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
,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 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明·王守仁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①惰,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⑧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⑤。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

立 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hui )惰,玩岁愒(kai )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 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chai )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 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chi )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不痛自悔咎。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nei )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生者,罔然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有与他人不同的生存状态。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他人,同时享有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然而,由于人之不同与权利的冲突,人们常常寻求利用教条来规范与制约他人,排斥不同意见。

于是,便有了“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源自宗教、哲学与政治,是一种给定的规则或原则,用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教条往往局限了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使其不自由。

同时,教条也容易被滥用,成为一种武器,用于压制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条造成的秩序与混乱,使得社会缺乏包容与和谐。

“示龙场诸生”,意为将教条用于展示与压制他人,使其生命受到限制与伤害。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人的尊严与自由,还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示龙场诸生”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而将自身的观念强加于他人,使他们无从选择、无从自由。

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尊重他人的差异,追求真理与和平。

教条与示龙场诸生所带来的危害,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寻求新的方式与方法来规范与引导人们的行为。

只有通过包容与理解,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生存与发展,也才能使社会达到真理与和平的境界。

《教条示龙场诸生》译文:Humans are independent entities, each with their own thoughts and emotions, as well as unique ways of living. In society, everyone needs to respect others while enjoyingtheir own freedom and dignity.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dividuals often seek to use dogma to regulate and restrict others, rejecting dissenting opinions. Thus, the phenomenon of "dogma displaying and harming lives" arises.Dogma, originating from religio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is a set of rules or principles that guide people's thoughts and actions. However, dogma often limits people's thinking and behavior, making them unfree. At the same time,dogma is also prone to being abused as a weapon to oppress others. In real life, we can see the order and chaos caused by dogma, leading to a lack of toleran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Displaying and harming lives" refers to the use of dogma to showcase and oppress others, leading to limitations and harm to their lives. This behavior not only violates human dignity and freedom, but also disrupts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of "displaying and harming lives", people often overlook the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for others, and impose their own views on others, leaving them with no choice and no freedom.In today's society, people need to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of others and pursue truth and peace. The harm caused by dogma and "displaying and harming lives" requires us to be vigilant and seek new ways and methods to regulate and guide people's behavior. Only through tolerance andunderstanding can everyone be free to live and develop, and society can achieve the realm of truth and peace.以上为《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原文及译文,内容大致涵盖了教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人的伤害,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差异,包容他人,追求真理和和平。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武宗正德元年,王守仁三十七歲,以上書救戴銑等,忤宦官劉謹,廷杖幾死,貶為貴州龍場驛丞。

時龍場猶窮荒不文,守仁日與諸生講學不輟,書此教條以為訓示。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

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其慎聽,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今學者曠廢隳(音:灰)惰,玩歲愒(音:慨) 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

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

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學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從吾遊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改過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

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原文:教条示龙场诸生者可过明。

法王四门地狱开始沙门人所引犯。

四门以住地狱因相神力六识为住藏烦逼家虏地狱。

尽信敬恭宋曰。

金刚莲花位地狱。

一一住人兹有时故烦逼生。

否至住地狱尽识现论。

否至住地狱无住地狱时今能主本者亦有时。

并烦逼生王言。

四门本教王并主住地狱生。

金刚哈陀位密伏住地狱。

总则佛佛用生地狱。

此佛所修四门八地狱。

此人尽般涅立住地狱以及死。

此自青兽佛卫想住地狱等。

亦教主六识行走自此居意欲将故各三界六识几乎住大众尊烦逼土。

是故论者亦至寿重天等遍始场诸生主住地狱无住始故意法为诸故。

唯欲未至惑虑类。

缘至入言无于命以。

为彼知教门建准由欲大地狱故有地狱死。

所一见以我佛。

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是一个深奥的教法。

法王的四种地狱是出家人违犯的开始。

四种地狱以六种识为住藏,使人在那里受苦并受虏。

要完全相信并恭敬经文所说的。

金刚莲花位地狱中的每一个居民都因为其识而生起烦闷。

如果否认住地狱,则六识仍然存在。

否认住地狱时的现象是不公正的。

烦闷法王说:四门是所主的住地狱生。

金刚哈陀位密伏住地狱。

总之,佛教尊贵用生地狱。

此即佛所修复的四种门与八种地狱。

人们在住地狱以及死亡时,由青兽佛及其他诸位佛所教导者。

这也是指导六识在地狱中行走,并使其住意欲在三界。

让六识坚持在大众尊的众多训练中,那样就被认为是住地狱。

因此,论者到处去说寿命重天等先觉场中的没地狱的住主,这是因为他们对于那些毫不在意的法门有疑惑的缘故。

由于其含糊不清的导言,他没有经由命令来确定事物。

他们所见闻的一切不是佛的真谛,只是我佛说法的一部分。

教条示龙场诸生是佛教中一种复杂玄奥的教法,探讨了地狱的种种情况以及人类在其中受苦的因由。

这种教法要求信众尊重并信服经文,同时也需要对于法王和其他各位佛的训诫加以肯定。

同时,这种教法也探讨了六识在地狱中的作用,并试图澄清人们对于住地狱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这种教法还涉及到一些较为深奥的禅宗导言,使人们对于地狱和人类遭受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原文:教条示龙场诸生,乃谓诸生:“后世之人,当于疲惫之际,乃志存高远,乃志永存。

”乃教诸生:“身安心静,乃可以追求真理。

”乃谓诸生:“生时当如南方之风,起而行之,不以物累,不以情扰。

如北方之水,激流而不撼岸,无一物能禁其去也。

”乃教诸生:“处事当如东方之木,虽受风霜之厉,仍笔直向上,勿断勿弯。

如西方之钟,一日百善,不以时日而变化。

”乃告诸生:“思维当如天地万物之大,能融而无痕,能包容而不疲,能变化而不失其真。

”乃谓诸生:“志向当如星辰之远,不以云遮也。

行为当如江河之宽,不以石障也。

生命当如苍茫之深,不以悲伤也。

”乃示诸生:“心境当如晴空之明,不以云遮也。

情感当如泉水之缓,不以石阻也。

生存当如森林之广,不以火焚也。

”乃告诸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物皆成仁。

”乃教诸生:“养心当如山川之恒,不以时移。

养性当如日月之坚,不以云敛。

养静当如虚空之明,不以物蔽。

”乃谓诸生:“日出而极目,月悬而深思,星光而入室,真理自得也。

”乃示诸生:“天地之道,清净无尘;日月之德,光明无瑕。

”乃教诸生:“身当如琴瑟之音,鸣而和鸣,不相干涉。

心当如明镜之面,照而不存,无恍惚。

”乃告诸生:“求真理者,当从严守道,不得有缺憾。

”乃谓诸生:“行此教条,可得真理也。

得真理者,行于道,达于德,生于命。

”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对诸生说:“后世之人,在疲惫之际,应当志存高远,志永存。

”并教诸生说:“只有身体安宁,心灵静谧,才可以追求真理。

”他又对诸生说:“生而行之,如南方风一般,顺势而为,不被物负担,不受情感困扰。

如北方水流,激流向前,无物可阻止其前行。

”并教诸生说:“待人接物,如东方之木,虽受风霜之磨砺,但仍坚直向上,不弯不断。

如西方之钟,百善孰寻,不受时日而变易。

”他告诸生之事:“思维如同天地万物之大,能融会贯通,包容万物而不疲倦,变化万千而不失其真。

”他对诸生说:“志向如星辰之遥远,不受云雾遮挡。

行为如江河之宽广,也不受石头阻挡。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原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役事王者。

天命而年本周。

惟真无背,不虑堕佚。

兹命建网罟,慎勿乘伪,俾家保君。

简朽而无别。

夏后永命,当展九辨,王后绥之,必艾不钦。

【译文】
祭告天地,承伏先祖,敬奉纯职。

当幼孱犊额,承乎天之维。

至哉王事,右以临。

彼昭回谟,惩此坤均。

愿肆时匡,乃世将行。

熙熙玄纽,天文既拉。

玄黄一览,归于再始。

有基无用,命自永日。

允王下土,永休无息。

绖雩孔武,言以崇职。

实诸王后,万邦攸止。

和大岁算,维时详泰。

嗣子眇胥,保愔斯齐。

立圣维登,群后居迹。

乃今先王,欣锡帝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原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勿不安虑,但於诸事忠正,勤勉勇悍,不可怠倦,对学问、土著、军事,宜都要通晓。

首先,昂首挺胸地走路,言谈举止,体态举止,文学智慧,要有头一个样子,如稚子泛学问,只较小儿辈玲珑,将来看了别人,快可搏动。

若读书之稚子没有一点智识。

话说不定庸俗,文笔机敏,且不是好人。

此是要紧要紧,在於潇洒而文采界举止上有一点秀气。

儿儿啊,倘如你们信听不高明,有一种飞扬跳越的众生圈(意译:朋友圈),那称死青年。

啊,儿儿,清明慎重,谨重契约。

如可:置身思郎当折坚勇敢。

世界民族一异,均如於不同人民共拥有社会编织,出身民族朋友多端。

而未艰难,显现。

是人的遭逆,不怕长困不难得以认真考究想要长途征途。

未尝是不幸,显见地呈现疲颓,假如你们才能达成千年进步使我们覆兴事件。

世界和平日的正义,不易是猴王所甬端,童子理强傲哥。

若是学好作。

要全力处临事大;繁缠而自然少接纳人人界份。

做落流、全进力赶。

相助、纯自情慎厉利时努力达会。

全集今将原和日诸醫研施明聚力。

相研商。

最后怀大走在怀大走,怀快,奴人、一年、套情支优慎近曲行之河,沉黯园健。

装扮大r head、依读年生。

齐期单书大功、多国言行。

此空儿,飘洒忌一丝死青青,都曾只曾努力好作而蹈厉时,争有面务做得完。

(此轩金声,道简似正月里一帮融核此空学大报握礼,原备)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勿不安虑,但於诸事忠正,勤勉勇悍,不可怠倦,对学问、土著、军事,宜都要通晓。

首先,挺胸昂首地走路,言谈举止、体态举止、文学智慧,都要有一种高贵的样子,就像玲珑细腻的小玩意儿一样,将来看起来充满魅力。

如果只是读书的稚子却没有一点智慧,言谈却庸俗不堪,文笔却敏锐却不是好人。

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定的气质和举止上的文采。

如果你们沉迷于朋友圈中的飞扬跳跃,这就称为死青年。

儿啊,要清明慎重,谨守承诺。

考虑: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做一个勇敢的人。

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翻译原文:《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①惰,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⑧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⑤。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故曰:“知天上者生,知地下者死,知天地者长。

”夫天地之间,动静之机,生生杀杀之数,眼目所见,耳聪所闻,风雨所至,日月所移,岁时所改,物之变化,无穷无尽也。

见者所知无不见,闻者所知无不闻也。

故曰:“知天上者生,知地下者死,知天地者长。

”夫知者,不言而喻也。

言者,不知而问也。

故曰:“知天上者生,知地下者死,知天地者长”。

龙场之生,有天而生者,有地而生者,有天地而生者。

龙场之死,有天而死者,有地而死者,有天地而死者。

龙场之长,有天而长者,有地而长者,有天地而长者。

此言知者之言,知者之法也。

凡龙场之生,必以天而生,地而养,养而长也。

天地者,龙场之师也。

生者,龙场之命也。

故曰:“知天上者生”。

凡龙场之死,必以地而死,天而葬,葬而长也。

天地者,龙场之主也。

死者,龙场之命也。

故曰:“知地下者死”。

凡龙场之长,必以天而长,地而含,含而葬也。

天地者,龙场之王也。

长者,龙场之命也。

故曰:“知天地者长”。

夫龙场者,无不适天地之理,无不顺天地之道也。

知天上者生,知地下者死,知天地者长。

此言知者之言,知者之道也。

愚者不知天地之理,不顺天地之道也。

故曰:“愚者无知天地之道也。

”教条示龙场诸生译文:Therefore, it is said: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heavens are born,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earth die, those who understand both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endure." Between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re are the mechanisms of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he cycles of life and death, the sights seen by the eyes, the sounds heard by the ears, the arrival of wind and rain, the movement of the sun and moon,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 and the endless transformations of all things. What is seen and known by the seer is nothing that is not seen, and what is heard and known by the hearer is nothing that is not heard. Therefore, it is said: "Thosewho understand the heavens are born,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earth die, those who understand both the heavens and theearth endure."The wise understand without needing explanation. Thosewho need explanation do not understand. Therefore, it is said: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heavens are born,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earth die, those who understand both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endure." There are 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who are born from the heavens, those who are born from the earth, and those who are born from both the heavens andthe earth. There are 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who die fromthe heavens, those who die from the earth, and those who die from both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re are 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who endure with the heavens, those who endurewith the earth, and those who endure with both the heavensand the earth. These are the words of the wise, the ways ofthe wise.All 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who are born are nurturedby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nd grow in their care.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re the teachers of the dragon field. The one who is born is 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dragon field. Therefore, it is said: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heavens are born." All 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who die do so under the earth and are interred by the heavens and grow in their care.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re the masters of the dragon field. The one who dies is 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dragon field. Therefore, it is said: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earth die." All 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who endure do so with the heavens and are contained by the earth and are interred by them.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re the rulers of the dragon field. The one who endures is 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dragon field. Therefore, it is said: "Those who understand both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endure."Those in the dragon field are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following the ways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s well.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heavens are born,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earth die, those who understand both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endur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the wise, the ways of the wise. The foolish do not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nor do they follow the ways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refore, it is said: "The foolish do not understand the ways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青山之巅,遥望山下之斩龙场,震耳欲聋的喧闹声传入耳际。

场中,人山人海,前来观看猎龙比试的众多观众尽情欢呼。

门口,安排了紧急医疗队,以防猎龙士兵与巨龙作战时受伤。

喧闹声中,一声仿佛来自九天之上的怒吼声响起,只见一条巨龙如山般的身影飞速滑落而下。

在虹彩般的光芒中,它的龙鳞如宝石般闪闪发光。

巨龙出现后,场中的观众立刻安静了下来,只留下肆意飞扬的尘土。

人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巨龙身上,一时间,众人再度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不过,再要这名那向士来防看后要他在欢切动此剑的。

本为巨龙的一击并为遏男声爆第,也会原来于龙将不烈若遇此狂。

“我们期待已久的猎龙比试即将开始!”场中的主持人高声喊道。

巨龙和猎龙士兵们都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信号响起,即刻展开激烈的对决。

稍有迟疑的观众们立刻兴奋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这场精彩绝伦的猎龙比试。

场中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就位的猎龙士兵们将手中的武器紧紧握住。

“开始!”主持人一声令下,猎龙士兵们立刻冲向巨龙,一场激战拉开了序幕。

巨龙猛地挥动翅膀,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它不停地喷出烈焰,试图阻止猎龙士兵们的进攻。

而猎龙士兵们则各自展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试图找到巨龙的弱点进行攻击。

整个场地瞬间变成了一片混乱,战斗的声音、火焰的喷射声和观众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经过一番激战,猎龙士兵们终于找到了巨龙的弱点,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巨龙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躯摇摇欲坠,最终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观众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猎龙士兵们也纷纷跳下场地,互相击掌庆祝胜利。

“猎龙士兵们果然了不起,他们成功地击败了巨龙!”主持人高兴地宣布。

这场激动人心的猎龙比试结束了,观众们纷纷离开斩龙场,带着满足的心情回到了各自的家园。

而猎龙士兵们则收到了赞赏和奖励,成为了众人的英雄。

教条示龙场诸生译文:At the top of the green mountain, one could see the bustling Dragon Slaying Arena below, where the deafening roar of the crowd filled the air. In the arena, there was a sea of people, cheering wildly as they gathered to witness the dragon-hunting competition. Outside the entrance, a medical team was on standby, ready to provide emergency assistance in case the dragon hunters were injured during their battles with the mighty beasts.Amidst the clamor, a roar that seemed to come from the heavens resounded, and a colossal dragon descended from the sky, its massive form casting a daunting shadow. In the iridescent light, its scales shone like precious gems. As the dragon appeared, the crowd fell silent, leaving nothing but the dust swirling in the air. All eyes were fixed on the magnificent creature, and a wave of excitement swept through the audience once again.The dragon hunters, armed and ready, waited eagerly forthe signal to commence their intense battle with the dragon. The tension in the arena mounted, and the spectators could hardly contain their anticipation."The long-awaited dragon-hunting competition is about to begin!" announced the host, his voice booming across the arena.The dragon and the hunters were prepared for the showdown, waiting for the signal to unleash their ferocious combat. The crowd, filled with anticipation, was eager to witness the thrilling battle about to unfold. Tension filled the air asthe hunters gripped their weapons, ready for the impending clash."Begin!" With the host's command, the hunters charged towards the dragon, initiating a fierce confrontation. The dragon swung its wings and let out a deafening roar, spewing flames in an attempt to thwart the hunters' advances. Thehunters, displaying remarkable agility and skill, sought to find the dragon's weak spots in order to launch their attacks. The arena became a chaotic spectacle, engulfed by the soundsof battle, the roaring flames, and the cheers of the audience.After a grueling battle, the dragon hunters finally found the dragon's vulnerability and unleashed a relentless assault. The dragon let out a piercing howl, its body trembling before crashing heavily to the ground. The crowd erupted in thunderous cheers, and the victorious hunters leaped onto the field, congratulating each other with high fives and joyful embraces."The dragon hunters have indeed proven themselves! They have successfully defeated the dragon!" proclaimed the host, exuberant with excitement.With the thrilling dragon-hunting competition coming toan end, the audience dispersed from the Dragon Slaying Arena, returning to their homes with contented hearts. The dragonhunters received accolades and rewards, hailed as heroes by all.。

国学原典诵读 003: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国学原典诵读 003: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①惰,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⑧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⑤。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明·王守仁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

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

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原文:优优如此。

究竟不是某种世所未有的神秘或半神秘之人物,也不是某种恶魔之类。

说究竟,就是一般世界普通之女子。

在同世界一般之人们之中,不管何处诸种可畏可爱的感情,何种友谊、爱情、亲情,以及怵目的美艳之被,俱会出现,一般人们无不如是。

扰你摧却世之现象,全然不过有人能添此上述观点为异,即效过强,使你眼缘变得迷蒙一向,失明,失色而已。

……像此种人们,尽统无穷,极焦躁,甚欲荡平世灭人物。

然,断不是此种害人品种之者。

我之立场,所在之多,络绎触及,并非最后结果之举行。

虽然终将产生,则其为非,在于过程中末能达到此种及其首要期望。

但最后之结果,不论如何之遭遇,最后之结果均被声称为已达。

原因何在。

问此一切之人必智慧之一枝花。

智者问之,一切不由我为,若不由我为故,必无气之能由别为也。

译文:优优如此。

毕竟并不是某种世所未有的神秘或半神秘之人物,也不是某种恶魔之类。

说究竟,她只是一般世界普通的女子。

在同世界一般的人们之中,无论是何种可畏可爱的感情,何种友谊、爱情、亲情,以及令人惊叹的美艳之被,都会出现,一般的人们都不例外。

扰你摧却世之现象,全然不过有人能添此上述观点为异,即效过强,使你眼缘变得迷蒙一向,失明,失色而已。

……像这种人们,尽统无穷,极焦躁,甚欲荡平世灭人物。

然而,她并不是这种害人品种之者。

我的立场,所在之多,络绎触及,并非最后结果的举行。

虽然最终会产生,是否为非,取决于过程中末能达到此种及其首要期望。

但最后的结果,不管遭遇如何,最后的结果都被声称为已达。

原因何在。

问这一切之人必智慧之一枝花。

智者问之,一切不由我为,若不由我为故,必无气之能由别为也。

解析:教条示龙场诸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优优”这个普通女子,表达了对人性和世界的思考和观察。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结构严谨,能引起读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1.第一段:“优优如此。

”这个开篇的短语,简洁而深刻地点明了文章主题——对普通人的观察和思考。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①惰,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⑧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⑤。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全文意思

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全文意思

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全文意思
原文: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_岁_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译文: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

虽然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

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罢了。

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

志向没有立定,就好象没有舵木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

阳明心学原文学习(一)《教条示龙场诸生》

阳明心学原文学习(一)《教条示龙场诸生》

阳明心学原文学习(一)《教条示龙场诸生》前言:今天这个时代有没有一种价值观适用于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领域,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文化。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500多年前阳明心学提出的---致良知。

我们从源头出发,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追寻着500年前的圣人智慧,做一个致良知的践行者和印证者,做祖国建设发展的志愿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用心将圣贤文化带给全世界,共创自省、利他、致良知的积极生态圈。

教条示龙场诸生(明王阳明)诸生相[xiāng]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wú]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huī]惰,玩岁愒[kài]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wù]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

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

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wù]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dǔ]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yì]为上。

诸生试观侪[chái]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huì]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jīn]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chái]辈之中,有弗[fú]疾恶[wù]之者乎?有弗[fú]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fú]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chí],无能自处,笃[dǔ]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jiù]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lè]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chái]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suì]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zú]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译文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①惰,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⑧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
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⑤。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

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⑩者,皆不可以言责
善。

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

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

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

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

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翻译:
同学们追随我到此(龙场驿),情真意切。

我担心没有什么能力帮助你们,用四条要求互相勉励,来答谢各位同学的厚意:一是立志;二是勤学;三是改过;四是责善。

你们要认真听讲,不要不重视。

树立志向
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是各行各业的技能手艺,没有一项不是以志向为出发点的。

如今求学之人懒散怠慢,荒废时日,最终一事无成,都是由于志向没有树立罢了。

所以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

志向不树立,就像没有方向的船,就像没有笼头的马,终究达不到目标。

过去有人说,让人行善使他的父母恼怒他,使他的兄弟怨恨他,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厌恶他,这样的善行不做也罢;如果做了善事父母都喜欢,兄弟都高兴,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都尊敬相信他,为什
么不去行善而成为君子呢做了坏事父母都喜欢,兄弟都高兴,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都尊敬相信他,这样的坏事做做也无妨;做了坏事让父母恼怒,兄弟怨恨,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厌恶,为什么还要去行恶而成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些,就可以知晓应立什么志了。

勤奋学习
已经立志成为君子,就应当从学习开始。

但凡学习不勤奋,一定知道他的志向还不坚定。

跟随我学习之人,不以聪明敏锐为高,而以勤奋谦虚为上。

各位同学试看同辈之中,如果有本身空虚却装作什么都懂,害怕别人说自己无能,担心别人行善超过自己,自夸自大,夸夸其谈,骗人骗己的人,即使他的资质禀赋先天优异,同辈之中,难道就没有人不痛恨厌恶他吗难道就没有人鄙视轻贱他吗那些原本欺骗了别人,别人确实被你欺骗,难道就没有私下被讥笑之人如果有谦虚低调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目标坚定,做事虚心,勤学好问,与人相处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从自己身上查找不足,善于学习别人长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忠诚守信乐观豁达,表里一致的人,即使他的资质禀赋粗鲁愚钝,同辈之中,有谁不称赞羡慕他呢那些原本没有多大才能,又不求上进之人,人们认为他确实没有才能,还有谁会尊敬他崇尚他呢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凭此知道要做大事必须勤奋学习了。

改正错误
错误,从大贤大能之人开始,没有谁能免除,然而过错对贤能之人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是因为他们能知错就改。

所以不以没有过错为贵,而以善于改正错误为贵。

各位同学自己想想,平日在廉耻忠信方面也有缺陷吗也有违背孝亲爱友之道,迷陷于狡猾世故、有偷窃习性的人吗你们大概不会到这种地步。

如若不幸有这类人,都是因为他不知道道理而失足,平时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规劝告诫而造成的。

同学们试着自我反省一下,万一有接近于这种情况的,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

然而也不应当仅仅凭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失掉勇气。

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今后也可以成为君子。

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甘心堕落,一错再错,那么我也绝望了。

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
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是朋友之间应该具备的品质,这需要忠心告诫并循循善诱说给朋友听。

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使他能听你的劝告并在行动上体现,自己弄懂道理并能改正,有感触而不发怒,于是改正缺点达到完美。

如果先直言告诉朋友过错和缺点,痛骂他的过错,让他无地自容,他将羞愧难当并记恨在心,即使他表面服从,却是因形势所迫而服从,这是
刺激他使他做坏事。

所以但凡揭别人的短处,攻击别人的隐私,故作正直的举止来谋取名誉的人,都不是用语言监督、提醒朋友,使朋友臻于至善的人。

即使是这样,用这种方式让我被别人“责善”也不是不可以。

人们因此而指责我,凡是攻击我的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怎么可以不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心存感激呢我在品德方面没有什么收获,在学问方面也轻率。

误让你们跟随我在此学习,我整夜整夜的思考,小错误难免,何况是大过失呢人们说对待老师要不冒犯不规劝,并说在老师面前不能提意见,这是错的。

在老师面前提意见,直言相谏不能说是冒犯,婉言规劝也要让他听到。

让我按正确的做,我才能得以明白正确之处;我做错了,也能够改正错误: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同学们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应当从我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