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1)2课
人教部编版 九(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共22张PPT)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
意义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 奴制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
课堂小结
俄 国 的 改 革
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彼得一 世改革
时间、领导人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的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即位,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 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背景(原因) 世界发展形势
西欧国家 当时的俄国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
直接原因是( C )
A. 解放农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堂笔记【导言】本文是一篇关于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的课堂笔记,针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编写而成,分为改革启示、改革影响、改革失败和改革得失四个部分,共2000字。
文中详细记述了本课所介绍的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其得失的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和深刻内涵,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正文】一、改革启示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世纪俄国的改革。
在当时的时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经济、社会改革,试图改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这些改革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即“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改革影响19世纪俄国的改革无疑是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
首先,它对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像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和启蒙运动的普及,对俄国这个落后国家获得了先进文化和科技的传承,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化建设。
其次,它为俄国的民主进程敲响了警钟,俄国的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民主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俄国改革也为后来的苏联改革奠定了基础,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改革失败不过,19世纪俄国的改革也有一些失败的方面。
首先,改革的缓慢推进影响了改革的效果,而且因为重视革命和反革命道路的斗争,导致改革起伏不定。
其次,改革原本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改善社会状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限制和压制,导致封建主义的思想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都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
四、改革得失总体来说,19世纪俄国的改革在促进国家发展、现代化文明的推广、人民民主权利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其改革方针和政治结构的不成熟,社会人民实际收益并不大,社会进程也没有很快加快,转型过程颇有波折。
这样看来,虽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国现代化发展,异却不是划时代,俄国也未能在历史上追求社会主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1861年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次改革,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1861年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861年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次改革。
提问:“你们认为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改革的背景,如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展示改革的内容,如农奴获得自由、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教师提问:“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矛盾?如何解决?”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改革的影响,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2张PPT)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853—1856)俄VS土、英、法
思考:这幅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国家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卢布) (万吨) (公里)
俄国
71
29 (1860年)
1600 (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8 (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制
法国
150
168 (1850年)
9160 资本主义制
《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早期俄国
(1)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 基辅罗斯 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2)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莫斯科 公国崛起,到16 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3) 治。
伊凡四世 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是一个封闭落后 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A.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 学习西方制度; B.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C.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
九下历史第2课笔记
九下历史第2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下历史第二课的笔记: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 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 时间:1689 年
- 改革者:彼得一世
-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社会生活上,提倡西方的礼仪服饰与生活方式。
- 影响:推动俄国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但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 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俄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 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 时间:1861 年
-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 影响: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农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5张PPT)
改革内容 中的
文化教育 措施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改革内容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
中 阻碍国家
村庄的农奴
发展的
措施
彼得大帝的评价
彼得大帝确定无 疑是现代俄国政策的 创立者。他在制度、 经济、文化、军事等 各个领域的变革对俄 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俄国向近代 社会前进的步伐。
俄国十二月党人广场,著名的青铜骑士雕像,彼得大 帝安坐在座骑上,目视前方。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 马蹄践踏的蛇,代表当时阻止改革维新的力量。
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
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
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恩经格济斯 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直接原
农奴暴动
次数
1176次
86次
90次
126次
年代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2、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 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农奴制的阻
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 农奴没有人身 自由—
缺乏劳动积极性, 缺少自由劳动力;
• 农奴生活水平 低下—
市场难以扩大;缺 乏资金
社会动荡不安; 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
•影农响奴资时本主常义发动 发起展义的—要素:
资本、市场、自由劳 动力、生产资料……
2、改革目 维护地的主:阶级利 益,巩固沙皇统 治。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时间: 1861年
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法令
颁布法:令:
废除农奴制( 1861年农奴制改革)
3.改革措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时间: 18世纪初 领导人:彼得一世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
制,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 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如何评价彼得积一极世影改响革?
消极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 (年)
1865年
数量(人) 38.1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 的改革 课件(共20张P PT)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பைடு நூலகம்景,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 影响。 2.识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时间,掌握亚历山大二 世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学习这两次改革,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改革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相关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俄国历史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以及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俄国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3.改革过程中各阶层的态度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改革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4.教学辅助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俄国历史的认识,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二课,主题为《俄国的改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改革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国农奴制改革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以及改革的过程和影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史料、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改革的影响和作用,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2 .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1)不同点 ①内容不同[见本书P009(3)措施、P010(4)内容] ②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 质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影响不同:前者强化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 道路,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推动俄 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 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精讲知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精讲知识
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 难点
1. 俄国的统一与沙皇的统治 (1)莫斯科公国的统一:9 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 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13 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 国,到 16 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2)强化统治: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 专制统治。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4)评价 ①进步性 a.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 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1700—1721年,俄国与 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 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 国近代化的进程❹。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知识点二 废除农奴制 重点、难点
1. 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 也比以前发达。 (2)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3)俄国当时内外交困❺,于是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 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点拨:(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合作探究
在俄国的发展中,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至关重要,那么这两次改革有何异同呢?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看图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2、时间、目的、内容
师:阅读课本,找找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通过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主要内容:解放农奴(自由劳动力);“赎买”份地(对农奴的又一次掠夺)
3、评价
师: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提示:积极: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4、改革措施
师: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沙皇彼得一世做了哪些改革措施?
提示: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5、作用
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这是否意味着俄国可以像西欧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
二、农奴制改革
1、原因
通过四段材料结合图片、数据表、史料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农奴制的危机)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是“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的是沙皇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司法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课本在教材末尾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全面进行的改革措施;②理解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影响;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2、能力目标①学会总结、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变革的规律;②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学(10分钟)点击阅读主要章节,并思考下列问题:1.1 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改革?1.2 改革方向有哪些?在社会发展方面会带来哪些变化?1.3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1.4 本节课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汇?2、新课讲授(35分钟)2.1 课堂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开篇导入导入俄国老爷爷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②主体分析1、农村改革:解放农奴,取消赋税,分配土地等改革措施;2、司法改革:着力改进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打击贪污腐败;3、文化改革:开办新学校,印刷新教材,传播新思想等方式来推广普及教育;③重点事件分析推荐精选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如《不列颠战役》,并通过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进行详细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2 学生讨论(1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发现情节性的内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课件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 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 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 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 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黑海
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俄国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入海口
扩张后的俄国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1703 年5月彼得一世在涅瓦 河的一个小岛上建立 的城堡,1712年,圣 彼得堡成为俄国的首 都。1914年,更名为 彼得格勒。1924年列 宁逝世后,将市名改 为列宁格勒。1991年 苏联解体后,经市民 投票,恢复圣彼得堡 的旧名。
材料二: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 的,……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局广大限劳:动群农众奴仍制然缺的乏残基本余的仍民主然权存利在。沙,皇影俄国响的 着近代俄化国步伐经依济然与沉重社而会缓慢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 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
动近英风三起百美云次法涌 农。 民等据 暴欧统 动计。美,1各85国8-1资860本年间主,义全国进共一发生步了
材发料三展:;沙俄俄为国了打农开黑奴海制通向盛地行中海,严重制约
的此着出举海触资口动本了,英1主8法53义两年国,经在俄地济国中悍的海然的发发利动展益战。争。。俄国与西 俄欧国以各及国英法的在差克里距木日半岛渐进行扩克大里米。
改革内容(全盘西化)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 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 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部编九下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19张)优秀课件
4、影响〔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改革废 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 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开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3〕农奴制的剩余仍然存在,影响 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开展。
背景
俄
彼得一 世改革
国
的
时间、领导人 内容 意义
改
原因
革
废除农奴制 开始
内容
意义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 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确的选项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 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 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开展潮流 C. 防止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加强沙皇专制 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
3、领导: 彼得一世 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
面貌,实现富 国强兵。 目标:
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5、彼得一世改革内容〔18世纪初〕
创立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 政机构为国家效劳,按功绩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置整个村 庄的农奴;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 强专制权利;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 办,创办报纸;
俄国的改革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19世纪初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农奴2000W+ 占比>90%
人身自由受限—劳动力缺乏 传统小农经济—资金不足 农奴购买力低—市场狭小 生产效率低 —技术落后
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
俄国的帆船
vs 封建农奴制度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D.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
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
C 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性质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思考:17-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的方式有哪几种?
国家
方式
英国、法国、 美国 俄国、日本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改革
启示:1.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2.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国情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知识小结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登基纪念日,在这一天,他签著 了《农民改革法令》,在历史上也被称作1861年2月19日法令。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材料:按改革法规定18:61土年地改革仍后属俄地国主工所人有数量,变农化民表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
①政治②军事③经济④文教⑤社会习俗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8-1881
“请诸位相信,凡能 够维护地主利益的 措施,都一一地做 到了。”从上述材 料可看出,沙皇亚 历山大二世改革的 目的是什么?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 利益,巩固统治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
增加了三分之二.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 农业的主要成分。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 增加了2倍,
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 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 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从材料看出,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沙皇陛下仁慈, 让我获得了自由, 但是为了得到份地 养活全家,我变卖 了家里所有能卖的 东西才交清了赎金, 现在家里穷的就剩 下几面墙可以依靠 了!
22.8 29.8 228.5 388.8 40.6 89.8
铁路 (公里)
1600 14603 9160
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工场主(资本家)的烦恼
郁闷!工场里人手总是 不够;产品销售也不好, 农奴太穷了,他们买不 起……唉,都是那讨厌的 农奴制.
对 外——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 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史料解读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 年3月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
么?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
缺乏大量的 自由劳动力
农奴生活水 平低下
阻碍了资本 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
农奴暴动
次数
1176次
1200
1000
800
600
400
阶级20矛0 盾86次进一步90次激化1,26次农奴暴动频繁。
0 1858
1859
1860
1861 年代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外战争的失利
家徒四壁的农民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
净。”
——列宁
改革的实质是对农奴的一次大掠夺。
农奴在获得土地的时候,必须要出钱赎 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3、1861年改革的意义
性质: 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作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
折点
局限: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的封建残余(从目的和内容看)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彼得一世改革开 启了俄国近代化 的进程。但他的 统治下,农奴制 却进一步强化, 阻碍了俄国社会 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危机四伏的俄国—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国别
俄国 英国 法国
人均 (卢布)
71 323 150
铁(万吨) 1850年 1860年
观目的是什么?
挽救统治危机。
2、避免革命的改革—改革的内容
自由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 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 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所出的价格高出当时的地价。
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原料。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 整个村庄的农奴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 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文化: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4、对彼得一世改革进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1700-1721俄国打败 瑞典,建新都圣彼
1.积极作用
得堡
(1)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
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大力移植西欧文明,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2.局限性
(1)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2)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3)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如何理解彼得一世用允许购买农奴的办法来发展 工场手工业? 提示 (1)由于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彼得 一世允许购买农奴作为劳动力。 (2)从其作用和影响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俄国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此政 策的实质是进一步加强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 用。
2、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 根据课文、相关史事和人物扫描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 背景: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仍然是一个 封闭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2、虽然出现手工工场,但工商业发展缓慢。
3、彼得一世到西欧各国考察,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 革。
3、彼得一世改革内容(18世纪初)
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导语
•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 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 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 的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 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 战争时写道:克里米 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 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 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 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 行绝望的搏斗。
俄国VS土耳其、英法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对外)
农奴制危机表现(改革的背景)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 奴暴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