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临床应用解读

合集下载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高。

AMI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并且其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意义。

一、全血肌红蛋白全血肌红蛋白是一种结合在肌肉细胞内的蛋白质,它的释放通常标志着心肌梗死的发生。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由于心肌细胞坏死,全血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

全血肌红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AMI的敏感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全血肌红蛋白在AMI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心肌梗死的症状常常不典型,全血肌红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MI,并且能够识别出那些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从而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二、心肌肌钙蛋白Ⅰ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它存在于心肌细胞的真核细胞内。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心肌肌钙蛋白Ⅰ释放到循环系统中,其浓度的升高通常标志着心肌细胞的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

三、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在心肌梗死后的数小时内即可升高。

由于AMI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并且有助于判断AMI的病情和预后。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联合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临床医生应当重视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加以应用。

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并且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产显示病灶组织和临近甲状腺组织分界明显[1]。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在国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学者认为其多与遗传、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且病情易反复[2]。

传统中医在甲状腺结节治疗方面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我院的自拟方汽柴散结胶囊具有舒肝解郁、行气化瘀、软坚散结等效用,非常符合该症气机郁滞、阻塞脉络等病机特点。

本研究则分析其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BTN 患者80例,按照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5±4.7)岁,单发性结节21例、多发性19例;观察组40例,男性1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4.0)岁,单发性结节18例、多发性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彩超确诊甲状腺结节,弹力成像和细胞学检查鉴别为良性者;甲状腺腺体增大,触诊可有单个结节或多个大小不等结节。

(2)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标准;(3)年龄在 28至70 周岁之间;(4)已知情同意者,依从性好,配合观察,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基本要求。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妊娠期、哺乳期、其他术后患者及精神病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对照组口服夏枯草胶囊治疗,均在餐后口服,每次服用2粒,每天给药2次2粒/次。

观察组则口服芪柴散结胶囊(生产企业: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613)治疗,组方:黄芪,柴胡,香附,陈皮,赤芍,夏枯草,昆布,荔枝核,丝瓜络,牡蛎,浙贝母,泽兰叶,当归,丹参,三棱,生山楂,王不留行,金银花,蒲公英,延胡索等。

5粒/次,3次/d 。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根据其生物化学性质和来源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心肌标志物:
1. 肌钙蛋白(troponin)
肌钙蛋白是心肌肌纤维中的关键性蛋白质,其在心肌梗死后被释放入血液中。

测定血浆中肌钙蛋白的水平可用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

2.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也是心肌梗死的常见标志物之一。

CK活性升高可被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3.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质酶,其活性的升高与心肌组织损伤有关。

测定血液中LDH浓度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

4. 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
心肌肌红蛋白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蛋白质,其释放入血液中可作为心肌损伤的标
志物之一。

测定血液中myoglobin含量可用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心肌标志物的测定对于诊断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不同类型的心肌标志物在应用上有其特点和优势,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一、定义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I/cTnT更快。

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二、AMI中的动态变化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l或增幅大于25%,4-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l以上, 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

l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

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三、影响因素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

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

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

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四、临床应用(1)肌红蛋白在AMI中的临床应用。

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

对AMI的排除诊断: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2)其它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升高幅度为正常上限的2-4倍;心肌炎:升高幅度为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 指 冠状 动 脉 急性 闭塞 血 流 中 断 , ) 所 引 起 的局 部 心 肌 的缺 血 性 坏 死 , 临床 表 现 可 有 持 久 的胸 骨 后 疼
痛 、 克 、 律 失 常 和 心 力 衰竭 , 有 血 清 心 肌 酶 增 高 以 及 心 电 休 心 并 图 的改 变 。是 临 床 危 重 症 之 一 , 情 越 重 病 死 率 越 高 。 由 于 病 AMI 发病 迅 速 , 情 进 展 快 , 病 因此 临床 快 速 检 测 对 于 诊 断 和 控
标 有肌 酸激 酶 、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 门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酸 肌 天 乳
脱 氢 酶 及其 同工 酶 。据 有 关 文 献 报 导 _ , 红 蛋 白 ( ) 早 3肌 ] Mb 为 期 诊 断 AMI 推 荐 指 标 , 的 AMI 2 4 h诊 断 敏 感 性 可 达 后 ~ 9 左 右 。心 电 图结 合 Mb能 提 高 AMI 期 诊 断 率 , 别 对 O 早 特 无 典 型 心 电 图 改 变 和 心 绞 痛 者 , 断 率 能 够 从 单 用 心 电 图 的 诊
检验 医学与临床 2 1 年 7月第 9 02 卷第 1 期 L bMe l ,u 4 a dCi Jl n y
! 1 ! . 。.
・ 1 77 7 ・
肌 红 蛋 白检 测在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早期 诊 断 中的应 用
焦文 学 , 王 洁( 甘肃 省 陇南市 第一人 民 医院检 验 科
电 图 出现 特 异 波 形 , 患 者 的 心 电图 未 出现特 异 波 形 。AMI 患 者 的 Mb的 阳 性 率 为 9 . O , AMI 患者 阳 6例 组 2 3 非 组

肌钙和肌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钙和肌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蛋白标志物测定及临床意义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心肌细胞的结构蛋白,由三个亚单位组成,即:cTnI、cTnT、 cTnC,其中cTnC与骨骼肌中的肌钙蛋白相同,无心肌特异性,近年来发现cTnT在肾衰及各种肌病病人中有非特异性增加;而cTnI对心肌损伤特异性及敏感性都较好;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释放入血,在胸痛发生4-6小时后,血中cTnI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2-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14天之久。

因此,cTnI目前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前提条件。

由于cTnI释放入血是心肌损伤的结果,临床上其它非AMI 也可有cTnI释放,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冠状动脉分流术造成的缺血性损伤。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b可超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对于怀疑ACS的病人建议连续采样测定,因为症状出现和蛋白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之间有一段延迟。

在ACS早期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效用已有大量文献报告。

Mb阴性有助于排除心梗。

ESC和ACC于2000年联合发表文件,重新修订MI的诊断标准,最重要的是将检测到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cTn)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MI急性发病的必要条件;建议取消心肌酶谱在MI诊断上的应用;联合检测cTnI及Mb可使一天内被排除非ACS的百分数从以往传统酶学指标的28%增加到50%,减少了患者的观察时间和费用;本室应用太原市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Spetral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美国FDA批号:510K.K992127\510K.K982679;国准字2007第3401107号\第3400267号批准),国内首家用于生化分析仪的试剂,对cTnI及Mb进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此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ng/ml水平;分析灵敏度:0.3ng/ml(cTnI)、1.0 ng/ml (Mb);线性范围:25 ng/ml(cTnI)、500 ng/ml(Mb);参考范围:0-1.70ng/ml(cTnI)、0-90ng/ml(Mb);另外采用加拿大Spetral公司提供的重组配套校准品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质量;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多种方法中,很多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酶联免疫法(ELESA)、固相免疫层吸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中都存在着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结果重复性差、核素污染、某些方法只能进行定性检测等种种问题。

MYO的临床应用

MYO的临床应用

谢 谢 大 家!
血,尿中肌红蛋白均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病,肌疾病(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
试剂特点:
•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特异性强、稳 定性好。
• 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线性范围广。
• 适合用于各类生化仪,且只需极小的样品 量,直接上机使用,方便快捷。
肌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浙江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ZHEJIANG IKANG BIOTECH CO.,LTD.
肌红蛋白(MYO)是由一条肽链和 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是肌肉 内储存氧的蛋白质,它的氧饱和曲线为双 曲线型。肌红蛋白是组成骨骼肌和心肌的 主要蛋白质,当肌肉损伤时,可以从肌肉 组织中漏到循环血液中,使血清肌红蛋白 浓度增加,该指标用于判断是否发生肌肉 损伤。
临床意义之一: 测定血清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可作为急
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 指标 。
梗死或梗死扩展的
指标。
可作为溶栓疗效的判断指标。
临床意义之二: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 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 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 在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 正常。

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肌钙蛋白I或T对肺栓塞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肌钙蛋白I或T对肺栓塞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肌钙蛋白I或T 对肺栓塞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是以各种类型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分支达到一定程度后,因神经体液因素、缺氧等导致肺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

肺栓塞多危及生命,预后差,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之一。

其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

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肌钙蛋白I或T(TNI或TNT)均为目前肺栓塞诊断研究的实验性指标,此次探讨上述指标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一、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肌肉中运载氧的蛋白质,由1 条肽链和1 个血红素辅基组成。

肌红蛋白参与运输或储存氧及葡萄糖氧化,在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是心肌早期受损的敏感性指标。

肌红蛋白在肺栓塞患者临床应用的研究较少,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肺栓塞患者同样可以伴有肌红蛋白水平的升高,其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密切相关。

Pruszczyk 等[1]研究了46例患者(30例女性,年龄61.9±17.8岁),入院时测量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T;当女性肌红蛋白浓度> 58 ng / ml、男性> 72 ng / ml被视为异常,肌钙蛋白T> 0.01ng / ml被认为是心肌损伤;45.7%患者的肌红蛋白水平超过正常标准,说明升高的肌红蛋白水平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是预测肺栓塞风险的有力生化指标。

Vuilleumier[2]等对146例诊断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进行了心肌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和预后的观察,发现有并发症的患者肌红蛋白值明显高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现肌红蛋白与3 个月内不良结局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风险预测的指标。

由于肌红蛋白在肺栓塞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研究比较少,目前还有待全面的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肌红蛋白在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医学检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医学检验--⼼肌损伤的⽣化标志物⼼肌损伤的⽣化标志物⼀、酶学标志物⼆、肌红蛋⽩、肌钙蛋⽩检查三、钠尿肽(BNP/NT-proBNP)的临床应⽤急性缺⾎性⼼脏病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电图(ECG)的特殊改变进⾏诊断。

⼤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急性⼼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ECG的特异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肌损伤⽣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

AMI后梗死部位⼼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将释放到外周⾎中,通过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测定可诊断AMI。

决定⼀种标志物⾎浓度变化的因素有:该物质的分⼦⼤⼩。

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浆中的⼩分⼦蛋⽩较结构蛋⽩更易进⼊⾎液循环)、释放率、清除率和⼼肌特异性等。

典型的AMI⼼肌损伤标志物改变随发作时间的推移呈现典型的变化。

酶学标志物七⼗年代⾄九⼗年代初,最常⽤的⼼肌损伤诊断标志物为⼼肌酶谱,即:CK/CK-MB,LD/LD1,AST。

九⼗年代以后,发现了⼀些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佳的确定性标志物,⾎清酶学标志物因为特异性不⾼,AMI后出现异常的时间相对较晚,⽬前在AMI诊断中已逐渐少⽤以致基本不再应⽤。

(⼀)肌酸激酶(CK)1.概况肌酸激酶分⼦量为86KD,⼴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该酶催化体内ATP与肌酸之间⾼能磷酸键转换⽣成磷酸肌酸和ADP的可逆反应,为肌⾁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体三种肌⾁组织(⾻骼肌、⼼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量CK,肝、胰、红细胞等CK 的含量极少。

胞浆CK的酶蛋⽩部分由两个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组合成三种同⼯酶:CK-MM,CK-MB,CK-BB。

CK在⾻骼肌、⼼肌、脑组织⼤量存在,常⽤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清中CK的测定⽅法是连续监测法。

2.参考值男:80~200U/L⼥:60~140U/LCK⽔平受到性别、年龄、种族、⽣理状态的影响。

在确定参考值时应注意不同“正常⼈群”的情况。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分子呈扁平的棱形,分子大小约为4.5nm×3.5nm×2:<87g(补体固定法) 血清:(29±16.3)g/L 尿液:(29.85±16.04)1g/L(放射免疫法) 血清:(3.5~22.8)g/L(ELISA法)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诊断心肌和骨骼肌损伤,确定损伤程度。
3.在肾功能不全、烧伤、酒精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时血与尿肌红蛋白水平也升高。
谢谢观看
肌红蛋白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正常人的血中含量很低,当心肌和骨骼肌损伤时,血中Mb明显增高, 因此Mb测定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同时,要把握异常结果的分析,心肌梗死发病后4~12h内,血清中肌红 蛋白含量可达高峰,48h恢复正常,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早期指标。但有骨骼肌疾病、休克、手术创伤、肾功能衰 竭患者血清肌红蛋白也可升高,注意鉴别;假性肥大型肌病,急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患者血液中肌红蛋白与 肌酸磷酸激酶呈平行性升高。
因为Mb是个较小分子的球蛋白,心肌或骨骼肌损伤时Mb可以从肌肉组织漏到循环血中去,而且能通过肾小球 滤过,出现在尿中。因此血清和尿中Mb测定可用于某些肌病和心脏病的诊断,如急性肌损伤、急慢性肾衰竭、严 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休克,神经肌肉病如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皮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病。血清 Mb在心梗早期明显升高,它比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灵敏度还要高。但由于心肌和骨骼肌Mb的免疫学性质相 同,目前还不能区分血清中心肌来源Mb和骨骼肌来源的Mb。如果排除了骨骼肌疾病后,血清和尿Mb测定可作为心 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人血清Mb的参考范围在16~87ng/m,其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通常男性高 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动物科技学院动医1班卢小永 222012328220008摘要:肌红蛋白(Mb)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

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1960年由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描述的蛋白质三级结构。

由于三级结构与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直接相关,而且三级结构的分析工作难度很高,所以这项工作获得学术界的非常高的评价。

本文将介绍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关键词:肌红蛋白三级结构功能临床意义正文:一﹑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肌肉中,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相似,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S形曲线,而肌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

有研究证明,海洋哺乳类动物,如鲸﹑海豹能长时间潜水,其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高达8%,这类动物潜水能力的强大正与其体内高浓度肌红蛋白有关,高浓度的肌红蛋白能储存大量的氧气[1]。

肌红蛋白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辅基组成,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辅基为亚铁血红素,分子量为16700。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呈紧密的扁球形,大小为4.5nm x 3.5nmx 2.5nm[2]。

肽链骨架由长短不等的8个右手α-螺旋不对称地盘曲而成,分子中75%--85%的氨基酸残基都位于α-螺旋结构中。

α-螺旋之间的拐角处是无规则卷曲[3]。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肌红蛋白的水溶性很好。

三级结构有8段α-螺旋区每个螺旋区含有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成为A﹑B﹑C....G及H肽段[4]。

有1--8个螺旋间区,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也成为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处在拐点上的氨基酸残基Pro, Ile, Ser, Thr, Asn等极性氨基酸分布在分子表面[5]。

肌红蛋白分子表面有一个深陷的口袋形的洞穴。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人们研究肌肉相关疾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一、肌钙蛋白1. 肌钙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存在于肌肉组织中。

它是肌肉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

肌钙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中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2. 肌钙蛋白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作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

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受损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肌钙蛋白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钙蛋白浓度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3. 肌钙蛋白也在肌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肌肉损伤或肌肉炎症时,肌钙蛋白的浓度也会升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钙蛋白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二、肌红蛋白1. 肌红蛋白是一种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广泛存在的血红蛋白样蛋白。

肌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肌肉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运输和储存氧气,从而支持肌肉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

2. 肌红蛋白在临床上也被用作肌肉疾病的诊断指标。

肌肉损伤或肌无力症患者的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常常升高,而且肌肉愈后,肌红蛋白浓度会逐渐降低,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红蛋白来辅助诊断和监测肌肉疾病。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酶。

它是由肌肉细胞在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

2. CK-MB通常被用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受损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CK-MB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CK-MB的浓度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以及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3. 与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不同,CK-MB的升高在心肌梗死后会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

通过连续监测CK-MB的浓度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总结起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CK-MB同工酶作为肌肉相关疾病和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
一、肌红蛋白的正常值二、临床意义三、异常结果四、肌钙蛋白i 检测Mb在AMI中的判断应用五、血液检测注意事项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1、ELISA法:3.5~22.8ng/ml;
2、RIA法:29±16.3μg/L。

临床意义1、测定血清中的Mb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从胸痛发作后12小时取血,血清Mb就出现升高,此时CK和AST正常。

发病24小时达高峰。

2、心脏外科手术病人血清Mb升高,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愈合情况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

3、在临床肌病研究中发现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病人血清Mb升高;最高可达1150μg/L。

异常结果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

在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

血、尿中肌红蛋白均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病、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1、血中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高醛固酮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高热以及剧烈运动后等。

2、尿中升高卟啉病、血红蛋白尿症、血尿等。

肌钙蛋白i检测Mb在AMI中的判断应用1、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在AMI发病后1~3小时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小时达峰值,1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

心肌损伤疾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生物化学标志物及指标参考

心肌损伤疾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生物化学标志物及指标参考

心肌损伤6大生物化学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它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能很快从血中清除,并可以作为复发诊断的指标等。

由于单一标志物不能满足条件,所以一般把多种心肌损伤标志物结合起来用于临床诊断。

反应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生物化学标志物包括心肌蛋白及心肌酶等,前者有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后者有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等。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Mb)是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细胞质中的亚铁血红素蛋白,具有高度敏感性。

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目前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之一。

参考值:2— 68.9g/L(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可能有所差异,具体请参考检验标准)临床意义:①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2小时后MYO水平即可快速升高4-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②其他:肌肉损伤、休克及肾衰竭时肌红蛋白也增高。

③有助于溶栓成功的判断。

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Mb增加的数值超过150ng/ml•小时;溶栓后第一次Mb和2小时后Mb相比增加4-6倍;实施溶栓或介入疗法后90min,无再灌注损伤,将出现一迅速上升和下降的冲洗小峰,达峰时间小于6小时。

④有助于评估再梗死的发生率。

由于Mb半寿期短,峰值持续时间短,故Mb测定有助于在AMI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扩展,如峰值期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恢复正常缓慢,超过4天以上,或下降过程再度升高形成双峰、多峰,则提示可能发生心梗延展或新的部位又发生心梗。

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的特异性蛋白,一般在血液中含量极低,几乎测不到。

心肌损伤时心肌肌钙蛋白释放到循环中,因此在心肌损伤时cTnT/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参考值:cTnT: 0.02~0.13μg/L,>0.2μg/L 为临界值,>0.5μg/L 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cTnI : 0.1-0.2μg/L,>1.5μg/L 为临界值。

肌红蛋白免疫荧光法

肌红蛋白免疫荧光法

肌红蛋白免疫荧光法
肌红蛋白免疫荧光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肌红蛋白的免疫学方法。

在该方法中,首先将样品中的肌红蛋白与一种具有荧光标记的抗体反应,荧光标记的抗体能够与肌红蛋白特异性地结合。

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荧光信号,以确定样品中肌红蛋白的存在和分布。

肌红蛋白是一种与肌肉组织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其存在可以表示肌肉组织的损伤或病变。

肌红蛋白免疫荧光法在临床诊断中常用于检测心肌损伤或肌肉疾病,并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肌红蛋白的溢出或异常增加。

肌红蛋白免疫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评价

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评价

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评价肌红蛋白(Myoglobin,简称Mb)是一种单位结构的氧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内。

作为一种早期被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肌红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一、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肌红蛋白是心肌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的早期标志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以很快地反映心肌梗死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肌红蛋白浓度与AMI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肌红蛋白在肌肉损伤中的应用除了心肌梗死,肌红蛋白在肌肉损伤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在运动员受伤或进行剧烈运动后,肌红蛋白会从受损的肌肉细胞中释放到血液中。

监测肌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诊断肌肉损伤的程度和恢复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

三、肌红蛋白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肌红蛋白在肾脏中的清除速度较慢,因此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浓度升高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损害。

监测肌红蛋白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些研究还表明,肌红蛋白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指标之一。

四、肌红蛋白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肌红蛋白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潜力。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创伤、手术等方面,肌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红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肌红蛋白作为一种早期释放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肌红蛋白浓度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做出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肌红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生物分子,在生物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铁离子蛋白质,能够帮助血液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肌红蛋白这一生物分子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肌红蛋白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肌红蛋白的结构。

肌红蛋白由四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都含有一个血红素分子,而血红素则含有一个铁离子。

肌红蛋白在血液中呈现为红色,这是因为血红素的存在。

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肌红蛋白,使其呈现鲜红色。

当氧气被释放出来时,肌红蛋白回到脱氧状态,变得暗红色。

通过这种方式,肌红蛋白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氧供应。

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肌肉中,特别是横纹肌组织中。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肌红蛋白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收缩需要能源来驱动,而能源就是来源于氧气的。

肌红蛋白的存在使得肌肉能够高效地获取氧气,并将其传递到需要的地方。

同时,肌红蛋白还能够帮助肌肉组织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持酸碱平衡。

这一系列的功能使得肌红蛋白成为肌肉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在肌肉中的重要作用外,肌红蛋白在临床医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知道,当人体缺氧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检测肌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判断一个人体内的氧供应是否充足。

如果肌红蛋白含量过低,说明身体缺氧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而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肌红蛋白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病理改变的发生。

因此,通过对肌红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治疗这些疾病。

此外,肌红蛋白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反映生物体内部状态或某种生物过程的物质,因此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肌红蛋白的含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体内氧供应水平的指标,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肌红蛋白在肿瘤标记物检测中也有应用,通过检测其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某些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血清肌红蛋白

血清肌红蛋白

血清肌红蛋白(Mb)检验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了2016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此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78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于临床均对两组研究人员开展Mb、心肌肌钙蛋白(cT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验工作,对比分析其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Mb、cTnl、hs-CRP、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12h后,Mb、cTnl、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24h、3d后,Mb水平恢复正常,cTnl水平出现衰退;hs-CRP水平在治疗24h后明显升高,在治疗3d后出现衰退,最后恢复正常。

CK-MB水平相比Mb,反应比较慢,上升幅度小。

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开展Mb检验操作,可以有效判断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1]。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展趋势呈逐步递增状态,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能够研究出积极有效的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合理的诊断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指标,旨在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检验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1、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1.1 基本资料于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选取其中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52至80岁,平均(64.60±1.58)岁;患病时间为(3.10±1.00)h。

同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78例健康人员(对照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39例;年龄54至82岁,平均(64.50±1.62)岁。

两组研究人员的各项基本数据比较,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研究。

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

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

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1. 引言肌红蛋白是一种在肌肉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它与氧气结合并在运动、呼吸等过程中起到储存和释放氧气的重要功能。

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描述了肌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程度随着氧分压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红蛋白、其与氧气结合的机制以及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的特点。

2. 肌红蛋白2.1 结构和功能肌红蛋白是一种由单个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17kDa。

它在肌肉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且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收缩机制密切相关。

肌红蛋白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可以与氧分子紧密结合,从而储存和运输大量的氧分子。

2.2 氧解离曲线为了研究肌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性,科学家们绘制了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也称为氧解离曲线。

这条曲线描述了在不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程度。

3. 氧解离曲线3.1 曲线特点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通常呈现S形,具有以下特点:•高亲和力:在低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非常高。

这意味着在低氧环境中,肌红蛋白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储存大量的氧分子。

•饱和效应: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肌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逐渐减弱。

当达到一定的分压时,肌红蛋白已经饱和,无法再吸附更多的氧分子。

•可逆性:当环境中的氧分压降低时,已经与肌红蛋白结合的氧分子会被释放出来。

这种可逆性使得肌红蛋白能够根据身体的需要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释放储存的氧分子。

3.2 影响因素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

•pH值:酸性环境会导致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向右移动,降低其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

碱性环境则使曲线向左移动,增加其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

•温度:高温会导致肌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向右移动,减少其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

低温则使曲线向左移动,增加其与氧气结合的亲和力。

•离子浓度:某些离子如二磷酸核苷酸(DPN)和无机磷酸盐可以影响肌红蛋白与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肌红蛋白的亲和力。

4. 应用4.1 生理学意义肌红蛋白氧结合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肌肉组织中氧气的储存和释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红蛋白临床应用解读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I/cTnT 更快。

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AMI中的动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l或增幅大于25%,4-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l以上,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

l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

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
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

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

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

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肌红蛋白在AMI中的临床应用。

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

对AMI的排除诊断: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
(2)其它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升高幅度为正常上限的2-4倍;
心肌炎:升高幅度为参考值上限的4-10倍;
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3)骨骼肌疾病: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

升高程度可为参考值上限3-30倍;
升高随病情和病程不同而有显著差别。

(4)横纹肌溶解症:
肌细胞坏死并释放肌细胞内容物进入血循环,引起血中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增加。

(5)其他:
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