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2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doc
课时作业1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联合考试)1949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B.“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解析:联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另起炉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求同存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边倒而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2.(2018·厦门高三诊断)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 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以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故A项正确;中美建交的实现是1979年,故B项错误;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8·淄博高三摸底)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后加餐练|1.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该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解析:选D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建交之后,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B项错误;1971年中国还处在“文革”时期,生产力发展落后,故C项错误;中国与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得到它们的支持,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
2.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
此照片可以说明(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认可解析:选B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占据,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两个中国”提案,材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故B项正确。
3.有历史学家说:“尼克松、基辛格的两人组合与北京的秘密联系,不但台北一无所知,包括罗杰斯在内的美国国务院系统也无人知悉。
”其原因是( )A.尼克松反共立场变化B.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C.中美建交符合双方利益D.美国曾长期敌视中国解析:选D 尼克松之所以秘密的安排对中国的联系,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他的反共立场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尼克松时期中美没有建交,故C项错误;由于美国在二战以后长期敌视中国,而尼克松又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所以会秘密安排,故D项正确。
4.新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即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事例出现在中国处理与( )A.苏联的关系中B.美国的关系中C.日本的关系中D.联合国的关系中解析:选B “乒乓外交”是中美之间坚冰融化的开始,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故B 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某某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解析:选C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调整了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调研)渡江战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与材料中“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相符,故D项正确。
3.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成立了某某合作组织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解析:选C 实行“一边倒”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是在新时期,故A项错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是区域整合战略,故B项错误;成立某某合作组织是属于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4.(2019·海门调研)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
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
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
”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选D 材料中“周恩来”以及“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说明是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 项正确;A项是日内瓦会议影响;B项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C项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方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精编】.doc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果、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建树;分析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线索特征】本单元介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线索为: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现代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外交环境是现代中国外交一贯的目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的转变。
【知识梳理】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产生此方针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在接见②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③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④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⑤会议。
会上,周恩鲜明地提出“⑥”(同遭遇同发展、社会制度不同)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恢复:⑦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①说明长期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过程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⑧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A.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B.借助苏联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与苏联结盟,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2观察下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D.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在此时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欧,此时期东欧国家基本为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
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材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要平等对待对方,双方要互惠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交往双方地位平等、利益互惠,符合题干要求。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原因在于( )A.它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提出并成功运用的外交方针B.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C.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的国家利益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沧州质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选B。
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汇,“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2.(2019·保定模拟)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
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选C。
材料“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A.1949年北平和谈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解析:选C。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一些亚非国家攻击中国的共产主义,在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刻,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C项正确。
4.(2019·德州期中)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5-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六)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一外交思想( )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解析:由材料“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可知,当时新中国在坚持“一边倒”的前提下,积极谋求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C项正确。
答案:C2.(2018·广东广州二模)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
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D项正确。
答案:D3.(2018·四川泸州二模)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
这说明(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解析:材料“一边倒”“帝国主义”下降而“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上升可知,以国家性质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新外交思路,D项正确。
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教学文档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9·3浙江嘉兴选考模拟)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
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2.(2019·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
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D.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答案:B3.(2019·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新中国出席的某国际会议最终达成“十项原则”,其中明确“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这同旧的国际秩序赖以维系的旧国际法理彻底划清了界限。
这一会议()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促成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D.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答案:D4.(2019·3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模拟)右图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标志。
关于该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B.共有29个亚非拉国家政府首脑参加了此次会议C.会议显示了团结、反殖、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D.会议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答案:C5.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课件: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最新考纲
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初期的 重大外交活动 与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 位,中美关系 正常化和中日 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联合国 和地区性国际 组织中的重要
命题角度
备考分析
2016·全国卷Ⅰ ,31:从中西 贸易量变化考 查中苏关系恶 化
求同存异
发展中国家
共同要求 基辛格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
田中角荣
遏制
霸权主义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时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尼亚、捷克 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 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 南
1950.4 -
1950.10
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 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
—
1.高频考点:改 革开放前的外交 活动。 2.备考策略: (1)掌握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外交要 特别注意不同时 期的外交政策与 外交成就,还要 注意与世界局势 的关系。(2)本讲 知识点与当今国 内外的热点问题 联系密切,注意 与时政热点联系
国民政府
半殖民地
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阵营
日内瓦
苏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这表明(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B.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D.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答案 C 由材料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体现了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2018湖南怀化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答案 C 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说明周恩来主张在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项正确。
3.(2018山东烟台3月联考)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1952年时,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局势并非“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世界仍有许多工作可做,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灵活性,说明当时的中国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故选C项。
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旨在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灵活性而非必要性,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4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
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从后门接纳中国人”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解析:题干中“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法程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即两个代表权方案,实际上是制造“两个中国”,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6·浙江学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解析:材料“尼克松总统来华”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根据所学,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
答案: C3.(2016·浙江富阳第二中学质检)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一声明表明( )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美联合公报》之前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是和《中美建交公报》相关的,而《中美联合公报》只能表明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 B4.(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2001年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1971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2.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是指( )A.非洲国家支持中美关系改善B.非洲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C.非洲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核心答案:C3.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 )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A4.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5.“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6.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
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解析:题干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晋城模拟)据统计,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1950年仅为25%,1953年上升到76%。
这一变化()A.是“一边倒”政策影响的结果B.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C.保证了“一五”计划顺利完成D.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解析:由材料“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额从1950年到1953年呈上升趋势,可知是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2.(2019·保定模拟)1950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
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9·汕头质检)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
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
这表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D.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解析:从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为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我周边国家,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C 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业达标]1.“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55年答案 A解析从材料信息“联合国”“击败了美国”可以判断这一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故选A项。
2.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A.①②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
故D项符合题意。
3.1970年1月的某天,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眼很疑惑,基辛格听后笑着回答:“大使先生,难道你不认为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么?”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此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B.中国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D.两大阵营间的矛盾相对缓和答案 C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因而调整对外战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选C项;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A项错误;B项与题干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4.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 )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D解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时间:月日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这一规定()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答案:B解析: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2.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下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不能体现与美国有了一定经济往来,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 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3.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
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答案:C解析: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结束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是在亚非万隆会议后,故D项错误。
4.“几百年来,亚洲问题主要是在亚洲之外决定,这种倾向现在还存在。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后要忽视亚洲国家对它们自己或它们邻国的想法,将是不可能的。
”尼赫鲁这番话的背景是()A.印度实现了独立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万隆会议的召开D.不结盟运动的开始答案:C解析:实现自身独立的印度并不能代表整个亚洲地区的实际情况,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仍然主要是由世界五大国支配的,且其中依然存在着很强的霸权主义色彩,故B项错误;召开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近代亚洲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为实现亚洲人民的自我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于1961年,它所针对的并不仅仅是亚洲,而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
5.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
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
”这一说法是针对()A.亚非会议的召开B.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D6.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
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
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
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答案:C解析: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的结果无关,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项正确;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之后,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项错误。
7.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
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
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197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访问中国,此时尼克松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中国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访华,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故选A项。
8.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1971—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B.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C.不结盟运动推动的结果D.新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答案:D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才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推动更多国家与我国建交,故D项正确。
9.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
这些外交活动()A.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B.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C.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D.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项表述不足以完全表达题意,故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中国与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并未涉及重大成果的取得,故C项错误;中国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的表现是不与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量变化示意图。
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答案:D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第一章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从华北交涉到淞沪会战第二节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第三节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第四节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第二章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第一节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第二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第三节德国保持中立第四节中德关系的逆转第三章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原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
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
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到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
答案:(1)主要特点:由争取国际社会、国联的支持,到联合苏联和中立德国,再到与英美妥协,争取英美援助;由单纯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到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妥协退让的基础上,争取反法西斯国家支持。
(2)主要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
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来的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
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
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
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
从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
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
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