长性 积极:本地劳动力供给充足 本地完全城镇化 挑战:失衡易致农村凋敝 挑战:本地城镇化动力较弱 不完全城镇化使进城农民稳定性不高 生活重、生产轻,城镇服务供给压力大 积极:保持农村活力.利于富民 城乡统筹。减少城乡差距 挑战:现状农村设施和服务不能支撑就业非 农化与居住乡村化 积极:减少城镇服务供给压力 保证本地劳动力供给 挑战:增收和积蓄效应不明显 城乡生产组织网络要求较高
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农村现代化并不意味 着农村工业化,而是重视欠发达山区自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