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眼识疾
相学绝技望眼诊病
五轮学说图八廓学说是将眼分为八个部位分别于脏腑相照应的学说。
八廓主要分属于六腑及心包、命门。
如水廓为瞳仁,配属膀胱;风廓为黑珠配属胆;天廓为白珠配属大肠;地廓为眼胞,配属胃;火廓为内眦,配属小肠;雷廓为内眦,配属命门;泽廓为外眦,配属三焦;山廓为外眦,配属包络。
1、眼神健康征兆健康人的眼睛明亮,炯炯有神,白睛润泽,黑睛清亮,瞳孔展缩正常,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扩大或缩小,眼球转得灵活自如。
异常征兆目光呆滞,眼睛混浊,反应迟钝,常表现出过度的兴奋、烦躁。
疾病征兆患精神病者多有此征兆。
2、眼睑眼睑,就是眼皮,分上下两部分,边缘有睫毛,是保护眼睛的屏障。
正常人眼睛开合自如,当上下眼睑闭合时,上下睑缘结合紧密;睁眼时,上眼睑向上提前,下睑稍微下垂。
(1)异常征兆眼睑浮肿——疾病先兆属于生理因素可见于睡眠不足,睡眠时枕头过低及流泪之后出现的症状;属于病理性因素的可见于眼前面炎、心脏病、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2)眼睛红肿——上睑多见,近两眦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溃破出脓,为麦粒肿。
感受热毒之邪所致;若眼睑局限性肿硬,疼痛不堪,久不痊愈,为霰粒肿,痰瘀互结所致。
(3)眼睛下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一生下来就有,后天性往往是疾病引起,如重症肌肉无力、精神忧郁症、某些脑血管疾病、眼周围组织肿瘤压迫及维生素B1(4)眼睑不能闭合——面部神经麻痹特征之一(5)眼睑频眨——不能自主,多见于小孩,是风邪侵袭或血虚中风所致。
(6)眼睑(多见于上睑)皮肤出现微微隆起的黄斑——黄色瘤,说明人体内血脂偏高,多提示易患心血管类疾病。
(7)眼睑内颗粒——上眼睑内近两眦出现红而尖、状如花椒的颗粒及黄而软、密集如鱼卵飞颗粒,可诊断为椒疮,又称沙眼,此病会相互传染。
(8)眼圈发黑——常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房事过度引起的,一般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就会变浅消失;如果是长期眼圈发黑,则是一种病态,往往是肾亏兼有血瘀症的一种信号。
(9)眼睑跳动——一般为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所致,下眼皮无故跳动不已,是中风前的警示信号。
中医目诊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目诊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目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它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显微镜下的眼底、瞳孔、眼神等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目诊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中医目诊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目诊的原理
中医目诊的原理是通过眼睛反映全身的状况,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病变的程度和性质。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和经络气血流通的情况都能在眼部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眼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状况。
中医目诊的方法
1.观察眼白:眼白发黄,有暗红色云翳,代表身体有火热症状;眼白发浅,有白色斑点,代表身体气血不足。
2.观察结膜:结膜脏污,分泌物多,代表身体有湿热病症;结膜干燥,代表身体有阴虚病症。
3.观察角膜:角膜有凹陷或隆起,代表身体有肝郁病症;角膜发暗,代表身体有肾亏病症。
4.观察瞳孔:瞳孔大小和反应迟钝,代表身体有脏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病症。
5.眼底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眼底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以上就是中医目诊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
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诊疗方案。
总结
中医目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显微镜
下的眼底、瞳孔、眼神等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中医目诊
方法多样,需要医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判断。
它的应用范围
较广,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评估。
因此,在中医诊疗中,中医目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观眼识病,你身体的疾病都写在眼睛里了
观眼识病,你身体的疾病都写在眼睛里了古时候,病人去看病的时候,医者都会先看看病人的眼睛,直到现代,我们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也会拿手电筒照照我们的眼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反映出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望眼色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
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症。
眼睛色黄为黄疸症。
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
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望眼态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
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
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
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
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望眼形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症。
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
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
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
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
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
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眼皮跳眼皮跳是因为眼睑轮匝肌痉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过。
起因多数因为眼肌疲劳,因为休息、睡眠不足,或者是因为贫血、烟酒过度引起。
通过放松精神压力,适当休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期消失。
屈光不正也可能诱发眼皮跳,进行视力矫正就可以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皮跳次数逐渐增加,抽动的范围扩大和从眼周围向口角的线状牵拉感,就有可能是面神经、三叉神经的问题,主要病因是在颅脑内,应尽快到神经科诊治。
眼皮下垂眼皮下垂指的是眼睑下垂,一般人认识中,老年人的眼皮皮肤松弛自然会出现下垂,是衰老的标志,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眼睑下垂同样会出现在重症肌无力、脑瘤、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眼部,但表现各有不同,如重症肌无力起病较缓,一天之内早晨轻,晚上重,有明显的波动性;如果是糖尿病、脑瘤、脑中风所致的则发病急,还会有眼睛转动不灵活、视物重影等其他症状。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望:“眼口鼻”知邪病,收藏吧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望:“眼口鼻”知邪病,收藏吧视目诊病一、眼部颜色改变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2.黑眼球的颜色变化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3.瞳孔的颜色变化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
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
4.虹膜颜色变化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
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
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
二、眼部形态改变眼睛是人体内脏的窗口,肌体内的某些疾病可以引起眼部的形态变化。
不同类疾病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仔细观察眼的形态改变也可以自测疾病。
1.眼球形态变化正常人的眼球在眶窝内深浅适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虽略有不同,但在当地人群中眼球位置是适中的。
有些疾病就会出现眼球的浅、深位置改变,最常见的是眼球突出和凹陷。
2.眼睑变化眼睑位于眼眶前方,分为上下两部分。
正常人上下眼睑活动自如,开闭如常,上下睑缘对称。
当闭合时睑缘紧密不留空隙。
眼睑自然睁开时,能使整个黑眼球外露。
当全身和眼部发生疾病时,眼睑会出现形态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3.瞳孔的变化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为2。
5mm。
当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
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的变化是正常生理现象,当有疾病时瞳孔的大小、形状出现异常,可根据其变化特征自测疾病。
视口辨病口腔是食物的通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食物能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如果摄入的饮食不洁,则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如饮食不当,过多地食入肥甘厚味,久而久之则成大患,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
观瞳识病
L/O/G/O陆曙民制作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描写“瞳孔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
因为通过这个窗口往往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喜、怒、哀、乐。
但是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眼球中的孔状黑圈——瞳孔,还是另外的一个窗口,它的大小和形态变化,常常预示着人体的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2-4毫米,颜色像一池井水,黑洞洞、清湛湛的。
若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由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
一般来说,老年人瞳孔较小,而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青春期时瞳孔最大。
近视瞳孔的变化范围可非常大,当极度收缩时,直径可小于1毫米,而极度扩大时,可大于9毫米。
在通常室内光线下,若瞳孔直径小于1.5毫米或大于5毫米,边缘不规则,对光反应迟钝,L/O/G/O一般人瞳孔直径变动于1.5-8.0毫米之间瞳孔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
虹膜上平滑肌的伸缩,可使瞳孔口径缩小或放大,以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眼科医生为方便检查病人的眼底,常用药物来扩瞳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脑肿瘤等左右瞳孔大小极端不同,或不是圆形瞳孔:常见于脊髓结核、脑脊髓梅毒。
有不洁性生活者,应作“性病”检查,及早诊治梅毒病人的瞳孔瞳孔变大:瞳孔直径大于5毫米。
多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重症的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一旦死亡,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为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多见于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以及老年人的脑桥肿瘤、脑桥出血,也可见于糖尿病(糖尿病导致植物神经损害,可影响瞳孔的舒缩功能,临床发现,糖尿病人的瞳孔较正常人为小)。
另外,有机磷中毒,亦可出现瞳孔缩小,吗啡中毒时可出1.瞳孔变红常见于眼外伤或某些眼内出血疾患。
根据眼内出血的多少可有不同的形态,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损害红色的瞳孔2.瞳孔变白见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高度近视,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手足抽搐等并发症,也可因外伤所致。
中医望闻问切,从眼睛就能看出的十五种疾病!
中医望闻问切,从眼睛就能看出的十五种疾病!眼睛不仅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取景器',还是透视身体健康的窗口,很多问题都能通过眼底反映出来。
美国国家眼睛研究所的首席调查员史密斯医生表示,眼睛可反映你健康的情况。
不仅如此,中医的望闻问切,同样在诊断时会观察眼睛的状况,那么眼睛到底是怎样暴露我们的健康状况的呢?知道这些,学会自检,又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掌握了一分。
1、眼睛瞳孔不对称或是脑肿瘤眼睛瞳孔不对称,有时是先天的,但当其中一只瞳孔的体积出现变化,可能显示瞳孔的神经有问题或发生脑肿瘤。
2、眼睛发黄可能患了肝病眼睛发黄,证明出现黄疸。
传染性肝病、胆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等疾病是引起黄疸的原因。
可能有肝病隐忧。
3、眼白出现血片警示动脉硬化眼白出现血片是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的警示牌。
4、眼白出现绿点大多是肠梗阻信号眼白出现绿点大多是肠梗阻的早期信号。
5、眼白出现红点糖尿病眼白出现红点是毛细血管末端扩张的结果。
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此类症状。
6、眼白出现三角这是蛔虫病眼白出现三角、圆形或半月形的蓝色、灰色或黑色斑点是肠蛔虫病的常见症状。
7、眼睛充血假如眼睛感到疼痛,便需找医生看看是否感染一种名为巩膜炎的疾病,假如只是一只眼睛受影响,可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8、眼肿眼睛肿凸起来,是显示甲状腺有问题。
9、眼睑下垂下垂的眼睑多数是衰老的表现,若只有一只眼睛的眼睑下垂,甚至是肿痛,需赶紧看医生,因为可能已出严重问题。
11、眼球的虹彩上有白点可能是角膜溃疡,通常是戴隐形眼镜引起,要立即看医生。
12、痕痒、眼红和流泪水这些征兆可能显示过敏,可尝试服药和冷敷。
13、眼皮的颜色上眼皮里面如出现粉红色则表明身体状况良好,假如出现红色表明血液、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功能失常,出现白色表明缺少血红蛋白、贫血或者血液循环失常,出现红黄色则可能是肾、肝、脾、胰腺、心脏的功能失调。
14、眼白发蓝这是缺铁性贫血眼白发蓝医学上名之为蓝色巩膜。
瑶医三大法宝之一,神奇的目诊,看眼白知健康
瑶医三大法宝之一,神奇的目诊,看眼白知健康
说起瑶医,不得不提它的三大法宝,滚蛋、目诊、药浴。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目诊。
什么是目诊呢?
就是通过观察眼睛看你有没有什么疾病,包括以前得过什么病,未来会得什么疾病。
观察眼睛的那一部分呢?
白睛,就是眼白部分。
如何观察呢?
很简单,瑶医是拿一个放大镜观察,因为这样看得比较清晰。
像这样,手持放大镜,观察对方的眼白,主要看眼白有没有红血丝和斑块。
1.如果眼白有U型红血丝
代表有严重疾病,比如癌症之类的。
2、如果眼白上出现褐色板块
说明血管里面有毒素,要多吃点清洁血管的蔬菜,青菜、木耳等。
3、眼白血管比较杂乱
代表有生殖系统疾病
4、眼白上端出现粗大的血丝
代表颈椎有问题
5、眼白血管末端有斑点
代表甲状腺问题
6、眼睛出现浮状的铁锈
说明血糖高,要预防糖尿病
7、眼白血丝是螺旋状的
注意直肠
亲们,可以让小伙伴观察下自己的眼白哦,记得转动眼珠,眼球上方、下方多看看。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专家提醒,眼睛如果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疼痛、流泪、畏光、视力减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看眼睛断病!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看眼睛断病!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目为肝之窍,心之使。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与五脏六腑皆有联系,而与心、肝、肾的关系更为密切,可反映脏腑精气盛衰。
因此,望目不仅是望神的重点,而且在诊察病情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对某些疾病的诊断甚至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
《重订通俗伤寒论》说:“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故观目为诊法之首要。
”古人将目之不同的部位分属于五脏。
瞳人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
称为“肉轮”。
并认为观察目的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此即“五轮”学说。
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望目应重点观察两目的眼神(见“望神”)、色泽、形态和动态的异常改变。
1.色泽正常人眼睑内(睑结膜)与两眦红润,白睛(巩膜)白色,黑睛(虹膜)褐色或棕色,角膜无色透明。
其异常改变主要有:目赤肿痛:多属实热证。
如白睛发红为肺火或外感风热,两眦赤痛为心火,脸缘赤烂为脾有湿热,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
又诸经热盛,皆可引起目赤。
白睛发黄:为黄疸的主要标志。
多由湿热或寒湿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在皮肤黄疸轻微不易发现时,望白睛发黄即可早期发现。
但须与中年以上人的球结膜脂肪沉着相鉴别:后者为稍隆起的淡黄色斑块,在睑裂部最明显;而黄疸的黄色则均匀无隆起,在眼球周围明显,愈近黑睛愈浅。
目眦淡白:属血虚、失血。
兼见面、唇、舌淡白无华。
是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目胞色黑晦暗:多属肾虚。
是肾睛亏耗,或命门火衰,水寒内盛之象。
2.形态其异常改变主要有:目胞浮肿:为水肿的常见表现。
因目胞属脾,脾恶湿,且该出组织疏松,故水肿可先见于目胞。
观察此处微肿可早期发现水肿。
但健康人低枕睡眠后一时性胞睑微肿不属病态。
眼窝凹陷:多为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可见于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的病人。
若久病重病眼窝深陷、甚则视不见人,真脏脉见,则为阴阳竭绝之候,属病危。
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
肝开窍于目。
目得营养主要就是肝血得供应。
眼睛也就是人体脏腑得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内脏或器官得病变。
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得区域显示出来。
眼睛与人体得对应关系如下:一。
望眼诊病法1、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
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
一目就是单眼皮,一目就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3、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得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5、双面黑晴有较大得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
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
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6、双目靠鼻梁内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
见图2—7,图2-87、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
见图2—9,图2-108、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得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9、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
见图2-12,图2—13。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
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10、双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静脉怒张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
如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图2-14)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2)11、双眼上方如钟表12点白晴处有“U”形毛细血管扩张者(图2—15),多为肠,胃,肝恶变病先兆。
察眼识疾病
有效。不要超负荷工作到太 晚或起得太早,不要食用过 多的盐和饮用过量的咖啡。
眼睛突出。有些人眼睛 看起来突突的,大家第一个 想到的一定是甲状腺有问 题。其实,排除眼窝本身的 炎症、肿瘤、出血以外,突眼 除非是天生的或因高度近视 引起的外,还要考虑到内颈 动脉海绵静脉窦瘤或白血 病、恶性淋巴癌的转移。
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这往往提示肝血不足。中医 认为,“肝带血而能视”,是说 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东西, 是因为有肝的正常运作。所 以,当肝血充足时,双目会神 采奕奕。
眼睛浮肿。这种现象表 现肾和肾上腺的失衡,有可 能是慢性肾炎。此时应该延 长睡眠时间.多吃热的食物 如炖肉等,多吃红萝卜、白萝 卜等蔬菜,饮蒲公英茶会很
养生保健
祭眼识疾病
◎李军/宜丰县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六 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睛”。我们常说某某人两眼 无神,一定是生病了,可见眼 睛不但是人类的“灵魂之 窗”,更是我们的“疾病之 窗”!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双 目就会炯炯有神.而且视物 清晰;当我们生病时,眼睛就 会变得无神,且视物模糊。 下列几种症状往往就是身体 内部疾患的信息。
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
性肺病。Q
疾病(黄疸型肝炎呈明显黄
色);
球结膜出血(多呈絮状、
颜色鲜红、眼睛有胀痛 感)——高血压;
球结膜出现微小血管
瘤、表面像小血点——动脉
粥样硬化;
眼部浮肿(伴有头面部
浮肿症状) 病;
提ZK患有肾
眼睑浮肿,伴有下肢浮
肿——患有心脏病;
夜盲——维生素A缺
乏; 眼圈发黑(伴有面色无
华、体质虚弱消瘦)——可
能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肾
黑眼圈或有眼袋。如果 排除熬夜的问题,长时间的 黑眼圈或有眼袋,就不仅仅 是关系到美丽的问题了,而 可能是因为压力大引起肝郁 或肝脏功能的紊乱。
目诊:通过眼睛看全身(图片高能,慎点)
目诊:通过眼睛看全身(图片高能,慎点)注:下文图片可能会引起不舒服,建议大家慎点,避免引起不舒服。
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1、右眼肝区有一点片状的黄色影子,说明肝火非常旺盛。
2、糖尿病:眼睛里出现浮状的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
(出现锈斑表示体内血管内垃圾较多)3、高血压: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4、高血脂:黄色锈斑5、颈椎疾病: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
弯弯越多越严重6、肾部肿瘤:下眼皮黑色,黑白交接的代谢轮呈锯齿状不平整光滑。
7、直肠癌:血管呈螺旋状8、肺、肝部疾病:出现叶脉状扩张、分叉9、赤脉贯瞳:一根血管要及时就诊,二根血管是重症瑶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来反映瑶族对病症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
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
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
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
有学者观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
(五)月经、带下病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
中医眼科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眼疾
中医眼科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眼疾中医眼科学历史悠久,诊断眼疾的方法独特而精妙,其中望闻问切四诊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眼部及全身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首先,观察眼睛的外观。
看眼睑,若眼睑红肿,多为风热或热毒所致;眼睑浮肿,可能是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看眼珠,眼珠突出,可能是肝郁化火或阴虚阳亢;眼珠转动不灵,常提示气血不足或经络阻滞。
再看眼白,眼白红赤,多为外感风热或肝胆火盛;眼白发黄,往往是黄疸的表现。
还有瞳孔,瞳孔缩小常见于肝胆火炽或中毒;瞳孔散大,可能是肾精耗竭或颅脑损伤。
除了眼部局部的观察,中医还会留意患者的整体神色。
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可能气血亏虚,影响眼部的滋养;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可能是肝火上炎,易导致眼疾发生。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患者说话的声音,若声音洪亮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则多为虚证。
闻患者呼吸的气息,呼吸急促、气息粗重,可能是肺热壅盛,这与某些眼疾的发生发展也有关系。
问诊,是获取病情信息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询问患者眼部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变化情况等。
比如,是否有眼痛、眼痒、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
还会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如睡眠情况、饮食偏好、二便情况等。
因为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眼疾的发生往往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长期失眠可能导致肝肾阴虚,从而引发眼干、视物昏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可能出现眼睑下垂等症状。
切诊,主要指脉诊和触诊。
通过触摸眼部,感受其温度、硬度、有无结节等。
比如,眼部有肿块且质地坚硬,多为实证;肿块柔软,可能是虚证或痰湿凝滞。
脉诊在中医眼科学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脉象弦数,可能是肝胆有热;脉象细弱,常提示气血不足。
不同的脉象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状态,为诊断眼疾提供依据。
中医眼科学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眼疾,并非孤立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四诊合参,综合分析。
比如,一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眼干涩的症状。
中医眼科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眼疾
中医眼科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眼疾中医眼科学历史悠久,诊断眼疾时,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且独具特色。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运用这四种方法来诊断眼疾的。
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方法。
在中医眼科学中,望诊首先会观察眼睛的整体形态和色泽。
正常的眼睛应该是明亮有神、黑白分明、眼睑开合自如。
如果眼睛红肿,可能是风热或热毒侵袭;眼睑浮肿,多为水湿停滞;眼胞青紫,往往提示有瘀血。
观察眼珠的情况也至关重要。
眼珠突出,可能是肝郁化火或阴虚阳亢;眼珠转动不灵,则可能是气血不足或经络阻滞。
还要留意瞳孔的大小和形态,瞳孔缩小常见于热毒壅盛或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可能是肾精耗竭或颅脑损伤。
此外,白睛的颜色和状态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白睛红赤,多为外感风热或肝火上炎;白睛发黄,通常是肝胆湿热;白睛出现瘀斑,提示有瘀血内阻。
眼部分泌物也不能忽视,比如眼屎多而黄稠,多属热毒;眼屎稀薄而量多,可能是湿邪所致。
闻诊在中医眼科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能提供一定的诊断线索。
比如,听患者的声音,如果声音洪亮有力,一般正气较足;声音低微,则可能是正气虚弱。
闻患者的口气,口气臭秽可能是胃火炽盛,这与某些眼部炎症可能相关。
问诊是获取病情信息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询问患者眼部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发展变化等。
比如,是否有眼睛疼痛、瘙痒、干涩、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是突然发生还是逐渐加重的。
还要了解患者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头痛、头晕、口干口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因为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全身的健康状况会影响眼睛。
此外,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用眼习惯、睡眠情况、饮食习惯等。
长时间用眼过度、睡眠不足或饮食不节,都可能导致眼部疾病。
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引发眼部并发症。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脉诊方面,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的气血阴阳状况。
看眼诊病——眼部五轮看五脏,看眼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
看眼诊病——眼部五轮看五脏,看眼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中医治疗疾病,一般会根据病人身上的气色变化以及舌苔等方面,初步判断病情。
不过,还有一种看眼诊病的方法,大家可能以前听说得很少,对于感兴趣的朋友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建议收藏起来!下面科普医生为你解密!这些看眼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序《太平圣惠方·眼论》记载:“肝脏病者,应于风轮,心脏病者,应于血轮,脾脏病者,应于肉轮,肺脏病者,应于气轮,肾脏病者,应于水轮”,对于五轮的名称,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各轮的主要症状等均有一定的论述。
但是此时五轮在眼中分部仅瞳神属水与白睛属气较为明确,其余各轮均有缺失。
而据考成书于北宋的《秘传眼科龙木论·龙木总论》当中也有关于五轮的记载,但“黑睛属肾”与“肝应风轮在内无形”的说法,又与后世相左,说明至此时五轮的眼部分属尚未完全定型。
直至南宋末年,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始将五轮的眼部分属明确为:“眼属五脏,首尾赤皆属心,满眼白睛属肺,其上下肉胞属脾,两中间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
此说得到后世眼科医家的认同,将五轮学说的主要内容基本固定下来。
一、眼睛与脏腑不少人熟悉中医的“肝开窍于目”之说,知道眼睛和肝脏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对于眼睛和其他脏腑间的关系也许不一定清楚。
其实,不只是“肝开窍于目”,在经络、气血等方面,人体五脏六腑和眼睛之间都有着密切的甚至可以说是微妙的对应关系。
“脏之病必现于眼,眼之有证乃脏之不平所至”。
从中医的整体观点来说,眼疾在一定程度上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
中医将眼睛大体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份。
1、胞睑,指上下眼睑,它的病变常与脾胃有关。
肉轮:即上下眼睑、属脾。
因脾主肌肉,故称眼睑为肉轮。
(一)正常现象: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的功能正常则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1) 眼睑下垂、眼睫无力。
多中气不足。
2) 目乏,多脾虚夹风。
3) 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如何看五官知疾病
如何看五官知疾病中医望五官便知五脏盛衰(一)望眼:肝开窍于目,且五脏的精华皆上注于目,故目的望诊很重要。
望眼主要是诊察眼的神态的眼色的变化。
一般说来,久病、重病而眼神正常的,病多可治;眼无光彩,闭目不欲视或眼神异常的,病较难治;双眼窜视(上翻)、直视、斜视,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则是病危的征象。
眼红肿痛的为风热;巩膜色黄、肤黄、尿黄的,为黄疸巩膜蓝色多见于小儿的急慢惊风(或由高热、或由结核性脑膜炎、或久吐久泻引起);眼干涩,多为肝血虚眼睑浮肿多为水肿(可见于肾炎、肾盂肾炎,妇女有的于月经前后亦可有眼睑浮肿);晚上视物模糊,中医称为雀目或夜盲(可见于维生素A、D缺乏);瞳孔忽大忽小、大小不相称,多为肾绝(可见于热性脑病等危症);球结膜充血,则多属肺火或心火。
(二)望鼻: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从观察呼吸和鼻分泌物,可帮助了解肺的功能或有关病证的情况。
鼻塞、流清涕,多为风寒;鼻塞、鼻涕黄稠为风热涕黄浊腥臭为鼻渊(可见于化脓性鼻窦炎或鼻炎);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多为风热闭肺(如患支气管肺炎时);鼻孔干燥,黑如烟熏,为肺胃热极伤津;鼻头常红赤,则为酒渣鼻,为肺胃热郁血瘀。
${FDPageBreak}中医望五官便知五脏盛衰(三)望耳: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属少阳经,为宗脉会聚之处,故当人体脏腑或局部受到某种病因影响而致阴阳不调时,就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的病理反应。
正常人的耳廓,特别是耳轮,常肉厚而润泽,这表明肾精充足;如肉薄而干枯,则为肾阴虚损;黧黑萎缩则为肾败;小儿麻疹将现时,多见于耳轮冷及耳背显红脉;久病血瘀,可见耳轮皮肤糙皱或耳垂萎缩;耳内流脓为肝胆湿热(中耳炎),久之,可致耳聋。
(四)望唇:中医认为,唇口为脾之窍。
观察唇的情况可以帮助了解病证的寒热、虚实。
唇色淡白,多为血虚;唇色青紫为瘀血凝滞;色暗红为寒证,多见于心肺功能不全或缺氧之时;唇色深红而干,多属热证、实证;牙关紧闭(口噤),多为实证;口腔满布白色糜点为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胎毒之证。
眼诊图谱视目诊病
眼诊图谱视目诊病望诊祖传独门绝技--观目诊病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
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
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观眼识病法
观眼识病法观眼识病法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的分布。
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内传到脏腑,或由脏腑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以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
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眼睛有联系。
经络在周身其他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络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就象肺结核愈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
从而有些病人扒开眼睛即可见几个经脉都有异常的络脉。
经总结,归纳出白睛络脉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
(一)络脉的形状络脉的出现有七种形状:⑴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渐向前则逐渐变细。
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⑵曲张或怒张: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至于怒张。
为病势较重。
⑶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
例如左眼肾区向下焦延伸。
可以有两种情况,一为由肾病传入下焦;二为此种下焦的疾病(例如腰腿疼痛,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是由肾经而起,病源在肾。
如果络脉虽由肾区向下焦延伸,但其根部络脉较浓,是\说虽传入下焦而肾病未愈。
反之如由肾区向下焦延伸,其肾区根部形色俱淡,是说病已传入下焦,但肾经的疾病已渐减轻。
其他各经,依此类推。
⑷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
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⑸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
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的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
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的上面似的。
⑹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之。
⑺垂露:写毛笔字讲“悬针”、“垂露”。
白睛络脉下端象垂着一颗露水珠似的。
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
见于其他经,多属郁症。
(二)络脉的颜色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
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眼诊大全(中医读眼术)
眼诊大全(中医读眼术)眼睛被我们称为“心灵的窗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像是做了坏事的人,内心羞愧的人,我们都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窥视出端倪。
并且,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每个人的眼睛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韵味。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眼是“火眼金睛”的眼,是正义和正直的眼;红楼梦中泼辣的王熙凤是三角丹凤眼,是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眼;水一般的林黛玉的眼睛则是含情脉脉,似喜非喜的眼;水浒传里张飞的眼睛则是炯炯有神,圆滚滚的大眼睛。
老百姓俗话说“眼大陋神,眼小聚光”,有的人眼睛像老虎一样,虎视眈眈,还有的人眼神像一潭死水一样,目光呆滞。
有的长寿老人则是目光矍铄,目光敏锐。
我给大家讲的这些,都是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来看的,那为什么眼睛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抑或是生命的状态?五大处•心脏对应着内眼角和外眼角。
三角丹凤眼的王熙凤,她的心机非常重,所以她的眼角非常大。
用老百姓的话来讲,眼角都立起来,这样的人心高气傲又厉害。
那通过眼角能看出心脏的什么疾病呢?如果一个人两个眼角总是发红,再加上本来就患有口腔溃疡和舌尖起泡,就表明此人心火过旺。
如果此时不加以调理,随着时间的发展至心火扰神之后,就会出现心悸,失眠的情况。
不信大家就看看,如果一个人眼睛两个眼角全是红血丝,还肿眼脬,你问问他,是不是昨晚没睡好。
这就是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症状。
•脾脏对应着上下眼皮。
很多老年朋友过了五十岁以后,都会出现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的情况,慢慢的到后来,就发现小眼睛那个眼睛是越来越小,情况更严重的老年朋友甚至时不时都要向上提一提下垂的眼袋,否则就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五行学中认为是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所以眼睑下垂。
如果眼睑肿大则是肾虚水肿,肾小球肾炎,心脏病的先兆。
而且现在最常见的老年重症肌无力,刚开始都是从眼皮,眼袋下垂等微小症状发展开始的。
•肺脏对应着白眼仁。
白眼仁我要重点的讲一下,为什么?因为白眼仁是眼睛上最容易观察的地方,也是老年朋友看的最清楚的地方!正常人的白眼仁是洁白而又有光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右相传血邪攻。
破瘀复新病必空。
左眼传右,右眼传左,左左右右相传不休。
此血不归经络,邪血妄行。
治宜破瘀血、复新血。
使血能行。
则病去矣。
右眼传左阴旺极,先泄心肝补肾液。
右眼先赤传于左。
此阴经旺也。
书曰腑为阳、脏为阴,今右传左,此五脏之热,又当以心肝为主,脾肺次之。
又宜补肾肝木也。
木能生火。
肝心二经有病。
安得右不传左。
须用泻心肝之药为主君,凉脾之药佐之。
然四脏皆宜用泄,肾独用补,何也。
古方只有补并无泄肾之法。
四脏皆实火、肾乃虚火也。
予故用特补肾之药。
以生其水也。
水火既济。
则右眼不传左矣。
左赤传右阳经旺。
通利大小二便往。
左眼先赤后传右。
此阳经旺也。
书曰五脏为阴。
六腑为阳。
今左赤传右。
此六腑之热。
只当审其最者而治之。
如六腑之热者,当泄之。
六腑之大肠与小肠也,大肠能传送,小肠能变化。
胃、胆、膀胱、三焦此四腑用药,必须泄之;余二腑则用通利之药。
二腑能通利。
则自无左传右之患矣。
产后昏朦血气衰。
补血补气宜急追。
产后昏朦。
乃血气虚也。
当用四物汤以生其血。
加白术、黄芪以益其气。
此治血气虚弱也。
孕妇目昏血气涩。
安胎和气病自没。
有孕而目常昏。
血气涩也。
当以安胎和气之药服之。
遇水眼昏肾受湿。
先用除湿补肾急。
肾虚则湿气入,过水之后而眼昏,乃肾虚也。
切忌用凉药,宜用除湿汤三剂。
后当用黄岑、白术、茯苓、陈皮、附子之类。
此朱丹溪之法。
眼珠突出脏不安。
三黄汤用排风端。
五脏风毒攻冲,眼珠突出。
宜服排风汤、三黄汤治之。
赤而热痛者实在血。
须用破血除痛挚。
目珠赤色、目内作热、兼又疼痛,此血热也当以破血药以主之。
头昏眼花赤心乱。
十全汤补使精煖。
头脑昏沉疼痛。
眼前花乱。
治当以心经为本。
肝肾为标。
宜服十全大补汤。
赤脉遮睛脏热蒸。
药用泻火自然清。
赤脉遮眼,乃脏热气兼迫。
当泻火汤以主之。
瞳人倒入血气少。
八珍汤子所当考。
瞳神呙斜。
乃血气衰败。
宜用八珍汤服之。
瞳神散火肾之虚。
石斛夜明与磁硃。
瞳神散大。
须服石斛夜明丸。
千金磁硃丸治之。
迎神发痒肝积热。
洗肝散用莫停歇。
见风则痒。
此肝热也。
宜用洗肝散服之。
迎风出泪肾之虚。
四物五子丸治之。
见风则泪出。
用四物五子丸以疗之。
茫茫黑花肾之虚。
滋阴地黄汤用之。
目中看见如黑花、蝇飞、蛇走。
此肾虚也。
滋阴地黄汤用之。
羞明怕日肾之实。
泻脾汤子不宜失。
此脾经之实热也。
宜服泻脾之药。
多哆泪出肺之虚。
三花五子当徐之。
眼若生哆、兼又出泪,此肺虚也。
当用三花五子丸治之。
五脏内热如针刺。
凉药泻以脏热势。
珠如针刺一样,此五脏热炁之迫。
当凉药以泻之。
目渺五脏血气败。
八珍汤服自无坏。
目视渺茫,乃血气之坏。
当服八珍汤。
小儿青盲风邪尅。
说与神仙也无法。
两眼皆流浓水,此风邪之尅,兼精衰败。
乃患青盲之状,不治之症矣。
斑疮入眼痰血攻。
破血下气并踈风。
眼珠生如斑点之状,此血气攻冲。
治宜破血下气踈风。
则斑点去矣。
血侵睛者肝之热。
洗肝破血是良策。
血侵睛。
不可误认为血灌瞳仁。
此症独侵于外。
血灌瞳仁入在内。
此肝热也。
宜服洗肝破血散。
胬肉扳睛心之毒。
洗心散汤好煎服。
胬肉生于大眦。
如侵肺部与乌珠。
此心经实热。
服洗心散平之。
累年赤爛脾湿热。
消风绿袍病自没。
凡一时之爛弦,乃年年如此不休。
因脾受风也。
宜绿袍散洗之。
消风散服之。
目若大小脾之损。
补脾汤服病无存。
眼或只大只小是脾土损败。
治当以补脾之药平之。
拳毛倒睫膀胱热。
五淋汤用正相得。
足大肠之脉。
目弦属膀胱。
若此有热。
则是膀胱之症。
治宜泻膀胱之火。
眼若传者脏腑毒。
治宜下利不为祸。
此左右相传之说。
见人患而得已。
一传二、二传三。
乃脏腑毒气。
治宜下利。
两脸赤爛风湿气。
除湿当先去风继。
下胞赤爛乃脾胃受风之故。
肺亦受之。
肺主一身之皮毛。
今脸赤爛。
是脾胃受风湿之害。
用除湿汤加去风之药。
赤而痒涩血邪冲。
引血破血并去风。
眼睛赤而又痒涩。
此乃血不归经。
治当以引血破血为主,去风之药佐之。
乍明乍暗血之虚。
光暗无定四物主。
一会光。
一会暗。
光暗无定。
乃血虚也。
当以四物主之。
痛而生寒气之虚。
四君子汤不可去。
眼珠痛、身上生寒,此气虚也。
胃主气。
治当以四君子汤主之。
暴泪突起精之损。
十全汤加补精准。
泪出如泉,乃心气不安。
肺经虚弱。
肾水枯竭。
肝不能运气。
五脏精神衰败。
故泪如雨。
当用十全汤,以补精药佐之。
非时痛者日月风。
四季解表自然宗。
不时痛谓:一会停、一会痛而又停。
此受风寒之故。
法四季以表之。
夜间痛者阴之虚。
四物滋阴病如驱。
日不痛。
夜间痛者。
此阴虚也。
血,阴物也。
夜痛是血虚。
当用四物汤加滋肾药佐之。
日间痛者阳之实。
三黄汤子宜多食。
日痛夜不痛。
此阳火也。
宜以三黄汤主之。
下气之药佐之。
不痛赤痒气之衰。
四君子汤病必退。
目不痛而只赤、痒,乃气之虚。
不可误认为风痒。
当以四君子汤主之。
白星乱者血之变。
四物汤加养神便。
目前常有白星乱走一般。
此血虚也。
肝血不足。
精神虚弱。
当服四物汤。
加养神之药。
视物不明脾之损。
参苓白术汤必需。
凡视物如有物遮盖一般。
乃脾虚。
用参苓汤。
小眦赤者心之虚。
养心汤服病即除。
小眦角红。
乃心之虚。
用茯神养心汤。
大眦赤者心之实。
洗心散用当宜急。
大眦角红。
乃心热也。
服洗心汤。
赤而痛者肝之实。
须用洗肝散无失。
白珠赤色眼作痛。
乃肝经实。
用洗肝散。
赤而昏者肝之虚。
补肝泻肺病自除。
白珠赤色而又昏朦。
补肝泻肺为主。
辩论明解五脏有热俱宜下利赤眼赤肿脏积毒。
三黄八正宜熟读。
乾大肠是传道廓为天、手阳明。
传道当因是本经。
肺肝雍滞风热侵。
大肠若顺应须愈。
痛泪之眼雾罩睛。
大肠者传道之官。
肺肝有热风则侵。
必须通利大肠。
而肺肝之热泻矣。
若不通利大肠。
目则痛兼又下泪。
眼前似觉有雾罩一般。
此肺肝有热,宜通大肠。
坤脾胃是水谷廓、为地。
脾是太阴、胃是足阳明。
食积伤脾主胃中。
两加精神两相冲。
胞睑渐侵肿睛赤。
还解中宫热不通。
积食伤胃亦伤脾。
脾胃受伤。
眼皮上下红而且肿。
此脾胃受热。
必宜解利。
病即去矣。
坎肾是会阴廓、为水、足少阴肾虚纳病晓因由。
酒色过渡更多忧。
莫道睛痛无大故。
看翳渐裹双睛头。
肾经虚弱。
皆因酒色过度。
故双目昏朦。
而且疼痛。
若不急治。
肾水一枯竭。
目即生翳矣。
离命门是胞阳廓、为火、手厥阴。
双目俱伤在命门。
眼前苍乱急分难。
还当补肾调肝气。
赤脉交加翳纵横。
命门乃水火出入之道路。
肾水一虚。
肝气则盛。
故目花苍乱。
宜急治之。
当补肾为主。
调肝次之。
艮胆是清静廓、为山、足少阳。
视物不明似雾遮。
时时将手试睛瞳。
要知冷泪频频下。
皆是肝虚胆气攻。
胆虚则视物不明。
有如雾遮。
况且冷泪频频下。
此又肝虚也。
胆属甲木。
肝为乙木。
肝既虚。
胆亦虚。
肝为泪运。
泪皆肝出。
治当滋肾水。
书曰: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盖亦相生之故。
震小肠是関泉廓、为雷、手太阳。
小肠腑属関泉廓。
受病原因心内传。
两眦多生涩哆症。
但调经热自然安。
小肠有病。
出于心经所传。
心有热。
小肠亦有热。
宜传心利小便。
涩哆之患除矣。
撰肝是养化廓、为风、足厥阴。
三焦六腑胆中脏。
胃热冲风睛犯光。
隔远风邪犹之可。
纵投热药痛难当。
肝有风邪宜去风邪为主。
勿用热药。
若服热药。
目转痛矣。
兑膀胱是津液、为泽、足太阳。
膀胱之腑肾为天。
冷热相逢本脏居。
睛赤脉横轮廓内。
不逢妙手岂能除。
膀胱若冷。
则赤脉侵睛。
膀胱之位居于小眦。
若生赤脉。
非刀割安能去矣。
制甘石法甘石打碎如绿豆大,锅内将童便二指深。
以桑柴火煮至口偿有咸味方止。
选四月不升。
號龙砂作法。
又将九两入灌内封固。
用桑柴煮一烛香。
冷定取出咸粉备用。
五烹做法甘石粉四刃研末号五烹作法备用甘石粉五两用后药制荆芥薄荷紫苏防风羌活莲召靳艾槐角苍耳赤芍黄连千里光猪胆苏木藁本桑叶牛旁芜慰俱各三刃入铜锅内熬汁。
去渣澄清。
又将药渣熬水。
待冷飞虎液石。
煮干入姜三片。
焙干。
号虎液作法备用。
又将前选出龙砂。
用千里光、蚕砂、桑柴灰各三片。
以童便烧滚润湿。
用皮纸托着。
又以童便烧滚滴汁二三碗。
入甘石在内。
瓦灌封固。
煮半柱香。
冷取出真正龙砂备用。
对眼药法龙砂七分虎液三分五烹二分冰片一分二厘共研细末。
至无声为度。
点一切云翳赤障。
又对眼药法虎液龙砂共合一处备用荆芥薄荷玄参四风白术隧(生)仁白芍枝子莲召干葛槟榔千里光黄岑柴胡升麻地黄木贼细辛车前子枸杞白芷全退双皮枯草草决花粉龙胆白菊石决七厘香附青相蒙花天麻京子谷精当归黄连黄柏白共切片。
水侵三日。
熬汁去渣。
煮前虎液龙砂口尝有苦味方止。
号凤翎备用。
对开瞽目药方风翎一片龙砂二片虎液一分珍珠三分琥珀三分冰片一分二厘赤金三张。
共擂至无声,磁瓶装存。
可点多年瞽目。
一切厚翳等眼。
论五脏受病歌大眦赤脉通精。
心经实热。
哆目坚浓。
外障肺热可除。
羞明怕日兮。
脾红上实。
蝇翅黑花兮。
肾水不足。
赤而不痛。
膀胱壅。
小眦赤脉通小肠。
目黑生花。
补肾还精可巧。
血灌瞳神泻心。
活血当详。
血翳包睛。
三焦血热。
偏正头风。
错乱阴阳。
热极障睛。
凉膈散。
白膜遮睛泻肺汤。
迎风洒泪。
肝虚而风入脑。
凉哆遮睛。
肝热则血上冲。
早晨疼痛,乃虚阳之火攻注。
午后昏朦痛甚。
实阴道亏伤。
痛极生寒。
气虚作病。
痛而发热。
血败为殃。
目挑肿胀。
脾肺雍。
脸停淤血。
胃湿汤。
妇人血气逆流。
则血灌瞳仁。
破血为主。
小儿遇疹生翳。
用药者解毒为良。
圆翳外障。
肝经虚。
还睛丸。
内障如水。
热泪迎,通肝散。
强阴暗阳昏。
肝肾二经宜养。
风热眼。
先将良药以祛风。
眼有七十二症。
尤当究详。
又人之最灵莫过于眼。
眼有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气顺流。
而目光明矣。
或受风热而昏沉。
盖虚实之所难明。
故为五行之主。
肾属水,乃水轮主之。
心属火。
乃血轮主之。
脾属土。
乃轮主之。
瞳神则沉冷昏浊。
有五色出焉。
睛青白黄。
则是肾虚也。
黑睛上生红障。
肝受热。
生白膜。
肝虚冷也。
大眦红、生胬肉、攀睛是心经也。
小眦红是心虚也。
上下二胞倒睫黄爛。
是脾虚也。
红爛是脾也。
皮红爛湿皮火上蒸也。
眦肉绽红。
心火上炎也。
白珠有红筋。
肺火上腾也。
乌轮肿痛。
肝火上冲也。
瞳神昏痛。
肾火上升也。
瞳仁散大无光者。
肾虚也。
夜视昏花者。
气虚也。
干枯少润者。
血虚也。
羞明喜暗者。
虚极也。
弦爛不定者。
风痰雍也。
眶上肿痛者。
肝血盛也。
连搭泪痒者,而不可忍。
风伤肝也。
而不痛者。
纯风而无火也。
看眼秘诀要识看眼真秘诀。
须问起病是何日。
首询头痛及珠痛。
次审大便利与结。
或者头痛下攻眼。
羌活、蒙花宜先用。
次随痛处考方书。
先治头风为最急。
或只目痛头不痛。
双目瞳哆羞灯日。
此是肝热毒侵。
便闭当通滑。
宜发。
双目红紫色有寒。
鲜丝多是有热。
痒则明目祛风散。
通则桑防散可入。
汗下之后痛不痊。
四物龙胆效可必。
痛止双目红不散。
散热退红二方接。
目生翳急宜治。
先退翳障后退红。
先退红,翳难退。
此是吾师真秘诀。
目珠蠢红泪若浓。
此是肺经热毒攻。
泻肺汤子宜多服。
双皮散在后收功。
若还红是胭脂色。
退后散服妙无穷。
大眦胬肉及攀睛。
此是心经实热侵。
枝子蒙芩宜多服。
入手须先用洗心。
小眦生赤虚火动。
泻肝散及九仙丹。
两弦湿爛脾湿热。
或有拳毛并倒捷。
或生淡核与偷针。
椒粟二疮皆脾热。
上胞垂下涩难开。
七肾洗为中节粟。
椒二疮与痰核。
此等目疾宜划洗。
洗爛绿袍散为佳。
不疼不痛作昏朦。
轻烟薄雾渐渐浓。
或见蝇飞蛇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