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定义】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一、病史1.既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如有无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如有则应详细了解其发病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流血前有无停经等;近期有发病诱因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如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抗凝药、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

3.既往是否有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史(如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病史)。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

本病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或大量出血而致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根据出血的特点异常子宫出血包括: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②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④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天。

二、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贫血、甲减、甲亢、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注意出血来自宫颈管内。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性激素检测适时测定孕酮水平可确定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但因出血频紧难以选择测定孕激素的时间。

测定血睾酮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不在月经行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又称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由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各种原因导致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而发生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或者青春期黄体不健或萎缩不全,导致有排卵型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阴道突然暴崩出血,来势急,血量多,或者阴道淋漓下血不止,其势缓,血量少。

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交替出现,且因果相关,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成为妇科难治之症。

临床上月经经期延长两周以上,也属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

大下不止谓之“崩”,点滴而出谓之“漏”。

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以肾虚失藏为主,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冲任失固失其制约。

或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妄动而出血。

其次是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精血失其制约。

再次是血热内炽,扰动血海,迫血妄行,冲任失约。

此外,瘀血阻于冲任,亦使血不归经而致崩漏。

总之,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本在肾,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血非时而下,故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中夹实,热多寒少,因果相干,其势反复,日久均可转化为气血亏虚,或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

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了崩漏症状,不要怀侥幸心理,要抓紧时间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才能缩短疗程,不至于累及它脏而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对于崩漏的治疗,要灵活的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方法,或塞流与澄源同用,或澄源与复旧并举。

不宜拘泥于古人初、中、末步骤的划分。

塞流,既止血,虽然是“急则治其标”,但它是治疗崩漏的第一关。

叶天士有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少一分上升之火。

”但止血并非一味固涩,需根据症情的寒热虚实,或温或清,或补或涩,并宜注意虚实之兼夹,寒热之错杂,而权衡治法方药。

(1)清而止之,用于崩漏的热证。

症见出血量多,血色鲜红。

崩漏的热症常与肝肾阴虚,相火偏亢,扰动血海有关。

治宜用清滋之品,如牡丹皮、生地、白薇、地榆、之类。

妇科-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妇科-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经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经期延长病(TCD编码: BFY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CD-10编码: N93.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常见证候:血瘀证阴虚血热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对于痊愈病例,停药后进行2个月经周期随访。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2010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概述: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3)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4)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1.肾虚型: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仙鹤草、艾叶炭。

党参15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当归10g 枸杞9g 炙甘草5g 杜仲15g补骨脂8g 仙鹤草10g 艾叶炭15g2.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二)辨证使用中成药:1.肾虚证:选用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中医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女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的量和性质改变,经检查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统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在妇科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病症。

中医学称为“崩漏”。

其出血多、势急的称“崩”;出血少、势缓的称“漏工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崩漏”并称。

本病发于青春期多因肾气未充;发于围绝经期则因肾气渐衰,以致冲任不固,气血失调;育龄期多由七情内伤,感受热邪,或忧思过劳,或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诸种因素,导致肾、肝、脾功能失调,冲任不固而发病。

【诊断】1.详询病史包括年龄、初潮及月经情况、婚产史、避孕方式、发病诱因、既往病史。

2.体格检查注意发育、营养状况,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瘢,血压脉搏。

3.妇科检查出血期间消毒后检查,除外与妊娠、炎症、肿瘤有关的出血。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网织细胞计数,肝功能;血中E2、P、FSH、LH、PRL、T、TSH、T3、T4等。

5.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排卵、黄体情况,排除肿瘤等因素。

6.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月经前1〜2天或行经头6小时内行诊刮术,监测有无排卵;行经第5天诊刮,根据病理可分清类型,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意义。

围绝经期应分段诊刮为宜。

7.自测基础体温,分析其波动情况。

【治疗】一、辨证论治崩漏有虚实之分。

虚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热、瘀滞为多见。

治疗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采用止血清热、益气化瘀、调理脾胃等方法。

总之,治崩宜固涩升提,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调气,不可偏于固摄。

血止后,应以补肾调周为主,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1.血热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色深红,质黏,或夹血块,伴烦热、口渴、大便艰、小便黄,舌质红,苔色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加减。

焦桓子6~9g,生黄苓5~10g,生地12g,制龟甲15〜30g,地榆12g,黄柏5〜10g,大、小蓟各15g,生甘草3g,煨牡蛎18〜30g,阿胶(悻化)10g°加减:兼见心烦易怒、口苦干、小腹痛等瘀滞症状的去牡蛎;酌加丹参10g,失笑散(包)10g;或震灵丹10g,分吞。

妇科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妇科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多,>80ml。

(2)次要症状:①月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②月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胀痛拒按。

③月经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中月经过多主要表现为:周期规则,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

(2)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卵巢功能测定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B超盆腔检查未发现盆腔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证: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2.血瘀证: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3.气虚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保阴煎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川断、黄芩、黄柏、甘草等。

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裸花紫珠片等。

2.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龙血竭胶囊、益母草冲剂等。

3.气虚证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血。

推荐方药:举元煎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二)针灸治疗1.体针:气虚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穴,用补法;阴虚证选脾俞、足三里、太溪穴,用补法;血热证选脾俞、足三里、血海穴,用泻法;血瘀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子宫穴,用泻法。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2019-10-11)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2019-10-11)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YS 20090003 30)———经期延长中医诊疗指南通信作者:杜惠兰(1960 0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E mail:duhuilan@163 com;杨玉培(1994 09—),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妇科,E mail:yang1994y@foxmail com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2019 10 1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6.002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以下简称“本指南”)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1]、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期延长》(ZYYXH/T205 2012)[2]、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2014年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期延长》(T/CACM1265 2019)[4]等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SCM0001 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

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本指南的技术内容不能替代宣传教育、预防措施等其他工作。

经期延长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妇科门诊患者15%以上,常常对患者心理、生理、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5]。

迄今为止尚无与国际诊疗指南接轨的符合中医药诊疗现状的经期延长诊疗指南。

因此,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指导下,组建了经期延长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项目工作组,并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PracticeGuidelineRegistryPlatform,http://www guidelines registry cn)进行注册(指南注册号:IPGRP 2020CN049),组织国内外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西医妇产科专家、循证医学专家、药学专家、针灸专家制订了《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

月经延长患者的中医治疗

月经延长患者的中医治疗

月经延长患者的中医治疗发表时间:2013-03-28T14:03:40.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迎[导读] 注意发病前有无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及足月分娩史,或有无过度精神紧张和环境改变等诱因。

陈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373-02【摘要】目的讨论月经延长中医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气虚型月经延长辨治:益气健脾,调冲固任,温经止血。

【关键词】月经延长中医治疗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达半月始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但应与终日淋漓不净或经血非时而下日久不净的“漏下”相鉴别。

西医学中有排卵型功血黄体萎缩不全及子宫内膜炎等。

下面将月经延长的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病因病机1.1血瘀由于气郁血滞,或邪客于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得归经而延长经期。

1.2阴虚血热由于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多产房劳,导致阴血亏耗,阴虚内热,扰乱冲任,血海不宁,经血不循其常变而经期延长。

1.3脾虚由于素体脾弱,劳倦伤脾,导致脾虚失统,冲任不固而经期延长。

1.4湿热蕴结在经期或产后,外感湿热之邪;或素体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于冲任,造成湿热与经血搏结,凝滞不畅而致经期延长。

1.5肾虚经期延长,本质上是与肾虚有关。

因冲任损伤,下元无固摄之权。

2 诊查鉴别2.1注意发病前有无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及足月分娩史,或有无过度精神紧张和环境改变等诱因。

2.2多因经期、产后、术后调护不慎,或者宫内手术操作不当等,有引起盆腔感染史。

2.3以在正常月经来潮后,行经期延长10余天,阴道出血淋漓不断,量不多,持续10余天可自行停止,月经周期正常为主症。

2.4妇检盆腔正常;性激素测定表明卵泡期雌激素水平偏低;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经期子宫内膜活检呈分泌期变化;B超监测卵泡发育,提示卵泡发育不佳,与同期正常发育的卵泡期比卵泡小。

妇科经期延长疾病的诊治

妇科经期延长疾病的诊治

妇科经期延长疾病的诊治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有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等。

西医学之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及宫内节育环所引起的经期延长符合本定义者可参照本病治疗。

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即有“月水不断”的记载,指出其病是由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不能约制经血所致。

《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认为“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

”指出本病有虚、实之异。

治法主张“调养元气而病邪自去,攻其邪则元气反伤”。

《叶天士女科证治·调经》谓“经来十日半月不止乃血热妄行也,当审其妇曾吃椒姜热物过度”,提出用清热补肾,养血调经之金狗汤治疗。

《女科证治约旨·经候门》认为本病乃因“气虚血热妄行不摄”所致。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淋漓不断》提出本病的转归“须知淋漓之延久即崩漏之先机”。

综上所论,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机或由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或因外邪客胞,或因血热妄行所致,治法或益气养血,或清热补肾,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法则。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多由气虚冲任失约;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等。

1.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伤脾,中气不足,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期延长。

2.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多产房劳致阴血亏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妄行致经期延长。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经事延长,淋漓不断……必当潜藏龙相,封固滋填,非仅清血热所能有济。

“亦可初因阳盛血热,经量多,出血时间延长后,热随血泄,阴随血伤而渐至虚热者。

此外经期产后,血室正开,失于调摄,或不禁房事,或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湿热蕴结冲任,扰动血海,致经行时间延长。

3.血瘀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血滞;或外邪客于子宫,邪与血相搏成瘀,瘀阻冲任、子宫,经血难止。

月经延后中医治疗方案

月经延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月经延后,又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认为,月经延后多因气血不足、寒湿内阻、肝郁气滞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月经延后具有独特优势,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详细阐述月经延后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冲任脉空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2. 寒湿内阻: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寒湿互结,气血运行不畅。

3.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4. 肾虚: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诊断(1)询问病史:了解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有无痛经等。

(2)观察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3)触诊:腹部有压痛、肿块等。

2. 治法(1)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减。

组成:当归、黄芪、白芍、熟地黄、川芎、炙甘草。

加减:兼有湿邪者,加苍术、茯苓;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

(2)寒湿内阻型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艾附暖宫丸加减。

组成:艾叶、附子、肉桂、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茯苓、白术。

加减: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

(3)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

加减:兼有气滞血瘀者,加川芎、桃仁;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4)肾虚型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肾气丸加减。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附子。

加减:兼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3. 中药外治法(1)中药热敷:将中药煎煮后,用热敷袋敷于腹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中药熏蒸:将中药煎煮后,用熏蒸器熏蒸腹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4. 饮食调理(1)宜食用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红枣、桂圆等。

(2)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常见的几种月经病,介绍中医药治疗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1.前期经期延长或过多(月经过多):这是指月经周期过长,每次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可能伴有腰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活血化瘀,通经止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煎汤,可以调理气血,缓解血瘀,达到止血的效果。

2.经期量少(月经不调):这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量少,有的甚至没有经血排出,常常伴有气虚的症状,例如面色苍白、疲倦乏力等。

治疗思路是益气补血,调补肝肾。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等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熟地、党参、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补益气血,调整内分泌,缓解经期量少的症状。

3.经期痛经:这是指月经来潮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的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呕吐、腹泻等。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柴胡、川芎、丹参等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香附、柴胡、川芎等配伍煎汤,可以舒肝理气,缓解经期痛经的症状。

4.经期不孕:这是指经期周期规律,经血正常,但女性长期无法怀孕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思路是调补气血,调整肝肾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具有补气血、调理肝肾的药物。

例如,将黄芪、熟地、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卵巢功能,改善经期不孕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疗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另外,中医药治疗月经病不仅仅是通过草药煎汤的方式,还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的应用,具体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该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中医妇科医案(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崩漏、闭经)

中医妇科医案(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崩漏、闭经)

中医妇科医案(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崩漏、闭经)【医案】【月经先期】郑某,48岁。

近半年来,月经常提前8天左右,量多,且淋漓不尽,常延至7天以上。

伴面浮、乏力、口干、乏味,大便1日2次不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砂仁、鸡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行血以止血;二至丸、淮山药养阴补阴。

以其面浮(面肿为风)故加桑叶启皮毛,宣肺气而疏风邪,黄芪配茯苓,亦可益气利水消肿,故不再增利水消肿药;以其口干,故另用参须,木蝴蝶泡水代茶饮,益气生津以润燥。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 2克甘草3克陈皮5克半夏5克砂仁3克鸡内金3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3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淮山15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方参须10克木蝴蝶3克,泡水代茶饮。

先后来诊3次,守方不变,服药40余剂,月经准期,量中,5天尽,余症次第消失而愈。

【经期延长】王某,23岁。

近半年来,经期延长,淋漓不净10余日,呈浓咖啡色。

伴经前轻度不适,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

以健脾理血养阴为治。

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鸡金麦芽,益气养血,健脾助化;三炭、仙鹤草活血止血;二至丸养阴。

处方:黄芪12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陈皮5克半夏5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 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内金5克、麦芽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共服28剂,月经期、量、色、质均恢复正常。

月经量多案:郑某,47岁。

近年来月经量多,每次约用纸2~4包,第2~3天量多如注,后淋漓不尽,迁延10余日以上,且常先期,甚或1月2次,经色黑,夹紫黑凝块。

伴腰痛,手足心热,眠差梦多,神疲气短,肢软无力,食少纳呆,口干喜热饮,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小。

(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证)治从健脾、理血、养阴入手。

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西砂仁、鸡内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化瘀止血;二至丸养阴。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期延长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期延长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期延长 (修订)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经期延长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期延长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期延长prolonged menstruation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2周方净。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1-4]盆腔炎性疾病史;宫内节育器史;饮食、起居、情志失调史;宫腔手术史。

3.1.2症状[2-4]行经时间超过7天,甚至淋漓2周;月经周期正常,或伴有经量增多。

3.1.3体征[2-4]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盆腔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盆腔炎性疾病引起者,子宫和/或附件可有触痛。

3.1.4 辅助检查[4]3.1.4.1 BBT测定BBT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3.1.4.2 B型超声检查了解子宫有无器质性病变。

3.1.4.3 诊断性刮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于月第5~6日刮宫,子宫内膜组织学仍能见到呈分泌反应的子宫内膜,且与出血期及增生期内膜并存。

3.1.4.4 血液学检查测定PT、APTT、TT、FIB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3.2 鉴别诊断[2,3,4]崩漏经血淋漓不断,甚者延续数十日或数月不净,同时伴有月经周期及经量的紊乱。

4 辨证4.1 辨证要点[2-4]本病辨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症状、舌脉综合分析。

4.2 证候[4,5]4.2.1 气虚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8]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倦嗜卧,气短懒言,肢软无力,小腹空坠,头晕眼花,面色白,纳少便溏,心悸少寐;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缓弱。

4.2.2 阴虚血热证(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9-10]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稍稠;咽干口燥,手心灼热,潮热颧红,大便燥结;舌质红,舌苔少津少苔,脉细数。

4.2.3 血瘀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1]月经淋漓延期不净,经量时多时少,色暗有块,经行不畅,小腹疼痛拒按;或面色晦暗,或面部褐斑;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弦涩。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中医病名为崩漏,西医病名为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

异常子宫出血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

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1.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出血反复发作,色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辩证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输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苔脉象为肾虚之象。

2.肾阴虚损证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有暴下不止,色鲜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漏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3.脾虚证临床表现: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胱白,或肢体、面目水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血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妇科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期延长、量少等症状。

中医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由于肾阳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采用了中药治疗、调整饮食、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以下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一、中医辨证施治1.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脉象、舌象特点,确定证型,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等。

2.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的选择可包括益母草、女贞子、当归等,可以配伍调理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方剂的组成和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二、调整饮食1.保持营养均衡:饮食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制品等。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的摄入。

2.补充优质蛋白质:适量增加摄入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有助于提高卵巢功能。

3.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很重要,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铁、锌等的食物,如海鲜、绿叶蔬菜等。

三、针灸疗法1.经络调理: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经络,改善气血的运行状况,促进经血排出。

2.神经调节:针刺特定的穴位,如涌泉穴、神阙穴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调整神经功能。

四、辅助疗法1.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加身体的代谢水平。

以上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调整饮食、针灸疗法和辅助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常见的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诊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治疗原因,以及中药的运用。

以下是一个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首先,中医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以及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医会询问月经的情况,包括周期、量多少、颜色等,同时也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

接下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等情况,以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

其次,中医着重于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气血虚、阳虚、寒凝、瘀滞等。

对于气血虚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益气补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以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对于阳虚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肉桂、川芎等,以活动体内的阳气。

对于寒凝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生姜、附子等,以驱散体内的寒邪。

对于瘀滞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活血祛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痛经的患者,中医会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等情况,来选择应用不同的中药,如红花、川芎等。

同样地,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中医会结合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来选择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方案,如补肝活血、软化肿块等。

最后,中医注重调理全身,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往往与机体内外因素的不平衡有关,因此,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也会注重调理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

例如,对于经期不调的患者,中医可能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营养摄入。

此外,中医也会推荐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妇科中医诊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治疗原因,以及中药的运用。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四诊方法,中医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①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②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
③或经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④或经色淡红,质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或黄或少苔或黄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脉滑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二)证候诊断
1.血瘀证: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

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湿热蕴结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证:经行时间延长,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
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益母草颗粒、龙血竭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2.阴虚血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推荐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减。

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裸花紫珠片、葆宫止血颗粒、宫血宁胶囊等。

3.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推荐方药: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

龟甲、黄芩、白芍、椿根、白皮、黄柏、香附等。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等。

4.气虚证
治法:补气健脾,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1.艾灸
取穴:艾灸隐白(双)、大敦(双)、三阴交(双)。

可同时取三个穴位或隐白、大敦可交替灸治,每日3次。

适用于经期延长月经期气虚型。

2.针灸
(1)针刺断红穴:断红穴是经外奇穴,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穴之上都穴取穴。

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红穴,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留针2O~25min,每日1次。

针刺断红能减少阴道出血,适用于各种证型经期延长。

(2)体针疗法:
取穴:虚证则补虚扶正:关元、三阴交、肾俞。

气虚加气海、脾俞、膏肓俞、足三
里;阴虚加然谷、阴谷。

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

实证则泻其实邪:气海、三阴交、隐白;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极、阴陵泉;血瘀加地机、气冲、冲门。

针刺用泻法。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
1.疾病疗效评定
疗效指数(n)=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100% 治疗前积分
痊愈:治疗后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治疗后经期恢复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积分减少≥70%。

有效:治疗后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亦较前减轻。

积分减少≥30%。

无效:治疗后经期无改善,积分减少<30%。

2.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月经期恢复7天以内;
显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2个等级;
有效:月经期延长症状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1个等级;
无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

(二)评价方法
在患者就诊不同时间进行评分。

附表:中医症状评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