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泻下剂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注意事项
1. 注意药量,避免过量引起腹泻等不良 反应。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腹痛等胃 肠道反应,以及乏力、心 悸等全身症状。
应对措施
1. 若出现胃肠道反应,可 减量或停用,并观察症状 变化。
3. 对于不良反应较重的情 况,应及时就医,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目录 CONTENTS
• 泻下剂的概述 • 泻下剂的组成与功效 • 常用泻下剂的介绍 • 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泻下剂的概述
泻下剂的定义
01
泻下剂:指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 、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等作用的 一类方剂。
02
适用人群
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等需要泻下的人群。
禁忌人群
孕妇、身体虚弱者、脾胃虚寒者 、年老体衰者等,以及患有肠道 器质性病变的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泻下剂 ,如丸、散、汤剂等,遵循医嘱或说明 书规定的剂量和用法。
3. 使用泻下剂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油腻食物。
2. 若出现全身症状,应立 即停药并就医。
05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泻下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泻下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主要用于通便、排毒,缓解肠道压力,减轻病情。
详细描述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如肠梗阻、便秘等,泻下剂能够软化粪便、润滑肠道,促 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对于肠梗阻等紧急情况,泻下剂有助于清除 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肠道压力,缓解病情。
(精)《中药药理学》第七章 泻下药PPT课件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酸、大 黄素、芦荟 大黄素po.
利尿 Na+,K+ ↑
抑制肾髓质Na+,K+-ATP酶
大黄
改善肾衰动物模 型的指标异常
氮质血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疗效肯定
▸ 泻下---- 肠道氨基酸吸收减少 ▸ 血中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 ▸ 抑制体内蛋白质分解 --- BUN来源↓ ▸ 促进BUN、Crea随尿液的排泄 ▸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煎煮和炮制方法 久煎蒽苷水解 继发性便秘、鞣质“泻剂结肠”
临床上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绝大多数有长期服用接 触性泻剂如大黄、酚酞、番泻叶等病史,开始时多为 小剂量偶而服用,逐渐演变为长期应用,到后期则是 靠大剂量泻剂维持排便,不服泻剂不排便,形成“泻 剂结肠”(肠黏膜、平滑肌和肠内神经病变)。
(2)保肝、利胆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 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目前, 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 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 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革命性 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 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 了贡献。也有人称幽门螺旋杆菌为幽门螺杆菌或幽门 螺旋菌。
免疫调节 显著提高感染模型动物的免疫功能。
(7)抗过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大黄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O2-和·OH,并能抑 制·OH诱导的小鼠肝脏匀浆上清液过氧化脂质
生 成。
生品>酒炙品>清炒品。
2. 其他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强心、解热、延缓衰老、减肥等。
综上所述,大黄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与其荡涤 肠胃,攻积导滞,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是泻下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以及清 除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等作用;通过降低血液黏度、 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作用而逐瘀通经。大黄功效 的物质基础是蒽醌类衍生物。大黄对急慢性肾功能衰 竭的作用、降血脂作用、抗肿瘤作用,则是大黄功效 的现代进展。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7章)泻下药
2-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肝、肾和胆囊,在肝脏进行氧化和 结合代谢。
药 大黄蒽醌衍生物主要由粪便中排,约50%在体
理 内被破坏。
学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成分: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最强
中 特点:
药 药
口服,6-8小时排出软泥状便。
理 煎煮10分钟,蒽苷溶出率最高,泻下作用最强;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7章)泻下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泻下作用药理分类。
中 2.掌握大黄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活性成分、现代 药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药 理 3.了解番泻叶、芦荟、大承气汤主要药理作用。 学
第一节
中 药
概述
药
理
学
定义?
中 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
药
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成苷元,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发挥泻下作用。
(2)保肝利胆
成分:大黄
特点:
中 保肝: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
药 抑制乙肝抗原、促进干扰素生成、解氨毒、促进
药 肠道毒物排出。
理 利胆:促进分泌、促进排出、疏通(胆管、肝
学
内毛细胆管)瘀积、促进舒(奥狄括约肌)缩 (胆囊平滑肌)功能,降低黄疸指数。
中 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加;
药 抑制体蛋白分解,减少 BUN的来源;
药 理
促进尿素、肌酐随尿排泄;
学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6)对血液系统影响
A 止血
成分:d-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
特点:缩短出血时间,见效快。
中 机制:
药 药 理
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 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
第7章 泻下药
还可用于多种胃肠积滞之证。 还可用于多种胃肠积滞之证。
2.里热证
能泻火解毒,导热下行,可用于多种里热病证, 无论有无便秘,均可运用。
3.血证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 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以及“六腑以 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 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 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大黄《本经》
【来源】本品为蓼
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 茎。
【性能】 性能】 有毒。 苦,寒。有毒。 归大肠、 膀胱经。 归大肠、胃、肺、肾、膀胱经。
【功效】逐水退肿, 功效】逐水退肿, 利尿, 利尿, 消肿散结。 消肿散结。
【应用】 水肿、臌胀。 1. 水肿、臌胀。牵牛子泻下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
可使水湿从二便排出而消水肿。如治水肿喘满、二便不利等症, 可配合桑白皮、木通、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肿胀, 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3.中病即止
第一节
攻下导滞药
凡泻下作用较强,能攻下通便,荡涤积滞,以治疗 便秘及胃肠积滞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攻下导滞药, 又称泻下攻积药,简称攻下药。 攻下药,多属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 用于大便燥结、宿食停积、实热壅滞等症。此外, 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
第七章泻下药
第七章泻下药第七章泻下药一、含义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胃肠积滞、水饮内停等里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根据其药性和功效应用的不同,泻下药可分为润下药、攻下药和峻下药三类。
所谓里实证,系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或泛指体内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简明中医辞典》)。
里实证涉及范围宽泛。
本章重点介绍治疗积滞胃肠,腑气不通而致大便秘结以及水饮停聚所致胸腹水肿等里实证的药物。
泻下药的具体应用,体现了“八法”中的下法。
二、功效与主治1.共有功效与主治泻下药物都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主要用治胃肠积滞或水饮内停等里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及水肿、臌胀、饮证等正气未衰,邪盛证急者。
其中,润下药以润肠通便为共有功效,主要用于肠燥便秘。
攻下药以泻下攻积为共有功效,主要用于各型便秘及多种胃肠积滞之证。
峻下药以峻下逐水为共有功效,主要用于水饮内停,形证倶实者。
所谓泻下,是指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以促使排便,治疗胃肠积滞或水饮内停等里实证的作用。
其中泻下力强,治疗胃肠积滞,大便秘结的作用称为攻下,又称攻下导滞或泻下攻积。
泻下力缓,治疗肠燥津亏,大便秘结的作用称为润下,又称缓下通便或润肠通便。
泻下作用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治疗水饮内停等病证的作用称为峻下,又称峻下逐水、攻逐水饮或泻水逐饮。
若泻下力猛,仅用于水肿、臌胀者,称逐水或逐水退肿。
2. 兼有功效与主治攻下药还兼有清热泻火功效,部分峻下药分别兼有利尿,消肿散结等功效。
其中兼能清热泻火者,能苦寒直折,又沉降下行,使上炎之火下泄,可用于多种里热证,尤善治目赤、口疮等头面部火热病证,无论有无便秘皆宜;兼有利尿,消肿散结者,宜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肿毒等。
三、性能特点1. 药性润下药作用缓和,主要用于肠燥便秘。
攻下药主要用于实热积滞及多种里热证。
峻下药主要用于水饮内停之证。
根据四气确定的原则,润下药多为平性,攻下药多为寒性,峻下药多为寒性,少数药物为温性或热性。
(精)《中药药理学》第七章 泻下药PPT课件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酸、大 黄素、芦荟 大黄素po.
利尿 Na+,K+ ↑
抑制肾髓质Na+,K+-ATP酶
大黄
改善肾衰动物模 型的指标异常
氮质血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疗效肯定
▸ 泻下---- 肠道氨基酸吸收减少 ▸ 血中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 ▸ 抑制体内蛋白质分解 --- BUN来源↓ ▸ 促进BUN、Crea随尿液的排泄 ▸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煎煮和炮制方法 久煎蒽苷水解 继发性便秘、鞣质“泻剂结肠”
临床上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绝大多数有长期服用接 触性泻剂如大黄、酚酞、番泻叶等病史,开始时多为 小剂量偶而服用,逐渐演变为长期应用,到后期则是 靠大剂量泻剂维持排便,不服泻剂不排便,形成“泻 剂结肠”(肠黏膜、平滑肌和肠内神经病变)。
(2)保肝、利胆
大黄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促进病理损伤的恢复
抑制多种胰酶的分泌
急性胰腺炎
疗效迅速可靠
急性胰腺炎 (AP):
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轻者:胰腺水肿 重症胰腺炎:胰腺出血和坏死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AP发病初期:胰酶激活 胰腺自身消化
AP重症化:胰腺缺血、微循环紊乱、肠道细菌移位、胰 腺感染及氧自由基损伤等
大黄
多种原因致实验性 肝损伤动物模型
肝细胞肿胀、变 性、坏死↓;转 氨酶↓
机制: 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繁殖; 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和肝细胞再生; 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大黄
疏通肝内毛细胆管 胆汁分泌↑、胆红素排泄↑ 促进胆囊收缩,松弛奥狄括约肌 胆汁分泌↑
黄疸指数 简称胆红素浓度。黄疸指数12毫克/100芦荟)、 牵牛子苷(牵牛子)、巴豆油(巴豆)、 芫花酯(芫花)
方剂学 第七章 泻下剂
用 法
先煎枳、朴,后入大黄、
芒硝烊化
返 回
大承气汤《伤寒论》 小承气汤
下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黄(四两)20g 枳实(三枚)15g
君 臣
轻下热结
厚朴(二两)10g
佐
返 回
大承气汤《伤寒论》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下一页
大黄(四两)20g 芒硝(半升)15g
君 臣
轻下热结
炙甘草(二两)10g 佐
三承气汤鉴别
枳实(半斤)10g
佐 行气
佐 行气
助通便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第四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伤寒六书》
大承气汤
人参、当归
峻下热结
益气养血
甘草
桔梗
调药,补虚,缓急
宣利肺气,通肠腑
姜枣 功用
主治
养胃和中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两虚证。症见数日不 大便,脘腹胀满,神昏谵语,或热结 旁流,或循衣摸床,或四肢厥冷,舌 苔焦黑,脉来无力。
麻子仁丸《伤寒论》
下一页
主治
“脾约”。大便秘,小便数多,苔 黄,脉数。
阳明胃热,脾被热邪约束,脾不 能为胃行其津
主治
麻子仁(二升)20g 君 润肠通便
杏仁(一升)10g
白芍(半斤)10g
臣 润肠通便,利肺气以行大肠
臣 养阴润燥
蜂蜜 大黄(一斤)20g
佐使 润燥滑肠 臣 泻热攻下
厚朴(一尺)15g
阳明胃热,脾被热邪约束,脾不能为 胃行其津
1.悬饮(相当于胸水),症见咳唾胸 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
舌苔白滑,脉沉结。
主治
2.水臌(腹水),腹满胀大,皮薄色 泽,饮食减少,二便不利,苔白 滑,脉沉弦。 3.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肿
方剂学 第七章 泻下剂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第七章首页)
教学目的
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分类及注意事项。
2、掌握大承气汤、十枣汤、黄龙汤的组成、功用、主治、组方意义及配伍特点。
3、了解济川煎、麻子仁丸、增液承气汤的组成、功用、主治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七章泻下剂
一、定义二、分类及适应证三、注意事项
第一节寒下
大承气
第二节温下
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
麻子仁丸
第四节攻补兼施
黄龙汤
第三节逐水
十枣汤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泻下剂的现代临床应用:外科急腹症、热性传染病中期所出现的“腑实证”或化脓性炎症以及各种热病所出现的“腑实证”都可使用本类方剂。
教学参考书
方剂学江平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方剂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科技出版社
本章内容的重点
1、泻下剂的概念、分类及注意事项。
2、大承气汤、十枣汤、黄龙汤的组成、功用、主治、组方意义及配伍特点。
本章内容的难点
大承气汤、十枣汤的组成意义及配伍特点。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方法,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广泛。
适当联系临床及现代中药的开发进行研究。
如大承气的现代研究及应用开发。
复习思考题
1、泻下剂分类适应证
2、大承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授课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 第七章 泻下药
第七单元 泻下药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分类(一)攻下药。
通便力强,主治实热便秘,以及实热内蕴之头痛、目赤、牙痛、咽痛、吐衄血等。
(二)润下药。
含油脂,可润肠通便,主治津亏肠燥便秘,以及小儿、老人、孕妇患便秘者。
(三)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之水液从大小便排出。
主治水肿、胸水、腹水之实证。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达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清热泻火: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解毒止血:治热毒痈肿(导热毒由大便排出)、肠痈等;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活血祛瘀: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利湿退黄:黄疸、淋证涩痛等。
大黄配芒硝:芒硝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
两药相合,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
故善治寒积便秘。
芒硝达泻下软坚: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证。
清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肠痈,痔疮肿痛。
回乳(外用):乳痈 冲入药汁内或水溶化服。
芦荟汁液浓缩干燥物。
泻下:热结便秘。
清肝: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杀虫: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外治顽癣。
达番泻叶泻热通便:热结便秘消积健胃:食积胀满,水肿胀满。
注意:缓下1.5~3g ,攻下5~10g 。
开水泡服或后下。
体弱者慎服。
第二节 润下药火麻仁达润肠通便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郁李仁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利水消肿:宜于水肿脚气浮肿兼便秘者。
达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水肿、胸水、腹水等实证,风痰癫痫。
7第七章 泻下类方药
8.其他作用
(1)抗炎 大黄对多种实验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其抗炎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 和代谢相关,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 制环氧化酶,使PGE2合成减少,并抑制白 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的合成。
(2)抗肿瘤 大黄蒽酮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 荟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癌。艾氏 腹水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α-儿茶素 能抑制淋巴肉瘤的生长。大黄对癌细胞代谢 的多个环节有影响,既能抑制癌细胞的呼吸 及氨基酸、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 程,又能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而对宿主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
性味归经主治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 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功效,主要用于便秘、谵语发 狂、痢疾初起、血热吐衄、瘀血经闭等
药理作用
1.泻下 2.保肝利胆 3.保护胃黏膜 4.抑制胰酶活性 5.利尿、改善肾功能 6.抗病原体
止血作用机制: 1.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 2.增加血小板数;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 3.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 4.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2)改善血液流变性 大黄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及 红细胞压积。 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的 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 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②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 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 ③大黄酸蒽酮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 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 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容积增大, 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煎煮时间与炮制方法可影响大黄泻下作用。 经炮制或久煎后,大黄结合型蒽苷易被 水解成苷元,番泻苷A仅存少量,而苷元在 小肠内易被破坏,故泻下作用减弱。 另外,大黄含有的鞣质久煎后大量溶出, 鞣质对肠蠕动有抑制作用。研究显示生大黄 煎煮10分钟,蒽苷溶出率最高,泻下作用最 强;生大黄比酒炙大黄及醋炙大黄泻下作用 强。
第七章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 (1)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2)热结旁流证。 (3)热厥、痉病、发狂属里热实证者。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 —大便不通,脘腹痞满硬痛 邪入阳明之腑 积滞内结,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腑, 入里化热 —热结旁流 阳气受遏,不达四肢-热厥 伤津劫液,筋脉失养-痉病 热扰神明,心神浮越-发狂
麻子仁丸
功 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 治: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肠胃燥热 津液不布,但输膀胱-小便频数 脾津不足 燥热伤津,肠失濡润-大便秘结
配伍意义 麻子仁-滋脾润肠,润燥通便 大 黄-苦寒泄热,攻积通便 杏 仁-利肺降气,润燥通便 白 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 枳实、厚朴-行气破结除满 蜂 蜜-润燥滑肠,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 甘 遂--行经隧络脉之水湿 大 戟--善泻脏腑之水邪 芫 花--善消胸胁痰癖伏饮 大 枣--益脾缓中,缓和诸药毒性 用法 1.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2.小剂量开始(1~2克);清晨空腹服用 3.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禹功散
功 用: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主 治:阳水。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大便 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水湿之邪,壅阻脏腑,泛溢肌肤,故见遍 身水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君 臣 佐 使
配伍特点 本方即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 白芍蜂蜜而成,攻而不峻,润而不 腻,有攻润相合之特点。
黄龙汤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 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 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 焦黄或焦黑,脉虚。 组方分析:
第七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枣汤
《伤寒论》
十枣汤
【组成】
芫花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 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 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 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十枣汤
【功效】 攻逐水饮
【主治】
1. 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 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 2. 实水。水肿重症,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 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
大承气汤
1. 阳明腑实证 痞、满、燥、实
舌红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发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 热盛津伤, 燥屎内结 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频转矢气、脘痞腹满而痛, 按之硬
邪热 + 积滞
内结肠胃
腑气闭阻
实热积滞,内结肠胃,腑气闭阻,热盛津伤
峻 下 热 结
大承气汤
2. 热 结 旁 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 其气臭秽 脐腹疼痛 按之坚硬有块 通因通用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汤
【组成】
大黄四两 人参二两 附子大者一枚 甘草二两 干姜二两
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
温脾汤
【功效】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 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温脾汤
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大承气汤
【功效】 峻下热结
【主治】
1.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腹满而痛、按之硬,或脘痞, 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溅然汗出,或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 燥裂,脉沉实。 2.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 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小 承气汤
轻下热 结
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腑 实轻证。
调胃 承气汤
大黄、芒硝、甘草。 缓下热 不用枳朴,仅用硝黄;芒硝虽后下, 结 但大黄与甘草同煮而有甘缓之性
阳明燥实内结而无痞满 之证。
第二节 温下
第二节 温下 • 适应证
里寒积滞实证
• 配伍规律
温里散寒与通下并用 常用温下药巴豆为主,或以寒下药大黄配伍温里 药附子、干姜以去性存用 常配伍理气行滞、健脾益气等药
枳朴相须为用,畅通气机,合助硝黄推荡积滞下行
三承气汤比较
方名 相同 组 成 大 承气汤 三方均用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大黄荡涤 大黄酒洗生用后下,芒硝溶服,且加 肠胃积热,枳朴 均可治疗 阳明腑实 证。 大黄、枳实、厚朴。 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 减 不 同 功效 峻下热 结 主治 痞满燥实俱备的阳明腑 实重证。
(积、痛、寒)
冷积内阻虚中夹实, 脾阳不足温化无力
攻下积滞
温补脾阳
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
温脾汤
【方解】
君:大黄 苦寒,泻下通便以荡积滞,攻积通滞; 附子 辛热,温壮脾阳以散寒凝,温通寒积; 大黄配附子:寒温并用,相反相成,去性存用,温阳攻积 臣:干姜 辛热,温中祛寒,助附子温阳散寒。 佐:人参 甘温,补脾益气,合附、姜温补阳气,寓温阳必兼 益气之理; 使:甘草 甘温,助人参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兼和中 调药。
济川煎
《景岳全书》
济川煎
【组成】
当归三至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至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
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 碍;如有火,加黄芩;如肾虚,加熟地
济川煎
【功效】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 肾阳虚弱,阴津不足之便秘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或沉涩。
下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 神倦少气,甚则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燥 裂,脉虚。
黄龙汤
阳明热结,气血不足证
大便秘结,腹痛拒按; 热结旁流则自利清水
热结于里, 腑气不通
神昏谵语,肢 厥,循衣撮空
神倦少气,脉虚
邪热炽盛,热扰 心神,正气欲脱
素体气血不足或温 病误治耗伤气血
方剂学
第七章 泻下剂
江汉大学医学院 张均克
一、定义
结构:泻下药为主组方 作用:通便、泻热、攻积、逐水 主治:里实证
广义:指诸如停痰、积饮、瘀血、宿食、燥屎、痈脓、 虫积、结石等有形实邪停积体内所致腑气阻闭不通为 主要病机的一类病证。 狭义:胃肠积滞,便结不通;水饮内停。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 寒下(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里热积滞证;大承气汤 2. 温下(温下寒积) 里寒积滞证;温脾汤 3. 润下(润燥滑肠,缓下通便) 津亏肠燥之便秘证;麻子仁丸 4. 逐水(攻逐水饮,消除水积) 水饮壅积于里之实证;十枣汤 5. 攻补兼施(泻下通便,扶助正气) 里实积滞,正气亏虚证;黄龙汤
胃肠燥热结实,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正气不支
泻实扶虚
黄龙汤
【方解】
君臣: 大承气汤(黄硝枳朴) 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人参、当归 益气补血,扶正以助祛邪,攻下而不伤正
佐使: 甘草 调和诸药,合参枣补益脾胃以助扶正
桔梗开上通下,开宣肺气而通肠腑;生姜醒胃和中布津。
Thank you
• 配伍规律
寒下药为主 常配伍行气、活血、逐水等药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五枚,炙 厚朴半斤,炙,去皮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 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水煎,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济川煎
肾阳虚弱,阴津不足之便秘证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
精亏则肠失濡 润,传导不利 阳虚则气化无 力,津液不布
肾虚精亏,气化无力,肠腑失润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济川煎
【方解】
君:肉苁蓉 甘咸温润,入肾与大肠,温肾益精,润燥滑肠 臣:当归 温而甘辛,养血润肠,助君药益精血,润肠燥 肉苁蓉+当归:温肾益肝,精血并补 牛膝 性平而苦降,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 牛膝+肉苁蓉、当归:滋补肝肾强腰膝 佐使:枳壳 苦降,下气宽肠; 泽泻 甘淡,渗利肾浊,使补而不滞; 升麻,轻宣升阳,合牛膝、泽泻以升清降浊
Hale Waihona Puke 麻子仁丸脾约证(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大便干结, 苔微黄脉浮涩, 小便频数
其脾为约 燥热伤津
胃肠燥热
津液偏渗膀胱
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润燥通便,开结泻热,以复脾运
麻子仁丸
【方解】
君:麻子仁 甘平质润多脂,入脾胃大肠,重用益阴润肠通便。 臣:杏仁 甘平润燥,入肺与大肠,上肃肺气,下润大肠; 芍药 苦酸微寒,入肝脾,养血敛阴,和里缓急。 佐:小承气汤 轻下热结以除胃肠燥热。 佐使:蜂蜜 甘润,助麻仁润肠,缓小承气攻下,使下不伤正。 主用润肠,辅以酸甘,小用苦寒;制之以丸,服自小量 始,不效渐加,旨在“缓下”。
急下存阴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
异病同治
寒因寒用
大承气汤
方 解
君 大黄 1. 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 2. 生用并后下,其气更锐 3. 酒洗助力活血行淤,推陈致新 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善除燥坚, 助君药荡涤泻下
臣
芒硝
硝黄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增强 佐使 枳实 厚朴 辛微寒,理气消痞散结 苦辛温,行气散满
集三味逐水峻品于一方等分为末,峻下逐水
佐使: 大枣 甘温质润,培土制水,制毒缓峻, 使下不伤正。
黄龙汤
《伤寒六书》
黄龙汤
【组成】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甘草 人参 当归 (原书未著分量)
水二盅,姜三片,枣子二枚,煎之后, 再入桔梗一撮,热服为度
黄龙汤
【功效】 泻热通便,益气养血。
【主治】 阳明热结,气血不足证。
十枣汤
水饮壅盛于里之悬饮、实水
胸胁引痛,甚 咳唾 心下 则胸背掣痛不 短气 痞硬 得息
水饮 迫肺 水停心 下气结 于中
头痛 目眩
一身 悉肿
腹胀二 便不利
饮邪阻 滞清阳 不升
水停脘腹 气机不利
水饮内停胸胁脘腹,外溢经隧肌肤,气机阻滞
攻逐水饮
十枣汤
【方解】
君臣: 芫花 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甘遂 善逐经隧水湿, 大戟 善泄脏腑之水,
麻子仁丸
《伤寒论》
麻子仁丸
【组成】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
以知为度
麻子仁丸
【功效】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浮涩。
三、使用注意
1.适应证 表证已解,里实已成时。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兼夹证 瘀血、虫积、痰浊等。
3.禁忌症 年老体弱、病后津伤、孕妇、正值经期或新产血
亏者; 非用不可时宜攻补兼施。
4.使用度 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5.护脾胃 远油腻或难消化食物。
第一节 寒下
第一节 寒下 • 适应证
里热积滞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