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探索研究型实验共84页
动物学:动物实验报告
实验三:豚鼠、家兔的基本实验操作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豚鼠和家兔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豚鼠的抓取和固定、性别鉴定、腹腔注射、心脏釆血、处死、解剖等操作技术。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家兔的抓取和固定、灌胃、耳缘静脉采血、耳缘静脉注射、耳中央动脉采血、处死(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注射)、家兔解剖。
3. 了解豚鼠和家兔的各脏器解剖学位置。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豚鼠1只、新西兰兔1只2、实验器械及试剂:鼠笼、鼠板、兔固定器、兔板、灌胃针、头皮针、5ml注射器、眼科剪、弯头镊、导尿管、10%水合氯醛、生理盐水、手术剪、三、实验步骤(一)豚鼠1、抓取和固定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家住豚鼠颈部,拇指和食指抓住左前肢,中指和无名指抓住右前肢,手掌抓住背部,拿起豚鼠,左手托住豚鼠臀部,并固定其后肢。
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豚鼠两耳后和颈部大部分皮肤。
2、性别鉴定将豚鼠抓取后使其腹面朝上,用手按压豚鼠的会阴部,观察是否有阴茎出现即可判断雌雄。
雄性豚鼠可观察到阴茎,雌性豚鼠可观察到会阴部。
3、腹腔注射左手抓取固定豚鼠后使其腹面朝上,右手持针,于豚鼠腹部呈30度沿腹白线两侧进针,刺入腹肌,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当针尖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后有落空感。
固定针头,保持针尖不动,回抽,如无回血、肠液和尿液后即可注射生理盐水4、心脏釆血左手抓取固定豚鼠后使其腹面朝上,用右手手指触摸搏动最剧烈处,通常在比较中间的位置,不要偏向左右,以确定豚鼠心脏的位置。
右手持注射器,在波动最强处,以30度角向左上刺入2.5cm左右,边进针边回抽针管,可见血液借心脏搏动的力量进入注射器内。
此时固定针管及心脏的位置,继续采血。
采血完成后拔出针头,用干棉球按压住针头的位置。
(每次采血量可达4~5ml)。
5、处死使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头颈部,右手抓住豚鼠的后肢,用力向后上方拉,注意快速有力,减轻动物的痛苦。
6、豚鼠解剖将豚鼠放至在解剖版板上,仰卧位放置,充分暴露颈部、胸部和腹部。
动物观察实验报告范文(一)2024
动物观察实验报告范文(一)引言概述动物观察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动物行为、生理、生态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本文将以动物观察实验为主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动物行为和生态的相关问题。
正文内容一、动物观察实验的设计1.确定实验对象:选择适合研究的动物种类,确定实验的观察对象和样本数量。
2.确定实验环境:保证实验环境稳定和一致,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和生活空间。
3.制定观察方案:规划实验观察时间、观察视角和观察指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进行数据采集:运用相应的观察仪器和记录方法,采集目标动物的生理、行为等数据。
5.分析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科学解读。
二、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1.食物获取行为:探讨不同动物物种的觅食行为特点和策略,分析环境对其觅食行为的影响。
2.族群行为研究: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探讨动物在群体中的角色分工和社会秩序的形成。
3.繁殖行为观察:研究动物的交配行为和育儿行为,揭示动物繁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栖息地选择研究:分析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选择倾向,了解动物对于栖息地的适应策略。
5.迁徙行为研究:观察动物的迁徙行为,探讨迁徙对于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三、动物生理与适应能力1.耐寒能力研究:观察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冬眠、蓄能等生理现象。
2.耐热能力研究:探究动物对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和热应激反应。
3.水分调节研究:研究动物对水分的需求和调节机制,揭示动物在不同水源条件下的生理适应策略。
4.光线对生物钟的影响: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物钟调节现象,研究光线对生物节律的影响。
5.飞行行为研究:研究动物的飞行行为和相关生理适应特点,探讨飞行对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四、动物生态与环境保护1.食物链研究:通过生态观察和分析,研究不同动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2.生境破坏研究:观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后的生存情况,揭示生境破坏对动物种群的影响。
探索性实验课件--探索性实验动物使用指南
六、探索性实验动物使用指引
1、要求带教老师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在开题前3~4周开始与学生探讨课题设计,修改学生开题报告或ppt文件至少1~2次,尽量保证各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关注生物安全,遵循“3R”原则: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
2、探索性实验过程中,建议优先选择小鼠,适当选择大鼠:每组(项目)实验动物数量,小鼠建议为60只以内,大鼠建议为30只以内;人员分组,五年制学生一般建议按≧8人/组(项目),长学制一般建议5~8人/组(项目)。
3、提倡使用低等动物,代替高价的高等级实验动物;严谨合理的方案应使动物操作合理正确,减少外伤,减少污染;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鼓励用少量动物获得较多结果;减少对动物侵扰,控制疼痛,尽量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动物实验;提倡动物处死过程中施行安乐死,并注意其它动物可视范围。
4、在探索性实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豚鼠、家兔、家猫、蟾蜍、青蛙、家鸡、家犬等其他实验动物,以及小鼠用量大于60只/组(项目)、大鼠用量大于30只/组(项目)时,需按程序进行报批,具体程序如下:
1)填写《中山医学院探索性实验动物使用申请表》(见下页),带教老师审核。
2)学生进行答辩,实验生理学专家小组审核。
3)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审核。
4)中山医学院实验教学生物安全工作小组审核。
中山医学院探索性实验动物使用申请表。
基础科研动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XX动物模型在XX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XX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XX种,XX月龄,体重XX克,共XX只。
2. 实验试剂:XX试剂、XX试剂、XX试剂等。
3. 实验仪器:XX仪器、XX仪器、XX仪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XX组,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2. 实验动物处理: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养,实验组给予XX处理。
3. 实验指标检测:- XX指标:采用XX方法检测。
- XX指标:采用XX方法检测。
- XX指标:采用XX方法检测。
4. 数据分析:采用XX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1. XX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XX指标:XX(单位)。
- 实验组XX指标:XX(单位)。
2. XX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XX指标:XX(单位)。
- 实验组XX指标:XX(单位)。
3. XX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XX指标:XX(单位)。
- 实验组XX指标:XX(单位)。
五、讨论本研究通过XX动物模型,成功模拟了XX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的XX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XX处理可能对XX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进一步分析表明,XX处理可能通过XX途径影响XX指标,从而导致XX 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为XX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动物数量有限、实验指标单一等。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扩大实验动物数量,增加实验指标,以期为XX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六、结论本研究通过XX动物模型,成功模拟了XX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初步揭示了XX 处理对XX疾病的影响。
这为XX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还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
七、参考文献[1] XX,XX. XX研究进展[J]. XX杂志,XX(XX):XX-XX.[2] XX,XX,XX,等. XX疾病的研究[J]. XX杂志,XX(XX):XX-XX.[3] XX,XX,XX,等. XX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进展[J]. XX杂志,XX(XX):XX-XX.八、附录1. 实验动物饲养记录表。
野生动物学实验报告(两栖、爬行)
游蛇科
翠青蛇(EuryPholis major)
身体细长,体型中等,头呈椭圆形,略尖,头部鳞片大,和竹叶青的细小鳞片有明显的区别。全身平滑有光泽,体色为深绿、黄绿或翠绿色,头部腹面及躯干部的前端腹面为淡黄微呈绿色。尾细长。眼大,黑色。
有鳞目
游蛇科
紫沙蛇(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有鳞目
鬣蜥科
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
体型较大,背腹略扁平,没有鬣鳞。躯干及四肢背面灰褐色,体背部灰褐色,其上分布有橘红色圆斑,腹侧有黑色及橘红色花纹。雄性密布鲜明的橘黄色或橘红色镶黑圈的眼斑,雌性不显。
有鳞目
鬣蜥科
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
鳞片十分粗糙;背部有一列像鸡冠的脊突,所以又叫鸡冠蛇。
有鳞目
蜥蜴科
蜥蜴(Pogona vitticeps)
蜥蜴的外形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与尾四部分。头与躯干之间的颈部在外形上并无明显界限,但头可以灵活转动。蜥蜴在头部上可以见到口,一对鼻孔,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的种类鼓膜上被复以细小鳞片或锥状大鳞。头部被复鳞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龟鳖目
鳄龟科
小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
最大龟甲达49.4公分,背甲像半球形屋顶,有微小的锯齿,颜色自暗橄榄绿到棕色都有,头和四肢很有力,尾巴相当长,腹甲相对而言较小。
龟鳖目
鳖科
鳖
(Trionyx sinensis)
鳖外形似龟。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已列入“三有”名录。
动物学实验教程
(电子版)目录实验指南 (1)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5)实验二履虫、变形虫和水体原生动物的观察 (12)实验三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基本组织 (19)实验四水螅的观察和腔肠动物重要类群 (23)实验五涡虫的观察、再生和扁形动物重要类群 (28)实验六蛔虫解剖和原腔动物重要类群 (34)实验七蚯蚓解剖和环节动物重要类群 (38)实验八河蚌解剖和软体动物重要类群 (43)实验九节肢动物重要类群 (50)实验十螯虾的解剖 (53)实验十一蝗虫解剖 (56)实验十二昆虫分类 (62)实验十三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68)实验十四棘皮动物重要类群 (81)实验十五鲫鱼的外形和内脏解剖 (83)实验十六蟾蜍的解剖和两栖动物的重要类群 (89)实验十七蟾蜍循环系统注射和观察 (95)实验十八爬行动物的分类 (101)实验十九家鸽的解剖和鸟的重要类群 (107)实验二十大白鼠的解剖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 (113)动物学实验媒体教程实验十二昆虫分类实验十二昆虫分类引言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已知经描述的种类达80万种以上。
昆虫不但种类多,且同种个体数也极大。
昆虫分布极广,几乎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有昆虫栖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在了解和研究昆虫时,首先要知道它的所属,每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也必须了解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由于昆虫在物种、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和与环境关系上的多样性,加之取材容易和饲养方便,历来的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目的1.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昆虫纲常见目的鉴别特征材料昆虫纲常见目为针插标本步骤使用《昆虫主要目检索表》,对所提供的各编号标本鉴定。
昆虫主要目检索表1 有翅或有发育不全的翅 (2)无翅或有不明显的翅痕 (27)2 1对翅 (3)2对翅 (6)3 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后翅退化为平衡棍 (4)咀嚼式 (5)4 翅脉极退化;通常有尾须;足跗节1节;微小体柔弱(蚧壳虫雄)·····同翅目Homoptera有纵脉和少数横脉;无尾须;足跗节5节(蝇、蚊) ··················双翅目 Diptera 体小至大,长0.5—50mm。
探究昆虫奥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奥秘,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深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增进对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4.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形态特征,如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头部结构、翅膀类型、足部构造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识别昆虫的种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分类检索表、记录本等。
2. 实验工具:解剖刀、镊子、剪刀、酒精、显微镜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2. 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分类检索表,结合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
3. 解剖昆虫:选取一种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分析昆虫生态习性:查阅资料,了解所选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5.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特征、分类结果、解剖过程和生态习性等信息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如头部的形状、翅膀的形状、足部的构造等。
2. 昆虫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我们将昆虫分为若干类,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
3. 昆虫解剖:通过解剖,我们了解到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的形状、呼吸系统的构造等。
4. 昆虫生态习性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动物科学昆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野外采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观察昆虫形态特征以及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提升我们对昆虫学的认识,掌握昆虫采集、鉴定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1月5日-6日实验地点:xx市郊野公园、xx大学校园三、实验内容(一)采集昆虫1.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玻璃瓶中放脱脂棉,滴入适量乙酸乙酯)、镊子、手套、采集管、标本夹等。
2. 采集方法:- 网捕法:主要用于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操作时,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起翻到上面来,再用镊子取出。
- 扫捕法:适用于大片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丛。
行走过程中,用扫网左右摆动,将昆虫集中到网底,然后用胶管连接采集管收集。
- 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捕捉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大型昆虫。
对于小型昆虫,可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或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二)昆虫标本制作1. 标本材料:采集到的昆虫、酒精、昆虫针、标签纸、标本夹等。
2. 制作步骤:- 酒精浸泡:将采集到的昆虫放入装有酒精的瓶中浸泡,以防止标本腐烂。
- 固定:用昆虫针将昆虫固定在标本夹上,调整昆虫姿势,使其符合自然状态。
- 标签:在标签纸上填写昆虫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并将其贴在昆虫标本上。
- 干燥:将制作好的标本放置在通风处干燥,防止酒精挥发和昆虫标本变形。
(三)昆虫形态特征观察1. 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昆虫纲、甲虫目、蝶蛾目、蜻蜓目等。
2. 昆虫形态特征: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如颜色、斑纹、触角类型、翅膀脉序等。
(四)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1. 昆虫对植物的危害:了解昆虫对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危害,如食叶、食花、食果实、传播病原体等。
2. 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分析昆虫与植物病虫害之间的关系,如昆虫作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昆虫对植物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等。
动物学实验实验一-原生动物
2 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
• 几乎在各处的淡水中都能找到草履虫,通常 在污水沟中较容易找到它。
• 2.1 采集
• 草履虫多生活在湖沼、池塘、水田以及城市生活用水 的下水沟中,以细菌、藻类和其他腐败的有机物为食。 在水底沉渣表面浮有灰白色絮状物、有机物质丰富的 水中,有大量草履虫生活。
• 无性生殖:观察草履虫横分裂的装片,注意观 察大小核的分裂情况。 • 有性生殖:观察草履虫接合生殖的装片,注意 观察二虫在何处接合。
• 2. 棘尾虫(Stylonychia)
• 生活于淡水或咸水中、体椭圆形,腹面平,背 面凸,有许多边缘棘毛,三根尾棘毛。生活时 可用棘毛在底层爬行。
• 3.喇叭虫(Stentor)
三、实验材料
• (一) 实验材料:培养的变形虫殖、棘尾虫、喇叭 虫、钟形虫的制片或活体标本。
四、实验步骤与观察
(一)变形虫、草履虫、眼虫的 采集与培养
1 变形虫的采集与培养
• 1.1 采集
• 变形虫常常生活在较为洁净、缓流的小河或池塘的静水 中,通常集中在水底泥渣烂叶中或水生植物水下部分的 茎叶上,主要取食硅藻等藻类,也取食腐败的水生植物 叶片等。 • 采集时可捞取水底物质如呈黄褐色的碎屑(硅藻较多), 或剪下水生植物水下部分带有粘稠物的茎叶带回实验室。 还可在水边或潮湿处挖取带根的禾本科植物(不要去除 根上的土)带回实验室。
(二)变形虫、草履虫、眼虫的观察
A 变形虫(Amoeba)
• 吸一滴变形虫培养液,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先 在低倍镜下寻找,此时,可将光线调暗些,如发现天 蓝色的透明体,而体形又缓缓改变的,即确定为变形 虫。
• 1.质膜 (P1asma membrane):为虫体外表极薄的一层 膜,由细胞质形成。
动物生物学部分实验.
实验一原生动物门一、目的要求通过对草履虫为代表的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该类动物的一般特征。
认识原生动物门所属各纲的一些常见种类。
二、材料和用具草履虫培养液,眼虫等原生动物采集液,草履虫无性生殖、接合生殖、锥虫等装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棉花,洋红粉末等。
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Parameciun sp.)的观察[图2—1]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门纤毛纲(Ciliata)的常见种类,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淡水池塘、小河沟以及下水道等处。
试验时先制作一张草履虫的临时玻片,制作时可将少许棉纤维放在载玻片上,再滴上一小滴草履虫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
1.形态构造(1)外形草履虫的外形为倒置的鞋底状。
前端较圆,后端稍尖。
(2)运动移动载玻片追踪观察,可见虫体旋转呈螺旋形的前进。
(3)表膜与纤毛转换高倍物镜观察,可见草履虫体表为一层具有弹性的薄膜(表膜)。
表膜既可维持虫体的形状,又允许虫体在穿越某些障碍物(如棉纤维)时适当改变体形。
将视野中光线调的稍暗些,可见虫体表面满覆纤毛。
纤毛由表膜内伸出体外,有节奏地呈波状快速摆动。
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纤毛摆动有力,使虫体依其中轴向左旋转,沿螺旋形路径前行。
(4)内外质与刺丝泡表膜内有一圈无颗粒的区域,称外质。
外质中有与表膜垂直排列的折光性较强的椭圆型的结构,为刺丝泡。
外质向内是含颗粒的内质。
(5)口沟、胞口与胞咽在虫体前端起有一斜向后直达虫体中部凹陷的小沟,既为口沟。
在虫体转动时口沟很容易观察到。
口沟的末端为一椭圆形的小孔,为胞口。
胞口向虫体内部延伸的管道,为胞咽。
胞咽中具有波动膜(由纤毛相互粘连形成)。
口沟内纤毛和胞咽中波动膜的颤动,使水中的食物颗粒输入虫体内。
(6)食物泡为内质中大小不一的圆形泡状物。
食物泡随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移动,在此过程中被消化吸收,残渣则通过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位于口沟一侧的下端,只有在虫体排遗时才能看到。
动物学见习研究报告
动物学见习研究报告
标题:动物学见习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是由动物学见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研究所撰写而成。
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和生态环境来增进对动物学的理解。
通过实地走访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园和实验室,我们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主要观察和发现。
引言: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科学。
为了深入了解动物的行为、生态和适应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观察和记录。
观察的对象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方法:
我们在动物保护区和动物园中进行了观察,并使用摄像机记录了动物的行为。
我们还参观了实验室,并通过实验来研究动物的生理和行为。
结果:
我们观察到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行为差异。
例如,在某些鸟类中,雄鸟通过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来吸引雌鸟;而在猎食行为中,猎豹的速度和敏捷性则使其成为极为出色的猎手。
我们还记录到一些动物的栖息地丧失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动物物种有各自独特的适应策略和行为模式。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角色和与其环境的互动。
结论:
动物学见习研究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动物物种行为和适应能力的重要发现。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动物保护、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动物研究报告范本
动物研究报告范本1. 引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动物行为、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以增进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挖掘新的知识。
•研究背景: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维持自然平衡和生态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2.1 采样和观测•采样方法:本研究选择了野外调查法和实验室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
野外调查主要侧重于野生动物的行为观察和生态环境评估,实验室观察则针对特定动物进行详细的行为观察和实验操作。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基于生态学使用了随机抽样或者方便抽样的方式,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观测方法:采用直接观测、间接观测和实验观测等方法,记录动物的行为习性、食性、繁殖行为等信息。
2.2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收集,并进行分类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提取出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数据解读: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将其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3. 研究结果3.1 动物分类•根据Taxonomy,动物被分为七个主要类群: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等。
每个类群中又包含多个科、属和种。
3.2 动物行为习性•食性:不同动物具有各自独特的食性,包括肉食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等。
食性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食物链的构建。
•繁殖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因物种而异,包括求偶、交配、孕育和抚养后代等。
有些动物具有独特的繁殖方式,如分泌特殊的气味来吸引异性伴侣。
•迁徙和栖息地选择:部分动物具有迁徙和栖息地选择的习性,根据季节和环境的变化,它们会迁徙到适合生存和繁殖的地方。
3.3 动物生态环境•栖息地:动物的栖息地包括陆地、水域和空气等不同的环境。
动物学实习实验报告
动物学实习实验报告20132501125 13科四张羽6.1 实习第一天,大伙提前一个晚上早早地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当天早上8点左右,不管是新院楼还是一课南座,都坐满了生科院的同学。
我作为我们组唯一的男生,主要负责拿桶、固定液、毒瓶和少不了的捉昆虫而且还有捏胸!到帽峰山,顶着烈日,开始了我们的捕虫之旅。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捕虫进度很慢。
主要是因为:1、对于爬行类的昆虫一般栖息的环境没有很好的辨识,所以搜寻昆虫的时候就比较茫然;2、负责捕蝴蝶的同学把昆虫捕进网里的时候,没有做收网动作,就算捕到了还是会让它飞走;3、各个小队在捕捉的时候相互之间距离太近,扎堆在一起,吓走了体型稍大的昆虫和蝴蝶,而且蝴蝶被惊到之后越飞越高不容易捕捉。
最后,我们小队的捕蝶队员们都特意选了一些人不多的地方,自己静静地观察蝴蝶的飞行轨迹,然后再从它的正面进行捕获。
在几次的尝试下,队员们都熟练了捕蝴蝶的技巧,但是之后的处理工作却着让我费了一番脑筋。
4、捏胸和装袋。
仗着之前去过捕蝶的我自然就负责上了后续的捏胸和装袋工作。
本来以为完成的挺好,但是等回到学校进行整理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蝴蝶并没有拿合适大小的纸袋来装,导致打开三角包的时候,很多蝴蝶的翅膀都已经损坏;而且蝴蝶也没有捏好胸,有一些已经从三角纸中掉了出来,对我们后来确定种类和做标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我们小组便做出了调整,在当晚向捕蝶小组的同学学习蝴蝶捏胸的手法,并制作了各种大小的三角包,并且考虑到硫酸纸的用量问题,我们也使用了其他的纸进行制作。
后来再走到一条溪流旁边的时候在老师的帮助下抓到了两只蝉。
一只是绿色的,体型较小,还有一只是黑褐色的,体型较大。
在捉到大型的那只的时候还很奇怪为什么它的动作那么迟缓,后来发现在它腹部的位置出现了很多白色的环带。
觉得很不寻常,后来经过了解发现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或者是一些菌类,而我们的看到的白色环带就是大量繁殖之后的病菌。
6.2 实习第二天,目标火炉山。
动物学实验
实验十五鳖(或乌龟)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鳖(或龟)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学会龟鳖类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内容鳖(或乌龟)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三、实验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等四、实验材料活鳖(或龟)、鳖(或龟)的骨骼标本、浸制解剖标本、活蜥蜴或浸制标本、蜥蜴的骨骼标本、浸制解剖标本、广口瓶、脱脂棉、乙醚(或氯仿)。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又名甲鱼、团鱼,几乎分布我国各地,并已广泛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特种经济动物。
乌龟(Chinemys reevesii)是我国最常见的龟类,分布也很广泛,易得到。
(一) 外形中华鳖属中小型鳖类,身体背腹扁平,其体形适合在水中短距离游动,又适于在水底潜泥钻砂。
体色因地区、环境、性别、年龄而有变化,这是因鳖体内外因素改变,致使皮肤内色素细胞移动而呈现不同的保护色。
这对鳖在水中活动时的捕食、避敌有利。
背部体色一般有黄褐、绿褐、深灰绿、浅灰、灰绿中带黑色“梅花”点、灰黑等颜色。
腹部体色多为青白、黄白或青灰色。
鳖(或龟)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1.头部鳖(或龟)头部前端呈三角形。
鳖吻部管状,吻突长度约与眼径相等。
外鼻孔位于最前端管状的吻突上。
口裂较宽,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齿,但上、下颌覆有坚硬的角质喙,十分发达,形成骨板。
眼小,视觉敏锐、瞳孔圆形,具有眼睑及瞬膜。
眼后有略下陷的鼓膜。
2.颈颈部粗而长,近圆筒形,遇刺激时能全部缩入背、腹甲之间,全部伸出时转运自如,几乎能达到身体各个部位。
3.躯干躯干长略大于宽,呈近圆形或椭圆形。
背部中央有纵凹沟,两侧微凸、穹起向两侧倾斜,具背甲、腹甲,体表覆盖柔软的革质皮肤,分布有许多不甚明显的疣粒。
在背甲边缘有一圈从里向外、由厚到薄的结缔组织,当鳖在水中游动时可看到这层组织上下左右波动,像围裙一样,帮助掌握方向,称为“裙边”。
乌龟躯干部全部覆以坚甲,在内层的骨质板的外面有角质盾。
动物学实验指南及光学实验报告
动物学实验指南及光学实验报告一、动物学实验指南
1. 实验准备
-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动物,如小白鼠、蚂蚁、蝴蝶等。
- 确保实验环境干净、安全,并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
- 熟悉实验步骤,了解动物的习性和需求。
2. 动物福利
- 确保动物获得适当的食物、水源和栖息环境。
- 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不适。
- 实验结束后,应适当处置动物。
3. 实验操作
- 谨慎操作,避免伤害动物。
- 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二、光学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光学现象。
2. 实验原理
- 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现象
3. 实验步骤
- 光的反射实验
- 光的折射实验
- 光的色散实验
4. 实验数据及处理
- 记录下各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现象。
- 绘制相关图表,计算必要的数据。
5. 实验结论
- 总结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规律。
-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
- 提出改进建议。
6. 思考题
- 光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为什么会产生彩虹?
- 如何利用光的原理设计新型光学元件?
以上是一份动物学实验指南和光学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可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
发现水螅的脱逃行为1
发现触手在形态形成中的 诱导和抑制作用。2
资料:内、外胚层细胞 能相互迁移,实验之, 失败。
发现畸形触手分化和 转分化问题。1
发现一种绿涡虫 。
为探索一些发育生物学的问题,发现 AchR和NPY分布于体表,而不是存在于 神经细胞内。
位置值问 题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1.学习、掌握和利用石蜡切片技术,通过对二种动物或某种 动物某一组织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的比较,探索其组织功能 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污染对动物表皮或器官的危害 性分析。种动物同个器官同部位的组织结构比较;
动物学探索研究型实验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目的
培育自信; 训练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的能力。 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为提前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打下基础。
实验要求:
2~4人一组。鼓励自己拟题。 利用课外时间(双休日)自主管理、实施实验计划。 实验结束后,每个项目组成员可以充分利用本小组的实验数据
和资料信息; 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二、教学方式与辅导时间(A)
1、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任课教师依据同学 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的差异,设计一批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同学们选择。2~5人一组,可自由选择实验合 作者,容许跨实验班组合。鼓励自己拟题。教师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传 授基本的科研思路、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现代设备使用、 实验室安全与维护、实验数据采集方法,实验数据整理、文献查找与信息 整理、数码显微镜图片的拍摄与数码图片编辑以及论文写作等。学生利用 课外时间(双休日)自主管理、实施实验计划。教师课外分别辅导。各实验 小组自己推选负责人,负责在课外组织实验方案的讨论和拟定、实验分工 与实验协作以及资料查阅等。每个项目组成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实验数 据和资料信息,但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2、我国入侵动物的区系调查研究。 3、淡水微型动物的种类、数量组成与淡水生态环境的关
系。 4、低等淡水无脊椎动物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5、深圳市鸟类资源调查。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项目的参考内容(B)
6、社会流浪动物的综合治理与利用的生物学研究。 7、一些化妆品、水果饮料、商品直饮水、保健品对微型动物及其细
二、教学方式与辅导时间(B)
2.同学实验时间与教师辅导答疑时间
正常实验教学时间内,进行集中教学和辅导。周一~周五课外时间, 包括晚上,接受学生咨询和实验项目问题的探讨。双休日,实验室对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同学开放,开放时间:8:00~21:00。同学自己 安排实验时间。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在双休日轮流值班,对需要帮助的 小组进行指导。值班时间:9:00~17:00。
有的水里水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丰富,有的水里草履虫为 优势种群,有的是绿眼虫为优势种群,下文山湖是桡足类、 轮虫为优势种群,上文山湖是轮虫、枝角类为优势种群, 为何?您有无改善文山湖水质良策?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4、低等淡水无脊椎动物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狗和警犬对气味有嗅觉能力众所周知。 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水质清澈,此水能饮否?急需用水,没有时间
图册和检索表确定它们的学名和俗名,了解鸟类的食性以 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果没有鸟类,我们的生态环境 会呈什么样?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6、社会流浪动物的综合治理与利用的生物学研究 流浪狗和流浪猫以及宠物动物在我国大中城市泛
滥成灾,今年我国死于狂犬病的近几个月达到每 月300人以上,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 您能否利用您的智慧和知识,解决此让我们政府 棘手的问题。如何出台一个动物爱好者和其他人 都能接受的方案?
* 举例题目:黑斑蛙与蟾蜍皮肤结构的比较分析 • 实验:取材、固定、切片、镜检、数码拍照、分析切片、整理图片。 • 论文撰写:查阅文献,写作,修改,打印、上交作业。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2、我国入侵动物的区系调查研究 例如: 红火蚁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3、淡水微型动物的种类、数量组成与淡水生态环 境的关系。
到实验室或送水样到环检局检测,如野战、野外考察、探测等,您能 利用您的动物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水中重金属是否超标? 提示:测试水螅、涡虫、野生杂鱼、金鱼等对微量或痕量重金属离子 的识别能力,与国家水质重金属标准对照。
四、实验方案设计提示
5、深圳市鸟类资源调查
校园、红树林鸟类很多,您能认识几种? 能否利用变焦相机、望远镜收集鸟类图片,对照鸟类鉴定
体的实验题目。同学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述某一项,设计具体的实 验题目、实验内容和实验计划。
水螅的腔肠内都能
水螅的体色变化1
水螅实验 进行细胞外消化?
水螅的特殊行为1
实验:活染杆吻虫喂水 螅—发现特殊行为……
发现水螅离体组织片的摄食行为1
重复实验:发现反口 孔、畸形触手。生理 。3
发现刺细胞在串微口涡虫体 表。找涡虫,发现其它涡虫
胞和组织的影响。 8、我国未知涡虫种类的分类学研究。 9、水螅、涡虫的再生与形态形成模式的研究。 10、利用水螅、涡虫、鱼类在监测水体有害化学品污染超标方面的技
术研究。 11、文山湖浮游动物资源。 12、校园蚊子、蟑螂、老鼠、趋光性昆虫的防治研究。 注:上述每项的题目都很大,是指某个研究方向或研究范围,不是具
简单问题可电话咨询。12:30~14:00是教师午休时间。 汪安泰老师办公室:S327,电话:26535432。 黎双飞老师办公室:S328,电话:26535360。 李荔老师办公室:S326,电话:26535286。
三、实验项目参考内容(A)
1、学习、掌握和利用石蜡切片技术,通过对二种动物或 某种动物某一组织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的比较,探索其组织 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污染对动物表皮或器官的 危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