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听评课doc

合集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1.整节课的流程非常清楚,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首先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
2.利用活动角道具,和学生玩变大变小游戏,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着重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3.是通过练习巩固角的知识。

在整堂课中,韦老师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韦老师的这节课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汲取了新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向上发展,是一堂扎实有效而又不失快乐的数学课!。

2019《角的初步认识》评课.doc

2019《角的初步认识》评课.doc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初步认识》评课文章内容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

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

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

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角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此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姚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以下几个亮点:1、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

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

交流过程中学生以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

尊重了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孩子一起补充,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

从后面的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叙述的比较到位。

最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

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1、在认识了角之后安排了“数多边形角的个数”这个练习,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边的数量和角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

还在此基础上渗透了“两条边平平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它们也是角这个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1、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以同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计算机对实物图中角的显示效果在这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3、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教师设计制作了一个活动角,让学生观察活动角的张合产生大小不同的角,纸条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影响,由此渗透角的本质特征,学生掌握难点。

值得探讨的地方:
1、学生有活动有操作,但学生活动操作后教师没有走入学生中,没有去了解学习的活动情况,教师讲授的和学生课堂情况联系不强。

2、要注重细节引导,如:学生还没见过角的样子就让他们去找,有点学生可能就不会了。

关于比三角板的角,教师要指导是比三角板上的同一个角,还是比相同形状的三角形。

第1页共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通用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姜老师的这节《角的初步认识》,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另外,姜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1、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姜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姜老师巧妙地运用小朋友引以为豪的红领巾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再从中抽象出角。

这一点,我们曾经尝试用红领巾、学生的胸卡等一些实物导入角,但最后还是确定用红领巾,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思考,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今天听了李美丽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导入时李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

李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

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

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李老师设计了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李老师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尝试的好教师。

特别是探索哪个角是从长方形上剪下来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中去寻找出:哪个角最有可能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剪下来的?学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学生马上发现他们拿出来的角的模样是一样的,老师抓住了机会追问道:这几个三角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角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3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初步认识》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会画角。

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习,没有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

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画角。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

《角的初步认识》的听评课记录Microsoft Word 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的听评课记录Microsoft Word 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磨头狮口联合小学刘莹莹《角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二年级数学博爱县松林小学李美丽教学方法:“诱思导学,自主探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让学生发现角。

生1:单杠上有角。

生2:小红旗上有角。

生3:老爷爷拿的剪刀上有角。

生4:老师手里的三角板。

师:哦,大家找的真棒,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角的知识。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讲授新课。

过渡语:刚才大家说了,单杠上、小红旗上、老爷爷拿的剪刀老师手里的三角板上都有角,现在老师简单提出几个图片,大家来看看。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说说哪里有角?剪刀、钟表(钟表的指针)、三角板,这些物品都有角那现在你来思考一下,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小组讨论: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1: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3: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他们都是这么说的,那谁能用完整话来说一下呢?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讨论,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找个同学来摸一摸,感受一下。

(个人认为是指一下,用语要准确。

)师:那你发现这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生1:它们的方向不一样。

生2:它们的长短不一样生3: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师:那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两条边有弯曲吗?生:没有。

师:说明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总结啦,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是角,而且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3、现在大家来看生活中呢,也有很多角。

出示图片,让学生上来找出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生指出,教师总结,用ppt演示结论。

(让学生指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说出角的顶点和边会更好。

)把生活中的实物拿走,展示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并说出是不是角的原因。

生1:是,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不是,因为它没有顶点。

生3:是,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4:不是,虽然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但是它有一个弯曲的边。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西滨小学周丽卿在区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张丽珊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导入时张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五角星、圆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

张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

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给学生的剪刀、时钟和三角形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

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张教师设计了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张老师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尝试的好教师。

特别是探索圆有角吗?那你们会折出角吗?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课前也给学生准备了同样大的圆形纸片,让学生折出角:有的学生折出了三角形,有的学生折出了长方形,有的学生折出了半圆形,张老师抓住了机会追问道:这个折出来的半圆形这个是角吗?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更清楚的理解角的概念: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会画角。

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习,没有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

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画角。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2021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2021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罗胜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通过聆听罗老师的这节课受益匪浅《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整节课的流程非常清楚,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首先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其次,利用活动角道具,和学生玩变变变的游戏,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着重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最后是通过练习巩固角的知识。

2、在整堂课中,罗老师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

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

3、课堂伊始引入自然,由以前学过的图形,特别是五角星的五个角引出课题,自然顺畅,无半点牵强附会。

接着让学生将图形分两类,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有角和无角的区别,当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就是一个点的时候,罗老师并没有马上纠正,而是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在有了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找角,这样对角的结构及特点才认识得更加全面和具体。

4、罗老师在本课中也是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既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又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先让学生找校园中的角,进而找教室中陪伴的角,课件演示生活中的角。

在充分找角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您如今正在阅读的«角的初步看法»评课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角的初步看法»评课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倾听了魏芳教员«角的初步看法»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表达在把先生放在主体位置,让每个先生参与知识的构成进程。

一、引导先生自主探求、协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规范〔实验稿〕»明白指出:〝入手实际、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是先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注重提高先生自主学习才干,培育先生探求肉体,创新看法和实际才干。

在这堂课中,在魏教员的引导下,先生自动尝试、自动探求,自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发生与开展进程,从而更好地表达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那么,使每个先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失掉充沛的开展和提高。

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教员经过调动先生观察、入手制造角等,让先生自动去探求其中的微妙,并且采用小组协作交流的方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先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先生参与数学活动这节课一改教员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先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

先生在入手、动脑、动口的进程中学到知识和思想方法,知识的取得和学习方法的构成是在先生〝做〞的进程中构成的。

如教学〝画角〞这一局部时,魏教员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舞先生自己试画。

末尾,先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

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员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

这样,让先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先生智力,培育学习才干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理想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要领先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先生才学得兴味盎然,对数学充溢亲切感。

魏教员这堂课上一直留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局部,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笼统出角,从而让先生自但是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理想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一、引言在数学中,角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角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数学中其他概念的基础。

本节课将介绍角的定义、度量和分类等内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

二、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或直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

这个端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或直线)称为角的边。

一个角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例如∠ABC,其中A是角的顶点,B和C是角的两个边。

三、角的度量为了度量角的大小,我们引入了角度的概念。

角度是一个用于表示角大小的数值,通常以度(°)为单位。

一个完整的角度是360°,表示一个圆周的角度。

我们还可以将一个完整的角度分成60等份,每份称为一分钟,用符号’表示;每一分钟又可以再分成60等份,每份称为一秒,用符号”表示。

例如,60°可以写作60°,1°可以写作1°,1’可以写作1’,1”可以写作1”。

四、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角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

1.锐角:锐角是小于90°的角。

例如,30°是一个锐角。

2.直角:直角是等于90°的角。

例如,90°是一个直角。

3.钝角:钝角是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

例如,120°是一个钝角。

五、角的性质角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常见的性质。

1.对顶角性质:如果两个角的两个边分别平行,并且两个角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角被称为对顶角。

对顶角的度数是相等的。

2.互补角性质: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被称为互补角。

3.余补角性质: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被称为余补角。

六、角的应用角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介绍一些角的应用。

1.角的测量:通过角的度量,我们可以测量物体之间的夹角,例如两条线的交角、两个物体的夹角等。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河滨小学郭恩霞本周一我第三次听了盼盼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战士,盼盼老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

作为新人,她已经具备较好的数学素养,良好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能力。

确实很不容易,对于盼盼自己来说,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继续努力!总的来说,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1、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刘老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刘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

刘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摸一摸活动角,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听评课
青岛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赵芬
袁老师:
赵老师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活动,找、折、画等感受活动角等。

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有关角的知识的设计意图很好,但是这些活动是否落实到了实处呢?有多少学生是带着探究的目的去进行操作
的呢?恐怕多数都是把它们当做一种游戏来完成的吧?在操作活动
开始前教师先布置任务,不仅要完成这个操作活动,还要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得出一定的结论。

这样学生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这样的操作才有意义。

杨老师所教学的这一课时,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出发,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

让学生折角,体会角的特征。

制作活动角,体验角有大小。

使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优点)
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可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画角后再让生尝试自己画角。

如果可以从课堂中发现错例,更可让这堂课因为这点小意外而更加精彩。

在举出实际生活中的角时,当生说出教室里的角时,最好让生指出角在哪里。

(建议)
薛老师:
整堂课的结构安排得很合理,从导入——认识角——画角——感知角的大小,各各环节都扣得很紧凑。

我相信学生通过这堂课,对角已经有了深刻的初步认识。

(优点)
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

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

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

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