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检测二十一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文化与社会(限时:45分钟)(对应活页卷第317页)一、选择题1.(2021·大连模拟)礼仪是交往产物,语法是说话产物,逻辑是思想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做事情方式与标准,无非是人类知识与经历总结。
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产物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A[人们长期形成做事情方式与标准,无非是人类知识与经历总结。
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产物,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①②正确;③④材料未表达。
]2.(2021·江西省赣州高三期末)第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主办方特别设置了“气候与子孙后代区〞,通过内容丰富展览、参与体验等气候文化主题活动,帮助普通民众了解气候变化影响。
主办方这一做法是基于( )【导学号:97300090】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与政治相互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A[设置文化主题活动帮助普通民众了解气候变化影响,指是文化与个人关系,而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联系,故②④不符合题意;通过文化活动影响个人表达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气候与子孙后代区〞展示气候文化主题活动表达出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③符合题意。
]3.(2021·河南息县高三一检)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
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
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或者是具体事物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与开展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D[汉字来源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产物,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与开展文化,①④说法正确。
(全国I卷)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时1 文化与社会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全国I卷)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课时1 文化与社会分层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1.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不同年龄阶段对用筷子的感觉不同,这说明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①正确;每个人对家人的爱是唯一的,这是因为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③正确;②表述颠倒了;④说法太绝对。
答案 C2.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
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古人的服装穿着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①入选;材料中的“布衣”“白丁”等服装文化字眼,是群众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④入选;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都不选。
答案 B3.2016年7月20日,“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向社会开放,该馆真实记录和反映“4·20”芦山强烈地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展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
参观该纪念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抒发爱国情怀,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某市举办中小学生经典朗诵比赛。
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强制的、有形的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其成功申遗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21 文化与社会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对本单元重点知识的把握,各课时注意以下问题:课时1主 要强调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主要阐明了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 点、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 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重点在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课时2以 文化对人的影响为主线,凸显了文化影响人和文化塑造人两大 方面,重点强调文化如何影响人。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文化的作用”,也就是如何让学生 能够从整体上认识文化的作用,明确发展文化的原因。所以我 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强化学生自己对“知识树”的整理。搜集有关 文化与社会的试题,以及文化与人关系的试题,进行对比性训 练,在训练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强的试题,再进行知识整合。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九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第九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主要阐明了文化的实质与作用。从最近几年的高考 试题来看,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据高考考查方式和 内容,我们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具体复习法。宏观 上要立足文化的实质,让学生全面概括文化的作用,认识文 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更要把握文化作用与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系。微观上,要具体分析和掌 握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微观复习一定要立足辩证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 现实文化现象的认识和评价。
第九单元 │ 使用建议
2.针对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编写时主要围绕一个核心, 即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立足两个方面,即文化对社会的影 响,文化对人的作用。做到一个统一,即统一认识为什么要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采取了 试题情景创设的方法,通过一定典型的试题情景,在练习中 帮助学生认识文化的作用及内涵。同时采取归纳整合,与对 比分析的方法,合理整合文化的作用,认识文化的内涵。 3.本单元按照3课时编写,文化与社会1课时;文化对人的 影响1课时。在具体分析文化两方面作用后,结合单元误区 导航与时政链接,帮助学生归纳整合文化作用,需要1课时。 教师也可以采取总分的复习方法,首先归纳文化的作用,然 后具体分析两个课时的内容。
2019届高考人教A版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38张PPT)
从文化与物 质载体的关 系来看
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离不开物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质载体
返回
[特别提醒]
深刻把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三个 “离不开” :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离 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2)四个“不是…… 而是……”:文化不是人类的全部活 动及其产品,而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的文化素 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的实质不是 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是仅指意识形态范畴, 而是包括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①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② 2016 年 7 月, 湖北神农架被列入 《世
界遗产名录》 ③ 2017 年 9 月 26 日,“十月革命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 ④2017 年 7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 GDP 同 比增长 6.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返回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 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 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同 ——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
科学精神 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 力的关系 法治意识 通过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学习,增强对培养 法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学习, 公共参与 深刻领会文化的实质,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
返回
3.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 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4.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教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排除①④,故选 C 项。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 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
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
这体现了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单元检测(九) 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17 年 4 月 23 日是第 22 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 修身养性。 阅读离不开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说明 (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解析: 选 C “我国电视剧有 26% 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说明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
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 正确; “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和产
举办。创意点亮生活,文化成就时尚。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动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③文化创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A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19版高考政治(北京专用)一轮复习精品课时检测卷: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第21课时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2016北京西城期末,16)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知识②市民观看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2.“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火伴”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成“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精神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C.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D.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3.(2016北京海淀联考,25)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
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
老物件也有大魅力,这是因为老物件是(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6北京昌平期末,13)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B.商务部网站发布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C.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黄冈市委组织“三严三实”专题交流会5.(2016北京朝阳期末,14)每年冬至来临,天气会愈加寒冷。
从古代农业社会开始,在饮食、游戏等方面,我国民间围绕冬至形成了不少传统习俗。
就饮食方面来说,老北京人讲究要在冬至这一天吃馄饨。
过去,人们认为冬至开始,阳气上升,但天地之气仍处于“混沌”相交的状态,所以要在这一天吃馄饨,取“混沌”初开之意。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时检测(二十一) 文化与社会 Word版含答案
课时检测(二十一)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②2017年7月,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③2017年8月14日,创意云南2017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④2017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本题借助具体事件考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③属于文化现象,均入选;①为政治现象,④为经济现象,均排除。
2.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
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劳动歌。
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故③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与题意不符;②说法错误,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觉形成的。
3.“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
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此时就会形成如下面的盖楼、刷屏:“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吃瓜群众”。
这表明( ) A.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解析:选D在论坛中,有人发帖讨论一个话题,后面就有一堆人围观,此时就会形成如下面的盖楼、刷屏……说明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故D项符合题意,入选;A、B 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4.2017年8月11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凭借中共六大会址修复项目,荣获“文化遗产修复及现代化使用”特别奖。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考点34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
区分物质活动与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实际上反映的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文化本质上属于现象,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文化必须依 附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实际上反映的 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活 动离不开实践活动。
例1 (2013·海南单科,16,2分)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
1.文化与社会
内容探究: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 文化与生活 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 (1)文化与社会:的特点及其作用等为2019年的 文化的内涵与 高频考点 特点;文化的 形式探究:本专题考查题型兼 形式;文化的 有选择题和主观题。选择题中 社会作用;文 体现类、引言引文类的题目居 化与经济、政 多;主观题中意义类、措施类 治的关系;文 题目居多;有时会与其他单元 化与综合国力 或其他模块知识结合起来进行 考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难 度
1.(2015·天津文综,10,4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
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
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
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 材料中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取得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正确;B说法错误,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材料涉及的是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没有涉及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故C、D与 题意无关。回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弄清楚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即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二是要依据材料区 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与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 文化与社会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1 文化与社会一、判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1.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 2.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 ) 3.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 4.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 )答案 1.F 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2.F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F4.F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5.阅读能扩大人的知识面,开阔人的视野,拓展人的思路,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明了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并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④错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途径有很多,读书只是其中一种。
答案 A6.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坚信它,这是文化的作用的具体体现,故选C。
D说法错误,A、B不符合题意。
答案 C7. 漫画《社区活动》(作者:谢正军)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④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
漫画反映的是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故③④符合题意。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2文化与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22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2019·陕西榆林二模)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
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
材料表明( )①与受众共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符合题意;“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④符合题意;大众文化主要强调受众量大等特征,与受众共鸣是任何文化都要强调的,①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②错误。
故选D项。
2.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食、住、行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
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
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答案:B解析: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B项正确。
A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C项错误,民族精神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项明显错误。
3.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产值不断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弱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检测(二十一)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网络时代,不少网友会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
这说明了( )①美德凭借现代传媒才得以传播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④平凡的人生才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 网友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这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②符合题意;这是一种文化现象,③符合题意;美德可以凭借多种途径和手段进行传播,①错误;人人都可以体验到文化的魅力,④错误。
2.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之事将俯拾即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
这说明( )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解析:选 B “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强调文化的力量对民族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3.名人故居是人们触摸历史的“活化石”,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
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好名人故居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
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因为( )①保护名人故居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②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名人故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知名度④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以及历史意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 保护名人故居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①不选;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要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②正确;保护名人故居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并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③不选;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及历史意义,因此要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④正确。
4.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美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
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美国婴儿托付给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
这说明( )A.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解析:选A 材料说明婴儿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可以养成不同的习惯,学会不同的语言,这说明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错误,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排除。
5.《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十几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
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②③解析:选A 举办《感动中国》节目的意义在于感受、传递道德的力量,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故①④正确。
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
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③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④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吸引消费者的实体书店成为新的文化业态,这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体现,也表明人创造并享用文化,①④正确;②与材料中心不符;经济决定文化,③错误。
7.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
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 ①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排除。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④中“依附于”表述不恰当。
材料所述现象说明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③符合题意。
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市和以工业产品制造著称的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9.3%和8.6%;杭州市更是达到16.3%,文化产业一举超过旅游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据此回答8~9题。
8.如果要为上述材料寻找文化生活依据,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B.当今世界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大C.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解析:选B 从材料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题干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体现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决定性作用”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9.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
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排除;当今世界,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政治竞争与分歧并没有消除之势,“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④;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②③正确。
10.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表明(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 一个民族只有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①②入选。
③错误,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力量。
④错误,文化不能决定政治、经济。
11.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解析:选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为起点;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生产资料流入文化产品领域,进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产品生产发展的壮大,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合理的传导顺序为①→③→④→②,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B、C、D三项排除。
12.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将“十五”“十一五”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十二五”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且以培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聚合产业资本为重点的发展时期;而“十三五”则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②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选B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④正确说明了我国发展文化的意义;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①的观点夸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③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13.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都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①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②文化创意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特征,说明对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