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对学习的影响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9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黄肖阳/石家庄市桥西区城角街小学摘 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关键词: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反思和总结。
期中我班的成绩很不理想,各科的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我班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
就这样我对本次考试的考试结果进行了归因。
一、对集体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与集体密不可分,避免个人英雄论和消极论的产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竞争环境下,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在竞争环境中只有“别人不行”时,我才能行。
而现代社会是社会分工极细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兼顾许多领域,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合作教育。
教育学家认为:对个人进行评价可以促进个人进步,但不利于群体,因此,只有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结合起来,才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手中总是会拿一些文具作为玩具,由于学生年龄小,很容易走私。
这时,就需要老师时时督促提醒,可空洞的说教往往成了“耳旁风”,效果不佳。
如果给听讲好的学生一个奖励,如盖一朵小红花,就会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可有个别学生不重视自己的荣誉,因此小红花对他们起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这时,发挥集体评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将学生进行分组,当某组同学都认真听讲时就奖励该组一面小红旗,效果就会好得多。
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上课纪律,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学生认为成功是自己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会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性,因人而异的指导归因研究表明,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会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如果学生将成败的原因归结在能力、素质等固定因素上,就会导致学生自高自大,或者失去信心和前进的动力,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教育心理学:归因
教育心理学:归因
勤思范老师:869417568
摘要:
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因素,学生会感到自责、内疚和羞愧。
如果归因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和愤怒。
韦纳认为,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1)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如果将成功归为内部因素,个体才感到自豪和满意,如果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学生感到的是感激而不是自豪。
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因素,学生会感到自责、内疚和羞愧。
如果归因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和愤怒。
(2)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
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结果的期待和目前的结果一致,即成功者预期以后的成功,失败者看到的是以后的失败。
但如果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则对以后的成败预期影响较小。
(3)所投入的努力。
如果学生认为失败是因为不努力导致,他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
若将失败归因缺少能力,即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那他就很容易放弃。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故当活动成功时,个体倾向将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反之,活动失败时,归因于一些不可控的原因,以挽回自己的面子。
教学中的归因效应
教学中的归因效应汪潮归因就是寻找原因。
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
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直接影响随后的行为倾向和方式,这就是归因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
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任务的难度、运气和奖励等外界因素,称之为外归因;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人的主观因素,如能力、动机、兴趣、气质和性格等,称为内归因。
根据研究,学生对学习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情形是:1、如果学生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等内部稳定因素,那么这种归因会增强学习活动的坚持。
2、如果归因于“内容太难”等外部稳定因素,就很可能降低学习活动的懈担3、如果归因于“运气不好”等外部不稳定因素,则不一定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4、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等内部不稳定因素,就会保持甚至增强学习积极性。
归因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用它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导学生正确而适当地归因,是不断提高学习信心的重要教学策略。
请看下例:一个六年级学生的作文第一稿只写了126个字,?其中有14个错别字。
老师没给打分,而是与他商量修改意见。
同时表扬了他会讲故事这一特长,然后请他把班级里最近发生的新事编成故事。
两天后,他给老师讲了自编的故事。
老师肯定了他的成绩,然后辅导他如何确定中心和选取材料,并鼓励他:“你的基础并不差,你很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真可惜,没有努力写出来。
要是多下些功夫,该多好哇!”他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问能得多少分,老师说可得及格分数了。
他说:“再让我修改修改!”第三稿写好后,老师说能得70分。
他主动要求老师再提点修改意见。
第四稿,有了很大进步,老师给了85分、后来,这位学生积极性高了,经常送作文给老师修改。
一年后参加全县征文比赛,得了二等奖。
在这个实例中,?在教师诱导下,学生把作文差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一内部不稳定因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浅谈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归因理论,又称原因推论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指在人们进行行为和结果的解释时,注重的是探寻行为的原因,而不是对结果的反应,并根据行为的原因把行为归结到某一种类型中。
归因理论是给予人们思考和行动有一定引导性作用,也是解释各种社会行为的基础现象。
在教育教学中,归因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被用来帮助学习者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影响学习与行为,发展学习者的希望、动机及兴趣,对比这些动机和兴趣影响学习者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以及转移新知识到学习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提高。
简而言之,归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针对这些优势和劣势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具体的应用措施有很多,可以从行为上进行不同的操作:
第一,通过回顾学生历史学习记录,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成绩较差的原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学习习惯上的不足,并和学生一同制定改进计划,从而解决问题;
第二,每次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善于思考,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以及影响成绩的原因,如果是自身准备不充分导致了失误,可以调整自身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疲劳等;
第三,教师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多使用游戏、情境和表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尽可能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学习,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及时给予对学生表现出色、成绩优秀的赞赏,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以激发学生成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受挫而影响表现。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归因理论,从内部因素方面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激发内在动机,调节学习态度,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有助于学生建构自我、延伸思维、发展技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期中考试后的归因分析及指导
期中考试后的归因分析及指导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拿到成绩后,相信不仅仅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也都有太多的感慨。
那么,在诸多感慨之后,我们该如何关注我们的学生呢?他们到底对自己的考试如何看待,又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考试结果归因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能够对此有更多的认识,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归因分析,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以后的学习。
一、中学生学业归因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做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过头了;有的人猜测,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每个人都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原因的分析,只不过有时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一般而言,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更有可能去推测其中的原因。
这正如一向成绩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一向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都会感到很好奇,于是会推测其原因。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按照著名的归因研究者韦纳(B.Weiner,1972)的观点,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归因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归因是上一次行为和下一次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对上一次行为的原因的解释将对下一次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那么,他就会自暴自弃,因为聪明和笨是自己无力控制的;相反,如果他将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他就会为了获得下一次的好成绩而付出努力,刻苦学习。
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关于此,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证明:比如,张贵良等对于初中生考试归因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努力归因会通过内源性维度对于自信心产生积极影响,并进而对下一次考试产生较高的成功期望,最终导致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根据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的归因理论,人通过两种主要的归因方式去解释自己或其他人的行为。
把事情的起因归因在行动者的性格,态度,或人格而导致的。
比如说,当一个小孩哭时,如果我们把他哭得原因归因为那小孩调皮,无理取闹什么的,这就是一种内向归因,因为我们把小孩哭的行为看作是他的人格问题。
把事情的原因归咎于行为者的外部因素或情况。
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哭闹归因于孩子饿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确实会哭,那么我们的归因风格属于外向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11. 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 自我服务偏见意味着个人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3. 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2)光环效应(Halo effect)是指根据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社交活动、外貌)形成整体印象。
(3)对比效应,指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常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4)定型效应,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5)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归因研究虽然一直相当活跃,但归因理论真正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并不很早,这种影响始于韦纳。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启示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启示标题: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启示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学业成败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关注。
其中,学业成败归因倾向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不同学校和年级中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涵盖了不同的性别、年龄和学习成绩。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他们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以及相关的心理特征数据。
二、调查结果1. 归因倾向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归因倾向主要分为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两种类型。
其中,内在归因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学业成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和态度等内在因素,而外在归因倾向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外部环境、教育资源和社会因素等外在因素。
2. 影响因素分析在影响学生归因倾向的因素中,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对学生的期望、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的学业态度等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
同时,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归因倾向产生影响。
三、启示与建议1. 培养内在归因倾向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外在归因倾向,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业归因观念。
这包括提倡学生注重自身的努力和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和自我反思来提高学业成绩。
2.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要注重教育方式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扰。
归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归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归因理论的学习,文章认为学生的自我归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文章试着从归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探讨归因理论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积极归因,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机。
关键词归因理论动机英语学习一、引言文章发现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已经学习了好几年的英语却成效甚微;有的学生却常常是在自我强迫下进行学习,觉得学习英语花的时间太多学习过程又太苦。
从这两类学生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其共同的特征就是知道应当学习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即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其学业成绩自然也就不稳定、不理想。
本文试图从归因的角度谈谈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原因,以及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的方法。
二、学习动机与归因理论1.学习动机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动机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对学习动机的定义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皮连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定义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从这两种对学习动机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学习动机直接对学习结果起促进的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互为因果。
一定的学习动机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针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背诵成千的英语单词,要与遗忘作斗争;要使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转化为个体熟练的技能都需要作出大量的重复的练习。
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不可能取得学习的成功的。
2.归因的概念及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
通常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个中原因。
当代教育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Weiner)于1974年提出来的。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孩子学习动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一个人将事情归因于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倾向。
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如自己的才能、努力等),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环境、他人的行为等)。
相反,消极归因则是将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如自己的不足、无能为力等)。
很多时候,我们的归因方式是习惯性的,并不是有意识的选择。
然而,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自尊和学习动力。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1. 强调努力和过程当孩子在学习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时,我们应该强调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投入的时间,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这种强调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决心对学业的重要性,并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注意到孩子所擅长的事情,并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归因方式,从而增强自信和自尊心。
当孩子在其他领域遇到挑战时,这些感觉可以促使他们坚持下去。
3. 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孩子理解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以积极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不足时,他们会更愿意努力改进自己。
4.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也是成功的过程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一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失败。
在这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将失败看作是成功的过程和一个学习的机会。
一个积极的哲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回避他们会碰到的挑战,并以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应对它们。
总之,正确的归因方式是提高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强调努力和过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以及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也是成功的过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
这些归因方式促进了孩子的积极态度,增强了自信和自尊心,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维纳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维纳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简介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明确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例如:“我为什么顺利(或失利)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托福不过人家”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指出,人们对犯罪行为胜败原因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不懈努力,个人反省检视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指出此次各种胜败与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个人自觉此次胜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例如别人协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言影响其胜败因素的来源,就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源自外在环境(外往下压)。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不懈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内控,其他各项则属外往下压。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够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言影响其胜败的因素,在性质上与否若想由个人意愿所同意。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不懈努力一项就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掌控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要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
归因中努力对教育的启示点
归因中努力对教育的启示点归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努力归因对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投入学习,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成绩。
这种内在的动机比外在的奖励或惩罚更持久,也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判断。
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时,他们会更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来取得成功。
这种自我效能感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面对挑战,并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努力归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的,而不是靠运气或他人的帮助。
这种价值观将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努力发展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4.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
这种关注过程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5.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当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种抗挫能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努力归因,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当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以下是关于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努力归因理论的一些建议:1.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例如,可以赞扬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成功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学习获得的。
2.提供具体的反馈: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针对他们学习过程的反馈,而不仅仅是关于结果的反馈。
浅析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浅析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指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的解释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自卑或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以便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此外,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还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盲目跟随他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最后,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还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抱怨,要积极主动,以便更好地把握学习机会。
总之,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它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生正确归因倾向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正确归因倾向的培养与训练2003-7-16 9:02:15徐永泰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
人是理性动物,是有强烈的理解环境和自身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就会依据各种信息和线索对所发生的事情或行为结果进行推断,力求找出动因,以便作出恰当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对原因的探索可以激发、促进或防止、阻碍人们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
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
因此,研究归因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倾向的培养和成就归因训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积极意义。
一、学生的几种主要归因倾向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归因理论全面地分析了一个人对其活动成败原因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对动机的影响,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帮助、情绪等。
而所有这些因素可以归入三大维度:控制源(即是个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稳定期性(即这些因素是否可变);可控性(行为者能否控制这些因素)。
三维度归因模型由上表可见,归因分类的三个维度分别为:首先,按控制源把原因分成属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和属于外部环境的原因。
个体能力、努力、心境、个性、健康状况等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教学特点、运气、他人的帮助等属于外部原因。
其次,按稳定性可把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原因,天资或能力、任务难度、个体长期的努力、外界长期的帮助等是比较稳定的,努力程度、运气等是较不稳定的。
再次,按可控性可把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原因,努力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而天资、运气、任务难度、环境特点等往往是个人不可控制的。
在这三个维度中,控制源主要与一个人的自尊有关,把成功归于内部因素则产生自豪,强化动机,反之把失败归于内部因素则会减少自尊;稳定性与对未来的期待有关,把成败归于稳定的因素(如难度),则会预期同样难度的失败,而把成败归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情绪等),则会预期成败将发生变化;可控性则与体验有关,把成功归于可控因素可产生满意,归于不可控因素则产生幸运或感激,把失败归于可控因素则产生羞辱和负罪感,归于不可控因素则产生愤怒情绪。
归因对学习的影响
归因理论发展
• 海德 (Fritz Heider):朴素心理学理论
• 外向归因 • 内向归因
• 凯利 (KelIey) :协变分析模型
• 特殊性 • 共同性 • 一致性
• 维纳(Weiner) :自我归因理论
• 可控性 • 稳定性 • 因素来源
维纳的三维归因
归因 类别
稳定性 因素来源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能力
√
√
努力
√
√
任务难度 √
√
Hale Waihona Puke 运气√√身心状态
√
√
方法
√
√
其他
√
√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 √
√ √ √ √ √
归因偏差
• (一)基本归因错误 • (二)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 (三)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
归因对学习的影响
• 在日常生活中,对原因的探索可以激发、 促进或防止、阻碍人们的行为。同样,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 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学 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 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由此 而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
学生正确归因倾向的培养与训练
• 1、密切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 2、培养学生对能力的信念 • 3、注意控制学业任务难度 • 4、因材施教,灵活机动 • 5、加强成就归因训练
谢谢老师同学耐心听讲
有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导批评
归因方式对情感反应的影响
结果
成功
归因方式 内部
外部
情感反映 自豪、 感激、
满意
庆幸
失败
内部
外部
基于归因论浅谈家庭教育理念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
基于归因论浅谈家庭教育理念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近年来,随着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行为,并希望能够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发展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在此背景下,基于归因论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基于归因论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度分析其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
一、归因理论的相关概念归因理论最开始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韦纳·德克纳提出的。
归因是指个体在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事件、结果等进行评价时,所做的因果推断。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或他人的成功找到外部稳定的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自身的内在因素。
这种归因方式为人们的自我价值感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
二、归因理论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归因理论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家长在对孩子的好坏行为进行评价时,应该多从外部的因素考虑,而不是总是把孩子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孩子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养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归因理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1. 归因理论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结果,会受到自己对行为因果关系的判断所影响。
如果个体对结果进行了积极的归因,就会增加自己在类似行为中的信心和动力,产生积极的态度。
反之,如果个体对结果进行了消极的归因,就会在类似行为中产生消极的态度。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能够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采取正确、恰当的归因方式,会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产生重大影响。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应该注重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所受到的教育,避免过于强调孩子的天赋和才能,否则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反之,在孩子取得不好成绩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分析学习问题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办法。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学习信心,也有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成绩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随着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逐渐增加,大学生深层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深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深入思考、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出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表层学习,只追求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层学习,我们需要进行归因分析,了解深层学习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帮助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深层学习的能力。
一、归因分析1. 学习动机方面深层学习的动机主要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我提升的需求,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的奖惩机制,如考试成绩和老师的评价。
很多学生更倾向于表层学习,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外在动机,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好成绩,而非真正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2. 学习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影响深层学习的重要原因。
很多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重视老师的授课内容,而忽视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习惯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种学习习惯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表层学习,只追求记忆和应试能力。
3. 学习环境方面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同学之间的竞争、老师的教学方式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使学生更倾向于追求表层学习,只注重应试技巧和临时记忆。
以上就是影响大学生深层学习的一些重要原因,通过归因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为什么更倾向于表层学习,以便我们能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帮助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深层学习的能力。
二、对策建议1. 培养内在动机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层学习,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知识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学校也可以设立更多的科研和创新项目,让学生参与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动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孩子取得好成绩和成功的关键。
然而,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困惑和沮丧。
其实,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需要培养他们的积极归因观念。
积极归因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解释方式。
它分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和稳定/暂时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能力或努力;外部归因是指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在的环境、机会或他人的帮助;稳定/暂时归因是指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长期固定不变的(稳定)或暂时的(可以改变)。
我们可以把积极归因理解为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励自己尝试和坚持。
如何培养积极归因观念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和感受。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开心畅所欲言。
让孩子知道,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欢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发泄感受。
2. 给孩子正确的反馈。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在成功时进行合适的内部归因。
例如:“你做得真棒,因为你很努力学习了。
”而在孩子面临失败时,父母也应该给他们安慰和指导,并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外部归因。
例如:“这次失败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由于你没有理解这个难题,那么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学习。
”3. 学习过程要强调。
着重表扬孩子在学习中的努力和付出。
不要只看到成绩的高低,而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这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内在动力。
4. 孩子自我监督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
例如,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就要让他们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计划时间或者不够专注学习造成的。
总之,培养积极归因观念是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的秘诀。
父母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流,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孩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中学生合理归因
中学生合理归因
中学生合理归因是指中学生在面对挑战、困难或失败时,能够进
行合理、客观的思考,找到适当的原因和解释。
合理归因不是简单地
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是要求中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和分析,找到自身的不足或错误,同时也能够承认外部因素的作用。
合理归因
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挑战时,一个合理归因的中学生会先反思自己的努力是否
充分,是否有足够的准备,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也会考虑环境的因素,例如物质条件、他人的支持与帮助等。
他
们不会轻易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而是尽力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
改进。
在面临困难或失败时,合理归因的中学生会从自身出发,探究自
己的行为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不恰当的决策或行动。
同样地,他们
也会思考外部因素对问题的影响,如外界的压力、不可控的环境变化等。
他们会将困难和失败看作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从中吸取教训,
并向前迈进。
中学生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只有通过正确的归因思维,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有效
的解决方案。
此外,合理归因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自
学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给予
中学生合理归因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行为
模式。
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首先,稳定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一致的,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其次,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2.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进行归因.1. 个体心理:2、心理过程:3、心理特征:4、意识:5、心理学:6、高等教育心理学:7、实验法:8、观察法:9、调查法:10、教学效能感:11、教学反思:12、教学监控能力:13、学习:14、社会学习论:15、认知—结构理论:16、意义学习:17、先行组织者:18、认知结构:19、学习动机:20、归因:21、需要层次理论:22、自我效能理论:23、学习迁移:24、形式训练说:25、共同要素说:26、概括说:27、关系转化说:28、经验整合说:29、知识理解:30、智力技能:31、干扰说:32、陈述性知识:33、程序性知识:34、策略性知识:35、学习策略:36、元认知策略:37、复述策略:38、精加工策略:39、组织策略:40、问题解决:41、问题表征:42、创造性思维:43、现实自我:44、投射自我:45、理想自我:1. 简述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观点?2.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特征和内容体系学科特征:3.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作用4.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5.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6.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1.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1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3.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14.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15.大学认知发展的特点15.影响知识记忆的因素:16.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17.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1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9.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1111112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额创造性思维21.自我意识的结构2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3.大学生自我教育措施:24.态度和品德的区别和联系25.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2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8.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9学习理论55530信息加工32试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论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1、根据学生的归因可预测未来的学习动机。
通过韦纳的归因模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更可以预测到他以后的学习动机。
比如:两名在考试中获得了同样好分数的学生,如果前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后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预测到前者将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因为他把成功归因于努力——一个内部而可控的因素。
他认为学习是一件自己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事情,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再度获胜。
而后者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一个外部而不可控的因素,个人对此无能为力,下一次的成功只有听天由命。
2、学生的自我归因未必正确。
人们有时对自己的能力与周围环境并不十分了解,难免在成败归因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不正确的归因。
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不屈服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
3、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其成绩做出的反馈的影响。
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反馈中给与的鼓励、支持、指导,应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4、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归因”,一个内部但可变的归因。
最重要的做法是在鼓励和表扬时,强调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勤奋,而不是表扬他们天生聪明;在批评孩子时,强调它们的
失败是因为用心不过,不够努力,而不指责他们脑子笨。
这样,不但给孩子成功的自信,在成功时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且在失败时也能反省自己,预期到下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正确归因倾向的培养与训练
• • • • • 1、密切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2、培养学生对能力的信念 3、注意控制学业任务难度 4、因材施教,灵活机动 5、加强成就归因训练
谢谢老师同学耐心听讲
有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导批评
归因理论发展
• 海德 (Fritz Heider):朴素心理学理论
• 外向归因 • 内向归因
• 凯利 (KelIey) :协变分析模型
• 特殊性 • 共同性
• 一致性
• 维纳(Weiner) :自我归因理论
• 可控性 • 稳定性 • 因素来源
维纳的三维归因
归因 类别
稳定性
稳定
因素来源
外在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归因方式对情感反应的影响
结果 归因方式 内部 情感反映 自豪、 满意
成功 外部 感激、 庆幸 内部 自责、 内疚
失败 外部 生气、 愤怒
归因方式对成败预期的影响
归因方式 稳定因素 不稳定因素
对成败预期的 影响
预期较准确、影 响大
预期不准确、影 响小
归因方式对自我概念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
• 长期归因于能力因素将形成个体“自我有 效感”,而“自我有效感”一旦形成又反 过来影响对某一具体活动成败的归因,往 往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高自我有效感” 和“低自我有效感” 。
不稳定 内在
√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 运气 身心状态 方法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归因偏差
• (一)基本归因错误 • (二)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 (三)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
归因对学习的影响
• 在日常生活中,对原因的探索可以激发、 促进或防止、阻碍人们的行为。同样,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 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学 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 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由此 而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
学生归因所受影响
• 成绩的不同对 归因的影响 • 性别对归因的影响 • 年龄对归因的影响
家长对学生学业成败的归因所受影 响
• 性别、父母亲的成败经验
教师对学生归因所受影响
• 教师不可避免地要以学生平时表现以及考 试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归因。教师从 客观的立场对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归因解 释,可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 行正确的归因。应避免影响教师归因的因 素:性别、学生成绩水平、教师的其他个 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