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及化疗对乳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端粒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端粒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端粒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癌症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

其中,端粒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端粒酶作为一种酶类,有着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职能,与人体的衰老、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还能为治疗肿瘤提供更多的方案。

首先,什么是端粒酶?它是一种对DNA链末端的保护酶,能够延长端粒(一种DNA分子末端的重复序列)的长度和稳定性,从而防止DNA端的进一步缩短。

缩短的DNA端会导致DNA损伤、染色体错构等问题,进一步导致DNA重组,紊乱细胞的生命活动及基因表达,损伤细胞遗传物质和细胞凋亡等现象。

过度活化的端粒酶会增加细胞前体细胞的分裂频率和次数,使其具备不正常的增殖能力,为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埋下隐患。

端粒酶与癌症的关系也已经被广泛关注。

癌细胞通常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生物学行为,比如吞噬超过正常细胞水平的营养物质、增强生长及分裂能力、避开细胞周期中的自我保护机制等等,而端粒酶正是以一种形式与这些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大多数癌细胞都会显著增加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延长自身端粒的长度,为细胞增殖和复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研究端粒酶的功能,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便成为了减缓和控制癌症传播的探讨重点。

在当前的癌症治疗领域中,通常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疗,但这些方法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和副作用。

而端粒酶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重视。

目前,对端粒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癌细胞活性的干扰及调控。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端粒酶的干扰情况下,癌细胞会关闭细胞周期中S期转录,从而影响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癌细胞的可塑性和增殖能力。

此外,端粒酶还可通过抑制DNA开端的损伤和凋亡途径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在使用端粒酶在癌细胞中干扰蛋白,且与DNA修复途径相关的多种蛋白上调的情况下,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的发展概况

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的发展概况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 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rtyuiopasdfghjklzxcv 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 发生的研究进展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专 业 :生物工程 姓 名 : 指导老师:关键词端粒酶;端粒酶抑制剂;肿瘤治疗在诸多探索中,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 端粒酶学说”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已有的研究表明,80%~90%的恶性肿瘤中均有端粒酶的活性表达,而大多数体细胞无端粒酶的活性,由此可见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永生化及肿瘤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

乳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乳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t me ae’ x rs in i ra tc n e ’ al ig o i . e o rs eain h p wi t e n o e e i o b ee rh fr do rs S e p e s n b e s a c r Se ry da n ss T lmea e rlto s i t o r o c g n s t e r s ac u— o h h
t e . t a e o s flma k r t ig o e te b e s c n e . h r i c n b c me u eu F e d a n s ra t a c r o h
K e W o d T ̄ y rs r s Br a t t n r; ry da n ss a e; e s m o Ea l i g o i
pes n fe m r ee e e t i r tc c o a sei a s e n rptl pynd ’ e sss r i l e s l l r ̄e wt be a i m ’ lcl 嘴 8ada i y h oe sm t te(P < so o to a e y s d h a nn s n m m aa
维普资讯
中பைடு நூலகம்医师杂志
20 O2年 1月
第 4卷第 1 期
1 7
乳 腺 组织 中端 粒 酶 活性 的临 床 意义
河北邯郸高等 医学专科学校附院( 邯郸 060 ) 河北 502
瑚北 省肿 瘤 医院
邱晓光
扬 晓 荣
扬福申 许岩丽 韩建军
【 】 目的 摘要
探讨分析端粒酶在乳腺 纽织 中的表达 对乳腺 癌早期诊 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 P R— C

端粒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概述

端粒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概述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 RNP) ,包括 端粒酶 RNA( TR) 、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 和相关蛋 白。端粒酶活性由 TERT 实现。TERT 包含四个保守 结构域: 端 粒 酶 必 需 N-末 端 结 构 域 ( TEN) 、端 粒 酶
RNA 结合结构域( TRBD) 、逆转录结构域( RT) 和 C-末 端结合结构域( CTE) [4]。TERT 又可分为几个子区域, 如: 末端 RNA( TER) 、TER 模板边界元素( TBE) 、模板 和模板识别元素( TRE) 、RNA 结合域 ( RBD) 、手指域 ( IFD) 和 最 新 发 现 的 伴 随 TEN 的 RT-IFD 连 接 区 域 ( TRAP) 等。许多端粒酶突变可归因于 TEN 和 TRAP 的相互作用[5]。
在复制周期结束后,端粒酶以 TR 为互补模板、以 dNTP 为原料合成 DNA 末端重复序列,使端粒延长或 复原。作用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核苷酸的 添加,即在 3'末端依次逐个添加核苷酸,作用与聚合酶 类似; 第二个阶段是模板再生,即在添加 6 个核苷酸之 后,RNA 模 板 从 复 合 物 上 解 离 下 来 等 待 新 一 轮 合成[6]。 3 端粒酶与疾病的关系 3.1 与癌症的关系 人类的大多数体细胞不显示端 粒酶活性,少数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干细胞、生殖细胞、 肿瘤细胞等呈人端粒逆转录酶( hTERT) 阳性。
由于 DNA 复制 的特 殊 机制,端粒 随 细胞 分 裂 损 耗,一旦其缩短 到 特 定 长 度,细 胞 便 无 法 启 动 复 制,走 向衰老和凋亡,即 Hayflick 极限。所以端粒长度决定 个体寿命,并与细胞 复 制 型 衰 老 相 关,被 称 为“生 命 时 钟”。此外,端粒与 人 体 健 康 密 切 相 关,端 粒 缩 短 会 增 加心血管疾病、肝硬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骨髓衰 竭、糖尿病和癌症等的发生风险[2]。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摘要: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对基因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保护作用。

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其长度变化机制分为依赖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重组两类,氧化应激和铅(Pb)与端粒酶的功能蛋白相结合抑制其活性,致使端粒缩短,硒(Se)与二者具有拮抗作用,延缓衰老。

相关数据表明85%肿瘤细胞与端粒酶活性成正相关,以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治疗靶标称为当代热点之一。

主要对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与端粒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肿瘤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了解染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端粒。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状”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细胞活性,其实质为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

端粒与有丝分裂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30~200bp,当缩短到2~4kb,会导致细胞复制功能衰退,引起细胞衰老或死亡,被科学家称为“有丝分裂时钟”和“生命时钟”[1,2]。

端粒的延长和重组机制都是通过端粒酶来催化和介导的,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活性和潜在的增殖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端粒酶在正常组织体细胞中的活性被抑制,而在肿瘤中则被重新激活,可能参与肿瘤恶性转化的机制,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2009年美国3位科学家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及其对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功能,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端粒和端粒酶1.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由一个富含G的DNA串联重复序列[3]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每个重复序列一般为5—7bp[4]。

不同物种其重复序列存在l~2个碱基差异,哺乳动物的端粒重复序列为5’-(TTAGGG)n-3’[5],植物的端粒重复序列为5’一(TTTAGGG)n-3’[6]。

端粒长15~20kb,其重复序列成T环结构,像帽子一样能有效防止染色体间末端重组、融合和染色体退化[7]。

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机制

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机制

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机制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的功能会逐渐下降,这与干细胞老化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介绍端粒酶的基本机制,重点探讨其在干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机制。

一、端粒酶的基本机制端粒酶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酶,它主要作用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

端粒酶由催化亚单位和RNA亚单位组成,其中催化亚单位负责催化逆转录反应,RNA亚单位则提供了模板以合成新的端粒DNA 序列。

这样,端粒酶能够延长染色体的端粒结构,防止染色体末端的损失和融合。

端粒酶的活性受多种调控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端粒酶反向调控蛋白(TERF)家族、端粒长度调控因子(TPP1)等。

二、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机制干细胞老化是指干细胞的功能和储备逐渐下降,无法满足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需求。

端粒酶在维持干细胞功能和延缓干细胞老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端粒长度的维持端粒长度是指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序列的长度。

随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

研究发现,在老化的干细胞中,端粒长度更短,而表达端粒酶的干细胞则具有更长的端粒长度。

端粒酶通过逆转录反应来合成和维持端粒DNA序列的长度,从而保持干细胞的功能。

2. 端粒保护功能端粒酶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的损失和融合,从而保护干细胞的染色体结构稳定性。

在端粒酶缺失的干细胞中,染色体末端会变得不稳定,并可能发生端粒-端粒融合和环状染色体的形成,导致基因组的异常重组和突变。

因此,端粒酶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3. 转录调控端粒酶在干细胞老化中还通过转录调控来影响干细胞的功能。

研究发现,端粒酶缺失会导致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这些基因与干细胞的复制、分化和增殖等功能相关。

端粒酶与肿瘤

端粒酶与肿瘤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摘要端粒是保护真核细胞末端的“帽子”,当端粒的长度因细胞复制而缩短达到极限时,细胞就会走向衰老甚至死亡,而端粒酶的存在能补充已经缩短的端粒,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获得永生。

而众所周知,癌症细胞的分裂就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暗示端粒-端粒酶系统于人类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分析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肿瘤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科学家已经针对他们关系,设计了一些治疗癌症的办法,虽然还没有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癌症的治疗会变的像感冒一样简单。

关键字端粒, 端粒酶(Telomerase), 端粒结合蛋白, , 肿瘤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很多实验都表明了,在肿瘤发生的很多阶段中,端粒缺失造成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化以及端粒酶的再激活都可能直接看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

端粒酶几乎在所有类型的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已被公认为目前已知的最为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1.1 端粒的结构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平均长度约为5 ~15kb,是DNA链自身回折并与多种端粒结合蛋白复合而成。

人类端粒是以5′2 TTAGGG23′为重复单位的富含鸟苷酸的序列, 其结构末端是3′端, 3′端并不悬挂在端粒末端,而是折回到端粒内部双链重复序列的某一区域,并将该端区域的一段自身链置换出来,取而代之与互补链配对,形成的一个环称为T环, 3′最末端单链区反转探入端粒的双链区再形成D 环。

端粒结合蛋白包括端粒酶、保卫蛋白复合体及非保卫蛋白。

保卫蛋白复合体由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结合因子2( TRF2),端粒保卫蛋白1 , TRF1 相互作用核蛋白,TIN2 相互作用蛋白1及阻抑和活化蛋白1 这6个蛋白组成,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端粒上,保持端粒结构的稳定。

端粒酶控制细胞老化和癌症发展的重要因素

端粒酶控制细胞老化和癌症发展的重要因素

端粒酶控制细胞老化和癌症发展的重要因素细胞老化是生物体经历的一个自然过程,它与生物发育和衰老密切相关。

然而,端粒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端粒酶是一种酶类蛋白,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防止端粒的缩短。

端粒的缩短与细胞衰老和癌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端粒酶的作用、调控细胞老化和抑制癌症发展的机制。

端粒酶是一种核酸酶,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

它主要由一个RNA分子和一组蛋白质组成。

端粒酶的功能是在每个细胞分裂后,补充和延长端粒的序列,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的长度。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染色体免受异常融合和损伤。

在每次细胞分裂时,DNA 复制不能完全覆盖末端的端粒序列,从而导致端粒长度的缩短。

如果端粒变得过短,细胞将停止分裂并进入老化状态。

这是因为端粒的缩短被认为是细胞老化的重要标志。

细胞老化与功能减退、增生能力下降以及器官衰竭等现象有关。

然而,端粒酶的活性也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在正常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严格控制,以防止细胞不受约束地分裂。

但是,在某些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恢复或过度表达,从而导致端粒长度的延长。

这使得癌细胞能够无限制地分裂和扩散,成为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端粒酶在细胞老化和癌症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端粒酶的活性受到多种调节因子的影响,其中包括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bindingproteins)。

这些调节因子通过调控端粒酶的表达和激活,影响端粒长度的维持和调控。

此外,端粒酶还受到其他细胞内外因素的影响。

例如,DNA 损伤和炎症等外界刺激可以促进端粒酶的活化。

与此相反,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路径也可以调节端粒酶的表达和激活,从而影响细胞生命周期的调控。

端粒酶活性、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端粒酶活性、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0 %福尔马林 固定并 石蜡 包埋 。4 p o e 连 r
续 切 片 。二 甲苯 脱 蜡 、 梯 度洒 精 至 水 化 后
进行 5~8分钟热处 理 , 过氧化 物酶 阻断
血清封 闭, 分别 加 I 抗 6 0分 钟 及 Ⅱ抗 Ⅲ
淋 巴结转移及组织类 型无关系 , 与俞 乔报 道 的基本一 致 , 与高金波 。
其在 Ⅱ 二 常 人 体 组 织 中被 抑 制 , 存 肿 瘤 巾被 重新 激 活 , 使 癌症 得 以 发 展 恶 性 转 化 . . 本研究结果显示 , 乳腺癌组织 【 f 1 端 酶 阳性 表 达 率 较 乳 腺 癌 痛 旁 组 织 及 良性 病 变 组 织 中显 著 增 高 , P< 0 . 0 5差 异 有 统 计 意 义 。 而乳 腺 良 性 病 变 组 织 中无 端 粒 酶 活 性 的 表 达 。端 粒 酶 阳 性 表 达 与 腋 窝
5 2 8 4 0 0中 山市 人 民 医 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6. 2 4 6
8 l例 , 术前均末做放 化疗 。 方法 : 端粒 酶活 性检 测 : 检测 试剂 盒
讨 论
与 S—P法检 测 乳腺 癌 组 织 8 1 例, 乳 腺 癌
3 0秒 , 延伸7 2 ℃9 0秒 , 循环 3 O次最后延 伸 7 2 ℃ 1 0 分 钟 。取 5 ¨ l P C R 产 物 加
2 0 1 x l 变性试 剂 混匀 放 置 1 0分 钟 后 加 入 2 2 5 I L l 杂交液混匀再 取出 l O O t r l 移 人包 被 于抗 地 高 辛 的 酶 标 板 内 室 温 下 作 用 2小 时, 加入抗地 高辛 过氧化 物 酶 , 与 底 物 作 用3 0分 钟 终 止 反 应 , 用 酶标 仪测 定波 } < : 4 5 0 n m的吸光度值 。 P C N A检 测 : 采 用 免疫 组织 化 学 S—P 法 染 色 。操 作 方 法 照 试 剂 盒 说 明 书 : 经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端粒、端粒酶在维持生命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通过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永生化,为抗衰老提供了光明前景,同时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研究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监测中的作用及研发端粒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已成为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端粒;端粒酶;肿瘤;衰老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这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功能,还由于端粒及端粒酶的行为异常与多种人类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

在这些疾病中端粒可表现出缺失、融合及序列缩短等异常,而这些异常又可能受端粒酶的调控。

1端粒、端粒酶的发现上世纪初,著名遗传学家McClintock B[1]与Muller HJ[2]发现: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由染色体的末端来维持的。

基于此发现,Muller HJ将其命名为“telomere”,此定义来源于希腊词根“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的组合。

20世纪60年代,Hayflick研究发现:经过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细胞的复制过程并非细胞的死亡过程,而只是细胞群中的大部分细胞在经历了数次分裂增殖后停滞在了某个特定状态,仅仅是基因表达方式发生了某些改变,细胞群大部分细胞仍保持其代谢活性,由此,Hayflick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细胞衰老的表征:即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复制力”。

同时Hayflick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即细胞内存在某种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控制器,类似于我们使用的“时钟”。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Hayflick做了大量的细胞核移植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发现这种“钟”位于细胞核染色体的末端,于是将其命名为端粒[3]。

20世纪80年代,CW Greider和EH Blackburn 2位科学家在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加入1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后,发现端粒的长度增加了,这表明的确存在一种可使端粒延长的酶,根据其特点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4]。

端粒、端粒酶在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中的作用

端粒、端粒酶在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中的作用

端粒、端粒酶在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中的作用摘要:本文就端粒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细胞衰老、肿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心血管疾病肿瘤【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25-021 端粒,端粒酶70年代末,blackburn和gall在四膜虫中发现了端粒具有重复序列,其在每染色体末端是可变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富含(t,g)的短序列多次重复。

在低等真核生物中重复单元有(ttgggg)、(ttaggg)等,而真核生物的线形染色体dna与原核生物的环状dna 是有所不同的。

在真核生物dna复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当随从链合成时,从各合成片段上去除rna引物后,继续在dna聚合酶ⅰ(dna polⅰ)作用下填补空隙。

但是最后的片段去除引物后,则无法补充此空间,这是由于dnapolⅰ不能催化3′→5′的合成反应。

结果造成子代dna分子上有一条不完全的5′末端,如此反复进行复制后链乃变短[1],但在正常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由于在真核生物线形dna的末端具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称为端粒或端区。

端粒可作为细胞的“分裂时钟”,反应细胞的分裂能力,保证染色体完整性,使真正的遗传信息得到完整复制,保护染色体末端,防止染色体异常重组影响细胞分裂;指导染色体与核膜相连接。

端粒酶是1985年,greider和blackburn首次证实的一种不需要模板即可在四膜虫染色体3′端接上ttaggg端粒的酶,是能复制和添加端粒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

人端粒酶主要有三种结构[2]:端粒酶协同蛋白;端粒酶rna(htr)约含有450个核苷酸,编码基因定位于3q26.3,可在增殖力强、非永生化的细胞中表达,能自主对端粒dna富含g的链进行延长,富含g的链又能通过g与c互补使其形成发夹状结构,填补、修复染色体末端。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含1132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基因编码基因定位于5p上,仅在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细胞中表达。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LuminalA型乳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并且不表达HER2蛋白。

虽然LuminalA型乳腺癌具有较好的预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转移风险。

在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中,包括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治疗情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LuminalA型乳腺癌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较大的肿瘤和淋巴结转移意味着较差的预后。

研究表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对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临床上需要针对不同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2. 组织学分级和分子表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子表型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低分级和LuminalA型分子表型通常预后较好,高分级和其他分子表型则预后较差。

对于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需要根据其组织学分级和分子表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预后效果。

1.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作为LuminalA型乳腺癌的特征之一,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而ER和PR双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对于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内分泌治疗来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2. 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异常与LuminalA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复发转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治疗的规范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端粒酶与肿瘤化疗的新进展

端粒酶与肿瘤化疗的新进展

肿瘤 细胞 中的高端 粒 酶 活 性 与 升 高 的细 胞 增殖
关 系的基础 上 , 探讨 了化疗 对端粒 酶 活性 的影响及 可 率有 关 端粒 酶 能够 延 长端 粒 , 与 控 制 细 胞分 裂 。 参 能 的原 因, 粒 酶与 化疗 敏 感 性 的 关 系 , 及端 粒酶 在 几乎所 有 的恶性 肿瘤 中端 粒酶 括性 都很 高, 一些 端 以 在 抑 制反映 化疗效 果 的意义 和前 景 。
淋 巴结转移 的患 者 中原 发 肿 瘤 的端 粒 酶 活 性 明显 不 1 3阳性 的细病 同( P=0 0 ) N+ 明显 高于 N- 。 .3 : - 细 胞分化 的化 疗 因素 可 以 【 端 粒 酶 活 性 的抑 制 。 起 同时 , 它的一些 研究 也发 现在 骨 肉瘤 、 其 乳腺癌 、 研 究者们 认为 , 细胞分化 相对 好 的肿瘤 细胞 具有较 低 的端 粒酶 活性 , 导分化 可抑 制肿瘤 细 胞 的端 粒酶 活 诱
端粒 酶是 R NA 依 赖 D NA 聚 合 酶 , 能 增 加 胃肠 道 肿瘤 和 白血病 等恶性肿 瘤 中, 粒酶 活性 与肿 它 端 “ T GG 重 复 片段 于 真 核 细 胞 染色 体 末 端 , 持 瘤病 理 阶段有关 系 端 粒 酶 阴性 的肿瘤 一 般无 淋 巴 T AG ” 保 端 粒的完整 性 , 从而 导致细 胞 的无 限分裂 。而在几 乎 结转 移 研究 者 由此认 为肿瘤 细胞 生 长繁殖 、 转移 进 所 有的人类 癌症 , 粒酶 活性 明显升 高 体外 培养 的 展需 要端 粒酶 的 存在 。但 亦 有 报 道 并未 发 现端 粒 酶 端 肿 瘤细胞在 失 去端粒 酶 活性后 即趋 向死亡 口 。 因此 , 活性与肿 瘤 病理 分级 间的关 系 ] ] 它作 为一 个潜 在的癌症 治疗 靶点 , 个可 能的预后 因 12 端 粒酶与 细 胞增殖 一 . 素被 广泛研 究 。本文 在 综 述 端 粒 酶与 肿 瘤诸 多行 为

胸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胸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现代 肿 瘤 医学
21 0 0年 0 3月 第 l 8卷第 o 期 3

50 ・ 5
术和麻醉时间均较短 , 患者 打击 较小 , 对 只要 做好充 分 的围 术期准备 , 完全可 以顺利度 过手术关 。对 于手术方 式 目前 还 没有统一认识 , 们认为 应 以改 良根治为 主 , 我 在达 到根治 同 时, 应尽 量缩短手 术时 间 , 少 因全 身麻 醉过 长而带 来 的一 减 些并发症 , 对一些早期病例应适 当缩小手术范 围。 综上所述 , 高龄老年乳腺癌 患者病 程长 , 进展慢 , 就诊较 晚。术前 并存病 多 , 有不 同程 度 的营养不 良, 都 术后并 发症

s se p sme o a s l p — y tmi r ame t c mp r d wi h o n e o t n p u a a
t ns J . a cr20 11 6) 10 i t[ ] C e,0 4,0 ( :3 2—1 1 . e n 3 0
[ ] 张斌. 2 老年乳腺癌[ ] 中国癌症杂志 ,0 5 1 ( )4 2— 2 . J. 2 0 ,5 5 :2 4 5 [ ] Pe aJ Gr L uec e 1C aatitsado t me 3 i g Y, i eV,arneV,t . hrc r i n uc r r a esc o o 5 prbebes cn e o noe 0yaso ae J . f 7 5oea l rat acr nw me vr er f g [] 1 i 7
D p r etfC rit rc ugr ,uh uG nrl o i lN nn o a dn eino P A,uh u30 2 , hn. eat n o ad h ai Sre F zo ee s t , aj gC mm n i R g L F zo 50 5 C i m oo c y aH pa i g o f a

端粒与癌症的关系研究

端粒与癌症的关系研究

端粒与癌症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对于癌症的研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其发生的机制和原因,而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领域就是端粒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研究。

端粒是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它的长度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渐缩短。

一般情况下,当细胞的端粒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无法再正常分裂了,最终导致衰老和死亡。

这就是所谓的“端粒损耗理论”。

然而,现在的研究表明,端粒的缩短不仅仅是细胞寿命的限制因素,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其中就包括癌症。

一般情况下,健康细胞的端粒长度都是相对稳定的,而癌症细胞则往往具有异常的端粒长度。

具体来说,癌症细胞通常具有维持端粒长度的机制,使得它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分裂。

这种机制称为“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活性的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端粒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端粒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利用端粒的特性来治疗癌症。

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取得,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一、端粒缩短与癌症的关系最初,科学家们认为端粒缩短只是细胞寿命的限制因素,但后来发现与它相关的疾病非常多,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癌症。

在许多研究中,长时间的慢性炎症和长期的患病状态,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都与端粒短缩短有关。

特别是黑色素瘤(一种致命的皮肤癌症),癌细胞的端粒长度比正常细胞更短。

这意味着端粒的缩短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二、利用端粒的特性治疗癌症在实验室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基于端粒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1. 端粒酶抑制剂由于端粒酶反转录酶活性的增加,许多科学家认为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是有效的。

这个方法已经在实验室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一些临床试验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对曾经被证明存在端粒酶异常的患者进行端粒酶抑制实验,发现癌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端粒长度在衰老与癌症中的作用

端粒长度在衰老与癌症中的作用

端粒长度在衰老与癌症中的作用生命是无法逃避的遗传进程,而在遗传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细胞的衰老。

细胞衰老是生物老化的基础,对于生命状况的改善对人们健康的寿命的延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似乎已经发现了能够抑制细胞衰老的因素——端粒长度。

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不含基因,其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短。

本文就要探讨的问题是,端粒长度在人体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类衰老和癌症中的作用。

细胞衰老是生物老化的基础细胞衰老是细胞内外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细胞再生能力减弱和功能退化的一种自然的细胞寿命过程,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退化的基础。

对于人体来说,细胞衰老对身体器官的衰老乃至全身的机能退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机体正常细胞的寿命一般是有限的,除非极少数细胞有特殊的再生功能或经常性分裂数量较多,否则大多数正常部位的细胞,都难法维持长期的再生和更新。

在衰老初期,细胞扔能保持基本功能,但随着细胞衰老加重,活性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不断产生,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转运等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生理及精神功能下降。

最终,细胞功能消失或细胞死亡,形成的组织器官结构发生变化和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人们患上一系列的老年疾病。

端粒长度是制约细胞寿命的重要因素早在20世纪末90年代初期,学者对人体染色体预计只有在20~30代细胞倍增后端粒才缩短至最短,人体从此就不能再自然再生,成为老年状态。

端粒长度受到一个结构叫做telomere Maintenance Coplex(TMC)(端粒维护复合物)的调控。

TMC中的基因包括第五号染色体上的TERT基因、第三号染色体上的TERF2IP基因、细胞质线粒体膜上的TPP1等,它们分别调控端粒不同方面的生物学特性。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便无法有效地制约染色体的损伤和不稳定性,增加了细胞内的染色体畸变,加速了细胞衰老的速度。

此外,端粒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的作用,而其缩短则会导致增加了癌症的发生。

SMARCC1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SMARCC1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SMARCC1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柯少波; 石薇; 陈佳梅; 邱虎; 陈永顺【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15【总页数】5页(P2375-2378,2383)【关键词】乳腺癌; SMARCC1; MCF-7;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端粒酶【作者】柯少波; 石薇; 陈佳梅; 邱虎; 陈永顺【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且呈现为年轻化的趋势,深入研究乳腺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1-2]。

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3],下调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能抑制MCF-7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然而,这一作用能被过表达的SMARCC1基因所逆转,因此,HMGB1可能通过靶基因SMARCC1调控了乳腺癌细胞的生存和转移。

MCF-7细胞是从女性乳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分离而建立的细胞系,保留了多个乳腺上皮特性,是很好的乳腺癌细胞模型。

但是,SMARCC1对乳腺癌生物学功能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明确。

SMARCC1(BFA155)蛋白是SWI/SNF复合体的亚基,最早在酵母菌中被发现,可改变螺旋酶和ATP酶相关基因周围的染色质结构,调控其转录。

SMARCC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重要的ATP依赖性染色质重塑因子,富含调控转录因子的亮氨酸序列,通过调控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表达[4]。

SMARCC1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分级和复发时间呈正相关[5]。

此外,有研究表明[6-7],SMARCC1参与了端粒酶活性的调控,端粒酶是合成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多重复区域)的逆转录酶。

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及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病程等存在相关性[8]。

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调控乳腺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探讨

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调控乳腺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探讨

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调控乳腺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探讨朱英华;李晶晶;郭倩囡【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TERT and the effect of hTERT on the self-renewal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Methods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hTERT by RT- PCR and Western Blot. Knockdown the expression of hTERT by RNA interference. Results We finded out that hTERT is high expressed in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and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hTERT suppressed the self-renewal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 Conclusion High expressed hTERT enhanced the self-renewal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目的:球囊培养富集乳腺癌干性样细胞并检测 hTERT 的表达,进一步通过 RNA 干扰的方法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

方法球囊培养富集乳腺癌干性样细胞,检测乳腺癌干性细胞与分化细胞中 hTERTmRNA 及蛋白的表达,小分子 RNA 干扰敲低hTERT 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乳腺癌干性细胞中 hTERT 表达升高,敲低其表达后乳腺癌细胞自我能力下降。

结论高表达的 hTERT 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25【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乳腺癌干性细胞【作者】朱英华;李晶晶;郭倩囡【作者单位】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中心;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中心;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作者单位: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002015010)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摘除肿瘤、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方法。

射波刀治疗肝癌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射波刀治疗肝癌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射波刀治疗肝癌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傅华;魏莹;李莎;占海莉;牛冰冰;张超【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24(33)1【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的不同分割剂量、分割方式等相关参数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使用射波刀治疗的9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检测患者射波刀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析射波刀不同处方剂量、分割剂量、分割次数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结果与治疗前1周比较,不同处方剂量、分割剂量及分割方式的患者在射波刀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0.05)。

治疗后1周、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和分割剂量>7 Gy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别显著高于分割次数>5次组和分割剂量≤7 Gy组(P<0.05)。

不同处方剂量的患者在射波刀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射波刀治疗肝癌时给予分割次数≤5次、分割剂量>7 Gy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减轻射波刀治疗所导致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

【总页数】4页(P73-76)【作者】傅华;魏莹;李莎;占海莉;牛冰冰;张超【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肿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延续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后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2.射波刀治疗对复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Neuropilin-1+节性T细胞与近期疗效的影响3.情志调理联合八段锦对射波刀治疗肝癌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情志调理联合八段锦对射波刀治疗肝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5.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了解一下PLR。

PLR是指血小板数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是一种简单且易获取的炎症指标。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PLR作为炎症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肿瘤预后的评估中。

高PLR值通常反映了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加重,而且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PLR值与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PLR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高PLR值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不良相关。

患者的PLR值越高,预后越差。

PLR还被发现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LR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PLR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PLR与乳腺癌患者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高PLR值的患者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较差,预后较差。

PLR还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PLR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鉴于PLR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PLR值,评估患者预后风险,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PLR还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临床分期和风险分层。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高PLR值与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

PLR 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预测的重要指标,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趔涪润鸯华大学预士研究生学位论文Native.PAGEELISA董【b谨b-TSDNpHRpt鹾B△A主要缩略英文索弓lNative-polyaerylm—nidegelclectrophorcsis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nzyme-Iknkedimmunosorbcntassa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locol端粒蓬复净剽扩壤biotinylatedtelomerasesubstrate生物素标记的端粒酶作用底物dinilmphenyl二硝基酚horseradishperoxidase辣根过氧纯物酶tetramethylbenzidine鞠甲联苯胺thenetincreaseofabsorbanceforthesample样品在450nm和690hm的吸光度之差对其热失活样品在同样波长吸光度的净增值刘洁澜南肇大学硕士研究生学馥论文手术和化疗对乳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刘洁润导师;李汉贤教授中文摘要目的研究乳瘸根治术和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瘸患者外周血淋融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方法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结合a#变性聚丙烯醮黢凝胶电泳(Native~PAGE)定性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爨两种方法检测乳腺癌患磐努躅敷游邑缨稳端粒醚活往。

凌36铡端粒酶瓣蛙霉k艨痉患者审,每一位患者均于术前、术盾8一10天(即化疗前)及化疗第1、2周期四个不I硼对相备取血标本一次,用ELISA检铡簿一个徉麓的暖巍发(AA),将同一簿稻稀鹣的蔽毙度(鑫A)分为~组,用方差分析法进行4组样鼎AA均数间的比较。

结果ELISA定量检测结果:样品的吸光度(AA),术前为0。

350--+0.026,丽术后8一lO天(即化疗翦>为0.251±0。

02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馨性(p<O.001);化疗第1周期后样品的吸光度(AA)为0.197士O.016,与术后8-10天的△A相比,毒绫诗学意义(p<O。

001);纯疗第2揭蘩嚣襻菇豹AA必0.174-+0.013,与化疗第l周期后的Ah相比,差异有显藩性(p<0.001)。

手术前后样品的吸光度(矗A)降低禳发为0。

100_+0。

007,纯疗蓠后AA降低耩度先0.052-+0。

005,两者相比肖统计学意义(p<0.001)。

Native—PAGE定性稔测结果:术前备样品凝胶电泳染色后有明显间隔6bp条豢;术爝位疗懿各样品农电泳图主静条带较拳前减弱;他疗后各样瑟在嗽泳圈上条带基本消失。

结论l、乳癌根治手术是降低乳瘸患者外周血淋殴细胞端粒酶活憔的主要因素。

2、术后辅劲纯疗毹一定狡魔降低莪癌患者外周矗淋巴缩施端粒酶活性,餐支《洁澜南肇大学礤士辫究生学靛论文较手术浚疗静终建弱。

3、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可能作为乳腺癌判断疗效、预后、转移、复发和随访的指标。

[关键词]乳腺癌乳癌根治术术艏辅助化疗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涟牲剃浩澜南牮大学礤圭研究生学德论文Inhibitionoftelomeraseactivityin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ofbreastcancerpatientsbyradicalmastectomyandpostoperativeadjuvantchemotherapy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effectsofradicalmastectomyandpostoperativeadjuvantchemotherapyontelomeraseactivityin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MethodsTelomeraseactivityin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wasdetectedthrough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combinedwiththenon—quantitativedetectionofNative—PAGEsilverstainingandthequantitativedetectionofELISA。

36breastcancerpatientswithpositive-telomerasewerestudied.Bloodsampleswereobtainedfromalltelomerase—positivepatientsinfoursuccessivetimes:preoperation,the8thtolOthdayafteroperation,thefirstcircleandthesecondcircleofchemotherapy.Consequently,4groupsforsampleswereformed,namelypreoperativegroup,postoperativegroupandtwopostoperativeadjuvantchemotherapygroups.Thenetincreaseofabsorbanceforthesample(AA)wereasssayedbyELISA.Themultiplecomparisonofmeanswerecompletedbyanalysisofvariance.Results1.TheresultsofELISA:△Aof4groupswere0.350_+0.026.0.251±O。

023,0.197_+0。

016and0。

174_+_0.013respectively。

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preoperativegroupandpostoperativegroup(p<O.001),orbetweenpostoperativeadjuvantchemotherapygroupandpostoperativegroup(p<O.001),orbetweenchemotherapygroups(D<O。

001)wereobserved.ThedecreaseofAAfor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刘洁湖南肇大学碗尘耩究生学健谂文was0.100±0.007,butthedecreaseofAAbetweenprechemotherapyandpostchemotherapywas0.052--+0.005,therewasalso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them(p<0.001).2.TheresultsofNative—PAGE:Insamplesofpreoperation,laddersofproductswith6bpincreasementscouldbevisualizedinPAGEsilverstaining;butbesignificantlyreducedinthesamplesofpostoperationcomparedwiththoseofpreoperation:Inthesamplesofp08tchemotherapy,laddersofproductsweredisappeared.Conclusionl。

Theradicalmastectomyisamajorfactorinreducingthetelomeraseactivity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2.Thepostoperativeadjuvantchemotherapycanreducethetelomeraseactivity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tosomeextents,butisfarweakerthanthatoftheradicalmastectomyinintensity.3。

Detectionoftetomeraseactivityinlymphocytesofperipheralbloodinbreasttumorpatientsmightbeavaluableparameterforassessingtheeffectoftreatment,prognosis,follow-upandrecurrenceofcancer。

[KeyWords】PostoperativeadjuvantTelomeraseactivityJierunLiu(majorinoncotogy)DirectedbyprofessorHanxianLi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NanHuauniversityHengYang,HuNanprovince,China421001BreastCancer;Radicalmastectomychemotherapy;Lymphocytesofperipheralblood莉洁濑南牮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前言端牧酶是RNA依赖的一神特殊的DNA多聚簿,它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和癌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机制涉及衰老和细胞永生化“1。

在缺乏端粒酶活性的婕况下,正鬻体继藏端粒在复制孛逐激缀短,京这秘援德性熬“蠢丝分裂镀”魏作用下,细胞开始走向衰老,但有一些缀织细胞由于癌熬因、抑瘸基因p53和Rb貔突交,端粒酶被激活嚣澎成永生铑缀熬。

瓣瘸菠是壶遮攘多数绥藤夷爨、繁锈而形成的癌细胞群落。

可见端粒酶的激灞是肿瘸形成的强大驱动力。

端粒酶对胂瘤的诊断有极洚重要的意义,瞬前资料显示,通过高灵敏度的PCR—TRAP方法梭测,端糠酶几乎在各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均有不融程度的发达,总的表达率在85%左右,它可能怒目前最为广谱的肿瘤分予标记物,端粒酶有可能成为某魑瑟性瓣瘸诊断、然选懿掭恚物。

乳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端敉酶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乳癌的早期诊叛极必蘩要,鹫肉终学者磷究发凌,无论楚在巍稼耱块缀织还是箕乡}羯斑洛巴绥胞中,端粒酶均有高表达(85铲90%)。

随藩生物技术的逐猛发展,警今肿瘤临床的牮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般测越来越受益于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其梭测方法学的完善。

鉴予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俄(如标本来源的限制、无法连续妊测及髓访追综等),故瓣癌愚蠢撩蹋巍矮强瓣瘸标恚物(热藜、蛋囊、DNA等)敷相关抗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现芷以其日益明显的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最近汪谈莰爨舞溺魏锤舔耱瘩标志耱及稳美抗舔等懿分子稔溅有哥辘是本{鼗纪瓣瘦分子诊断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