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以此始,则必以此终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原文: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反经》惧诫原文及译文
《反经》惧诫原文及译文惧诫作者:赵蕤《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尸子》曰:“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
’”(议曰:昔尧称:“吾以天下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吾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遂禅于舜。
”今周公不以天下为务,而自取让名,非为圣达节者也,故孔子非之。
)董生曰:“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古语曰:“穷鼠嚙狸,匹夫奔万乘。
”故黄石公曰:“君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
”孙卿曰:“能除患则为福,不能则为贼。
”(孙卿子曰:“昔者天子初即位。
上卿进曰:‘能除患则为福,不能则为贼。
’授天子一策。
中卿进曰:‘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因,因则祸不御。
’授天子二策。
下卿进曰:‘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豫哉!豫哉!’授天子三策。
此诫之至也。
”)何以明之?昔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商王罪杀不辜,汝尚助余忧人,今我何如?”太公曰:“王其修身、下贤、惠人,以观天道。
天道无殃,不可以先唱;人道无灾,不可以先谋。
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
与民同利,同利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
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渠堑而守。
利人者,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皆有分肉。
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
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者矣。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
(议曰:沛公之起也,虎啸丰谷,饮马秦川,财宝无所收,妇女无所取,降城则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而已。
无私焉,所私者,私于天下也。
故老子曰:“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
”是知无取人,是乃大取也。
)取民者,民利之;取国者,国利之;取天下者,天下利之。
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
《韩娥善歌》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娥善歌》原文及翻译译文1、《韩娥善歌》原文及翻译译文《韩娥善歌》原文及翻译列子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
过雍门,鬻歌乞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十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故雁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列子·汤问》参考译文: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粮。
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卖唱求取食物。
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
来到客栈,客栈的人侮辱她。
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
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整个乡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
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
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于是就送给她丰厚的财物。
所以齐国雍门附近的人们,到现在还善于欢歌,痛哭,是由于仿效韩娥传留下来的声音的缘故。
2、《裴徽善沟通义理》原文及翻译译文《裴徽善沟通义理》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
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解释:[1]傅嘏:字兰硕,官至尚书。
虚胜:指虚无的美妙境界。
虚即虚无,道家用来指道的本体。
[2]荀粲:字奉倩,三国时魏国人。
玄远:指道的玄妙幽远。
[3]裴冀州:即裴徽,曾任冀州刺史。
译文:傅嘏爱谈论一些无形、虚幻的美妙境界;荀粲擅长解说深奥悠远的老庄道学。
二人在一起时往往争论不休,彼此无法理解。
裴徽便解释双方的义理,使他们互相沟通,使双方融洽相处,大家彼此心情都很畅快。
3、《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译文《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方银官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秦观《淮海集》原文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1]。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2])山中去。
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释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
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
《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原文及译文
《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原文及译文卷三·君臣鉴戒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四年,太宗论隋日。
魏征对曰:“臣往在隋朝,曾闻有盗发,炀帝令於士澄捕逐。
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
大理丞张元济怪之,试寻其状。
乃有六七人,盗发之日,先禁他所,被放才出,亦遭推勘,不胜苦痛,自诬行盗。
元济因此更事究寻,二千人内惟九人逗遛不明。
官人有谙识者,就九人内四人非贼。
有司以炀帝已令斩决,遂不执奏,并杀之。
”太宗曰:“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
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囹圄空虚。
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魏征对曰:“臣闻鲁哀公谓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好忘甚于此者,丘见桀、纣之君乃忘其身。
’愿陛下每以此为虑,庶免后人笑尔。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
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
”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
天下既安,则瓷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
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
《吕氏春秋》先识览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先识览原文及翻译【先识】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
地从於城,城从於民,民从於贤。
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
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
夏桀迷惑,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
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
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
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
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
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
”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
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
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是不知所以亡也。
故臣曰晋先亡也。
”居三年,晋果亡。
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
”威公问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於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
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
臣故曰中山次之。
”居二年,中山果亡。
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
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
”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
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
”威公薨,<歹聿>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
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为不善亦然。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②伛,驼背。
③绥,安福县。
④恣,听任。
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译文: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
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
”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
”客人说:“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
”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
”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
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
”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汤。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管子·匡君大匡·匡君中匡·匡君小匡·霸形·霸言
管子·匡君大匡·匡君中匡·匡君小匡·霸形·霸言《管子·匡君大匡》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
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称疾不出。
管仲与召忽往见之,曰:“何故不出?”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奠若父,知臣莫若君。
’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也。
贱臣知弃矣。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吾权任子以死亡,必免子。
”鲍叔曰:“子如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
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
将有国者未可知也。
子其出乎。
”召忽曰:“不可。
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
吾观小白,必不为后矣。
”管仲曰,“不然也。
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
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
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
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小白。
天下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召忽曰:“百岁之后:吾君卜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
兄与我齐国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
”管仲曰:“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
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
”鲍叔曰:“然则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则可。
”鲍叔许诺。
乃出奉令,邀傅小白。
鲍叔谓管仲曰:“何行?”管仲曰;“为人臣者,不尽力于君则不亲信,不亲信则言不听,言不听则社稷不定。
大事君者无二心。
”鲍叔许诺。
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札秩如適。
僖公卒,以诸儿长,得为君,是为襄公。
襄公立后,绌无知,无知怒。
公令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曰:“瓜时而往,及瓜时而来。
”期戍,公问不至,请代,不许,故二人因公孙无知以作乱。
鲁桓公夫人文姜,齐女也。
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
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
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
”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
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
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
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
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
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
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
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
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
”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
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
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
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译文: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
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练习(含答案)
《客至》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一词多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因: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③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④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B.间: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秘密地)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C.属:①衡少善属文(撰写)吾属今为之虏矣(侪辈)③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④举酒属客(劝酒)D.就:①金就砺则利(靠近)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赴任)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④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B.均(比较,权衡)之二策C.(廉颇)因(因为)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相如度秦王特(只,不过)以诈佯为予赵城二、情景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杜甫《客至》中“,”两句,既写出主人不轻易延客之意,又表达了客至的欣喜之情,生活气息浓厚,也足见两人的交情之深。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老李即将退休,经常感慨自己头发斑白、年华已逝,总爱吟诵如“,”的古人诗句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等感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客至》中“,”两句写出因有客要来,诗人非常高兴,清扫小道,开门待客来。
(2)《陈情表》中“,”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
(3)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李白《蜀道难》“,愁空山”。
三、古代诗歌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至①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容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②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庄子》第26章附《现代庄子》26
《庄子》第26章附《现代庄子》26《庄子》第26章外物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骇,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
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音hui4),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
”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
”仲尼至。
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
非攻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②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 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好像并不大美好,因为从你那黝黑 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③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 的人。
④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 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 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好像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缭乱世。(2) (2)②~④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明主旨 本课选文,墨子采用层层进逼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自 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 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 下的君子们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种事情上,显示了价值判断 上的混乱,他们根本不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分。墨子在谴责“天下之君 子”的同时,言明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 的思想主张。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文外名句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3.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⑧本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本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 大地!(3) (3)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意? 提示
⑤~⑦段从墨子的思想及行动两个方面集中概括了墨子为了到达自己心 中的理想境域而付出的努力和不懈地探索。“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体 现了墨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是对墨子探索实践 精神的赞美。
苏轼《伊尹论》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伊尹论》原文及译文赏析伊尹论苏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
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
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
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
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
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
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
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狭小B.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C.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D.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草拂之而色变B.则天下群起而诮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C.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莫敢以不正犯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
《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2010-05-17 10:03:46| 分类:齐文化 |举报 |字号订阅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
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
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仇也。
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
”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
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鲍叔受而哭之,三举。
施伯从而笑之,谓大夫曰:“管仲必不死。
夫鲍叔之,忍不僇贤人,其智称贤以自成也。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_孟子集注(南宋)朱熹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_孟子集注(南宋)朱熹卷三·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
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
当路,居要地也。
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诸侯。
许,犹期也。
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齐人但知其国有二子而已,不复知有圣贤之事。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蹙,子六反。
艴,音拂。
又音勃。
曾,并音增。
孟子引曾西与或人问答如此。
曾西,曾子之孙。
蹙,不安貌。
先子,曾子也。
艴,怒色也。
曾之言则也。
烈,犹光也。
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杨氏曰“孔子言子路之才,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使其见于施为,如是而已。
其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固有所不逮也。
然则曾西推尊子路如此,而羞比管仲者何哉?譬之御者,子路则范我驰驱而不获者也;管仲之功,诡遇而获禽耳。
曾西,仲尼之徒也,故不道管仲之事。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为之为,去声。
曰,孟子言也。
愿,望也。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与,平声。
显,显名也。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王,去声。
由犹通。
反手,言易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易,去声,下同。
与,平声。
滋,益也。
文王九十七而崩,言百年,举成数也。
文王三分天下,纔有其二;武王克商,乃有天下。
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然后教化大行。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曾巩《书魏郑公传》原文及翻译
曾巩《书魏郑公传》原文及翻译导语: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下面店铺就来分享曾巩《书魏郑公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①,而魏郑公之徒②,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③,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④,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⑤,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⑥。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
至于辽东之败⑦,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⑧,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⑨,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
”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
《礼记》玉藻
天⼦⽟藻,⼗有⼆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端⽽朝⽇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
闰⽉,则阖门左扉,⽴于其中,⽪弁以⽇视朝,遂以⾷,⽇中⽽馂,奏⽽⾷。
⽇少牢,朔⽉⼤牢。
五饮,上⽔、浆、酒、醴、酏。
卒⾷,⽞端⽽居。
动则左史书之,⾔则右史书之,御瞽⼏声之上下。
年不顺成,则天⼦素服,乘素车,⾷⽆乐。
诸侯⽞端以祭,裨冕以朝,⽪弁以听朔于⼤庙,朝服以⽇视朝于内朝。
朝,辨⾊始⼊,君⽇出⽽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视⼤夫。
⼤夫退,然后适⼩寝,释服。
⼜朝服以⾷,特牲三俎,祭肺。
⼣深⾐,祭牢⾁,朔⽉少牢,五俎四簋,⼦卯,稷⾷菜羹,夫⼈与君同庖。
君⽆故不杀⽜,⼤夫⽆故不杀⽺,⼠⽆故不杀⽝⾗。
君⼦远庖厨,凡有⾎⽓之类,弗⾝践也。
⾄于⼋⽉不⾬,君不举,年不顺成,君⾐布搢本,关梁不租,⼭泽列⽽不赋,⼟功不兴,⼤夫不得造车马。
⼘⼈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君羔幦虎犆,⼤夫齐车,⿅幦豹犆,朝车,⼠齐车,⿅幦豹犆。
君⼦之居恒当户,寝恒东⾸。
若有疾风、迅雷、甚⾬,则必变,虽夜必兴,⾐服冠⽽坐。
⽇五盥,沐稷⽽靧梁,栉⽤樿栉,发晞⽤象栉,进禨进羞,⼯乃升歌。
浴⽤⼆⼱,上絺下绤。
出杅,履蒯席。
连⽤汤,履蒲席。
⾐布晞⾝,乃屦。
进饮,将适公所,宿齐戒,居外寝,沐浴。
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既服,习容观⽟声乃出。
揖私朝,辉如也,登车则有光矣。
天⼦搢珽,⽅正于天下也。
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也。
⼤夫前诎后诎,⽆所不让也。
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去君之党。
登席不由前,为躐席,徒坐不尽席尺。
读书,⾷,则齐。
⾖,去席尺。
若赐之⾷,⽽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
先饭,辩尝羞,饮⽽俟,若有尝羞者,则俟君之⾷然后⾷,饭饮⽽俟。
君命之羞,羞近者,命之品尝之,然后唯所欲。
凡尝远⾷,必顺近⾷。
君未覆⼿,不敢飧。
君既⾷,⼜饭飧。
饭飧者,三饭也。
君既彻,执饭与酱,乃出授从者。
凡侑⾷,不尽⾷。
⾷于⼈不饱。
唯⽔酱不祭,若祭为已●卑。
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受。
登席,祭之,饮卒爵⽽俟。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8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模拟演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一款AI语言模型,ChatGPT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于2022年11月底发布,并迅速火遍全球。
人们长期苦于那些智能语音助手的傻瓜回答,这次ChatGPT却出乎意料的聪明:它可以用来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写代码和查找代码问题等。
外媒评论称,ChatGPT会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
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引人瞩目的进展,它阅览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数据,并在超级复杂的模型之下进行深度学习。
因为语言是人类智慧、思维方式的核心体现,所以,自然语言处理被称作“AI皇冠上的明珠”。
而ChatGPT的出色表现,被认为可能是迈向通用型AI的一种可行路径——作为一种底层模型,它再次验证了深度学习中“规模”的意义。
2023年1月12日,曾担任微软董事长的比尔·盖茨表示,他不认为Web3有那么重要,也不认为元宇宙本身是革命性的,但是人工智能却是颇具颠覆性的。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ChatGPT时,他说,“这让我能一窥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以此始,则必以此终。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的确,“舍得”二字,其实已经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如。
红尘俗世有多少人真真的把自己活丢了。
舍得,舍得,何舍?何得?
说起人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而心得的核心,便是面对无尽的诱惑。
面对无尽的诱惑,我们往往像一个贪得无厌的游客,贪多求全。
人生实难,大道多岐。
你不可能走遍天下所有的路过后,再来选择一种自以为平坦稳妥,不出丝毫纰漏的路来走,世界上没有这等千载难逢的好事,等着你去捡个大便宜。
如果我们说人生之道,贵在取舍,虽然卑之无甚高论,却也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内在因由。
《左传》中有句话:“君以此始,则必以此终”。
就是说,你选择了一个人、一个事物的某一点,就相应的要承担你的选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选择了一个人的智慧就要迁就容忍他的狡诈,选择了一个人的勇猛就要迁就容忍他的暴戾,选择了,舍得了,无非是要真正的知道你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但红尘俗世又有多少人没有把自己活丢呢?在佛教中,舍即是得,得即是舍;道教中,舍是无为,得是
有为;儒家曰,舍恶以得仁,舍欲以得圣;而在今人的眼里,舍是付出,是投入,得是收获,是回报。
舍得是一种大智慧:孰舍孰得,是大智慧者,在洞悉了大势所趋后的智慧抉择。
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
此乃舍得也,汝若将其探明,真乃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