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

合集下载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交替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 辽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 西夏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金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新课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教师阐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如政权林立、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等。

2. 辽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辽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宋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 西夏基本情况教师介绍西夏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金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金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战争、和亲、贸易等。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

[原创]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昌乐县鄌郚镇中学张玉祥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其基本脉络。

2、弄清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导入:由已学过的政权并立时期---三国鼎立,已接触过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导入本课.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1、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阿保机,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2、北宋的建立(1)学生自主学习唐亡之后的局面(2)了解陈桥兵变是怎么一回事?(3)赵匡胤(即宋太祖),960年,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史称北宋。

(4)杯酒释兵权的目的: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3、西夏的建立(1)了解党项族(2)杰出首领元昊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4、北宋与辽的和战(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澶州大战,结果如何?澶渊之盟,内容: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思考:(1)双方为什么能议和?(2)如何看待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对于辽来说,不仅使其安然脱险,而且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即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双方还进行频繁的贸易。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时期1.1 学习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掌握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分析。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2.1 学习目标:1.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2.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1.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介绍;2. 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

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三章:隋唐时期3.1 学习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介绍;2. 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分析。

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四章:五代十国时期4.1 学习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地方割据;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通过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概念。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图片和地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导入部分,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的章节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

第二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了解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1.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1.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详细讲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讲解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对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建立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我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教学目标:1. 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1. 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1. 通过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统一的必要性。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教学方法]1.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

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

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

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教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岳飞传》。

二、教学探究[探究一]:教师出示契丹兴起地图,并提出问题:1、国名:2、建立者:3、时间:4、定都: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文,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你认为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及其兴衰过程;3. 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介绍;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概述;3. 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分布;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五胡十六国时期背景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五胡十六国时期各个民族政权的了解程度;3. 考查学生对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及其兴衰过程;3. 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介绍;2. 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概述;3. 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分布;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南北朝时期背景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南北朝时期各个民族政权的了解程度;3. 考查学生对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及其兴衰过程;3. 分析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3. 典型历史事件选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和地图,生动形象地展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政权的特点和相互影响。

3. 选取典型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选取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以及观点的阐述。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以及各个政权的地理位置。

2. 历史文献和资料: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描述。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讲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深入研究其背景、经过和影响,下节课分享。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历史;(3)认识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2)运用比较法,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多元一体历史的认识;(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历史;(3)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2)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2)提问:同学们知道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历史出现了什么特点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历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消亡;(2)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特点;(3)阐述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课后作业:(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要点:1. 辽国的建立与发展;2. 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对抗;3. 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与和议。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3)理解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格局;(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异同;(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 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3. 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与互动;2.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3.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历史》;2. 相关的历史地图、图表;3. 互联网资源、历史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2)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异同;(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深入探讨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现象;(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2)强调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2)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3)理解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3)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之间复杂的关系;(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共处;(3)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时期?请大家谈谈对这些时期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问题,如战争、和平共处、民族政策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2)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5.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总结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历史知识测试:定期进行历史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掌握程度。

(完整wor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完整wor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片段。

提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知道萧峰是什么人吗?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提到过哪些政权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电视剧中曾出现过辽、西夏、大宋、大理等政权.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生活在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大约从10世纪初到1276年南宋灭亡,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伐并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政权吧!-、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展示唐朝疆域图和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提问:当时五代有哪些?在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主要有哪些政权对峙?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北宋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但是依然存在各种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填写宋、辽与西夏、金的建立各种政权建立的表格(二)民族大家庭1、契丹族(辽)图片展示契丹的兴起地图与青牛白马传说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通过这首诗,看出契丹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行营到处即为家,四时畋猎是生涯.(游牧和渔猎的生活)思考和分析: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隋唐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契丹地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契丹地区经济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慢慢强大起来。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2、党项族展示西夏地图与党项族人民图片。

讲述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党项首领,元昊,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少数民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一个民族的人么?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女真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啊?(游牧,狩猎)介绍女真族的起源与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简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分布和更迭;(2)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3)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差异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时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3)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教学难点:(1)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引导学生关注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让学生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分析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阐述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看法;(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理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教案标题: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2. 掌握相关概念和术语的定义和解释;3.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概念和特点;2. 民族政权并立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3.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影响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图片等;2. 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小组讨论题、合作学习任务等;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2. 提出问题:你了解什么是民族政权并立吗?它对社会和历史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1. 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不同民族政权的并立、权力分配、互动关系等;2.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案例;2. 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和分析事件或案例,讨论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与总结:1. 每个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2.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民族政权并立的重要性和意义;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小论文,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2.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人教版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乱华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北方的影响;掌握南北朝的建立背景及主要王朝更迭。

2. 教学重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的建立和主要王朝的更迭。

3. 教学难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冲突。

第二章:北魏与南朝的互动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掌握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 教学重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3. 教学难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细节。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1. 学习目标: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开拓1. 学习目标: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第五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六章:辽、宋、夏、金的并立与冲突1. 学习目标: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掌握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七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3. 分析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更迭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与歧视排斥。

3.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组织学生探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乱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

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3)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各个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教学工具;3. 角色扮演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 新课内容:讲解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和亲、战争、贸易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填写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线;2. 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举例说明和亲、战争、贸易等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认识。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一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知道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

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为熟悉,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三、设计思路: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以下三部分;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宋金关系篇——金与南宋的战和民族融合篇——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

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昌乐县鄌郚镇中学张玉祥
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其基本脉络。

2、弄清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由已学过的政权并立时期---三国鼎立,已接触过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导入本课.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阿保机,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2、北宋的建立
(1)学生自主学习唐亡之后的局面
(2)了解陈桥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3)赵匡胤(即宋太祖),960年,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史称北宋。

(4)杯酒释兵权的目的: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3、西夏的建立
(1)了解党项族
(2)杰出首领元昊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州大战,结果如何?
澶渊之盟,
内容: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思考:(1)双方为什么能议和?
(2)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对于辽来说,不仅使其安然脱险,而且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即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双方还进行频繁的贸易。

4、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1)战西夏与北宋多次进行战争
(2)和西夏与宋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思考:议和后有何影响?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课堂达标测试
1.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吴 C.赵匡胤 D.完颜阿骨打
2.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

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政权,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

A.寇准B.宋真宗C.李纲D.宋钦宗
4.建立西夏国的党项族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一支。

( )
A.匈奴族B.回纥族C.契丹族D.羌族
5.1127年,赵构称帝是在( )。

A.东京B.洛阳C.应:D.临安
6.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主要是为了( )。

A.进入南宋B.抵抗蒙古 C.进攻西夏D.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7.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确切的是( )。

A.北宋与辽、西夏长年进行战争B.北宋和辽、西夏在边界地区进行贸易
C.北宋给辽、夏"岁币" D.辽、西夏向北宋称臣
8.南宋和北宋相比,其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②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④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005年,宋辽和议时,内侍误传输银绢300万两,宋真宗大吃一惊。

后来听说是绢20万匹,银10万两后,又沾沾自喜,以为这是宋朝谈判的"胜利"。

你赞同宋真宗的态度吗?你对"澶渊之盟"又是如何认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