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执业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2006年修订)-财会[2006]4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2006年修订)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4号)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22项准则,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26项准则,现予批准,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现行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附件: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二○○六年二月十五日附件:2006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略)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略)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略)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略)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略)——结束——。
第二章执业准则
• 审计缺陷: • 对应收账款没有实施函证程序;对存货没有实施盘
• 4.鉴证业务的目标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合理保证 的保证水平要高于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
• 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 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 提出结论的基础。
•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 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 出结论的基础。
• 披露
除非在审计报告中另有说明,否则会计报表中信息的披露 均应被认为是合理和充分的。
• 表达审计意见和责任
报告应就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者声明不能发表意见。 若不能发表总体意见,则应说明其理由。在任何情况下,审计 师的姓名一旦与会计报表相关联,他就应明确说明其审计工作 的性质及其所负责任的程度。
• 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事务所的领导层的责任 –承担质量控制制度运作责任人员的责任
• 职业道德规范
–执业时的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 –强化职业道德 –鉴证业务的独立性要求
• 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前提
• 客户的诚信 • 业务承接能力 • 职业道德
• 美国GAAS的基本内容(续)
–审计准则说明
是美国审计准则的第二个层次,是一般公认审 计准则的阐发和引申,是对如何在实务中对其加以 贯彻所作的解释和说明。
会计师执业资料规范准则完整版(pdf 286页)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2006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2-15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2006版目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 (13)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 (15)第三章业务承接 (16)第四章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17)第五章鉴证对象 (18)第六章标准 (19)第七章证据 (20)第一节总体要求 (20)第二节职业怀疑态度 (20)第三节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20)第四节重要性 (21)第五节鉴证业务风险 (22)第六节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2)第七节可获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 (23)第八节记录 (23)第八章鉴证报告 (24)第九章附则 (2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26)第一章总则 (26)第二章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6)第三章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26)第四章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26)第五章职业怀疑态度 (27)第六章合理保证 (27)第七章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27)第八章附则 (2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 ——审计业务约定书 (30)第一章总则 (30)第二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30)第三章连续审计 (31)第四章审计业务的变更 (32)第五章附则 (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33)第一章总则 (33)第二章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33)第三章职业道德规范 (33)第四章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34)第五章项目组的工作委派 (35)第六章业务执行 (35)第一节指导、监督与复核 (35)第二节咨询 (36)第三节意见分歧 (37)第四节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37)第七章监控 (38)第八章附则 (3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40)第一章总则 (40)第二章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40)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41)第一节总体要求 (41)第二节记录测试的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41)第三节重大事项 (42)第四节编制人员和复核人员 (42)第四章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42)第五章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 (43)第六章附则 (4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44)第一章总则 (44)第二章舞弊的特征 (44)第三章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46)第四章审计的固有限制 (46)第五章职业怀疑态度 (47)第六章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47)第七章风险评估程序 (48)第一节总体要求 (48)第二节询问 (48)第三节考虑舞弊风险因素 (50)第四节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50)第五节考虑其他信息 (51)第八章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51)第九章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52)第一节总体要求 (52)第二节总体应对措施 (52)第三节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53)第四节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的程序 (53)第十章评价审计证据 (55)第十一章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沟通 (56)第十二章无法继续执行审计业务时的考虑 (57)第十三章审计工作记录 (57)第十四章附则 (5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59)第一章总则 (59)第二章管理层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 (59)第三章对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考虑 (60)第四章发现违反法规行为时实施的审计程序 (61)第五章对违反法规行为的报告 (62)第一节与治理层沟通 (62)第二节出具审计报告 (63)第三节向监管机构报告 (63)第六章解除业务约定 (63)第七章附则 (6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64)第一章总则 (64)第二章沟通的对象 (64)第一节总体要求 (64)第二节与治理层的下设组织或个人沟通 (65)第三节与管理层沟通 (65)第四节治理层全部参与管理的情形 (66)第三章沟通的事项 (66)第一节沟通事项的基本内容 (66)第二节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66)第三节计划的审计范围和时间 (67)第四节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68)第五节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70)第六节要求和商定沟通的其他事项 (70)第七节补充事项 (70)第四章沟通的过程 (71)第一节总体要求 (71)第二节取得相互了解 (71)第三节沟通的形式 (72)第四节保密 (72)第五节沟通的时间 (73)第六节沟通过程的充分性 (74)第五章记录 (74)第六章附则 (7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75)第一章总则 (75)第二章接受委托前的沟通 (75)第三章接受委托后的沟通 (76)第四章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时的处理 (76)第五章附则 (7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78)第一章总则 (78)第二章初步业务活动 (78)第三章总体审计策略 (78)第四章具体审计计划 (79)第五章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80)第六章指导、监督与复核 (80)第七章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80)第八章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81)第九章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81)第十章附则 (8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83)第一章总则 (83)第二章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83)第一节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83)第二节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84)第三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85)第一节总体要求 (85)第二节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85)第三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86)第四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88)第五节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88)第六节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89)第四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90)第一节内部控制的内涵和要素 (90)第二节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90)第三节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91)第四节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 (92)第五节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93)第六节控制环境 (93)第七节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94)第八节信息系统与沟通 (95)第九节控制活动 (96)第十节对控制的监督 (97)第五章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97)第一节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97)第二节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99)第三节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100)第四节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101)第六章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101)第七章审计工作记录 (101)第八章附则 (10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102)第一章总则 (102)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考虑的内容 (102)第三章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的报告 (104)第四章附则 (10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106)第一章总则 (106)第二章重要性的确定 (106)第三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106)第四章评价错报的影响 (107)第五章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107)第六章附则 (10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108)第一章总则 (108)第二章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108)第三章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09)第一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109)第二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110)第三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110)第四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111)第四章控制测试 (112)第一节控制测试的内涵和要求 (112)第二节控制测试的性质 (112)第三节控制测试的时间 (114)第四节控制测试的范围 (115)第五章实质性程序 (116)第一节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116)第二节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117)第三节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117)第四节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119)第六章评价列报的适当性 (119)第七章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19)第八章审计工作记录 (120)第九章附则 (12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122)第一章总则 (122)第二章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22)第三章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 (124)第四章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24)第五章附则 (12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128)第一章总则 (128)第二章存货监盘计划 (128)第三章存货监盘程序 (129)第四章特殊情况的处理 (130)第五章存货监盘结果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131)第六章附则 (1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133)第一章总则 (133)第二章函证决策 (133)第三章询证函的设计 (135)第四章函证的实施与评价 (135)第五章附则 (13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138)第一章总则 (138)第二章分析程序的性质和目的 (138)第三章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39)第四章用作实质性程序 (139)第一节总体要求 (139)第二节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139)第三节数据的可靠性 (140)第四节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140)第五节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140)第五章用于总体复核 (141)第六章调查异常项目 (141)第七章附则 (14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 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142)第一章总则 (142)第二章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考虑 (142)第三章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 (143)第四章选取测试项目以获取审计证据 (143)第五章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的使用 (145)第六章样本设计 (145)第一节基本要求 (145)第二节总体 (145)第三节分层 (145)第四节金额加权选样 (146)第七章样本规模 (146)第八章选取样本 (146)第九章实施审计程序 (147)第十章误差的性质和原因 (147)第十一章推断误差 (148)第十二章评价样本结果 (148)第十三章附则 (14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150)第一章总则 (150)第二章针对会计估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150)第三章复核和测试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 (150)第四章运用独立估计 (151)第五章复核期后事项 (151)第六章评价审计程序的结果 (152)第七章附则 (15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153)第一章总则 (153)第二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以及相关控制活动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53)第三章评价公允价值计量的适当性和披露的充分性 (154)第四章利用专家的工作 (155)第五章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155)第一节总体要求 (155)第二节测试管理层的重大假设、估值模型和基础数据 (155)第三节对公允价值进行独立估值 (157)第四节考虑期后事项 (157)第六章评价审计程序实施的结果 (157)第七章管理层声明 (157)第八章与治理层的沟通 (158)第九章附则 (15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159)第一章总则 (159)第二章关联方的存在和披露 (159)第三章关联方交易的识别 (159)第四章检查已识别的关联方交易 (160)第五章管理层声明 (160)第六章审计结论和报告 (160)第七章附则 (16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162)第一章总则 (162)第二章管理层的责任 (162)第三章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63)第四章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163)第五章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 (164)第六章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 (164)第七章进一步审计程序 (164)第八章审计结论与报告 (165)第九章附则 (16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167)第一章总则 (167)第二章审计程序 (167)第三章审计结论和报告 (168)第四章附则 (16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169)第一章总则 (169)第二章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 (169)第三章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 (170)第四章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 (170)第五章公开发行证券的考虑 (171)第六章附则 (17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172)第一章总则 (172)第二章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的认可 (172)第三章将管理层声明作为审计证据 (172)第四章对管理层声明的记录 (173)第五章管理层拒绝提供声明时的措施 (173)第六章附则 (17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174)第一章总则 (174)第二章接受委托担任主审注册会计师 (174)第三章主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 (174)第四章注册会计师之间的配合 (175)第五章出具审计报告的考虑 (175)第六章附则 (17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177)第一章总则 (177)第二章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目标 (177)第三章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的关系 (177)第四章了解与初步评估内部审计 (177)第五章沟通和协调 (178)第六章评价内部审计的特定工作 (178)第七章附则 (17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180)第一章总则 (180)第二章确定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 (180)第三章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 (180)第四章专家的工作范围 (181)第五章评价专家的工作 (181)第六章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 (182)第七章附则 (18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183)第一章 总则 (183)第二章审计意见的形成 (183)第三章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183)第四章 附则 (18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187)第一章总则 (187)第二章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187)第三章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88)第四章 附则 (18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193)第一章总则 (193)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93)第三章报告 (193)第四章对新任注册会计师的补充要求 (194)第五章附则 (19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195)第一章总则 (195)第二章其他信息 (195)第三章重大不一致 (196)第四章对事实的重大错报 (196)第五章审计报告日后获取的其他信息 (196)第六章附则 (19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198)第一章总则 (198)第二章总体要求 (198)第三章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 (199)第四章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出具的审计报告 (199)第五章对合同的遵守情况出具的审计报告 (200)第六章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 (200)第七章附则 (20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202)第一章总则 (202)第二章业务约定书 (202)第三章计划、程序与记录 (203)第四章验资报告 (204)第五章附则 (20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206)第一章总则 (206)第二章接受业务委托 (206)第三章计划审计工作 (207)第四章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 (209)第五章实质性程序 (210)第六章审计报告 (21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214)第一章总则 (214)第二章询证函的编制与寄发 (214)第三章函证的内容 (215)第四章回函的评价 (215)第五章附则 (21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216)第一章总则 (216)第二章商业银行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 (216)第三章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17)第四章注册会计师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218)第五章协助完成特定监管任务时的补充要求 (220)第六章附则 (22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221)第一章总则 (221)第二章业务约定书 (221)第三章计划审计工作 (221)第四章风险评估程序 (222)第五章进一步审计程序 (222)第六章审计工作记录 (223)第七章附则 (22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224)第一章总则 (224)第二章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225)第一节了解环境保护要求和问题 (225)第二节了解内部控制 (225)第三节考虑与环境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 (226)第四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27)第三章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审计程序时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227)第四章出具审计报告时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229)第五章附则 (22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230)第一章总则 (230)第二章衍生金融工具及活动 (230)第三章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231)第四章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31)第五章了解可能影响衍生活动及其审计的因素 (231)第六章了解内部控制 (233)第一节控制环境 (233)第二节控制活动 (233)第三节内部审计 (234)第四节服务机构 (235)第七章控制测试 (235)第八章实质性程序 (236)第一节总体要求 (236)第二节存在和发生认定 (237)第三节权利和义务认定 (237)第五节计价认定 (238)第六节列报认定 (238)第九章对套期活动的额外考虑 (239)第十章管理层声明 (239)第十一章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239)第十二章附则 (24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241)第一章总则 (241)第二章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241)第三章对被审计单位电子商务的了解 (241)第一节总体要求 (241)第二节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所处行业 (242)第三节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战略 (242)第四节被审计单位开展电子商务的程度 (242)第五节被审计单位的外包安排 (243)第四章识别风险 (243)第五章对内部控制的考虑 (244)第一节总体要求 (244)第二节安全性控制 (244)第三节交易完备性控制 (245)第四节流程整合 (245)第七章附则 (24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247)第一章总则 (247)第二章审阅范围和保证程度 (247)第三章业务约定书 (247)第四章审阅计划 (248)第五章审阅程序和审阅证据 (248)第六章结论和报告 (249)第七章附则 (250)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252)第一章总则 (252)第二章承接与保持业务 (252)第三章计划与执行业务 (253)第一节总体要求 (253)第二节评估鉴证对象的适当性 (254)第三节评估标准的适当性 (254)第四节重要性与鉴证业务风险 (255)第四章利用专家的工作 (255)第五章获取证据 (256)第一节总体要求 (256)第二节责任方声明 (257)第六章考虑期后事项 (257)第七章形成工作记录 (258)第八章编制鉴证报告 (258)第一节总体要求 (258)第二节鉴证报告的内容 (258)第三节保留结论、否定结论和无法提出结论 (260)第九章其他报告责任 (261)第十章附则 (261)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262)第一章总则 (262)第二章保证程度 (262)第三章接受业务委托 (263)第四章了解被审核单位情况 (263)第五章涵盖期间 (263)第六章审核程序 (264)第七章列报 (264)第八章审核报告 (265)第九章附则 (266)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268)第一章总则 (268)第二章业务约定书 (268)第三章计划、程序与记录 (269)第四章报告 (269)第五章附则 (270)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271)第一章总则 (271)第二章业务约定书 (271)第三章计划、程序与记录 (272)第四章代编业务报告 (272)第五章附则 (273)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275)第一章总则 (275)第二章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275)第三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75)第四章职业道德规范 (276)第五章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277)第六章人力资源 (278)第七章业务执行 (279)第一节指导、监督与复核 (279)第二节咨询 (280)第三节意见分歧 (281)第八章业务工作底稿 (282)第九章监控 (283)第十章记录 (286)第十一章附则 (286)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一、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一般原则与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2、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3、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4、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5、审计结论与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6、特殊领域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审的审核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八章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
二、执业医师法的概念
三、执业医师法的调整对象
执业医师法调整的对象是医师.
1、范围: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
2、本法适用对象的三个条件:
依法取得相应资格 经过注册 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
第二节 医师资格考试
五、重新注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重新申请注册 中止执业2年以上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虽受刑事处罚,但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 止已满2年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 注册之日止已满2年
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 务的其他情形,该情形已消失
(三)医师执业证书的法律效力
1 医师执业证书的法律效力
2 执业地点 执业类别 和执业范围
医师李某,申请开办儿科诊所,经执业注册后, 开展了儿科诊疗活动,同时也 以所学知识诊治 一些妇科病人,李某的行为是
超执业范围的行为
三、不予注册
(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 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 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4)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病发病期以及 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不能胜任医疗、预防 、保健业务工作的; (5)重新申请注册,但不合格的
“怎么了?”医生很疑惑。 “我们全家都很宝贝这个孩 子,带得很精心。她不怎么上医院,我要把她看病的过程 录下来。”妇女说。 “哦,那你应该对着你的小孩拍呀。” 妇女下面的 话让医生愕然:“我们家里人都觉得现在医院很黑,医疗 差错很多,我怕在我的小孩身上出什么岔子,所以我要录 音为证,如果没什么不好,过几天我就把它删掉。”
第八讲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业务承接、三方关系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内容框架⎪⎪⎪⎪⎪⎪⎩⎪⎪⎪⎪⎪⎪⎨⎧⎪⎭⎪⎬⎫⎪⎩⎪⎨⎧⎪⎩⎪⎨⎧⎪⎩⎪⎨⎧⎪⎩⎪⎨⎧有业务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适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询序息提供管理咨执行商定程代编财务信相关服务准则合理或有限保证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有限保证审阅准则合理保证审计准则基本准则鉴证业务准则体系准则执业)()()(.1⎪⎪⎪⎪⎪⎪⎪⎪⎪⎪⎪⎪⎪⎪⎪⎪⎪⎪⎪⎪⎩⎪⎪⎪⎪⎪⎪⎪⎪⎪⎪⎪⎪⎪⎪⎪⎪⎪⎪⎪⎪⎨⎧⎪⎩⎪⎨⎧⎪⎪⎪⎪⎩⎪⎪⎪⎪⎨⎧⎪⎪⎩⎪⎪⎨⎧⎪⎩⎪⎨⎧⎪⎩⎪⎨⎧⎪⎩⎪⎨⎧⎪⎩⎪⎨⎧⎪⎪⎩⎪⎪⎨⎧注册会计师姓名的使用不能发表无保留的情况积极或消极表述鉴证结论的方式鉴证报告证据的数量与质量获取证据的程序鉴证业务风险重要性充分性与适当性职业怀疑态度据证理解陈述、报告描述、常识获取方式:公布、信息性评价内容:适当性适用靠、中立、可理解特征:相关、完整、可的类型:正式的、非正式准标得,结果一致,证据可获必备条件:对象可识别确性,证据的说服力特征:评价或计量的准,文件,认定,声明表现形式:报表,指标鉴证对象预期使用者及其责任责任方注册会计师三方关系已承接鉴证业务的变更式标准不适当时的处理方承接业务的条件业务承接保证目标:合理保证,有限的业务,直接报告业务类型:基于责任方认定,标准,证据,报告要素:三方关系,对象基本概念准则基本业务鉴证)()(.2⎪⎪⎪⎪⎪⎪⎪⎪⎪⎪⎪⎪⎪⎪⎪⎩⎪⎪⎪⎪⎪⎪⎪⎪⎪⎪⎪⎪⎪⎪⎪⎨⎧⎪⎩⎪⎨⎧⎪⎩⎪⎨⎧⎪⎩⎪⎨⎧⎩⎨⎧⎪⎩⎪⎨⎧⎪⎩⎪⎨⎧⎪⎩⎪⎨⎧⎪⎪⎩⎪⎪⎨⎧监控结果的处理检查的周期性监控的人员,内容控监保存期限,所有权完整性,使用、检索归档,管理,保密工作底稿格性质、时间、范围、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咨询、意见分歧指导、监督、复核业务执行,人员需求预测职业发展,晋升,工薪素质,专业胜任能力雇佣,业绩评价,人员人力资源规范考虑能否遵循职业道德时间、资源考虑自身素质、能力、考虑客户诚信客户关系满足独立性要求体措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总体要求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道德人员委派质量控制制度运作质量至上意识行动示范、信息传达、主任会计师的责任领导责任准则控制质量业务.7.6)(.5.4.3.2.1.3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制定情况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制定历程(略)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取得的成就(略)三、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受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统御,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八章 执业医师管理法律制度 卫生法律法规第2版课件
第二节 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
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一)医师执业注册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
助理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医师 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 的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 、预防、保健活动。
1.重新注册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重新申请注册: (1)中止医师执业活动2年以上的。 (2)法定的不予注册的情形消失的。
接受3-6个月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第二节 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
2.注销注册
(1)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2)受刑事处罚的; (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4)因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经培训后再次考
第二节 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
三、医师考核与培训制度
(一)医师考核制度
1.组织机构 2.考核内容与标准 3.考核结果
第二节 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
(二)医师培训制度
1.组织机构
2.培训对象
3.培训内容
4.培训形式
第三节 医师执业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一、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医师的权利 1.医师的处方、诊断和治疗权、自主决定权。 2.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 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即科 学研究权;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得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 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
执业道德准则
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为加强公司在开展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招标代理业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业务活动中的廉洁建设,引导执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强化执业人员执业风险意识,制止各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及违规行为,确保各项业务执业质量,特制定公司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公司执业人员(包括各分公司执业人员)必须遵守本准则。
一、执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和内容(一)依法原则执业人员在执行各项工程业务时,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办法及本公司发布的各类操作规程。
(二)独立原则执业人员在执行各项工程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公平公正地对待相关的利益各方,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
当执业人员存在损害独立性的因素时,该执业人员应声明回避,不得参与该工程业务。
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执业人员与工程项目相关方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与执业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工程项目相关方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该工程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执业人员;执业人员与工程项目相关方存在密切的经济关系;执业人员可能与工程项目相关方发生雇佣关系。
(三)客观、公正原则执业人员在执行各项工程业务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类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踏勘、旁站、巡检、平行检验等方式,取得经过工程现场核实的相关证据。
执业人员不得就各项工程业务的费用、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费、措施项目费、工程鉴证联系单(变更单)、工程量、定额套用、取费、质量验收、安全监控、工期控制、工程变更、索赔等与施工单位进行私下商谈或达成默契,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
(四)科学原则在执行各项工程业务前,应当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实施工程业务时,应根据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不断积累足够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数据,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
2.能够选择或设计适用于鉴证对象的其他标准。
例:2008年试题(四)(09年大纲样题)单选题 A注册 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编制的下属子公司K公司20×8年 度财务报表进行审阅。在承接和执行业务时,A注册会 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务类型 表审计)
审阅)
鉴证业 务目标
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 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 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
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 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 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该 保证水平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 平
证据收 集程序
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 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 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 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 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 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受到有意识 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 的限制,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 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 序获取证据 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
所需证 较多 据数量
较少,不能提供审计中要求的所 有证据
鉴证业 较低 务风险
较高
鉴证对 象信息 的可信 性 提出结 论的方 式
鉴证业 务收费
较高
较低
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例 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例如 如,“我们认为,ABC公 “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 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 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 信,ABC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 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 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 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 公司20××年12月31日的 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 财务状况以及20××年度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流量。”
医生执业行为道德规范制度
医生执业行为道德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章制度订立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医生执业行为,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第二条全部在本医院执业的医生都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要求,并在执业过程中重视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的规范。
第三条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当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敬重患者的人身权益,遵从医学伦理规范,促进患者的健康。
第二章医生执业行为的基本规定第四条医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敬重患者的隐私,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五条医生应当崇尚科学精神,不得以任何形式宣扬伪科学,不得患者做出虚假宣传或误导性的治疗承诺。
第六条医生必需敬重患者的自主权利,听取患者的看法,充分告知医疗方案、风险和可能的后果,与患者达成共识后进行治疗。
医生不得以患者的病情紧急为由,违规索取、收受患者或其家属的财物。
第八条医生应当遵守诊疗规范,不得滥用药物、使用不良或假劣医疗器械,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九条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如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报告时,应依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
第三章医生执业行为的具体规范第十条医生需保持专业形象,着装乾净、仪表端庄。
在工作时间内不得私自离岗,不得违规使用移动电话或其他通讯设备。
第十一条医生在患者面前应保持敬重和友善的态度,切勿对患者进行人身攻击或羞辱。
第十二条医生应当履行诊疗知情义务,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进行充分、公正、准确的解释和告知,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第十三条医生应当尽职尽责,依照规范诊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得盲目投药、滥用检查、过度治疗或拖延诊疗时间。
第十四条医生应当保守患者的隐私和机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随便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医生应当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结果,确保病历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六条医生应当不绝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本领,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提升医疗质量。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将建立健全医生执业行为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临床医学领域的执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培训课件
100%
遵守医疗规范
医生应遵守医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80%
不谋取不当利益
医生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 利益,应保持中立和公正的态度 。
公正公平
平等对待患者
医生应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 不因患者身份、地位、关系等 因素而有所偏袒或歧视。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 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 保公平与公正。
知情同意书应详细说明 科研的目的、方法、预 期结果、潜在风险和受 益等信息,以便受试者 做出明智的决策。
知情同意书应由受试者 本人签署,并保留一份 副本供日后查验。
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 ,研究人员应向受试者 详细解释其中的内容, 确保其理解并自愿参与 。
研究人员应确保受试者 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具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并对受试者的隐私和保 密性负责。
临床医学的基本规范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客观的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医生应遵循医疗技术和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知情同 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尊严。
医生应保持专业、客观、负责的态度,遵循医疗实 践的证据和科学原则,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 诊疗水平。
临床医学领域的职业道德
尊重患者权益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不强迫或诱导患者做 出决定。
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解释,确保患者了 解病情、治疗方案和风险。
关注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采取措施减轻患者 痛苦,确保治疗和操作的安全性。
保护患者隐私
临床医学领域的执业规范与职 业道德培训课件
完整的执业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执业人员管理,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客户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在职执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销售服务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执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第二章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第四条执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五条执业人员应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六条执业人员应勤奋敬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七条执业人员应保守国家秘密、单位秘密和客户隐私,不得泄露。
第八条执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三章职业资格与培训第九条执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按照国家规定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十条执业人员应参加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一条执业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保持职业资格的有效性。
第四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二条单位应定期对执业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
第十三条对考核优秀的执业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执业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
第十四条执业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降职、撤职、解聘等处罚:(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二)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单位形象和客户利益的;(三)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四)泄露国家秘密、单位秘密和客户隐私的;(五)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六)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七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实际情况执行。
执业规程培训讲义PPT课件
执业规程的制定机构
执业规程通常由相关的行业协会、监管机构或政府部门制 定,旨在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职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执业规程的适用范围
执业规程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如律师、医生、会 计师、工程师等,以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专业标准,维护 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
持续改进和完善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 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遵循 执业规程。
根据实践经验和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和完 善执业规程,提高其实施效果和适用性。
应用案例
医疗行业案例 某医院通过实施严格的执业规程, 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尽管执业规程在规范职业行为和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如何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和技术发展、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等。
03 执业规程的核心内容
执业基础
01
02
03
专业知识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法律法 规、行业标准和规范等。
技术能力
掌握本行业的基本技能和 工具,能够独立完成常规 任务。
行业动态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 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 识和技能。
执业要求
资质认证
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加培训和进修,提 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遵守规范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 行业规范,不得违反职业 道德和行为准则。
执业技能
沟通技巧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能够与客户、同事和上级有效沟 通。
执业准则体系与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业务,委托人又不同意继续执行原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如果发生变更,注册会计师不应忽 视变更前获取的证据。
(三)鉴证业务三方关系 u)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2)三方之间的关系是: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
第三章 执业准则体系与职业道德规范
1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2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3 自我测试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48个准则项目,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 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施行。这些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 业准则体系。
或计量的过程。标准可以通过下列方式供预期使用者获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1)公开发布。 (2)在陈述鉴证对象信息时以明确的方式表述。 (3)在鉴证报告中以明确的方式表述。 (4)常识理解,如计量时间的标准是小时或分钟。 如果确定的标准仅能为特定的预期使用者获取,或仅与特定目的相关,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 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以及依据本准则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审阅准则及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包括总则、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 业务承接、鉴证业务三方关系人、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以 及附则共九章六十条。
务予以承接时,注舰会计师可以提请委托人将其作为非鉴证业务吗? 2.已承接鉴证业务的变更 对已承接的鉴证业务,如果没有合理理由,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该项业务
医生执业行为十项准则
医生执业行为十项准则
1.遵守法律法规:医生执业应始终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医疗卫生的
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医学伦理原则。
2.尊重患者权益:医生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和隐私权,尊重
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尊重生命和人道主义:医生应尊重人的生命,尽最大努力保护和维
护患者的生命权益,不做任何伤害患者的行为。
4.维护职业尊严:医生应保持医学职业的高度信誉和尊严,遵循医德,不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5.保持医学知识更新:医生应不断学习新医学知识和技术,提升自己
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6.精确诊断和治疗:医生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诊断标准,充分
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
7.关心患者福祉:医生应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尽全力提供患者所需
要的医疗服务,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8.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
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在医疗决策中听取患者的意见。
9.勤勉尽责:医生应认真履行职责,不误诊、漏诊和误治,为患者提
供稳定、安全、有效的治疗。
10.维护医学道德:医生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不干预患者的工作和
家庭生活,不涉足患者的个人隐私。
以上是医生执业行为的十项准则。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应时刻把握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医生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社会需求。
医疗机构执业规则
医疗机构执业规则一、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二、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标准。
三、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四、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五、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六、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
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八、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
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九、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十、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十一、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十三、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
十四、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十五、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
十六、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医务人员医德标准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评估执业准则
评估执业准则
评估执业准则是评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评估专业人
员遵循一定的行为标准,以保持公正、透明、独立和道德。
第一步,了解评估执业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条款。
评估执业准则通
常包括独立性、公正性、保密性、专业态度、个人诚信和道德观念等
六个主要方面。
评估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这些原则和条款,并在评估过
程中遵守它们。
第二步,应用评估执业准则进行评估。
评估专业人员在评估过程
中应该遵守评估执业准则,确保所做出的评估结果是合法、公正、透明、独立和道德的。
评估过程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如收集、分析、验证、证据的确认和结论的判断等环节。
第三步,实时跟踪和更新评估执业准则。
评估专业人员应该随时
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和完善评估执业准则。
行
业监管部门或评估协会也应该定期对执业准则进行更新,以使其更具
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步,监督和反馈。
评估专业人员在使用评估执业准则进行评
估过程中,应该接受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如果评估过程中发
现评估专业人员存在违规行为,应该及时向监管部门反馈,并实施相
应的纠正措施。
总之,评估执业准则是评估专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评估专业人员应该熟悉执业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条款,并在实际操作中
严格遵守,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透明性和道德性。
行业监管部
门或评估协会也应该定期更新和完善执业准则,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
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中的大类。以审 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审计准则分为六 大类,分别用1至6表示。 1:代表一般原则与责任 2: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 3:代表审计证据 4: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5: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 6:代表特殊领域审计
24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二、准则框架的重构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 需要,中国将“中国注册会计师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 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 需要。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 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 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
12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业务准则
(二)准则核心内容 1。确立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 性。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 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 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 能性。
34
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 风险
对照
原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35
三、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
(二)准则核心内容 2。拓展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 计证据准则1301) 要求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 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 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 计程序的基础; 将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区分为总 体程序和具体程序。
21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四、准则编号的创新 原编号的缺陷 以前审计准则的编号是按照发布 时间顺序编号的,没有内在逻辑。
22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新准则编号原理 准则编号由4位数组成,其中: 千位数代表不同类别的准则: 1:代表审计准则 2:代表审阅准则 3: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4: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5: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20世 纪80年代——21世纪初)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 检查风险。 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 查风险 优点:从理论上解决了制度基础审计 方法的缺陷,要求将审计资源分配到 评估固有风险、测试内部控制和实施 实质性程序。 缺点:固有风险的评估主观性较强,
31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运用中 存在的问题
忽视固有风险的评估
忽视对内部控制的测试
32
三、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
(一)改进的思路 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拓展审 计证据的内涵。 出台审计风险准则。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 风险
33
三、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
第八讲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一部分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二部分 审计准则的沿革
1
第一部分 中国注册 会计师执业准则
2
中国执业准则体系
新审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39 项)和审计准则(48项) 要求在2007年1月1日起在会计师事务 所实行新审计准则 根据ISA clarity project, 我国修订了 审计准则(38项),2012.1.1实施 ..\新审计准则拟定稿 2012Handbook Part I.pdf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26
增加了5项准则 新增和拆分
增加了5项准则(包括新增和拆分) 1152——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 控制缺陷(新增) 1251——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 报(拆分) 1503——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 段和其他事项段(拆分) 1603——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 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拆分) 1604——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 业务(拆分)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40
(四)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 境
• • • • • •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 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了解内部控制。
41
了 解 被 审 计 单 位 及 其 环 境
3
第一节 执业准则建设的四个阶 段
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 —1993) 中注协(CICPA)成立后,重视 准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 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 证财务报表规则》等七个执业规 则。
4
第一节 执业准则建设的四个阶 段
二、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 —2003) 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常委 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中国注 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订执业准则、 规则,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 实施。经财政部批准同意, CICPA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审 计准则。
36
三、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
总体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 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具体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 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 程序。
37
三、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
3。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 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211) 六个方面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1231)
18
执业准则框架的重构 6。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会计师 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 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 度要求。
为了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在 对外宣传时,有时将执业准则简 称为审计准则。
19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三、准则名称的改进 改进的原因 原审计准则包含了部分非审计业 务,如“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 序”、“盈利预测审核”、“财 务报表审阅”等,导致以审计准 则的名义规范其他业务。因此, 在新执业准则体系中,借鉴国际 通行做法,将非审计业务准则分 离出来,按照其业务性质冠以适 当名称。
27
减少了2项准则
合并
1322——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 审计 1621——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 的特殊考虑
取消
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趋同.ppt
28
第四节 执业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 审计新要求
一、审计方法的演变 账项基础审计方法(18世纪末 期——20世纪40年代) 详细检查 优点:有利于发现原始凭证和数 据的造假 缺点:审计方法简单,审计成本 高,审计资源平均分配,不适应 大型企业的审计。
16
执业准则框架的重构 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 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 或审阅以外的其它鉴证业务,根 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的要求, 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财务信息预测审核等)
17
执业准则框架的重构 5。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 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 序、提供管理咨询等其他服务。 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 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三、完善与提高阶段(2004—— 2009) 随着审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立, 制定工作转向完善审计准则体系 与提高准则质量并重。特别是自 2005年以来,在财政部领导的部 署下,CICPA根据变化的审计环 境、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 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需要,有计划、 有步骤地制定和修订审计准则。
7
20
第三节 执业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系的构建
改进后名称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1633号(44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 (1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 3101号——3111号(2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 号——4111号(2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
29
一、审计方法的演变
(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20世 纪50年代——80年代) 抽样审计 优点:审计抽样有了理论基础, 审计成本降低,审计资源集中在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环节。 缺点:没有考虑被审计单位存在 的固有风险,仅以内部控制测试 为基础,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 接受水平。
30
一、审计方法的演变
10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特点和局限 性 特点: 原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 组成: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 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 局限性: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由法定审 计向企业业务领域拓展,原有的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不能满足业务 多元化的需求。
11
第三节 执业准则体系的构建
9
第二节 加快执业准则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带来巨 大审计风险,需要通过完善审计 准则加以应对。 第二、部分准则项目已不能满足 行业要求,需要及时制定和修订 审计准则。 第三、国际审计准则质量进行了 全面改进和提高,需要我们在国 际趋同上有新的举措。 第四、会计准则加快制定进程, 需要审计准则同时跟进。
第一节 执业准则建设的四个阶 段
四、持续全面趋同阶段(2009— —present) 2008年12月,发布clarity ISA 2009年12月15起实施 中国。2009年2月,制定准则修 订方案 2009年7月,完成审计准则及指 南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