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1鲁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内容。

学习重点:自主学习,探究文章语言的妙点。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法、组内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课前分好组确定组长制作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最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读时(1)把生字词圈画出来,小组内解决。

(2)思考:“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读时注意划出这些“朋友”老师特意为这些山中的朋友做了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靓丽身姿吧!点击出示图片至岩石。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自然景物。

(板书: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大家喜欢吗?(喜欢)注意听: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这份喜爱之情,我们把它们称为景物还是朋友?学生思考明确: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更能表现我们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之情三、研读与赏析:下面请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用词,做好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选出批注最好的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老师将视各组学习情况酌情加分。

下面开始: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如:划出以下句子,并在关键词下加点。

A第四段:(1)“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注意句中“知己”“向我打手势”“唤我的名字”“交换眼神”)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树林及树林里一切事物与“我”之间亲密而有默契的关系。

师:我们班有谁愿意扎根自然,与大自然再次来个亲密接触?学生举手后,让该名学生朗读文章第四段,要求:读出感情。

B第五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山中访友教案(精选10篇)

山中访友教案(精选10篇)

山中访友教案(精选10篇)山中访友教案(精选10篇)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设计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资料,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入新课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只要符合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③感悟资料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精品)

《山中访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二、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课前准备图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

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一)带问题读课文。

(快速默读)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二)抽生朗读,点评指正。

讲解生字、生词。

(三)探讨“二”中的两个问题。

1.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帮助)2.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

(解决问题1)3.生说师板书4.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

5.讨论问题2(题略,见前面)生各说看法感受后(四)讨论问题,概括手法1.设下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

山中访友教案(10篇)

山中访友教案(10篇)

山中访友教案(10篇)山中访友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解决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述大自然风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体会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位优美语言,学习描述大自然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由题入文,提问学生是否有自我在山中游玩的经历,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我难忘的,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论。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词,同桌之间能够互相正音。

2.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且体会情感基调。

3.学生默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访友时间、环境、心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访友情境,对“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别“朋友”。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1.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①“满怀的好心境”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大自然之中寻访的心境十分好,包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情深”明确: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好朋友”明确: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

它们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能够和我们沟通交流。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体现了在作者心目中,人类和大自然是应当并且能够和谐相处的。

2.小组学习①理解题目含义明确: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能够和人类和谐相处,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我的朋友,作者对他们是尊重的,所以山中去探访也就变成了“山中访友”。

②赏析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共同探讨运用修辞的好处)例如: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比拟)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参考5篇

《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参考5篇

《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参考5篇,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感受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123,抄生字词;录音机和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

暑假有没有到什么风景名胜去旅游啊?或者到了远方的亲戚朋友家去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山中访友》(板书),喜欢吗?二、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出示生字词,生读,正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题目叫《山中访友》,访,用课文的词来理解,——访问,拜访。

自已找近义词,——探访。

友,当然指的是朋友。

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呢?浏览课文,填表:我们首先拜访了( ),然后走进(),访问了()()和();接着,我们在山中又热切地与()()()()()()打招呼。

2.我们访问好朋友,带着怎样的心情?——好心情。

除了看到好朋友,好风景,作者的.好心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或板书):()落花——()落叶——()石头——()雷雨,(填上一个动词)于是告别的时候,作者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四、细读课文,欣赏体味:(过渡语)如此的好风景,不要那么快地离开吧,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游一遍。

这一回,可要多长个心眼,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记忆。

1.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个拜访的是谁?——老桥。

“拜访”与“访问”有什么不同?——还有带着恭敬的心情。

2.老桥为什么让我恭敬?——德高望重。

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老桥德高望重?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

划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动词。

3.有感情朗读这段:体味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恒久不变的情怀,读出缓慢、平静的语气,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复引读: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4.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简说】《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

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

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

感悟意蕴美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

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

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

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

“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一、检复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以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入,直截了当,具体可操作,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就有目标性了。

二、细读品悟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相机出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⑶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

)⑷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山中访友课文教案

山中访友课文教案

山中访友课文教案山中访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山中游历时拜访友人的情景。

下面是一篇《山中访友》的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中访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感知和发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能够产生真实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课文《山中访友》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自然美,激发学生对于山水的情感和意境。

2.呈现诗歌(5分钟)播放《山中访友》的配乐,让学生静心欣赏诗歌的音乐之美。

3.理解诗意(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在山中访友?访友的过程中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等等。

4.分析诗歌(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在联系和情感表达。

5.情感体验(10分钟)带领学生感受诗歌中自然美的表达和情感的寄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自然美的感悟。

6.邀请听课(10分钟)邀请学生邀请校外的友人来听课,让学生在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情感时,与友人分享和交流。

7.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五、课后作业1.复述《山中访友》的情节和主旨。

2.观察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随笔,记录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诗歌的媒介,将学生带入自然美的境界,使他们更加有机会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

诗歌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品味的培育方式,也是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感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三篇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三篇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三篇篇一课前准备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悬念,提醒课习题①同学们平常都有哪些朋友?会去看望你的好朋友吗?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看望的朋友到底是谁呢?③出示课习题《山中访友》,学生读习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看望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柔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报告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笔陡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有味别有深意①谁来简略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抵内容?↘学习“出门”,感受心情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快乐)[/font]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义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神韵。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诵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单独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常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诵这句话。

↘[font=微软雅黑]再读课文,捕捉感知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对待这些朋友的?②交流讨论。

(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观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诚……)↘精读课文,心得深情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看望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沉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来概括段落大意。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学会珍惜友谊。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文章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会通过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 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山中的景色(2)引导学生回忆:你去过山里吗?看到了什么?(3)引出课题:《山中访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关键词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

(2)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 分组讨论:(1)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大山?(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谊,关爱大自然。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故事等资料。

(2)与同学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山中访友》课文教案

《山中访友》课文教案

本文主要围绕《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帮助教师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习目标1.语言技能方面:(1)能准确理解,朗读、背诵、赏析课文。

(2)掌握相关语法知识,如中心语、定语、谓语等。

(3)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提高。

2.思维能力方面:(1)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课文中的主题、情感、态度等方面。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友情的尊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情感、态度。

2.掌握课文中的结构(如中心语、定语、谓语等)。

3.学会个别词语的解释和应用(如“叠翠”“清泉”“花蝶”等)。

4.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

三、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情节、人物塑造、心理描写的基础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好,增强学生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然山水、友情、爱情、亲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学生初步了解《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背景基础上,让学生提前进入故事干净、感受幽深的自然山水环境中。

2.讲解环节:(1)教师讲解《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背景,介绍文章的情节展开、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等。

(2)帮助学生理解中心语、定语、谓语等内容;学习关键词汇及其应用,并引导学生大胆开展个别语言表达和展现能力的练习。

3.阅读与练习环节:(1)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模仿课文语言和情感表达,以达到阅读的理解和集中注意力的提高。

(2)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梳理文章中的主旨。

(3)帮助学生描写自己的朋友,激发学生尊重、关心友情的意识。

4.作业环节:(1)让学生背诵课文重点句子。

(2)让学生用课文写一篇自己的情感故事。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自然环境,写一篇《山中访友》或类似题材的作文。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中景色和访友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懂得友谊、互相帮助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1)描绘山中景色和访友的过程。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分组合作的道具或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对山中景色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朋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使用。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大意,讲述访友的过程。

(2)学生讨论并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5. 想象与创造:(1)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

(2)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准备分组合作的活动。

六、教学过程(续):6. 分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访友者、山中朋友等。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山中访友》,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访友吗?在这个下,作者会向我们展示怎样的画面呢?”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2)挑选几个重要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

4. 欣赏课文插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欣赏和评价这些图片、视频。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3)鼓励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山中的美景和朋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山中访友》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山中访友》描述了作者在一次山中旅行中,与一位山中友人的相遇和交流。

通过描写山中的自然景观和友人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词汇的学习。

难点: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与大自然的接触经历,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3 词汇学习: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3.4 写作练习: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大自然的故事。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4.2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和小测验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词汇掌握:通过对重点词汇的跟读、模仿和写作运用,评估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5.2 展示和分享:请学生准备关于自己与大自然的故事或想法的展示,与其他同学分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提前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6.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护的想法。

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图片或资料,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第七章:课文分析7.1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 鲁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  鲁教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陡峭、清爽、身躯、清爽”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体会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陡峭、清爽、身躯、清爽”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体会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三、教学步骤:走近山中:1、诗句导入:同学们一定对新课文的学习有所期待吧,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吟诵一首小诗。

请听:《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播放轻音乐,将学生带入云中山中)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那么是什么吸引着隐者去山中探寻呢?我想同学们也很好奇,在云雾深处到底藏着什么,在群山环绕间到底能发现什么吧?下面我们就跟随香港著名作家李汉荣老先生的脚步一同开始那云深雾绕的大山探寻之旅。

走进山中:板书题目:山中访友1、我想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要学习在这篇课文了吧,接下来有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画出重点字词并且思考:(1)作者去山中探寻到了什么?和同学们脑海中想到的是否一样呢?(2)作者满怀好心情原来他是去山中拜访的朋友,那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他的朋友都有谁呢?(3)这些山中的朋友原来都是山中的景观啊,那为什么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为什么是“山中观景”?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呢?认真体会和思考。

(让学生体会出“我”与山中景物的感情)2、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当然是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与它们亲近呢,表达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行文当中从鸟儿的呼唤,露珠的眼神到那群归鸟作者似乎把景物写活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1)找出这些让“朋友”活起来的语句,说说让你迷恋的文字语言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2)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出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感悟我们知道了,作者原来真是“访友”而非“观景”啊!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一颗这样童趣的心,多交几个知心朋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教 学 流 程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着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效劳。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作者带着好心情而去,再带着好心情而归,山中访友是一次多么愉快的经历,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文章字里行间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与山中的“朋友〞间深厚的情谊,那是源于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忘我亲近的美好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五、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
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